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巴的重要事蹟(四)
巴拿巴的重要事迹(四)
〔聖經人物〕3/7
〔圣经人物〕3/7
有關巴拿巴的事蹟,我們繼續分二個點論之:
一、耶路撒冷會議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分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徒十五1~2)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記載有幾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教訓安提阿的弟兄,必須行割禮並遵守摩西的規條,否則不能得救。保羅和巴拿巴極力抗拒這些信奉猶太教的人,知道他們來是要掠奪外邦聖徒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結果他們再次受安提阿教會的委託,去耶路撒冷,與使徒和長老交通,並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他們參加了耶路撒冷的會議,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奇事。之後,他們帶幾個人回安提阿:念大會的書信,並安慰、勸慰眾人。這是教會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集會,肯定了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的事工。由此可見,巴拿巴在初期教會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與保羅的分手
「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十五38~39)
在保羅第二次傳道之前,他和巴拿巴為著是否攜帶馬可同行的問題,彼此意見不同,甚至分開。關於該不該帶馬可同行,兩人孰對孰錯,解經家見仁見智。今將雙方的看法並陳於下。
- 1. 認為保羅較有理的看法:
- (1) 同工出外傳道,必須有受苦的心志
- (2) 任何人作錯事,必須給予管教
- (3) 《使徒行傳》此後不再提到巴拿巴
- (4) 後來馬可再度回到保羅的同工團中(門24),但巴拿巴卻沒有
- (5) 保羅和他的同工得到教會的印證
- (6) 保羅的事工蒙主祝福,成為肇建舉世外邦人教會的最大功勞者
- 2. 認為巴拿巴較有理的看法:
- (1) 我們應當盡力挽回失敗跌倒的人,不能因對方一次的軟弱失敗,就不給他改正的機會
- (2) 若非巴拿巴的愛心提攜,就沒有日後被主大用的馬可(提後四11)
- (3) 馬可雖被保羅暫時棄絕,卻被彼得收留(彼前五13)
- (4)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是在第十六章中途才加進保羅的傳道行列(徒十六10開始,語氣突然從「他們」改為「我們」),當然只記載保羅的事工,這並不表示巴拿巴從此被主棄置不用,有人認為《希伯來書》很可能是巴拿巴所寫的。
此外,此事件有三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1. 他們的分手主要由於性格或處事方法不同,與真理無關。但神的工作不因兩人的分手而受攔阻。分手之後,他們並未因此而結怨,巴拿巴往居比路去,保羅則往加拉太去。他們各有各傳福音的機會,使得原本一隊的傳道團變成二隊,並借著他們的傳揚和見證,分別作工,重訪各教會,使福音的工作更加擴大和廣傳到更遠之處。
- 2. 保羅的堅持和巴拿巴的愛心卻造就了馬可。從日後馬可成為保羅不可缺少的同工來看,或許巴拿巴和保羅的動機和和立場可能都沒有錯。馬可經過這次學習之後,因保羅的嚴厲拒絕,而受到激發,成為主更忠心的僕人;因巴拿巴愛心的寬容和提攜,因而得以堅立,日後被主大用。
- 3. 同工難免會有意見不合之時,切忌針鋒相對,使彼此「同工」而變成「同攻」,把「講臺」而變成「炮臺」。即使彼此不得不分開,仍要學習彼此祝福,以他們為主裡親愛的同工(林前九6);不可彼此攻訐,視同仇敵。
【默想】
- 1. 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教會為真道辯論,並在耶路撒冷會議中見證神如何借著神跡奇事,成就他們所傳講福音的工作。事實勝於雄辯,經歷遠比道理更能折服別人。今天我們是否也願意成為今日的巴拿巴 ── 見證我們所行的,乃是與神同工,並有神的同在呢?
- 2. 我們從巴拿巴接納馬可,帶他同行,讓他再有事奉的機會,可以學到什麼?今天我們是否也願意成為別人的巴拿巴 ── 接納、鼓勵、和造就一些初信、軟弱的、或不成熟的肢體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有关巴拿巴的事迹,我们继续分二个点论之:
一、耶路撒冷会议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徒十五1~2)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记载有几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教训安提阿的弟兄,必须行割礼并遵守摩西的规条,否则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极力抗拒这些信奉犹太教的人,知道他们来是要掠夺外邦圣徒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结果他们再次受安提阿教会的委托,去耶路撒冷,与使徒和长老交通,并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他们参加了耶路撒冷的会议,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之后,他们带几个人回安提阿:念大会的书信,并安慰、劝慰众人。这是教会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集会,肯定了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的事工。由此可见,巴拿巴在初期教会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与保罗的分手
「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十五38~39)
在保罗第二次传道之前,他和巴拿巴为着是否携带马可同行的问题,彼此意见不同,甚至分开。关于该不该带马可同行,两人孰对孰错,解经家见仁见智。今将双方的看法并陈于下。
- 1. 认为保罗较有理的看法:
- (1) 同工出外传道,必须有受苦的心志
- (2) 任何人作错事,必须给予管教
- (3) 《使徒行传》此后不再提到巴拿巴
- (4) 后来马可再度回到保罗的同工团中(门24),但巴拿巴却没有
- (5) 保罗和他的同工得到教会的印证
- (6) 保罗的事工蒙主祝福,成为肇建举世外邦人教会的最大功劳者
- 2. 认为巴拿巴较有理的看法:
- (1) 我们应当尽力挽回失败跌倒的人,不能因对方一次的软弱失败,就不给他改正的机会
- (2) 若非巴拿巴的爱心提携,就没有日后被主大用的马可(提后四11)
- (3) 马可虽被保罗暂时弃绝,却被彼得收留(彼前五13)
- (4)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是在第十六章中途才加进保罗的传道行列(徒十六10开始,语气突然从「他们」改为「我们」),当然只记载保罗的事工,这并不表示巴拿巴从此被主弃置不用,有人认为《希伯来书》很可能是巴拿巴所写的。
此外,此事件有三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1. 他们的分手主要由于性格或处事方法不同,与真理无关。但神的工作不因两人的分手而受拦阻。分手之后,他们并未因此而结怨,巴拿巴往居比路去,保罗则往加拉太去。他们各有各传福音的机会,使得原本一队的传道团变成二队,并借着他们的传扬和见证,分别作工,重访各教会,使福音的工作更加扩大和广传到更远之处。
- 2. 保罗的坚持和巴拿巴的爱心却造就了马可。从日后马可成为保罗不可缺少的同工来看,或许巴拿巴和保罗的动机和和立场可能都没有错。马可经过这次学习之后,因保罗的严厉拒绝,而受到激发,成为主更忠心的仆人;因巴拿巴爱心的宽容和提携,因而得以坚立,日后被主大用。
- 3. 同工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之时,切忌针锋相对,使彼此「同工」而变成「同攻」,把「讲台」而变成「炮台」。即使彼此不得不分开,仍要学习彼此祝福,以他们为主里亲爱的同工(林前九6);不可彼此攻讦,视同仇敌。
【默想】
- 1. 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教会为真道辩论,并在耶路撒冷会议中见证神如何借着神迹奇事,成就他们所传讲福音的工作。事实胜于雄辩,经历远比道理更能折服别人。今天我们是否也愿意成为今日的巴拿巴 ── 见证我们所行的,乃是与神同工,并有神的同在呢?
- 2. 我们从巴拿巴接纳马可,带他同行,让他再有事奉的机会,可以学到什么?今天我们是否也愿意成为别人的巴拿巴 ── 接纳、鼓励、和造就一些初信、软弱的、或不成熟的肢体呢?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