↑
動了慈心的父親
动了慈心的父亲
〔聖經人物〕1/4
〔圣经人物〕1/4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路十五20~23)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比喻提到,失羊的比喻是失去百分之一;失錢的比喻是失去十分之一;離家小兒子的比喻是失去二分之一。可見小兒子的比喻深刻而顯明。在這比喻中,路加生動的描述這位「動了慈心」的父親是如何接待回家的小兒子:
- 1. 父親溫暖慈愛的接納
- (1)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 ── 這不是偶然發生的;父親必定是天天倚門眺望,癡癡地等待小兒子回家。這說出神天天等待人的悔改。
- (2) 「動了慈心」 ── 原文是「就有了憐憫」。未待小兒子開口,父親就已「動了慈心」,而完全赦免他,並接納他了。這表示天父一見我們有悔改的心,就以憐憫、慈愛相待。
- (3) 「跑去」 ── 父親是何等迫切,親自「跑去」表示歡迎。這表示天父接納每一個悔改的人,故我們的悔改永不嫌遲,天父總是「跑去」歡迎我們回家。
- (4) 「抱著……連連與他親嘴」 ── 在滿懷慈愛的擁抱中,父親不嫌小兒子衣服襤褸,蓬首垢面,身上髒臭。父親抱著兒子連連與他親嘴,表明神對人無條件赦免的恩典。這也說出神的大愛遮掩了我們一切的過錯(箴十12,詩五一1),而與我們和好了。
- 2. 父親的接納和豐富的預備
- (1) 「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 ── 父親把「那」特別預備好了袍子拿來給他穿上,頂替了他污穢的衣服,使父與子得以相稱。這表示我們穿上基督,就是基督作了我們的義,而使我們與神相和,得稱為義。
- (2) 「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 ── 「戒指」代表小兒子被父親接納的記號。這表示我們有聖靈的印記,作為屬神兒女的一種表記(弗一13~14)。
- (3) 「把鞋穿在他腳上」 ── 父親讓他穿上鞋,叫他不再赤足。這表示我們穿上救恩的能力,使我們與污穢不潔之地(放豬之地)有所分別。
- (4) 「把那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 ── 父親與他一同坐席,叫他享受在家中作兒子的歡樂。吃肥牛犢是指著我們享受基督的生命,並享受祂作生命的供應,使我們飽足快樂。
以上敘述父親對小兒子回家所表現的態度與情節,而將父神豐富的憐憫和大愛完全顯明出來(弗二4~5)。這讓我們明白,不管我們的光景如何,有顆慈愛的心總等待著我們悔改;有雙慈愛的手一直總張開著歡迎、接納我們回家;在家中總有豐富的預備,我們以神兒子的身分,可以放心享用。
【門總是開著】
有篇講章提到一個女孩偏離主的道和雙親的教誨。有一天晚上她突萌短見。不過她希望回到兒時的家作最後一次的巡禮。在黑漆漆的夜晚她找到了母親當時獨自居住的小屋,她通過小徑進到院子,向這舊屋作最後一瞥。因為時間已晚,所有的景象都很朦朧,她發現前門仍舊開著!她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故,於是喊「媽,媽,你沒事吧!」這時她的母親哭著說,「女兒,自你離家之後,多少天來我一直求主帶你平安回來,我向主說『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我要把門開著,讓她知道我在歡迎她。』」這不正是說出慈愛天父的心嗎?祂的門總是開著,歡迎每一個浪子回家。
【默想】
- 1. 在這比喻中,誰最感到痛苦?是那離家的浪子,還是那父親?讓作父母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 2. 這比喻說出本應動怒的天父,卻是天天盼望離家的浪子能回來;祂以眼、心、腳、手、口的行動表達祂對浪子的慈愛;並且祂以上好的袍子、戒指、鞋、肥牛犢的供應表達祂對浪子的接納。神樂意赦免、接納一切浪蕩的孩子,因為人恢復與祂的關係,就是恢復兒子的地位,是叫祂最喜樂的事!
- 3. 對神來說,每一個人都同樣珍貴,祂因人的失喪而傷心;也因人的悔改,歸回家中而喜樂。因此,每一個接受基督的救恩的人,恢復了神兒子的地位,在神的眼中乃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路十五20~23)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比喻提到,失羊的比喻是失去百分之一;失钱的比喻是失去十分之一;离家小儿子的比喻是失去二分之一。可见小儿子的比喻深刻而显明。在这比喻中,路加生动的描述这位「动了慈心」的父亲是如何接待回家的小儿子:
- 1. 父亲温暖慈爱的接纳
- (1)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 ── 这不是偶然发生的;父亲必定是天天倚门眺望,痴痴地等待小儿子回家。这说出神天天等待人的悔改。
- (2) 「动了慈心」 ── 原文是「就有了怜悯」。未待小儿子开口,父亲就已「动了慈心」,而完全赦免他,并接纳他了。这表示天父一见我们有悔改的心,就以怜悯、慈爱相待。
- (3) 「跑去」 ── 父亲是何等迫切,亲自「跑去」表示欢迎。这表示天父接纳每一个悔改的人,故我们的悔改永不嫌迟,天父总是「跑去」欢迎我们回家。
- (4) 「抱着……连连与他亲嘴」 ── 在满怀慈爱的拥抱中,父亲不嫌小儿子衣服褴褛,蓬首垢面,身上脏臭。父亲抱着儿子连连与他亲嘴,表明神对人无条件赦免的恩典。这也说出神的大爱遮掩了我们一切的过错(箴十12,诗五一1),而与我们和好了。
- 2. 父亲的接纳和丰富的预备
- (1) 「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 ── 父亲把「那」特别预备好了袍子拿来给他穿上,顶替了他污秽的衣服,使父与子得以相称。这表示我们穿上基督,就是基督作了我们的义,而使我们与神相和,得称为义。
- (2) 「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 ── 「戒指」代表小儿子被父亲接纳的记号。这表示我们有圣灵的印记,作为属神儿女的一种表记(弗一13~14)。
- (3) 「把鞋穿在他脚上」 ── 父亲让他穿上鞋,叫他不再赤足。这表示我们穿上救恩的能力,使我们与污秽不洁之地(放猪之地)有所分别。
- (4) 「把那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 ── 父亲与他一同坐席,叫他享受在家中作儿子的欢乐。吃肥牛犊是指着我们享受基督的生命,并享受祂作生命的供应,使我们饱足快乐。
以上叙述父亲对小儿子回家所表现的态度与情节,而将父神丰富的怜悯和大爱完全显明出来(弗二4~5)。这让我们明白,不管我们的光景如何,有颗慈爱的心总等待着我们悔改;有双慈爱的手一直总张开着欢迎、接纳我们回家;在家中总有丰富的预备,我们以神儿子的身分,可以放心享用。
【门总是开着】
有篇讲章提到一个女孩偏离主的道和双亲的教诲。有一天晚上她突萌短见。不过她希望回到儿时的家作最后一次的巡礼。在黑漆漆的夜晚她找到了母亲当时独自居住的小屋,她通过小径进到院子,向这旧屋作最后一瞥。因为时间已晚,所有的景象都很朦胧,她发现前门仍旧开着!她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故,于是喊「妈,妈,你没事吧!」这时她的母亲哭着说,「女儿,自你离家之后,多少天来我一直求主带你平安回来,我向主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我要把门开着,让她知道我在欢迎她。』」这不正是说出慈爱天父的心吗?祂的门总是开着,欢迎每一个浪子回家。
【默想】
- 1. 在这比喻中,谁最感到痛苦?是那离家的浪子,还是那父亲?让作父母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 2. 这比喻说出本应动怒的天父,却是天天盼望离家的浪子能回来;祂以眼、心、脚、手、口的行动表达祂对浪子的慈爱;并且祂以上好的袍子、戒指、鞋、肥牛犊的供应表达祂对浪子的接纳。神乐意赦免、接纳一切浪荡的孩子,因为人恢复与祂的关系,就是恢复儿子的地位,是叫祂最喜乐的事!
- 3. 对神来说,每一个人都同样珍贵,祂因人的失丧而伤心;也因人的悔改,归回家中而喜乐。因此,每一个接受基督的救恩的人,恢复了神儿子的地位,在神的眼中乃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