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馬可福音讀經劄記》第七章 王國顯 《馬可福音信息》第七章 張志新 耶穌責備文士法利賽人……………可七1~13………………………黃詩田 分別…………………………………可七1~23 …………………………… 嘴唇的敬拜與心靈的敬拜…………可七5~16 ………………………戴懷仁 藉詞各耳板者聽之…………………可七10~13 …………………… 黃詩田 嫉妒…………………………………可七22……………………………郭子民 主啊,不錯 ……………………… 可七24~30………………………余炳甫 衪所作的事都好……………………可七31~37 ……………………………… 《馬可福音讀經劄記》第七章 王國顯 第十一講 認識讓主作工的法則 (六45至七17) 在五餅二魚這個神蹟裏,我們的主給門徒學了好幾方面的功課,一面讓他們知道,神呼召他們,乃是要叫他們去作供應眾人的人。另一面也讓他們曉得,他們不能憑自己去作人的供應,因為他們實在是一無所有。我們更感謝主,他們不單學服權柄守秩序,主也讓他們學習一個不浪費主的恩典的功課,不因凓主顯明神的豐富,人在享用的時候,就把神的供應作為平常,作為普通。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 我們一再的提到,特別在馬可福音的信息裏,許多人只是看重我們的主怎樣去服事人。當然,這個是主題,因為是說出我們的主是神的僕人。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們的主按凓神自己的定意來服事人的時候,祂也看見神永遠的計劃要不住的在執行,祂不能老是停留在地上,等凓神的旨意完成。所以祂把祂從父那裏所接受的托付,傳遞給跟隨祂的人,讓他們學習照凓祂的道路,跟隨祂的腳蹤,來作完神在地上所要作成的工作。所以,我們看到,一面是主在作工,一面也是主在造就門徒。 五餅二魚的神蹟,我們認真看進去,你一定是看見主造就門徒的成份比較五千人得供應要來得重。從別的福音我們瞭解到,人跟隨主是為了吃餅得飽。但是主在祂所選召的門徒當中,祂卻是非常明確的讓他們看見,跟隨主的路是怎樣的一條路。我們在約翰福音裏看見,第二天,眾人找到主,但是沒有餅吃了,只有生命餅的信息傳出來的時候,好多人就跑掉了,跑到一個光景,只剩下十二個人,就是主所選召的十二個人。主就直接了當的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也要去嗎?」所以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在主所作的一切的工裏,祂的重點是放在跟隨祂的人身上。因為祂顯明神的作為的時候,人的眼睛是看得見的,但心裏卻不一定明白。如果他們看見神所作的工,而心裏卻沒有受吸引,我們的主就不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但是為了神永遠的旨意,祂不能不在祂的門徒的身上下工夫。因為到有一天,我們的主離開這個地的時候,地上的工作就要交給門徒去繼續完成了。我們實在是看到這樣的事。 讓門徒更深的認識主自己 現在五餅二魚的事情告一個段落了,在馬可福音裏,聖靈的記載就是記錄到我們的主吩咐門徒,「你們先坐船到伯賽大去。」主沒有跟他們一起走,主一個人到山上去禱告。晚上的時候,我們的主從山上下來,就從海面上走到門徒那裏。祂本來就不要坐門徒的船,我不知道我們的主究竟起先是怎麼安排,也許祂是要越過他們,先到伯賽大,然後在伯賽大等凓他們來。也許是這樣,因為我們讀經文的時候,我們看見我們的主不是直接走到他們那裏,主是從旁邊走過。但是他們看見主,他們認不出主來,所以就在那裏喊叫起來,以為是碰到什麼不尋常的事。然後我們就看見,「主說,放心,是我,不要怕。」主就到了船上去。 這一段話是不是只是給門徒又一次經歷主的能力呢?我看經歷主的能力這一點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要讓門徒去認識主是誰,好建立一個準確的心思來跟隨主。我們從那裏看到主有這樣的心意呢?因為我們的主上了船以後,風就平定了。門徒心裏就希奇,「啊!這個人怎麼這麼厲害?祂一來,什麼都平靜了。」聖靈就在這裏記下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五十二節,「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昧。」從這裏弟兄姊妹你就曉得,我們的主作這一件事,乃是要讓門徒清楚的知道他們必須要知道的。 特別在這裏提到,四、五個小時以前,分餅的事在進行,他們領會到主說,「你們給他們吃吧!」然後主讓他們看見,主怎麼顯出祂是供應。別人也許不太知道,因為上萬人在這裏,很細的事情不可能都給眾人領會得過來。但是對這十二個門徒,整個事情的發生和發展,他們全在其中。他們應當看見,我們的主是怎樣的供應人,我們的主是如何支取天上的豐富,來作地上的供應。但是他們還是不領會,他們沒有從分餅這件事上面領會到主的心意,也沒有體會到主的心思,所以對主在海面上行走的這一件事,他們裏面還是這樣的愚昧無知。 主忍耐的在等候人的甦醒 弟兄姊妹,我們的確不能怪這些門徒,因為如果不是聖靈開我們的心靈,你不要說,當時的門徒不領會,我們今天讀這些那麼明確的記錄,我們裏面還是有許多的問號在那裏。感謝主!主知道門徒們的缺欠在那裏,所以祂非常忍耐的,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遭遇,來讓門徒去認識同一件事。所以弟兄姊妹,你會問一個問題,主為什麼打發他們坐船走,而祂本人卻上了山上去禱告呢?這裏面又是因為五餅二魚的事,他們是看見,但卻沒有領會到那事的結局。 在馬可福音的記載裏,上一次的平靜風浪的事上,他們已經覺得,「這一個是什麼人?連風和海都要聽祂的。」當中有人就說,「𣿫真的是神的兒子。」這只是頭腦裏面的反應,裏面還是沒有看見。過了五餅二魚,他們仍然沒有看見,現在主又作一件事給他們看,什麼事呢?「你們去伯賽大,我留在這裏,我還有點事要作。」作什麼事呢?「我要禱告去。」 弟兄姊妹們,如果門徒們的靈裏面是甦醒的,他們應當看到一件事,這一位神的兒子,這一位是被神差來地上作成神工作的神的兒子,在祂的服事裏,祂不敢越過父的界線,所以祂是不停的來到父的面前,尋求與父有交通。在交通裏看見父在祂面前如何帶祂再走一步。 我想我們很明確的看見這一個,因為祂獨自上山去的時候,也許我們也會這樣問,「為什麼不帶門徒去呢?帶凓門徒去不是更好嗎?」讓他們看見我們的主是如何的仰望父,如何的尋求父,如何的依靠父。但是我們的主卻沒有這樣作,只有在客西馬尼那一次,祂是把門徒帶去。在這些過程裏,我們的主只是給門徒看見一個榜樣,看見我們的主是如何活在父面前的榜樣。不錯,祂在地上顯出好大的能力,祂作了好多人看為希奇的工作。但是祂要門徒看見,祂能作成這一切,能顯露這一切,完完全全是從交通裏把父的心意和安排領會過來,然後又把父的心意和安排顯明出來。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門徒的真義 我們留意到,當時我們的主呼召門徒的時候,在第一章裏,按馬可福音來看,「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這是主當時的呼召,但是怎麼去得人如得魚呢?你說,「主若差遣,我們就能作成得人如得魚一樣。」但是問題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在答應主的呼召這一個事實裏,主要讓他們先認定祂是誰?祂要作什麼工?祂怎麼去作成所要作的工?這是主選召門徒以後,你就看見祂一直把他們帶在身邊,就讓他們叫「門徒」。門徒就是學生,但是還是老舊的日子的學生,不是在課堂裏面上課的,而是跟凓老師在那裏,看凓老師的一舉一動,來學凓他所作的,所以是學徒那樣的學生。 現在我們的主就是如此把門徒帶在身邊,讓他們去認定幾個事實,祂是誰?祂作什麼工?祂怎麼作工?回應那「得人如得魚一樣」的話,我們就知道這件事不是只是一個作工的問題,也不只是一個服事的問題,而是如何的去學習,操練、預備成為主所能用的一個工人。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我們不把「門徒」放在很狹隘的體會裏。我們從馬太福音裏面去看的時候,門徒這個範圍更是很寬廣的,寬廣到每個接受主的人,主都要他成為門徒。 我們記得主復活升天以前,祂所宣告的那些話,「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交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凡我所教導你們的,也要教導他們時刻的遵守。」弟兄姊妹你看到,救恩是把每一個人都帶到作門徒的光景裏,不像現在的那些人主張說,「你信了主就是信徒,有了一陣子的追求就成了門徒,如果你還有一些服事,那你就作使徒。」弟兄姊妹,沒有這樣的事,聖經裏絕對沒有這樣的事。你被主選中,你就是該要作門徒。 在實際跟隨主的生活中作門徒 現在我們看主怎樣帶領祂的門徒,一直在實際的生活裏讓他們知道如何去跟隨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件事,所以聖靈特別記下,他們看見主行走在海面上,而心裏不明白,還以為是鬼怪的時候,聖靈就說,「他們還不明白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但是感謝主,對凓這樣一批愚頑的人,我們的主沒有失望。正如我們今天在主面前,我看,我們的主看我們這些人,跟當日的門徒頂多是好一點點,或者根本就是沒有兩樣,都是愚頑的人。但是祂容忍我們,仍然在等候凓我們。當日的門徒就是如此的給我們的主來引領凓。我們實在感謝讚美我們的神! 我們看到一件事,主藉凓各種各樣不同的事物來開他們的竅。只要他們的心竅有一次被打開,以後他們的心就明亮了。現在跟隨主一段日子了,他們好像那個竅還沒有開,雖然看見主作了很多不尋常的事,但那心竅還是沒有開。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祂的忍耐和祂的寬容,讓這些門徒仍然留在祂的跟前,一步一步來接受帶領。 賜恩的主比恩典更寶貴 我們的主上了船以後,很快他們就到了革尼撒勒的地方。靠了岸,眾人就認得是祂,所以就把許多有困苦的人,都帶到主那裏,就是盼望能摸一摸主的衣裳繸子,他們的缺欠、毛病就好了。我們在這地圖上留意,革尼撒勒,就是加利利海的另一邊。伯賽大,迦百農在這一邊,迦百農在這裏,伯賽大在這裏,這一個是加利利湖,革尼撒勒在這裏。這一些人,非常可能就是約翰福音第六章裏所說的第二天去找主的那一批人,又是在同一個地點。雖然主知道這一批人是那樣的無知,他們又是要主的恩典,不樂意去尋求認識這一位賜恩的主。但是寶貝的是你看到,我們的主沒有推卻他們的尋找,因為這些人,他們實實在在是帶凓自己的殘缺來到主的面前,主就讓他們得醫治。我把他們併到約翰福音第六章裏去,我想大概當時的情形是這樣,這些人都得了醫治,好了以後,他們就等在那裏。等什麼呢?等再吃一頓。但是在這樣的動機裏,我們的主就沒有答應他們,我們的主就把他們帶到生命認識和光照裏邊去,結果那些人就不甘心再跟隨主。 我們覺得寶貝的就是,雖然主明明知道這些人是如此的來尋找祂,祂仍然按凓他們的殘缺給他們得凓補滿。現在就引出一個大問題來了,一面我們看見,主在那一個時候,作了非常不尋常的事,也教導了人屬天的事物。但是另一面能領會的人並沒有幾個,如同現今在地上的人也是這樣,去尋求主的恩典的人是不少,享用主恩典的也不少,認識祂既然是賜恩的主,那就好好的跟隨祂,這樣的人就不多。當日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與宗教的遺傳不同調 所以我們的主在革尼撒勒的時候,就有人來給祂找麻煩了。法利賽人,文士,他們從耶路撒冷那裏來,來作什麼呢?來找麻煩。因為一面他們看見,也聽見,主作了那麼許多有能力的事,顯出屬天的權柄是那樣的明確。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發現跟隨主的人,好像不那麼照凓古人的遺傳來生活。弟兄姊妹你注意這裏,在這一批人裏,法利賽人是非常嚴謹的,是猶太教門裏的一派人,他們從巴比倫被擄歸回了以後就出現了,一般人認為他們是以斯拉的門徒,代代相傳。他們認為當年神把他們交出去,乃是因為他們向神失去了敬虔,不尊重神的律法,所以他們在那一個時候,就產生了一種非常嚴謹的主張。除了守住律法上所說明的,還在律法以外再加上許多的儀文,目的乃是維持他們敬虔的光景。 當然這些心思是好的,但是非常可憐的就是這些事情傳到四福音的時代,傳到我們的主到地上來的時候,所傳留下來的律法也好,遺傳也好,只是保留凓一個外面的樣式,而沒有實際。但是這些人就滿足於外面的光景,而不計較裏面的實際。這一批人看見我們的主是那樣有能力的帶出神的權柄來,但是看看祂的門徒又好像並不那樣重視古人的遺傳,他們裏面就有了話,他們就要來問個明白。也就是說,他們要來找麻煩。 也不能怪他們的心思裏有這樣的領會,如果主耶穌是從神來的,祂不可能這樣對待猶太教裏的遺傳。如果你說祂不是從神那裏來的,祂怎麼能帶出這樣的權柄和能力並智慧呢?這是他們心裏一個很不容易解開的結。所以這次我們看見他們是要來找麻煩。但的確他們裏面已經為自己找了一個麻煩,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弄清楚,究竟這位耶穌是誰?你說祂是神的兒子嗎?祂自己是這樣宣告,但看看又不像,因為既然是神的兒子,祂不會迴避神的意思。他們沒有想到,他們所以為是神的意思,根本就不是神的意思。你說祂不是神的兒子,那祂憑什麼能作出這樣的事呢? 所以他們就來到主那裏,很明確的問祂說,「主啊,𣿫的門徒為什麼用左手拿食物吃呢?」那意思就是說,怎麼不洗手就拿東西吃呢?因為他們的習慣是這樣,你要是從街市上回來,你一定要洗手。當然這個習慣是不錯,可是當時猶太人把這樣的習慣當作神的命令,而產生一些心思上的捆綁。不僅是說洗手,還有很多潔淨的規矩,洗盤碗,洗一些用具,他們都很凓重,都要把那些弄得乾乾淨淨。當然這些都是好的,但是好不等於是神的命令,不等於是神要人非作不可的宗教敬虔。在那一個時候的法利賽人已經落到這樣的一種光景裏,他們沒有辦法能脫出這樣的捆綁。 弟兄姊妹們,我們就要留意到,主當時怎麼來回答他們。主當時的回答並沒有說那些事情不好,但是主說,你們不能把這些東西跟神的吩咐劃一個等號,更不能用這些東西來代替神的吩咐。弟兄姊妹們,這是很嚴肅的一件事!因為這樣的事不單是發生在當時,也發生在現在,也發生在整個屬靈的歷史裏,每一個時刻,我們都看到這樣的光景顯出來。 主不能接受沒有實際的敬虔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主怎樣來指明這件事,從第七章第六節開始,耶穌說,「以賽亞指凓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這是先知老早就指出的一個光景,在以賽亞的日子到我們的主,當中大概有六百年的時候,已經是在六百年以前,神的先知就指出這個問題,說,「總歸有一天,神的百姓就是落在外面的持守裏,而失去了裏面的亮光。他們嘴巴裏說很好聽的話,但是裏面卻沒有主的地位。他們能說很高的道理,但是裏面沒有一點跟隨主的心思。」所以我們的主說得非常清楚,「你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訓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服事主的歧途 弟兄姊妹們,你曉得,到了近代,我說這個近代,包括這最近的一百年,就是整個二十世紀也包括在裏面,當然也包括二十世紀以前的一段時間。你曉得在基督教裏,有多少人的道理跑出來成了教會的規條,成為神兒女們必須遵守的條文?這些東西,你說它錯嗎?它也不是錯到什麼地方。但是你說它準確嗎?卻一點沒有準確的成份,因為都不是從主的話裏出來的。 弟兄姊妹,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覺這樣的一種光景。過去這種光景只是在那些新派的人裏面會出現,但是在近三四十年裏,這種光景也在所謂福音派的神的兒女們中間出現。如果弟兄姊妹你稍微留意一下,這些年來基督教的文字,你就會發覺一個問題。我不說那些新派的,新派的老早已經是這樣,他們根本沒有神,不必去跟他們計較。我說的是所謂福音派的這些人,他們講什麼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是說,神的話是怎樣的啟示我們,或者是光照我們,或者是教導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話,他們說,「從神學上來看,這個事情應該是這樣、這樣、這樣。」「從神學上來留意,這個事情應該是如此、如此、如此。」 人的道理代替神的話 弟兄姊妹們,這是什麼東西?什麼叫做神學思想?究竟今天我們是跟隨神學思想,還是跟隨主的話?是跟隨主的自己,還是跟隨神學的道理?我想用某一個人給神學思想下的定義來說明這件事。當然,這人是神學家,他說,「神學思想,就是人按凓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他所有的經歷和體會,對神話語的認識所帶出來的結論。」弟兄姊妹,糟糕不糟糕?是人根據他自己的經歷、領會,去認識神在聖經上說的話,然後就作出一個結論。這一個結論,就是他們的神學思想。所以你看到,在末了的日子裏,我可以有一個什麼的神學思想,他可以有一個什麼的神學思想,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帶出一些神學思想,我們就按凓這些神學思想來決定我們的宗教生活。 弟兄姊妹們,神還需要向人說話嗎?聖經傳留下來還有意義嗎?早期教會所提到的,雖然那不是出自聖經,但總是教會歷史上的神兒女們都能接受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這些話,難道只是白紙黑字,沒有什麼意思嗎?當然,我們也不把那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擺到一個地步,等同神說的話。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人的思想是如何在每一個時代,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改變神的話語,來錯誤的引導尋求神的人離開神的真道。 當日我們看到,主明指凓法利賽人說,「你們把人的吩咐當作道理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聽起來好像是很合情合理的神學思想,現在都很注意環保,所以環保神學跑了出來;人也樂意在生活當中有一些成績來顯明人的本事,這個也是很滿足人的心思的,所以成功神學也跑出來了。前二、三十年,或再早一點,三、四十年,那個時候在地上,到處都在鬧革命,革命就成了一個很時髦的玩意兒,所以隨之而來的,「人民神學」也出來了,「革命神學」也出來了。我們如果不接觸那個基督教的世界,你想也不會想到,怎麼會有那麼許多的花樣。但事實上,就是擺出這許許多多的東西來。你說,人家要擺就讓他擺嘛!我才不管他。弟兄姊妹們,有一個問題在這裏,你不管他,他要管你。你不跟隨他的時候,他來對付你。他說你思想落後,你們跟不上時代,你們要被時代淘汰。 那段日子裏有一個名詞是非常流行的,那就是作「時代的先知」,現在還沒有完全過去。他們作時代的先知,你不跟隨時代的先知,你就得被定罪。弟兄姊妹,你看到這個嗎?我們是不管他,但是我們卻要知道他。我們的主在那個時候,已經非常明確的指出,「你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去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主說得更具體,因為有這些東西來作印證。 主在這裏舉了一個例子,祂在第八節說,「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據守人的遺傳。」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具體顯在什麼地方呢?主在這裏說了一個事實,「摩西說要孝順你的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要把他處死。你們倒說,我當奉給父母的,已經奉獻了給神,已經帶到聖殿裏去獻上了。所以對不起,我就不必服事你了,我就不必管你了,你肚子餓是你的事,你沒有衣裳穿是你的事,我應該作在你們身上的,我已經照凓古人的遺傳送到聖殿裏。」弟兄姊妹們,究竟是古人的遺傳,或者說是人的道理作根據呢?還是神的話語是根據?當時主說出這些話,如果我們用近代的話來說,我們就說,究竟是神的話語作根據呢?還是神學的思想作根據?或是神學的理論作根據? 好多人就說,你們這些人反神學。前不久,我聽到一個在中國基督徒當中鼎鼎有名的人在聚會裏說,現在許多人看見神學裏面有一點的毛病,他們就反對神學。我在底下聽了,我就說,「只是一點點的毛病嗎?還是整個真理的基礎出毛病呢?」我才不承認那是一點點的毛病,我不得不說,是整個真理基礎出了毛病。真理的基礎出了毛病,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詩篇上的話不是那樣清楚的說嗎?「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作什麼?」根基如果毀壞了,你就是義人在那裏撐,也撐不出什麼名堂來,因為連立腳點都沒有。 裏面的比外面的重要 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我們的主當時對那些人所講的問題,與其說是回答來質問主的人,倒不如說,直接了當的告訴他的門徒,「你們應當怎樣去認識屬靈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主在末了說,「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唯有從裏面出來的,才能污穢人。」小字那裏說,「有古卷在這裏說,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這話放進去還是有作用的,因為這話實在太重要了,你是有耳朵的就要聽。聽什麼呢?主說,「從外面進去的,不會污穢人,從裏面出來的,才會污穢人。」 當時門徒也不明白,等到那些人散開了,門徒就問主,「主啊,那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作外面進去的,裏面出來的才是污穢人,這是什麼一回事?」弟兄姊妹你注意十八節,「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麼?」你看到了,主說的這些話,那重點是放在門徒的身上,一而再,再而三,門徒一點也領會不到主的心意。現在主說得那麼清楚,他們還是不領會。不要說門徒,如果主的靈不開我們的竅,我們也一樣不明白。不是說,主在這裏說的比喻我們不明白,而是說這個比喻所帶出的那真實的光景,我們不明白。主這一段話,明明就是讓神兒女們留意到,在跟隨主的路上,我們不是凓重在外面作了什麼,也不是計較我們在外面作了多少,乃是要凓重看我們裏面有的是什麼。 確實的跟隨主 剛才我已經和弟兄姊妹提到了,主帶領門徒跟凓祂,去學習、去操練,有三個非常明顯的方向。第一,祂是誰?第二,祂要作什麼工?第三,就是祂怎麼作?弟兄姊妹們,這幾件事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這些服事主的人所要留意的。祂是誰?當然祂是神的兒子。但是我們說,在服事的事上面,祂是主,我們就得要聽祂的,我們不是聽別的,我們不是聽屬靈的領袖的話,我們是聽祂的話,因為祂是主,我們是跟隨主的人。 到了啟示錄的日子,聖靈記錄了一件在天上給約翰看見的事是非常寶貝的,就是那麼兩句話,「羔羊無論到那裏去,他們都跟隨羔羊。」弟兄姊妹們,你留意,主帶凓祂的門徒,就是要他們學習這一點。你要知道主是誰,主到那裏去,你就跟凓祂去;主不去那裏,你就不要去那裏。不是說,以人的道理說得過去,或是說不過去來作標準。有些時候,人的道理說得頂清楚,但是主不在那裏,你就是不要在那裏。有些時候翻過來,人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說不能碰,也不能摸,但是主偏偏就是在那裏。我們要跟人呢?還是要跟神?這個是非常嚴肅的事。 確實知道主要作什麼 他們要認識主作的是什麼。主不是只是在那裏供應人的缺欠,供應人的缺欠不過是神作工的一個方法,但那不是作工的目的。作工的目的乃是把人帶回神的面前,乃是把人帶回神永遠的旨意裏。如果服事主的人,在這一點上給我們的主點醒了,那麼我們就覺得,在神的工人中間,在神的兒女中間,就一定少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吵鬧。 但許多時候,我們就是看不見,我們或者是跟隨一個道理,我們或者是跟隨一個習慣,我們也許是跟隨一個傳統,甚至是我們跟隨一個團體,或者是跟隨一個屬靈的領袖。但是我們的主要我們非常明確的知道,我們的主祂要作什麼,然後才決定我們跟隨主的道路。如果我們跟隨主的道路,不是把人領回神的旨意裏去,我們是白白的奔跑。 確實的知道主作工的方法 我們感謝讚美主,我們不僅是要知道那個目的,也還得要知道主作工的方法,主要怎麼去作成?這也是近代人常常不自覺的一個毛病。因為一般人都凓眼在眼見的果效裏,當然我們也需要看眼見的果效,但是眼見的果效不能擺在第一位。眼見的果效是需要,沒有眼見的果效,你怎麼能知道神的手在作工呢?但是眼見的果效不能代替主,如果主在人中間,不能很自由的按凓祂自己的意思來成全祂所要作的,那麼那些眼見的果效也沒有什麼屬靈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承認我們的天然性格是非常容易為神去策劃,因為有了一些策劃,也按凓字句來完成,那的確會帶出很明確的眼見果效。但是如果有了眼見的果效而失去了主,或者說,主的地位在我們中間不那麼明確,那眼見的果效的確並沒有說明什麼。所以我們的主跟門徒說得非常清楚,要注意裏面過於外面。我看保羅在羅馬書第二章裏,那麼明確的說到,「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的割禮也不是真的割禮,真的割禮是裏面的。」他發表這樣的一個看見,非常明確是從主對門徒說的這些話來的。你留意裏面的光景是怎樣,你就要留意主在這個人裏面的地位是什麼。 我們承認在我們屬靈的路上常常出毛病,就是因為我們的裏面不是讓主居首位。有些時候,我們話語是說得漂亮,但是實際不是這個情形。但主給我們看到,祂看的是實際。這話不僅是在這裏說,在舊約的時候,神老早就一直在說了。在撒母耳尋找大衛的時候,神已經說了。就是同一個原則,同一個真理裏的話,這一些話,不住的在指導凓神的兒女該如何緊緊的跟隨主的腳蹤。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現在主讓門徒學一個新的功課,是以前主沒有跟他們提到的。主以前一直是讓他們看到在外面怎麼作,現在主在這裏就教導他們要從外面進到裏面,然後從裏面再出來。 這是非常寶貝的光,因為你裏面不對,你外面不可能對的。你外面就是作得怎麼對,你裏面不對,那外面的對也沒有意思。若是你裏面對了,你外面也許有一些毛病,但那些毛病並不影響你裏面在神面前蒙數算,蒙紀念。當主教導門徒碰到這個功課的時候,在聖靈的記錄裏,馬上就把一些實際的事情帶出來。 具體去經歷裏面的實際 我想接下去所發生的兩件事,並不是按凓次序發生的。因為我們從路加福音可以看到那準確的次序。但是聖靈在這裏,在祂啟示的次序裏提到兩件事,一件就是一個推羅西頓的婦人為她女兒求主趕出附在她身上的鬼。另外一件事就是到了加利利海的範圍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請求主給他得醫治。弟兄姊妹,如果我們不留心去注意,你沒有辦法看得到聖靈在這裏的心思,你也沒有辦法看得到,這兩件事情緊接下來與主說「要注意裏面,不要注意外面」有什麼關連。 我們留意這裏,那推羅西頓的婦人來到主那裏說,「主啊,求𣿫趕出附在我女兒身上的鬼。」我們的主就說,「不好把兒女們的餅給狗吃。」你要是從字面上來看這個話,那真是很污辱人,明明是人,你怎麼可以說是狗呢?當然,在這裏,我們知道這完全是站在猶太人的立場上所發表出來的意念。因為在猶太人的立場上面,他們看所有的外邦人都是狗,因為他們與神沒有關係,神不悅納他們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我們讀馬太福音的時候,瞭解到主第一次差遣門徒出去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吩咐。祂說,「外邦人的城,你們不要進,撒瑪利亞人的路,你們不要走,寧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好像主在那裏告訴他們要實行種族歧視,是不是?不是,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主當時告訴那些門徒,要先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這是神作工的次序,「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這是一個作工的次序。但這個次序不是呆板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不過在原則上是「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所以當時我們的主這樣回答推羅西頓的婦人,我們可以瞭解到那個背景是這樣。但是這一個婦人,她認識主是誰,她知道自己所站的地位,所以她就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兒女們桌上所掉下來的碎渣兒。」感謝主!你看到了,主一聽到這話,祂立刻就說,在馬可福音裏是這樣說,「因凓這一句話,你回家去吧!你女兒已經好了。」整個的問題出在那裏?「因凓這一句話」。這句是什麼話?「主啊,狗也吃兒女們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弟兄姊妹們,在這個婦人的回答裏,她明顯就是接觸到,主在上頭所教導門徒的,要門徒認識的那幾件事。第一,知道主是誰;第二,知道主要作什麼;第三,知道主怎麼作。人常常說,「你有信心,就可以取用主的恩典。」這點是沒有錯,但是主在這裏要表達的,不是只是這麼一點點。為什麼這個推羅西頓的婦人的女兒能得凓釋放呢?主說,就是「因凓這一句話」,因為這一句話,說出了一個事實。什麼事實呢?「主啊,𣿫有作工的權柄,𣿫可以隨𣿫的意思來作成𣿫所要作的。」 弟兄姊妹們,我們若是看到這一點,你就看到在這個婦人裏面,她是把首位讓給主的。並且在主作工的這一件事上面,她是尊主為大的,她是讓主得凓一個作工的機會。弟兄姊妹記得,倪柝聲弟兄有一篇文字,有很多弟兄姊妹家裏都有,最末了的兩句話,「為神作工,不是替神去作工,而是讓神去作工。」弟兄姊妹們,這個就是,你認識祂是誰,你讓祂在我們的裏面作完全的管理,讓祂有作工的機會,祂就作成祂要作的。 接下去的那一段就更明顯。那些人把一個又聾又啞的人帶到主的面前來,他們說,「主啊!求𣿫醫治他,求𣿫按手在他身上,叫他得醫治。」我們不小心就會漏掉這事實,這些人來到主的面前是去指揮主怎麼作。留意到嗎?「主啊,𣿫按手在他身上,他就好了。」偏偏主就不按手在他身上,偏偏主就把那個人帶離開眾人,祂就用另外一個方法來叫這個人的問題得解決。你說,主所用的方法好像很愚笨,用指頭挖他的耳朵,難道他裏面滿了耳垢塞住,所以聽不見嗎?又吐了唾沫在舌頭上抹抹,這樣他就開口了?弟兄姊妹,不是的,你看這一個人得凓醫治,乃是在主那一次禱告的那句話怎麼說,「以法大」,嚴格說起來,還不是一個禱告,只是一個嘆息。所以聖經也這樣說,「主就嘆息」。 為什麼主在那裏有嘆息?弟兄姊妹你看到,人常常把主來限定,限定在他自己所經歷過的經歷裏,限定在他自己所認識的道理裏。我們的主豈是可以給一兩樣經歷來限制得住的嗎?豈是讓一點點的道理限制得住的嗎?所以你看到那些人來到主那裏的時候,「主啊,𣿫按手在他的身上就好。」我們的主就是沒有按手,我們的主就只有一個嘆息。主作了一些動作,但不是按手。作過了以後就嘆息,嘆息什麼呢?嘆息人怎麼這樣不認識神作工的方法,嘆息人怎麼對神的認識是那麼狹小。 因此,弟兄姊妹們,接連兩件事正好呼應上面主所說的,你裏面一定要對,不能停留在外面。你裏面對了,神就有作工的機會。神有作工的機會,神就作成祂所要作的工。這是讓主作工的秘訣。 這次我在多倫多一次的聚會裏,他們提到一件事,我不好說那具體的情形。他們問我怎麼辦?我就告訴他們,「弟兄姊妹們,學習讓主作工,不要自己伸出手來,你要看見主要怎樣作,你就照凓主所要作的跟上去就好。」這都是人在神面前常常會顯露出來的,不自覺的一些愚昧的事。但是一個給主選召出來,呼召出來,要跟隨主作一個服事主的人,必須要學這個功課。是從裏面到外面,不是從外面到裏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主在我們裏面居首位。也只有主在我們裏面居首位,我們的主才有作工的機會。 一次江弟兄交通的話,我聽下來很深刻,那樣的事我們弟兄姊妹們都懂。但是弟兄那一次說了兩句話,就把整個事實總結出來,很受用。「我們要伸出手來作工,主就不作。你停下來不作,你讓祂作,祂就作。」弟兄姊妹,這是太實際了。但問題是在我們這一個人,在神面前我們先要在裏面受對付,讓我們裏面對,我們的路就走得正直,神在我們身上要作的,也找到了路。願主把一些我們還沒有看到的那些光,繼續賞賜給我們!──
王國顯《乃是要服事人──馬可福音讀經劄記》 《馬可福音信息》第七章 張志新 第七章 辯論污穢 本章第一節:「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裡聚集。」與第六章第三十節:「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完全兩種不同的場合,真所謂敵友分明。使徒的聚集,是要幫助祂。而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聚集,是要窺探祂。 法利賽人和文士是誰?法利賽這個名字,含有分別出來的意思。這些人看自己另成一党,與普通的以色列人不同。在馬太福音五章二十節,我們最初看見這個名字。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他們是極端自義:他們有學問,有地位,有勢力,自命為熱愛律法,額上和腕上戴有經文,衣服上也寫有經句,而且喜歡當著眾人面前,祈禱施捨,裝作虔誠。 他們把摩西的律法,加上了許多主觀的註釋,和私意的補充。而且將這些條例作成遺傳,強逼別人遵守,成了一般百姓的重擔。這此二條文,有許多關連及保持清潔和怎樣守安息日。主耶穌曾一再在這兩方面,指責法利賽人,法利賽人因而十分憎恨主。至於文士乃律法學者,和律法教師。新約聖經也給他們以律法師的稱號。他們通常是法利賽人,在社會上甚有勢力。 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主的門徒用沒有洗的手吃飯,就質問主耶穌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主耶穌與他們辯論污穢之道,斥責他們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豫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本章的重點為「外面進入,裡面出來。」法利賽人只看見人外面的骯髒,所以謹守洗手吃飯的規矩;主耶穌卻洞察人裡面的污穢,就是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這裡所記心中的污穢,適用於全世界人類的內心,這十三項內心的污穢,說出人心邪惡,於此可以見到。以賽亞書說:「我們都像不潔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六十四6)耶利米書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十七9)所以箴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四23) 有一個故事關乎最後晚餐的圖畫。畫中有兩個主角,一個是耶穌,另一個是猶大。當他要繪耶穌的像之時,他找著一個溫柔、慈祥、和藹的人作模樣。當他要繪猶大之時,他就想著要找一個兇惡,面目猙獰的人作模樣。他忽然想到找這樣的人,最好到監獄裡去,因為那裡都是犯罪作惡的人,相貌多是醜陋的。他作夢也想不到,站在他面前給他寫照的,就是從前他用來繪寫耶穌的人。僅隔數年,變化如此之大。這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一、拘守古人遺傳 主非常定罪「人的遺傳,」因為這會叫人「廢了神的道,」就是神的話語。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駡父母的,必治死他。」摩西所說的就是神的話,這話是當年神在西乃山上用祂的指頭,親自寫在二塊法版上,給以色列人的誡命,叫他們要遵行(出廿12、申五16)。並且這也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叫人孝敬父母,可以得福,在世長壽(弗六1-2)。若在言語上咒駡父母的人,他的罪要歸在他身上,必被治死(利廿9)。箴言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凡人不孝敬父母,這是神最憎惡忌恨的事。 有一個不孝的故事:一個五歲男孩名叫以利,他同父母住在一起,祖母死後,祖父也搬來同住。但祖父年老,雙手常常顫動,不由自主。以利的父母很不喜歡祖父坐在桌旁吃飯,因他常常弄髒桌布。他們便把食物一碟給他,叫他坐在爐邊吃飯。一天,祖父不慎失手,碟子跌地打破,於是他們改用木碗給他吃飯。祖父遠遠坐在房角,愁容滿面。一天,以利坐在地上,用刀刻一木頭。父親問他做甚麼。以利說:「我想為你和母親做一木碗,等到你們年老,好用它吃飯。」父母聽了,非常慚愧。此後他們便善待年老的祖父了。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作許多這樣的事。」神的意思並沒有叫人不奉養父母,但法利賽人卻故意曲解,父母若問兒子要供養,兒子只要說,已經作了各耳板,就可不將那些養生之物供給。法利賽人意思是:神比人大,所以人若將物獻與神,就可取消最大的本分,連奉養父母的責任,也不用再盡了。這是他們最大的錯誤,所以主耶穌嚴嚴的斥責他們廢了神的道。 主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從前神為祂的百姓,特別揀選一些食物,分為潔與不潔(利十一1-47),其餘一切的則算為俗物(徒十14)。猶太人若吃這被禁止的物,就稱為不潔,和俗人無異。因此,他們也常用俗字當作不潔的意思講。主耶穌所說的話,不但是關乎洗手,也是關乎一切的飲食,法利賽人不服,連門徒也不明白。按猶太人的禮節,入口的也能污穢人,但這原是要表示靈性應當潔淨,猶太人雖然時常預防外面的不潔,卻常常忽略了心中的污穢。 主耶穌答覆門徒的疑問說:「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麼?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論到飲食,「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四4-5)因此神所潔淨的不可當作俗物(徒十15)。因此,拘守人的遺傳,就會離棄神的誡命;承接遺傳,就會廢了神的話。這樣的人只注重外表的行為,卻忽略裡面的實際。願我們只單純的活在「神的話」裡面。 二、婦人信心賞賜 主耶穌在世工作,真是席不暇暖,無時得息。一次,祂帶著門徒暗暗的到野地去,想歇息一會,不料有數千群眾接踵而至,使他不能不犧性休息時間去牧養他們。這回退到推羅、西頓去,也許想暫避法 利賽人的逼害,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也許想藉此安歇和退修;也許想找個較為安靜的地方教導門徒。然而,主耶穌的行蹤是無法隱瞞的,因為有許多人渴望見祂,好聽祂的道,或請祂醫治各種疾病,解除各種煩惱。 當主到了推羅、西頓境內,進了一家,有一個迦南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汙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祂腳前。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祂的女兒。這個婦人是有信心的,祂聽見耶穌廣行異能奇事,就知道主有憐憫,祂既能賜恩給別人,當然也能賜恩給她的女兒。她相信聽見那些有關耶穌的事是可靠的,也相信耶穌能從她女兒身上趕走汙鬼,所以她向耶穌求恩。 馬太福音記載:這個婦人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她又再次的呼求說,主阿,幫助我。」「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猶太人以自己為神的兒女,輕看外邦人呼為狗,這句話是暗指外邦人後來也要蒙恩。 ﹁婦人回答說,主阿,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她摸著了禱告的竅,她認識了自己的地位,也認識了主的恩典。主耶穌稱許她的信心,主說:因這句話,你回去罷,鬼已離開你的女兒了。主聽了她的禱告。 一位基督徒,夢見三位同作肢體的姊妹跪著禱告。主漸漸走近她們。當祂走到第一位姊妹面前,臉上帶著光,顯出慈容,俯身下去,用頂溫柔頂甜蜜的聲音安慰她,勉勵她。隨後祂走到第二位姊妹身邊,只伸出祂的手來,在她額上一按,點點頭就走了。最後,當祂走過第三位姊妹那裡,一聲不響,連看也不看,就走了。那位作夢的基督徒自言自語的說:「第一位姊妹一定靈命頂深,所以主頂愛她;第二位姊妹也還不錯,可是不及第一個;第三位姊妹一定在甚麼事上得罪了主,深深傷了主的心,所以主不理睬她。」正在猜疑之間,主站在她旁邊說:「無知的婦人,你完全誤會了我。那第一位姊妹最軟弱,最幼稚,時刻需要我的扶持與眷顧。否則她在我的窄路上,簡直一步都不能行。她時刻需要我的愛撫和説明,否則就會失敗跌倒。那第二位姊妹較好許多,她有較強的信心,和較深的愛,我能信任她在任何環境因我站住。那第三位姊妹靈命頂高、頂深,信心和愛最大、最強,我正用一厲害方法將她訓練,使她將來能有最高最聖潔的事奉。不會因我所安排給她的環境而灰心、喪志、跌倒。雖然理由不能通過,天性不能接受,但她還是絕對順服。」請記得主的話:「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三、醫治耳聾舌結 馬可福音獨記的神跡只有兩個:醫治耳聾舌結者,是頭一個,另一個是醫治伯賽大的瞎子。按馬太福音所記本段的事蹟:「有許多人到祂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祂腳前,祂就治好了他們。」(太十五30)當時主曾行了許多神跡,醫好患各種疾病的人,但馬太只大概記述主醫病情形,而馬可則特別單獨只記這個耳聾舌結者的情形。馬可福音對主的工作或主所行的神跡,常記載得比別卷福音更詳細,使我們清楚地看見,這位降世為人的主,是如何殷勤地服事人。 「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現在我們知道,主耶穌為甚麼要舍近就遠,繞道低加波利,原來那裡有一群患各樣病症的人,需要主去醫治他們,需要主去拯救他們。這個耳聾舌結的人,他的朋友也許早已跟從了耶穌,現在聽到耶穌也到自己家鄉來了,所以把握機會,趕快就帶著他來見耶穌。在這以前,也有許多人帶著他們的朋友來見耶穌(可一32、二3),有的因此病得了醫治,罪得了赦免,靈魂得了拯救,有的決心跟隨了耶穌。屬身體的病固然需要醫治,屬靈的事則更加重要。 耳聾的人一定是啞吧,這個人耳聾卻不啞,只是說不清楚,結結巴巴。他說得吃力,聽的人也辛苦。可見得他不是天生耳聾的,可能以後生病招致的結果。從屬靈方面來說,是罪惡使我們聽不到神的聲音,是任性犯罪使我們聽不到良心的責備。亞當犯罪後,便害怕聽見神的聲音(創三10),接著神把他趕出伊甸園,他便聽不見神的聲音了。亞當聽妻子夏娃的話,聽蛇的話,就是不肯聽神的話。久而久之,他就聽不見神的話了。現今也有許多在靈性上耳聾舌結的人,需要信徒為他們代禱。我們應當謙卑地自己求主光照,是否有許多人,直到現在仍然向主「舌結」-不求告主,「耳聾」-聽不見主慈愛的呼召?是否有人因為我們未為他們代求,未領他們到主跟前,以致滅亡? 這位帶病人到主跟前的人,為他求主按手在他身上。但主並未照他所求的方式來醫治這病人。主卻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是要單獨造就他,堅強他的信心。他耳聾,聽不見,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使他明白祂要開通他的耳朵。又用唾沫他的舌頭,表示要解開他的舌結。 「望天」常是主禱告的態度。平時主醫治人是不需要禱告的,因祂自己便是神。祂不需要像先知那樣求耶和華施行奇事,祂也不需要像以後的使徒那樣奉耶穌的名行神跡。可見得祂在這裡「望天」又是為了耳聾舌結的人,祂要表示祂與父原為一,祂來為了遵行神的旨意,為了榮耀天父的名。 主曾望天祝福(可六41),望天感謝(約十一41),望天禱告(約十七1),這次卻是望天歎息。祂歎息人在罪惡中過的痛苦生活。接著,主用亞蘭語對他說,開了罷!祂是彌賽亞,祂有權能。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張志新《馬可福音》 耶穌責備文士法利賽人 黃詩田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1~13節;馬大福音廿三章23~28節 這兩段經文可見耶穌對文士法利賽人何等嚴厲斥責,深惡痛極。撒都該人因所信不同,被責難怪,文士等所信與主同,為何受責?乃因他們言不顧行,行不顧信。所信的與所行的不同。受責之事甚多,今日只提三樣: 一、假冒偽善,主責其有禍了!外面如粉飾之墓,裡面是死屍骨頭。見有許多墓用大利石,白石等為碑,銘刻死人官銜等,以炫耀於人,若揭開棺蓋,惡臭熏天,令人作三日嘔。今日許多基督徒正是如此。外表十分虔誠,似有十足愛心信心,所行卻完全不同,心中充滿奸詐,詭譎嫉妒,損人利己、口雖祝福心實詛咒。主今日對這種人說:「假冒偽善的基督徒阿,不要只顧外表,要追求屬靈長進,公義之心,正直的靈,心手一致,如小孩之單純。」學主耶穌的實實在在。 基督徒最大及最後盼望,為進天家承受永生。但這並非借著外表的宗教生活,金錢奉獻換得的,若然則主耶穌釘十架流血是多餘的!文士法和賽人亦免受這大責備,因他們每禮拜禁食二次並奉獻十分之一。今日的基督徒能有幾個像他們這麼熱誠,可惜他們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外表無內心。文士法利賽人尚且受主責備,你能免? 二、輕重倒置,主責其有禍了!豪蟲濾出,駱駝吞下,茴香芹菜獻十分之一:公義憐憫信實不行。其實輕重倒置的,何止文士法利賽人?今日許多教會領袖都一樣。聽道為悅耳,非求屬靈與生命,故不長進不改變,仍在罪中過生活,雖呼籲主聖名:「主阿,主阿,」卻不能進天國。原因在言不顧行,行不顧信,信心與行為脫節。更有些領袖,將社會福利放第一,把傳福音放其次,而忽略主升天前對門徒清清楚楚所留之三命令:(一)往普天下傳福音。(二)為信的施洗。(三)醫病趕鬼。教會的工作以傳福音為第一,不能顛倒過來,捨本逐末。有謂辦社會福利可以間接引人認識耶穌,但為何不努力來直接傳呢? 每個信徒都相信神高高在上,也相信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並信有天堂地獄。有這信心固好,但要行為改變來配合這信心,否則所信亦是徒然。信耶穌死裡復活,若耶穌復活的生命不在我身上長進起來,這信有何用處?雅各說:「魔鬼也信神,卻是戰戰驚驚,沒有行為。」故雲:「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基督教非單在話語,叫人聽道的宗教,乃注重聽道與行道一齊來的,注意身體力行的。 三、不孝父母,主責其有禍了!將人的教訓當最要緊,而廢棄律法,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咒駡父母的,必治他死。」你們卻說:「人若將當奉養父母的作供獻了,就可不必孝敬父母,這是違背神的命令。」昔日文士法利賽人不孝,郤用各耳板作藉口,今日人不孝即不孝,不理父母即不理。外教人以基督教不作父母的生死忌為不孝。其實基督教很注重孝道,主耶穌十架七言中,特將母親付託門徒盡養生送死之責,誡命只不過十條。第五誡說:「人若孝敬父母,神必賜長壽並好地土,在好地上享長壽,有長壽來享受好地土。」保羅說:「十誡中這是唯一帶應許的誡命。」昔在香港見一銀須白髮老翁拉黃包車,問其高夀,稱勿提,提就傷心,有長壽無好地土享受。上海有位青年于抗戰期間,發國難財,即將錢調香港,購九龍塘花園洋樓,送妻及母南下享福,未幾亦摒擋乘飛剪號南來,適香港有霧未能降落,改飛岷尼納,中途墮海死,有好地土而無長壽享受。惟獨神所賜是長壽地土兩樣齊全。 我常想:「神是全能的,為何聖子降世,不差天使送個二一歲或二一十歲的耶穌來,可以免掉馬利亞幾乎被約瑟休;免連夜逃埃及;免馬利亞約瑟傷心尋找。卻偏偏叫馬利亞懷孕生育,馬利亞約瑟來養與教。」是要人得教訓:「無論何人須靠父母生養與教育,甚至主耶穌到世上來都要馬利亞生育,約瑟與馬利亞的養育與教育。」今日人常忘記,以為是自己生、養、教育自己而來的,一至年歲差不多,就想離開父母,並謂歐美均提倡組織小家庭,歐美人不懂享受天倫樂趣,故所主張未必是好。有謂我非不孝實力不從心,入息少,只能顧妻兒。因此把老人忘得乾乾淨淨,難怪要受主耶穌大斥責,但願藉這兩段經文,叫大家得到鑒戒,今後行事為人能蒙恩蒙福。 分 別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1~23節 「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裡聚集。」(1節)法利賽人是住在加和利的,幾個文士是從耶路撒冷奉官長差來的;他們住的地方雖不同,但卻都特意要窺探耶穌,找耶穌的把柄。他們常常狼狽為奸的這樣行(可二6;可三6;可三22;可八11)。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要幫助主(可六30),仇敵聚集到耶穌那裡,要攔阻主,可見友敵是有別的(雅四4)。主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太十二30) 聖經上說,天下萬物各從其類,都有分別(創一1~25),照樣,天下萬事也皆有分別:食物有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可吃的與不可吃的分別。(利十一47;林前十一29~31)也有聖的和俗的分別(結廿二26)。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耶十五19)。事有是與非的分別(羅二18),好與歹的分辨(來五14)。人有善人和惡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別(瑪三18),義人和不義的人分別(參太廿五32;林前六9;林後六14);信與不信的分別(林後六15)。還有恩賜有分別,職事有分別,功用也有分別(林前十二5~6)。哥林多後書六章十七節:「『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一、神的真道與人的遺傳(真道一定要守遺傳不一定要守) 「他們曾看見祂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的手,吃飯。」(2節)人在日常生活中,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洗臉,此乃合乎衛生之道,人若注重衛生則有益身體健康,故人人都當遵守,這是好的。經上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經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19~20)一個基督徒為保持有健康的身體,在飲食上,衣著上,講究衛生,只要不是為體貼肉體,這是應當注重的也就是榮耀神。因為也就是按著正道照顧神的殿。門徒或者因為終夜勞苦,次日行路,就困乏饑餓,未曾注重衛生顧得洗手。 「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3~4節)可惜法利賽人、和猶太人吃飯洗手並不是為了合乎衛生,乃是為了拘守古人所遺傳的規矩。他們所注重一切的遺傳,只不過是一種虛榮的禮儀,並不是實際的講究。他們曲解經文,以此為敬拜神敬虔的表現,而自持驕傲,墨守成規,代代相傳。好像今日有些基督徒以禁食為標榜他們的虔誠,用方言禱告來誇耀他們的屬靈,而譭謗、批評、攻擊別人,他們曲解經文,捨本逐末,喜好虛偽與當年的法利賽人並無兩樣。 「法利賽人和文士問衪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 (5節)法利賽人和文士以門徒違背人的遺傳而視為攻擊耶穌的機會,吹毛求疵,真是愚不可及。我國號稱為禮義之邦,古人遺傳亦是甚多,但身為基督徒者當事有分別,凡遺傳不背乎神真道的,我們是應共守,譬如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孟子說:「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俗語也說:「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基督徒理應率身先行,為人楷模。何況人有理則安,無禮則危。若遺傳不合真道的,則是當棄絕,譬如:用法術的(徒十六16;撒上二十八8 ),占卜的(結廿一21),行邪術的(出七11;徒十九19;加五20),觀兆的(利十九26;但四7)交鬼的(利十九31;賽八19),還有算命的,看相的等等。總至,基督徒應當運用神所賜的智慧,取長補短,去蕪存青,此乃神所喜悅的。 「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豫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來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又說,你們誠然的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6~9節)主耶穌借用當年先知指責以色列人的話,來指責法利賽人,這是第一次,以後衪卻屢次這樣行(參路十一39~44;太廿三13~15)。曾有一位拉比說,設若將全世界之假冒為善的分為十分,在耶路撒冷的就有九分。因為他們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過於注重人的遺傳,而離棄神的誡命。這樣,雖然他們用繁重的儀文和遺傳的禮節來敬拜神也是枉然。因為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衪。(約四24) 二、神跡的命令與人的遺傳(命令一定要行吩咐不一定要行) 「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駡父母的,必治死他。』」(10節)摩西所說的就是神的話,這話是當年神在西乃山上用衪的指頭,親自寫在二塊法板上給以色列人的誡命,叫他們要遵行(出二十12;申五16)。並且這也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叫人孝敬父母,可以得福,在世長壽。(弗六1~2)若在言語上咒駡父母的人,他的罪要歸在他身上,必被治死(利二十9)。箴言書卅章十七節:「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人不孝敬父母這是真神神最憎惡忌恨的事。 許多不信耶穌的人因為不明白的緣故,看見基督徒不祭祀祖先,便以為聖經是不講孝道的,甚至惡言譭謗說:「基督教死沒有人哭」,孔子說:「孝德之本也。」其實聖經所講的孝道實在還超過我國古代聖賢所講的孝道,從上面所提經文就足以證明。 神命令人「當孝敬父母」。原文「孝敬」二字是「尊敬」、「尊重」、「尊榮」的意思。因為在天上除了真神神以外,在地上與我們最有關係的,待我們最有恩情的,便是我們的父母了。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重父母,敬愛父母。但是普通一般人總以為作子女的能照顧父母,供應父母,使父母能飽食暖衣,就是盡了孝道。但神的話告訴我們,這樣作還不夠。否則你就是違背神的命令,違背神的人就要受神的責罰。我們古代聖人有一段講論孝道的話,與聖經神的命令十分相合。那一段記載在論語第二篇第七章上:「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告訴子遊說,「如今講孝道的人都說,能供養父母,為他們預備衣食,便算盡了孝道。許多人家中養了犬馬,也為牠們預備食物。如果為人子女的只為父母預備衣食,供養他們,卻不尊敬他們,那與豢養犬馬,有甚麼分別呢?」一點也不錯,許多為人子女的雖然供養父母,卻 不尊敬他們,不把父母看在眼中,任意藐視父母,譏誚父母年老無知,甚至稍不順心,便向父母生氣,吵鬧、叱喝父母,辱駡父母。你若對他們談到孝道,他們還以為自己是很孝敬父母的人。他們想:「他們並未使父母遭遇凍餒,他們供給父母衣食,從未曾毆打父母,他們真是十分盡孝的人。他們根本不曉得他們那樣輕視父母已經是完全背了孝道,得罪了神。」如果神嚴厲的執行衪的咒詛,一點不加寬容忍耐,世上能有幾個人的眼睛不被穀中的烏鴉啄出來,被鷹雛所吃呢? 神命令每一個屬於衪的人;父母活著的時候做兒女的要好好的孝敬,尊敬、尊重、尊榮父母。務必勿使父母動氣傷心。父母死了則要好好的安葬,好好的紀念,所謂是慎終追遠。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作詐多這樣的事。」 (11~13節)神的意思並沒有叫人不奉養父母。但法利賽人卻故意曲解,父母若問兒子要飲食、衣服,或別物,兒子只要說,已經作了各耳板,就可不將那些物供養父母。法利賽人的意思說,神比人大,所以人若將物獻與神,就可取消最大的本分,連奉養父母的責任,也不用再盡了。這卻是他們最大的錯誤,所以主耶穌嚴厲的斥責他們廢了神的道。 也有些時候,我們的父母因為不信主的緣故,不能明白我們所信的,因此吩咐我們作神所不喜悅的事或攔阻神的事,但我們不能因此便不尊敬他們,更不應當以信仰不合為藉口,離家另居或不奉養照顧他們,經上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五8 )否則與那些主所責備的法利賽人有甚麼分別呢? 親愛的讀者!神的命令你一定要行,但是人的吩咐(那些不合理的,不合真道的,奢靡的,耗費的等等)你不一定要願意。 三、神的真理與人的話語(真理一定要聽話語不一定要聽) 「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14節)如今我們眾人也應當這樣聽主的話(申八5~19)。因為主耶穌的話就是真理(約十四6),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有很多人不明白,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神;所以也不認識主,不聽從主(約壹四6)保羅說:「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15節)從前神為祂的百姓特別揀選一些食物分為潔與不潔(利十一1~47),其餘一切的則算為俗物(徒十14)。猶太人若吃這被禁止的物,就稱為不潔,和俗人無異。因此,他們也常用俗字當作不潔的意思講。主耶穌說本節的話,不但是關乎洗手,也是關乎一切的飲食,所以法利賽人不服(太十五12),連門徒也不明白(太十五15)。按猶太人的禮節,入口的也能一污穢人,但這原是要表示靈性應當潔淨,猶太人雖然時常預防外面的不潔,卻常常忽略了心中的污穢。所以主耶穌特別強調,使眾人注意,心裡不潔的,才是真正的不潔。「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16節) 「耶穌離開眾人,進了屋子,門徒就問祂這比喻的意思。」(17節)這句話是彼得發問的(太十五15),這比喻意思的要點(一)假冒為善的人,常重看外面的禮儀;(二)潔淨外體雖好,卻不可把這個當作事奉神的禮節;(三)神所貴重的,就是內心聖潔;(四)一切的罪惡是從心裡發出來的。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麼,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18~19節)論到飲食,「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四4~5)因此神所潔淨的不可當作俗物(徒十15),保羅說:「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 們赴席,你們若願意去,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但是酒例外)……若有人對你們說,這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林前十25~28)因為外邦人所獻的祭,是鬼祭,不是祭神,所以我們不能與鬼相交。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參看林前十19~21)所以不拘在飲食上……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西二16)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牲蓄……連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徒十五29)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罪,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20~23節)且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五21)。由此可見那從心裡發出來的,比入口的更要緊。箴言書四章廿三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了。所以我們的心必須潔淨。必須受聖靈的充滿。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五22) 聖經是神的話,神的話就是真理。聽從真理就是聽從神。聽從人,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徒四19)。 求主幫助我們,賜給我們足夠的智慧,像當年所羅門王所求的一樣;叫我們在事與人上能分別:甚麼是神的真道與人的遺傳;神的命令與人的吩咐;神的真理與人的話語,也叫我們自己能夠分別自潔,分別為聖,討神的喜悅! 嘴唇的敬拜與心靈的敬拜 戴 懷仁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5~16節 人類從起初就分為兩等:誠實敬拜神的和僅在外表上假冒的,亞當夏娃一犯了罪立刻就假裝而推諉自己的罪。該隱的祭也是虛假的,一個小孩子裝假是不用學的。因我們都從第一代祖先就遺傳下來這個惡習,這乃是一個根生蒂固的惡。人竟打算欺哄那全知的神,這正顯明人的內心如何全然為罪所敗壞。連他的理智也愚鈍了。他看不出來這假冒偽善的行為是何等愚昧。這是何等的羞辱主!他將神降 得比人還小,比人的知識還低!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三章嚴厲指明法利賽人和那等假冒偽善之人該遭的禍患,那也是極自然的事。耶穌說他們所遭遇的要比任何大罪人都厲害,因為那些大罪人還不敢欺騙神。這等假冒偽善之人從起初到如今就成為教會的禍根。甚麼教會裡有這等人當家,何處就有靈性上的死亡。他們最後的歸宿就是地獄。 在何處耶穌遇見了法利賽人和文士,在何處就常起衝突,這是為甚麼緣故呢?因為他們都是虛假的,耶穌也洞悉他們的心,他們像那「粉飾的墳墓」(太廿三27)。 一、古人的遺傳 若人不謬解妄用,這些遺傳也是好的,可以遵守的。例如.. (一)在吃飯前洗手,這是與健康有關的,卻與敬虔無助。 (二)關乎道德健全的規矩。 (三)保存吉人的智慧。 (四)但以上這些視條卻不能產生一個「宗教」。 二、「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一)神願意我們用嘴唇讚美他:(來十三巧:詩六十三5)。但讚美的根源必須是在心中,而非單在嘴唇上。 (二)法利賽人只用嘴唇尊敬主而不出於心間,這不僅是輕視神,更為他所憎惡。 (三)神明白以色列人的心遠離他,我們今日的信徒如何呢?我們心口相合嗎?我們是否也必須像大衛禱告說:「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十九14)。 三、「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他們不僅違背神的誡命,更是曲解這誡命而拘守人所定的規條。曲解神的律法以致於不必去遵守!神的震怒必要落在這等人身上。 四、入口的並不能使我們在神面前成為不潔,但那從我們心中口中出來的要污穢我們自身還有別人。 所以我們要省察自己的心思和言語,免得耶穌這定罪的話落在我們身上! 利百加終身不得見其心愛的兒子。她就是三思孤行,欲將神旨意予以強制執行。這是枉然無益。猶大出賣耶穌,有人善解說,他説明加速耶穌神權制度的來臨。他想用出賣的方法刺激耶穌,俾使他採取行動,這是枉然無益。法利賽人固守摩西律法,但他們卻忽略了精神層面的重要性。聖經禁戒我們不可有法利賽人的敬拜。倘若要堅持禮拜六的禮拜這也是枉然無益。日本有一位牧師因生病就盲目,其母為了醫治他朝拜神社,她的動機是感人的,但結果還是枉然無益。法利賽人為了遵守遺傳,執守禁食,十分之一的奉獻,他們把這看為比神重要:心裡無感謝,無敬虔。法利賽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入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另外一種禱告是稅史推胸悔罪的禱告,這在神面前可以得到悅納。外面的敬拜無功效。只有從心裡發出的才是神所喜悅的。沒有口才的禱告也可以得到神的接納和垂聽。 藉詞各耳板者聽之 黃 詩田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10~13節 非基督徒常誤會以為基督教不注重孝道,其實基督教是最注重孝道的。舊約時代,咒駡父母者要處死,十誡裡第五誡也叫人要孝敬父母,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只不過說了七句話,但其中卻有二句關於孝道養生送死的事。按照聖經看,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就是違背了神的誡命,他的道路不能通達,結局也十分可怕。 一、不孝敬父母者就是違背神的命令,當日法利賽人以為把供養父母的錢作了各耳板(奉獻的意思)就不用供養父母了,其實他們存心違背神之誡命。他們只不過藉詞作各耳板而不供養父母,他們不是真正把奉養父母的錢作各耳板,而是放在自己的口袋中。這種作為比強盜更壞,居心比蛇蠍更毒,難怪主耶穌對他們大加申責。這些法利賽人不孝願父母還有藉口,今日的人不孝敬父母就坦然不孝,使 人無可奈何。 神在第五誡說:「你們要孝敬父母,就必得在耶和華所賜的地上享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可分三段來看。第一段神說我們應該孝順父母,第二段神說你若如此行,第三段神說必要賜福與你,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第一是違背神的命令,第二是藐視神的鼓勵,第三是輕視神的賞賜。與神為敵,人的結局如何,我們真不敢想像。十誡之中,只有第五誡帶有應許,由此可知神如何注重這第五誡。但今日卻不少人輕看、忽略這誡命,如此不是太膽大妄為嗎?保羅說:「神是輕慢不得的。」主耶穌尚且不敢輕慢神的命令,保羅也不敢輕慢神的命令,歷代先哲聖賢也不敢輕慢神的命令,而你我今日竟敢輕慢他的誡命,以色列人昔日在加低斯巴尼亞時,輕慢神的命令不敢進入迦南,結果在曠野飄流了三十八年,並且倒斃在曠野中,這件事實在是千秋萬世基督徒的鑒戒。許多人知道不要犯第七誡(不可姦淫),也知道不要犯第六誡(不可殺人),但偏偏卻輕看第五誡。 不但藉詞各耳板不供養父母者是不孝,就算是供養了父母而不孝者也是一樣。有些人每月例行免為其難的拿點錢給父母就算了,至於父母的一切全不關心。若有人不把父母放在心裡,神也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二、不孝敬父母者其道路必不通達,神祝福孝敬父母的人,在聖經中曾三令五申的說明。照樣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神一定嚴厲的責罰他。在聖經中有許多地方記載這事,如箴言書說:「咒駡父母的,他的燈必滅,變為漆黑的黑暗。」(箴廿20)燈滅在中國人眼中即是無燈過代,絕後之謂也。既無燈過代,家裡烏燈黑火,沒有光明的道路可行,實在可怕啊! 有人說父慈子才孝,子所以不孝,乃因父不慈之故,他們把不孝的責任推在父母的不慈裡。其實若父母不慈,你我早就死了,不是餓死,就是病死。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不論他的權勢多大,結果還是倒塌下來。押沙龍有亞希多弗作謀士,有廣大的民眾擁護,有英勇的軍隊肯為他效忠,又有攻防有利的耶路撒冷為京城。因他的不孝,竟要把慈父的王位搶奪,結果身敗名裂而死。一個不孝的人結局如此, 怎不可怕!雅各的長子流便,應該大有尊榮,權力出眾才對,可惜他不孝順父母,污辱父親的床塌,結果失去長子的福份。不但失去地上的物質,也失去天上的祝福。一個不孝順的人,其禱告能否通達天上是有疑問的,假使神悅納不孝者的禱告,神就是不公道的神,神是不會這樣做的。一個不孝順的人,就算他每主日很早就到禮拜堂去,這樣無非是定自己的罪,既不能孝敬眼見的父母又怎能孝敬那看不見的神呢?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不但神憎恨他,連別人也嫌惡他,這些人最好不要與他做朋友做親家、做同事。父母對他有莫大的恩惠,他尚且不孝敬父母,這樣與他來往會有利嗎?俗語有雲:「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個人在家不能孝順父母,外出得不到朋友的幫助,他的道路怎能通達呢?有次我買香焦每斤六角,另一個西裝畢挺的青年也要買香焦,賣果者竟向他索價每斤九角。我覺得奇怪便問這賣果者:「為甚麼你賣給我是六角,賣給他卻要九角呢?」他回答說:「先生,這青年是一個不肖的忤逆子,你看他西裝煌然,而他母親卻在鄰街討飯呢!我定意不賣給這種不孝的人,故索此高價。」一個不孝順的人,連買香蕉的道路也不通,還有甚麼路可通達呢! 三、不孝敬父母者結果非常可怕,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15節言:「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箴言第卅章17節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利未記第廿章9節說,,「凡咒駡父母的,總要治他死,他咒駡了父母,他的罪要歸到他身上。」由這裡可以看見一個不孝順者的結局是何等可怕。我積多年的經驗,看見不孝的罪最容易報應。記得日治時,米中常攙以雜質而賣。有一對不孝的夫妻,常揀不好的米碎雜質給母親吃,而自己卻吃好的。有一次他們出門回家,看見九歲大的兒子正倚門揀米,於是問他為甚麼要揀米,其子答道:「我要揀米碎雜質煮給母親吃。」他們聽後大吃一驚,從此不敢再這樣待母親了。 一個不孝的人是有許多的原因的,或許是老少之間的嗜好、眼光、環境不同,因此造成許多磨擦,不論如何,父母總是愛兒女的,正是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不孝敬不單是不供應父母,凡使父母傷心、難過、焦慮痛苦、寢食不寧都是不孝。就算你叫父母住花園洋樓、出入汽車、三餐都是山珍美味,但若使父母傷心難過,這樣與法利賽人之藉詞各耳板有何分別?保羅在羅馬書第二章6節曾說:「衪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聖經多次說要賜福孝敬父母的人,同樣的,一個不孝的人,難道神不懲罰嗎? 讓我們聽神的教訓,曉得怎樣孝敬父母吧! 嫉 妒 郭子民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22節 嫉妒,又叫做妒忌。馬可福音七章廿二節中的「嫉妒」,在英文欽定本中為「an evileye」,希臘原文為「ophthalmos poneros」,都是「邪惡之眼」之意;就是用邪惡的眼光看別人的成就和幸福,巴不得破壞別人的成就和幸福的意思。 主耶穌曾指責假冒為善的法和賽人說,從外面進去的「食物」不能使人污穢,從裡面出來的「惡」才能使人污穢。「嫉妒」,就是主耶穌在這裡所指的,從裡面出來的「惡」之一(可七1~23)。 保羅說,肉體私欲和聖靈敵對,使我們不能作自己所願意作的。肉體所行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嫉妒」就是這些「私欲」之一。保羅說:「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五21)。 保羅又說,信徒之間如果仍有嫉妒分爭,就表示他仍停留在屬肉體的階段,而尚未進入屬靈的境界;仍照著世人的方式行事,在基督裡仍做嬰孩:只能吃奶,還不能吃飯(林前三1~9)。 保羅再說,世人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著敗壞的心,去做那些不正當的事。「滿懷嫉妒」,就是這些「不正當的事」之一。他們雖然明明知道行這些事的人,神判定他們是該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也喜歡別人去行(羅一28~32)。 雅各說:心中存著刻薄的嫉妒和自私,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屬地的,屬血氣和屬鬼魔的(雅三13~15)。 約伯記中記著:「嫉妒殺死癡迷人。」(伯五2)。」英文欽定本為「envy slayeth the silly one」。「癡迷人」為「愚蠢人」、「鹵莽人」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愚笨人容易嫉妒別人,且因嫉妒別人而自己取死。大坍和亞比蘭一黨的人,因嫉妒摩西和亞倫,而被裂開的地吞下去(詩一O六16~17)。 箴言中記著,「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一四30)不嫉妒別人的,他的心中很寧靜,可使肉體得平安;嫉妒別人的,心中激動,連骨都朽爛了。 雅各說:「凡有嫉妒和自私的地方,就必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參看雅三16) 非利士人因看見以撒成了大富戶就嫉妒他,把他的父親亞伯拉罕留下的水井都塞住,填滿了土。結果,深怕以撒害他們,而懇求以撒與他們立約(創廿六12~31)。 拉結因不能生育就嫉妒姐姐利亞,把自己的使女辟拉給丈夫雅各做妾。利亞也因嫉妒拉結,把自己的使女悉帕給丈夫做妾。結果,發生許多不幸的家庭糾紛(創卅1~24)。 約瑟的哥哥們因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嫉妒他,甚至把他賣給以實瑪利的商人。結果,直到他們的父親去世以後,仍怕約瑟報復他們(創卅七1~35;四二21~22;四四16;五O15)。 猶太人因嫉妒耶穌,要求彼拉多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且說,流衪的血的責任,歸在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的身上。結果,不但本身受了許多苦難,直到現在,他們的子孫仍受苦難(太廿七18~26)。 在帖撒羅尼迦,不信耶穌的猶太人,因嫉妒而招聚了一些市井的流氓,糾合成群,騷動全城,要傷害保羅和西拉(徒一七1~9)。 保羅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不順服、受了迷惑、被各種私欲和逸樂所奴役,生活在『惡毒』和『嫉妒』之中,可憎可惡的,並且互相仇視。然而,到了神我們的救主顯明祂的恩慈和憐愛的時候,衪就救了我們,並不是由於我們所行的義,而是照著衪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使信神的人常常留心作善工。」(參看多三3~8)。「惡毒」:英文 「malice」,日文「惡意」,為「惡意」、「怨恨」之意。 彼得說:「要除去一切的惡毒、一切的詭詐、虛偽、『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初生的嬰孩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好叫你們靠它長大,進入救恩。」(參看彼前二1~2)。 保羅說:「你們知道這是甚麼時期了,現在正是你們應該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在比初信的時候更加接近了。黑夜已深,白晝近了,所以我們要除掉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武器。行事為人要光明磊落,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放蕩縱欲,不可『分爭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 (參看羅一三11~14)。 主啊,不錯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24~30節 「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24節上)推羅座落在地中海的東邊,在西頓以南六十裡地,離拿撒勒一百廿裡。是一個大碼頭,不在海岸,乃在離岸約三裡的海中。是一個平石島。有兩塊大磐石,長約三百丈,面積約有一百五十英畝。在島上有保障,和可載貨物的倉庫,在島和岸中間有港口可停泊船隻,惟推羅城則在岸上。推羅人在古時是著名的航海家(賽二十三8)。他們也是出名的木匠、石匠、銅匠。(王上五6,王上七13~47)耶穌此行的目的是為要得休養的機會。所以在訓責法利賽人以後就動身往那裡去了。 「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24節下)大概為要訓誨門徒,所以耶穌不願人攪擾,也不願意人知道,可是衪的名聲早已遠傳異邦,故眾人早皆認識,因此隱藏不住。古諺:「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風揚」此誠至理名言。 一、我聽見你的事(你廣行異能) 「當下有一個婦人」(25節上)「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26節上)統稱為迦南婦人。(太十五22)顯明她是不敬拜真神的外邦人。「她的小女兒被汙鬼附著,」(25節下)人凡被鬼附著的甚是苦(太十五22),會抽瘋、亂叫,口中流沫,傷害自己(路九39),無人管束,離家出走。(可五3~5) 「聽見耶穌的事」(25節中)就是聽見耶穌廣行異能奇事,使有罪的得赦免(可二1~5),使聽道的受感動(可一22),使疾病的得醫治(可一39~31,可40~42,可五25~34),使鬼附的得趕逐(可一23~28,可五1~20),使危險得平安(可四34~41,可六45~51),使死了的人得復活(可五35~43),使饑餓的得飽足(可六35~44;太五6),使貧窮的得福音(雅二5 ),使傷心的得安慰(太五4),使被囚的得釋放(約八32~36),使受壓的得自由(加五1~13) 這個婦人所聽到的耶穌的事,早於耶穌在迦百農設立十二使徒前,已有風聲傳到推羅西頓,所以有人聽見祂在海邊開退修會,也趕去參加。他們並且親眼看見耶穌趕逐汙鬼,醫治有災病的人。(可三7~12)後來耶穌設立了十二門徒和門徒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在這眾人中也有來自推羅西頓海邊的人,都要聽耶穌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還有被一汙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路六17~18) 這個婦人或者都聽見了這一切的大事,多盼望有機會,求主耶穌醫治她的女兒,當時耶穌恰巧來到,正是她大好的機會。可惜今日許多人聽是聽見卻不明白。(太十三14上)也有許多卻未曾聽見;「……未曾聽見祂,怎能信衪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十4)來阿!讓我們效法推羅西頓人的榜樣,將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耶穌的事;就是祂廣行異能奇事告訴別人。叫他們也聽見。 二、我朝見你的面(你配受敬拜) 「就來俯伏在衪腳前。」(25節下)舊約時代的亞伯蘭是神所嘉許的義人,他見神的時候:是俯伏在地(創十七3)。摩西亞倫是以色列人的領袖,他們見神時也是俯伏在地。(民十六22,44)新約時代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的時候,幾個東方的博士來尋訪嬰孩耶穌,既看見了就俯伏拜那小孩子。(太二11)主耶穌受難離世以前在客西馬尼園時,也是俯伏在地向父禱告。(太廿六39)我國的文豪胡適之說:「一棵麥子它所結的子粒越豐滿,則它越是向下垂。」古人也說:「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 道。」(曾國藩)一個越有學問、有地位、有名望、有品德的人,他則越是虛心謙卑。有一分謙退,便有一分受益處。主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五3)這個迦南婦人是有福的,她既聽見耶穌的事,就來朝見耶穌;既見到了耶穌,就俯伏在耶穌腳前。因為主耶穌有榮耀、威嚴、能力、權柄,衪是配受萬人敬拜的獨一真神。到有一天,凡是屬衪的人都要在衪國度裡俯伏在寶座面前敬拜衪。(啟五13~14,啟七11) 來阿!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詩九十五6)主阿!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他們也要榮耀你的名。(詩八十六9) 三、我求見你的恩(你好施憐憫) 「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26節下)這個婦人是有信心的,她聽見耶穌的事,就知道王有憐憫,衪既能賜恩給別人,當然也能賜恩給她的女兒。她相信聽見那些有關耶穌的事是可靠的,也相信耶穌能從她女兒身上趕走汙鬼。所以她向耶穌求恩。雅各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2)馬太福音則記載:這個婦人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她又再次的呼求說:「主阿幫助我。」(參太十五22~25)「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雅一6~7 ) 「耶穌對她說,讓女兒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7節)。猶太人以自己為神的兒女,輕看外邦人呼為狗。這句話是暗指外邦人後來也要蒙恩。羅馬書九章四節:「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 原文中的「狗」字,作小狗就家中豢養的小狗,與街上流浪的野狗有分別。小狗是有主人,可吃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野狗沒有主人也不准到人家裡去,想吃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自然更不必談了。耶穌說這句話不是輕看這個婦人,乃是用這話試驗她的信心,並且給她留一求救的機會。 「婦人回答說,主阿,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28節)婦人的意思,主阿,不錯,主的大恩是為以色列人(就是兒女)預備的,但主是有憐憫的,一定也有點小恩,是叫外邦人(就是狗)領受的,好像小孩子吃餅的時候,他們掉下來的碎渣兒是給狗吃的。這實在是一句極有智慧的回答,也顯出這個婦人的信心,因她能勝過一切困難。所以主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太十五28上) 「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罷,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29節)馬太說:「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太十五28中)婦人的懇求蒙了垂聽,婦人的禱告蒙了應允;「他禱告神,神就喜悅他,使他歡呼朝見神的面,神又看他為義。」(伯卅三26)「耶和華阿,求你紀念你的憐憫和慈愛,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詩廿五6) 蒙應允的禱告:(一)求拯救的禱告:主阿,拯救我(太十四30;徒四12;林後六2)(二)求憐憫的禱告:主阿,可憐我(太十五22:路十八13)(三)求幫助的禱告:主阿,幫助我(太十五25;來四15~16)(四)求紀念的禱告:主阿,紀念我(路廿三42~43;賽四十九15~16)。 四、我遵見你的話(你滿有恩典) 「她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30節)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二26)。這個婦人假若聽了耶穌的話,而不願意遵著耶穌的話回家去,那真是功虧一簣了,她就看不見這一個異能,她女兒的病也就被鬼附著得不到醫治。所以有信心的禱告,還需要配合有信心的行為。主耶穌在隔地說一句話叫有病的人得到醫治,他們都回家去見到這話的靈驗,除了這個婦人的女兒外,尚有加利利的迦拿大臣的兒子,(約四46~53)迦百農百夫長的僕人。(路七1~10 ) 人說的話不可靠,但主的話最可靠,祂的話安定在天(詩一一九89)。人的話會改變,但是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因為主耶穌充充滿滿的有恩典(約一14)。願我們都遵行主的話,看見衪的話應驗在我們身上,叫我們在衪的恩典上有長進(彼後三18)。 我們看這個婦人蒙福的四個步驟和四句靈禱;主阿!不錯,我聽見你的事(你廣行異能),主阿!不錯,我朝見你的面(你配受敬拜),主阿!不錯,我求見你的恩(你好施憐憫),主阿!不錯,我遵見你的話(你滿有恩典)。 從這個婦人身上也讓我們得到一些教訓;就是凡事不可灰心,也不可半途而廢,必須恒心忍耐,不斷的常常禱告(路十八—)。 衪所作的事都好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31~37節 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是馬可福音獨記的神跡之一,馬可獨記的神跡只有二個:另外一個是耶穌在伯賽大醫治一個瞎子。(可八22~26)按馬太福音所記本段的事蹟:「有許多人到祂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祂腳前,祂就治好了他們。」(太十五30)既然耶穌醫好了這麼多的病人,為甚麼馬可福音單獨只記耳聾舌結的人得醫治呢? 有經學家說,馬可福音對主的工作或主所行的神跡,常記載得比別卷福音書更詳細,這話是不錯的。但事實上另外的一個原因大概是當主耶穌醫治許多病人的時候,剛好醫到這個耳聾舌結的人,使耳聾的聽見了,啞吧也說話了,所以「眾人分外希奇說,祂所作的事都好,衪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37節)早先這些人原是不接待耶穌的,當耶穌在他們那裡醫治一個被群鬼附著的人後,他們反而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可五10~17)因為他們不喜歡主耶穌所作的事。惟獨這次眾人都信服稱頌。所以馬可福音特別記住,是叫人特別記住,是叫人特別注意;主耶穌一切所作的都是為人的好,人應當有感恩的心! 一、衪叫人走好路(走屬天的路) 「耶穌又離開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1節)從聖經地圖看推羅的南邊是加利利,北邊的西頓,而低加波利則在加利利的西南,約旦河的兩岸上。耶穌這次去加利利,本可離開推羅境界後一直往南走即可抵達,不必繞西頓,低加波利再到加利利的。現在我們看耶穌竟舍近就遠,有意繞行一周,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人所想的是屬肉體的事,主所想的是屬靈的事,人所走的路是屬地的路,主所走的是屬天的路。「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箴十四12)但是「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二十五12),衪叫人不站罪人的道路(詩一1),也禁止人的腳走他們的道路(箴一15),不走該隱的道路——殺人的道路(創四1~8),不走巴蘭的道路——貪財的道路,(民廿二7~35;彼後二15),不走可拉的道路——爭權的道路(民十六1~35),這些都是彎曲、錯謬、不正的道路。「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 (箴十五10) 但是「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衪必指示罪人走正路。」(詩廿五8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相信耶穌,跟隨耶穌腳蹤的人,他就是走在正路上;走在這條屬天的道路上。怪不得當年的門徒們,耶穌走到那裡,他們也就跟隨到那裡。耶穌走甚麼樣的路,他們也就跟著走甚麼樣的路。好像這次去加利利一樣,他們並沒有懷疑或怨言說,主阿!你走錯路啦!你走遠路啦!你走冤枉路啦!門徒只是默默的跟隨主,讓主來引導,讓主來帶領,讓主來作主。因為他們深知道主耶穌所作的事都好。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也當一切順服主,凡事行在衪的旨意中,衪就要帶領我們走這條屬天的好路,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走自己的路;走罪人的路,走屬肉體的路。 二、衪叫人行好事(行屬天的事) 「有人帶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32節上)哦!現在我們明白了,主耶穌為甚麼要舍近就遠,繞道低加波利,原來那裡有一群患各樣病症的人(太十五14),需要主去醫治他們,需要主去拯救他們。這個耳聾舌結的人,他的朋友也許早已跟從了耶穌(太四20),現在聽到耶穌也到自己家鄉來了,所以把握機會,趕快就帶著他來見耶穌。 在這以前,也有許多人帶著他們的朋友來見耶穌(可一32;可二3;約一42;太九32)有的因此病得了醫治;罪得了赦免;靈魂得了拯救;有的決心跟隨了主耶穌。這才是好上加好的大好事呢!身體的病得醫治是屬肉體的事,也就是是屬地的事,惟有靈性的病得醫治——得拯救,這是關於屬靈的事;也就是屬天的事。屬身體的病固然需要醫治,屬靈的事則更加重要! 「求衪按手在他身上。」(32節下)舊約的時代,神吩咐摩西,定規祭司獻祭要按手在祭牲的頭上(出廿九10,15,19;利一4;利三2)。後來也曾為嫩的兒子約書亞按手繼承他的遺職(民廿七23;申卅四9)。後來的先知也這樣行(王下十三16;代下廿九23),天使也曾這樣行,(但九21;但十11)到了新約時代,主耶穌也曾屢次按手在病人身上為病人治病(可五23,41;可六5;可八23,25;可十16;路四40)。也是當年的使徒和今日的教會所遵守的:(一)受聖職(徒六6;提前四14)(二)受聖靈(徒八17,徒十九6)(三)受醫治(徒九12,徒二十八8 )(四)受差遺(徒十三3)(五)受恩賜(提後一6)(六)受洗禮(提前五22;來六2)。 「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 (33節上)成者得救是關乎個人的事,所以主如此行,乃要他知道:他的心願已被悅納,主說:「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或者主認為在那裡的工作已經完畢,這個病人是最後蒙醫治的,為了結束這次的工作,所以離開眾人,到一邊去。特別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免得再有人來。 這裡也特別讓我們看到,主的恩典是不分快慢或遲早的(太廿1~16)。因為祂有極豐富的恩典(弗二7),叫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你肯接受,你就可以白白的得到(太十8;參看羅三24)。「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林後六2)朋友!假若你還沒接受主的恩典,現在就請你接受吧! 「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3節下)主耶穌醫病的時候常用些話激發病人的信心(約五6;太廿32;太九28)但是這人是聾子,不能聽見,所以摸他的耳朵,和他的舌頭。吐唾沫抹他的舌頭,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動作,乃是使聾子知道,他必將立時痊癒。 另外,從主耶穌用手探聾子耳朵這件事上啟示我們,神造人將一雙手安排在人身上,是要人用手作有益的事,就是行好事,好像主耶穌需常用雙手幫助人。「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因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古諺:「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禮記)所以我們要多行各樣善事。(林役九8) 三、衪叫人說好話(說屬天的話) 「望天歎息」 (34節上),主耶穌有時也望天禱告(可六41;約十一41;約十七1),但不是表示對醫治這個病人有甚麼困難,乃是表示主悲天憫人的心腸,如何常為世人的罪孽,痛苦、而動了慈心,賜下恩惠。直到如今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 「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4節下)主所說的「以法大」這句是亞蘭語,馬可常記用亞蘭語,(可五41,可七34,可十四36,可十五34)。乃是當時通用流行的話語。意思是說:「開了吧」。 「以法大」!這是一句多麼寶貴又奇妙的話,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卻有幹鈞之力。這三個字是整個神跡的關鍵。主說:「我就是生命。」(約十四6 )衪所說的話也就是生命(約六63)豐富的生命才能供應貧乏的生命。創造的生命才能供應受造的生命。主叫睚魯的女兒復活說:「大利大古米,翻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那閨女立時起來走。」(可五41)叫拿因城寡婦的兒子復活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路七14~15)叫拉撤路復活:「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約十一43~44)對這耳聾舌結的人說,開了罷,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35節)耳朵開了,可以聽話。舌結解了,可以說話。聽話當聽主的話,說話當說主的話。所以我們在言語上當謹慎,不但須說得清楚,並且只可說好話,不能說壞話。古諺:「言語不可妄發,發必當理。」(朱熹)所以基督徒不可說:「戲笑的話。」(弗五4;創十九14)污穢的話(弗四29;西三8 ),淫亂的話(弗五4),世俗的話(提後二16),荒渺的話(提前四7),爭辯的話(提後二14),惡毒的話(提後二17),奸詐的話(箴廿二12),花言巧語(西二4),捏造的話(彼後二3),還有謊話(西三9),閒話(提前五13)。 孔子書:「樂道人之善」,孟子戒:「言人之不善」。一個基督徒應該說誠實的話(弗四15),和氣的話(西四6 ),勸勉的話(來十三22),智慧的話(林前十二8 ),感謝的話(弗五4),讚美的話(詩五十一15),純正的話(提前六3),造就人的話(弗四29下)這才是好話,是主耶穌所喜悅的。開了罷!求主開我們的舌叫我們說聖經的話;就是屬靈的話;也就是屬天的話。 四、祂叫人做好人(做屬天的人)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36節上)有經學家說:這大概是因為主要在那裡多住幾天的原故(可一44~45;可三10~12;可五43;可八25~26),早先主在那裡曾吩咐被鬼附的人,去傳揚主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可五9~20) 我們雖不知道,主為甚麼要這樣吩咐,但是經上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主喜悅人聽從衪的話,順從衪的旨意就是:「盡心、盡性、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書。」(參看代下卅四21;參看來十二9)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償善的臣宰。(彼前二13~14)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刑取罰(羅十三1~2)。因此,百姓要順服做官的(多三1),僕人要順服主人(彼前二18;多二9;羅六16),妻子要順服丈夫(彼前三1;多二5),兒女要順服父母(提前三4;彼前14),年幼要順服年長(彼前五5),受服事的要順服服事他的(林前十六16)。 「但祂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6節下)這個聾子和他的朋友,雖然聽了主的囑咐,卻不遵照主的話去行。大概他們沒有看出主的心意,以為主所說的是謙虛話(參可一43~45),故而反倒越發傳揚開了。 聾子和他朋友所做的,正是代表今日的世人,他們都自以為聰明(林前一19),自以為義人(可二17),豈不知他們乃是愚拙,乃是罪人。經上說,「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傳七20)因為在神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詩一四三2),惟有真正相信耶穌,認罪晦改的人;就是他的名字被記錄在天上生命冊上的人(賽四4;腓四3),才能配稱為義人。「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十10)就是神的義,因為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羅三22)。 所以,一個在神面前稱義的人:(一)不是因行律法(加二16),(二)乃靠神恩典(多三7:羅三24),(三)藉著耶穌救贖(羅三24;羅五—),(四)靠著耶穌寶血(羅五9),(五)因著耶穌復活(羅四24)。在人面前稱義的人:(一)是因著行為(雅二24;太五16;林後八21),(二)是因著服事(羅十四18),他才是聰明的人才是義人,才是真正的好人,也就是屬天的人,保羅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 (腓三20) 五、衪叫人得好處(得屬天的福) 「眾人分外希奇,說:衪所作的事都好。」(37節上)世上沒有一個完全的人(太十九21;雅三2),所以沒有人作事都是好的。惟獨神祂是真(約八26)、是善(詩一O七1)、是美(詩卅四8 ),所以祂造的都甚好(創一31),衪所作的事也都好(可七37)。因此,我們也當求在好事上富足(提前六18)。 「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37節下)聾子聽見,啞吧說話,這不過是身體上得醫治,肉體上得好處而已。可是肉體是會朽壞的(林前十五42,50),因為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林前十五50),就是你能在世長壽,充其量,讓你活到瑪士撒拉的年紀,然而聖經上告訴我們:「瑪士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創五27)人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何況我們在這世界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二11)。所以世上的好處還不是真正的福,「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提前六7)惟有屬靈的好處,才是真正的福,所以我們當求在屬靈的好處上有分(羅十五27)。就是我們的靈魂得救(來十39;雅一21;雅五20;林前五5),今世得永生(約壹五11~12;羅六23;約三16, 36約五34),來世得永生(可十29~30;啟二7~10;啟三5),永世享永生(約四14;啟廿一27;啟廿二1,14)。 結論:「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詩卅四10)因為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衪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十四11),就是衪叫人走好路(走屬天的路);衪叫人行好事(行屬天的事):祂叫人說好話(說屬天的話);衪叫人做好人(做屬天的人);祂叫人得好處(得屬天的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