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馬太福音查經記錄》第二十三章(倪柝聲)

《馬太福音簡介》第二十三章(陳本偉)

主斥責假善對於我們的教訓  太廿三1339(林佩軒)

文士和法利賽人式的基督徒  太廿三2328(王明道)

 

 

《馬太福音查經記錄》第二十三章(倪柝聲)

 

第二十三章為馬太福音最容易之一章,只有教訓,沒有道理上的啟示。

一節:「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

主講道,一向不將眾人和門徒混在一起,故在此頗為希奇。這是因為下面的教訓將門徒放在猶太人的地位上。此章之教訓是專對猶太人而言。

二節:「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這裏的「坐在摩西的位上」,根據猶太人的歷史,自摩西以來,已經經過若干重大變遷──惡王、被擄、毀滅,故人已不知、也不守摩西的律法。惟有一班熱心者出來,帶領猶太人回到當初的律法。這些人即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祖宗。當初他們確是有名有實站在摩西的地位上,執行律法,教訓律法;但一代一代傳下來,至主耶穌的時代,已有名無實。但主並不否認他們坐在摩西位上的名義。

三節:「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都要謹守遵行」,對於在主末死以前的猶太人,尚需謹守律法,律法需待主死後才停止。當時他們尚未脫離律法,故主囑咐猶太人和門徒尚需守律法;此節之原則甚為重要。今日教會中對於律法的觀念有二:(一)人得救是靠恩典,不靠守律法;但得救後,仍不必守誡命,只需守恩典的誡命。(二)人得救是靠恩典,不靠守律法;但得救後而希望成聖的,必須守律法。前者才是對的。按羅馬書,罪人不能因律法稱義;按加拉太書,得救者不能因守律法成聖。故此二卷書已足以證明稱義或成聖,絕非由遵守律法而得。羅馬書七章之教訓,啟示出人若得救後還靠守律法者,即如淫婦了。如果還守律法,就如丈夫末死而又欲嫁基督,這是犯姦淫。故此我們必須向律法死,然後藉基督得永生。主在此處因時期關係而說要守律法,在主復活後,主並未題及守律法。

「他們能說不能行」,與主恰相反,主是「說話行事都有大能」(路廿四19)。今日許多傳道者亦是能說不能行。

四節:「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即他們根據律法,產生律法以外的律法,加在人的身上,自己卻不遵守。最初,他們定規:(一)如有犯摩西的律法者,必須受刑;如有犯他們的律法者,尚可寬宥。(二)漸漸成為二種律法並重,犯者俱要懲罰。(三)最後為犯摩西的律法尚可寬宥,犯他們的律法需受嚴厲處分。他們以為他們的律法為摩西律法之情義,故更重要。「各耳板」乃一例子,其他之綱例、信條等亦一樣,其中易守的,他們自己遵守;不能遵守的,就命猶太眾人遵守。今天人亦一樣,聖經中之命令易守的,則說外邦人應當遵守;難守的(加太五、六、七),就說是猶太人或千年國時才要遵守。

五節:「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作寬了,衣裳的繸子作長了。」

主在這裏指出:「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主在此顯其原形,露其本相,是要叫人看見此最為危險。有人捐錢、講道,不過是作假面具,表示其熱心、屬靈而已。「佩戴的經文」,猶太人將經文繫在身上(申六8,十一18)。「繸子」,衣服之邊,猶太人就是邊上在嵌上經文。

六節:「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

這是在人面前之驕傲;以下數節均是對人。

七節:「人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

今日的人亦一樣。主在此給我們看明他們之目的與用意。有許多時候,我們發熱心、行善事,目的何在?用意何在?

八節:「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

主在這裏轉為對我們的教訓:「不要受拉比的稱呼」,信徒在地上是地位平等,不能比人高。教會中稱牧師,乃拉比之化名。長老、執事乃為服事而設,沒有階級存在。凡受聖品聖職的,就是墮落至法利賽人的地位。

九節:「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這裏所說的「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不是指人自己的父親,乃是指教會中之父,即執掌權者,如天主教中之神父。(下文「天上的父」,證明此處指宗教中的父。)可惜,教會到了第二世紀即有「教父」,而且都是使徒之門徒。

十節:「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師尊」較拉比為輕,亦指宗教方面。拉比之稱呼,關係頂大,切不可接受。主定規我們彼此當互稱為弟兄姊妹。

十一節:「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這裏是第二次提到(見太二十26-27)。此原則最為重要,真正為大不在乎名聲、地位、稱呼,只在乎能作、能服事。

十二節:「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此乃十字架的道路。自卑是自動的降卑;不待人輕視自己,先無虛榮。

十三至三十三節:

這一段話共述有七禍。第一禍至第三禍是一類,四至六禍又是一類。

十三節:「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進去。」

只說法利賽人與文士有禍,不說罪人、娼妓、稅吏有禍。撒都該人乃新派不信者;希律黨人是賣國者,二者都有禍。法利賽人與文士,正如教會中之大哥,人以為是必得賞賜、祝福的人,故主特顯本相。「把天國的門關了」──天國乃屬靈的範圍,指地上的真教會,直接愛主的團體。法利賽人和文士攔阻人信耶穌;他們的不義絆倒人,他們錯誤之教訓使人墮落。

十五節:「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

他們把外邦人帶入猶太教。他們熱心佈道,宣傳外邦人拜偶像必沉淪,當拜創造天地之獨一真神。等這些人入了教,卻又不能培養他們,除了他們本來的惡(拜偶像),又加上法利賽人的惡,所以說是更加倍的地獄之子。

十六至十七節:

這是他們加上的律法──金子比殿大,他們所以視之為大,因他們認為金子值錢。

十八至十九節:

法利賽人看禮物較壇為大,因他們是為禮物。但主說殿與壇為大,因使金子和禮物成聖。主亦在此給我們關乎聖潔的教訓,成聖非拔罪根,其意思是分別出來。各地都有金子,都有禮物,惟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便為聖潔。信徒之成聖亦一樣,即從世人中分別出來。成聖有二次:由聖殿和壇表徵。聖殿預表住在基督裏(太十二6;約二21說出殿代表基督),壇預表奉獻,在得救後的奉獻,即分別出來歸於主用。

二十至二十二節:

這一小段說出他們的律法虛偽無根據。

二十三至二十四節:

以下三禍講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徒守儀文的律法,對於公義、憐憫、信實,卻無心遵行。在飯中如有一隻最小的蠓蟲,仔細一點就會吐出;但吞下駱駝,一點也不覺得。

二十五至二十六節:

上文是講法利賽人避重就輕,此處講法利賽人只求外貌。「勒索」指用自己私慾壓制別人;「放蕩」,指放縱情慾在自己身上。

二十七至二十八節:

「墓」,死人居所;「粉飾」,使之美麗。人肉體死,外面用粉裝飾,以遮蓋其死。

二十九至三十節:

他們最喜替人立紀念碑,以為他們之祖宗最不好,殺害先知。今日猶太人亦一樣,記為基督若生於此時,他們就不會釘死祂。

三十一至三十二節:

他們之誇口,僅證明他們為毒蛇之子孫而已。

三十三節:「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主在此處真是「不徇情面」,責備他們為蛇類與毒蛇之種(蛇即撒但)。他們稱神為父,自稱為亞伯拉罕之子孫(約八3941),豈知實為「魔鬼的兒女」(約壹10;約八44)。

三十四節:「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裏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裏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

主在此預言以後聖徒要遭逼迫並殉難。三十五至三十六節:

「亞伯」,第一個被殺者;「撒迦利亞」不是歷代志下二十四章二十至二十一節的撒迦利亞,那太早,而且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此處的先知撒迦利亞,確為最後的先知,是被擄後的先知,衼殺於殿中,亡國後公然受患難的一個。「這世代」,指從那日起至這世代,範圍廣大了,不只是猶太人。

三十八節:「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

這裏的「家」原文是「殿」,這裏不再說「父的家」或「我的家」,因猶太人已被棄(見下文耶穌出了聖殿──廿四1)。主在下面接凓說,「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廿二三39)在大災難後,在千年國中,以色列人才要稱頌主。此時外邦的野橄欖已接上去了(羅十一24)。──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第二十三章 耶穌斥責假冒為善(陳本偉)

 

主耶穌在聖殿裡,勝過了來自各方面的試探。後來,他以關於他奇妙的身位,就是關於基督的問題,堵住了所有試探他之人的口。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任何人敢再問他什麼了。面對著那麼多在聖殿裡的眾人和他的門徒,以及還沒有散去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耶穌將真實的虔誠和虛假的虔誠之間,那顯著的分別啟示了出來。他在嚴厲斥責假冒為善的同時,流露出無比的慈愛,且把國度來臨之時的情景,告訴了他們。

在這一章裡,我們要思想三個題目:一、真假虔誠的分別;二、法利賽人的八禍;三、斥責之中的慈愛。

現在讓我們就按著這三個題目的次序來一一思想。

 

一、真假虔誠的分別 (23:1-12

 

這一段經文是耶穌對眾人和他自己的門徒所講的話。他先對眾人說話,要眾人謹防假師傅,就是那些坐在摩西位上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只說不做,言行不一。揭露出虛假虔誠的特色。接著,耶穌轉過來吩咐他的門徒,不要追求他們所喜愛的妄自尊大,自誇虔誠。啟示了真實虔誠的要素。

在這個題目裡,我們要看三件事。

 

1、對眾人揭露假虔誠的特色 (23:1-7)

 

1:「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

「那時」是指緊接著馬太福音二十二章末了的時候。就是當耶穌以「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來問法利賽人,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的時候。那時,耶穌是在聖殿中。有許多人在那裡,他的門徒也在那裡。那些曾對他進行過各種試探,卻被他全都堵住了口的人,也許還有些混在人群之中。有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

大家在聽了耶穌的教訓和恩言之後,那些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系在手上,戴在額上(申6:8);將衣服邊上的禭子作長了,披在身上(申22:12)的,就十分引人注目了。法利賽人對基督,就是對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的觀念產生錯誤,他們把律法也完全曲解。他們的錯誤,其實就是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耶穌知道萬人的心,所以就在那個時候,他對眾人和門徒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講論。

2:「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文士」本是猶太人的宗教職任,專門宣講律法,謄寫聖經。到耶穌傳道的時候,他們已經墮落,背叛了神。他們自以為聰明,固守人的遺傳,卻廢了神的誡命,為了他們的傳授,棄絕了神的話語。

「法利賽人」本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一個教派。根據舊約聖經的記載,自從神差遣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在西乃山藉摩西向他們傳神的律法、誡命以來,一直到耶穌降世,他們已經經過許多重大變遷。

在士師時期:在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就開始墮落,漸漸離棄了神。他們隨從外邦的風俗,與外邦人通婚,又拜別神,吃自己犯罪的苦果。可是,當他們一有悔改,神就借著士師拯救他們;但不久他們又離棄神。如此迴圈重複,有七次之多。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遠離摩西的律法,背叛神。

到列王時代:由於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神(王上11:9),在他死後,國度分裂。分裂以後,猶大國王共有19位,其中只有8位尚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王上15:11)」。但他們的標準也僅僅是「效法他祖大衛」。

以色列國王也有19位,可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好的,全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羅波安鑄造金牛犢,叫百姓陷在罪裡的那個罪(王上12:28-30),他們照樣犯。完全違反了神藉摩西所傳的律法。

只有王下10:28那個耶戶「在以色列中滅了巴力」。但31節又說:「只是耶戶不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律法,不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勉強算是半好半惡。所以,雖有神打發神人來警告他們,盼望他們悔改轉回,但他們不肯聽從,以致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先後亡國,百姓被擄。

在被擄期間:以色列人曾學到一個嚴厲的功課,就是棄絕偶像。他們看清楚:拜偶像是他們亡國、被擄的主要原因。雖然如此,他們在那被擄的70年中,畢竟少有機會認識神,也不明白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並且與外邦人還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所以,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也無從遵守摩西的律法了。

在被擄歸回:神興起以斯拉,他是一個敏捷的文士(拉7:6)。他的職事就是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使百姓回到神面前,並且誦讀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神還興起先知在他們中間傳達神的話,勉勵他們。可惜,神的選民陷於極度的混亂,失去該有的分別為聖的見證。正如摩8:11所說:「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到沉默時代:在舊約與新約中間的四百多年,以色列人在敬虔生活上,經歷了很大的變遷,其中就出現了法利賽教派。起初,這一班人主張嚴守摩西的律法,力求保持聖潔,作一個分別出來的人。文士、律法師、拉比多屬這個教門的。可惜,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10:2-3)。

到了主在世的時候,他們早已墮落成為一批假冒為善、瞎眼領路、有名無實的法利賽人了。他們捨本逐末、墨守遺傳、專重虛儀、沽名釣譽,有敬虔的形式,卻背棄了敬虔的實意。他們以百姓的教師自居,自己坐在摩西的位上,只是發號施令,吩咐別人。

「摩西的位上」包含著代表性的意義,它說明權柄。這就像一位教師坐在教師的位上,他就代表著教師的權威。他在教師的位上所講的知識,應該受到學生們的尊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教師的位上所講的一切,無論對錯,學生都要接受)。

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在這句話的前面,原文有一個質詞「因此(oun)」,用來作過渡性的連接,表示推理。耶穌的意思是說,文士和法利賽人是坐在摩西的位上的,因此,他們所吩咐你們的摩西的律法,你們就都要謹守遵行。主在山上的教訓裡,已經說過:「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24:25-27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有兩個門徒往以馬忤斯路上去,正談論這件事的時候,耶穌和他們同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到了路24:44-45主親自站在門徒當中時,「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這就是摩西的律法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因為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羅10:4)。

1:17說:「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所以,當腓力蒙耶穌呼召,跟從耶穌以後,約1:45說:「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由此可見,耶穌對摩西的律法是何等重視。因此,文士和法利賽人既然坐在摩西的位上,他們的吩咐若與摩西的律法相符,眾人都要謹守遵行。羅2:13說:「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

在這裡,我們必須知道,主耶穌自己對古人的遺傳和摩西的律法分得非常清楚。他對那些強解摩西律法,憑人的私意所定的誡律規條,是定意加以破除的。太15:9耶穌就曾經引舊約聖經的話斥責那些假冒為善的人說:「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並列舉拘守人的遺傳的實例。

像以不洗手吃飯為用俗手吃飯;像「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可7:12更說,若有人說已經作了各耳板,就是作了供獻,「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廢棄神所賜摩西的律法誡命。那乃是虛假的虔誠。所以,如果有人以為主是說,凡文士和法利賽人對人說什麼,不管對錯,人就得照著去行,去守,那是極大的誤會。

「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這是接下來主還告訴人的一件事,這是極其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說:即使他們所說的是摩西的律法,他們自己也是能說不能行。因為他們的心裡只看重古人的遺傳。所以千萬別照他們的行為去做。

可憐啊,這種能說不能行的虛假,還留傳到現在。在基督教裡,雖然有人拿著聖經,也在宣講聖經,但他自己卻不照神的話去行。我們要聽主的話,謹守聖經,遵行神的話,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下面,主就把他們假虔誠的特色指給我們看。

4:「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據說猶太的拉比,在摩西的律法之外,制定了613條誡命。他們把這樣難擔的重擔捆起來,只擱在別人的肩上,而自己卻連一個指頭也不肯動。他們只會高高在上教訓別人,自己卻從不身體力行;他們只是要求別人,從來沒有反求諸己。這就是他們能說不能行的具體表現。

5:「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禭子做長了。」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作,他們也作一些,不過他們一切所作的都有一個目的,乃是「要叫人看見」。這正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墮落的基本原因,也是主耶穌對他們的虛假虔誠所作的徹底揭露。

「要叫人看見」的「要叫」原文是個介係詞,用於所指或努力的目標,有意志之目的,含「為要叫」的意思。太6:1把它翻作「故意叫」。「看見」原文的意思是留意觀看、注視。在山上的教訓裡,主就告誡門徒,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因為那是假冒為善的人所行的,是虛假的虔誠。文士和法利賽人所作的一切事的目的,都是為要叫人注意看見。

「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禭子做長了。」這是為了達到他們「要叫人看見」的目的。「佩戴的經文」原文是「經文匣」,全新約只用過這一次。它是猶太人根據出13:916與申6:8等處經文的教訓,將寫有神的律法的小羊皮卷放在一個小皮匣裡,原為要將神的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系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11:8)。然而文士和法利賽人卻故意將其做寬,當作他們虛假虔誠的妝飾,為要叫人欣賞。

「禭子」是按照民15:38-39耶和華曉諭摩西的話:「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禭子,又在底邊的禭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禭子,好叫你們看見就紀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然而文士和法利賽人卻又特意將衣裳的禭子做長了,以顯示並誇耀他們遵行神的誡命已經超過一般的程度。

文士和法利賽人故意把經文匣加寬,把衣裳禭子作長,並不是為了紀念遵行神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神;而是為了引人注視他們的外表形式,觀看他們的虛假虔誠,為自己製造權威的地位。虛假的虔誠就是在外面拘守一切細節,千方百計要叫人看見其與眾不同。

6:「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

「筵席」指請客吃飯時陳設的座位。「首位」是尊位,一般指的是在筵席上主人兩旁的座位。「會堂」指猶太人在被擄以後才有的會堂,是猶太人聚會敬拜神,誦讀摩西律法書的地方。耶穌在世的時代,巴勒斯坦每個城鎮都有猶太人自己的會堂。「高位」指的是會堂裡主持人的座位,背朝存放經卷的箱子。

文士和法利賽人有外面的表演,又有內心的喜愛。但他們並不喜愛摩西的律法,也不思想神的話語(正與詩1:2的話相反);而是喜愛傲裡奪尊,自居高位。世俗筵席的首位和宗教會堂的高位,他們都喜愛。

7:「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問安」是表達友好。「拉比」含有我的老師、主人的意思。這種稱呼在法利賽人中,進而用作傑出律法師的尊貴頭銜。文士和法利賽人自己坐在摩西的位上,他們對律法的一切解釋,對百姓的一切吩咐,全都是出於一種動機:要想為自己製造權威的地位。

他們喜愛受眾人矚目,他們喜愛被眾人吹捧,他們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並稱呼他為拉比。這裡用了兩個「他」字,說明他們所喜愛的,是對他們個人的,不是對團體的。他們所喜愛的都是要自己人前顯貴。如果百姓將他們這出於人的虛假虔誠不加分辨,錯當作是出於神的,那結果必定是墜入黑暗裡。他們實在是誤己害人!

 

2、對門徒啟示真虔誠的要素 (22:8-10

 

8:「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

耶穌對眾人揭露了假虔誠的特色以後,轉過來對門徒說話,啟示出真虔誠的要素,說了三個「不要」。

「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這是第一個「不要」。耶穌告訴他自己的門徒,當你們奉我的差遣,出去傳道、作見證,領人歸向神的時候,在你們的教訓中,千萬不可自命不凡,以為自己掌握著最終的權威,高出眾人之上,應當受拉比的稱呼。那會把人引入歧途的。以致不說神怎麼說,不講聖經怎麼講,只會說你自己怎麼說,只知道叫人順服你那個不是出自神的權柄。

「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只有一位」是指唯一的一位。「夫子」與太10:24「學生不能高過先生」的「先生」在原文是一個詞。為什麼耶穌不要門徒受拉比的稱呼呢?因為耶穌基督是我們唯一的先生。弟兄姊妹,要記牢啊!我們的夫子只有一位。除了耶穌,沒有權威;除了聖經,沒有神的話。

「你們都是弟兄。」這是主教導我們:門徒與門徒之間的關係。信徒在地上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弟兄」。在教會中,根本沒有聖品、聖職階級的存在。在聚會裡,誰也不能高人一等。這是頭一個「不要」。

9:「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這是第二個「不要」。這不是指人自己肉身的父親說的,乃是指屬靈生命的源頭說的。就是在約3:5-6,耶穌對尼哥底母講重生時所說的:「人若不是從水和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在太15:4,耶穌提到,「神說:‘當孝敬父母’。」那乃是指著人在地上自己肉身的父母說的。人不止要稱呼,更要孝敬。

「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這是指屬靈生命的源頭。所以約壹3:1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他。」信徒不要把地上的任何人當作屬靈生命的賜予者,而稱呼他為父。這是第二個「不要」。

可惜,教會才到了第二世紀,就有人稱呼地上的人為「教父」了,而且還是使徒的門徒。更可憐的是,有人竟然喜愛別人這樣稱呼他們,而忘了主耶穌在教訓門徒時所說的話:「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10節:「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這是第三個「不要」。「師尊」原文含有導師、領袖、引導者的意思,全新約只在本節用過這兩次。這「師尊的稱呼」也是教會中的一大問題。如果在信徒中間,有人喜愛受師尊的稱呼,和世人一樣,總想向人以領袖、導師自居,就會產生宗派;在教會裡,就會有忌妒紛爭。各人要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彼得的,我是屬某人的,結果就沒有專一愛神和愛人如己了。

「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基督耶穌是我們唯一的師尊、領袖、導師、元首。西1:18論到基督時說:「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複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我們這些蒙恩得救的人都是弟兄,必須連于元首基督,才能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不要隨著自己的欲心,無故地自高自大,不持定元首基督(西2:18)。把聖經丟在腦後,喜愛受師尊的稱呼,這是第三個「不要」。

但願我們都聽主的話,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提前6:19-20),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把握住神賜給我們的真正永生,活出基督的愛來,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讓聖靈引導我們進入這三個「不要」的屬靈實際。不要,不要,不要!我們都是弟兄,只有神為天父,唯元首基督是師尊!

 

3、主指明自高與自卑的分別  23:11-12

 

11:「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這個「大」原文是個比較級的形容詞,是「很大的」或「較大的」。「用人」與太2:13的「使喚的人」和約12:26的「服侍的人」在原文是一個詞。類似這句的話,在太20:26耶穌已經對門徒說過一次了。那是耶穌由於雅各、約翰想在國度裡坐在主的左右,引起那十個門徒的惱怒,而教訓門徒的話。同時還告訴他們一個屬靈的奧秘,「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這裡是耶穌由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貪求虛榮,而啟示門徒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們中間為大的,要作服侍你們的人」。這是最為重要的天國原則。耶穌第二次對門徒說這句話,仍然是要門徒紀念「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從而正確認識「屬靈的大」,知道屬天與屬地完全相反,這「大」不是世人所羡慕的那個養尊處優,而是主所說的服侍到捨命的愛。

主不只對門徒這樣說,等一等,到了約13:15他還為門徒洗腳,他以身作則地給門徒作了榜樣。最後,在十字架上捨命,作了多人的贖價。門徒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7)。為此,耶穌就進一步提醒他的門徒,先警告,後指引。

12:「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這是主對門徒的警告。這裡的「凡」字,原文的意思是「無論誰」,包括每一個人,絕無例外。然而無論誰,凡高舉自己的,必被降卑。在屬靈的路上,每一個悖逆神,要高抬自己的人,事情的發展要跟他主觀的願望完全相反。那個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必被降卑。

「自卑的,必升為高。」這是主對門徒的指引。在「自卑」的前面,原文也有這個「凡」字,是「凡自卑的」。在神面前,凡謙卑自己的,必被升高。弟兄姊妹,主把真虔誠和假虔誠的分別擺在了我們面前。基督耶穌實實在在是我們唯一的師尊,只有他能指引我們親近神,進入國度。他總是言傳身教,為我們指明方向,因為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主耶穌要我們存心謙卑,首先他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因為他心裡柔和謙卑,所以他要我們負他的軛,學他的樣式,並告訴我們,那是容易的,是輕省的。

弟兄姊妹,你信這話嗎?你自己抬高自己是不算數的,要別人來抬高你也是沒用的,你只有與主同行一路,神才能將你升高。願主引領我們進入真虔誠的實際。

 

二、法利賽人的八禍 (23:13-33

 

在本章的開頭,耶穌在對眾人和門徒講論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時候,他揭露了虛假虔誠的特色。現在主宣佈這些假冒為善、瞎眼領路的人有禍了。主要不在他們嘴裡所說的,乃在他們的邪惡行為。這「八禍」並不是「咒詛」,不過是因主看見他們的結局而心中歎息。雖然主的話是嚴厲的,但其中仍然明顯地包含著憐憫。正如結33:11「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

在這個題目裡,我們要看三件事。

 

1、封閉天國欺壓寡婦勾人入教 (23:13-15

 

13:「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一禍。「文士」這個詞在太2:4就出現了。突出「文士」是有舊約聖經知識的人,是當時世人眼中的猶太宗教權威。耶穌在山上的教訓裡,對他自己的門徒講到天國裡的人所具有的品格和性格時,已經指明:光有文士的義是不能進天國的,必須「勝於」。當主講完了山上教訓,連聽的眾人都有了分辨。太7:29說:「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耶穌下了山,行使權柄,醫病趕鬼,有一個文士竟然受感動,要來跟從主。主在太8:20的答覆裡,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就引他考慮到代價的問題。然而有的文士「心裡懷著惡念(太9:4),有的文士總是在求著神跡(太12:34)」;卻不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所以,到了太13:52耶穌講到天國第八個比喻的時候,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在這句話裡,主把「文士」這個詞用在他自己的門徒身上:表明他棄絕了當日那一批驕傲自滿,以宗教權威自居的文士;同時也表示他的門徒即將成為一批具有天國人品格的新文士,能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法利賽人」這個詞在太3:7也出現了。突出「法利賽人」的外強中乾。他們是想逃避將來的憤怒,而到約翰那裡來受洗;他們標榜律法的義,卻借著人的遺傳廢了神的誡命。他們多次來試探耶穌,總是想方設法要除滅耶穌。

「假冒為善的」與「假冒為善的人」在原文是一個詞,到了太6:2才在山上的教訓裡出現過四次。突出假冒為善的人不能進天國。把文士和法利賽人放在一起說,是從太5:20開始。主對門徒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突出他們的義是舊約律法的義。

2:16論到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關係時,是說,「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把文士、法利賽人和假冒為善的放在一起說,是從太23:13開始,一共說了七次。還說了一次「瞎眼領路的人」。突出他們的八禍。

主來時,舊約律法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主來是要成全律法,但他們自己所標榜的律法的義失敗了。主是在這裡說明他們為什麼會如此失敗。自義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成了假冒為善的人,他們有禍了!

「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這是耶穌宣告頭一個禍的原因。你們自己不進天國,並且還當著努力要進天國的人的面前,封閉天國,不容許正要進去的人進去。你們如此橫行霸道地對待天國,還自滿自豪,怎能沒有禍呢!

14:「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二個禍。「侵吞」與太13:4「飛鳥來吃盡了」的「吃盡」在原文是一個詞。「寡婦」這個詞常含有獨居無靠(提前5:5)、窮困的意味。按照摩西的律法,出22:22就有「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申24:17-21規定:「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還說在收莊稼、打橄欖、摘葡萄的時候,要把剩下的留給寡婦。

一直到舊約的末了,瑪3:5神說:「我必臨近你們,施行審判。我必速速作見證,警戒……不敬畏我的。」其中就包括警戒「欺壓寡婦孤兒的」。「家產」特指房子、住處(包括家裡的財物)。可12:40和路20:47,耶穌在殿裡教訓人之間,都提到文士,說:「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並都特別先說:「你們要防備文士。」

主在這裡指出:你們這些誇耀自己是信守摩西律法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你們的行動卻是吃盡了寡婦的家產,已經完全違背了摩西的律法。你們非但沒有感到自己悖逆神的嚴重性,竟還假作很長的禱告。這句話的重點就在這個「假意」上。你們一方面欺壓獨居無靠的寡婦,一方面又假裝虔誠的樣子作很長的禱告,地地道道成了假冒為善的人,完全符合神定罪的條件。「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

15:「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三個禍。「入了教」與徒2:10「進教的人」在原文是一個詞,意思是改變信仰者,指外邦人改信猶太教,只是接受猶太人的割禮等教條。主在這裡指出: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人,只傳了宗教禮儀,並沒有使人真正地得著神的安慰,你們所有的作為是與神的國相背的,雖然你們是煞費苦心,走遍海洋陸地,結果卻是使人入教作地獄之子,使他所得到的痛苦、不安和悔恨,比你們還加倍。除了他本來的惡,又加上你們的惡,所以說「加倍」。

 

2、瞎眼領路避重就輕吞駝濾蠓 (23:16-24

 

16:「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你們說:‘凡指著殿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該謹守。’」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四個禍。「假冒為善」是個人的罪惡,「瞎眼領路」則是直接危害別人的罪惡。你們關於起誓的說法,不是根據摩西的律法,而是借著人的教訓,你們看殿中金子比殿還大。你們領著遠離神的人走上離神更遠的路。你們自己是瞎子,卻偏要領路,所以有禍了!

17:「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什麼是大的?是金子呢?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

「無知」與太25:2的「愚拙的」在原文是一個詞。你們認為金子比殿大,這不光眼睛是瞎的,還加上愚拙無知。你們之所以認為金子大,是因為你們認為金子值錢。因此,你們就不重視「叫金子成聖的殿」,並在摩西的律法上加上人的觀念。以致在反叛神的罪惡上,越陷越深。還不止於此!

18:「你們又說:‘凡指著壇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著壇上禮物起誓的,他就該謹守。’」

你們看重壇上的禮物,卻沒有重視放禮物的壇。你們之所以認為禮物比壇大,仍然是因為禮物有物質價值。各地都有金子,到處都有禮物,惟獨分別出來歸給神的,才為聖潔。

19:「你們這瞎眼的人哪!什麼是大的?是禮物呢,還是叫禮物成聖的壇呢?」

正因為你們是瞎眼的,所以才看不見什麼是大的。出29:37神曉諭摩西說:「要潔淨壇七天,使壇成聖;壇就成為至聖;凡挨著壇的都成為聖。」摩西的律法說得很清楚:是壇叫禮物成為聖,不是禮物使壇成為聖。但你們這瞎眼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完全定意堅持違背摩西的律法;把你們那種心裡驕傲、自以為是的詭辯,暴露無遺。如此惡劣的表現,怎能不有禍呢?

20:「所以,人指著壇起誓,就是指著壇和壇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壇」是奉獻的地方,必須潔淨成聖,才能蒙神悅納。禮物是為了奉獻給神的,但必須把禮物放在成為聖的壇上,叫禮物也成為聖,才能歸與神。如果禮物是為屬肉體的動機,按人所制定的一套辦法獻上,便毫無意義。所以說,人指著壇起誓,就是指著壇和壇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21:「人指著殿起誓,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起誓。」

26:8大衛的詩說:「耶和華啊,我喜愛你所住的殿和你顯榮耀的居所。」那住在殿裡的乃是神!金子並不是神顯榮耀的居所,所以說,凡指著殿起誓的,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神起誓。

22:「人指著天起誓,就是指著神的寶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11:4大衛的詩說:「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天是神的座位(太5:34)」,那坐在上面的乃是神。所以說,人指著天起誓,就是指著神的寶座和那坐在上面的神起誓。

從本章16節到22節,耶穌借著他們所說的「起誓」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虛偽、詭詐和瞎眼領路。他們總喜歡離開聖經,用另外的方法來證明自己言語的誠實可信。但他們教導人用來約束自己的「起誓」,卻又毫無根據。對於要用來起誓的壇、殿和天,他們自己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完全是無知瞎眼的人。所以主在這裡特別說:「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

23:「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五個禍,又著重說到他們的假冒為善。「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利27:30規定「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

18:24-28神將「以色列人中出產的十分之一」,就是獻給神的,已賜給利末人,供給祭司和利未人的需用。所以到了尼13:12一提到使利末人照舊供職時,「猶大眾人就把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但他們卻避重就輕,只將微不足道的調味香草薄荷、茴香和極普通的蔬菜芹菜獻上十分之一。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不行」和下句裡的那個「不行」跟可7:8的「離棄」在原文是一個詞。彌6:8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律法上更重的事,他們反倒離棄了。

「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些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固然是必須行的,但是奉獻上的那些細節也不可離棄。主雖然強調更重的事,仍囑咐不可離棄那些人以為較輕的事。

24:「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

耶穌又一次說他們是「瞎眼領路的」。前一次指道理,這一次是指行為。利11:4告訴我們,吃駱駝與猶太人不潔淨,因它倒嚼不分蹄。蠓蟲的體很小,但某些雌蠓能吸食人血,有些蠓還能傳染疾病。主用了一個極為恰當的比喻說出他們瞎眼領路的行為。他們會小心翼翼地把飲料裡的蠓蟲濾出來,保證自己沒有吞下任何細微不潔淨之物,以顯示自己的虔誠;卻囫圇地吞下那麼龐大、與人不潔淨的駱駝,又無動於衷,他們就用自己這樣的行為去給人領路,所以有禍了。

 

3、外潔內汙表美裡死假冒為善 (23:25-33

 

25:「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六個禍,又說到他們的假冒為善。「勒索」原文含有搶奪、貪婪的意思,是指用自己的私欲壓制別人。「放蕩」與林前7:5的「情不自禁」在原文是一個詞,全新約就用過這兩次。意思是沒有節制,是指只放縱情欲在自己身上。

他們「洗淨杯盤的外面」,並沒有錯。他們之所以有禍,是因為只求外面乾淨,不管裡面如何。那杯盤的外面他們是洗淨了,但「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他們外潔內汙,對人、對己都充滿了邪惡。

26:「你們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

「你們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太6:22主告訴門徒,「眼睛就是身上的燈」,能指導全身的行動。主在這裡稱法利賽人為「瞎眼的」,指明法利賽人眼睛的功能已經喪失,所以全身黑暗,行止有虧,荒謬反常。

「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主的這話發出大光,照著瞎眼的法利賽人,指給一條避免外潔內汙的路。詩51:6大衛向神悔罪說:「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27:「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這是耶穌宣告的第七個禍。第六個禍是指他們的外潔內汙,第七個禍是指他們的表美裡死。「墳墓」是當時安放死人屍體的地方。「粉飾」是指用粉塗飾表面,掩蓋污穢。「死人的骨頭」是指屍體腐爛後,剩下的骨頭。「污穢」是與聖潔相反,指一切的不潔。

19:16按摩西的律法:「無論何人在田野裡摸了被刀殺的,或是屍首,或是人的骨頭,或是墳墓,就要七天不潔淨。」這是叫人記住罪的工價乃是死。至於粉飾墳墓卻是古人的遺傳。耶穌把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比作粉飾的墳墓,指明他們是表美裡死。

28:「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假善」是指虛偽,「不法」與約壹3:4的「違背律法」在原文是一個詞。耶穌說,你們也是和粉飾的墳墓一樣,外面固然向人顯著公義,裡面卻是充滿虛偽和違背律法。叫人產生錯覺,以為跟從你們這些宗教領袖便會成為聖潔。其實,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你們所散發出死的腐敗和違背聖經教訓的影響,而玷污了自己。你們的不法和假善成了別人的重擔,所以有禍了!

29:「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說。」

這是耶穌所宣告的第八個禍。是由於他們假冒為善的行為。主說,「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你們造墳修墓,嘴裡還振振有辭,喋喋不休,理由似乎還很充分。於是就假惺惺地說個沒完沒了。說什麼呢?

30:「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

你們承認流先知的血是錯的,也知道逼迫義人是不應該的。你們通過造墳修墓,樹立個人威信;藉此假善行為;抬高自己聲望。總是為了表白自己:若是我們活在我們祖宗的日子,那我們絕對不會在流先知的血上作我們祖宗的同夥。

31:「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

你們是不打自招啊,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罪惡,你們的自我表白,證明了你們就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

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

「充滿」與太5:17的「成全」和太13:35的「應驗」在原文是一個詞,有如但8:23的「滿盈」。「貫」原文的意思是量器:升鬥、尺度,含有標準的意味。你們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所以你們去成全你們祖宗作惡的標準,滿盈你們祖宗犯罪的尺度。

文士和法利賽人是看重古人的遺傳的。你們既以你們的祖宗自誇,以高舉舊日的關係為榮,就不要以為你們為了掩人耳目去造墳修墓,就脫離了你們祖宗殺害先知的罪惡。你們的心靈和你們的祖宗毫無不同。你們同樣拒絕先知,仍然迫害義人,並且還要繼續如此,你們有禍了!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

33:「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你們如此假冒為善,僅僅證明你們是蛇類,是毒蛇之種而已。那魔鬼的私欲:殺人、說謊、不守真理,你們偏要行(約8:44)。所以那地獄的刑罰,你們是無法逃避的。

 

三、斥責之中的慈愛 (23:34-39

 

耶穌斥責那些假冒為善、瞎眼領路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宣告他們有禍,並不是主的目的,乃是願意藉此照亮他們的良心,從而深刻地知罪,悔改歸向神。所以主在斥責之中,仍顯慈愛,告訴他們何為大,指點潔淨的路,說出主的願意和他再來時的情景。

在這個題目裡,我們要看三件事。

 

1、論到主復活後的工作 (23:34-36

 

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

「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在這句話的前面,原文有一個質詞「看哪(idou)」,用以強調這事的重要性。因為這是論到耶穌釘十字架,從死裡復活之後,他所差遣出去的新約聖徒。

「先知」該是林前12:28「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那裡所說的新約教會得恩賜的「先知」,是指宣告神的信息的人。就像徒13:1所說:「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徒15:32所說:「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

「智慧人」與林前3:10的「聰明的」在原文是一個詞。也是神所賜給的恩,不是世界上人自以為有的智慧。

「文士」在這裡是指太13:52那「受教作天國的門徒」的文士。

「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耶穌預言將來他雖然要差遣福音的使者到他們這裡來,要施行拯救,但他們和他們的祖宗一樣棄絕神恩,仍然要迫害義人。

35:「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

「流義人的血」是毒蛇之種的一貫作為。你們繼續如此,所以就叫在這地上,從古到今所流義人的血,全都歸到你們身上。

36:「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

這是耶穌對世上一切流義人之血的罪所做的結論。因為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情都要成就。所以這一切流義人之血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

 

2、嘆惜耶路撒冷的悖逆 (23:37-38

 

37:「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

這人格化的「耶路撒冷」是整個猶太人的象徵。「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迫害義人,是猶太人歷代犯的罪。耶穌在斥責中流出慈愛,在哀歎裡吐露心聲:「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他的目的,不是為宣告有禍,而是為帶下祝福。

他的行動,不是來棄絕這些悖逆之子,乃是「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正如約3:17所說:「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這就是神的愛。主是多次願意。你們若肯到主這裡來,他就能庇護保佑你們,救你們脫離那即將來臨的審判。

「只是你們不願意」,這就是人的罪。光已經來到你們面前了,你們卻用人的意志抗拒神的旨意。你們因自己的行為是假冒為善,不愛光倒愛黑暗。你們自己執意揀選「不願意」,定你們的罪就是在此。

38:「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

這裡又有一個質詞「看哪(idou)」,用於興起聽者的注意力,因這是一件大事。「家」與太12:4「神的殿」和太21:13主說的「我的殿」的「殿」在原文是一個詞,都是單數。「荒場」原文是形容詞,意思是指荒涼、孤寂、無人管理的景況。

在這裡,耶穌不再說神的殿或者我的殿,而是說你們的殿。因為猶太人已經棄絕神的寶座,蔑視神的律法,拒絕神的慈愛和神的旨意了。你們的殿之所以成為荒場,是由於那殿所屬的主不再在其中的結果。你們既然要殿不要神,你們的殿就成為荒場,留給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瞎眼領路、愚昧不潔的人。

 

3、顯明神的恩慈和嚴厲 (23:39

 

39:「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耶穌對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但是忠言逆耳,無論主是多麼願意施恩,只是他們不願意受恩。他們甯要家成荒場,也不要主愛庇護。末了,主還是把神的恩慈和嚴厲告訴了他們。

耶穌即將在十字架上完成神的旨意,從死裡復活,升天去見父神。所以主告訴他們,從今以後,你們斷不得再見我,直等到在千年國中,我再來的時候,到那時,你們以色列人才會稱頌主。這就是羅11:25聖靈感動保羅所說的那個奧秘,就是「以色列人有幾份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顯明神的恩慈和嚴厲。

弟兄姊妹,現在外邦的野橄欖已經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羅11:17)了,可見神的慈愛和嚴厲:他向那假冒為善的人是嚴厲的,向那信而順服的人是有恩慈的。弟兄姊妹,耶穌所宣告的八禍已經擺在我們的眼前了,那並不是單對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說的。讓聖靈將我們都帶到主鑒察的光中,求主開我們的眼睛,看見自己的軟弱、失敗、虛偽、不潔。求主給我們恩典,使我們能信而順從,願意投靠在主翅膀下的隱密處(詩61:4)。

 

 

主斥責假善對於我們的教訓    林佩軒

               經文:馬大福音廿三章1339

   

詩歌:「主死十字架上因為愛憐我!因愛憐我!愛憐我!我當謙卑求主寶血洗我罪,罪擔方全得脫。」

    13節:關天國的門,主譴責當時那班假冒為善的文士法利賽人,第一樣的禍就是把天國的門關起;自己不進去那就罷了,還不許他人進去。現代教會也有一班假冒為善的人,專在絆倒人,阻止人進天國,不引人信主,不關心他人的靈魂,阻擋主的工作,正如當時的文士法利賽人一樣。

    14節:侵吞寡婦家產:假冒為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侵吞寡婦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教會裡面也有這樣假敬虔的人,他們做事是用手段,常常害人,欺淩人,倒行逆施,待人不公,詭詐陰險,假仁義,不憐憫,貪不義錢財,以敬虔為得利門路,不也像當時那班假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一樣麼?

    15節:使人作地獄之子;假善的文士法利賽人,「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人入教,作地獄之子」。不是引人上天堂,乃是引人下地獄。不少歐美教會,他們外面犧牲克己,自己住洋樓,設機關,傳假道,教會學校引人作地獄之子,因既領其入教受洗,卻不引之進入基督裡面,以得重生得救,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得到基督的生命。

    1622節:瞎眼領路:「金子」,是裝飾聖殿用的;因金子若不歸入聖殿,作殿內的裝飾品,金子就不為貴重的。這般假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乃是瞎眼領路,他們妄解神言,妄行起誓。現在教會,只重儀式而不傳真道,也正是瞎眼領路,不以十架為首要,仍以社會服務為要緊;講道是講人格,不叫人認罪,重學問不重真理;請那些傳社會福音的人來主持教會,也不過是像瞎子領瞎子,那就都要掉在坑裡了(路六39)。

    2324節:顛倒是非:假冒為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不重公義,憐憫,信實,反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為更重要的事,現在的教會領袖,許多主張開學校,不領導人得救,愛心救靈魂:是比開學校更要緊,但反而不行;這又何異於瀘出蠓蟲,而吞下駱駝,獻上薄荷、茴香、芹菜,而不行公義,憐憫,信實呢!

    2526節:只講外面:他們假冒為善的人,只洗杯盤外面,而裡面卻充滿了污穢;外面雖然好看,可惜心中充滿了罪惡。許多教會注重外貌,守規條,拜神,有口無心,假冒為善。主要我們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因內心一改變,外面自然就改變了。

    2728節:像粉飾的墳墓,猶太的墳墓,外面砌石頭,用灰粉飾,外觀雖美,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那些偽善的文士法利賽人就是這樣。可憐好多教會,外面做禮拜好看,但裡面分爭結黨,仇恨,不和睦,互相批評,不饒恕,也不敬虔,猶太人之外面顯出公義,而內裝滿了假善。

    2936節:假冒為善義人,偽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他們效法祖宗所行的罪惡,流義人的血,肄意殺害,逼迫,他們的罪惡不法正是貫滿。現在教會,照樣也是逼迫主的僕人,無惡不作,令人傷心!

    3739節:心裡剛硬,猶太人不信耶穌,不要主救他們:他們至死不悟。教會兄姊,聽了許多道理,心仍剛硬,心門關閉。可歎!

   

文士和法利賽人式的基督徒    王明道

               經文:馬大福音廿三章2328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廿三2328

    聽主耶穌責備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話,便可以明白那些人是怎樣的虛偽,怎樣的只顧外表,不顧內心:怎樣的在人面前顯露出敬虔的樣子來,但他們裡面卻是充滿了諸般的罪惡。這些人在起初這樣作的時候,也許還受到良心的責備,感到少許的不安,及至日期一長,他們的良心漸漸變成麻木,再也不自覺不安,最後變成了習慣,就一直這樣下來,不但不感覺慚愧,反倒以為自己真是敬虔。再加上有些人因為只看見他們外面的一些敬虔的樣子,以為他們真是敬虔,便推崇他們,抬舉他們,他們更洋洋得意了。若不是主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偽善,並用這如同雷聲一般的言語斥責他們,揭發他們的假面具,恐怕不但別人長久受著他們的欺騙,就連他們自己也許始終不能認識自己,因而自欺到底。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這句話不但揭破了他們的假面具,而且宣佈了他們所要遭遇的危險。他們的心如果沒有死,不但應當因著這句話慚愧,而且應當因著這句話戰兢。在那個時代,沒有人能說這句話,也沒有人敢說這句話:因為當時的社會已經充滿了這種偽善的風氣,上行下效,連一般上等社會的人物也是這樣,其他的人更不用說了。日久天長,再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好的事,人都以為這就是作人的正軌。即使有一兩個未曾被他們同化的人看見了這種罪惡,知道這是不好的事,他們也不敢說甚麼。不料正在整個的社會都沉溺在這假冒為善的罪惡中的時候,霹靂一聲,人們那久已聽不見的耳鼓,怱然聽見了一句驚人的話語——「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和賽人有禍!」主耶穌不但宣佈了這個可怕的咒詛,接著祂又宣佈了他們種種假冒為善的罪惡,說他們注重小事,輕忽大事,注重外表,輕忽內心:說他們只知道奉獻一些物質方面的供物,卻拋棄了生活中神所要的美德;說他們外面裝得極好看,裡面卻足污穢不堪:說他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這真是一個最恰當的比喻。當你看見一座粉飾的墳墓的時候,你欣賞那塊美麗的墓碑,和墓碑四圍雕花的欄杆,並欄杆裡面所種的一些鮮豔的花卉,這時候你也許以為這是世界上一個最清潔佳美的地方。但如果你掘開花卉下面的幾尺黃土再看,原來那裡所埋藏的乃是你最不願意看見的死人的骨頭。那種醜態,那種惡臭,使你掩鼻轉臉,急忙退去,再不想在那個地方多停留一分鐘。那種假冒為善的人生也是這樣,在人面前穿了很潔淨整齊的衣服,口中吐出優美流利的言詞,與人交接溫文有禮,表示十分親愛,在人面前很慷慨的施捨,很懇切的禱告。誰也不會想到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不信、自私、貪婪、詭詐、嫉妒,驕傲、污穢和種種可恥可憎的惡念,他們的生活裡也充滿了欺騙、強暴、殺害、姦淫、利己、損人、縱欲、放蕩,種種可恥可憎的惡行。主耶穌用粉飾的墳墓來形容那假冒為善的人生,真是最適宜不過的。我們的主是最聖潔真實的。他看不慣這種偽善的人生。他不能容忍這種欺神欺人的事情。祂恨惡這種假冒為善的罪,比恨任何種罪惡更甚,因此祂毫不留情的嚴厲斥責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並且向他們宣佈神的咒詛,希望他們知罪悔改。可惜那些犯罪成性的人不但不接受祂的責備和警戒,反倒恨祂、害祂,群起而把祂置於死地。

    主耶穌既是這樣恨惡假冒為善的罪,這樣嚴厲責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今日作他門徒的人當然要事事真誠,內外如一了。誰想大多數稱為基督徒的人,竟完全步上了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後塵。看看今日一般教會的領袖,一般傳道人,一般基督徒,那種心口不一,那種假冒為善,與當日主耶穌所責備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相比,可說形影畢肖,毫無差異。不用提那些根本,未曾真實悔改未曾真實信主的「教徒」們,就連那些實在得了重生的基督徒,又有幾個不是只注重小事,卻輕忽了大事,只注重外表,卻輕忽了內心,只注重一點外面的敬拜儀式,和財物的奉獻,卻忽略了神所要的美德呢?許多基督徒聚會很勤,獻金很多,為教會的事工也很費心費力,但他們的人生中卻有極多被神憎惡的事。許多基督徒坐在禮拜堂的時候,看著十分虔誠,開口講起道來,也很娓娓動聽,如果你只根據這些外面的事來評斷他們,你一定說他們是最好的基督徒,但如果你與他們同處的日子一長,你便可以看見他們的思想言語行為真是卑鄙不堪,遇見財利便忘記了神的教訓,神的榮耀,也不再顧到自己的人格與節操。他們為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別人的幸福、身家,和自己的信用。他們一點不以說謊言、弄詭詐、帶假面具、用手腕,為可恥可憎的事。他們見別人得了好處,便起嫉妒的心,受了別人一點虧欠欺侮,便滿心想報復。他們的心腸狹窄得可憐,他們的目光淺短得無比。他們與人共事,處處想佔便宜。他們喜愛人的奉承恭維。他們用種種卑鄙虛偽的方法去顯露自己,去求虛浮的榮耀。他們行事為人常是偷偷摸摸,隱隱藏藏,一點也不光明磊落,正直坦白。他們諂媚富足的人,藐視貧窮的人,欺壓苛待那些比他們卑微軟弱的人。他們在兩性的關係上,有許多污穢不可告人的事。他們事父母不孝,他們待朋友不忠。他們的心成了污穢的靈的巢穴,他們的生活與神的真理背道而馳,你看他們在禮拜堂中敬拜神,聽他們在人前侃侃講道的時候,絕不會料到他們的生活竟是這樣污濁卑鄙。你看他們這種人生,絕不會相信他們就是那些被人認為熱心的基督徒。主耶穌責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為粉飾的墳墓,誰想到今日那些作祂門徒的人大多數也成了粉飾的墳墓。主耶穌看見這種情形必是怎樣的悲哀傷痛阿。祂看見這種情形絕不能緘默不言,祂今日再發出同樣的話語來說,「你們這些假冒為善的基督徒有禍了!」

    基督徒步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後塵,已經令人悲哀萬分了。誰知道那些假冒為善的基督徒當中,有許多人不但不知道自己背叛了他們的主,反倒自驕自豪,以為自己是主的好門徒,同時還批評別的信徒不熱心、不愛主。我看見許多信徒大聲傳揚十字架的福音,懇切的告訴人說耶穌是罪人惟一的救主,祂為罪人死了,祂從死裡復活,祂升到天上,祂還要再來。他們因為他們信救恩的福音,傳救恩的福音。便認為自己是信仰純正的基督徒,但他們的行為與他們所承認的道毫不相稱。我又看見許多信徒用心研究舊約中的預言,新約中的預言,關於猶太人的預言,關於外邦人的預言,關於教會的預言,關於基督再來的預言,他們不惜尋章摘句的去推敲解釋。他們因為他們這樣查考預言,便以為自己是預備好了等候主再來的基督徒,但他們的生活與主的教訓相去不知有多遠。我又看見許多信徒熱心提倡佈道事業,

福音堂佈道,家庭佈道,城市佈道,鄉村佈道,集鎮佈道,廟會佈道,團體佈道。個人佈道。他們因為佈道喊得舌敝唇焦。他們因為佈道累得力盡筋疲。他們因為佈道花去多少金錢。他們因為佈道用去多少時光。他們因為他們熱心佈道,便以為自己是主所喜愛的門徒,但他們作起人來,竟有極多的事與主的真理背道而馳。我又看見許多的信徒竭力的傳講教會與國度的真理。他們說,只有他們的團體是站在教

會的地位上,其他的教會都是宗派。他們說,只有他們擘餅的桌子是主的桌子。他們又說,只有具備某某種條件的人才得進天國。他們因為有這幾樣獨物的道理,便以為自己是特別順服神,特別走主道路,程度特別高尚的基督徒。但他們行事為人卻也有許多的罪惡不義,而且在虛偽說謊,文過飾非,驕傲自大,批評定罪,離間別人的感情,拆毀別人的團體,這幾樣事上,比其他的信徒所犯的罪更多更大。我又看見許多信徒特別注重聖靈的恩賜,聖靈的充滿。他們說過方言。他們見過異象。他們中間有的人甚至見證他們曾被提到天上去,看見過別人所未曾看見過的事物,得著過別人所未曾得過的經驗。他們因著這些事便認為自己是特別屬靈的基督徒,但他們的言語行為與聖靈所結的果子不相符合的地方多得不可勝數。我又看見許多信徒高舉舊約中所載神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他們熱心守安息日,他們禁止人吃神不許以色列民吃的那些不潔淨的動物。他們以為這是他們獨有的優點,是他們特別的長處。他們認為他們是那「守神的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啟十二17)但他們在神所要的德行上卻是輕忽不顧。他們很拘謹的遵守關於日子、飲食方面的幾條律法,在行為生活方面卻仍有許多不敬虔,不公義,不誠實,不聖潔的事物。我又看見許多傳道的人在講臺上講起道來,口若懸河,滔滔不斷,解釋起真理來,妙喻環生,娓娓動聽。許多人景仰他們,追隨他們,他們因此覺得自己是神忠心的僕人,是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但他們的心思、言語、行為、生活中,卻是充滿了詭詐、貪婪、自私、驕傲、阿穢、邪蕩、嫉妒、仇慢、愛虛榮、戀世界,和許多他們自己明知道是神所憎惡的事。以上所說的幾種信徒都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式的基督徒,都是粉飾的墳墓,但他們自己卻一點沒有想到自己是假冒為善的人。他們以為他們自己真是最熱心,最虔誠,最高尚,最屬靈的基督徒。他們只注重那一些外面的事物,便忽略了主所最重看的清潔誠實的心靈,和敬虔公義的生活。那些外面的事物是容易辦到的,清潔的心靈和敬虔的生活卻是極難保守的。注重那些外面的事,使我們的肉體受不著甚麼虧損,注重清潔的心靈和敬虔的生活,卻使我們的肉體感到極多的不便利、不舒適。我們的肉體不怕我們注重那些外面的事,它卻怕我們追求敬虔的生活。但我們一輕忽敬虔的生活,便要陷在假冒為善的罪中,重蹈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覆轍。重蹈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覆轍以後,還覺得自己是熱心敬虔的基督徒。這種人真可憐到極點。他們如果不及早覺悟,從速悔改,他們的前途便不堪設想了。

    假冒為善是一種極大的罪,也是信徒極容易犯的罪,無論怎樣好的基督徒,只注重外面的事,卻忽略裡面的事,便會流到假冒為善的罪裡去。惟有讓基督常住在我們裡面,而且在我們裡面作主作王,讓祂用祂的權柄將我們裡面的邪惡不義驅除淨盡,讓祂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言語行為,使我們整個的生活都行在祂的光明中,假冒為善的罪才不至侵入我們的人生裡面,我們也就是基督的好門徒了。

    容我們誠誠實實的進到主的面前,讓祂用祂的光輝照耀我們,使我們看出我們自己的失敗和缺欠。如果我們已經陷入假冒為善的罪中,就當急速悔改,承認離棄這種可怕的罪。如果我們尚未陷入,就當儆醒謹守,求神憐恤我們,保守我們總不陷入這種大罪裹面,免得我們遭遇假冒為善的人所要遭遇的禍患。

    主耶穌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話,並祂向他們所宣佈的咒詛,都是那樣一一的記載在聖經中,今日的基督徒們對於這些經文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讀了不知道多少遍,但他們還像文士與法利賽人那樣的假冒為善,請想他們的心是何等剛硬,他們將來要遭的禍患是多麼可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