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可十四3破碎】「耶穌在伯大尼長大麻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

現在我們思想“打破與倒出”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倒不出,主要原因是在於打不破。只要肯打破,自然就會倒出來,若是只從瓶口倒,實在太慢,有時還會堵住了;但是一打破就是什麼東西也堵不住了,膏就要傾瀉而出。每一個人都有一點膏在內心裡(愛與聖靈),為什麼很多人卻發不出來呢?就是沒有打破玉瓶。

瓶子是什麼呢?就是指我們的保守;我們在主以外所不當得的寶貴;這一點不能為主擺上、破碎,愛的能力,膏的香氣就永也發不出來。

“膏”就是愛,就是聖靈,我們能在聖靈裡愛主,完全決定“打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主最有力的見證,就在於我們為主所破碎的點上,我們在那一點上有了破碎,就在那一點上能使人聞到基督的香氣。凡是沒有破碎的人,縱使他再好,只不過是個欣賞而已,不能使人聞到香氣,進不到人的裡面去;只能叫人看,不能使人的內心生命有所享受。

你還有哪些無破碎呢?是財利嗎?是名譽嗎?是愛情嗎?是其它什麼嗎?

破碎的越多,所發的香氣就越大。這香氣是叫人不能否認的,無法抗拒的,人可以捂著鼻子,但卻不能否認香氣;對人可以發表些不恰當的品評,但卻無法否認香氣的存在。

發香氣以先,必得有破碎,這是屬靈的規律。—— 李慕聖《晨光》

 

【可十四39一件美事】

當馬利亞打破一瓶極貴的哪噠香膏,澆在耶穌頭上時,耶穌稱讚這女人在他身上所做的是一件美事。這件美事是動人的,它代表了馬利亞的愛心,和對主絕對的獻身。即使她不窮,而香膏也不貴的話,她這樣做,耶穌仍然要讚美她,因為耶穌是看人內心動機的。

一位牧師去探訪一對年輕夫婦,當他們在談話時,那三歲的小孩拿著一朵枯萎的花來放在他母親的手裡,說,「媽,我送給你這個禮物。」他媽媽知道這是孩子表現他的感激和愛意,便把他擁在懷裡,親了他。這媽媽說:「謝謝你這樣可愛的禮物」。一朵枯花在母親的眼裡,已經成為一朵高貴雅潔的玫瑰了。

你可能並不富裕,你可能沒有太多的才幹來服事主,讓人來為你鼓掌,但這又何妨?只要你真正出於愛心,為主或為主的一個兒女做一件小事,主也會稱讚這件事很美。一杯冷水、一個微笑、一個同情眼光都是美的。切記,主看人的動機甚於事情本身!——H.V.L.——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可十四4】「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什麼叫作枉費?枉費的意思頗多,基要的一點乃是額外多給,例如一塊錢便可以了,你卻付十塊,這是枉費。又例如給五十克(格蘭姆)就夠了,你卻給一千克(格蘭姆),或者說三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延至五日或七日,這都是枉費。枉費的意思,就是你為很小的事物,付上很大的代價。如果有人接受了超過被認為該得的,那是枉費。對於馬利亞用香膏澆主這件事,十二個門徒都認為是做得過度了,那個從不稱呼耶穌為「主」的猶大,當然更有感覺。因為以他來說,任何東西傾倒在主身上都是枉費。這正如今日世界對我們的估計,以為我們獻身事奉神,是全然枉費的。但當我們的眼睛一被開啟,看見我們主耶穌的真正價值時,那就沒有一件事是配得上祂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可十四6】「耶穌說:由她吧!」

愛主的人常被人誤會,因為人們以功利的標準來衡量,不能認可愛主的行動。電燈也許被人輕視,因為煤氣表沒有記錄。當批評與嫉妒的聲音最響亮的時候,主走過來,以愛來覆蔽那戰兢的心靈說,由他吧!祂現在仍這樣說。

對撒旦——仇敵站在旁邊試探,猶大批評馬利亞,惡者常以令人心寒的批評,來論斷我們的言行,他也到處用惡毒的提議對付我們,但是耶穌在看望著,祂不能容我們受試探過於我們所能受的。當身心疲乏時,祂來說:由他吧!

對苦難——我們必須經過火一般的試煉,又受轉輪磨煉,喝祂的杯,受祂的浸,也背起十字架跟隨祂,但祂常十分注意。什麼時候我們肉體的衰弱到了無可忍受的限度,祂來說:夠了,由祂吧!

對惡毒——有人欺侮很甚,我們仇敵甚至是家中的人,我們的兄弟該隱恨我們,實在難以忍受。我們的動機被誤會,失去名譽,甚至被人唾棄——這一切很難以忍受,但是神擋有籬笆。無人可以越過,除非有祂許可,這連撒旦也承認,我們可從約伯記一書中學得。——邁爾《珍貴的片刻》

 

【可十四6~8】「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

當主回來時,我們要面對面看見主,我相信我們必將一切珍寶,應有盡有的都放在祂腳前。但在今天——今天我們為主做了些什麼?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在這裡,不是說為主用了多少,乃是問還剩下多少?主的稱贊是從「盡」字來的。沒有盡就沒有愛。愛神,是應當盡心、盡性、盡力、盡意地愛的,可是多少時候,我們待主竟還不如待一個普通的朋友!

當馬利亞打破了玉瓶,將香膏傾倒在主頭上的數日以後,另有一些婦女也於清早要去膏主的身體。她們在那七日的第一日清早,有沒有達成她們的目的呢?因主耶穌已經去了!只有一個人成功的膏了主耶穌的身體,那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她在主被釘十架以前,及時預先膏了祂。其他的婦女們都已太遲了,因為祂已經復活了!所以我們現今迫在眉睫的問題乃是:「今天我應在主身上做些什麼」!——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可十四8盡她所能「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

主耶穌特別叫人述說這女人所作以為紀念,可見她所作,不但蒙主喜悅,也作了我們的榜樣。她所作的有幾點是值得效法的。第一,她把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沒有把好東西作別的用,乃是完全為主,在她的心目中只有主,也只有主配得她的愛,尊重與奉獻。如果把光陰、力量、愛心、事奉放在別人別事身上,那就太不值得了,她乃是完全放在主身上。

第二,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主沒有要求過於人所能的。但祂喜悅盡我們所能的,這是愛和忠心的真正表現,沒有留下幾分,沒有想東想西,猶疑不定。乃是盡其所能,將最後的一分錢,一點力都為主獻上,一點不為自己著想,只怕為主作的不夠,不怕作的太多。

第三,她乃是預見作在主身上,因為不常有主,機會難得。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趁著主未死之前作在祂身上,而不是等到安葬之後來膏主的尸體。照樣,現在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來為主而作,作在主身上。若有什麼奉獻,有什麼捨棄嗎?現在就作吧!等到主來之後,有千萬世界要撇棄,千萬顆心要獻上,就太遲了。──《每日天糧》


十四8盡你所能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
伯大尼的馬利亞,把她至貴的香膏獻給耶穌(可141~9)。我們每個人也該以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我們的主。也許我們的貢獻,看起來並不偉大,但神會因著他的榮耀而來使用。
慕迪講過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坐船渡過大西洋,他暈船得很嚴重,躺在艙裡不能動彈。一天晚上,他聽見有喊叫聲:有人落水了!,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幫不上忙。後來,他對自己說:至少,我可以把燈籠放在舷窗上啊。他掙扎著挪動腳步,掛上了那盞燈,好讓燈光照人黑暗當中。
次日,他才知道那位獲救的人說:我當時在黑暗中下沉,直到最後有人在舷窗放了盞燈,那燈光照到我的手上,被一位救生艇上的水手看見並抓住,才把我拉了上來。
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光芒,或運用自己的天分。無論有多小,都能幫忙完成神在地上的旨意,也能榮耀我們的救主。想到那日,主帶著慈愛的微笑望著你的雙眼,然後贊許地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別等著有大事業才去做,
別等著要把自己的光遠照,
現在身邊的責任才是真實,
且照亮你的那一方角落。
我們的生命是神所賜的禮物;
我們用生命所做的,則是我們獻給神的禮物。
──《生命語》

 

【可十四9】「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事。」

為什麼主耶穌這樣說呢?因為福音是應該產生這種奉獻的行動的,這就是福音的目的。福音不單是要滿足罪人,贊美神,罪人在福音裡,有他所應得的部份,神應付他的需要並厚賜祝福。但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不過是福音的副產品,卻不是福音的正鵠。傳福音的首要目的,在於讓主得到滿足。但我們必須牢記,我們若不把自己「枉費」在祂身上,祂就永遠得不到滿足。你是否在對主奉獻上做得太多了呢?可否讓我告訴你一件事?在神聖的事奉上,「枉費」的原則就是得能力的原則。你在神手中真實的屬靈用處,其大小乃根據你在祂身上「枉費」了多少。我們為主所做的工,乃是源於我們對祂的服事;工作的效果,也基於此。——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可十四10~11「要」──意志。「思」──心思。不過在意志之先,已有了心思(約十二4)。所以,魔鬼誘人的秩序如下:

1.心思裏有了念頭(約十二4)
2.
意志贊成這念頭(可十四10)
3.
心思打算如何執行意志所定規的(11)
4.
實行(十四43)

撒但試探的步驟,都是如此。所以,應當在動念時,就抵擋牠。

 

【可十四18~21我們的責任就是時刻聽取上帝的警告和對上帝愛的呼籲作出反應,若掩耳不聞時,則咎由自取,責無旁貸,到了最後,人必須向自己所犯的罪過負責。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描寫兩個著名的旅行人士航行經過海上暗礁的方法;據說『海妖們』坐在(Sirens)礁石上唱出悅耳的歌聲,引誘船員,朝著礁石駛去而自取滅亡。第一個是悠力息斯(Ulysses),當他駛近這些暗礁時,用繩索把船員緊縛在船的桅杆旁邊,無論他們如何掙扎,心裏雖然禁不住那些海妖誘人的甜美之聲,也不能作出反應,他用強迫手法制止船員而渡過危險。另外一個是俄斐烏(Orpheus),他本身也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他的方法,就是每逢航行駛近暗礁時,便奏出比海妖更美妙的音樂,唱出更悅耳的歌聲,使船員全神貫注,而不受海妖的音樂所誘惑。他用更大的呼籲力量去阻擋外來的引誘力,結果亦生效。

上帝就是採用後者的方法,不論我們喜歡與否,上帝決不會強硬阻止我們犯罪。祂用溫柔和悅耳的聲音向我們呼籲和請求,只要我們肯去聽時,便不會受周圍的引誘聲音所迷惑,我們便會愛主更深,決心捨棄邪惡的行為了。──《每日研經叢書》

 

【可十四26唱詩的重要性】「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上」。基督教是一個唱詩的宗教,基督徒是離不開詩歌的。主耶穌誕生時,世人最先聽見的佳音,就是天上的歌聲。唱詩不僅是為著神的需要,也為著信徒。唱詩讚美是信徒的權利,也是得勝的秘訣。祂唱了詩,才馳赴決戰的疆場,可見得勝的前夕,乃是歌唱。─ 桑安柱《這時候》

 

【可十四31相信主的話,和主的光是何等的穩當!雖然我們自信甚深,然而,主是更可信的。彼得信自己(29);基督信聖經(27)。違反自己的感覺去信神固甚難;然而還不如是信所將要臨到的難關。

 

【可十四3238試探】

許多年前,英人伯比·李奇坐在一個圓桶中平安渡過了尼加拉瀑布,而使全世界為之側目。但曾幾何時,這位膽大心細的仁兄卻被馬路上的一片橘子皮絆倒,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腿骨已折。試探正似排山倒海的尼加拉瀑布,時常在我們四周吼叫,但並未傷害我們;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我們在屬靈方面的疏忽,竟把我們摔得很慘。因之,我們必須祈求聖靈加添力量給我們,保持時刻儆醒,以便藉著上帝所說的話來攻破魔鬼撒但的詭計!

加拿大法語地區的魁別克市是歷史上一個小有名氣的地方,英國沃爾將軍的部隊曾在這個所謂「亞伯拉罕的平原」戰勝了法軍。說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英軍何以能夠攀登山崖峭壁去攻擊居高臨下且有良好裝備的法軍呢?據說在這法軍極佔優勢的地形下,只要用五個孩子就足以防禦一切外來的侵襲。然而法軍由於過分自信,追求享樂而疏於防禦,當敵軍獲悉他們的起居作息情報之後,即利用他們的假期,一夜之間就把他們打垮了,使魁別克從此易主。屬靈的失誤也像是那樣,每天有千千萬萬人被撒但打倒,事實上他們不是被高山壓倒,乃是被小石子絆倒,所以,我們要「儆醒」、「祈禱」!——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可十四35~36靠信心順服神旨】「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我們不要憑著魂的敏感而活著,要憑靈的直覺而活著。敏感是人的聰明,直覺是神的生命;敏感是憑外貌,直覺是靠信心順服神為中心。

但難的是人分不清敏感與直覺的區別,常會把魂的敏感當成靈的直覺。這主要是自己沒有舍掉,沒有真正的釘死,遇到人、事、物時,總是以自己的得失為背景,結果就難明白“是”與“非”;“真”與“假”。在我們處理的問題上覺得沒有讓自己受虧損時,就以為是合乎神旨意的。反之,就以為是背乎主旨意的。許多人所謂的遵行神旨,也都是在這種情形裡。

真實的遵行神旨,乃是徹底沒有自己,不是求自己的安全,不是求自己的益處,不是求自己的榮譽。在合乎神旨的道路上,往往是順逆、榮辱、貧富、高低都會有的(林後六311),並不是照我們所想,盡是順利、盡是平坦、盡是美好。真正合乎主旨意的決斷,是要看結果是否彰顯神的自己。人被消滅,舊生命失勢,世界在人心中降低,而主自己卻逐漸被顯明出來。

主在人身上被顯明出來,並不盡是照常人所說的那些見證,只有順適美好、榮耀安全,而是在各種情形裡,使己受到對付,使人更深的認識舊造,並漸漸脫去他的成份,讓基督被尊崇、被彰顯,這就需要有裡面的認識,裡面的憑藉。

這裡面的憑藉,就是指著靈的直覺,學會活在直覺裡,就必須使我們漸漸的多認識靈的引導、神的作為、神的超奇等等。有了這些認識後,我們就漸漸失去自己,只藉基督的靈(或者活在聖靈裡),而活著了。當然開始在靈的直覺裡引導的事情,也都是合乎聖經的,並且要實現主的話,證實主的話,主也必以正路指示我。—— 李慕聖《晨光》


十四36勝過於好看“……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在今天的社會裡,流行的感覺很好看上去很好已經和成功互相混淆了。一個看上去不好或令人感覺不好的人將視為平庸分子甚至於是失敗者
教會也很容易掉入這樣的陷井裡:全都渴望為主有好見證。當更深入地觀察基督自己本身的見證時,將會糾正我們的觀念。
在馬可福音142742節,耶穌在加略山上面對贖罪的死亡。耶穌內心的掙扎及戰勝他的意願時,路加說:他的汗滴如血。2244)在這段過程中,釘十架極大的痛苦隨之而來,耶穌受到的感覺並不好而且看上去也不好。但事實上,他是很好的。他選擇了完成父親的旨意。他的痛苦與順服隨後帶來了喜悅的復活。
你的天父是否有讓你面對一個痛苦的境況,而這處境實際上是既不好看,感覺也不好受。不要失望!他會珍惜你及你所做的,因你捨棄自己而順服他的旨意。耶穌知道這常常使你感覺不好而且看起來也不好。但實際上這樣做卻榮耀神並最終迎向勝利及喜樂,還有什麼見證比這更偉大呢?
不論工作或玩耍,
耶穌召喚我要盡我所能為他而活,
他知道我的心,在他裡面我得享安息,
我又何必煩惱別人怎麼說呢?
神能把看似醜陋的轉化為美善的。
──《生命語》

 

【可十四38免入迷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人本來都在撒但的欺蒙之下受迷惑(啟129;林後44),如同瞎子,醉漢和死人一樣(弗212)。從來就沒有清醒過,又好像動物一般,為著肉體的需要,暫時的利益而度過一生,歸於虛無之中。但信徒卻蒙神開了心眼,覺悟來世權能,有了永生盼望,看到屬天福分,因而願意跟從主走另一條道路,有別於不信之人。

然而,這道路並非通順,沒有變化和危險的,撒但從不甘心失去他所俘擄的奴僕,從不放棄對信徒的試探和爭取。總想將人從正路上拉到遠離主的錯路上去。他以威脅,壓力為方法,欺騙和迷惑為手段。有的信徒只圖安逸享樂或驕傲自恃,那是陷井在側而仍無警惕,因為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所以主勸戒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不儆醒就沒有懇切的禱告,不禱告就與神疏遠,成為孤單無助,得不到從上面賜的力量。這樣就要陷入迷惑之中,不知危險,也無力抵抗。所以不管聽過多少道理,有多少壯志,只要不時常儆醒禱告,就無法勝過撒但的詭計。──《每日天糧》

 

【可十四38心靈與肉體──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我們都曾有心與願違的經驗。
  當一個最黑暗的夜間,“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的陰謀已經達成,主耶穌到客西馬尼園去禱告。面對著十字架可怕的陰影,祂要彼得,雅各,約翰三個核心的門徒,跟祂一同儆醒守望。但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祂竟然發現,他們三人有兩次去了睡鄉!最親近的門徒,曾誓言跟祂同生共死,有這樣近於背棄的表現,怎能不叫主失望?
  主耶穌卻只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一四:38
  話中沒有發怒責備,卻多少有溫和的同情,甚至在“你們心靈固然願意”的語氣中,還有些諒解和安慰。“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祂知道我們肉體軟弱,也知道我們心靈願意。
  如果我們是客西馬尼園中的三個門徒,被主耶穌從睡夢中喚醒,揉著惺忪的睡眼,在將圓的月光下,看到主耶穌俯下的身軀在旁邊;距離那麼近,可以看到祂憂傷的臉上,掛著滴流的血汗,像一顆顆的大珍珠。主再給我機會,我不止一次,而是再三的失敗;豈不令主傷心?我該多麼惶恐,無地自容!但主並沒有給我當受的責備,竟然平靜的說出那番話。啊,主的恩典和憐憫,真超越我所能了解的。但就在夜盡天明之前,我還有更大更多的失敗!當主堅強的面對著宗教和政治的權威,我竟然三次不認主;當祂被釘十架時,為世人流血捨命,我只是畏怯的遠遠旁觀。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3-4

  主在十字架上為我的罪死了,完成了救贖;在三日三夜之後,祂又復活了,向我顯現,使我堅信而稱義。到五旬節,祂所應許的聖靈降下來,使我們得著能力,以生命為祂見證。
  我會常常記得:“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不敢再誇口自己的剛強,求主施恩赦免,今後盡忠為祂而活。感謝主,祂知道我心靈願意;祂不丟棄這軟弱的器皿。── 于中旻《聖經研究》

 

可十四54何以彼得要和差役一同烤火,到底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是在什麼季節,天氣是冷還是熱?】

    從“彼得……要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裏烤火”一語,我們可以想到當時的天氣一定相當寒冷。猶太人的逾越節是在陽曆三、四月之間,因此每年復活節的日子都不同。耶路撒冷的天氣與香港有點相同,二、三、四月為春天,也是雨季,天氣潮濕,也相當寒冷,所以

在晚間要烤火。

    作者本人于1962年曾往古城耶路撒冷過受難節及復活節,禮拜四晚上曾住在以馬忤斯附近的旅店中。晚上下毛毛雨,我蓋了三張毛氈,猶覺不勝寒。第二天受苦節,千萬朝聖的人都身穿冬大衣,於是我明白主那穌被釘在十字架受苦節,千萬朝聖的人都身穿冬大衣,於是我明白主那穌被釘十字架受苦時,不單是痛,而且也凍,是雙重的痛苦。――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可十四66~72還有一點十分可貴的──這件事的資料來源是出自彼得的口,以前我們已經在緒論中提過,馬可是從彼得的講道內容中取材而寫成這本福音書的。由此可見,彼得對自己否認主的事直認不諱,而且重複申說:『這是我當時所做的事,但那奇妙的耶穌,仍然不住的愛我。』

從前有一個十分受人景仰的佈道家,名叫北賓勞(Brownlow North),他雖然是上帝所器重的人,但少年時代的生活卻是放蕩不羈。有一主日,他在蘇格蘭亞伯丁講道之前,有一個人把一封信遞給他,內容講及他以前的可恥行為,並且提出警告,倘若他膽敢站在講台的話,便把這件事當眾揭發出來,北賓勞不慌不忙拿著這封信,一同行到講道台去,向會眾讀出這封信,並且對這件所謂恥辱的事,直認不諱,然後他述說基督如何饒恕和改變了他的生活,基督如何使他變成一個新造的人,他用自己的可恥,但已經悔改的行為變一塊磁石,吸引人歸信基督。彼得所做的就是這樣了。他大膽的告訴別人:「我傷害了祂;我使祂失望;但祂仍愛我,而且饒恕了我──祂當然也可以同樣的對你啊!」──《每日研經叢書》

 

【可十四72】「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了!」

我們也許以為我們與彼得差不多、甚至以為可能比他更好一點,因為他曾被試探而跌倒了。不錯,但他的跌倒豈不是比許多人的從不跌倒更好嗎?他不認主,但他並非沒有感覺,他一想起主所說的話,就出去痛哭了!凡神的話語,在一個基督徒身上沒有激發能力時,那他就是一個可憐的基督徒,並且不配稱基督徒。因為祂的話語,乃是潔淨和更新的工具。只要我們對此有所認識,並讓祂來做工,那麼即使我們實在是大失敗,我們也不是長久淹留在一個無所知覺的可憐光景裡。——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懷恩早禱】

22 他們喫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

23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

24 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

25 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 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

26 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32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

33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

34 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儆醒。

35 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36 祂說、阿爸、父阿、在祢凡事都能.求祢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

37 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麼。不能儆醒片時麼。

38 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感謝讚美用恩典環繞我們的主,我們在天上的阿爸父上帝!祢叫清晰的晨光把我們拉出來,離開自艾自憐的黑夜、離開恐懼的火坑、離開無信心的深淵。感謝祢讓陽光好像樂隊一樣,為今天奏起序曲,叫早晨陪著我們高唱祢的慈愛。

因為祢是我們的高臺,使我們遠離病毒的侵襲,在這急難的日子裡,祢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磐石,堅定我們從今日的受難曲轉化成得勝歌,高唱哈利路亞。

 

感謝主耶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建立了教會,讓我們如棕樹栽在祢的殿中,如香柏樹發旺在祢的院裡。

主耶穌,我們望見疫情的肆虐,我們與全球的信徒向祢祈求寬恕,我們再次發出困苦人的呼求、求祢垂聽、憐憫、救我們脫離這一切的患難。願主釘痕的手撐扶我們,放下過去、活在當下、仰望未來,深信在疫情當中,祢的恩典夠我們所用,祢施恩的膀臂必拖帶我們走上得勝的十架路。

 

感謝正直的聖靈,祢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啟迪真理的聖靈讓我們在聖言中重新得力,好好地活出信心的一天。感謝聖靈無休止地充滿我們,叫我們到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並且仍繼續不停地長出新的芽。

關愛我們的聖靈,願祢從日出到日影西斜之中為我們四圍安營,搭救我們。在晚間也賜下祢的同在、平安及醫治,叫我們在平穩中重新得力。

祈禱乃是奉那因愛進入死亡、更加因愛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的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