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第二次出外的傳道(九)
保罗第二次出外的传道(九)
〔聖經人物〕4/16
〔圣经人物〕4/16
【在雅典的傳道】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徒十七16)
離開庇哩亞,保羅被弟兄安全地帶到了雅典。他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到處與人辯論。因為保羅所傳講的是「耶穌與復活的道」,便被請到亞略巴古,講給眾人聽。保羅知道他們不過是好奇,但為什麼還會去?李文斯頓回答的好,「無論什麼地方,我都願意去,只要不是退後,而是向前便可。」
這裡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保羅在雅典傳福音的信息:
- 1. 信息的地點 ── 雅典乃是希臘文化、宗教和哲學的中心。
- 2. 信息的負擔 ── 因見滿城偶像心裡「著急」。「著急」原文字義是「憤慨」、「怒火中燒」、「被刺激」。這是指保羅的心靈被滿城的偶像激動起來,持續的感覺到裡面有很沉重的負擔,如同怒火中燒。今天我們所處之地,豈不也是滿城偶像;我們的心為此「著急」麼?
- 3. 信息的攔阻 ── 希臘的宗教和哲學。希臘的宗教基本上是泛神論的(一切都是神)。哲學家如那些「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爭論」;有的說,他是「胡言亂語的,有的說,他是「傳說外邦鬼神的」。於是把他帶到最足以代表他們權勢的「亞略巴古」(類似最高法院的司法組織),來盤問他。然而保羅毫無怯懦,他挺身昂然「站在亞略巴古當中」,面對著這些「只將新聞說說聽聽」的虛妄哲學的權勢,採用辯論方式,把這位元宇宙的主宰,真實之神,見證出來。
- 4. 信息的方式 ── 保羅沒有改變或妥協福音的內容來適應希臘人的文化、宗教和哲學。對這群沒有任何聖經背景的外邦人,還有一群只有好奇之心的希臘哲學家,他傳福音的方式是從適應他們的切入點和接觸點著手,而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和注意。
- 5. 信息的主題 ── 介紹他們的「未識之神。」這四個字表明了兩件事實:(1)他們在冥冥之中知道有神的存在;和(2)但他們卻不認識這位神。
- 6. 信息的內容 ── 保羅從神的創造開始說起,最後他從復活的基督再來審判世人,帶出人悔改的必要。保羅向他們講解真神,特別的指出:
- (1) 雅典人盲目敬拜未識之神。雖然世人不認識神,但內心深處有著一種敬拜神的傾向,這正如一條沒有定向的溪流。因此,我們有責任傳福音把這溪流疏導歸入正途。
- (2) 未識之神乃是創造一切並賜給一切的主宰。神是一切「生命、氣息、萬物」的本源,祂不但豐滿無缺,並且樂意將祂的豐滿賞「賜給萬人」。因此,我們該激勵人好好敬愛祂、信靠祂,也可安息於祂。
- (3) 未識之神要人尋求認識祂。 神對人惟一所要求的,就是「尋求」「而得」著祂,也就是以祂為至寶、為目的。尋求神的人有福了,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太七8)。因此,我們該幫助人尋求認識祂。
- (4) 未識之神要藉基督審判萬人,所以吩咐人都要悔改。人對基督的態度相當緊要,因為這是神將來審判人的準則和依據。
- (5) 祂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復活的基督,是我們可信的憑據;根據我們對主復活生命的經歷,我們有肯定的把握,神對我們不再是「未識之神」,而是又真又活的神(帖前一9)。
- 7. 信息的結果 ── 有人不譏誚他,有人卻猶豫不決。但保羅的信息仍然有其功效。無論如何,丟尼修信了主。他是個亞略巴古的庭官。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也信了主,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人。
【默想】
- 1. 保羅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當我們向拜偶像的人傳福音時,我們內心的深處也該有一股激情,憤怒,驅策力!
- 2. 保羅的講道是先以「未識之神」作切入點,指出他們不認識這位真神;接著,便引經據典(希臘人的著作)討論;最後,鼓勵他們悔改決志信主。當我們傳福音講道時,也可以學習保羅的方法!
- 3. 保羅在雅典所講的信息,他可能沒有時間去準備講章。可見這時他的講道,應是基于長時間多方面的準備。我們也該努力預備自己,成為聖靈的管道,而向人見證這位又真而又活的神!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在雅典的传道】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徒十七16)
离开庇哩亚,保罗被弟兄安全地带到了雅典。他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到处与人辩论。因为保罗所传讲的是「耶稣与复活的道」,便被请到亚略巴古,讲给众人听。保罗知道他们不过是好奇,但为什么还会去?李文斯顿回答的好,「无论什么地方,我都愿意去,只要不是退后,而是向前便可。」
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保罗在雅典传福音的信息:
- 1. 信息的地点 ── 雅典乃是希腊文化、宗教和哲学的中心。
- 2. 信息的负担 ── 因见满城偶像心里「着急」。「着急」原文字义是「愤慨」、「怒火中烧」、「被刺激」。这是指保罗的心灵被满城的偶像激动起来,持续的感觉到里面有很沉重的负担,如同怒火中烧。今天我们所处之地,岂不也是满城偶像;我们的心为此「着急」么?
- 3. 信息的拦阻 ── 希腊的宗教和哲学。希腊的宗教基本上是泛神论的(一切都是神)。哲学家如那些「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他是「胡言乱语的,有的说,他是「传说外邦鬼神的」。于是把他带到最足以代表他们权势的「亚略巴古」(类似最高法院的司法组织),来盘问他。然而保罗毫无怯懦,他挺身昂然「站在亚略巴古当中」,面对着这些「只将新闻说说听听」的虚妄哲学的权势,采用辩论方式,把这位元宇宙的主宰,真实之神,见证出来。
- 4. 信息的方式 ── 保罗没有改变或妥协福音的内容来适应希腊人的文化、宗教和哲学。对这群没有任何圣经背景的外邦人,还有一群只有好奇之心的希腊哲学家,他传福音的方式是从适应他们的切入点和接触点着手,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
- 5. 信息的主题 ── 介绍他们的「未识之神。」这四个字表明了两件事实:(1)他们在冥冥之中知道有神的存在;和(2)但他们却不认识这位神。
- 6. 信息的内容 ── 保罗从神的创造开始说起,最后他从复活的基督再来审判世人,带出人悔改的必要。保罗向他们讲解真神,特别的指出:
- (1) 雅典人盲目敬拜未识之神。虽然世人不认识神,但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敬拜神的倾向,这正如一条没有定向的溪流。因此,我们有责任传福音把这溪流疏导归入正途。
- (2) 未识之神乃是创造一切并赐给一切的主宰。神是一切「生命、气息、万物」的本源,祂不但丰满无缺,并且乐意将祂的丰满赏「赐给万人」。因此,我们该激励人好好敬爱祂、信靠祂,也可安息于祂。
- (3) 未识之神要人寻求认识祂。 神对人惟一所要求的,就是「寻求」「而得」着祂,也就是以祂为至宝、为目的。寻求神的人有福了,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太七8)。因此,我们该帮助人寻求认识祂。
- (4) 未识之神要藉基督审判万人,所以吩咐人都要悔改。人对基督的态度相当紧要,因为这是神将来审判人的准则和依据。
- (5) 祂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复活的基督,是我们可信的凭据;根据我们对主复活生命的经历,我们有肯定的把握,神对我们不再是「未识之神」,而是又真又活的神(帖前一9)。
- 7. 信息的结果 ── 有人不讥诮他,有人却犹豫不决。但保罗的信息仍然有其功效。无论如何,丢尼修信了主。他是个亚略巴古的庭官。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也信了主,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人。
【默想】
- 1. 保罗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当我们向拜偶像的人传福音时,我们内心的深处也该有一股激情,愤怒,驱策力!
- 2. 保罗的讲道是先以「未识之神」作切入点,指出他们不认识这位真神;接着,便引经据典(希腊人的著作)讨论;最后,鼓励他们悔改决志信主。当我们传福音讲道时,也可以学习保罗的方法!
- 3. 保罗在雅典所讲的信息,他可能没有时间去准备讲章。可见这时他的讲道,应是基于长时间多方面的准备。我们也该努力预备自己,成为圣灵的管道,而向人见证这位又真而又活的神!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