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以為義的大兒子
自以为义的大儿子
〔聖經人物〕1/5
〔圣经人物〕1/5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十五28~32)
根據內容要義,浪子回家的比喻可分為兩部分:(1)父親接納回家的小兒子,而大大喜悅;和(2)大兒子的冷漠態度,強調他既無體恤父親愛子之心,對回家的小兄弟也無憐憫同情。
在這比喻中,路加描述這位大兒子在田裡作工,聽見父親熱烈的歡迎弟弟回家。他就生氣,不肯進去與弟弟同席吃飯。他埋怨父親沒有酬報他多年的忠心服事,因他從來沒有得過一隻山羊羔,更遑論肥牛犢了。接著,他在父親面前控告自己的弟弟傾家蕩產,把錢浪費在娼妓身上後回來。請注意他從未稱呼「父親」,而用「你,你,你」,表示他不尊敬父親,且對父親怨恨不滿。他說「你這個兒子」而不是「我兄弟」,表示他不肯承認這浪子是他的弟弟。父親則回答大兒子,他已常和父親同在,並享受一切,小兒子是失而復得的,因此應當歡喜快樂。這個比喻清楚地描述了大兒子墮落的光景:
- 1. 他生氣,不肯進去 ── 他自以為義,心中沒有愛,了無親情,不肯與家人一同歡樂弟弟的回家。
- 2. 他覺得服事多年,功勞不小 ── 他驕傲滿懷,埋怨父親的虧待,卻不能體貼慈父愛子之苦心。
- 3. 他埋怨父親的虧待 ── 他對父親無感恩之心,並不看重作長子的地位,將繼承父親的全部財產。
對小兒子回家的反應,父親與大兒子成了強烈的對比。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父親樂於寬恕和滿有喜樂;大兒子則是自私、嫉妒、驕傲、自義、怒氣、和心懷不平。大兒子明顯地描繪了那些反對主耶穌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心態。從大兒子的一切言行和態度看來,他的身雖在家,心卻遠離天父,亦與浪子無異。
此外,大小兩個兒子的比較如下:
- 1. 大小兩個兒子都是浪子 ──
大兒子
| 小兒子
| 光景
|
在田裡作工
| 在田裡放豬
| 都在世界
|
離家不遠
| 往遠方去了
| 都離開了神的家
|
與外面朋友吃喝快樂
| 吞盡產業在娼妓上
| 在神之外,都心有別戀
|
需要父親出來勸他
| 需要父親等候巴望
| 都需要父親的關懷
|
迷失在自義裡
| 迷失在罪惡裡
| 都是浪子
|
- 2. 大兒子還不如小兒子 ──
遠方的小兒子回來了
| 離家不遠的大兒子卻不肯進去
|
小兒子和父親快樂起來
| 大兒子卻向父親生氣
|
小兒子自覺得罪了父親
| 大兒子卻覺父親虧欠了他
|
小兒子自覺不配作兒子
| 大兒子卻覺作父親的不配
|
小兒子在父前認罪自卑
| 大兒子卻在父前自誇驕傲
|
小兒子以父為樂
| 大兒子卻以朋友為樂
|
【浪子比喻中的第三個兒子】
查德維克(Samuel Chadwick)講道時,說,「今天我要講浪子比喻中的第三個兒子。」然後他說到頭兩個兒子,小兒子使父親傷心,大兒子不體貼父親的心。接著他說,「還有沒有其他的兒子!有!就是說出這個比喻的那位。祂是神的兒子,在人的層次上祂是神理想的兒子。祂從未犯罪,從未使神傷心,祂因深深體貼神的心,而去受死,以拯救罪人。」
【默想】
- 1. 大兒子的不滿指出他迷失在自義、自私裡,既無同情兄弟的心,又不能體貼父親的心。我們是否珍惜神的同在(「常和我同在」),和享受基督的豐滿(「我一切所有的」),就是祂所要給人的賞賜(「都是你的」) 呢?
- 2. 兩個兒子,誰更令父親擔憂呢?是那個離家的小兒子,或是那個自以為義「在家」的大兒子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十五28~32)
根据内容要义,浪子回家的比喻可分为两部分:(1)父亲接纳回家的小儿子,而大大喜悦;和(2)大儿子的冷漠态度,强调他既无体恤父亲爱子之心,对回家的小兄弟也无怜悯同情。
在这比喻中,路加描述这位大儿子在田里作工,听见父亲热烈的欢迎弟弟回家。他就生气,不肯进去与弟弟同席吃饭。他埋怨父亲没有酬报他多年的忠心服事,因他从来没有得过一只山羊羔,更遑论肥牛犊了。接着,他在父亲面前控告自己的弟弟倾家荡产,把钱浪费在娼妓身上后回来。请注意他从未称呼「父亲」,而用「你,你,你」,表示他不尊敬父亲,且对父亲怨恨不满。他说「你这个儿子」而不是「我兄弟」,表示他不肯承认这浪子是他的弟弟。父亲则回答大儿子,他已常和父亲同在,并享受一切,小儿子是失而复得的,因此应当欢喜快乐。这个比喻清楚地描述了大儿子堕落的光景:
- 1. 他生气,不肯进去 ── 他自以为义,心中没有爱,了无亲情,不肯与家人一同欢乐弟弟的回家。
- 2. 他觉得服事多年,功劳不小 ── 他骄傲满怀,埋怨父亲的亏待,却不能体贴慈父爱子之苦心。
- 3. 他埋怨父亲的亏待 ── 他对父亲无感恩之心,并不看重作长子的地位,将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
对小儿子回家的反应,父亲与大儿子成了强烈的对比。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父亲乐于宽恕和满有喜乐;大儿子则是自私、嫉妒、骄傲、自义、怒气、和心怀不平。大儿子明显地描绘了那些反对主耶稣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心态。从大儿子的一切言行和态度看来,他的身虽在家,心却远离天父,亦与浪子无异。
此外,大小两个儿子的比较如下:
- 1. 大小两个儿子都是浪子 ──
大儿子
| 小儿子
| 光景
|
在田里作工
| 在田里放猪
| 都在世界
|
离家不远
| 往远方去了
| 都离开了神的家
|
与外面朋友吃喝快乐
| 吞尽产业在娼妓上
| 在神之外,都心有别恋
|
需要父亲出来劝他
| 需要父亲等候巴望
| 都需要父亲的关怀
|
迷失在自义里
| 迷失在罪恶里
| 都是浪子
|
- 2. 大儿子还不如小儿子 ──
远方的小儿子回来了
| 离家不远的大儿子却不肯进去
|
小儿子和父亲快乐起来
| 大儿子却向父亲生气
|
小儿子自觉得罪了父亲
| 大儿子却觉父亲亏欠了他
|
小儿子自觉不配作儿子
| 大儿子却觉作父亲的不配
|
小儿子在父前认罪自卑
| 大儿子却在父前自夸骄傲
|
小儿子以父为乐
| 大儿子却以朋友为乐
|
【浪子比喻中的第三个儿子】
查德维克(Samuel Chadwick)讲道时,说,「今天我要讲浪子比喻中的第三个儿子。」然后他说到头两个儿子,小儿子使父亲伤心,大儿子不体贴父亲的心。接着他说,「还有没有其他的儿子!有!就是说出这个比喻的那位。祂是神的儿子,在人的层次上祂是神理想的儿子。祂从未犯罪,从未使神伤心,祂因深深体贴神的心,而去受死,以拯救罪人。」
【默想】
- 1. 大儿子的不满指出他迷失在自义、自私里,既无同情兄弟的心,又不能体贴父亲的心。我们是否珍惜神的同在(「常和我同在」),和享受基督的丰满(「我一切所有的」),就是祂所要给人的赏赐(「都是你的」) 呢?
- 2. 两个儿子,谁更令父亲担忧呢?是那个离家的小儿子,或是那个自以为义「在家」的大儿子呢?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