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屬天的啟示】 一、屬天啟示的阻礙: 1.錯誤的追求──求看神蹟(1~4節) 2.遲鈍的心竅──不明白主的話,不記得主的作為(5~12節) 二、屬天啟示的程序: 1.認識耶穌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13~17節) 2.認識教會的建造與權柄(18~20節) 3.認識十字架的道路是得榮耀的途徑(21~28節) 貳、靈訓要義 【屬靈的啟示】 一、啟示的攔阻──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1.宗教徒不認識主: (1)他們注重外面的現象和記號(1節) (2)他們能分辨天然的兆頭,卻不能分辨屬靈的兆頭(2節) (3)惟有死而復活的基督,才能解決這邪惡世代的問題(3節) 2.人的教訓攔阻人認識基督: (1)我們要謹慎,防備屬人的教訓(5~7節) (2)行事為不可憑著眼見,而要憑著信心(8~10節) (3)所要防備的,乃是假冒為善和實用主義的教訓(11~12節) 二、父啟示基督: 1.沒有啟示就不認識基督(13~14節) 2.只有父的啟示,才能使人正確地認識基督(15~17節) 三、基督啟示教會: 1.教會建造在認識基督的根基上(18節上) 2.黑暗的權勢不能勝過建造起來的教會(18節下~20節) 3.十字架是建造教會的路: (1)十字架就是受苦、被殺、復活(21節) (2)天然的人不認識十字架的寶貴(22節) (3)撒但利用人的意思,攔阻主建造祂的教會(23節) (4)若要有分於主的建造,便須捨己、背十字架、跟從主(24節) (5)人若甘心背十字架,捨己以建造主的教會,便能和主一同享榮耀(25~28節) 【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 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糊塗人──他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1~4節) 二、門徒也是糊塗人──他們『不明白』主的話,也『不記得』主的作為(5~12節) 三、活在靈裏的彼得是智慧人──他得了神的啟示,正確地認識基督(13~20節) 四、活在魂裏的彼得是糊塗人──他『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21~28節) 【教會建造的奧秘】 一、教會建造的根基──這磐石──彼得所宣告的信仰:『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16,18節中) 二、教會信仰的來源──不是出於人的指示,乃是天上父的啟示(17節) 三、教會建造的材料──『你是彼得』(18節上)──重生後的『活石』(參彼前二5) 四、教會的建造者──『我要...建造』(18節中)──主自己 五、教會的歸屬──『我的教會』──屬於主,不屬於任何人 六、教會的權柄──『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19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君王和教會的啟示】 一、啟示的攔阻——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1、宗教徒不認識主 (1)「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祂從天上顯個神跡給他們看」(1節)——法利賽人是猶太教的保守派,撒都該人則是自由派,他們分別代表今日基督教裡的基要派和摩登派。兩派的人本來是水火不相容,如今竟聯合起來試探主耶穌,這是不相信祂的表示。「神跡」原文是「兆頭」或「記號」;宗教徒注重外面的現象與記號。 (2)「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跡」(2~3節)——天然的人只知道分辨天然的兆頭(天上的氣色),卻不能分辨屬靈的兆頭(這時候的神跡),因為他們沒有屬靈的眼光(參林前二10~15)。 (3)「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4節)——約拿的捨己(拿一17)預表主的死而復活。主在這裡暗示祂自己就是這時代的兆頭,惟有死而復活的基督,才能解決這一個敗壞而又混亂的世代的問題。宗教徒故意不認識主(羅一28),所以主就捨棄他們。 2、人的教訓會成為人認識主的攔阻 (1)「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5~7節)——主所講的是屬靈的事物,門徒所想的仍是物質的事物。人屬靈的竅若未被開啟(參路二十四45),就仍活在屬地的領域裡,而不明白主的話。 (2)「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8節)——信徒在世行事為人,應當憑著信心,不可憑著眼見(林後五7)。主責備門徒小信,是因他們仍然憑著眼見。 (3)「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9~10節)——主耶穌變餅的事,若以常人的眼光來看,應當是難以忘懷的大神跡,但門徒還沒過幾天,竟把它忘記了。今天追求靈恩,注重神跡奇事的信徒請注意,這些事對於説明人認識基督,並無太大的益處。 (4)「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11節)——在屬靈的事上,我們也常和門徒一樣,指餅為酵,或指鹿為馬,缺乏分辨的能力,以致被背道者欺騙(羅十六17~18;弗四14)。 (5)「門徒這才曉得祂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12節)——法利賽人的教訓只注重敬虔的外貌,卻違背了敬虔的實際(提後三5);撒都該人的教訓一如現代的新神學派,只注重宗教哲理的研究,標榜效法基督的精神,卻不相信祂是神的兒子。這兩樣的教訓,都會成為人臉上的帕子,攔阻人認識基督(參林偶三13~16)。酵是藏在麵包(餅的原文就是麵包)裡,使麵包變得好吃的;在今天的基督教裡,也有不少屬人的教訓,以神的話為掩護,表面上似乎是幫助人,使人容易接受主的,實際上卻叫人吃了而受到其敗壞,故須小心防備。 二、父啟示基督 1、沒有啟示就不認識基督 (1)「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13節)——該撒利亞腓立比遠離宗教氣氛與範圍之地,主特意把門徒帶到那裡,才問這一個切身重要的問題,是因為傳統的宗教知識與觀念,常會蒙蔽人,使人不容易接受屬天的啟示。 (2)「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14節)——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和眾先知,都是為神所用、替神說話的僕人,他們頂多在某些方面好像基督,卻不是基督。人若沒有啟示,就不能透徹的認識基督。 2、認識基督在於父的啟示 (1)「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15節)——別人說的,傳聞的都不算數,要緊的是我們自己對主有沒有真實的認識。認識主是人撇棄一切,竭力追求得著基督的起點(腓三8~12)。 (2)「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16節原文)——「基督」意即受膏者(但九26),指主從神所受的使命;「活神的兒子」意即是神的顯出、表明(約一18),指主的本質和身位。我們對主必須有這兩面的認識,缺一不可。並且還要口裡承認(羅十9~10),主喜歡我們傳述這個「你是」。 (3)「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17節)——「西門」原文字意是「聽」;「巴約拿」原文字意是「鴿之子」。主在此特別稱呼彼得的別名西門巴約拿,含意是說彼得這個對主的認識,乃是父神藉著聖靈的傳譯(參弗一17),將祂兒子啟示在他心裡(加一16),而不是從任何人領受的。為此,主說彼得是有福的。父藉聖靈的啟示,是人真認識基督的根源(約十六13)。 三、基督啟示教會 1、教會建造在認識基督的根基上 (1)「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18節)——「彼得」原文字意是「石頭」,主救了我們,是要我們這些塵土所造的人(創二7),變化成為活石,好作建造教會的材料(彼前二5)。 (2)「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18節)——「我要……建造」說出不是任何人,乃是主自己才能建造教會;「我的教會」說出教會並不屬於任何兒女,乃是屬於主自己;「這磐石」不是指彼得這塊小石頭,而是指基督這塊大磐石(參林前十4,三11),更準確的解釋,應該是指彼得從神所領受對基督的啟示。教會是建造在對基督正確的認識這個根基上的。任何出於人的意見、觀念、作法和道理的,都不是教會,而是屬人的會,是人為的組織。 2、黑暗的權勢不能勝過建造起來的教會 (1)「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18節原文)——信徒單獨個人,仍會受黑暗權勢的危害;譬如彼得個人,就曾三次否認主(太二十六75),他被陰間的門勝過了。在屬靈的爭戰中,我們若要得著保護,便須聯於基督的身體,不可離開教會。 (2)「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19節)——鑰匙指權柄;你指彼得。必須是有屬天啟示的人,才能擁有屬天的權柄。這天國鑰匙的交托,應驗在五旬節那天(徒二38~42)和哥尼流家裡(徒十34~48),彼得為猶太和外邦信徒,開了進入天國的門。「鑰匙」在原文是多數的,意指凡真認識基督和教會的人,就能開啟屬天的豐富,帶下屬天的祝福。 (3)「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已經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已經釋放」(19節原文)——本節的意思是說,凡真是認識基督和教會的人,他們的行動是和天上的行動一致的,故有捆綁和釋放的權柄。真實的屬靈權柄,是從啟示來的;啟示帶來建造,建造帶來權柄。 (4)「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祂是基督」(20節)——這是因為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屬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林前二14)的緣故。 3、十字架是建造教會的路 (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1節)——主在啟示祂要建造教會之後,緊接著便提到祂的十字架,這給我們看見,十字架乃是建造教會的路。十字架有方面:受苦、被殺和復活,可惜一般基督徒僅僅認識並經歷受苦的一面。 (2)「彼得就拉著祂,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22節)——彼得憑他天然的想法,好意來勸阻主耶穌。可見天然的人不認識十字架,也不肯接受十字架。 (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23節)——彼得一不體貼神的意思,而體貼人的意思,就變成了「撒旦」(神的對頭之意)。可見人的意思是和神的旨意作對的,是攔阻主(絆我腳)建造祂的教會的。彼得剛剛說了對的話,一下子就說錯話了。可見人無論多麼有啟示,多麼的屬靈,若不小心,仍有被撒旦利用的可能。 (4)「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節)——個恩從主的意思,乃是有份於教會的建造,因為祂是建造教會的主;背十字架的意思就是捨己,因為十字架的口號乃是「除掉祂」(約十九15),也就是把我們以己為中心的生命除掉。 (5)「因為凡要救自己魂生命的,必失喪生命;凡為我失喪魂生命的,必得著魂生命」(25節原文)——本節的意思是說,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讓自己的魂滿足的,必要在來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為著主的緣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來世得著魂的滿足。本節的「失喪魂」就是前節的「捨己」和「背十字架」;背十字架、捨棄自己,總是會叫魂感覺痛苦的。 (6)「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魂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魂生命呢?」(26節原文)——人賺得全世界,只不過讓魂得著短暫的享受;賠上魂生命,卻叫魂受到永遠的虧損。兩相比較,何者有益,各人心裡了然。 (7)「人子要在祂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27節)——「人子」是主受苦的身份。我們若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但若貪享罪中之樂,就要受到該受的報應。 (8)「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28節)——本節字句的應驗是在下一章變化山上,但靈意的應驗,可以應用在每一位甘心背十字架,捨己以建造教會的信徒身上。十字架使我們得有份于國度的榮耀。 ── 黃迦勒《查經輯要》 【耶穌教訓門徒——要防備罪酵】 經文:太16:1-12,參可8:9-12 一、只求外在的需要會試探耶穌 1-4 1.只注重外表的神跡 1 (1)法利賽人:假冒為善,有外無內的教派。 (2)撒都該人:否認奇事神跡,不信有天使鬼魂及死人復活(徒23:7-9) 2.不分辨屬靈的氣色 2-3 3.要知道復活的耶穌 4 二、只求肉體的需要會誤解耶穌 5-12 1.誤解的門徒——只顧吃餅 5-7 2.小信的門徒——忘記主恩 8-11 3.醒悟的門徒——明白教訓 12 ── 毛南春陽 【耶穌考問門徒——要認識基督】 經文:太16:13-20,參(可8:27-30;路9:18-21) 一、人家說我是誰?——普通認識主 13-14 1.是施洗約翰:傳天國之道(因為信息相同)
(太3:1;4:17) 2.是以利亞:說話有權柄(因為心態相同) (王上18:18-19;路4:32) 3.是耶利米:為聖城哀哭(因為性情相同)
(哀1:1;路19:41-44) 4.是先知中一位:知心隱事(因為工作相同)
(約4:19) 二、你們說我是誰?——進深認識主 15-17 1.答對了:祂是基督 2.認對了:你是有福 三、到底說我是誰?——靈裡認識主 18-20 1.是建造教會的磐石 18 2.是掌管天國的鑰匙 19-20 (1)有捆綁權——天國的特派員: a.對付存心不正的人
(徒8:20-24) b.對付欺哄聖靈的人
(徒5:1-5) (2)有釋放權——天國的管理員: a.釋放靈恩
(徒2:1-4) b.釋放救恩
(徒2:37-44;3:6) ── 毛南春陽 【耶穌啟示門徒——要捨己跟主】 經文:太16:21-28,參(可8:31-9:1;路9:22-27) 一、捨己的榜樣
21-23 1.耶穌的指示——必須受苦 21 耶穌受苦的目的
(彼前4:1-2) 2.彼得的攔阻——體貼人意 22 3.撒但的詭計——絆倒腳的 23 二、捨己的生命
24-26 1.是背十字架的生命 24,(路14:27) 2.是死去舊人的生命 25,(羅6:6-11) 3.是勝過世界的生命 26,(約壹5:4) 三、捨己的福氣
27-28 1.在榮耀裡的報答 27,(啟22:12;林後5:10) 2.必見人子的國度 28 ── 毛南春陽 【教會真理(一)教會的建造】 經文:太16:13-28 一.教會的根基(太16:13-18) 二.教會的能力(太16:19-21) 三.教會的攔阻(太16:21-23) 四.教會的建立(太16:24-28) ── 黃彼得 【為何耶穌必須上耶路撒冷?】 經文:太16:21; 17:22-23; 20:17-19; 26:6-13 引言: 一.主對苦難的預知 二.主為何要上耶路撒冷去受這些苦? 三.你我對耶穌受苦的事存何態度? 結論: ── 黃彼得 【教會的根基】 經文:太16:13-20 引言: 教會是一班蒙救贖得生命的信徒結合起來的團體。其成員包括:在主成全救恩前仰望祂救贖的人(來11:13-16);以及在祂成全救贖後,凡心裡相信祂救恩的人(羅3:24-30)。信徒的結合是超越空間和時間,不分種族,文化,政治,經濟,教育和智慧的差別的。在基督裡面他們都成為一了(加3:26- 28)。這結合的根基是什麼? 一.教會的根基 1.基督永恆不變的神性與人性—基督永生神的兒子(神性)(太16:16,18; 約6:68; 來13:8)。 2.基督永遠有效的寶血和生命—寶血無瑕疵(來9:12-14; 彼前1:18-19),生命無窮盡(來7:16-17)。 3.基督一次而永遠有效的救贖—一次獻上永有功效的贖罪祭(來10:10-18; 羅5:8-10)。 4.基督一次而永遠得勝的復活—一次而永遠有效地擊敗撒但和死亡的權勢(來2:14-15; 林前15:55-57)。 基督是神所立的教會根基,無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 二.教會根基的考驗—根基穩固嗎? 1.陰間權勢的考驗—殺害教會領袖,釘死基督(太27:22,26,35),殺死使徒(徒12:1; 來11:32-40)。 2.罪惡權勢的考驗—亞拿尼亞夫婦貪愛名利欺哄聖靈(徒5:1-11),行邪術的西門貪圖恩賜而賄賂(徒8:18-24),哥林多信徒的淫亂(林前5:1-13)等。 3.世間哲學的考驗—人間的遺傳(西2:8),高言大智(林前2:1),以邏輯理智去限制真理,批評真理。 4.政治勢力的考驗—希律殺害耶穌(太2:),彼拉多釘死耶穌(太27:26),以人權對抗神權,企圖消滅教會的存在。 三.如何體會這穩固的根基? 1.信靠天父的指示(太16:17)。 2.抓住耶穌的應許(太16:18-19)。 3.接受聖靈的解釋(林前2:10-16)。 4.遵守聖經的教訓(徒2:42; 提後3:15-17)。 結論: 教會根基的穩固是永遠不變的真理。二千年來的考驗,證實了這根基的可靠性。在這多災多難的世代,我們更需要穩固的居所。只有真心信靠耶穌為救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這福分(啟6:12-17; 可13:24-27)。 ── 黃彼得 【認識基督】 經文:太16:13-16 引言: 基督教傳播至今二千年,但常有人不知基督是誰。有人以為祂是英美人仕,是無產階級分子,是革命家,教師,宗教家,教主,木匠,更有人以為祂不過是一個理想中的人物。現在我們要從四方面來認識祂: 一.當時人對耶穌的認識 1.耶穌與門徒渡海遇浪,祂平靜風浪以後,眾人驚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都聽從祂?(太8:27) 2.耶穌醫治癱子時,當時的法利賽人說:這人為甚麼這樣說呢?除了神以外,無人能赦罪(可2:6-7)。他們驚奇,因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3.耶穌在講完七個天國的奧秘後,在會堂裡,在家鄉教訓人,眾人都希奇祂從哪裡有這樣的智慧和異能(太13:54)。 4.希律王聽見祂所作的事,所行的神跡,說祂是施洗約翰復活(太14:1-2)。 5.尼哥底母說,祂是從神那裡來的師傅,是有神同在的(約3:2)。 6.人說:耶穌是耶利米,是先知裡的一位(太16:14)。 7.施洗約翰說:祂是神的羔羊(約1:29),是要來的那一位,要用聖靈與火施洗(路3:16)。 二.從祂的工作認識 1.潔淨大痲瘋(太8:1-3)。 2.醫治瞎子(約9:; 路18:35-43)。 3.趕出在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身上的鬼(可5:1-20)。 4.用五餅二魚叫五千人吃飽(太14:14-21)。 5.叫稅吏和罪人得赦罪。馬太,撒該,淫婦等(太9:9; 路19:1-10; 約8:1-11)。 6.平靜風浪(太8:23-27)。說明祂是創造者和管理萬有者(約1:1-3; 來1:1-3)。 7.叫死人復活,表明祂是生命的主(約11:25; 14:6)。 三.從祂的生活 1.完全順服。順服肉身的父母,順服律法(路2:51; 加4:4-5)。 2.孝敬父母。十字架上的臨終交托(路2:51; 約19:26-27)。 3.滿有憐憫。憐憫拿因的寡婦(路7:13),對耶利哥的瞎子動慈心(太20:34),對大痲瘋病人動慈心(可1:41)。 4.滿有饒恕。七十個七次(太18:22),饒恕仇敵。 5.謙卑,不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6)。不揚聲,不爭競,不喧嚷(太12:19)。 6.體貼,同情。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太12:20)。如對撒該,稅吏(路18:9-13)。 7.沒有一點罪,最聖潔(約18:38; 19:4,6等)。 8.最有愛心,愛人到底(約13:1)。祂愛我們為我們而死(加2:20)。祂是真理又是愛,能實行真理,表現真理。 四.從父神的見證 1.是父神的愛子,是祂所喜悅的(太3:17)。 2.是神的僕人,要來服事人(太20:28)。 3.是神所揀選為救主的(太12:18)。 4.是神用靈所充滿的(太12:18; 約3:34)。 5.是神的代表,眾人都聽祂(太17:5)。 6.是神的榮耀(約12:28)。 7.是神人中間的中保(提前2:5)。 五.耶穌自己的見證 1.是生命的活水(約4:10,14)。 2.是生命的糧(約6:35)。 3.是世界的光(約8:12)。 4.是基督(約4:25-26)。 5.是復活的主(約11:25)。 6.是赦罪的主(可2:10)。 7.是真理(約14:6)。 8.是道路(約14:6)。 9.是拿撒勒人耶穌(徒9:5; 22:8)。 六.遇見主 1.彼得見自己是個罪人(路5:8)。 2.有六個丈夫的婦人,離棄罪惡(約4:7-42)。 3.撒該遇見主,得了拯救(路19:1-10)。 4.保羅遇見主,不再敵對主,甘願為祂捨棄萬事(徒9:1-30; 腓3:8)。 結論: 你遇見了主沒有? ── 黃彼得 【基督教是甚麼?】 經文:太16:15-28 引言: 許多人以為基督教與其他的宗教一樣,是勸人行善的。但事實上不是。 一.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分別 1.基督教不但勸人行善,更是給人良善的生命去行善。主說甚麼樹就結甚麼果子。勸善不一定能真的行善,有良善的生命便能自然行善。 2.基督教有完整的信仰系統,其他的宗教常是迷糊不清。 3.基督教的真理不但是理論,更是可以實現和經驗的,在今生已經可以經歷。 4.基督教的人生觀是積極的,其他的宗教常是變相的消極的。 二.基督教的信仰要求人有正確清楚的信仰 1.相信獨一的真神。 (1)
是自有永有的。 (2) 是造物主,萬有的主宰。 (3) 是聖潔,公義的。 (4) 是慈愛恩惠的。 (5) 是良善誠實的。 (6) 是靈,是無所不在的。 (7) 是全知全能的。 (8) 是萬有的來源,倚靠,和歸宿。 2.相信聖經是神所啟示的真理。 (1) 聖經的統一性。前後沒有矛盾。 (2) 聖經的真實性。把人生的事實完全寫出。 (3) 聖經的不變性。預言必應驗,且不必修改。 (4) 聖經的啟發性。能叫愚昧人通達,明白真理,知道自己是罪人。 (5) 聖經的造就性。叫讀的人得安慰,得勉勵。 (6) 聖經的普及性。每個人都需要,每個人也都看得懂。 (7) 聖經的永恆性。在歷史上屢受摧毀,但至今仍然存在。 3.相信人類有罪,需要一位元救主。 (1) 人類有罪的證明:有苦難,醫院,監牢,墳墓,良心不安,法律,聖人也有三分過。 (2) 罪分為思想上,行為上,言語上的罪。罪的結果是死亡。人無法自救,也不能救人。 (3) 需要一位元救主: i.是聖潔無罪的。 ii.是永生不死的。 iii.是全在的。永遠能救人,到處能救人,隨時能救人。 耶穌就是這樣的,所以祂是救主。 三.基督教要求信徒有所經歷 1.生命改變的經歷。即是重生悔改,蒙聖靈的光照,認清罪惡,得著赦罪的快樂。 2.成為新造的人,有新的生命和新的生活。 3.有自動行善的能力,並有不喜歡犯罪的性情。這是每個真基督徒能經歷的。 4.有內在的平安和喜樂。 5.有神的同在,過敬畏神的生活。 結論: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提後1:12)。 ── 黃彼得 【教會在地上的發展】 經文:太16:13-20;
徒1:4-8; 弗1:15-23 一.教會由聖靈的工作而在地上成長 1.聖靈來,將真理和神的話教導人。 2.帶來生命的改變。 3.帶來生活的改變。 4.帶來對社會的影響,道德的影響,生活形態的影響。 二.教會的長成與阻力 1.物理上的阻力。當一個物體的長大,鄰近的物體就受到壓力,這壓力就要生反力,這就產生阻力。教會有教外的逼迫。 2.人為有限的阻力。信徒智力有限,在明白神的旨意上有阻力。所以工作一直停留在自己所知道的工作和路線上,甚至有異端的產生。 3.人性上的阻力。民族的阻力,言語的阻力,文化的阻力,地區的阻力。 三.教會組織上的發展 1.直接屬於主,由教會的元首基督管理(西1:18)。 2.因人事的增加,有執事的設立(徒6:1-6)。 3.組織本身的有限,導致許多組織的產生。每個有形的地方教會組織,都是有限而不健全的,因此有許多地方教會組織。且在教會本身也有不少的附帶組織,如團契,小組,主日學等,這就是教會在組織上的發展。 4.發展的本身有二方面的結果:一是發展越來越多,繁殖生長;二是隔膜和分裂,許多人離開教會而自立。但以後的結果還是一樣,他以後所走的路線,正是他從前所反對的。所以教會越來越多,宗派也越來越多。 四.如何面對這些現象 1.要對這本質有所認識,可以防止這些事態發生時的大驚小怪,而不知所措。要認清這是事實,是教會在地上必然的現象。所以聖經記載有各地方的教會,以及有教會的分裂和發展的事。神把這些事(例如同工的不和與離開)列在聖經中,就是叫我們對這本質有好的認識。 2.不必注重地上教會的組織,不必自命自己宗派的完全。七個教會(啟2:; 3:)和羅馬,哥林多,加拉太,腓立比,帖撒羅尼迦等教會,都是不健全的,都有人為的限制,而教會一直在限制中發展,在發展中分裂,所以世上沒有一個有形永久的健全的教會。保羅和彼得都沒有永遠強調自己教會的健全和優越地位,或以教會為誇口。 3.當注意生命的強盛和福音的傳揚。教會是否真的叫人得生命,作永存的工作?教會在地上的發展,最要緊的,是把人帶到主裡面(西1:28)。不是我的教會興旺就高興,而是為得救的人數增加而高興。這樣,就不會去分裂教會,自立宗派,乃是真正為神的國度而事奉永生的主。人悔改信主,教會得興旺(徒2:37-47)! 結論: 教會在地上的發展,當注意生命本質的生長,而不是注重組織的完整和自己的發展,乃是追求神的國度的發展。 ── 黃彼得 【耶穌是基督 馬太福音16章】 一丶利用神跡試探主16:1-4 二丶防備罪酵聽從主16:5-7 三丶小信之人不知主16:8-12 四丶大膽公開承認主16:13-17 五丶手握權柄源於主16:18-20 六丶體貼肉體不體主16:21-23 七丶背起十架跟從主16:24-26 八丶未嘗死味必見主16:27-28 ──作者不詳 【我人子是誰】 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 一、這時候的神蹟 1.法利賽人 2.撒都該人 3.約拿的神蹟 二、認耶穌是基督 1.兩種看法──人的看法和彼得的看法 2.兩種石頭──彼得(小石)和這磐石 3.兩種權柄──天國的鑰匙和陰間的權柄 三、十字架的道路 1.撒但的阻礙 2.人的阻礙 3.己的阻礙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一、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十六1~12) 二、耶穌就是彌賽亞(十六13~20) 三、在加利利單獨培訓門徒(十六21~十八35) 四、第一次宣佈耶穌將受難(十六21~23) 五、作門徒也要受苦(十六24~28) ──《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一、盲目不見神跡(十六1-4) 二、危險的酵(十六5-12) 三、偉大發現的背景(十六13-16) 四、偉大的應許(十六17-19) 五、嚴肅的斥責(十六20-23) 六、偉大的挑戰(十六24-26) 七、警戒與應許(十六27-28) ──《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一六1~12) 二、彼得偉大的認信(一六13~20) 三、為祂受死和復活的事訓練門徒(一六21~23) 四、訓練真正的門徒(一六24~28)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一、防備錯謬(十六1~12) 1.求顯神跡(1~4) 2.酵與餅(5~12) 二、彼得的認信(十六13~20) 三、預言受難(十六21~28) ──《新舊約輔讀》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被拒(十六1~12) 二、求從天上來的神跡被拒(十六1~4) 三、警告預防他們的教訓(十六5~12) 四、彼得的信仰告白和預言受難(十六13~23) 五、作門徒的條件(十六24~28) ──《中文聖經注釋》 【你們說我是誰?(太十六13~20)】 一、道聼塗説的認識 1、聽人說——別人的理解 2、聽人說——別人的判定 3、聽人說——別人的猜測 二、被主引導的認識 1、你們說——個人的經歷 2、你們說——個人的理解 3、你們說——個人的判定 三、靈裡開啟的認識 1、答的對——說的千真萬確 2、說的好——耶穌誇讚有福 ——王永悅 【賺得與賠上(太十六21-28)】 一、基督舍已建立教會(21—23) 1、基督的勇敢 2、彼得的阻攔 3、耶穌的責備 二、作主門徒必須舍已(24-25) 1、跟從主的條件——捨己 2、救生命的條件——喪掉 三、輕看世界得主獎賞 (26-28)
1、有什麼益處? 2、拿什麼來換?
3、你行為如何?
4、你領受多少? ——王永悅 【耶穌是誰】 讀經: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三至十七節 (主耶穌和門徒研究一個問題「人說我是誰」?「你們說我是誰」?這在六十一題說了一點,不過那不是一個專題,現在構成了一個專題,這樣的題目比較難講。) 一、猶太人說祂是誰? 1、反對祂的人說,祂是拿撒勒的一個木匠,是約瑟的兒子,祂不過是一個人。 2、贊成祂的人說祂是先知裡的一位,好像以利亞,耶利米或施洗約翰等等。 二、外邦人說祂是誰? 1、歷代的外邦人,說祂是宗教改革家,或是一個高尚的聖賢。 2、也有人說,祂是一個服務犧牲者。一般人對主耶穌的說法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種:(1)宗教改革家。(2)高尚聖賢。(3)道德高尚者。(4)服務犧牲者。 三、祂自認是誰 1、祂說祂是神的兒子。 2、祂接受人對神的敬拜嗎,因為祂自己告訴人說,祂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就是神,所以祂接受人對神的敬拜。 3、祂的作為證實祂的話語,祂的話說祂是神的兒子,祂能使無變有,平靜風浪,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這些作為都足以證實祂的話語。 四、聖經說祂是誰?(證明) 1、舊約說祂是神,以賽亞書七章十四節說:祂名叫以馬內利。九章十六節說:祂是嬰孩又是全能者。彌迦書五章二節說: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2、新約更清楚告訴我們,祂是神,祂是神的兒子,(約翰福音十章三十節,又三章十六節)。 五、歷史說祂是誰? 1、基督教二千年的歷史證明祂是超凡的一位,歷史昭示我們無論地上的人如何反對祂,但是祂總是得勝的。 2、今日佈道的光景證明祂是神。 六、福音的果效證明祂是神 1、人一接受耶穌就得著內心的平安,因為祂是神,所以祂能赦免人的罪,叫人良心平安。 2、人一接受祂作救主人就改變了。從內心到生活就有一個徹底的變化,這個變化證明祂是神。 3、好些信祂的人一求告祂的名身體上的病症立刻得醫治,這也證明祂是神。 七、如何對待祂 1、歸向祂,包括悔改。 2、接受祂,就是相信。 3、跟從祂,跟從就是事奉。 ──《福音材料267題》 【生命的價值】 讀經: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節 一、人貴在生命 1、人為萬物之靈,人所以為萬物之靈,因為人有一個超過萬物的生命。 2、人這一個超過萬物的生命,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靈魂。所以人之寶貴是貴在他有靈魂,就是貴在人的生命。人所以與萬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有靈魂,而萬物沒有。 3、要證明靈魂的實在,也說明靈魂的性質。證明靈魂的實在時要舉出例子來。比方良心是靈魂的證明,要形容人作錯事後良心如何譴責。再用愛來比方人有靈魂,愛是看不見的東西,但確有愛的存在。最後證明靈魂是精神的,是屬靈的,也是內在的。 二、生命的價值 1、人對於自己最忽略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有人注意養生其實他是注重養身,不是養生。今世的人只注重頭腦的教育,這教育業不過僅僅為著頭腦心理而已。人雖注重身體頭腦,人卻忽略了自己的生命,就是靈魂。 2、人所忽略的這一個生命(靈魂)在主耶穌的估價裡,比全世界都貴重。全世界的財富都加起來,還不能等於一個靈魂的價值。要引主的話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靈魂,有什麼益處呢」?宇宙中任何東西,都不能和生命來比較。 三、生命的喪失 1、生命的喪失乃在於人的忽略,人只注意身體心理而忽略生命,就叫人喪失生命。 2、生命的喪失也是因為人只注重物質。因著人注重物質,所以就忽略靈魂。因此人為著物質,而賠上靈魂。許多人為發財為升官,為積蓄,為學問,為地位,為名利,而賠上靈魂,這就是主耶穌所說,賺得全世界,而賠上靈魂。 四、生命的得著 1、要輕看物質,就是輕看今世,也就是輕看身體及心理的需要。 2、要重看靈魂和將來。身體心理,如何和今世相連,靈魂也如何和將來相連。 3、要接受主耶穌作救主,唯有祂是靈魂的拯救者,祂能叫人的罪得赦免。祂也能叫人的靈魂得拯救,因祂能賜人永遠的生命。 ──《福音材料267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