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太十一2~3像約翰這樣的人。可能從來也沒有在一所房子裏住過,其苦惱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英國北部的卡萊爾堡(Carlisle Castle),那裏有一間小囚室。許久以前,曾有人把一位蘇格蘭的邊疆酋長關在裏面好幾年。那間小房只有扇小小的窗戶,人站在地上根本就沒有法子看到窗外,在窗子的石邊上,有兩道磨損的痕跡,就是那位邊疆的酋長日復一日,用手攀扶著窗,承起自己的身體,為要看看他永遠不能再在那裏奔馳的綠色的山谷。

         約翰的情況必定正是如此,而在他的心中開始產生許多的問題也不足為奇。──《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6】「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這是另一個福分的宣告。施浸約翰幾乎因耶穌跌倒,因為主一直沒有承認祂就是所應許的彌賽亞。祂好似也對自己的權益漠不關心,如果主真是我所期待的,我在苦難之中,祂怎麼完全不顧,連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並且為曾設法將我從幽暗潮濕的監獄中救出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中經驗?我們說:如果祂真的愛我們,必賜予能力。祂為什麼不將我們從困苦的境遇中救助我們?為什麼祂不推倒監獄的門?為什麼祂不為我們伸冤,救我們出來恢復生命的光輝與喜樂?

但是主沒有釋放祂的僕人,似乎不關懷我們的疾苦。祂對約翰的回應,只是差人去通報,為增強他的信心,使他的生命茁壯與高貴。祂對約翰說:你沒有弄錯,我確是等待要來的君王。我有一切的權力。我不是缺乏能力來救助你,而是神由於治權與政策的原因,我必須忠於職守。所以我雖不救你出來,你仍要有信心,不要因我沒有救助你而跌倒,神的福分仍在你身上。有一日我必為你解明,主沒有推辭,現在也不加解釋,祂只要我們信靠,凡不因生命的奧秘而跌倒的人,必得著所應許的福分。——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十一12馬太十一章十二節告訴我們三件事:()進天國的時候;()進天國的條件;()誰進去,誰得著了。第一,這裏主說「從施浸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就是從施浸約翰起到主說話的時候。所以按這裏所指的時間來說,很清楚給我們看見,進天國的時候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那時已經可以進去了,不必等到主第二次降臨。換一句話說,進天國是今天,是現在,現在就有機會進入天國 ─ 我稱它為屬靈實際的天國。第二,進天國的條件,這裏是說「努力的人」,或可譯作「強暴的人」。凡肯不顧性命來幹一件事的,或者說將性命放在一邊置之度外的人,是要東西而不要命的人,這就是強暴的人,進天國就是需要這一種的強暴。第三,「努力的人就得著了」,或可譯作「強暴的人就奪取了」。意思是說,用強暴去奪得天國,並且奪得了。──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太十一12將心轉向神】「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我們的得救與得勝,都是出於神的憐憫、神的恩典,但二者有些不同。得救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在於神的揀選、聖靈的感動。確實不是出於自己,是白白的恩典。但在得勝時,就往往有人意志的合作。聖靈將生命放入人心,人能與神有關,且能認識神;但要與神的性情有聯合,對神有彰顯,卻須有意志的不斷轉向。神的恩典就是拌藉著我們的意志的轉向臨到我們,使我們經歷了釋放、自由,然後進入得勝及彰顯。

         有些人認錯了,以為意志作用就是自己努力、自己的生活,結果就顯出自己的無能軟弱,更加失敗。殊不知神給我們的意志當有的作用,乃是轉向神、轉向基督,就在我們轉向的一刹那間,聖靈給我們以釋放與得勝的經歷。這就是意志的正常作用。但歸根究底,還是神的恩典使人獲得釋放、自由、得勝,由此生出對基督的彰顯來。

        經上記著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轄制。”(加五1)—— 李慕聖《晨光》

 

【太十一2030真知識的奧秘】

你若想把握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你不一定要做一個天才或者是在你的名字後面加上一連串的學位。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不乏飽學之士,然而他們還是感覺到人生空虛和最終難逃一死。其理何在?乃是因為他們不認識主。相反的,我也認識許多人,他們既不聰明,也沒有接受高深的教育,但是他們卻滿足于現世,並對未來懷著希望,原因是他們已把握到得救的奧秘。

我的意思不是說一個人聰明或接受高等教育有什麼不對,也不是說讀書讀得少有什麼美德。真正的知識乃是建立在一個人對神態度謙卑的基礎上。那些自高自大、過分炫耀自己的人,他們對靈性的真際是一無所知的,然而那些自認不能依靠自己的人,神便從天上賜下智慧給他們。今天的經文也提到:「天父向聰明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卻向那些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

我們若想尋見真理,就必須承認我們的罪性,依靠基督作我們個人的救主。即使在接納了他之後,也得時刻儆醒,以免依靠自己的才智。在什麼時候我們自覺滿足,那就是我們失去靈性的知覺的時刻。

不錯,我們必須像小孩一樣,打開我們的耳朵傾聽聖靈的聲音,只有在我們謙卑悔罪的時際,我們才算把握到真正的知識。一個把自己看得更低的人,上帝卻把他看得更高。—H.V.L.——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十一2030你的重擔或是祂的軛?】

在耶穌邀請我們去背負祂的軛時,當時人或許見過兩頭牛被套在一起,同拉一犁的情形。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彼此分工。我們的主,曉得在兩頭牛同負一軛的情況下,那頭比較粗壯的牛承受了較重的部份,期使另一頭軟弱的牛負擔輕省。我們在靈裡的情形亦當是如此,我們的主也曾邀請我們和祂共負一軛,以便讓主承受較重的責任,而把較輕的部份交由我們去擔當。

查維特曾說:「基督徒最大的錯誤,即在於獨挑重擔。」事實上主從來就不希望我們單獨地去背負生活上的重擔,因此基督乃針對著解除世人的重軛而生。一付軛是適於兩頭牛來拉的工具,主耶穌自己表示,祂要跟我們合作,極願意成為兩頭牛中之一。換句話說,祂願意分擔世人的勞苦愁煩。基督徒若欲過得勝和平的生活,其秘訣即在卸下自己的重擔,而去接受耶穌,背負較輕省的軛。

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主耶穌曾把救恩上的「安息」當作一種禮物,而在次節的經文裡,祂繼續說到祂願更深地與使徒契合在一起,讓主完全地參與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項行動。聖詩作家衛斯理曾為這個美好的恩典歡呼說:「願我們都體驗到那片刻的安息。」

作為一個基督徒,你不能有效地為主工作,且在沒有指望的生活重擔下,你也不能體會屬靈得勝的快慰。為什麼不與基督同軛,領受生活上「輕省的祝福」呢?——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十一25】「那時,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我剛得救不久,就到鄉村去傳道。我受了良好的教育,對聖經也很熟悉,所以我自以為很夠資格去教導那些鄉民,因他們中間有許多是不識字的鄉村婦女。經過了多次探訪之後,我發現這些婦女雖然是文盲,但她們對主卻有一個內在親切的認識。我雖認識那本她們十分吃力去閱讀的聖經,但她們卻認識那位聖經裡所宣講的主耶穌。我在自己裡面有許多知識道理,但她們卻在靈裡有許多屬靈認識。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領會,若未經過十字架的管治,凡我自己所有的,都不過成為聖靈工作的攔阻。今日有多少基督徒的教師,也好像我當日那樣,憑著肉體裝備的力量去教導別人!但感謝神,祂將祂自己向嬰孩就顯出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一25拉比們自己也看到這因知識而驕傲的危險,他們的確發現平凡的普通人,往往比最聰明的拉心與上帝更為接近。在拉比中間,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次朱沙(Chuza)的庇羅卡(Berokah)拉比,在拉彼特(Lapet)的市場,看到了以利亞,拉比問道:『在這市場中有甚麼人註定可以得永生?』起初以利亞說一個人也沒有,後來他指著一個人說:『這個人可以享受永生。』庇羅卡拉比問那人做些甚麼事,那人說:『我是一個獄卒,我的職責是把男女犯人分開。在晚上的時候,我把我的床,鋪在男女犯人中間,使他們不會發生差錯。』以利亞又指著另外兩個人說,他們也可以分享永生。庇羅卡拉比問他們做些甚麼,他們說:『我們是嬉戲者。我們一看到有甚麼人灰心喪志,就設法使他快樂起來。我們看見兩個人在彼此爭吵,就盡量使他們和好。』這些人所作的都是很單純的事,獄卒盡忠他的職守;那帶給人微笑與和平的人,都是在天國裏。

         在拉比中間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次在索勒發生時疫,但在附近居住的拉不並沒有波及(拉不是一位著名的拉比)。大家以為這是由於拉不的德行,可是他們在夢中得到啟示……這只是由於一個人甘願把鏟子和鋤頭借給別人去挖掘墳墓。有一次在杜克利德發生大火,漢那拉比的住宅在鄰近並未波及,人們以為這是由於漢那的德行……但在夢中他們卻得到默示,乃是一位婦人的德行使他們免於災禍,這位婦人經常弄熱她的火爐,讓她的鄰舍可以隨意使用。』把工具借給有需要者的那人,盡其所能地幫助鄰舍的那女人,並沒有多少知識,但他們那愛人的單純行動,使他們鸁得了上帝的讚賞。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在上帝的眼中,並沒有格外受重視的必要。──《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28重擔得脫「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世上有誰發出這樣慈愛、安慰,有能力的話呢?沒有別人。因為人都被自己的重擔壓住,不能解脫別人的重擔,即或有人以慈憫為懷,想解救別人,卻連自己都不能拯救。

         勞苦擔重擔的人太多了,有人外面沒有,但心中是勞苦擔重擔的人,整天,甚至連夜裡也在受壓、擔憂、愁煩、沒有安息。雖然各人的重擔不同,勞苦不一樣,但都感覺到不能安舒,不得釋放,總有巨石壓在心頭,如同壓在肩上的重擔一樣,每天都在嘆息,愁苦,好像透不過氣一般。到那裡能夠放下重擔呢?誰能幫助我們解脫呢!我們自己越掙扎,重擔越似沉重,請人幫助,也少有人同情,而且也無力幫助,只有到主耶穌那裡,祂能幫助。

         當我們來到主耶穌那裡,將我們的勞苦重擔卸給祂,求告祂,祂就會替我們解決,不止卸下外面的重擔,更使我們的內心有安息,祂願意救助我們,祂有無窮的能力,無論我們的勞苦重擔是什麼、多大、多重,祂都能解救,祂能使我們得安息,我們既有這樣一位主,就不必自己背負重擔了,完全交給祂,祂為我們負責,讓我們學習祂的柔和謙卑,來負祂的軛,祂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因為那只是順服神美意的軛,凡事禱告交托的擔子。──《每日天糧》

 

【太十一28在可拉的口中流傳著一個可悲的故事,表明律法對於人的要求是何等緊迫的捆綁,人根本不可能做到。『有一位窮寡婦是我的鄰舍,她有兩個兒女和一塊田地。她要開始耕地的時候,摩西(指摩西的律法)說:「你決不能用一隻牛和一隻騾在一起耕地。」她要撒種的時候,又說:「你不能用混雜的種子撒在田間。」要收割莊稼的時候,說:「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申廿四19)「不可割盡田角。」(利十九9)當她要打穀的時候,律法說:「獻上素祭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十分之一。」她接受了命令,並將一切獻上。這貧窮的寡婦後來又做甚麼呢?她賣掉了她的田地,買回來兩隻羊,用羊毛織自己的衣服,並想從小羊得利潤。可是小羊一生下來,亞倫(指祭司的要求)來對她說「把頭生的給我。」她只得接受,把小羊給了他們。到了剪毛的時候,她剪下羊毛,亞倫來對她說:「把初剪的羊毛給我。」(申十八4)。於是她想:「我無法與這人對抗,我要把羊殺了,把它們喫掉算了。」可是亞倫來對她說:「要把前腿和兩腮,並脾胃給我。」(申十八3),她說:「我雖然把它們殺了,仍舊逃不過你們的手,我還是把它們奉獻了吧!」然後亞倫說:「如此它們就全歸於我了。」(民十八14)他帶著那兩隻羊走掉了。只剩她跟她的兩個女兒在一起哀哭。』這故事表明律法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提出不斷地要求,其實這些要求就是一副重擔。──《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28~29乘車負重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抗戰時,雲南初有公路。一天,司機駕車前行時,見一老人背著一大塊幾十斤重的岩鹽在車路上艱難地走著,汗流夾背。司機憐憫老人,停下車請他上來乘一段路。老人猶豫不前,沒敢上車,經司機再三解釋清楚,明白告訴,車子很安全,不要分文車費,然後才放心上車。
  車向前開了一大段路,司機聽見車後面有急促的喘氣聲,希奇地回過頭去一看,卻見老人仍把鹽塊背在背上。司機見了又好氣,又好笑,老人家,你為什麼還把鹽背著?
  你不收我的車錢,我已非常過意不去,若再把鹽放在車上,再加重你的擔子,更是不安。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
  司機聽了,不禁大笑起來:放心吧!快放下來,你人已經在車子裡了,還怕放下鹽加重負擔嗎?你想錯了。
  許多信徒,雖然承認自己已投靠救主,卻將很多重擔給自己擔當,苦苦地擔著,心中每天沒有安息。豈不知救主早已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佚名《喻道小品》

 

【太十一29】「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有一種安息是神所賜給的:「我就賜給你們安息。」(太11:28另譯)但還有一種安息,是要我們尋找的。第一種只需來到神面前,接受祂生命的恩賜就可以得著。這意思不只是僅僅相信一篇講得動聽的福音信息,更是要人認識自己是勞苦擔重擔的罪人,來到主面前,與主耶穌基督本身發生活的個人接觸。這種接觸,必然會帶來安息。感謝神,每一個祂的兒女,都已得著這種基本的恩賜(安息)了。

但既達到這一步,我們便發覺自己又踏進另一種安息的門口。我們跟著主學,我們對主的認識日有增加,在此就會得著深深的滿足。最要緊的,我們要學習祂心裡柔和謙卑。如果我們肯如此跟著祂而學,我們就必得安息。這一種的安息,不是一項恩賜,而是特為著門徒所預備的,門徒的意思,就是那些跟著主學習的人。請記得,學習是需要時間的,但它所獲致的賞賜也是無可限量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一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負主的軛是什麼意思?這乃指著甘心樂意,願在神的計劃裡與主同工合作。當然軛會限制牛的行動,叫它不能任意在田間四處遊蕩,而且必須按直線向前。惟獨如此,工作才有成效。在此,我們看見了心裡謙卑的價值。心裡謙卑的人,是從不為自己圖謀大事,但卻願意接受神所指派給他的託付與地位,即使至低至微,也在所不計。

在馬太福音第十一章我們看見,主公開的職事從表面看,好像是失敗了,因為只有那些嬰孩明白並接受祂的教訓。我們對主的遭遇也許要喊出:「何等的失尊啊!」但主的話卻是:「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0)主沒有為自己圖謀什麼,祂全然樂意接受神所命定的。而我們現在的問題乃是:我們是否甘心樂意地接受主的限制,而與祂同行呢?因為最深的安息,乃是「在我們心裡的安息。」——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一29現在你的心有安息麼?為甚麼你的心是那麼的煩躁、掙扎、怨歎、憂悶?豈不是你不肯負主的軛、學主的樣式麼?在馬太福音十一章裏,你看見主的同工施洗約翰在那裏懷疑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一般人在那裏批評祂說:「祂是貪食好酒的人。」祂在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這樣的處境是多麼容易令人灰心、失望、怨歎、憂悶,但我們所聽見的聲音是:「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我們所聽見的是說:「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祂是何等柔和謙卑,在那種四面楚歌的環境中,能發出感謝,能對於神一切的安排說「是的」。凡對於神的一切安排不說「為甚麼」而說「主阿,是的,你的美意本是如此」的人,都能享受安息!─ 愚

 

【太十一29柔和與謙卑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學我的樣式。

如果除耶穌以外,有其它任何人教導這個功課,那麼老師本身的不完全,將使我們反對這教條。因此,主親自教導,以祂自己為榜樣,此榜樣可平息所有的反對,使我們敬愛、低伏、並效法。怎麼!神的兒子由天而降,取了會朽壞的肉體,並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羞愧,竟是為了我們的驕傲!祂,一位全能者,毀滅了祂自己;而我,一個無足輕重之人,卻會看自己優於我所是的(至少,會讓別人這麼認為)。這是多麼卑鄙的虛榮及殘酷的傲慢。但我們的主不是說:你們要心裡柔和謙卑,而是說:我心裡柔和謙卑。由此可知,祂是謙卑的,亦由此可斷言我們也應該謙卑。祂的榜樣如此有權威,無人能說他不需謙卑,更何況是只配被定罪的罪人,除了選擇謙卑外還能怎樣呢?
我們的主將柔和與謙卑連在一起,因謙卑是真柔和的來源。驕傲永遠是傲慢、不耐煩及好吹毛求疵的。但那些輕視自己也安於被輕視,認為自己不配得什麼的人,也不會想到他自己是被忽略的。柔和的真實美德從來就不是天性造成的結果。柔和的外貌,則只是天然性情的產物,是由軟弱、怠惰及人工所生髮出來的。要對別人柔和,我們必須放棄自己。我們的救主於柔和上加了心裡謙卑低伏,祂並不是要求一種投機式的裝作,而是心裡真實的折服與傾向:這是一種意志所同意的低伏,也是一種對於神榮耀的愛戴;是完全地不信任自己、自我的才幹及天然的力量,使我們能將我們的痊癒單歸功於神。看見自己的卑劣而感到失望,並非謙卑,而是最可惡的一種驕傲。­­­­-- 芬乃倫《靈思默想》

 

【太十一29得享安息──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現代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心理的疾病,不是工作過勞,卻有類似的現象,導致困乏,以至情緒緊張,焦慮,當壓力太重時,會精神崩潰。這種“勞苦,擔重擔”,不僅是身體的勞苦,更是心靈的不得安息,長久下去,百病俱至。
  有這種情形的患者,大多數是感到自己小材大用,力不能勝。但還有一種擔子,是罪的擔子。在約三千年前,詩人大衛寫道:“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詩三八:4)。到今天,這仍然是人類極大的問題,沒有人可以解決。主耶穌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一一:28-30

  這豈不是最好的消息嗎?但為甚麼不是每個人都得到呢?
  主耶穌告訴我們,神有祂一定的原則:“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一一:25
  人不能得安息的攔阻,不是因為神窄心吝手,而是因為他們的驕傲,不肯作嬰孩,自己以為聰明。人起初犯罪的原因,是因為心中驕傲,以至聽信了魔鬼撒但的鬼話,而要和神一樣(創三:5-6);結果就犯了罪,失去安息。
  人感受不勝重壓的原因,是因為有罪的流毒,驕傲,想作人上人。爬山是很辛苦的,爬上權位的高峰,更不容易,哪能不失去安息?就算是僥幸達到了目標,還要擔心別人也在想爬上寶座,難保不把自己踏下去;頂峰上容不下多人,必得時時設防,處處鉤心鬥角,緊張無時或止,在這樣的心境之下,沒有安息可想而知。
  同時,人不能到主面前得安息,是因為自己驕傲,不肯作嬰孩;結果,得不到神的恩典。聽了主的道,一般的人“很希奇祂的教訓,因為祂的話裏有權柄”(路四:32),“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但是,驕傲的人卻拒絕相信,說:“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約七:45-52
  求主使我們有嬰孩的心,學主的柔和謙卑,能負主的軛,服祂的權柄,得以進入安息。
── 于中旻《聖經研究》

 

【太十一29~30學習與主一同負軛】基督徒的生活,就像一個負軛的生活。你有沒有看見人種田呢?當時猶太人耕田是用牛來耕的,常常兩隻牛並排著來負一個軛,其中一隻牛是受過訓練的老牛,另一隻有時是沒有耕過田的新牛。你知道那隻新的牛是自由慣了的,牠喜歡走自己的路。但是旁邊有一隻老牛一同在那裏耕,那隻新的牛就學牠的樣子。那隻老牛是乖乖的在那裏耕,那隻新的牛也跟著牠來作。當牠這樣學的時候,慢慢就習慣了。我們的主就像這一隻老牛。今天主不只是與我們一同走,祂乃是在我們的裏面。當我們讓我們的主活在裏面的時候,主的謙卑就要顯在我們身上。

 

【太十一30基督的軛是容易的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不要讓這個字眼嚇著你,因那是基督的軛,祂會幫助我們來背負,使我們愛它,借著內在公義與真理的吸引使我們喜歡它。祂使我們厭煩虛假的樂趣,使我們以操練美德為樂。祂幫助人對付自己,救他脫離原來的敗壞,使他從軟弱變為剛強。你這小信的人啊,你還怕什麼呢?讓神在你裡面運行,將你自己棄絕給祂。你會受苦,卻是伴隨著愛與寧靜而受苦;你將有爭戰,卻將贏得勝利,因為主自己要為你爭戰,並獎賞你的成功;你會流淚,但你的眼淚蒙神悅納,祂要親自擦去你的眼淚;你會被限制不能跟隨你的情欲行事,但當你甘心犧牲自己時,你將找到新的自由,是這世界所不知的,是比整個宇宙更有價值的。
懼怕太多委身與神,是何等盲目愚蠢的事!我們越愛祂,就會越愛祂的命令,這愛會在我們有損失時安慰我們,使十架變得甘甜,使我們從危險的情感中得釋放,使我們甚至在患難的烏雲中也能透視那賜下這些患難的慈心,又使我們在死中找到永生的榮耀與福氣。這樣我們還怕什麼呢?我們會過多擁有神嗎?脫離世界的重軛,而背負耶穌基督光明的擔子是不幸的嗎?難道我們怕太快樂、太多從自己得釋放,也從驕傲的任性、情欲暴虐,與這虛假世界的戕害中得釋放嗎?­­­­-- 芬乃倫《靈思默想》

 

【太十一30『我的軛是容易的。』容易兩字在希臘文是chrestos,亦可當作完全合適的意思。巴勒斯坦的牛軛是用木頭造成的,農夫把牛牽到木匠那裏,量好尺寸,造出軛的底樣,再把牛帶回來試套。經過仔細的調整,使它完全合適決不至於磨傷那忍耐的頸項為止。軛是定造的,一定要適合牛的套用。──《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30據傳說耶穌是全加利利最好的製軛者,全村的人都到他的店裏來買手藝最精良的牛軛,那時候的店鋪門口,也跟現在一樣的有一塊招牌,可能在拿撒勒木匠店門上的那塊招牌寫著:『本店所製牛軛,完全適合應用。』耶穌在這裏很可能是採用祂多年來,在拿撒勒的木匠店中默默工作的那幅情景。

         耶穌說:『我的軛是適合應用。』真正的意思是:『我賜給你的生命並不是苦惱的重擔,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正好適合於你。』上帝所賜給我們的,都能夠適合我們的需要和我們真正的能力。上帝所給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經過測量,適合於我們的工作。──《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30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正像一位拉比說:『我的擔子將成為我的詩歌。』這並不是說這擔子容易背負,而是祂在愛中,將它放在我們的肩頭上,意思說在愛中背負擔子。愛可以使最沉重的擔子變為輕省。當我們記念上帝的愛,當我們知道我們的擔子是為愛上帝、愛人之後,我們的擔子就會變成一首詩歌了。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提到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男孩,背上背著一個瘸腿的較小的男孩子,那人說:『你背的真是沉重。』孩子回答說:『那並不是重擔,是我的小弟弟。』在愛中所賜予並負起的重擔,永遠是輕省的。──《每日研經叢書》

 

【懷恩早禱】

2 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

3 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

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讚美創天造地的主宰,我們在天上的父神,祢是萬有的源頭,祢安排一切。

若不是祢許可,沒有一件事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若不是祢默許,沒有一根枝子會被剪除,祢的修剪,總是叫我們能結果子更多。我們存敬畏的心到祢面前,願今日能以屬天的智慧為是。

 

主耶穌!求祢聆聽我們的哭訴,我們承受的誤會、輕忽、毀謗和厭棄,已堆滿心靈的儲物室。疫情所帶來的壓力和難處,更令我們束手無策,我們都好像落魄無助的孤兒,失去屬靈生命的指南針,迷失在困苦的垃圾堆中,坐在監牢中,毫無指望。

感謝滿有溫柔和恩慈的主耶穌,祢永遠不厭煩我們把一大堆的問題傾瀉在祢面前。祢同情我們的淚水,滴進我們枯乾的心靈,祢憐憫的淚光,為我們架起希望的彩虹,祢慈愛的手把我們抱起,走過艱苦的沙堆。

 

感謝聖善的聖靈!祢不計較我們瓦器的破漏,祢仍不停地在我們心中注入聖經的憑據,在裂縫中透入真理的光輝。

聖靈請原諒我們一次又一次忘記了祢在我們身上的奇妙作為,事實上,我們能活到今日,一切都是祢因我們的軟弱,特別為我們披上額外祝福的大衣,使我們能在寒冷的北風中能繼續前行。

聖靈請幫助我們在那裡跌倒,就在那裡站起來,從新背起十字架,負主的軛,奔那擺在前面的日子。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