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僕人救主的服事】 一、醫治癱子(1~12節) 二、呼召利未,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13~17節) 三、論禁食和新舊難合的比喻(18~22節) 四、論人子是安息日的主(23~28節) 貳、靈訓要義 【五種聽道的人】 一、甘心奉獻給主的人──房主人(1~2節) 二、關心別人又對主有信心的人──四個抬的人(3~4節) 三、蒙主赦罪又經歷主生命大能的人──癱子(5,11~12節) 四、冷眼旁觀又心中議論的人──幾個文士(6~10節) 五、目睹主恩又歸榮耀給神的人──眾人(12節) 【稅吏利未的特點】 一、他是在罪中──坐在稅關上──遇見主(14節上) 二、他一聽見主的話,立即悔改──就起來跟從耶穌(14節下) 三、他一悔改,就接待主和門徒──耶穌在利未家坐席(15節上) 四、他請朋友、同事們來聽福音──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15節下) 【主的心與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心】 一、主的心憐憫癱子的疾苦──文士的心不顧癱子的疾苦,反而定罪主說僭妄的話(1~12節) 二、主的心感覺罪人的需要──文士的心不顧罪人的需要,反而定罪主與罪人同席(13~17節) 三、主的心願意門徒與祂同有享受──法利賽人的心不顧新郎同在的事實,反而定罪主的門徒不禁食(18~22節) 四、主的心同情祂門徒在安息日饑餓──法利賽人的心不顧主的門徒的饑餓,反而定罪他們不守安息日 【僕人救主的服事是要拯救人脫離宗教】 一、拯救人脫離宗教的無能(1~12節): 1.宗教不能幫助癱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無力行走 2.宗教徒表面上尊敬神,卻不認識神的兒子 3.惟相信主,才能蒙赦罪,並得著生命的能力 二、拯救人脫離宗教的自義(13~17節): 1.宗教只會定罪別人──輕看稅吏和罪人 2.宗教徒不瞭解主憐憫的心腸 3.惟承認自己有病(有罪),才能得著主的醫治(赦罪) 三、拯救人脫離宗教的觀念(18~22節): 1.宗教叫人刻苦己心 2.宗教徒不明白與主同在的喜樂 3.惟有藉新觀念和新作法(新衣服和新皮袋),才能享受新約的救恩(新酒) 四、拯救人脫離宗教的束縛(23~28節): 1.宗教使人受到規條的束縛──在安息日『不可作』事 2.宗教徒顛倒本末,不知道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 3.惟有認識安息日的主(人子),才能得到釋放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可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蒙恩的罪人】 經文:可2:1-17 引言: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7節)。這是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目的和工作。 一、癱子蒙恩 1-12 1.小子,你的罪赦了 1-5 這是赦罪之恩(詩130:3-4)。 (1)聽耶穌講真道 1-2 (2)到耶穌跟前來 3-4 (3)對耶穌有信心 5 2.起來,拿你褥子走 6-12 (1)文士議論耶穌的權柄 6-10 (2)癱子聽從耶穌的吩咐 11-12 (3)眾人榮耀耶穌的作為 12 二、稅吏蒙恩 13-17,(太9:9-13;路5:27-32) 1.耶穌對稅吏呼召 13-14 2.耶穌與罪人同席 15-16 3.耶穌向眾人宣告 17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義人”在此是指自義的人。事實上,這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所以我們若秉持傳統的宗教觀念,而自以為義,就要失去得著恩典的機會,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 (1)主是我們的醫生,祂要使我們的生命恢復正常。 (2)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的救恩。那些自以為“康健的人”、是“義人”的,反而與主的救恩無份! (3)世人的基本難處,不在於對主的認識,乃在於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的人,對於主覺得可有可無;認識自己的人,則對於主覺得非常寶貴。 (4)要作基督徒,得先以病人的資格進來,然後才能以護士的資格去幫助人。 (5)在神眼中,外表虔誠而內心充滿嫉妒、自私的人,與稅吏和罪人並無分別 (6)“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自義的人不以為自己需要救恩,故這種人絕對不會蒙神呼召,因為召了也是白費工夫。 (7)神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8-29)。 ── 毛南春陽 【耶穌基督新的模式改變】 經文:可2:18-28 引言:耶穌來到世上就是要去舊更新,改變舊觀念舊傳統,建立生命新模式。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一、新的觀念:論禁食問題 18-20 1.外表的禁食 18,外表的禁食其實都是虛假的,沒有真正的屬靈意義。 2.靈裡的禁食 19-20,新約聖徒的屬靈生活,不是苦修禁欲,而是有聖靈中的喜樂(參羅14:17)。 二、新的思想:論新舊難合 21-22 1.新布與舊衣服 21 “衣服”象徵我們在神面前的義行(啟19:8)。“舊衣服,”是指宗教徒靠著老舊的天然生命而有的好行為,它們總是破綻百出,所以宗教徒一直在作修補、改善的工作。“新布”象徵主耶穌活在地上時的行事為人。 2.新酒與舊皮袋 22 “新酒”象徵基督那復活、新鮮的生命,能使人喜樂、高昂、並有力。 “舊皮袋”象徵我們的舊人,也象徵宗教式的作法。 “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意思就是只把基督接受到我們舊人(魂)的心思、情感和意志裡面。宗教徒只憑天然的理智研究基督,用天然的感情對待基督,用天然的意志下決心事奉基督,亦即完全以天然的人來承裝基督。 “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基督不是我們的頭腦所能清楚瞭解的。此外,凡只用意志來跟隨主的,也常因著遭遇患難或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參太13:21)。 “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新皮袋”象徵我們的新人,就是我們得著重生的靈和得著更新的魂(多3:5;弗4:23-24;西3:10;羅12:2)。惟獨操練運用我們的靈,以及經十字架對付過的心思、情感和意志,來承裝基督,才有功效。 三、新作法:論守安息日 23-28 1.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 23 2.大衛於安息日吃聖餅 24-26,(撒上21:1-6) 3.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宰 27-28 ── 毛南春陽 【小子,你的罪赦了!】 經文:可2:1-12 引言: 耶穌在世時曾行過許多神跡,每個神跡都有不少寶貴的教訓。耶穌不是以神跡來號召人,而是以神跡將祂的真理啟示出來。 一.行神跡的地方-迦百農 1.是耶穌常到的地方。“又進了”表示耶穌常去這裡講道(可2:1; 1:21)。祂在那裡也常行神跡。主曾在那裡趕鬼,也曾在那裡醫治彼得的岳母(可1:29-31),另有行了許多神跡(參可1:32-34)。耶穌常到這裡來,因為這裡的人硬心不信,主就特別給他們看見許多神跡,但他們仍是不信。 2.這個地方有很多汙鬼和病痛,甚至在會堂裡也有(可1:21-34)。有許多的疾病:有熱病,癱瘓等各樣的病;有許多鬼(可1:34)。所以主耶穌來,為要救他們脫離痛苦。鬼是叫人痛苦的,但主要使人得平安。 3.這個地方因為不信,後來就滅亡沉淪了(太11:23-24)。神給我們看見神跡,有聽道的機會,是給我們悔改;若不悔改,將來所受的審判必更大,無可推諉。 二.這個癱子 1.原因:是因為罪(可2:5,9)。罪有行為上的,思想上的,言語上的。罪叫人不能自由行動,作罪奴(約8:34)。 2.狀態:能說,能看,能聽,能想,但不能實行。罪的捆綁叫人不能實行真理;但就會聽許多的事,會批評,會設詭計陰謀。癱子叫身邊的人受苦,表示罪人也叫別人受苦。 3.結果:只有等死。如果不是主耶穌來到,加上這班朋友的幫忙,他只有等候死亡。許多罪人也是如此,何等可憐。 三.他得救治-耶穌來了 1.耶穌來了。主這次來,是專為了醫治他。但主卻受到責難和非議。主為別人而受苦,祂為了救別人而自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到世上來,是自己受苦而叫別人得福;我們為信徒者也當如此。 2.信徒的抬扶-四個人的抬扶。 (1)這四個人是得救了且對主有信心的人。也許是主曾在他們身上趕鬼醫病的。他們得了救恩,也要別人得著。 (2)他們有愛靈魂的心,自己無能力救人,就將他帶到主前。 (3)他們肯付代價。抬一個人並非易事,而且是癱瘓病人;要走一段路,更肯花心思排除萬難,想到可以從屋頂縋下來。 (4)他們同心且有恒心,最終把病人抬到主前得醫治。 3.癱子自己的接受。 (1)接受這四個人的信息,相信主能醫治他。 (2)接受別人的邀請。 (3)接受主赦罪之恩。 (4)接受主生命之力,起來行走。 四.主行神跡的結果 1.罪人得釋放,不再背罪擔。 2.生命之道得彰顯,當眾走出去。 3.神得榮耀,將榮耀歸於神。 4.但主自己卻受人的議論和攻擊。主就是這樣受苦,叫人得益。 結論: 未得救的,不要錯過得救的機會,要及時接受主恩,免得沉淪。已得救的,要去抬癱子,使人得救。 ── 黃彼得 【耶穌真是依靠 馬可福音2章】 一丶渴主醫治進到主前2:1-4 二丶得主醫治是憑信心2:5-7 三丶被主糾正不該議論2:8-10 四丶蒙主恩典痊癒榮神2:11-12 五丶被主呼召接主到家2:13-17 六丶屬主門徒分別為聖2:18-22 七丶跟主事奉不受限制2:23-24 八丶知主本是安息日主2:25-28 ──作者不詳 【醫治癱子】 能說也能吃,但不能行走 一、有分於使人得醫治 1.一個癱子 2.用四個人抬來 3.起來拿著褥子出去了 二、呼召稅吏利未 1.坐在稅關上 2.你跟從我來 3.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三、新舊的比喻 1.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 2.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 3.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可福音第二章】 一、醫治癱子(二1~12) 二、耶穌的事奉(二13) 三、呼召利未(二14~17) 四、有關禁食的爭論(二18~22) 五、有關安息日的爭論(二23~28) ── 柯勒《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二章】 一、不可拒絕的信心(二1-5) 二、不可爭辯的議論(二6-12) 三、呼召眾人所憎惡的人(二13,14) 四、在最需要的地方(二15-17) 五、歡樂的夥伴(二18-20) 六、必須保持青春的心情(二21,22) 七、真實和虛偽的集團(二23-28) ──《每日研經叢書》 【馬可福音第二章】 一、醫治癱子(二1~12) 二、呼召利未(二13~17) 三、禁食的爭議(二18~22) 四、安息日的爭議(二23~28)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二章】 一、罪得赦免(二1~12) 1.癱子被四個人垾來見耶穌(3) 2.把他的罪赦了(5) 3.病得醫治(11) 二、生命更新(二13~22) ──《新舊約輔讀》 【馬可福音第二章】 一、叫癱子行走 二1~12 二、利未蒙召 二13~17 三、禁食的問題 二18~22 四、安息日的意義 二23~28 ──《中文聖經注釋》 【哪一樣容易(可二1-12)】 一、能找主不容易
1、得聽聞主在哪裡
2、得需要朋友説明 二、能見主不容易
1、被抬來
2、上房頂
3、拆房蓋
4、墜下去
5、見耶穌 三、能聽主不容易
1、聽見主話不容易
2、聽主話信不容易
3、聽主話行不容易 四、能信主不容易
1、有人信祂是個先知
2、有人信祂是個老師
3、有人信祂是位救主 五、能榮主不容易
1、有人驚奇
2、有人榮神
3、誰再榮主? 真理反思:1、你願意衝破一切攔阻見耶穌嗎?
2、你願意像癱子的好朋友一樣説明需要的來到耶穌腳前嗎? ──王永悅 【因耶穌而不同(可二1-12)】 一、耶穌進城人聽見——為何而來? 二、耶穌講道人聚集——為何聽道? 三、耶穌名聲人尋求——為何尋求? 四、耶穌房子人拆通——為何努力? 五、耶穌赦罪人議論——為何被赦? 六、耶穌質問人無聲——為何心疑? 七、耶穌吩咐人行走——為何可走? 八、耶穌得榮人驚奇——為何驚奇? ──王永悅 【癱子蒙恩記(可二1-12)】 一、被抬來的癱子
1、因愛心
2、因同心
3、因恒心
4、因信心 二、上房頂的癱子
1、不走尋常路
2、衝破阻擋處 三、被赦免的癱子
1、你的罪赦了——這恩典太大
2、你的罪赦了——這福氣太大 四、被醫治的癱子
1、起來了
2、回家了 ──王永悅 【偉大的救主(可二1-12)】 一、主有赦罪之恩 二、主有屬天之權 三、主有醫治之能 ──王永悅 【唯有耶穌能(可二1-12)】 一、沖過人群找主 二、拆通房頂見主 三、蒙主赦罪愛主 四、得主醫治信主 ──王永悅 【癱子得救】 讀經:馬可福音二章一至十二節 關於選福音材料要注意下列數點: ①選這段聖經為福音題目時,千萬不要標「癱子得醫」因為人會誤會是病得醫治,而不想是靈魂得救的問題。 ②用得醫之故事傳福音,不要到馬太福音去找,因為馬太是給我們看見主耶穌作君王,彰顯權柄,不重在服事人。其所記之方式,不宜作福音材料。所以你用主耶穌所行的神跡奇事作福音材料時要到馬可福音去找。如傳生命福音要熬約翰去找。如傳罪得赦的福音,要到路加去找。 ③福音書裡的神跡,表明看是主醫治身體,實際是主救那個人。所以福音裡一切神跡奇事,都當看作是得救之象徵。 ④採用約翰福音時,標題要深一點,因為是關乎生命。但採用路加馬可時,標題越通俗越好,且講法也要通俗淺顯。 一、人生來癱瘓 在福音書裡人身體上的毛病都象徵生命上的毛病,所以這個癱瘓也是生命的癱瘓。 1、人在神面前寸步難行,無論是討神喜歡,遵行神旨意行好為善都是癱瘓無力。 2、舉實例證明人在善事上癱瘓,明知道該作好,卻不能作好,明知道該行仁義,但仁義不來(一開頭即摸人感覺)。 二、耶穌來了 1、馬可福音第二章說,耶穌進迦百農(乃是一個卑賤之加利利地,也是癱瘓人所在之地。我們所在之地就是卑賤的地方,也是生來癱瘓的人所住的地方。 2、耶穌進了迦百農,是到房子裡,不是到街市上。基督教就是房子,長老會,浸信會……就是房子,來到信耶穌的人家裡,這個家就是房子。 三、來就耶穌 1、耶穌來了是救我們,但我們還要來就祂。雖然祂來到房子裡,卻受了房子的包圍,所以我們還得想辦法接近祂。 2、凡來就耶穌的就得衝破了祂的包圍,什麼是包圍,就是祂所在的房子。基督教的基督徒就是耶穌的包圍,雖然基督教裡有基督,但是基督教的
和基督徒卻把基督包圍得補課開交。你這樣責駡,聽眾一定點頭,他們從前就是不佩服基督教的團體和基督徒並基督教的家庭。你這樣一講,聽眾一定喝彩說對,這福音聚會就開了,人就在那裡得救了。講道時要懂得人的心理,別以為這麼責駡基督教的團體和基督徒他們就不服了,有時他們倒服了。就如宋尚節博士講道大大責駡西教士,西教士反而蒙了拯救,聽道的人也得救了,因為是罵罪惡,並非罵人的本身。基督是受房子的包圍,基督教的學校,醫院,基督教的家庭……雖然有基督在其中,但是他們卻把基督包圍起來,叫人難就近基督。 3、衝破的方法 (1)要超越——房子把耶穌包圍,他們卻爬到房頂,(如撒該爬上桑樹)超越基督教的學校,醫院,教徒,家庭。 (2)要拆通屋頂——要把基督教的團體拆光,拆透了就見到耶穌。 4、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光景都擺在耶穌跟前,這就是癱子把自己連他的褥子,一同擺在耶穌跟前。如果你要來就近耶穌也得這樣。 四、耶穌的拯救 1、癱瘓的人只知癱瘓之結果,不只癱瘓之原因。我們都知道行善無力,在善事上癱瘓了,但我們不知癱瘓的原因。 2、癱子不知癱瘓的原因,主卻知道。他一來就主得醫,主不是先醫病乃是先說你的罪赦免了,因為癱瘓的原因是因為罪。所以朋友你要人生不癱瘓,就得先解決罪的問題。 3、癱瘓得醫治在於罪得赦免,我們得救也是在於罪得赦免。(要摸人感覺)。你的良心不感覺虧欠嗎?你不覺得有罪嗎?你不該先注意行善的能力,更得注意不能行善的原因,所以你該注意罪得赦免的問題。 4、只有神能赦免人的罪,因主耶穌是神,所以祂也能赦免人的罪,當時主說你的罪赦了,他們就講論紛紛。今天雖然基督教裡有基督在其中,但他們還不知道基督能赦罪,連他們自己的罪業沒有得赦免。在此又要責駡基督基督教的牧師,長老,他們是文士天天講聖經,卻不知道主能赦罪,連自己的罪還未得赦免。 5、赦罪的證明是癱子起來拿著褥子走了。人一接受主耶穌,他的癱瘓就得醫治,就能起來行走。本來是褥子托著他,現在就能拿著褥子走,本來是褥子擺佈他,現在就能叫褥子聽他的話。在主耶穌那裡沒有難事,到底赦罪容易呢,或是拿褥子起來走容易呢?在主都是容易的事,但文士紛紛議論說,赦罪太難了,誰有權柄赦人的罪呢?拿褥子起來行走更難了,如果說拿褥子起來行走,他不起來行走怎麼辦。 五、得救的結果 1、這個人不只罪得赦免,這人是起來行走。一個人一就近主耶穌得到拯救,不但內心得到平安,並且外面也有行走的能力。 2、一個人就近主耶穌得到拯救,就能榮耀神。 ──《福音材料267題》 【不是召義人】 讀經:馬可福音二章十三至十八節 一、耶穌來到海邊 1、人生就在海邊——海不是一個號東西,海是罪惡之深淵。所有頂撞神的事都在海裡,例如鬼附豬群入海。海就是鬼窩,電影院,跳舞場都是海。 2、耶穌到了稅關——稅關是專講錢的地方。電影院,跳舞場,打籃球,商場……沒有一個地方不講錢,點鈔票的人都是稅吏。 二、耶穌召罪人(重講祂不是召義人,同時引用主耶穌的話)。 1、耶穌一到稅關就碰到稅吏。當時的稅吏最下流,只認識錢不認識公義,愛錢財不要道德,名譽,公義,身家,人格……。 2、今天耶穌也是召罪人,耶穌從來沒有碰到好人,祂所碰見的都是稅吏。電影院,跳舞場裡還有好人嗎?要鈔票不要道德,名譽……是好人嗎?耶穌來了就是要召這樣的稅吏。要重講不是召義人。引三十一節。 三、自義者的論斷 1、當日法利賽人議論紛紛,法利賽人就是假道德派,假君子,有行善之外表卻沒有行善之實際,他們議論耶穌為何作罪人的朋友。 2、今日社會中也有法利賽人,外面是君子,裡面是男盜女娼。他們輕視基督教的福音,他們以為只有小偷罪人,販夫走卒需要福音,他們自以為是道德君子人,不需要耶穌的福音(在此要大罵偽君子)。 四、罪人的快樂 1、耶穌來到罪人所在地,帶來福音和快樂。 2、耶穌肯和罪人相處,是罪人的快樂。 3、耶穌在哪裡,那裡就有快樂。 4、誰答應耶穌的呼召,誰就有快樂。舉例說明稅吏利未一答應耶穌的呼召,馬上在家裡設擺筵席,筵席即快樂之事。 五、罪人蒙召的結果 1、脫離舊日的生活,就是脫離原有的生活。利未原是稅吏,他一答應主的呼召,就立刻離開稅關。不再過只要錢不要命,只要鈔票不要名譽的生活! 2、跟隨耶穌——一個人一脫去玩日的舊生活,就立刻起來跟隨耶穌。作一個完全得救的人。 ──《福音材料267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