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第三次傳道行程 12
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12
〔聖經人物〕4/30
〔圣经人物〕4/30
【保羅在眾人面前的分訴】
「『諸位父兄請聽,我現在對你們分訴。』眾人聽他說的是希伯來話,就更加安靜了。」(徒二十二1~2)
「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當活著的。』」(徒二十二21~22)
《使徒行傳》第二十二章記載保羅第一次公開在眾人面前,見証自己蒙召的經過,其內容包括:
- 1. 得救前的光景 ── 肆意逼迫基督徒
- 2. 得救的經過 ── 乃是在大馬色路上蒙主光照和得亞拿尼亞的幫助
- 3. 得救後的改變 ── 受主差遣往外邦人中間作見證
當眾人聽到神差遣保羅到外邦人那裡去,這時就群情激憤,而喧嚷要除滅他。此時,千夫長吩咐手下帶保羅進營樓準備拷問。就在保羅馬上就要被鞭打時,他揭示了他是羅馬公民的身份。於是千夫長就不敢鞭打保羅。神再一次用保羅的羅馬公民身份保護了他。次日,千夫長招聚猶太公會成員來瞭解保羅的案情。因而保羅又有了一次為自己辯護和為基督作見證的機會。
這裡有三件事值得我們注意,就是:
- 1. 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後來被押送到羅馬的事件,占《使徒行傳》全書1/4的篇幅。此事件雖然歷經5年,沒有任何有關教會的發展或與之相關的事項,但路加詳細記載保羅自己的見証,而指出神主權地保守保羅的生命,並安排環境讓他有機會向萬人作見證。因此,保羅的被捕不是福音事工的停止,而是福音持續的傳揚。哦!神的責任是保守和供應我們,而我們的責任是「為祂作見證」!
- 2. 保羅的見証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 (1) 保羅對眾人的稱呼為「諸位父兄」,特別親切、有禮貌和表達尊敬,原文是「諸君(men)、弟兄們(brothers)、父老們(fathers) 」。可見保羅從心中,仍愛這些剛剛毆打他的人。
- (2) 保羅很有智慧,用亞蘭語向猶太百姓說話,不用希伯來語,而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他們聽見熟悉的語言和用語,就很驚喜。至少在那刻,他們安靜下來,而停止了喊叫。
- (3) 保羅將為自己辯護的場合,成為傳揚神福音的一個機會。
- (4) 從保羅的分訴中,他的辯謢不是辯論,而是說出他的親身經歷,因個人經歷畢竟是最難駁倒的論據。一個被主得著,而被完全改變的人,他的經歷本身比一切辯論都更具說服力。
- (5) 保羅闡明他從前種種與眾人一樣。但信主之後他由逼迫信福音的人,改變成為作主復活見證的人;並且他由向同胞骨肉作逼迫教會的見證改變成向外邦人為主作見證。
- (6) 保羅見証神將大馬色的門和耶路撒冷的門向保羅關閉了,但卻將外邦人的門向他開啟了(徒二十二17~21)。因神將差派他到更廣大,甚至更有果效的工場。可見主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主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
- (7) 猶太人一直在安靜聽保羅分訴,當他提到主差遣他把福音帶給外邦人時,卻激起了眾人的憤怒。可見他們民族和宗教的優越感,使他們拒絕了基督的福音和基督的見證人。
- 3. 保羅在面臨鞭打拷問時,公開他的羅馬公民的身分 ── 兵丁們要用鞭子拷問保羅動亂的原因。但保羅要在眾人面前為主作見證,才說自己是羅馬公民,便制止了他們的行動。在腓立比,他就曾因福音的緣故受棍打(徒十六23)。保羅在出生之前,父親就已經是一個羅馬的公民,所以他一出生就隨父親取得了羅馬籍。羅馬政府把公民籍放在很高的地位;一個羅馬的公民在定罪之前,是不能被綑綁,也不能受鞭打的。因此,這可以說是神的計畫中為保羅安排的,使保羅在此後四年中,受到羅馬官吏特別的優待和照顧,以致在他的傳道工作上得了很多的方便。
【默想】
- 1. 保羅抓住站在營樓臺階上的機會,傳講福音和分享個人見證。即使是在苦難和逼迫中,我們是否也抓住機會為主作見證呢?
- 2. 保羅運用羅馬公民的身份,而阻止千夫長殘酷的鞭打。你是否認為這是神為保羅預先安排好的,讓他能行使他的公民權,而能對萬人為祂作見證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保罗在众人面前的分诉】
「『诸位父兄请听,我现在对你们分诉。』众人听他说的是希伯来话,就更加安静了。」(徒二十二1~2)
「主向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众人听他说到这句话,就高声说:『这样的人,从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当活着的。』」(徒二十二21~22)
《使徒行传》第二十二章记载保罗第一次公开在众人面前,见证自己蒙召的经过,其内容包括:
- 1. 得救前的光景 ── 肆意逼迫基督徒
- 2. 得救的经过 ── 乃是在大马色路上蒙主光照和得亚拿尼亚的帮助
- 3. 得救后的改变 ── 受主差遣往外邦人中间作见证
当众人听到神差遣保罗到外邦人那里去,这时就群情激愤,而喧嚷要除灭他。此时,千夫长吩咐手下带保罗进营楼准备拷问。就在保罗马上就要被鞭打时,他揭示了他是罗马公民的身份。于是千夫长就不敢鞭打保罗。神再一次用保罗的罗马公民身份保护了他。次日,千夫长招聚犹太公会成员来了解保罗的案情。因而保罗又有了一次为自己辩护和为基督作见证的机会。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我们注意,就是:
- 1. 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后来被押送到罗马的事件,占《使徒行传》全书1/4的篇幅。此事件虽然历经5年,没有任何有关教会的发展或与之相关的事项,但路加详细记载保罗自己的见证,而指出神主权地保守保罗的生命,并安排环境让他有机会向万人作见证。因此,保罗的被捕不是福音事工的停止,而是福音持续的传扬。哦!神的责任是保守和供应我们,而我们的责任是「为祂作见证」!
- 2. 保罗的见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 (1) 保罗对众人的称呼为「诸位父兄」,特别亲切、有礼貌和表达尊敬,原文是「诸君(men)、弟兄们(brothers)、父老们(fathers) 」。可见保罗从心中,仍爱这些刚刚殴打他的人。
- (2) 保罗很有智慧,用亚兰语向犹太百姓说话,不用希伯来语,而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他们听见熟悉的语言和用语,就很惊喜。至少在那刻,他们安静下来,而停止了喊叫。
- (3) 保罗将为自己辩护的场合,成为传扬神福音的一个机会。
- (4) 从保罗的分诉中,他的辩謢不是辩论,而是说出他的亲身经历,因个人经历毕竟是最难驳倒的论据。一个被主得着,而被完全改变的人,他的经历本身比一切辩论都更具说服力。
- (5) 保罗阐明他从前种种与众人一样。但信主之后他由逼迫信福音的人改变成为作主复活见证的人;并且他由向同胞骨肉作逼迫教会的见证改变成向外邦人为主作见证。
- (6) 保罗见证神将大马色的门和耶路撒冷的门向保罗关闭了,但却将外邦人的门向他开启了(徒二十二17~21)。因神将差派他到更广大,甚至更有果效的工场。可见主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主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赛五十五8)。
- (7) 犹太人一直在安静听保罗分诉,当他提到主差遣他把福音带给外邦人时,却激起了众人的愤怒。可见他们民族和宗教的优越感,使他们拒绝了基督的福音和基督的见证人。
- 3. 保罗在面临鞭打拷问时,公开他的罗马公民的身分 ── 兵丁们要用鞭子拷问保罗动乱的原因。但保罗要在众人面前为主作见证,才说自己是罗马公民,便制止了他们的行动。在腓立比,他就曾因福音的缘故受棍打(徒十六23)。保罗在出生之前,父亲就已经是一个罗马的公民,所以他一出生就随父亲取得了罗马籍。罗马政府把公民籍放在很高的地位;一个罗马的公民在定罪之前,是不能被捆绑,也不能受鞭打的。因此,这可以说是神的计画中为保罗安排的,使保罗在此后四年中,受到罗马官吏特别的优待和照顾,以致在他的传道工作上得了很多的方便。
【默想】
- 1. 保罗抓住站在营楼台阶上的机会,传讲福音和分享个人见证。即使是在苦难和逼迫中,我们是否也抓住机会为主作见证呢?
- 2. 保罗运用罗马公民的身份,而阻止千夫长残酷的鞭打。你是否认为这是神为保罗预先安排好的,让他能行使他的公民权,而能对万人为祂作见证呢?
▸主页|目录|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