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章譯文對照 【太十1】 〔和合本〕「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李廣譯本〕「祂就召了祂的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靈,並醫治各樣疾病和各種軟弱。」 〔呂振中譯本〕「耶穌呼召了他的十二個門徒,給他們制服污靈的權柄、可以趕逐污靈,也可以治好各樣疾病、各樣病症。」 〔新譯本〕「耶穌叫了十二門徒來,賜給他們勝過污靈的權柄,可以趕出污靈和醫治各種疾病、各種病症。」 〔現代譯本〕「耶穌召集他的十二個門徒在一起,賜給他們驅逐邪靈和醫治各種疾病的權力。」 〔當代譯本〕「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設立他們為使徒,將權柄賜給他們,讓他們有趕鬼和醫病的能力。」 〔朱寶惠譯本〕「耶穌叫了自己的十二個門徒來,交給他們權柄,能趕出邪鬼,並醫好各樣的疾病,各樣的殘廢。」 〔文理本〕「耶穌召十二門徒、賜之以權、逐邪鬼、醫疾病、」 〔新漢語譯本〕「耶穌叫了他的十二個門徒(十二個門徒:這裏並不是記載耶穌如何揀選十二使徒,而是集中記述他怎樣差遣他們,好記述第5節以下耶穌的教導。)來,賜給他們降伏汙靈的權柄(權柄:馬太福音5至7章強調耶穌說話時的權柄(參7:28-29),8至9章則強調耶穌對疾病、魔鬼、人、大自然、宗教禮儀,甚至對死亡的權柄。),使他們能趕走汙靈,也能治好各樣疾病,各樣病症。」 〔思高譯本〕「耶穌將衪的十二門徒叫來,授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可以驅逐邪魔,醫治各種病症,各種疾苦。」 〔牧靈譯本〕「耶穌召叫了他的十二位門徒,授給他們驅除不潔邪魔的權柄,可治好各式各樣的殘疾病痛。」 【太十2】 〔和合本〕「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李廣譯本〕「至於這十二個使徒的名字如下:先是那稱為彼得的西門,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那西庇太的雅各,和他的兄弟約翰;」 〔呂振中譯本〕「十二使徒的名字是這幾個:第一個是稱彼得的西門,還有他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新譯本〕「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為首的是西門(又名彼得),西門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約翰,」 〔現代譯本〕「以下是十二個使徒的名字:第一個是西門(別號彼得),還有他的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雅各的弟弟約翰,」 〔當代譯本〕「這十二位使徒的名字如下:西門(又名彼得)、安得烈(彼得的兄弟)、雅各(西庇太的兒子)、約翰(雅各的兄弟)、」 〔朱寶惠譯本〕「這十二個使徒的名字,頭一個叫西門,又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 〔文理本〕「十二使徒之名如左、首西門稱彼得、及其弟安得烈、西庇太子雅各、及其弟約翰、」 〔新漢語譯本〕「這十二個使徒(使徒一詞的意思是“奉差遣的人”,在當時一般的文獻中只是一個普通的名詞,並非特殊的職位。不過,這裏專指耶穌的12個近身門徒。)的名字如下:首先(首先可以是指“第一個”或“為首的”。)是西門(又稱為彼得),還有他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思高譯本〕「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第一個是稱為伯多祿的西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 〔牧靈譯本〕「這十二位宗徒的名字是:第一位是被稱為伯多祿的西滿,他的兄弟安德肋,接下來是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 【太十3】 〔和合本〕「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李廣譯本〕「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那亞勒腓的雅各和達太,」 〔呂振中譯本〕「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收稅人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利拜烏、」 〔新譯本〕「腓力,巴多羅邁,多馬,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 〔現代譯本〕「腓力,巴多羅買,多馬,收稅的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 〔當代譯本〕「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作稅官的)、雅各(亞勒腓的兒子)、達太、」 〔朱寶惠譯本〕「腓力,罷多羅買,多馬,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還有達太,」 〔文理本〕「腓力、巴多羅買、多馬、稅吏馬太、亞勒腓子雅各、並達太、」 〔新漢語譯本〕「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思高譯本〕「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 阿爾斐的兒子雅各伯和達陡,」 〔牧靈譯本〕「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和達陡,」 【太十4】 〔和合本〕「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李廣譯本〕「奮銳黨的西門,和那出賣祂的加略人猶大。」 〔呂振中譯本〕「加拿尼〔或譯:熱心派的〕人西門、和加略人猶大、也就是那把耶穌送官的。」 〔新譯本〕「激進派的西門,和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現代譯本〕「激進黨的西門,還有那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當代譯本〕「西門(激進黨員)、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的叛徒)。」 〔朱寶惠譯本〕「同加那尼黨的西門,並那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文理本〕「加那尼人西門、與加略人猶大、即賣師者、」 〔新漢語譯本〕「激進分子(激進分子:原文為亞蘭文“狂熱”一詞的音譯,指當時猶太教中的狂熱分子。他們主張絕對效忠律法,反對希律家族和羅馬政權的統治。在西元66至70年間反抗羅馬的革命中,這些人佔有重要地位,正式形成一個黨派。)西門和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原文把12人的名字分為兩個兩個一組。)」 〔思高譯本〕「熱誠者西滿和負賣耶穌的猶達斯依斯加略。」 〔牧靈譯本〕「熱誠者西滿和出賣耶穌的依斯加略人猶達斯。」 【太十5】 〔和合本〕「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李廣譯本〕「耶穌差遣這十二個,吩咐他們說:『不要走入外邦人的路;你們也不要進入撒瑪利亞人的城;」 〔呂振中譯本〕「耶穌差遣這十二個人,囑咐他們說:『外國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新譯本〕「耶穌差遣這十二個人出去,並且囑咐他們:“外族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也不要進;」 〔現代譯本〕「耶穌差遣這十二個門徒出去,吩咐他們:『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區,也不要進撒馬利亞人的城市。」 〔當代譯本〕「耶穌就差遣這十二個人出去傳福音,而且囑咐他們說:“外族人的地方不要去,撒馬利亞人的城鎮不要進,」 〔朱寶惠譯本〕「耶穌派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不要到外邦去,撒馬利亞人的城,也不要進去:」 〔文理本〕「耶穌遣此十二人、命之曰、異邦之途勿由、撒瑪利亞之邑勿入、」 〔新漢語譯本〕「耶穌差遣這十二個人出去,吩咐他們說:“不要去外族人的地區,(不要去外族人的地區直譯作“外族人的路,你們不要走”。)也不要進撒馬利亞人的城;」 〔思高譯本〕「耶穌派遣這十二人,囑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牧靈譯本〕「耶穌派遣十二人出去,囑咐他們說:“不要去外邦人的地方,不要進入撒瑪利亞人的城市;」 【太十6】 〔和合本〕「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 〔李廣譯本〕「寧可往以色列家,那迷失的羊那裡去。」 〔呂振中譯本〕「寧可去找以色列家失掉的羊。」 〔新譯本〕「卻要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裡去。」 〔現代譯本〕「你們要到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群那裏去。」 〔當代譯本〕「只要到以色列人當中,尋找迷失的羊。」 〔朱寶惠譯本〕「只要往以色列族迷失的羊那裡去。」 〔文理本〕「寧就以色列家之亡羊也、」 〔新漢語譯本〕「只要到以色列家這些迷失的羊那裏去。」 〔思高譯本〕「你們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群那裏去。」 〔牧靈譯本〕「你們寧可去以色列家迷途羔羊的地方。」 【太十7】 〔和合本〕「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 〔李廣譯本〕「且要去宣揚,說:『因為諸天之國近了!』」 〔呂振中譯本〕「你們一邊走路要一邊宣傳說:『天國近了』。」 〔新譯本〕「你們要一邊走一邊宣揚說:‘天國近了。’」 〔現代譯本〕「所到的地方要宣講:『天國快實現了!』」 〔當代譯本〕「“你們要邊走邊傳:‘天國快來臨了!’」 〔朱寶惠譯本〕「走著傳說:「天國近了!」 〔文理本〕「往則宣言曰、天國邇矣、」 〔新漢語譯本〕「要一邊走一邊宣講,說‘天國近了!’」 〔思高譯本〕「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 〔牧靈譯本〕「你們要四處周遊,大聲宣講:‘天國近了,’」 【太十8】 〔和合本〕「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李廣譯本〕「醫治病人,復活死人,潔淨長大痲瘋的,趕出鬼魔。你們白白地得來,白白地捨去。」 〔呂振中譯本〕「要治好患病的人,叫死人活起來,使患痲瘋屬之病的潔淨;也要趕鬼;你們白白地領受,也要白白地施與。」 〔新譯本〕「要醫治有病的,叫死人復活,潔淨患痲風的,趕出污鬼。你們白白地得來,也應當白白地給人。」 〔現代譯本〕「你們要醫治病患,叫死人復活,使痲瘋病人潔淨,趕鬼。你們白白地得,也要白白地給。」 〔當代譯本〕「而且要醫治病人,趕逐邪鬼,使痲瘋者痊愈,叫死人復活。你們不費分文而得到的,也要白白地給人。」 〔朱寶惠譯本〕「醫好病人,叫活死人,潔淨痳瘋,趕出邪鬼:你們白白得來的,要白白舍去。」 〔文理本〕「醫病、起死、潔癩、逐鬼、爾以不費受之、宜以不費施之、」 〔新漢語譯本〕「並要醫治病人,使死人復活,潔淨痲瘋病人,趕走鬼魔。你們無償(無償:一般中文譯本譯作“白白”,但“白白”除無償的意思外,還有徒然的意思,易產生歧義。)地獲得,也要無償地施與。」 〔思高譯本〕「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 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 〔牧靈譯本〕「你們去救死扶傷,潔淨癩病,驅逐邪魔。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地給出去。”」 【太十9】 〔和合本〕「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 〔李廣譯本〕「你們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 〔呂振中譯本〕「腰袋裏不要帶金銀或銅錢;」 〔新譯本〕「你們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 〔現代譯本〕「錢袋裏不要帶金、銀、銅幣;」 〔當代譯本〕「出去時不用儲備金錢,」 〔朱寶惠譯本〕「你們不要預備在囊裡帶金,銀,銅錢。」 〔文理本〕「勿備金銀銅於袋、」 〔新漢語譯本〕「“你們的腰袋裏不要帶金、銀或銅錢;」 〔思高譯本〕「你不要在腰帶裏備下金、銀、銅錢;」 〔牧靈譯本〕「“你們的腰帶間,不要攜帶金幣、銀幣,連小銅板也不用帶。」 【太十10】 〔和合本〕「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李廣譯本〕「上路不要口袋;也不要兩件褂子,也不要鞋和杖。因為工人得他們的飲食,是配得的。」 〔呂振中譯本〕「路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不要帶鞋,或帶手杖;因為工人是配得其食物的。」 〔新譯本〕「路上不要帶行囊,也不要帶兩件衣裳,不要帶鞋或手杖,因為作工的理當得到供應。」 〔現代譯本〕「出門不要帶旅行袋或兩件內衣,也不要帶鞋子和手杖。因為工人得到供應是應該的。」 〔當代譯本〕「也毋須攜帶行裝,因為做工的得到工資是應該的。」 〔朱寶惠譯本〕「也不要帶口袋,和兩套衣服同鞋業拐杖,為路上用的: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文理本〕「途間勿囊、勿二衣、勿履、勿杖、蓋工得其食、宜也、」 〔新漢語譯本〕「路上不要帶行囊(行囊用來攜帶旅途所需的食物。),不要帶兩件襯衣,也不要帶鞋子或手杖;因為工人得到供應(供應直譯作“食物”,這裏泛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是理所當然的。」 〔思高譯本〕「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食物。」 〔牧靈譯本〕「不必準備旅行袋、換洗的衣服和鞋子,也不需要拐杖,要知道,工人自當有他應得的食糧。”」 【太十11】 〔和合本〕「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 〔李廣譯本〕「但你們無論進甚麼城市或鄉村,要尋訪其中誰是配得的,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 〔呂振中譯本〕「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探問那裏面誰是配得起的人,就住在那裏,直到出來的時候。」 〔新譯本〕「你們無論進哪一座城哪一個村,都要打聽誰配接待你們,就住在那裡,直到離去。」 〔現代譯本〕「『你們到一個市鎮或鄉村時,先打聽那裏有誰願意接待你們,就住在他家裏,直到你們離開那地方。」 〔當代譯本〕「無論到哪個城,哪條村,要先打聽哪裡是虔誠的人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 〔朱寶惠譯本〕「你們無論東岸那一城那一鎮,要打聽那個是好人,就住在他家裡,直到臨走。」 〔文理本〕「入邑與鄉、則訪孰為宜者、主之、直至去時、」 〔新漢語譯本〕「你們無論進哪座城、哪條村,都要仔細打聽誰配接待你們,(都要⋯⋯你們直譯作“要仔細尋找那裏誰配得上”。原文沒有說明“配得上”甚麼。按照下文(參14節)推斷,應該不是指“好人”,而是指願意接待門徒、不排斥他們所傳之道的人,所以我們按原文的意思加以補充。)就住在誰那裏,直到你們離去。」 〔思高譯本〕「你們不論進了那一城或那一村,查問其中誰是當得起的,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去。」 〔牧靈譯本〕「“你們進了哪個城鎮,要投宿在一個合適的人家,直到你們再出發遠行。」 【太十12】 〔和合本〕「進他家裏去,要請他的安。」 〔李廣譯本〕「但進入那家時,要請他的安。」 〔呂振中譯本〕「你們進那一家,要給那家請安;」 〔新譯本〕「到他家裡的時候,要向他們問安;」 〔現代譯本〕「你們進了一家,就說:『願你們平安。』」 〔當代譯本〕「你們進那家的時候,就為他們祝福,」 〔朱寶惠譯本〕「進他的家裡,就給他請安。」 〔文理本〕「入其家、則祝其安、」 〔新漢語譯本〕「你們進入那家,要問候那個家庭。」 〔思高譯本〕「你們進那一家時,要向它請安。」 〔牧靈譯本〕「當你們進屋時,要向這家人問候平安。」 【太十13】 〔和合本〕「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李廣譯本〕「那家若確是配得,你們的平安要臨到他們;但若是不配,你們的平安仍歸回你們」 〔呂振中譯本〕「那家若是配得起,你們的平安就會臨到它;若不是配得起,你們的平安自必回歸於你們。」 〔新譯本〕「如果這家是配得的,你們的平安就必臨到他們;如果這家不配得,你們的平安仍歸你們。」 〔現代譯本〕「如果這家的人歡迎你們,你們為他們求的平安就會臨到這家。如果他們不歡迎你們,就收回你們的祝福。」 〔當代譯本〕「如果這家配得蒙福,你們祈求的平安,就賜給他們;但這家若是不配蒙福,所求的平安就仍屬於你們。」 〔朱寶惠譯本〕「那家若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就臨到那家:若不配得,那平安就仍歸你們。」 〔文理本〕「其家若宜、爾祝之安必臨之、不宜、爾祝之安則歸己、」 〔新漢語譯本〕「如果那家是配得的,你們所求的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直譯作“你們的平安”,但“你們的”不是指“屬於你們的”,這語應該是主語所有格(subjective
genitive),理解為“你們所求的”。)就臨到那個家庭;如果那家不配得,你們的祝福就會無效。(你們的祝福就會無效直譯作“就讓你們的平安歸回你們”,但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叫門徒“收回你們的祝福”。動詞“歸回”的主語是“平安”,不是“你們”,所以不是說“你們”收回,也不是說“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說的話或祝福回到說話的人身上,在希伯來人的思想中是指這話或祝福無效(參賽45:23,55:10-11等)。)」 〔思高譯本〕「倘若這一家是堪當的,你們的平安就必降臨這一家;倘若是不堪當的,你們的平安仍歸於你們。」 〔牧靈譯本〕「如果這家人當受祝福,平安便會降臨這家。如果他們當受不住,你們的祝福仍屬你們。”」 【太十14】 〔和合本〕「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李廣譯本〕「無論誰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當你們離開那家或那城時,就跺下你們腳上的塵土。」 〔呂振中譯本〕「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要把你們腳上的飛塵抖掉。」 〔新譯本〕「如果有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的話,你們離開那一家那一城的時候,就要把腳上的灰塵跺下去。」 〔現代譯本〕「那不歡迎你們、不聽你們話的家或城,你們就離開那裏,把腳上的塵土跺掉。」 〔當代譯本〕「那些不接待你們,又不肯聽你們教訓的人,當你們離開那地方時,就抖掉腳上的塵土吧!」 〔朱寶惠譯本〕「無論那裡的人,若不接待你們,或是不聽你們的道,你們離那城的時候,要把腳上的灰塵跺下去。」 〔文理本〕「凡不接爾、不聽爾者、出其家其邑、拂去足塵、」 〔新漢語譯本〕「無論誰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所傳講的(你們所傳講的直譯作“你們的話”。),你們離開那家或那城的時候,就要跺掉腳上的塵土(跺掉腳上的塵土是中東直到今日仍舊沿用的動作,象徵斷絕關係。這裏表示這些人的罪惡和將要接受的審判,從此與門徒無關(參徒13:51)。)。」 〔思高譯本〕「誰若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當你們從那一家或那一城出來,應把塵土從你們的腳上拂去。」 〔牧靈譯本〕「“要是有地方不歡迎你們,不願聽你們的話,那麼,在你們離開那些人家或城鎮時,把腳上的灰塵抖掉。」 【太十15】 〔和合本〕「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李廣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地,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呂振中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也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新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輕呢。」 〔現代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遭受的懲罰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輕些呢!』」 〔當代譯本〕「我確實地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時候,他們所受的痛苦,比所多瑪和蛾摩拉二城所受的還大!」 〔朱寶惠譯本〕「我切實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所受的還輕一些呢!」 〔文理本〕「我誠語汝、當鞫日、所多瑪蛾摩拉之刑、較斯邑猶易受也、」 〔新漢語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要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思高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和哈摩辣地所受的懲罰,比那座城所受的還要輕。」 〔牧靈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那天,索多瑪和哈摩辣接受的審判會比這個城鎮要輕。”」 【太十16】 〔和合本〕「『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李廣譯本〕「『看哪!我差你們,如同綿羊在狼群中;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又馴良像鴿子。」 〔呂振中譯本〕「『看吧,我差遣你們如同綿羊在豺狼中間;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要天真像鴿子。」 〔新譯本〕「現在,我差派你們出去,好像羊進到狼群中間;所以你們要像蛇一樣機警,像鴿子一樣純潔。」 〔現代譯本〕「『要留意!我派遣你們出去,正像把羊送進狼群中一樣。你們要像蛇一樣的機警,像鴿子一樣的溫馴。」 〔當代譯本〕「你們要小心,我派你們出去,就好像把羊送進狼群一般。所以,你們要像蛇一樣的機靈,像鴿子一樣的馴良。」 〔朱寶惠譯本〕「你看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文理本〕「我遣爾似羊入狼中、故當智如蛇、馴如鴿、」 〔新漢語譯本〕「“看啊,我差遣你們出去,就像把羊送進狼羣中,所以你們要像蛇那樣機警,像鴿子那樣純潔(機警、純潔:“機警”或譯作“聰明”,強調要思想,運用判斷力;而“純潔”指動機單純、誠懇、純正。)。」 〔思高譯本〕「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所以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 〔牧靈譯本〕「“要留意!我派遣你們出去,好像羊入狼群,你們要像蛇那樣機智,像鴿子那樣純樸。」 【太十17】 〔和合本〕「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 ,也要在會堂裏鞭打你們,」 〔李廣譯本〕「卻要提防人;因為你們要被交給議會,並且他們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 〔呂振中譯本〕「你們要注意提防人,因為他們必把你們送交議會,必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 〔新譯本〕「你們要小心,因為有人要把你們送交公議會,並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 〔現代譯本〕「當心,有人要拘捕你們,帶你們上法庭,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 〔當代譯本〕「你們不要輕信別人,因為人要出賣你們,把你們逮上法庭,或在會堂裡鞭打你們。」 〔朱寶惠譯本〕「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把你們送到公會,也要在他們會堂裡,鞭打你們。」 〔文理本〕「謹防若人、蓋將付爾於公會、鞭爾于會堂、」 〔新漢語譯本〕「“你們要提防那些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議會(公議會是猶太人的宗教法庭,處理所有與猶太律法有關的宗教事務和訴訟,也負責維持地方的治安。),並要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 〔思高譯本〕「你們要提防世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議會,要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 〔牧靈譯本〕「小心點!有人要拘捕你們,把你們送交到公議會;他們會在會堂上鞭打你們;」 【太十18】 〔和合本〕「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 〔李廣譯本〕「而你們因我的緣故,被送到官長和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 〔呂振中譯本〕「你們必為我的緣故被帶到統治官和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國人作見證。」 〔新譯本〕「你們為我的緣故,也要被帶到統治者和君王面前,向他們和外族人作見證。」 〔現代譯本〕「為了我的緣故,你們將被帶到統治者和君王面前受審判,向他們和外邦人見證福音。」 〔當代譯本〕「你們要為了我的緣故,被人帶到官長和君王面前,向他們和外族人作證。」 〔朱寶惠譯本〕「並且你們將要為我的原故,被人送到官府並君王面前,這正是對他們和外邦人為我作的見證。」 〔文理本〕「爾將為我故、見解至侯王前、為證於彼、及異邦人、」 〔新漢語譯本〕「你們為我的緣故要被帶到總督和君王面前,向他們和外族人作見證。」 〔思高譯本〕「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帶到總督和君王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證。」 〔牧靈譯本〕「為了我的緣故,人們會把你們押送到總督或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證。”」 【太十19】 〔和合本〕「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 〔李廣譯本〕「但你們被交時,不要思慮怎樣說,或說甚麼。因為在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 〔呂振中譯本〕「但他們把你們送官的時候,你們不要思慮要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因為那時候仔們所須要說的話,自會賜給你們。」 〔新譯本〕「你們被捕的時候,用不著擔心說甚麼和怎麼說,因為那時你們必得著當說的話;」 〔現代譯本〕「你們被審問的時候,不要擔心說甚麼,或怎樣對答;那時候,神會指示你們該說的話。」 〔當代譯本〕「當你們被盤問時,不用擔心怎樣答辯,到了適當的時刻,自有當說的話。」 〔朱寶惠譯本〕「你們被解押的時候,不要心慌怎樣說話:到那時刻,聖靈必要賜給你們當說的話。」 〔文理本〕「付爾時、勿慮何以言、何所言、屆時必賜爾以何言也、」 〔新漢語譯本〕「人把你們交出來的時候,不要憂慮該怎麼說,或該說甚麼。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該說的話,」 〔思高譯本〕「當人把你們交出時,你們不要思慮:怎麼說,或說什麼,因為在那時刻,自會賜給你們應說什麼。」 〔牧靈譯本〕「“你們被押解的時候,不要為你們說什麼話或該怎麼說而擔憂,因為到那時,你們自會知道該說什麼話。」 【太十20】 〔和合本〕「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 〔李廣譯本〕「因為那不是你們說,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面說。」 〔呂振中譯本〕「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乃是那在你們裏面說話的父的靈。」 〔新譯本〕「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而是你們的父的靈,是他在你們裡面說話。」 〔現代譯本〕「因為你們所說的,不是自己的話,而是你們天父的靈藉着你們說的。」 〔當代譯本〕「因為那時候說話的不是你們,乃是你們父的靈藉著你們說話。」 〔朱寶惠譯本〕「因為那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天父的聖靈,藉著你們說的。」 〔文理本〕「非爾自言、乃爾父之神、在爾衷言耳、」 〔新漢語譯本〕「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而是你們父的靈藉著你們(藉著你們:譯文把ἐν ὑμῖν視為工具性(“藉著你們”),而非方位性用法(“在你們裏面”)。)說話。」 〔思高譯本〕「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而是你們父的聖神在你們內說話。」 〔牧靈譯本〕「因為那時不是你們,而是你們天父的聖神在你們內說話。”」 【太十21】 〔和合本〕「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李廣譯本〕「而弟兄把弟兄,父親把兒女,送到死地;兒女也要起來與父母為敵,並害死他們;」 〔呂振中譯本〕「弟兄必把弟兄、父親必把兒女、送到死地;兒女必起來、跟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新譯本〕「弟兄要出賣弟兄,父親要出賣兒女,甚至把他們置於死地;兒女要悖逆父母,害死他們。」 〔現代譯本〕「『兄弟要出賣兄弟,置他們於死地;父親也要這樣對待兒女;兒女要跟父母作對,並且害死他們。」 〔當代譯本〕「你們的兄弟會出賣你們,你們的父親會陷害你們,甚至你們的兒女也會背叛謀害你們。」 〔朱寶惠譯本〕「弟兄要治死弟兄,父親要治死兒子,兒女也要反對父母,謀害他們。」 〔文理本〕「兄弟將致兄弟于死、父之于子亦然、子將攻父母而死之、」 〔新漢語譯本〕「“兄弟要出賣兄弟,置對方於死地,(置對方於死地或譯作“兄弟要把兄弟置於死地”。)父親對兒女也是一樣;兒女也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思高譯本〕「兄弟要將兄弟,父親要將兒子置於死地,兒女也要起來反對父母,要將他們害死。」 〔牧靈譯本〕「“兄弟會自相殘殺,父親會害死兒女;子女也會反叛雙親,置他們於死地。」 【太十22】 〔和合本〕「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李廣譯本〕「並且你們為我的名,要被眾人恨惡。惟有那忍耐到底的,他必得救。」 〔呂振中譯本〕「你們必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獨堅忍到末終的,纔能得救。」 〔新譯本〕「你們為我的名,要被眾人恨惡,然而堅忍到底的必然得救。」 〔現代譯本〕「為了我,大家要憎恨你們;但是那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 〔當代譯本〕「因為你們信我,所以每一個人都憎恨你們;但要堅持到底,就必定得救。」 〔朱寶惠譯本〕「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原故,被眾人怨恨:惟有那忍耐到底的,將要得救。」 〔文理本〕「且爾以我名見憾於眾、惟終忍者得救也、」 〔新漢語譯本〕「你們為了我的名(名指耶穌整個人和他所代表的一切。“為了我的名”或可意譯作“由於你們跟從我的緣故”。)要被眾人憎恨,但堅忍到底的人必定得救。」 〔思高譯本〕「你們為了我的名字,要被眾人所惱恨,唯獨堅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牧靈譯本〕「由於我的名,你們會被眾人忌恨,但那能堅持到底的人必會得救。”」 【太十23】 〔和合本〕「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李廣譯本〕「但當他們在此城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另一個去。因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呂振中譯本〕「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你們要逃到別的城。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市、你們還沒走完,人子就到了。」 〔新譯本〕「如果有人在這城迫害你們,就逃到別的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還沒有走遍以色列的各城,人子就來到了。」 〔現代譯本〕「他們要是在這城裏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告訴你們,你們還沒有走遍以色列的城市,人子就要來臨。」 〔當代譯本〕「如果你們在這地方遭迫害,就避到別處去。我確實地告訴你們,你們走遍以色列各城各鎮之前,我已經來了。」 〔朱寶惠譯本〕「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要逃到那城裡去。我切實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來了!」 〔文理本〕「此邑窘逐爾、則奔彼邑、我誠語汝、以色列諸邑、爾行未遍、而人子至矣、」 〔新漢語譯本〕「人在這城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到另一座城去。(有古抄本加“如果那城的人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到別的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還沒有走遍以色列各城,人子就來到了。」 〔思高譯本〕「但是,幾時人們在這城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往另一城去; 我實在告訴你們:直到人子來到時,你們還未走完以色列的城邑。」 〔牧靈譯本〕「“他們要是在這個城迫害你們,你們就逃到別的城去;我告訴你們,還沒有等你們走遍以色列的諸城,人子就會來了。”」 【太十24】 〔和合本〕「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 〔李廣譯本〕「門徒不高過師傅;奴僕也不高過他的主人。」 〔呂振中譯本〕「『學生們並不高過先生,奴僕並不高過主人。」 〔新譯本〕「“學生不能勝過老師,奴僕也不能勝過主人。」 〔現代譯本〕「『學生不能高過老師,奴僕不能高過主人。」 〔當代譯本〕「學生不能超越老師,僕人也不能大過主人。」 〔朱寶惠譯本〕「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 〔文理本〕「徒不逾師、僕不逾主、」 〔新漢語譯本〕「“學生高不過老師,僕人(僕人或譯作“奴僕”,第25節同。)高不過主人。」 〔思高譯本〕「沒有徒弟勝過師父的,也沒有僕人勝過他主人的;」 〔牧靈譯本〕「“徒弟不能勝過師傅,奴僕也不能強過主人;」 【太十25】 〔和合本〕「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註(別西卜:是鬼王的名) , 何況他的家人呢?』」 〔李廣譯本〕「門徒和他的師傅一樣,奴僕和他的主人一樣,也就夠了。人既稱呼家主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 〔呂振中譯本〕「學生和先生一樣,奴僕和主人一樣,也就彀了。人既給家主起外號叫別西卜,〔即鬼王的別名〕,豈不更要給他家人起外號麼?」 〔新譯本〕「學生若能像老師一樣,奴僕若能像主人一樣,也就夠了。如果一家之主也被稱為別西卜註(“別西卜” 是鬼王的名字) ,何況他的家人呢?」 〔現代譯本〕「因此,學生的遭遇跟老師一樣,奴僕的遭遇跟主人一樣,也該滿足了。如果一家的主人被當作鬼王別西卜,家裏其他的人豈不是要受更大的凌辱嗎?』」 〔當代譯本〕「學生和老師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算了。既然人罵我這一家之主是‘鬼王’,又何況你們是我的家人呢?」 〔朱寶惠譯本〕「學生同先生;僕人同主人,一樣看待,那就對了。人既說家主是別西蔔,何況說他家裡的人呢?」 〔文理本〕「徒如師、僕如主、足矣、若呼家主為別西卜、鬼王名況其家人乎、」 〔新漢語譯本〕「學生像老師一樣,僕人像主人一樣,也就夠了。如果一家之主被人叫做‘別西蔔’(別西蔔是邪靈頭子的名字(見12:24)。),更何況他的家人呢?」 〔思高譯本〕「徒弟能如他的師父一樣,僕人能如他的主人一樣,也就夠了。若人們稱家主為『貝耳則布』,對他的家人更該怎樣呢﹖」 〔牧靈譯本〕「如果徒弟能行如師傅,奴僕尊如主人,就算很不錯了。如果一家的主人被看成是惡魔,那麼這家裡的其他人豈不是要受更大的淩辱嗎?”」 【太十26】 〔和合本〕「『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李廣譯本〕「『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被揭露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知道的。」 〔呂振中譯本〕「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被揭露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知道的。」 〔新譯本〕「“所以不要怕他們。沒有甚麼掩蓋的事不被揭露,也沒有甚麼祕密是人不知道的。」 〔現代譯本〕「『所以,不要怕人,一切隱藏的事都會被張揚出來,祕密的事也會被洩露。」 〔當代譯本〕「不要害怕那些迫害你們的人。因為沒有甚麼是可以長久隱藏的,也沒有甚麼是永遠不被揭露的秘密。」 〔朱寶惠譯本〕「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瞞人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知道的。」 〔文理本〕「勿懼之、未有藏而不露、隱而不顯者也、」 〔新漢語譯本〕「“所以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不會不被揭露,隱藏的事不會不被人知道。」 〔思高譯本〕「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 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 〔牧靈譯本〕「“別怕他們!隱藏的定要顯露,秘密必要揭曉。」 【太十27】 〔和合本〕「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 〔李廣譯本〕「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光中述說;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頂上宣揚。」 〔呂振中譯本〕「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大白日天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頂上宣傳出來。」 〔新譯本〕「我在暗處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講出來;你們聽見的耳語,要在房頂上宣揚出來。」 〔現代譯本〕「我在暗中所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說出來;你們私下聽到的話,也要當眾宣佈。」 〔當代譯本〕「你們要把我私下告訴你們的事當眾宣揚;把你們耳中所聽見的,在屋頂上傳揚。」 〔朱寶惠譯本〕「我在暗中所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附耳所聽的,要在房頂上傳揚出去。」 〔文理本〕「我語爾於暗者、當述之于光明、爾所聆於耳者、當宣之於屋上、」 〔新漢語譯本〕「我在暗處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在耳邊(在耳邊直譯作“在耳中”,即“私下”。)聽到的,要在房頂(房頂:中東的屋子是平頂的,房頂有許多用途,其中一項就是當要向眾人宣佈某些重要消息時,用作“講台”(猶太人在安息日來臨時,在城中最高的一個房頂上吹號)。所以“在房頂”在這裏的意思是“當眾”。)宣告。」 〔思高譯本〕「我在暗中給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報告出來,你們由耳中所聽到的,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 〔牧靈譯本〕「我暗地裡告訴你們的話,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下講出來;凡在耳邊聽到的私語,你們要到屋頂上大聲宣講出來。”」 【太十28】 〔和合本〕「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 〔李廣譯本〕「因此並不要怕那殺身體、卻不能殺魂的;惟有能把身體和魂都滅在地獄裡的,倒要怕祂。」 〔呂振中譯本〕「對那些殺身體而不能殺靈魂的,你們不要怕;惟獨對那能把靈魂又把身體都滅在地獄〔或譯:垃圾坑;希臘文:欣嫩子谷〕裏的,你們倒要怕。」 〔新譯本〕「那些殺身體卻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倒要怕那位能把靈魂和身體都投入地獄裡的。」 〔現代譯本〕「那只能殺害肉體、卻不能殺滅靈魂的,不用害怕;要懼怕的是神,只有他能把人的肉體和靈魂都投進地獄。」 〔當代譯本〕「那些只能殺害肉體,不能毀滅靈魂的人,不用怕他;但那位有權毀滅身體靈魂的神,才要畏懼祂。」 〔朱寶惠譯本〕「那些能殺身體,不能滅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獨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文理本〕「殺身而不能殺魂者、勿懼之、寧懼能滅身及魂於地獄者、」 〔新漢語譯本〕「那些殺害身體卻不能消滅(消滅直譯作“殺害”。)靈魂(靈魂或譯作“生命”。)的,不要懼怕他們。那位能夠把靈魂和身體都毀滅在地獄裏的,倒要懼怕他。」 〔思高譯本〕「你們不要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但更要害怕那能使靈魂和肉身陷於地獄中的。」 〔牧靈譯本〕「“那只能殺害肉體,不能殺害靈魂的,並不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那能使人的肉體和靈魂都陷進地獄的。」 【太十29】 〔和合本〕「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 〔李廣譯本〕「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沒有你們父的允許,其中一個也不會掉在地上;」 〔呂振中譯本〕「兩隻麻雀〔或譯:小鳥〕不是賣「一日工錢」的十分之一〔希臘文:阿撒利翁〕麼?然而沒有一隻能在你們的父以外掉在地上的。」 〔新譯本〕「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大錢嗎?但你們的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現代譯本〕「兩隻麻雀固然用一個銅錢就買得到,但是你們的天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當代譯本〕「麻雀雖然值不了多少,但天父若不許,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朱寶惠譯本〕「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分錢麼?若是天父不許,一隻也不能掉在地上。」 〔文理本〕「二雀非一分金售乎、然非爾父許之、其一不隕於地、」 〔新漢語譯本〕「“兩隻麻雀(麻雀為當時窮人的食物。)不是賣一個阿撒利(阿撒利或譯作“銅錢”。“阿撒利”是羅馬幣值名稱,一個阿撒利相等於當時工人一日工資的1/16。)嗎?如果你們的父不允許,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思高譯本〕「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個銅錢嗎﹖但若沒有你們天父的許可,牠們中連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牧靈譯本〕「只用一個銅板就可以買兩隻麻雀,但是若沒有天父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 【太十30】 〔和合本〕「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 〔李廣譯本〕「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是被編過號的。」 〔呂振中譯本〕「你們呢,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呢。」 〔新譯本〕「甚至你們的頭髮都一一數過了。」 〔現代譯本〕「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 〔當代譯本〕「你們的頭髮,天父都數過了,」 〔朱寶惠譯本〕「就是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清了。」 〔文理本〕「爾發亦悉見數、」 〔新漢語譯本〕「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都一一數過了。」 〔思高譯本〕「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 〔牧靈譯本〕「至於你們,天主甚至數過你們的頭髮,」 【太十31】 〔和合本〕「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李廣譯本〕「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呂振中譯本〕「所以別怕了;你們、比麻雀貴重得多呢。」 〔新譯本〕「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貴重得多呢。」 〔現代譯本〕「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要貴重得多呢!』」 〔當代譯本〕「那麼你們還怕甚麼呢?難道你們不比麻雀貴重嗎?」 〔朱寶惠譯本〕「所以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要貴重。」 〔文理本〕「故勿懼、爾較多雀尤貴也、」 〔新漢語譯本〕「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要貴重!」 〔思高譯本〕「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呢!」 〔牧靈譯本〕「不要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貴重得多呢!”」 【太十32】 〔和合本〕「『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李廣譯本〕「『因此,無論誰在人面前,在我裡面認我的,在我那諸天之父面前, 我也必在祂裡面認他;」 〔呂振中譯本〕「所以凡在人面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承認他;」 〔新譯本〕「“凡在人面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承認他;」 〔現代譯本〕「『那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認他;」 〔當代譯本〕「凡公開承認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定承認他;」 〔朱寶惠譯本〕「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天上,當我的父面前,也要認他。」 〔文理本〕「凡認我於人前、我亦認之于我天父前、」 〔新漢語譯本〕「“所以,凡是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必認他;」 〔思高譯本〕「凡在人前承認我的, 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 〔牧靈譯本〕「“在眾人面前承認我的人,我在父前也承認他;」 【太十33】 〔和合本〕「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李廣譯本〕「但無論誰在人面前,不認我的,在我那諸天之父面前,我也必不認他。』」 〔呂振中譯本〕「凡在人面前否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否認他。」 〔新譯本〕「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不認他。」 〔現代譯本〕「那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不認他。』」 〔當代譯本〕「凡公開不承認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朱寶惠譯本〕「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天上,當我的父面前,也不認他。」 〔文理本〕「凡不認我於人前、我亦不認之于我天父前、」 〔新漢語譯本〕「無論誰在人面前不認我,我在我天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思高譯本〕「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 〔牧靈譯本〕「在眾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同樣,我在天父面前也不承認他。”」 【太十34】 〔和合本〕「『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李廣譯本〕「『不要以為我來,在地上丟下太平;我來,不是丟下太平,乃是爭戰。」 〔呂振中譯本〕「『不要以為我來是是把和平帶到地上;我來並不是帶和平,乃是帶刀劍。」 〔新譯本〕「“你們不要以為我來了,是要給地上帶來和平;我並沒有帶來和平,卻帶來刀劍,」 〔現代譯本〕「『不要以為我是帶和平到世上來的;我並沒有帶來和平,而是帶來刀劍。」 〔當代譯本〕「不要以為我來了,會使天下太平,我來只會引起種種的糾紛,」 〔朱寶惠譯本〕「你們不要想我來是成就世界的和平:我來成就的並非和平,卻是刀兵。」 〔文理本〕「勿意我來施和平於世、我來非施和平、乃興戎耳、」 〔新漢語譯本〕「“不要以為我來是要給地上帶來和平;我來不是要帶來和平,而是要挑起干戈(挑起干戈直譯作“帶來刀劍”。)。」 〔思高譯本〕「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帶平安,而是帶刀劍,」 〔牧靈譯本〕「“不要以為我來是為給大地帶來和平的。我來不是為帶來和平,而是刀劍。」 【太十35】 〔和合本〕「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李廣譯本〕「因為我來,讓人反自己的父親,女兒也反自己的母親,又讓媳婦反自己的婆婆。」 〔呂振中譯本〕「因為我來、是叫人跟父親割絕,女兒跟母親割絕,兒媳婦跟婆婆割絕;」 〔新譯本〕「因為我來了是要叫人分裂:人與父親作對,女兒與母親作對,媳婦與婆婆作對,」 〔現代譯本〕「我來是要使兒子反對他的父親,女兒反對她的母親,媳婦反對她的婆婆。」 〔當代譯本〕「例如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婆媳不和,」 〔朱寶惠譯本〕「因為我來是叫兒子與父親作對,女兒與母親作對,媳婦與婆婆作對:」 〔文理本〕「蓋我來、俾子疏其父、女疏其母、婦疏其姑、」 〔新漢語譯本〕「因為我來是要使人與父親作對,女兒與母親作對,媳婦與婆婆作對:」 〔思高譯本〕「因為我來,是為叫人脫離自己的父親,女兒脫離自己的母親,兒媳脫離自己的婆母;」 〔牧靈譯本〕「因我的到來,兒子將反叛父親,女兒將反叛母親,媳婦要反對婆婆。」 【太十36】 〔和合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李廣譯本〕「而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 〔呂振中譯本〕「人的仇敵竟是他自己家裏的人。」 〔新譯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 〔現代譯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當代譯本〕「一家的人要互相反目,變成仇敵。」 〔朱寶惠譯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文理本〕「而仇敵即家人矣、」 〔新漢語譯本〕「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 〔思高譯本〕「所以,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 〔牧靈譯本〕「自己的家人成了自己的仇敵。”」 【太十37】 〔和合本〕「『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李廣譯本〕「那愛父母過於我的,是配不上我;而那愛兒女過於我的,也配不上我;」 〔呂振中譯本〕「愛父親或母親過於愛我的,配不起我;愛兒子或女兒過於愛我的,配不起我;」 〔新譯本〕「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屬我的;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屬我的;」 〔現代譯本〕「『那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那愛子女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 〔當代譯本〕「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人,不配作我的門徒;」 〔朱寶惠譯本〕「戀愛父母過於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戀愛兒女過於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門徒;」 〔文理本〕「愛父母逾于我者、不宜乎我也、愛子女逾於我者、不宜乎我也、」 〔新漢語譯本〕「“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屬於我;愛子女過於愛我的,也不配屬於我。」 〔思高譯本〕「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不配是我的;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不配是我的。」 〔牧靈譯本〕「“誰愛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勝過愛我,他就不配是我的;誰若愛兒子或女兒勝過愛我,不配是我的;」 【太十38】 〔和合本〕「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李廣譯本〕「而不背著他的十字架,從後面來跟我的,也配不上我。」 〔呂振中譯本〕「不拿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配不起我。」 〔新譯本〕「凡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配作屬我的。」 〔現代譯本〕「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着我腳步走的,也不配跟從我。」 〔當代譯本〕「不肯背著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朱寶惠譯本〕「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門徒。」 〔文理本〕「不負其十架而從我者、亦不宜乎我也、」 〔新漢語譯本〕「凡不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配屬於我。」 〔思高譯本〕「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 〔牧靈譯本〕「那不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的,也不配是我的。」 【太十39】 〔和合本〕「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李廣譯本〕「那尋得自己魂的,將要失掉它;那為我失掉自己魂的,就要得著它。』」 〔呂振中譯本〕「獲得性命的,乃失掉性命;為了我的緣故失掉性命的,乃獲得性命。」 〔新譯本〕「顧惜自己生命的,必要喪掉生命;但為我犧牲生命的,必要得著生命。」 〔現代譯本〕「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反而要喪失生命;那為着我而失掉生命的,反而要得到生命。』」 〔當代譯本〕「獲得生命的,反而會失去生命;但為我捨棄生命的,卻能獲得生命。」 〔朱寶惠譯本〕「顧全生命的,將要喪失生命;為我喪失生命,才是顧全生命的。」 〔文理本〕「得生命者、將喪之、為我而喪生命者、將得之、」 〔新漢語譯本〕「找到生命的,要喪失(喪失:原文的主要意思是“毀滅”。)生命;為我喪失生命的,要找到生命。”」 〔思高譯本〕「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牧靈譯本〕「那想保全自己生命的,會喪失生命;但誰為我而喪失生命,反而要得到生命。”」 【太十40】 〔和合本〕「『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李廣譯本〕「『那接待你們的,接待了我;而那接待我的,接待了那差我的。」 〔呂振中譯本〕「『接待你們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新譯本〕「“接待你們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現代譯本〕「『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 〔當代譯本〕「接待你們的,就等於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位差我來的父。」 〔朱寶惠譯本〕「為了先知的名義,接待先知,他要得著先知的賞賜:為了義人的名義,接待義人,他要得著義人的賞賜。」 〔文理本〕「接爾者、即接我、接我者、即接遣我者也、」 〔新漢語譯本〕「“接待你們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遣我來的那一位。」 〔思高譯本〕「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誰接納我,就是接納那派遣我來的。」 〔牧靈譯本〕「“誰若接納了你們,就是接納了我;而接納了我,就是接納了派我來的那一位。」 【太十41】 〔和合本〕「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 〔李廣譯本〕「那因著先知之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的賞賜;那因著義人之名接待義人的,也必得義人的賞賜。」 〔呂振中譯本〕「為尊神言人的名而接待神言人的、必得着神言人所得的賞報;為尊義人的名而接待義人的、必得着義人所得的賞報。」 〔新譯本〕「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因義人的名接待義人的,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 〔現代譯本〕「為了某人是神的使者而接待他的,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 〔當代譯本〕「為了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著和先知一樣的賞賜;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那人必得著和義人一樣的賞賜。」 〔朱寶惠譯本〕「為了先知的名義,接待先知,他要得著先知的賞賜:為了義人的名義,接待義人,他要得著義人的賞賜。」 〔文理本〕「接先知以其為先知者、得先知之賞、接義人以其為義人者、得義人之賞、」 〔新漢語譯本〕「那因為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那因為某人是先知而接待他的直譯作“那因先知的名而接待先知的”。)必得到先知所得的獎賞;那因為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那因為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直譯作“那因義人的名而接待義人的”。)必得到義人所得的獎賞。」 〔思高譯本〕「誰接納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將領受先知的賞報;誰接納一位義人,因他是義人,將領受義人的賞報。」 〔牧靈譯本〕「因某人是先知而善待了他的,必會得到先知的賞報;善待了行義端正的人,會得到義人的賞報。」 【太十42】 〔和合本〕「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李廣譯本〕「並且無論何人,因著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他的賞賜。』」 〔呂振中譯本〕「無論何人、為尊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微小者之一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必定不失掉他的賞報。』」 〔新譯本〕「無論誰因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得不到他的賞賜。”」 〔現代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是誰,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就一定會得到獎賞。』」 〔當代譯本〕「無論是誰,為了某人是我的門徒,(雖然這門徒是個小輩),就給他一杯清涼的水喝,我確實地告訴你們,那人也不能不獲得賞賜。”」 〔朱寶惠譯本〕「無論何人,若把這杯涼水,給這卑微的一個人喝,只因他是我的門徒,我切實告訴你們:這人必不失掉他的賞賜。」 〔文理本〕「第以杯水飲此小子之一、以其為吾徒也、我誠語汝、彼必不失其賞也、」 〔新漢語譯本〕「無論誰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小人物中的一個喝,只因為他是我的門徒,(只因為他是我的門徒直譯作“只因為門徒的名”。)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絕不會喪失他的獎賞。”」 〔思高譯本〕「誰若只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一杯涼水喝,因他是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失不了他的賞報。」 〔牧靈譯本〕「若有人給我的門徒中最微小的一杯水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也必定會有賞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