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六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可六1~6熟識產生輕視】 旅遊的海報上印著:「重新發現美洲」,它提醒大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約有五百年了,他的航行曾被人譽為「航過地球的邊緣」。他曾經細心研究,發現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然而他的義大利同胞不敢相信這個「繆論」。他們討厭哥倫布自以為比別人聰明,才提出這個狂言。可是他並不灰心,轉而求助於西班牙國王,立刻獲得西王的贊助。 和哥倫布的同胞一樣,耶穌當時的鄉人也輕視救主和祂的工作。他們低估耶穌的智慧、言論和能力,認為祂只不過是一個鄉間的勞工。他們以輕蔑的口吻說,「他豈不是一個木匠?他不就是馬利亞的兒子嗎?」他們怎麼能尊敬在他們村中長大的一個平凡的木匠呢? 我們也往往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人。尤其與我們最接近的人最被我們忽視,反而那些交誼不深的人,我們待他卻更為周到。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乃是上帝所為我們安排最有價值的人,雖然他們不是名人,仍應受到我們的尊敬,千萬不要讓他們走到別處去接受他人的敬重!——M.R.D.Ⅲ——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可六3接受對付就是見證】「“……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 主在肉身時,至少有弟兄姊妹六七人,連同約瑟、馬利亞,他家中總共有九口人。因為在馬可福音六章3節所記載他家中的人口情況說:他是馬利亞的兒子,說他的弟弟們是雅各、約西、猶大、西門,並且還有妹妹們,總共有六個弟弟妹妹,再加上約瑟、馬利亞,豈不是有八口人嗎?再加上他自己豈不是有九口人嗎?這樣一個大的家庭,其生活僅有他來維持,他是繼承約瑟,操木工為業的。
由此可以知道,他在家中的生活負擔是何等的重。 人在神面前受的對付在那裡?為主作的見證、事奉在那裡?在人前為主作的見證在那裡? 人的見證不會超過人所受的對付。實際而言,對付就是見證,我們接受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就必可在人前為主作見證。“見證”就是神為我們所做的工作,我們若肯伏在十字架之下,接受十字架對付、造就、剝奪、破碎,就必使撒但在我們身上找不到攻擊的餘地。因為十字架是打敗他的有力武器,撒但在十字架前永遠是敗卒。 所以我們制服撒但的最佳方法,就是投奔十字架,藏在十字架裡,伏在十字架下。換句話說,對待我們的最好方法就是十字架。 神救我們脫離死權的途徑,也就是藉著十字架。同樣,我們要想勝過舊人,也只有遵守並接受十字架。因為只有接受十字架才能使自己處於被釘的地位,使撒但失權失位,無權無力來控制我們。 認識十字架是我們的工作;是我們一生的功課。認識愈深,脫己的成分就愈深,見證在我們身上就愈真。 十字架在我們身上作工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藉此離棄自己,去跟從主,讓我們的自己漸漸與主更深聯合,直到與主合而為一,使見證天天增多、件件真切,一直使我們的全人就是主的見證。——
李慕聖《晨光》 【可六3~4】英國的勞工運動首要人物克若斯(Will Crooks)出身非常微賤,童年時代,經常聽到母親在家中憂柴憂米的嘆息而過活;初出身時,每星期只賺取五先令;在一間打鐵工場當勞工。但他的技藝很精巧,人品純正,而有果敢進取的精神。後來參加了市區的政治活動,竟然被選出任為倫敦市鎮的第一位工黨市長。當克若斯出任白楊鎮市長(Mayor of Poplar)時,許多人都十分反感,其中有一位婦人帶著嫌惡的口吻說:『他們竟然選一位平民,像克若斯這種人,出任市長;他只是一個工人而已。』那時從人堆中有人轉頭而回答說:『婦人,你說得對。我只是一個工人階級而已。』而這個人就是克若斯自己。當時的拿撒勒人所以鄙視耶穌,完全因為他是一個工人。──《每日研經叢書》 拿撒勒人竟然因為認識祂的家人而鄙視耶穌。湯瑪士金寶(Thomas Campbell)是一個很可敬的詩人。當他第一本詩集,以他的真姓名面世時,他立刻寄一本給他的父親。這位老人家拿起書來仔細觀摩,不是看它的內容,而是外表釘裝的美麗,很詫異的嘆道:『真想不到我們的「阿湯」也會出版一本書?』其實熟識照常理是容易彼此尊重的,但事實卻剛好相反。許多時候,我們與人太接近,反而看不出別人的偉大來。──《每日研經叢書》 【可六5~6】人若不願意接受醫治,他就永遠不會醫愈的。亞斯圭芙(Margot Asquith)描寫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的死亡經過。當時他施政失敗後,實在痛心非常。亞斯圭芙遇見診治他的醫生荷達勛爵(Lord Horder),便對他說:『你的醫術不見得怎樣高明!雖然張伯倫的年紀只比邱吉爾稍大,但他卻是十分健康啊!你喜歡他嗎?』荷達醫生回答說:『我十分喜歡張伯倫;所有不受人歡迎的人,我都喜歡的。而且極壞的人我都曾診治過;但張伯倫所患的是害羞病。他不想再活下去;當人說了這樣的話時,醫生便束手無策了。』──《每日研經叢書》 【可六14】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監獄有一逃犯,經過了四十八小時的逃脫,終於再度被捉拿歸案;當時又冷又餓,差不多完全消耗了自己的氣力,他說這短暫的自由是不值得的?『我根本沒有一分鐘寧靜,每一刻鐘他們都在追捕著我,我根本沒有機會!食不得,停不得,連睡也不可得。』 追捕就是一個做了錯事的人心中的感受。當希律聽聞耶穌之後,他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以為他是施洗約翰回來和他算賬;自己所殺的人回來復仇!──《每日研經叢書》 【可六14~17堅持正義,忠勇為道】「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希律王聽見了就說:“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了,所以,這些異能由他裡面發出來。”但別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正像先知中的一位。”希律聽見卻說:“是我所斬的約翰,他復活了。”先是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差人去拿著約翰,鎖在監裡,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 這幾節聖經中提到了三個人物──希律、希羅底和約翰。 希律──一個堂堂的大王,手操生殺大權,自以為是當世英雄、無上權威者,但竟然會敗在一個大淫婦、妖女之手下,受他支配、愚弄,且是讓她也來左右自己的江山,甚至自己的性命,這是何等虛弱,又是何等的卑劣。 在百姓面前,他自以為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在聖人,義人面前,他又是一面裝得極正經,似乎是個公義之士,可惜在內心深處卻蘊藏著極度的虛弱與淫逸。正是為了受淫欲支配,不知不覺的使自己失去為人的人,自己寫下了歷史上最卑污的篇章,永為後人所指控、所可恥,這是何等痛心啊! 希羅底──一個荒淫無恥的色欲鬼,為了放縱自己,竟然喪失了天良,橫心毀滅正義志士,自以為心滿意成,卻不知永遠給後世留下了恥辱的一頁,為萬人所吐棄、所指鑒,何等卑鄙! 約翰──一個堅持正義、忠勇為道的志士,不畏強暴,不徇私情,不懼惡勢,不顧自己之安危,忠心耿耿的為真理作見證的人,雖然身遭迫害、陷囹圄,但在良心深處,卻永永遠遠響徹著警世鐘鳴。 使人滿心敬佩,就連殺害他的寡人暴君,也是畏懼戰兢,良心不安,他雖被欲徒淫婦所不容,卻不知竟可成永世之良師,這一件正義之舉,已是懸照萬世之陰暗,他確實是一盞點著的明燈啊!
(約五35)—— 李慕聖《晨光》 【可六17,20】希律的性格真是令人捉摸不定。他害怕約翰,但又十分敬重。他怕約翰的批評,但又愛聽他的教訓。其實在世界上,最奇怪的東西,莫過於人性了。在人們的性格中,常常混雜不同的思想質素和表現。包斯威爾(Boswell)在他的倫敦日記中很坦白的對我們自述,當他坐在禮堂,享受著崇拜上帝的寧靜時刻,又同時萌生出一個念頭,如何在當晚到倫敦的街頭找一個妓女。──《每日研經叢書》 【可六17,20】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實,人生的戰場,是由善惡兩軍對壘而做成的。史蒂芬遜(Robert Louis Stevenson)描寫許多人,身處在妓院裏,或立足在建築的棚架上,仍然抓緊一些美德剩留下來的殘渣。百吉爵士(Sir Norman Birkett)身為女皇御用大律師和法官,講述那些他曾替他們辯論過、或審判過的罪犯。『他們時刻想尋求逃脫罪行,但卻不能夠,他們被判罪,但心坎裏仍渴望獲得善良的生活,仍然有一些高貴的潛質在他們的思想當中。』希律懼怕約翰,但卻又愛他;本來應該憎惡他的信息才對,但內心卻景仰著他所宣講的話。其實希律只不過是一個常人,與我們又有何分別呢?──《每日研經叢書》 【可六30】「將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祂。」 將一切都告訴主!這是很寶貝的秘密。當一個人在世上,外界所經驗的,喜歡在家中講說。有一位婦人喜歡在家中留一房間,只與她丈夫一起談心事。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習慣,一切的事只與主談,在祂愛的眼光中省察過去。 我們大聲地說:主啊,我們大大的成功。許多城市都轟動起來,鬼也給我們制服了,群眾到處跟著我們。於是主曾說:孩子,那些今日喊叫和散那的,以後就會嚷:釘死他!神真實的工作不是只聽表面的好話,只看擁護的群眾,而是在心的深處。在前面的廳堂,你不要只注意外在的歡迎,恐怕你以為自己有什麼成功的因素,這樣你會驕傲起來,反而不合主用。一切成功都是從天上而來的。 有時我們說:我們遭受逼迫,我們的主啊,任務完全失敗了。「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你不要在意,主說祂滿意,祂的賞賜是根據你的忠心,不是照著你的成功。還有餘下的好土,全長出百倍的。 祂的話充滿著愛,從成功中除去毒素,使我們不自誇。基督的工人,要進入愛祂的內室,祂可照祂的心意糾正、批評以及鼓勵。——邁爾《珍貴的片刻》 【可六30使徒約翰玩鴿子】有一傳說,老使徒約翰正在逗玩一群鴿子。它們環繞約翰飛翔,棲止在他肩上,停留在他手上。老約翰和它們親密,如同人和朋友一樣。恰巧過來一個獵人,以為神聖的約翰在作玩物喪志的戲娛,大表驚訝。約翰指著獵人手中的弓,問他緣何把弦放鬆弄弛了。獵人說,若是張而不弛,便會喪失彈力。約翰笑道:『若是無知的角木尚須有時鬆弛,藉以恢復其彈力;那麼基督的僕役,徵求工作效果日著,不當更有休娛的時間麼。』主耶穌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六章三十節) 【可六34憐憫的牧人──耶穌…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
牧人雖然不是受一般人尊敬的職業,卻必須有一顆高貴的心。以色列人對他們作王的牧者大衛,傳統的有好感,時常懷念,以為是理想的君王,也期望有同樣的一位偉大領袖出現。 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應當牧養群羊嗎?你們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結三四:2-6) 終於好牧人來了,就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當然,他們不是沒有牧人;職業的宗教人士,坐在公會中,自私自利,作威作福,只顧爭地位;為了爭地位,而逢迎巴結當權的政治領袖。但主耶穌與那些人不同;“祂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祂同在。”(徒一○:38) 【可六37徹底交托主,絕對順服神】「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廿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 在分餅的神蹟上,門徒與主的觀點、認識完全不同。當門徒看見需要時,他們的感覺是錢;他們以為要供應人的需要,第一是經濟,有了錢,才可買到食物;有了物,才可供應人的需要。而主教訓他們的原則是:“有多少餅”。不是先拿什麼代價去換,而是將原有的一點拿出來。 神的恩典不是等價交換,而是肯把自己的獻上;主要的不是用錢去買,而是把自己的一點完全獻給主。一切的問題不在於人的代價、人的條件、人的付出、人的資格,一切的問題在於肯否把自己的一點徹底獻上,交托在他手中,讓他祝福。 能滿足人的,不是用什麼代價換取來的,這只能使人吃一點,並且也不夠,只有把一個不足供己的全部奉獻主,經過主祝福之後的變化,才能滿足人,並且還可有餘。 神作工不是根據價值,而是根據人的徹底交出,完全奉獻。如果私自留下幾分,就沒法讓神祝福了;神祝福不在乎有多少,而在乎我們是否全部放上了。徹底交托,完全順服,在一個完全順服的人身上,才能有神的祝福。一個被神祝福過的人,才能使人得著生命的供應;以生命供應生命,是非常自然而又容易的事,一點也不難,也不緊張,也不缺少,並且有餘。 我們供應人,決不是靠我們的代價(知識、本領、組織方法、口才、經驗、資財、人事等等)去換取,而是藉著神的祝福與擘開。神祝福的條件,沒有別的,就是徹底的奉獻、整個奉獻,主就將此教訓門徒,這才是事奉神的法則,這才是餵養群羊的秘決。 就如那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主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廿一2─4)。—— 李慕聖《晨光》 【可六41】「耶穌便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 在我們事奉神的生活中,有一個最基本的需要,那就是神的祝福。除此以外,再沒有更急切的需要了。到底什么是神的祝福呢?神的祝福就是在無可得福的條件下,神仍然例外的運行做工。例如:一分錢只可買价值一分錢的東西,但如果你沒有付出那一分錢,而神卻例外的給你价值一万倍的東西,這就是神無條件的賜福給你,是出乎你本人估計之外的。當五餅二魚供應五千人吃飽,并剩下十二籃子的零碎時,這就是說出我們事奉的效果,遠遠超過我們的條件和恩賜,這就是神的祝福。或說得更透徹一些,因著我們的失敗和軟弱,我們本不該,也不能從我們的工作上得著什么果子,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神仍給我們有所收獲,這就是神的祝福。祝福乃是与我們本人所是的和所有的毫無關聯,而另外獲得的果子。這并不是因著我們工作上直接的影響所招致而來的效果。當父神為著祂自己榮耀的圣名,完全在我們料想之外而運行工作時,祝福便緊隨著臨到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可六48】「耶穌...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 你在逆風中行駛嗎?你感覺孤單懼怕嗎?你以為不再有人注意到你的下落了嗎?請記得:耶穌是看見的。祂沒有忘記你,祂要關懷你,祂要救你。─
桑安柱《這時候》 【可六48】「看見門徒…搖擼甚苦。」 【可六50】「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有一次,主散開了眾人以後,獨自上山去禱告。門徒在船上,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裡四更天,是天頂黑,人頂愛睡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時候,主來幫助他們。他們以為是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主卻連忙對他們說:「是我」。主可以對他們說,「是你們的主」,「是神的兒子」,但是祂沒有這樣說。祂說:「是我」,這是什麼意思呢?假若有人叩門,裡面的人問是誰,叩門的人答應說「是我」,這人必定是裡面的人所熟悉的,裡面的人才能認識這「我」的聲音。主來幫助門徒,是頂熟地頂親愛地來幫助他們。既然如此,我們應當如何享受基督的服事呢?——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可六56】「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請想想那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裡禱告的故事。那法利賽人明白一切關乎奉獻十分之一和獻祭的條例,然而他沒有從內心裡向神呼求。但那稅吏卻呼喊主說:「主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這個人有一點東西達到了神那裡,並立即得著答應,因為主耶穌指明他是一個神所稱義的人。人如何才被神稱為義呢?答案是要接觸神。今日許多傳福音工作的大弱點,就是我們只盡量叫人明白救贖的道理,但我們卻很少見到豐碩的果效。我們的失敗在什麼地方呢?我可以肯定的說,因我們的聽眾沒有遇見祂,我們沒有適當的將那一位主擺出來。我們只將他們的罪和神的救贖指給他們看,但他們真實的需要,是要看見救主,與祂會面並與祂接觸。——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