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可福音第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可三14】「祂就設立十二個人。」

這是教會三重工作,也是每個信徒要從事的。

我們與祂一起——主願意我們與祂一起。我們還要更多的福分,還不只是祈求、讚美與學習,更是安靜地與祂一起。據說一位聖徒(Mons de Rents),他的靈修經驗實在太好,用了幾個小時,到時他還覺得這只是開始,還要再繼續下去,最後他確到達屬靈的頂峰,完全在內心中充滿著享受神的情懷,這種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我們也要多親近神,生命會在祂的榮耀秩序之中。

祂差我們傳道——祂不是只從永恆的隱秘處出來,這不是祂所作的,祂要先教導我們怎樣以祂的聲音、見證、口舌的方法來講道,碰到祂的火炭,祂差你出去,不是只口頭命令,而是以生命見證祂的愛。你要像撒拉弗,用兩對翅膀表現謙卑與敬虔,只用一對翅膀飛翔。然後祈求說:請差遣我。

祂使我們趕鬼——撒旦的能力很強,能制服亞當,也足以對付信徒,但是我們有基督的性情,就有能力制服仇敵,沒有什麼可傷害你,你也能將別人從被擄的境地救出來。——邁爾《珍貴的片刻》

 

【可三24國度之爭──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

  自從人犯罪以來,世界就淪陷為黑暗掌權的地方;主耶穌稱撒但為“這世界的王”(約一四:30),生活在它統治下的人民,是“幽暗之子”(帖前五:5)。不幸,這包括所有的人。
  主耶穌道成肉身,就是“光來到世間”(約三:19)。祂拯救信祂的人,“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前二:9)成為“光明之子”,建立了光明的據點;起初雖然顯得微小,但這是光明的國度,是黑暗中唯一的希望,就像茫茫黑夜中的燈塔。祂並且差他們出去,傳揚福音,擴展這光明的國度。
  當主耶穌在世的時候,祂“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祂同在。”(徒一○:38)祂並且揀選了十二個人,設立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三:13-19)。
  因為需要救恩的人多,祂的工作很忙,但工作極有效果。因此,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派人下去調查祂。當那些文士看了之後,因為心裏嫉妒,雖然明明的知道是“神的國臨到”他們(太一二:28),卻不肯接受而進入光明的國度,竟而反對褻瀆,說主是“靠著鬼王趕鬼”。他們這樣說褻瀆的話,正因為是屬於黑暗的權勢。因此,耶穌說:

“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分爭,它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可三:24-27

  主耶穌告訴我們,撒但不僅是一種惡勢力,而且有位格,有一個實際的權力系統,統轄著一個有組織的國度,其所以存在,是因為能維持著這個權力系統。只有主耶穌的大能,可以勝過撒但的權勢,把原來被撒但任意擄去,所霸佔,所奴役的人,從它的魔掌下拯救出來。這就是“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裏。”(西一:13)這都是出於祂莫大的能力和奇妙恩典。所有得救的人,是歸屬於主耶穌基督的,我們不必再受那惡者的轄制,而且要對主效忠,站在主一邊,以撒但為仇敵,與它的國度爭戰,得人歸於基督。
  我們既蒙受這麼大的恩典,就當常常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來一二:28)── 于中旻《聖經研究》

 

【可三27耶穌從來沒有解釋過邪惡的力量從何而來;但祂卻切切實實地應付它們。我們常常也會犯上這個毛病,花了許多時間去討論邪惡的來源,但卻沒有用同樣的時間去想出實際的辦法去克制邪惡。有人設一比喻來引述──假如一個人睡醒,發現自己的屋子起了火,他一定不會安詳的坐在椅子上,閱讀一篇「室內起火的緣故」的論文。他一定立刻想盡辦法先去救火。耶穌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善惡的爭戰;祂沒有詳細揣測這些緣故;但祂全力發動,把罪惡克服,並且賜給門徒權柄,醫病趕鬼。──《每日研經叢書》

 

【可三28~29當一個殺人罪犯石井(Tokichi Ishii)第一次讀到福音的故事時,他說:『我停下不讀。我心被刺痛,猶如把一根五吋長的鑯釘打進我的心房裏!我能否說這是耶穌的愛嗎?這是祂的憐憫嗎?我真的不知怎樣去叫它才好。但我深知,由於我相信了,我的鐵石心腸也就改變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心如刀割──這些自以為配不上耶穌,和刀割的感受是內在發出的痛悔,而痛悔是饒恕唯一的條件。但是當人硬了心,拒絕聽聖靈的指引和責備,他便會看不見耶穌的美善,那麼,耶穌的臨格,不能幫助他看見自己的罪行;既然失去了知罪的感覺,自然不知『悔改』為何物了,這樣又從何而來饞恕呢?──《每日研經叢書》

 

【可三28~29另外有一個魔鬼路西非爾(Lucifer)的傳說。有一天,一個教士在會眾中看見一個極其俊美的青年。在崇拜後,這位青年走上前來認罪,當他說出自己所有的罪行時,那位教士聽了也為之髮指,說:『你做了這麼多的罪惡,年紀應該不小了吧!』那青年回答道:『我就是路西非爾,從亙古時間開始的一刻,我便從天墮了下來。』那位教士道:『不怕,只要你肯悔改,一樣可以蒙赦免。』但那位青年,定睛望了教士片刻,便掉轉頭,大步走開了。他永遠不會講出悔改的話來;他仍繼續作惡,而至沉淪,結果被定罪了。──《每日研經叢書》

 

【可三31~35作親屬的條件】

耶穌在這段經文指出,作真正親屬的條件是甚麼,這個條件並不是單以血統關係作標準的。許多時候,志同道合的人比自己的骨肉,關係更加親密。那麼真正親屬的條件是甚麼?

(一)有共同的經驗。特別是兩人曾經共同遭遇過的經歷,使他們彼此連結在一起,人的友誼常常是從一句問話作開始的:『你曾否記得當時……?』於是大家追憶舊事,共同的經歷是非常寶貴的。

(二)共同的興趣。基督徒是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因為大家都渴望更深的認識耶穌基督。

(三)共同的服從。門徒富時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團契,他們的背景和信念都是不同的,馬太是個稅吏,而奮銳黨人的西門是個極端民族主義者,兩人曾經是勢不兩立的,但現在竟能互相結合在一起,因為他們共同認耶穌基督是主。

(四)共同的目的,人有共同的目的,自然能夠緊密的結合了。這裏有一個很好的教訓獻給教會的。──《每日研經叢書》

 

【可三33~35有一個人碰見一個黑人,剛好她的一位舊相識去世。他便說:『你知道某人剛去世嗎!』她答道:『我知道。』但她好像無動於中似的。他便接著說:『你們兩人上星期不是大家有講有笑的嗎?你們不是很要好的朋友嗎?』她說:『我們是朋友,大家都常常講笑;但真正的好朋友是能夠大家一齊哭泣的。』這是一個十分真確的見解。真正的親屬是用共同的生活經驗互相維繫的,而基督徒之間的共同經驗就是彼此都是獲得饒恕的罪人。──《每日研經叢書》

 

【可三33~35卓雲(A. M. Chirgwin)在他所寫的聖經在普世福音的使命一書中,講出許多寶貴的經驗,售經員和負責分派聖經的人所遇到的困難,並不是傾銷聖經,而是怎樣引起他們的注意去讀經,他再講出一個售經員在中國的經驗,他經常逐戶人家造訪,但很失望的一件事,就是那些新讀者懶得去讀聖經,於是,他為他們建立起一個讀經團契,後來相繼組織成一間禮拜堂,他們的讀經興趣才培養出來。用共同的興趣把分散的小組維繫起來,他們便成為緊密的親屬了。基督徒是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因為大家都渴望更深的認識耶穌基督。──《每日研經叢書》

 

【懷恩早禱】

3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

4 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

5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10 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

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15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28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

29 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

35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讚美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祢將祢的榮耀彰顯於天,在寂靜漆黑寒風暗暗吹來的早上,我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一彎明月以及數量不多的星宿。我們只能從心底說一聲,人算甚麼!祢竟顧念我們,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我們。祢派我們管理祢手所造的、使萬物都服在我們的腳下,並賜我們榮耀和尊貴的冠冕,比天使只微微小一點。

賜人良知、良心的造物主,求祢禁止我們以窺探的方式和負面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天,至令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生在恩中忘感恩。

 

顧念人身、心、靈疾苦的救主耶穌基督求祢再次進入我們的心掌王權居首位讓我們能以基督祢的心為心改變我們剛硬的心腸、無情的思想和無感覺的心態。

求主除淨我們因偏見、偏和無知,以致心地變為昏昧,並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我們的良心一旦喪盡,就開始放縱自己的私慾、私意,並在不知不覺間生出各樣的歪理貪行種種污穢的事。

感謝主祢呼召我們成為祢的門徒,在教會中互為肢體,互相配搭,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祢.能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叫基督祢的身體漸漸增長,在社區活出美好的見証,大家在愛中能彼此互相的建立。

 

聖靈求祢測試我們的心,讓我們清楚知道自已的正直度,不致羞上帝的名。叫我們或向左、或向右,都能清楚聽見祢在後邊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否則我們便安靜默然禱告等候,直到祢呼喚我們伸出手來、或起來行走為止。

求聖靈降下靈火,燃點起我們內心的柴枝,讓我們在這嚴寒的天氣裡,能泡一壺壺的熱茶,不但叫我們全身暖和起來,叫我們能為被疫情壓傷的人,遞上一杯信心的熱茶為失意的人,送上希望的熱茶為困苦無助的人,帶來愛心的熱茶。叫大家都知道這不是絕路,更不是故事終結的時刻。堅定相信上帝的看顧,用禱告環抱我們的家人、用禱告舉起屬靈的家、用禱告支撐我們的城市、用禱告托住我們的國家願天父保佑我們的家園一代比一代更蒙福。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