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第三次傳道行程(九)
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九)
〔聖經人物〕4/27
〔圣经人物〕4/27
【回耶路撒冷的過程】
「找著了門徒,就在那裡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過了這幾天,我們就起身前行。他們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徒二十一45)
《使徒行傳》第二十一章記載保羅從特羅亞回到耶路撒冷的過程。保羅一行與以弗所教會長老話別之後,由米利都乘船,沿小亞細亞海岸南下,往敘利亞去,就在推羅上岸。保羅到推羅與門徒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勸阻他不要往耶路撒冷去未果,就同妻子兒女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然後,他們就坐船去多利買,從那裡去到該撒利亞,就住在傳福音的腓利家。在腓利家,先知亞迦布預言保羅會在耶路撒冷受捆鎖;眾人也勸他不要去耶路撒冷。但是保羅回答,「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保羅絕非一意孤行,由於去耶路撒冷,是之前「靈裡定規」(徒十九21)的事,所以他不顧他們的勸阻要往耶路撒冷去。那時,眾人似乎已經認識到他的行動乃是出於神的帶領,於是就一同說,「願主旨意成就」。過了幾日,保羅一行住在拿孫家裡,就從該撒利亞上耶路撒冷。這裡我們看到保羅出外旅行的榜樣 ──
- 1. 無論到何地,總去尋「找」當地的聖徒
- 2. 與聖徒「同住」,實行基督身體的生活
- 3. 在聖靈裡說話,彼此有敞開無間隔的交通
- 4. 見面時「問安」,臨行一同「禱告」,鄭重辭別
【定意要上耶路撒冷】
「保羅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二十一13)
推羅的門徒,腓利,亞迦布,撒利亞的聖徒,以及路加,他們都蒙受聖靈的感動,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雖然他們充分流露了弟兄相愛之情,但只能加重保羅的為難。但對保羅而言,面對前面的道路,有那麼多的聲音,實在不容易選擇。當時保羅並沒有說他們的預言不是出於聖靈,相反的,正是印證聖靈給他同樣的一再指示。所以,他選擇了為主受苦,甘於捆鎖,是為要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肢體的關心誠然可貴,但順服神的引導更為重要。保羅為主耶穌的名,不問前程吉與凶,不計個人的得失與安危,而願遵主旨到路終,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甘心樂意。這是何等的心志!
此外,推羅的門徒「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難道同一個的聖靈,一方面感動保羅前去,另一方面卻又感動其他聖徒勸阻他不要去?不是的。事實上眾人同有聖靈的感動,所以都知道保羅在耶路撒冷會遭難。只不過聖靈感動,使人得知將要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並不等於眾人都得著了聖靈的吩咐和命令,也不表示聖靈要保羅迴避那困境。要緊的是,眾人要清楚知道主的旨意如何,一切當以「願主的旨意成就」。因此,保羅所關心的不是他上耶路撒冷的結局,而是他是否遵行了神的旨意。哦!我們的得失並不要緊,神的旨意當留心!
保羅去耶路撒冷的決定,主要原因有七:
- 1. 當他在以弗所的時候,得到啟示,靈裡已經清楚,就「心裡定意」,意即這件事乃是出於他靈的深處,清楚得了指示然後定規的
- 2. 他自己早已知道將會在耶路撒冷遭遇捆鎖與患難,但他因為「心甚迫切」(徒二十22,原文意思是「靈裡被捆綁」),意即他並沒有不去的自由,因而順服主的旨意,要上耶路撒冷去
- 3. 門徒們似乎也認識到保羅的行動乃是出於神的帶領,就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因此不再勸阻,而同意保羅的決定
- 4. 他必須親自回耶路撒冷,把外邦眾教會的愛心捐款,作一清楚的交代,才能卸下裡面的負擔
- 5. 保羅的被捕,乃是出於神的安排,為要讓他能在君王面前宣揚主名
- 6. 主在保羅被捕入獄之後不但未責備他,反而對他多有鼓勵和安慰(徒二十三11)
- 7. 保羅的經歷,與主耶穌面向耶路撒冷赴十字架的過程很相似。
【默想】
- 1. 當保羅雖然知道「有患難與捆鎖等待著他」,但他忠於神的旨意,順服聖靈的引導,並且願意為主的名,將捆綁、生死置之度外的心志,正是每一位神僕人的典範。
- 2. 神的旨意不是以多數決定。門徒、先知、同工、大家的感覺和意見,固然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神的引導,但千萬要注意的是,不宜傾聽人的聲音過於神在裡面的聲音。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回耶路撒冷的过程】
「找着了门徒,就在那里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过了这几天,我们就起身前行。他们众人同妻子儿女,送我们到城外,我们都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徒二十一45)
《使徒行传》第二十一章记载保罗从特罗亚回到耶路撒冷的过程。保罗一行与以弗所教会长老话别之后,由米利都乘船,沿小亚细亚海岸南下,往叙利亚去,就在推罗上岸。保罗到推罗与门徒住了七天;他们被圣灵感动,劝阻他不要往耶路撒冷去未果,就同妻子儿女跪在岸上祷告,彼此辞别。然后,他们就坐船去多利买,从那里去到该撒利亚,就住在传福音的腓利家。在腓利家,先知亚迦布预言保罗会在耶路撒冷受捆锁;众人也劝他不要去耶路撒冷。但是保罗回答,「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保罗绝非一意孤行,由于去耶路撒冷,是之前「灵里定规」(徒十九21)的事,所以他不顾他们的劝阻要往耶路撒冷去。那时,众人似乎已经认识到他的行动乃是出于神的带领,于是就一同说,「愿主旨意成就」。过了几日,保罗一行住在拿孙家里,就从该撒利亚上耶路撒冷。这里我们看到保罗出外旅行的榜样 ──
- 1. 无论到何地,总去寻「找」当地的圣徒
- 2. 与圣徒「同住」,实行基督身体的生活
- 3. 在圣灵里说话,彼此有敞开无间隔的交通
- 4. 见面时「问安」,临行一同「祷告」,郑重辞别
【定意要上耶路撒冷】
「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徒二十一13)
推罗的门徒,腓利,亚迦布,撒利亚的圣徒,以及路加,他们都蒙受圣灵的感动,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虽然他们充分流露了弟兄相爱之情,但只能加重保罗的为难。但对保罗而言,面对前面的道路,有那么多的声音,实在不容易选择。当时保罗并没有说他们的预言不是出于圣灵,相反的,正是印证圣灵给他同样的一再指示。所以,他选择了为主受苦,甘于捆锁,是为要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肢体的关心诚然可贵,但顺服神的引导更为重要。保罗为主耶稣的名,不问前程吉与凶,不计个人的得失与安危,而愿遵主旨到路终,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甘心乐意。这是何等的心志!
此外,推罗的门徒「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难道同一个的圣灵,一方面感动保罗前去,另一方面却又感动其他圣徒劝阻他不要去?不是的。事实上众人同有圣灵的感动,所以都知道保罗在耶路撒冷会遭难。只不过圣灵感动,使人得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并不等于众人都得着了圣灵的吩咐和命令,也不表示圣灵要保罗回避那困境。要紧的是,众人要清楚知道主的旨意如何,一切当以「愿主的旨意成就」。因此,保罗所关心的不是他上耶路撒冷的结局,而是他是否遵行了神的旨意。哦!我们的得失并不要紧,神的旨意当留心!
保罗去耶路撒冷的决定,主要原因有七:
- 1. 当他在以弗所的时候,得到启示,灵里已经清楚,就「心里定意」,意即这件事乃是出于他灵的深处,清楚得了指示然后定规的
- 2. 他自己早已知道将会在耶路撒冷遭遇捆锁与患难,但他因为「心甚迫切」(徒二十22,原文意思是「灵里被捆绑」),意即他并没有不去的自由,因而顺服主的旨意,要上耶路撒冷去
- 3. 门徒们似乎也认识到保罗的行动乃是出于神的带领,就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因此不再劝阻,而同意保罗的决定
- 4. 他必须亲自回耶路撒冷,把外邦众教会的爱心捐款,作一清楚的交代,才能卸下里面的负担
- 5. 保罗的被捕,乃是出于神的安排,为要让他能在君王面前宣扬主名
- 6. 主在保罗被捕入狱之后不但未责备他,反而对他多有鼓励和安慰(徒二十三11)
- 7. 保罗的经历,与主耶稣面向耶路撒冷赴十字架的过程很相似。
【默想】
- 1. 当保罗虽然知道「有患难与捆锁等待着他」,但他忠于神的旨意,顺服圣灵的引导,并且愿意为主的名,将捆绑、生死置之度外的心志,正是每一位神仆人的典范。
- 2. 神的旨意不是以多数决定。门徒、先知、同工、大家的感觉和意见,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明白神的引导,但千万要注意的是,不宜倾听人的声音过于神在里面的声音。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