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可十二1~12轉租葡萄園的比喻】()「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就是神的國。()「周圍圈上籬笆」,藉著律法、儀文保守以色列人,不得與外邦同化。()「挖了一壓酒池」,以色列人有祭壇。()「蓋了一座樓」,以色列人有聖殿。()「租給園戶」,以色列人。()「打發僕人」,即歷代的先知、祭司。()「收葡萄園的果子」,即公義、良善。()「除滅那些園戶」,主後七十年以色列的亡國,耶路撒冷的被攻陷。()「將葡萄園租給別人」,即教會;教會得了神的國,教會也就是天國。── 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

 

【可十二2園戶與果子──到了時候…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

  神栽植了葡萄園,一切造設無不齊備,交託給人管理。人承接了所交託的產業,同時也承受了責任。
  既然租了園主的業產,就應該好好經營,不可荒廢,使園子能出產好葡萄;同時,要記得:那園產不是自己的,不但要忠心照管,使它能有豐收,經營得利,更不要忘記,到了時候要繳納部分的果子給園主。
  可惜,那些葡萄園的租戶,只想到所有的出產,是自己勞動的成果,應該歸自己享受;忘記了如果沒有葡萄園,你儘管勞動,出力流汗,果子從哪裏生,從哪裏產出來?
  那些兇惡的園戶,不但不盡當盡的責任,竟然想要霸佔園產!他們不主動繳果子,當園主一再派僕人來催收,他們卻一再抗繳;並且凌辱使者,有的打傷,有的殺害。最後,園主差他的兒子去,以為他們至少該會尊敬主人的兒子。誰想得到,那些園戶竟彼此商議決定:“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產業就歸我們了。”(可一二:7
  “歸我們”的動機,是一切錯誤行動的起源。這個可怕的思想,使人忘記了當盡的責任,反而作分外之想,要佔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得了神的恩典,不歸榮耀給神,反而要奪取霸佔,歸自己所有。這是猶太宗教人的情形:他們佔踞了宗教,當作政治的資本,為了自己利益,忘記了敬虔愛主,把聖殿弄成了賊窩;他們拒絕神的先知,最後竟然敢把神的兒子殺了,以為葡萄園可以歸自己為業。這是何等的惡念惡行!終於招致神的忿怒,把他們營利的招牌砸掉,拆毀了聖殿,以至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耶路撒冷也成為荒場,救恩臨到外邦。
  現在的人,當然不可能這樣作,但有多少人,把主耶穌的血當作平常,視教會為自己的私產,任意作威作福,豈不是同樣的惡行?
  也許,我們蒙了神的恩典,每天平順度日,以為我們的身體,家庭,擁有的“私產”,屬於我們自己;忘記了,甚或故意拒絕向神交果子,以至連用寶血買贖他的主也不承認。
  求主幫助祂的兒女,順從聖靈的感動引導,記得時時存感恩的心,嘴脣結出頌讚主的果子,在行動上結出光明的果子,在財物上結出奉獻的果子,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 于中旻《聖經研究》

 

【可十二18撒都該人所犯的錯誤,就是用地上的情景去幻想天上的事物。其實人類往往都是這樣幻想創作的。紅印第安人的生活以狩獵為主,於是幻想天堂是一片愉快的獵場。北歐的維金人(Viking)是勇猛的戰士,自然推想到將來的華廈極樂園(Valhalla)也像一個戰場,終日互相打,到了夜間,死傷的戰士,重新裹傷,待天明後再出陣應戰,晚晚飲酒歡宴,以敵人的頭蓋骨盛酒而祝捷。回教徒生活在沙漠地區,完全不知道甚麼是奢侈豪華的生活,於是在他們的來世觀念中,以樸素、勤儉,完全不提身體和官感上的享受去描寫出來。──《每日研經叢書》

 

【可十二27】「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自從神是列祖的神,多少年過去後,那些人早在墳墓裡,但是他們仍算是活著的。因為根據主所說的,祂要糾正人們的錯誤,以為死後不再有生命。

死不是狀態,而是動作——我們提說死者,似乎他們已不再存在。那些人已經死去,他們只活到臨死的時刻為止。其實他們以後仍舊活著。死好似誕生,是一種動作,一種交替,一個過程進入更自由的生命。不要以為死是一種狀態,其實那像是一個橋樑,轉瞬間,已逝去的快車只投下陰影,不再停留了。

我們親愛的人仍舊活著——他們跟以前一樣生動,在我們人格中仍有愛、信與理智。在他們看來,我們只有一半算是存活的,比起他們來差得遠呢!我們沒有他們那麼接近神,那麼生動。你不要怕他們會不認識你,不愛你。沒有我們,他們也不得完全。

我們都必在神裡面相會——在身內或在身外,我們都可到神面前,我們在思想、禱告及相愛中親近神,那是那些不在我們身邊的就與我們相近。神是榮耀的中心,所有的光芒都由祂發出,我們到神面前,祂是審判眾人的,也使正直義人的靈得以完全。——邁爾《珍貴的片刻》

 

【可十二2834失之毫釐】

和耶穌談話的經學教師很懂得真理的教訓,我們在馬可本章卅二和卅三節聽見他說:「上帝是唯一的主,除他以外,沒有別的上帝。人要以全部的心志、理智、和毅力愛上帝,也要愛別人好像愛自己一樣。遵守這兩條誡命,比在祭壇上獻祭物給上帝重要多了。」他說得很對,然而他忽略了單是知道這些依然不夠,人的行為再好也無法達到上帝的要求。我們稱義必須靠著「另一位」,這位經學教師正是不知道耶穌能夠帶給我們救恩。他很聰明知道怎樣取悅上帝,可惜他並未把握住和耶穌發生個人的接觸。耶穌看出他的回答滿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但是「不遠」並不指他已在上帝國的之「內」,絕大多數的信徒和一知半解的經學教師一樣,他們只有「頭腦」的知識,而沒有從「心」裡去接受!

幼稚園的老師訓練幼童系鞋帶和扣鈕扣。馬莉一下子就做好了,但小詹尼卻老是做不好。最後老師說:「馬莉,你為什麼不幫詹尼扣鈕扣呢?」小女孩欣然從命,但兩人合力了半天還是扣不上去,後來馬莉以失望的眼神望著老師說:「我幫不上忙,因為我在外面而不在裡面。」這正是今天教會問題:基督徒不先進入上帝的國就妄想為上帝做事!

請你今天就抓住基督,因為即使你與上帝的國失之毫釐,你仍舊是不得其門而入!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可十二30盡心愛神「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愛神是誡命中最大和第一要緊的(太223738)。因為沒有什麼比神更大,而我們是神所創造,所救贖的,我們是屬神的,一切好處,需要,無不從神而來。所以應當愛神,這是神的命令,也是我們的本分。這是我們愛神的表示,因為許多最寶貴的應許都是為愛神的人的(羅828;林前29;雅11225)。所以我們當追求愛神,將這個看為比什麼都重要。

神的每一個兒女都應有愛神的心,但當我們愛世界的時候,就失去愛神的心(約壹215),為此不能愛世界,也不能同時事奉兩個主(太624)。這裡的誡命,不只是說愛神,乃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神,這包括我們的靈魂與身體,包括我們的情感,思想與意志,包括我們的存心,動機與行為,包括我們整個的人,以及整個的生命與生活。而且要「盡」到所有的地步,也就是要完全地愛神,不是大半,較多地愛神,也不能保留幾分,乃要像主愛我們那樣地回敬祂。──《每日天糧》


十二30人際網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幾年前,哈佛大學商學院一位教授給全美的畢業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告訴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必須忘記他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東西。他說,學校太過於重視這樣的觀念:成功來自考試及格,而且成功是基於個人的表現而不是團隊的努力和合作。教授接著指出:但在工作場所,良好的表現主要在於學會運用人際關係的網路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基督徒的生活。我們往往以為,屬靈的成熟和成功,取決於我們對聖經細節和原則的瞭解程度。但基督訓示我們的卻不是這樣,屬靈的成熟和成功是我們照著他愛我們的方式,彼此相愛的結果。他明白地告訴我們,唯有我們常在他裡面(約157),我們才能彼此相愛。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透過禱告和他保持親近,而且要服從他的命令(第10節)。我們的人際網路必須延伸到神那裡,然後延伸到其它地方。
屬靈成功的訣竅,不單是在於獲取個人的知識――而是要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將知識和愛相結合。
你施愛給所有你遇到的人,
你使每個人獲得真正的價值。
求你賜我力量效法你。
基督徒親近基督,彼此就會更加靠近
──《生命語》

 

【可十二4144貪婪與表面的信仰,連同其虛飾與賣弄,剛剛才受到申斥。在此與之相對的是:在遭受文士掠奪的那一群人當中,有一個寡婦,雖然一貧如洗,卻出於對神真誠的委身,默默地投下她的奉獻,沒有受到注意,除了耶穌以外。這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相稱的圖畫,凸顯出非常強烈的對比。耶穌當然沒有否認那些財主投了很多(和合本作若干)的錢;祂只是說那寡婦所投的比他們更多,因為他們所投的只是一份奉獻,雖然可能為數極多;但她所投的,卻是完全的犧牲。我們務須切記:神衡量我們的奉獻,不是看我們給了多少,而是看我們為自己保留了多少。這個寡婦甚麼也沒留下,卻把她所有的一切──兩個小錢全舍了(4244節)。安德生說得好:她大可以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錢也不為過,但她並沒有這麼做。── 柯勒《丁道爾聖經注釋》

 

【可十二42~44「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兩個小錢是一個很小的數目,可是在她卻是畢生所有的了。她是一個窮寡婦,既沒有兒子供養,又沒有親戚朋友賙濟,但是她竟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這豈不是太愚昧麼?神並不缺少兩個小錢。在當日神所要的是十分之一,並不是一切所有的。況且這是捐,不是稅,沒有出錢的必要。她何不將兩個小錢留下暫時度日呢?啊,她不是這樣,她竟把她一切所有的都投入庫裏。因此她來的時候是窮,她去的時候更窮。她果真愚昧麼?其實,人的聰明比她的愚昧還更愚昧呢!她知道她所作的是甚麼。兩個小錢雖是無幾,可是已經表盡她愛神的心了。她藉這件事把完全的愛澆在神身上。她寧可自己餓死,不肯在愛神的事上落後。她看神是配得她不顧性命的愛的。神既是她愛的對象,當然在她寡婦生活中不再覺得孤單貧窮了。她投了她一切養生的兩個小錢,並不宣傳,不聲不響的走了。人不屑去睬她一睬,可是神的兒子主耶穌知道她所作的是甚麼。祂不稱讚富人所投的銀子,卻稱讚寡婦所投的兩個小錢。主的稱讚是無價之寶,不是銀子能買得的,只有完全的愛心能贏得。而且,聖靈也不將她的名字啟示出來,這是要我們每次題到她時,不能叫她的名字,只能說她所作的。她所作的就是她的名字。我們說「馬利亞」,就可以把她打碎玉瓶用真哪噠香膏膏主耶穌的事省說了,可是對於沒有名字的她,我們就沒有辦法將她「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的事藏起來。主要在她以後的信徒尊敬她。她在地上,雖是一個無名寡婦,然而在那更美之地,卻有何等榮耀和尊貴的地位。── 醒

 

【可十二44】「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今天我們談論「清潔的錢」和「肮臟的錢」,但是在神的眼光中,一概稱為「不義的瑪門」。你只要問一問自己,錢引領你親近神,或使你離開神,那你就可以證明「不義的瑪門」這句話的真實性了。你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怎樣才能將這些服事撒但利益的錢,轉為建立神國度的用處呢?到底我們需要什麼,才能切斷那連系該撒,和印上該撒肖像之錢的關系呢?

如果你的錢要從世界裡出來,你自己也必須先從世界裡出來。只是單單將錢奉獻到神的庫房裡去,並不能改變你所奉獻之錢的性質。除非你的生命也和你的錢一同獻上,否則你的錢,也不能從撒但的國度裡,被釋放到神的國度裡去。保羅論及馬其頓的信徒如此說:「他們先把自己獻與主。」(林後8:5)今天談到金錢這一方面,撒但的資源好像是無限的,但在神手中那有效的現款,卻因著只有少數奉獻給主而受到限制。願你將所賺到的每一塊錢,立即周轉為聖所裡流通的貨幣,並要確實的把它從撒但的薄子裡,轉移到神的賬目中。怎樣做呢?不要只將錢發出去,而要將你自己和它一同帶到神面前。——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懷恩早禱】

1 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

2 到了時候,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裡,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

14 他們來了,就對他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的,甚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乃是誠誠實實傳 神的道.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

17 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他們就很希奇他。

29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30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31 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44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讚美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祢本為善,祢的慈愛永遠長存。清早起來我們帶著敬虔的心,來到祢的施恩寶座前,等候祢分派我們在那裡站崗守望,從祢的恩手中,領受今天的職份。

我們所擁有的房屋、事業、子女、財產及才幹,都是祢精心獨特設計的葡萄園。祢為我們預備好所需的一切,我們只是園戶,是管家,忠心受托去耕耘。深知盡力而為,好好盡責去工作,把地裡出產的獻到祢面前,豈不一樣蒙取祢的悅納。

 

主耶穌祢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祢的生命和教導就是我們信念的基礎,祢是世界的光。跟從祢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只可惜我們常常偏行己路。

主耶穌求祢原諒我們的無知和愚昧,把獲得的一切據為己用,忘記好好地去管理、經營和事奉,都是我們的本分,忘記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赦免我們因行得不好,縱容罪惡伏在門前,沒有制伏惡念,反被罪牽到敗壞之處。求祢提醒我們在事奉工作中,切不可侵奪主祢的主權,乃要凡事順從祢的引導。

 

聖靈請來一一開啟我們的心情、靈性、意志和身體四條大動脈,把熱切愛上帝的動力由屬靈的心臟送到全身,都為主而活起來,又透過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九條靜脈,帶回心臟再次更新。特別在這嚴峻疫情的時刻,叩我們從禱告的一呼一吸中,領受清新的靈言,增強信心的免疫力。

我們也為在位的國家元首及領袖們禱告,求祢賜他們智慧,好好治理百姓。能以正直判斷民生,能辨別是非與善惡;以仁愛平等關愛老百姓,為人民帶來安居樂業。也為前線的醫護人員禱告,求主祝福他們身體健康,他們的家人能安心。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