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第二次出外的傳道(七)
保罗第二次出外的传道(七)
〔聖經人物〕4/14
〔圣经人物〕4/14
在《使徒行傳》第十七章,路加繼續記載保羅第二次傳道旅程,而福音的事工向前推進到希臘,包括三個城市:
- 1. 在帖撒羅尼迦,他向猶太人從舊約聖經上,辯論,講解,陳明和證明主耶穌就是那位被應許的彌賽亞(基督)為中心。
- 2. 在庇哩亞,他雖曾遇逼迫,卻沒有氣餒,仍勇往直前,在這裡為主作見證。
- 3. 在雅典,他對一群沒有任何聖經背景的人,向他們介紹所未識之神。
路加強調保羅在這些地方,無論是在猶太人的會堂,或者是在略巴古(雅典議會開會的地方),他從沒有放過任何傳福音的機會;也述說了他艱辛傳道的經過,以及福音的得勝。
【在帖撒羅尼迦的傳道】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徒十七2~3)
由於迫害,使保羅和他的同工不得不離開腓立比。他們途中經過暗妃波里和亞波羅尼,然後來到帖撒羅尼迦。暗妃坡裡(Amphipolis)位於腓立比之西約30公里,因有羅馬帝國的軍事大道經過,所以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馬其頓的邊防重鎮;亞波羅尼亞(Apollonia)位於帖撒羅尼迦之東約52公里,暗妃坡裡之西約35公里。由於羅馬帝國的軍事大道,所以是一個商業和軍事的重鎮;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是馬其頓的首府,位於腓立比西南方約160公里處,境內有一個猶太人集居區,所以有猶太人的會堂,是現今的 Thessaloniki,又名 Salonika。保羅按照慣例,一連三個安息日在會堂傳道,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因此有有些猶太人信了,同時還有許多虔誠的希臘人及好些尊貴的婦女;不過也有些猶太人因嫉妒,就找人鬧事,迫使他們離開。在找不到保羅的狀況下,就抓住耶孫等人到地方官那裡,假藉名義向官府控訴保羅。後來,地方官找不到證據,遂准許了耶孫等人的保釋。
關於保羅帖撒羅尼迦的傳道,有二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 1. 保羅如何開始在當地的福音工作 ──
- (1)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這個規矩,不是指他有守安息日的規矩,而是指他每到一個地方,便會習慣地利用猶太人在安息日聚集於會堂聽人講解聖經的機會,對猶太人傳福音。
- (2) 「三個安息日」:在原文又有「三個七天」的意思;這句話也不是說他在帖撒羅尼迦僅僅停留了一連三個星期,因為他在此地曾不只一次收到腓立比教會送來的禮物(腓四16),還需親手作工供養自己(帖前二9);並且已經得著了一些弟兄們(徒十七6,10),建立了一個新的教會(帖前一1;三1~2)。不久保羅即遭受逼迫和誣告,不得已匆匆離去。故他在帖撒羅尼迦沒有停留多久,但與當地的聖徒們之間已經產生了親密的關係,而彼此的認識也相當熟稔。
- (3) 「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指根據舊約聖經,因為當時還沒有新約聖經;「辯論」就是據理爭論;傳福音時有時候免不了與人辯論,但辯論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讓其餘旁聽的人認識真偽,得到造就;壞處是對爭辯的對方最多能叫他口服,卻不能叫他心服,往往辯贏了對方,卻使對方更加心硬。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和雅典,有兩次辯論(徒十七2,17),但兩次似乎都沒有得到預期的好結果。因此,若是可能的話,宜儘可能避免與人辯論。
- 2. 保羅和西拉被不信的猶太人稱為「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徒十七6) ── 雖然猶太人對他們毫無尊敬的意思,事實卻給了他們真正的讚賞。因為從猶太人指控的話裡,已顯明他們贏得福音的勝利。福音的能力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打開監獄的門,推動人真誠地互相關心,並且激發他們去敬拜神。此外,福音的來到,乃是要在我們的心中、家庭、社會,建立一個新的關係、新的秩序;真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從這方面的意義來看,我們應當發揮「攪亂天下」的作用。
【默想】
- 1. 保羅傳講福音的內容:
- (1) 本著聖經講
- (2) 由舊約預言中講明基督必須受害、復活
- (3) 由新約事實說明耶穌已經受害並復活
- (4) 結論,耶穌就是基督
今天我們所傳的福音內容是否也是以基督為中心呢?
- 2. 保羅被稱為「那擾亂天下的」。今天我們所傳的福音是否也充滿活力,帶給人天翻地覆的改變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在《使徒行传》第十七章,路加继续记载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而福音的事工向前推进到希腊,包括三个城市:
- 1. 在帖撒罗尼迦,他向犹太人从旧约圣经上,辩论,讲解,陈明和证明主耶稣就是那位被应许的弥赛亚(基督)为中心。
- 2. 在庇哩亚,他虽曾遇逼迫,却没有气馁,仍勇往直前,在这里为主作见证。
- 3. 在雅典,他对一群没有任何圣经背景的人,向他们介绍所未识之神。
路加强调保罗在这些地方,无论是在犹太人的会堂,或者是在略巴古(雅典议会开会的地方),他从没有放过任何传福音的机会;也述说了他艰辛传道的经过,以及福音的得胜。
【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徒十七2~3)
由于迫害,使保罗和他的同工不得不离开腓立比。他们途中经过暗妃波里和亚波罗尼,然后来到帖撒罗尼迦。暗妃坡里(Amphipolis)位于腓立比之西约30公里,因有罗马帝国的军事大道经过,所以是一个商业中心,也是马其顿的边防重镇;亚波罗尼亚(Apollonia)位于帖撒罗尼迦之东约52公里,暗妃坡里之西约35公里。由于罗马帝国的军事大道,所以是一个商业和军事的重镇;帖撒罗尼迦(Thessalonica)是马其顿的首府,位于腓立比西南方约160公里处,境内有一个犹太人集居区,所以有犹太人的会堂,是现今的 Thessaloniki,又名 Salonika。保罗按照惯例,一连三个安息日在会堂传道,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因此有有些犹太人信了,同时还有许多虔诚的希腊人及好些尊贵的妇女;不过也有些犹太人因嫉妒,就找人闹事,迫使他们离开。在找不到保罗的状况下,就抓住耶孙等人到地方官那里,假藉名义向官府控诉保罗。后来,地方官找不到证据,遂准许了耶孙等人的保释。
关于保罗帖撒罗尼迦的传道,有二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
- 1. 保罗如何开始在当地的福音工作 ──
- (1)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这个规矩,不是指他有守安息日的规矩,而是指他每到一个地方,便会习惯地利用犹太人在安息日聚集于会堂听人讲解圣经的机会,对犹太人传福音。
- (2) 「三个安息日」:在原文又有「三个七天」的意思;这句话也不是说他在帖撒罗尼迦仅仅停留了一连三个星期,因为他在此地曾不只一次收到腓立比教会送来的礼物(腓四16),还需亲手作工供养自己(帖前二9);并且已经得着了一些弟兄们(徒十七6,10),建立了一个新的教会(帖前一1;三1~2)。不久保罗即遭受逼迫和诬告,不得已匆匆离去。故他在帖撒罗尼迦没有停留多久,但与当地的圣徒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亲密的关系,而彼此的认识也相当熟稔。
- (3) 「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指根据旧约圣经,因为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辩论」就是据理争论;传福音时有时候免不了与人辩论,但辩论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让其余旁听的人认识真伪,得到造就;坏处是对争辩的对方最多能叫他口服,却不能叫他心服,往往辩赢了对方,却使对方更加心硬。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和雅典,有两次辩论(徒十七2,17),但两次似乎都没有得到预期的好结果。因此,若是可能的话,宜尽可能避免与人辩论。
- 2. 保罗和西拉被不信的犹太人称为「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徒十七6) ── 虽然犹太人对他们毫无尊敬的意思,事实却给了他们真正的赞赏。因为从犹太人指控的话里,已显明他们赢得福音的胜利。福音的能力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打开监狱的门,推动人真诚地互相关心,并且激发他们去敬拜神。此外,福音的来到,乃是要在我们的心中、家庭、社会,建立一个新的关系、新的秩序;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从这方面的意义来看,我们应当发挥「搅乱天下」的作用。
【默想】
- 1. 保罗传讲福音的内容:
- (1) 本着圣经讲
- (2) 由旧约预言中讲明基督必须受害、复活
- (3) 由新约事实说明耶稣已经受害并复活
- (4) 结论,耶稣就是基督
今天我们所传的福音内容是否也是以基督为中心呢?
- 2. 保罗被称为「那扰乱天下的」。今天我们所传的福音是否也充满活力,带给人天翻地覆的改变呢?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