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太十六13~16盲人摸象】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l3-l6)。 【太十六13~20你怎麼說?】 主耶穌極關切別人對他的認識。他深知每一個人對他身分的見解是極端重要的。到底他是誰?他只是一個好人麼?你是一位傑出的模範人物?一位先知?一個趣味性的人——誠懇,但時常喜歡喝傳統教訓作對?在馬太十六章,耶穌親自考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耶穌本身是神,當然他比門徒更清楚地知道別人的思想和意見,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要從這裡引發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因此,在門徒回答他的問題,說出一般人對人子的認識之後,他立刻追問門徒他們本身對人子的認識。我可以想像得到耶穌注視著門徒的眼睛,向他們說:「那麼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這個問題才是他真正想要問的,他希望聽到門徒個人的見證。今天也是一樣,雖然我們去瞭解別人對基督的認識會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然而這對於我們並無實際幫助。上帝所要知道的是你個人對基督的認識究竟有多深。因為你永恆的命運系建築在你信念之上的。約翰壹書五章一節很明白的說:「凡信耶穌是彌賽亞的,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我希望你個人有一個深邃的信念,能和彼得一起說:「你是彌賽亞,永生上帝的兒子。」 你是否已信靠救主了呢?若還沒有,何不現在就說:「主耶穌,我相信聖經所提到有關你的一切: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我知道你流血,為我的罪死。我現在就接受你作我的救主,作我唯一的救恩希望,因耶穌的緣故拯救我,阿們。」——R.W.D.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十六14】有關馬加比戰爭的時期有一個奇特的傳說。在與尼加諾爾(Nicanor)戰爭以前,猶太人的總司令是偉大的猶太馬加比,有一位曾做祭司長的好人阿尼亞(Onias),見到一個異象。他為戰爭的勝利祈禱:『這樣做時,出現一位頭髮灰白、滿有榮耀,樣式像是一位奇妙尊 當人們把耶穌與以利亞和耶利米一樣看待的時候,在他們看來已經對祂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把祂放在高位之上,因為耶利米與以利亞就是上帝受膏者的先鋒,他們本旦來到,天國實在是很近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六16】「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死亡是陰間門戶的能力和武器,在今天這仍然是真實的。然而,除非神開啟我們的眼睛,叫我們得以看見,我們就難以明瞭開口承認主的價值是多麼重要。但當我們突然遭遇一些意料不到的環境時,我們往往會在灰心中發現,信心似乎失效,禱告也是無能,甚至我們的靈也癱瘓下來,這時,我們就有學習出聲宣告基督的需要。我們這樣做,就會發現神正期待這個宣告:「你是主,你是得勝者,你是君王!」最好的禱告,不是「我要」,乃是「你是」。借著神所啟示給我們的,讓我們出聲宣告!無論是在禱告聚會中,在主的桌子前,在單獨與主相交時,在擁擠的世界中,或在需要危急的黑暗時辰,讓我們學習宣告:「你是」!——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六16你們說我是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主耶穌要祂的門徒清楚認識祂。正確的認識,是建立正確關係的根基。認識了“祂”是誰,才可以決定是否要作“祂”的門徒,或作祂的門徒是否有意義。 【太十六17另譯】「耶穌就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諸天上的父指示的。」 教會的根基是基督,但還要加上對基督的認識。今天的悲劇乃是:我們許多人在教會裡——或在許多所謂的教會裡——都缺乏了後者。我們沒有在裡面看見並認識基督。對我們來說,似乎祂是一位理論上和教義上的基督,而不是一位被啟示出來的基督。但理論不能勝過陰間的門,只有照著主耶穌所宣佈,有祂作根基,且對祂有認識的教會,才能勝過它。我們或者已忘記了教會在地上的使命與託付。當我探訪西方的家庭時,有時候看見一個瓷碟不是放在桌子上用,而是懸掛在牆上,作為一個珍貴的裝飾品。今天許多基督徒也把教會當作類似的東西,僅僅懂得欣賞其外形上的完美。然而神的教會卻有其實際之功用,絕不是為著外表上的裝飾。若教會只有生命的外貌,在環境順利時,是好像足夠應付一切,但當地獄的權勢出動反對我們時,我們就深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最急切的需要,就是直接從神那裡得著祂兒子耶穌基督的異象。在遇到試煉的日子中,只有這種第一手的屬靈認識,才是靠得住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六18】柯羅富(Richard
Glover)對此有一個有趣的說明。在古代的東方,所謂門,常是指一處地方,在那裏,尤其在小的村莊鄉鎮中,長老與官員就在那裏開會,施行勸導和審判。例如,律法上規定人若有一個頑梗背逆的兒子,他必須把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裏』(申廿一19-20),在那裏施行審判執行公義。在申命記廿五章七節記載人若有疑難,就『要到城門長老那裏』。城門是長老聚集執行公正的簡單場所。因此這城門可能是政府的所在地。例如土耳其的政府被稱為Sublime Porte(Porte是法文門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地方的政府與力量永遠也不會勝過教會。──《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六18】一位牧師主領查考聖經研讀馬太福音第十六章時,說明有許多釋經書解釋彼得所說的話,「你是彼得,我意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後來,一位婦女對他說:「牧師,我想若耶穌知道這些話會引起那麼多的麻煩,祂可能絕不會說!」──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太十六19】「我要將天國的鑰匙給你」 什麼條件叫彼得有資格成為神的出口,先向猶大人,然後向外邦人打開信心的門呢?這必須是這樣:當彼得尚未開口傳道時,他自己已經先讓主對他說話了。因為在他能使用天國的鑰匙之先,他必須面對天國在他身上的要求。 「天國」這名稱到底有何意義?當然,這乃是屬于一個王的領土和他權柄統轄的範圍。當主耶穌說了上面那句話不久以後,彼得在變化山上,題出一個獨特的建議,要在主耶穌以外,另為摩西和以利亞預備住處。但在國度裡,你不能那樣做!因為在國度裡,只准許有一個權柄,也只有一個聲音。所以,為著教導彼得學習這個重要的功課,當他還在說話時,父神就插進來加以責備,叫他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在國度裡一切事都在乎王自己怎樣說話,也在乎我們怎樣聽從祂的話。——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六19寶貴的禮物】經文﹕“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9) 【太十六21藉十字架得啟示】「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每一次生命的長進都離不開十字架,因十字架就是道路,就是生命,那裡有十字架,那裡就有長進,這是相輔相成的。 生命愈長進就愈認識主、認識十字架。在我們不認識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以先,主是不會向我們啟示他的十字架的途徑的。所以這又給我們看見,神的啟示都是要帶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十字架(認識之後才能有經歷)。 我們要想得大啟示嗎?請記住那必要背更大的十字架,因為啟示有一個作用或說是使命,就是要人懂得十字架、認識十字架、進入十字架,凡啟示都有這個作用,否則這個啟示就失去了中心;因為神所有的啟示,都是要人認識十字架。也可以說,從創世以來,神啟示人都是往各各他山十字架那裡去,才能說“成了”。神的啟示似乎是只到這裡,這是目標,這是終點。 人非有啟示就不懂得什麼叫十字架,也就無法進入十字架;要走十字架征途的,只有靠天上的父來指示人的智慧,經歷神蹟奇事,否則都不能叫人懂得什麼是十字架。 所以我們應當明白一個真理,就是你要想得著啟示嗎?請不要忘記,啟示就是要帶你到十字架裡去。神啟示的目的,就是要人認識基督。基督向人顯出來,就是在十字架上,他就是藉著十字架,將萬人吸引來,十字架所顯明的就是基督。所以一個人要想離開十字架去認識基督,那是空談,那是不可能的;一切所謂的啟示,若不能使人到十字架前,那啟示就沒有生命的能力,就不能更經歷基督,就不能活出基督。 我們知道活出基督唯一的途徑,就是經歷十字架。若有人要得神的啟示,卻不走十字架道路,神就不肯啟示他,在他得啟示以前,必須是先有一顆心志──向著十字架。 主阿!你走的道路,我們也願意走,但力量是你的,懇求你賜給我們;在此道路上,好得你的啟示,更深認識你,走你所走的道路,受你所受的,賞你所賞的,直到各各他你死之地,阿們!——
李慕聖《晨光》 【太十六22】「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基督在一生之中常常有這樣的話來擾亂祂的心。撒旦引誘祂不受饑餓所困,要祂在公眾職事之前妥協。在釘十字架前夕,花園裡再受試探,要祂逃避死亡的痛苦。 在十字架周圍都有這些話重複著,經過的人都搖著頭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救自己吧!祭司長與文士長老們也這樣譏諷祂,看祂能否自救,兵丁譏諷祂,給祂醋嘗,又說你若是猶太人的王,救自己吧!有一個同釘十字架的強盜也說:你是基督嗎?救自己與我們吧!這些話都是從人的智慧方法所說的。 這使主立即轉向彼得說:「撒旦退去吧!你是絆我腳的。」這樣的話臨到我們:你該體恤自己,不要太刻苦自己,稍微放鬆一下。但是萬不可如此,你不能救助別人,又可救自己。你要跟從耶穌的腳蹤,救助別人,就得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忍受離棄、羞辱、唾吐與墳墓。那些自憐的人,對別人不會有什麼貢獻。但是憐憫人的有福了,他必蒙憐憫,憐恤的事有雙重的福分,給予的蒙福,領受的也能得福。——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十六24背十字架捨己】有一位姊妹遇見一位醫生,是弟兄會裏一泣很活潑的信徒。這位醫生有學問,對於聖經也有知識,講道也很動聽。但是,這位姊妹對他說,先生,你講的道理不錯,你走的路錯了。他說,我是傳十字架的道,我們是應當捨己背十字架。姊妹說,不錯,但是,我看你從來沒有死過。他倒虛心求教。這位姊妹就本凓聖經向他直說了。後來,他寫一封信給這位姊妹說:「你走後,我就對神說,我並不知道甚麼叫作十字架?甚麼乃作十字架的道路?甚麼叫作捨己?但是,神,我就是在這樣的不知中,把我奉獻給你,求你使我能捨己。就是這樣,我的難處就來了──我的妻子反對我,我不能忍耐時,就有聲音說,就是在這些事上捨己──死。我從前都是講十字架,講捨己,但是,我還不知到底是到那裏去死?是怎樣死法?現在,我知道了,是在實行方面來作出;我這樣講,就引起許多人反對我,醫務也有改變了。我才知道,死,就是在同人中間需要死。」―― 倪柝聲《基督的心》 【太十六25救人救己】"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25) 大風雪裡,亂山叢中,有位名叫撒都的男人,同一位西藏人結伴同行,天氣突然冷得十分厲害,眼看著就快要斷絕到達目的地的希望。撒都無意中看見三十尺以下的雪坡上躺著一個人,已經失了知覺。他動了慈心,請求他的同伴幫助他,把那人送到村裡去,但這人說他太不自量,本身尚且不能自保,還要幫助別人,所以悻悻地撇下他獨自走開。撒都只得自己下去,把那人拖上來,背著他慢慢地走,雖極辛苦,但他用盡力氣而行。走不多遠,看見他的同伴躺在路旁,原來已經涼死了。這時撒都因為出力,十分溫暖,又與所背負的人身體磨擦,那人漸漸地蘇醒。倆人平安到達村莊。這正如俗語說:“救人就是救自己。” 【太十六26賠上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人都是盡力想從世界得些什麼,無論是名利、地位、金錢、愛情、快樂等,都不外乎世界上的事。其實所得的也非常之少,用盡一生心血,所得的也不到世界千萬分之一,所能享受的也有限,即或得到更多,卻把生命賠上了。不但賠上肉體的生命,連靈魂也賠上了。因為沒有為靈魂的未來作什麼,那有什麼益處呢? 將來有一天,主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當失去天國和永遠榮耀,而受到懲罰、痛苦的時候,不會有人覺得他曾賺得世界而上算,一定會懊悔、自恨、以至哀哭切齒了。這是非常真確的事,絕不是說說算了,將來沒有賞罰、報應,眾人都是一樣結局。那是不可能的,單要想得到今世的一切,就必失去來世的一切。反之,有人捨己背十字架跟從主,為主撇下一切,肯喪掉生命,必定不是白白地。將來所要得的榮耀、賞賜,就是再拋棄千萬個世界,捨去千萬次生命也是值得的,而且所付的代價
並不高。──《每日天糧》 【太十六26一個人需要多少地】經文:“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伯 27:8)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 12:20)
"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 39:6)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有一個名叫巴賀和他的妻子為土地憂慮煩惱。巴賀說:“我們貧窮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土地,我想把一切東西賣掉設法買二十畝地。”事情就這樣辦了。那年五穀豐登,巴賀心中快樂,偶爾,一個農民經過他的田邊,告訴他梧岡那邊鄉村中,地多人少,只要人住在那裡,每人便可分配到二十五畝良田,那裡的田地很肥美,麥子長得有馬那麼高。 【太十六26錯過機會的水手】“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太十六26】有一位大文豪快將離世,一班訪員記者齊來採訪消息,希望獲得這位名作家臨終的遺訓,可以在他們的書報上發表。於是他們異口同聲的向大文豪說:「老先生,你是從惡劣環境奮鬥出來的勝利者,你那種百折不撓、克苦自勵的精神,真使我們欽佩無極,你已功成名就,對我們這班景仰你的後生有何教訓,我們願意知道先生成功的秘訣,勝利的方法,然後向世人公佈,使他們獲益。 那位老先生聽了這一番誠懇的請求,微微的睜開他昏花的老眼,向他們看,便說:「成功麼?秘訣麼?有,請看馬太福音十六章廿六節。」老先生輕輕說了上面幾句,作為答覆他們的請求,便合了眼睛,與世長辭了。 他們都記在紙上,立刻打開聖經一看,是:「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他們都很受感動,覺得這種題醒對人類是十分現實,又十分重要。──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太十六26有何益處】查理曼(Charlemagne, 742-814)被稱為“歐洲之父”,羅馬帝國皇帝,有四個妻子,五個嬪妃,十八名兒女,統治疆域最廣,權勢無比。於崩逝之前,盛裝朝服,召臣僕主教等近前來,把手指向展開的聖經:“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一六:26)── 于中旻《喻道集錦》
【太十六26三個P】有一天,美國出版的中文報紙刊出驚人消息如下:一個香港到美國留學的學生,辛辛苦苦讀到博士畢業那一年,他所寫的論文必須獲得指導他的教授視為合格,才能得「哲學博士學位」(Ph.D.)。可是這位香港學生所寫的論文一連四次都得不到那位指導教授點頭認可。這青年寫了第五次博士論文之後,準備帶去見那指導他的教授,同時帶了一根短槍藏在口袋裡。不料那位教授仍然認為那篇論文寫得不好。這位青年便從口袋中拿出那枝短槍來向著那位教授「砰、砰」了兩嚇,擊斃了那教授,然後向自己開了一槍,同歸於盡。這驚人消息使全美國的大學生都甚為震驚。教授們人人自危。 其實有許多美國人時至今日,對中國學生仍然歧視。這位教授其實是故意作弄那位香港學生,讓他得不到博士學位。 美國大學流行「三P」的口號。第一,人人都希望得到第一個P,即Ph.D.(哲學博士名銜)。第二個P是P.R.,即永久居留權的簡稱。第三個P是P.G.,即娶美麗的女子為妻。但這位香港學生三個P都得不到,卻得到第四個P,即P.H.,在地獄中滅亡。試問,讀博士學位是為了什麼?是為殺人嗎?何等可憐。 經訓:「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蘇美靈《故事百感》 【懷恩早禱】 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17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8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21 從此耶穌纔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2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25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27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獨行大奇事的主耶和華,我們在天上的父神,我們稱謝祢,因祢的慈愛永遠長存。祢為困苦的人伸冤,祢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被病魔纏繞的子民。 清早月亮還在,太陽仍未升起的時候,我們帶著敬畏的心,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跑當下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行事為人不體貼人的意思,專心尋求天父的心意。 主耶穌祢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請祢作我們心中的王,作我們生命的主宰,我們一心一意投靠祢。 求祢赦免我們把生命建基在沙土上,跟人跟風,用人的手段來處理事情,只有嘴唇的敬拜而心卻遠離祢,為賺取世界的名利,甚至看似偉大的理念,而甘心賠上自己的生命。忘記先求祢的國和祢的義,忘記先打好信仰的根基在磐石上,致令人生的風浪和誘惑來臨時,美麗的建築物就全然倒塌。 聖靈請來領我們捨己,與老我斷、捨、離,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的腳縱,拿著天國的鑰匙,宣告主再來的日子近了,邀請人早日悔改歸向基督。 聖靈請來充滿我們,叫我們不是憑人的意氣情緒,乃聖靈祢的感動,無懼嚴峻冠狀疫情,伴我們走進將臨期。我們每天都誠心禱告,築起復興的舞臺,等候聖靈膏抹我們的口,能與天軍天使合唱:在至高之處榮耀仍歸與天父神,在地上必定重現和平與喜樂,讓平安重新復臨大地,家家蒙福。 懇切的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