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第三次傳道行程(六)
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六)
〔聖經人物〕4/24
〔圣经人物〕4/24
【在特羅亞聚會】
「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臺上,困倦沉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人睡熟了,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他來,已經死了。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發慌,他的靈魂還在身上。』」 (徒二十9~10)
路加記載保羅在特羅亞的聚會擘餅。聚會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就是「主日」舉行的。保羅講道一直講到深夜。一個叫猶推古的年輕人坐在窗臺上聽講的時候,困倦沉睡了,結果由三層樓掉下去死。保羅伏在他身上使他死裡復活。在事件之後,保羅繼續聚會擘餅記念主,並談論直到天亮。顯然,這件事讓每個人都大大蘇醒,一直聽保羅講到天亮的時候。
這裡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保羅使墜樓的少年猶推古死裡復活。這起事件似乎跟保羅的行程沒有什麼特別關系,但為什麼路加不厭其煩地把這事件記載下來呢?
- 1. 保羅對人的關心和愛護 ── 猶推古代表教會中靈命幼稚的聖徒(「少年人」),不認識處境的危險(「坐在窗臺上」),失去儆醒的靈(「困倦沉睡……睡熟」),就有可能會墜落下去(「掉下去」),至終陷入靈性的黑暗深淵(「死了」)。當天幸虧保羅伏在他身上,抱他,這是他愛心的流露,並且他必定向復活的主禱告,靠著主所賜的能力,使他的生命回復。其實今天的教會中充滿了許多的猶推古,願我們都像保羅一樣來關心、喚醒他們。
- 2. 主復活能力的見證 ── 正如主每一次叫死人復活一樣,祂這樣作不僅是為了孩子的緣故,而更是為著祂的教會。擘餅聚會是陳列主如何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者而得勝。但在這裡,魔鬼製造一些意外事故,來打岔教會的聚會。面對這樣可怕的意外,最終主復活生命的大能還是勝過了死亡。所以,惟有復活的生命勝過死亡的見證,才能叫教會得著安慰與鼓勵。
【與痲瘋童同住】
一次,戴德生和同工們同行,隨行的有一位男童,身患痲瘋。同工某小姐寫:我嫌痲瘋童的鋪蓋奇臭,次日就把最臭的丟掉;但是戴氏已經和他睡在一個房間。後再見面時,他對這位小姐說:『我和你分手後,為你禱告不知有幾千次。」他雖然處處犧牲吃苦,心中卻有極大喜樂。那年(1879) 七月間,他寫信給母親說:「我無法對你說出我心中喜樂到何地步。現在我們已經看見主的福音傳到中國最遠的角落。這真值得我們為此而生,為此而死。」
【到米利都】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細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徒二十16~17)
路加記載保羅從特羅亞到米利都。米利都擁有四個海港,是一個希臘文化大佔優勢的城市;以弗所就在米利都北面約五十公里處。保羅從特羅亞步行到亞朔,其他人則仍坐船前往。亞朔位於特羅亞南方32公里左右。他既在亞朔與其他人相會,他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米推利尼是亞細亞省對面位於一外島 Lesbos 東部的海港城。這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要在五旬節前回到耶路撒冷。因為保羅在以弗所傳道時,曾引起極大的擾亂(徒十九23~34),他若回去那裡,恐會被纏上,難以脫身。此外,在五旬節期間,會有許多人從各國到耶路撒冷來過節(徒二1,5);保羅或許打算趁此機會與更多的人會面傳道。從逾越節到五旬節,共有七個星期,此時已經過了兩個星期(徒二十6,15)。由於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負擔,當他到了米都利時,打發人去請以弗所的長老來相見。保羅以為日後不會再回到亞細亞,故保羅這篇語重心長,嘔心瀝血的勸勉,其中充滿對神的忠心,對教會的關心,對人的愛心。最後,保羅說完話,就與眾人跪下禱告、痛哭,以弗所的長老們送保羅上船離去。
【默想】
- 1. 為什麼路加在這裡記述少年猶推古墜樓而死裡復活一事?這事件讓大家轉憂為喜,轉悲為樂,心裡都很得安慰;並且又一次彰顯了生命之主的能力,叫死人復活。今天教會是否充滿許多讓人安慰的事呢?我們的聚會是否讓人經歷主復活生命的大能呢?
- 2. 保羅「定意」越過以弗所,必是因他清楚知道神的旨意。我們的「定意」是否合乎神的旨意呢?
- 3. 保羅與長老們離別時,就跪下一同禱告。當我們遭遇生死離別時,是否信託神的帶領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在特罗亚聚会】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徒二十9~10)
路加记载保罗在特罗亚的聚会擘饼。聚会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就是「主日」举行的。保罗讲道一直讲到深夜。一个叫犹推古的年轻人坐在窗台上听讲的时候,困倦沉睡了,结果由三层楼掉下去死。保罗伏在他身上使他死里复活。在事件之后,保罗继续聚会擘饼记念主,并谈论直到天亮。显然,这件事让每个人都大大苏醒,一直听保罗讲到天亮的时候。
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保罗使坠楼的少年犹推古死里复活。这起事件似乎跟保罗的行程没有什么特别关系,但为什么路加不厌其烦地把这事件记载下来呢?
- 1. 保罗对人的关心和爱护 ── 犹推古代表教会中灵命幼稚的圣徒(「少年人」),不认识处境的危险(「坐在窗台上」),失去儆醒的灵(「困倦沉睡……睡熟」),就有可能会坠落下去(「掉下去」),至终陷入灵性的黑暗深渊(「死了」)。当天幸亏保罗伏在他身上,抱他,这是他爱心的流露,并且他必定向复活的主祷告,靠着主所赐的能力,使他的生命回复。其实今天的教会中充满了许多的犹推古,愿我们都像保罗一样来关心、唤醒他们。
- 2. 主复活能力的见证 ── 正如主每一次叫死人复活一样,祂这样作不仅是为了孩子的缘故,而更是为着祂的教会。擘饼聚会是陈列主如何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者而得胜。但在这里,魔鬼制造一些意外事故,来打岔教会的聚会。面对这样可怕的意外,最终主复活生命的大能还是胜过了死亡。所以,惟有复活的生命胜过死亡的见证,才能叫教会得着安慰与鼓励。
【与痲疯童同住】
一次,戴德生和同工们同行,随行的有一位男童,身患痲疯。同工某小姐写:我嫌痲疯童的铺盖奇臭,次日就把最臭的丢掉;但是戴氏已经和他睡在一个房间。后再见面时,他对这位小姐说:『我和你分手后,为你祷告不知有几千次。」他虽然处处牺牲吃苦,心中却有极大喜乐。那年(1879) 七月间,他写信给母亲说:「我无法对你说出我心中喜乐到何地步。现在我们已经看见主的福音传到中国最远的角落。这真值得我们为此而生,为此而死。」
【到米利都】
「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细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徒二十16~17)
路加记载保罗从特罗亚到米利都。米利都拥有四个海港,是一个希腊文化大占优势的城市;以弗所就在米利都北面约五十公里处。保罗从特罗亚步行到亚朔,其他人则仍坐船前往。亚朔位于特罗亚南方32公里左右。他既在亚朔与其他人相会,他们就接他上船,来到米推利尼。米推利尼是亚细亚省对面位于一外岛 Lesbos 东部的海港城。这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要在五旬节前回到耶路撒冷。因为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曾引起极大的扰乱(徒十九23~34),他若回去那里,恐会被缠上,难以脱身。此外,在五旬节期间,会有许多人从各国到耶路撒冷来过节(徒二1,5);保罗或许打算趁此机会与更多的人会面传道。从逾越节到五旬节,共有七个星期,此时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徒二十6,15)。由于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负担,当他到了米都利时,打发人去请以弗所的长老来相见。保罗以为日后不会再回到亚细亚,故保罗这篇语重心长,呕心沥血的劝勉,其中充满对神的忠心,对教会的关心,对人的爱心。最后,保罗说完话,就与众人跪下祷告、痛哭,以弗所的长老们送保罗上船离去。
【默想】
- 1. 为什么路加在这里记述少年犹推古坠楼而死里复活一事?这事件让大家转忧为喜,转悲为乐,心里都很得安慰;并且又一次彰显了生命之主的能力,叫死人复活。今天教会是否充满许多让人安慰的事呢?我们的聚会是否让人经历主复活生命的大能呢?
- 2. 保罗「定意」越过以弗所,必是因他清楚知道神的旨意。我们的「定意」是否合乎神的旨意呢?
- 3. 保罗与长老们离别时,就跪下一同祷告。当我们遭遇生死离别时,是否信托神的带领呢?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