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的尼哥底母
改变的尼哥底母
〔聖經人物〕1/22
〔圣经人物〕1/22
我們繼續深入討論尼哥底母的事蹟。
【與主談話】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三3)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4~16)
《約翰福音》第三章記載主耶穌與尼哥底母三問三答「論重生」的談話中,指出誰必須重生?為何必須重生?重生的意義為何?怎能重生?這個談話分三段進行:
- 1. 他帶著尋求的心,「來見」主耶穌 ── 他和主耶穌的談話,是「面對面」的。他想要從主那裡,知道更多的和更好的道理。主卻告訴他:「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主耶穌的回答似乎與他所說的不相干。但主的意思是:「你找我為求教訓,但你所需要的是重生。道理不能叫你悔改,重生才能夠叫你看見神的國,並明瞭神國度中一切屬靈的奧秘。」
- 2. 他帶著謙卑的心,問主耶穌說:「如何能重生」 ── 他和主耶穌的談話,是「思想對思想」的。他的思想不明白一個人怎能夠重生,甚至認為人根本無法再進母腹生出來。主耶穌再加以解釋,告訴他:
- (1) 重生的憑介 ── 乃是水和聖靈,而能進神的國。
- (2) 重生的的法則 ── 乃是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 (3) 重生的奧秘 ── 如同人不曉得風,但可以感受(風吹和響聲)。
主的意思是:「你不要把從母腹生和從聖靈生混為一談。人憑肉眼的感官難以理解風吹的情形;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所以,你惟有靠聖靈、藉著聖靈、並且在聖靈裡才能重生。」
- 3. 他帶著受教的心,問主耶穌說:「怎能有這事」 ── 他和主耶穌的談話,是「心對心」的。他的意思是,重生的過程如何?主耶穌繼而強調:
- (1) 重生的事實 ── 乃是發生在地上的事,因祂是從天降下,在地上道成肉身的一位。
- (2) 重生的根據 ── 乃是主被釘在十字架上,正如摩西舉蛇。
- (3) 重生的條件 ── 乃是「信祂」。
主的意思是:「你如何重生,乃是神的愛,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而叫人藉著信祂,接受永遠的生命。」因為有尼哥底母的「怎能?」我們得著了主耶穌這段極寶貝的話 ── 《約翰福音》三章16節。這是聖經中最為人知的一節,簡單直接地總結了主耶穌教導尼哥底母關於人如何能夠重生的問題。
【為主辯護】
「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作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祂的罪麼?』(約七50~51)
《約翰福音》第七章記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想要下手捉拿主耶穌。就在此時,尼哥底母因領受主的教導,於是為祂辯護,認為他們沒有給祂辯護的機會,就定祂的罪,是不合乎猶太的律法。他為主仗義執言是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可見他的生命己徹底被主改變了。
【埋葬主的身體】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裡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約十九39)
《約翰福音》第十九章記載在主死之後,他公開的帶著沒藥及沉香約一百斤,來膏主的身體。這數量是非常的大,纏裹身體也是一件錯綜的工作。他勇敢且用心的行動,証明了他對主的愛和尊敬。
【默想】
- 1. 「有沒有重生」是任何基督徒應該關心的議題,也是我們傳福音的重要主題之一。從主耶穌與尼哥底母的談話,使我們明白只要人有「尋求」、「謙卑」、「受教」的心,就必蒙主光照啟示;並藉著信祂,必經歷生命的改變,因而確定自己「重生」了,就是得著神的新生命,而過著新的生活!
- 2. 《約翰福音》第七章記載 人們因對主的不同反應,就為祂起了紛爭。當遇到懷疑、困惑、反對的人,願我們也像尼哥底母一樣,勇敢地為主作見證吧!
- 3. 尼哥底母用愛心埋葬了主耶穌,指出主的身體在愛祂的人手中,被膏和安放在新墳墓內。何等的勇敢!願我們也像尼哥底母一樣,用心地為主作一件美事吧!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我们继续深入讨论尼哥底母的事迹。
【与主谈话】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4~16)
《约翰福音》第三章记载主耶稣与尼哥底母三问三答「论重生」的谈话中,指出谁必须重生?为何必须重生?重生的意义为何?怎能重生?这个谈话分三段进行:
- 1. 他带着寻求的心,「来见」主耶稣 ──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是「面对面」的。他想要从主那里,知道更多的和更好的道理。主却告诉他:「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主耶稣的回答似乎与他所说的不相干。但主的意思是:「你找我为求教训,但你所需要的是重生。道理不能叫你悔改,重生才能够叫你看见神的国,并明了神国度中一切属灵的奥秘。」
- 2. 他带着谦卑的心,问主耶稣说:「如何能重生」 ──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是「思想对思想」的。他的思想不明白一个人怎能够重生,甚至认为人根本无法再进母腹生出来。主耶稣再加以解释,告诉他:
- (1) 重生的凭介 ── 乃是水和圣灵,而能进神的国。
- (2) 重生的的法则 ── 乃是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 (3) 重生的奥秘 ── 如同人不晓得风,但可以感受(风吹和响声)。
主的意思是:「你不要把从母腹生和从圣灵生混为一谈。人凭肉眼的感官难以理解风吹的情形;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所以,你惟有靠圣灵、借着圣灵、并且在圣灵里才能重生。」
- 3. 他带着受教的心,问主耶稣说:「怎能有这事」 ──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是「心对心」的。他的意思是,重生的过程如何?主耶稣继而强调:
- (1) 重生的事实 ── 乃是发生在地上的事,因祂是从天降下,在地上道成肉身的一位。
- (2) 重生的根据 ── 乃是主被钉在十字架上,正如摩西举蛇。
- (3) 重生的条件 ── 乃是「信祂」。
主的意思是:「你如何重生,乃是神的爱,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世人,而叫人借着信祂,接受永远的生命。」因为有尼哥底母的「怎能?」我们得着了主耶稣这段极宝贝的话 ── 《约翰福音》三章16节。这是圣经中最为人知的一节,简单直接地总结了主耶稣教导尼哥底母关于人如何能够重生的问题。
【为主辩护】
「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么?』(约七50~51)
《约翰福音》第七章记载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想要下手捉拿主耶稣。就在此时,尼哥底母因领受主的教导,于是为祂辩护,认为他们没有给祂辩护的机会,就定祂的罪,是不合乎犹太的律法。他为主仗义执言是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可见他的生命己彻底被主改变了。
【埋葬主的身体】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约十九39)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记载在主死之后,他公开的带着没药及沉香约一百斤,来膏主的身体。这数量是非常的大,缠裹身体也是一件错综的工作。他勇敢且用心的行动,证明了他对主的爱和尊敬。
【默想】
- 1. 「有没有重生」是任何基督徒应该关心的议题,也是我们传福音的重要主题之一。从主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使我们明白只要人有「寻求」、「谦卑」、「受教」的心,就必蒙主光照启示;并借着信祂,必经历生命的改变,因而确定自己「重生」了,就是得着神的新生命,而过着新的生活!
- 2. 《约翰福音》第七章记载 人们因对主的不同反应,就为祂起了纷争。当遇到怀疑、困惑、反对的人,愿我们也像尼哥底母一样,勇敢地为主作见证吧!
- 3. 尼哥底母用爱心埋葬了主耶稣,指出主的身体在爱祂的人手中,被膏和安放在新坟墓内。何等的勇敢!愿我们也像尼哥底母一样,用心地为主作一件美事吧!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