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二章拾穗 【路二1】該撒亞古士督(Augustus Caesar),一譯“奧古斯都凱撒”,原名渥大維(Octavius)。他剷除了政敵安東尼以後,自立為帝,才改稱奧古斯都凱撒。他在主前30年至主後14年統治羅馬。死後,羅馬人為了紀念他,把一年中的一個幾月分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便是英文裡的八月(August)。 亞古士督在世時,並不知道有位國度比羅馬更大,權柄和榮耀比他更大的人已在小城伯利恒降生。 “天下”指當時羅馬帝國權力所及的世界。“報名上冊”相當於今天的戶口調查,羅馬帝國未了便利徵稅而舉行。──《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1路加福音記載報名上冊及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是否屬實?】 根據路加福音二1,該撒亞古士督下諭旨,命令全「地」人民參與人口登記,以便羅馬官員核收稅項。(「地」,中文和合本作「天下」,希臘文是oikoumene,真正的含義是羅馬統治的地方。)第3節接著指出,約瑟和馬利亞也參與這次登記,約瑟是大衛王的後裔,出生于伯利恒,故此帶同馬利亞往伯利恒登記。經文指出,這次是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或者是代巡撫)以來的第一次登記。另一方面,猶太史家約瑟夫卻有不同的記載。約瑟夫並未提及大希律(死於主前四年)期間曾進行人口登記,卻記載居裡扭進行人口登記,當時是主後六年,希律亞基老被革職之後。約瑟夫寫道:「居裡扭曾任巡撫,該撒派他往敘利亞核算人民的財產,並賣掉亞基老的官邸。」(亞基老被革職後,其寓所便被拍賣,所得金錢歸羅馬政府所 有。) 假如路加所載此次人口登記發生於公元前八或七年,而約瑟夫所載的卻是公元六或七年;兩者豈不是相差了十四年。另一方面,撒土尼魯(Saturninus,參特土良於Contra Marcion,4.19的記載)由主前九年至六年作敘利亞巡撫,而昆提連華魯士於主前七年至主後四年被封為巡撫,(請留意,兩段期間有一年是重複的!)由此看來,居裡扭是否有作敘利亞巡撫,尚成疑問。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考慮路加的記述,指出這次是居裡扭任內的「第一次」人口登記(haute apographe prote egeneto):經文用「頭一次」的字眼,肯定是暗示了稍後有「第二次」。故此,約瑟夫所指居裡扭進行人口登記,其實已是他任內的第二次,而這較後的一次,是路加所知悉的。因為路加記載迦瑪列對加利利人猶大作亂的評論,也曾提及「報名上冊的時候」(徒五37);而且,路加比約瑟夫更接近新約開始的時代。羅馬人通常會每十四年舉行一次人口登記,故此,主前七年進行人口普查,主後七年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正好配合當時的情況。 然而,居裡扭是否敘利亞巡撫呢?(居裡扭,Quirinius;希臘文寫成Kyrenius,因為古希臘無字母Q;又或者這位巡撫的確是主前十五年左右,統理克裡特島的成功的巡撫。)參看希臘文聖經可知,這節經文寫成hegemoneuontos tes Syrias Kyreniou(「正當居裡扭領導——管理——敘利亞的時候」)。希臘文聖經沒有稱居裡扭為legatus(這是羅馬政府官銜,指某地的巡撫),卻用上一個分詞,hegemoneuontos,這樣一來,就跟本丟彼拉多的職銜相同了。(本丟彼拉多的官銜是hegemon,意即「太守」,但中文和合本仍作巡撫,現代中文譯本則作總督。) 居裡扭在羅馬政府中正確職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確定的,就是在主前十二至二年,居裡扭參與鎮壓被西底高原區的叛亂份子(參Tenney,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5:6):故此,對近東一帶地區來說,居裡扭是頗具威望的領袖。從這個方向,我們可以推測亞古土督於主前七年派居裡扭管理敘利亞省的人口登記,為要在撒士尼魯任期屆滿而華魯士上任之初,確保當地安寧,並使人口登記進行得更順利。居裡扭推行主前七年那次人口登記,無疑是效果良好,所以亞古士督稍後又派他主持公元七年的那一次。 至於基督教以外的作品沒有提及此期間羅馬帝國內的人口統計的資料,基本上是不成問題的。甘大衛曾寫道:「羅馬政府每五年都統計國民人數及其收入,以估計他們應繳稅項;這方法一直維持至主前五年」(Kingsley Davis,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4th ed,5:168)。──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路二1,三1該撒亞古士督,該撒提庇留是誰?】 答①該撒亞古士督——該撒馬羅馬帝號,亞古士督意系威嚴,王者之尊(參七十題),於主前三十年立為羅馬第一個皇帝,適值耶穌救主降生之時,下詔辦理報名上冊之事(路二1)。其人原名叫奧他維斯(Gaius Octavius),生於主前六十三年。他在被立之時不願稱王,乃由上議院於主前二七年奉稱亞古士督之名,此稱即含有尊敬超乎人類所當得者,其在位四十四年,秉政時代無敢爭權之事,及主後十四年而崩。 ②該撒提庇留——提庇留意系靠近太白河,為羅馬第二個皇帝,適施浸約翰與耶穌傳道之時(路三1,23),其父為猶流該撒之臣,母名律維(Livia),後蘸亞古士督帝,實為亞帝第三妻所帶的兒子,為亞帝之螟蛉子,生於主前四二年,後因他有戰動,亞氏即立他為太子,同秉朝政,當亞氏死後,繼力為帝,漸侵民權,而後不與民共治,迷信武力,性猶苛刻殘忍,放蕩不勒,於主後三十七年逐卒。——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二1~2】照當時羅馬皇帝該撒亞古士督之命進行的人口普查的記載。當時羅馬每14年實行一次人口普查,按慣例都在故鄉報名上冊。 ──《聖經精讀本》 【路二1~3】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就是在他的帝國舉行一次人口普查。這種報名上冊是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時,頭一次舉行的。這裡提到居裡扭,使路加福音的準確性多年以來受到懷疑。但後來的考古發現,卻傾向確定這個記錄。從該撒亞古士督的立場,他是向希臘羅馬世界顯示他的無上霸權;但從神的立場,這個外邦帝王也只不過是成就屬神計畫的一著棋子(參看箴二一1)。──《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路二1~7】基督誕生的意義: ①耶穌誕生在伯利恒,應驗先知彌迦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彌5:2);②耶穌躺在馬槽裡,表明他“謙卑的品性”。約瑟和馬利亞的伯利恒之行,從人的角度看,是遵行政府行政指示的行為;但從救贖史的立場看,是神護理下的旅程,目的是為了成就舊約預言。 ──《聖經精讀本》 【路二1~20】記載耶穌的降生。四福音書,只有馬太和路加記錄此事,但二人在內容和觀點上存在著差異。馬太通過記載東方博士的敬拜(太1:12)、希律王屠殺男嬰(太二13-18)講述耶穌的降生。強調耶穌雖是萬王之王,但受到自己百姓的排斥。相反,路加記錄耶穌誕生在馬槽裡(1-7節)、天使的頌贊(8-14節)、牧人的敬拜(15-20節),強調耶穌雖卑賤地來到世上,卻是配受天使和人類敬拜的彌賽亞。 ──《聖經精讀本》 【路二2】路加沒有記下耶穌降生的年月。本節提到的居裡扭曾先後兩次擔任敘利亞的總督(巡撫),一次是主前4年到主後1年;一次在主後 6年。耶穌降生時希律大王(一5注)還在;可是依西元推算,希律大王卻死于主前4年。原來用耶穌降生來紀元的曆法是在耶穌降生後五百年才建立,由於計算錯誤,西元開始的時間比耶穌出生遲了四到六年。因此若依西元紀元來說,耶穌實際是在西元前4至6年降生的。至於出生的月分,從羊群在野地過夜看,不會是深冬,更不會是十二月二十五日,這是後來硬性規定出的日子。耶穌準確的出生日期無法知道。參《馬太》二1 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伯利恒稱為“大衛的城”,因為它是大衛王的故鄉。約瑟是大衛王族的後裔。馬利亞可能也在這裡住過(一39)。──《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7】亞古士督的諭旨正合時把約瑟和馬利亞帶到伯利恒,讓彌賽亞可以在那裡降生,應驗先知的預言(彌五2)。他們從加利利上到伯利恒,城裡已經很擁擠,唯一找到能夠安頓的地方,是一間客店的馬。這是一個預兆,預告人類怎樣接待他們的救主。這對拿撒勒來的夫婦逗留在那地的時候,妻子馬利亞便生了頭胎的兒子;她把嬰孩用布包起來,小心奕奕地放在一個馬槽裡。 就是這樣,神確實地以一個無助的嬰孩的樣式,來到這地上,並且是貧窮的,生在一個臭味熏天的馬槽裡。何等奇妙!──《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路二4~7】從拿撒勒到伯利恆的路程有 【路二5】馬利亞一同: 按當時的羅馬法律,女人也需要報名上冊,但本人不必特意去故鄉報名。儘管如此,馬利亞還是和約瑟同去,可能是為了解除馬利亞的精神壓力。因為童女懷孕,必受鄰舍的評頭論足。 ──《聖經精讀本》 【路二6】客店的房間要是住滿,而牛羊又牧放在野外,店主會臨時把畜棚開放,供窮苦的旅客住宿。耶穌在畜棚裡出生,嬰兒床是餵牲口飼料的盛器——馬槽。主基督降生在人間最卑下的地方。──《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6~12耶穌在何時降生?與偉人誕生有何分別?】 答①在聖經上只有記載耶穌降生的事(太一18至二1,路二1-12),而沒有記載它的降生時候,惟有紀元後三三七年,有一位任羅馬教名猶流(Julius),他與當時的學者依據羅馬歷朝的曆書研究所得,認為耶穌的降生是在十二月的冬至日,是以開始於十二月廿五日為主降生的日子。但從路加所記主降生的那日夜晚的情景看來,是不可能生在十二月廿五日,因為那是嚴冬的時候,耶路撒冷和伯利恒都是屬於北溫帶的氣候,到了冬季相當寒冷(參太廿四20,耶卅六22—猶太聖曆九月,等於陽曆十二月),草本枯萎,所以不肯能在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草可喂,因此解經家皆謂主降生不在十二月間。惟據傳說,牧羊人所在的野地是在西南較高的地區,氣候亦較涼,該地稱為以得台(Edar創卅五21),這以得台三字原意是群羊的高臺(呂振中譯作守望樓),雅各曾在以得台地支搭帳篷,看顧群羊,可見此處古來已甚著名,為牧羊佳美之地,如此推想,主在十二月降生的時候,似無問題。 ②在主後五二五年,羅馬城修道院院長名丟尼修者(Dionysius
Exigus),算出主降生是在羅馬城被建後第七五三年,從此各國漸漸以那一年為西曆元年,但至主後一千六百多年,有博士們查處這演算法至少錯了四年,他們恐怕混亂各國歷數,所以不敢更改通行的年曆,實際上應當算在羅馬建成後七四九年為主降生之年,所以我們現在說基督是生於西元前四年,原該作為主降生之年為是。 ③耶穌的降生(太一8)與偉人的誕生是有天然之別的,耶穌說:「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從下頭來的。」(約八23)祂是神的兒子,原出於天(林前十五47),是裂天而降(參賽六四1),從天上將下來的(約六41,42),而偉人的誕生是從地上人間來的,如孔子與釋迦摩尼都是人,由人而生,可以被人尊稱之謂誕生。每年的耶誕節,世人叫作耶誕節,這個兩者的稱呼皆欠妥當,是將主的崇高地位降低與人一視同仁,按真理說,我們應當稱為救主降生節,世上未見一個偉人是由天而降,惟有耶穌是從天而降,顯出了祂的神性與尊榮,所以祂的降生與偉人的誕生,雖僅一字之差,其涵意則天地懸殊,是應該大有上下之分別的。前面我們論到耶穌降生的日子是十二月廿五日,那是出於人的一種臆測假定日期,並沒有聖經的根據,但是耶穌確曾降生在人間,是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成為歷史上的事實,是絕對毋庸質疑的。如此,教會歷代以來,在傳統上是以這十二月廿五日來紀念救主降生,普天同慶,我們為了福音的緣故(林前九23),藉著這一天來傳揚救恩,宣報平安大喜的信息,帶領親朋好友,出去狂歡醉酒,淫蕩奢宴,通宵熱舞,脫離這些罪中之樂,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永生之福,則不失紀念救主降生之意義了。——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二7】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 可以看出當時人心的頑惡。當然,報名上冊的人很多,所有旅館都已客滿是正常的。但沒有一個人讓出房間給將要生產的婦女,對敬畏神的猶太人是說不過去的。縱使這樣,耶穌仍然為救贖他們來到世上,可見神的愛何等偉大。 ──《聖經精讀本》 【路二7耶穌降生時,是生在槽裏還是在旅店客房中?】 有些聖詩的詩句中,竟然有“那穌生在馬槽”之句,這是很可笑的。聖經告訴我們“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所以馬利亞生了那穌之後,就把他用布包起來,放在牛驢槽中,當作搖籃,同時槽中有麥杆,也可保暖。 我們只能說“那穌生在旅店中,放在槽裏”,不能說那穌降生在槽裏。 猶太人一般的旅店,正像中國西北(甘寧青各省)的旅店一樣。在旅店的後座有牲口休息及吃料之處,像一間房子,房子一邊(有些是曲尺形;也有些是U字形的)有二三尺高的土炕,趕牲口的腳夫可在其上過夜,房中空處有槽,牲口可在其中吃料(作者本人1945年曾在甘肅省在這種房子過夜,牲口終夜吃料,使我想起約瑟與馬利亞的情形)。 約瑟與馬利亞在旅店後座當然不會住很久的時間的。可能過了一些時候,或最多過了產婦潔淨的時間(四十日,路二章22節;利十二章2一6節),他們就搬到另一較佳的住處。所以東方博士來到伯利恒時,聖嬰並非在旅店,乃是住在相當舒適的房子了(太二章9、11節)。――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7、16聖嬰耶穌被放在“槽”裏,是什麼槽(原文並無“馬”字,是中文所加)?】 “槽”字原文是PHATNEporvn指牲口吃料的槽,但伯利恒不是羅馬政府駐兵的地方,不會有馬,普通以色列人出門不騎馬,四福音從來不提騎馬的事,所以這個槽不會是馬槽,像中文聖經所譯的(12、16節的馬字旁邊有三點,表示原文無槽字,7節的原文亦無馬字,中文忘記加上三點)。 同樣的槽字也出現在路加福音十三章15節,根據“槽上的牛驢”一語,便知道猶太人普通家庭用牛與驢,所以它們的槽應該是“牛槽”與“驢槽”或統稱之為“牲口槽”,但不包括馬在內。 猶太人不養豬,故無豬槽,中國人則有之。――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8】「在伯利恒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那些牧人可能是聖殿的牧人,正看守著將作為祭物的羊群。──《摩根解經叢書》 這群首先聽到基督降生喜訊的牧羊人,所看守的可能是供獻祭用的羊只。 天使的宣告,不是只報給神特別揀選的少數,而是報給萬民。基督要來拯救物質與心靈都貧困的人(參六20~26;十21~24)。──《啟導本聖經註釋》 有人根據牧人在野地徹夜放牧的情形,認為耶穌可能不是在冬天降生。也有人認為,獻給聖殿的羊,冬天也要照樣牧放,因而並不明確耶穌是否在冬天降生。但我們要銘記的是:耶穌降世是為救贖人類,我們當努力向人見證這一點。 ──《聖經精讀本》 【路二8~20】記錄牧羊人敬拜耶穌,可分為三個部分:①牧羊人聽見耶穌降生的喜訊(8-12節);②本書的第三個讚美(13,14節)“天使的榮耀頌”;③牧羊人對耶穌的敬拜(15-20節)。耶穌降生的喜訊,最先傳到牧羊人那裡,他們敬拜耶穌,在人類救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①耶穌降生,是為了救贖如牧羊人那樣低微、卑賤的人(5:31,32;7:22);②耶穌為了引導如同沒有牧人、流離彷徨的百姓降世(太9:36);③如同好牧人為羊捨命,耶穌為了拯救人類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祭物獻給神(太20:28;約1:29)。
──《聖經精讀本》 【路二章9、15~l7牧羊人與東方博土是否同時來朝拜聖嬰那穌?牧羊人是否也會看見東方明星?】 許多外國畫家在降生節賀片上所畫的圖畫,並不合聖經的記載,這些畫家並未仔細研究聖經的記錄就落筆了。許多降生節賀片時常把一顆明星畫在牧羊人眼前,請問,聖經那一章那一節說牧羊人看見東方明星呢?牧羊人只看見天使報信,後來又聽見天使和天軍一同讚美神,他們並未看見東方明星。 再者,有些教會在降生節排演話劇時,往往把東方博士和牧羊人安排一個“一同朝見聖嬰”的程式,這是沒有聖經記載為根據。 根據聖經記載,牧羊人是在主那穌降生的晚上聽見天使報佳音的(路二章8節),他們當天晚上就去朝見聖嬰(路二章15一l6節)。至於東方博士呢?並非在主降生的晚上到伯利恒來朝見聖嬰。多數解經家認為東方博士是在降生之夜,在東方看見他的星(太二章2節),然後在籌備一番之後起程西行,等到他們到達伯利恒之時,那穌已是兩歲以內的小孩,不是初生嬰兒了(太二章16節)。由博士們的東方,騎駱駝走到伯利恒,最少也要幾個月(多數解經家認為要六個月)。因此,東方博土不可能與牧羊人在一起朝見聖嬰。――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10】「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天使的話似乎暗示,這世上缺乏喜樂,好幾代以來這世界都末聽聞過任何好消息,人們心中充滿的,只是對壓迫之暴政的恐懼。這世界被迫屈服,充滿了悲傷、愁煩、絕望。然而從神那裡來了一位天使,對牧人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11】「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 本節就是那大好的信息。在希臘文中,三個名詞前面都沒有冠詞。 救主,就是能以救贖的大能,王的權柄對付世上一切有罪的人。基督,就是彌賽亞,是能應付世上一切的混亂,實現真正的統治權,實現神國的人。主,就是能面對永恆,面對一切世代的人。天使說,祂降生了,祂今日降生了。天使告訴他們如何去找祂之後,“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 “救主”是一個綜合的名詞,它裡面含有人一切的本性和神一切的屬性;它包括了過去的一切歷史,和一切應驗了的預言,以及一切啟示的奧秘;它的溫柔勝過了女子的愛情,朮威嚴足以使傲慢的君王謙卑下來。──《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14】「“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注:有古卷作“喜悅歸與人”)!”
」 “在至高之處”是形容天,就是神的居所,榮耀歸與神。平安就是和平。各處的人都在談論和平,想要謀求和平,有時他們根據對這節經文的錯誤翻譯和誤解,想要去製造和平。他們說,天使是說“平安歸於這世上喜愛和平的人。”因此他們說,只要我們將愛好和平的意願實行出來,就可以得到平安。事實上,除了在神所喜悅的人中間,這世上不可能有和平。和平只能建立在神所喜悅的人身上。──《摩根解經叢書》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讚美神救贖人類的計畫和來到世上的彌賽亞。通過彌賽亞的救贖,頌贊最終歸與神的榮耀(約1二28)。在地上平安: 讚美賜真平安的基督,頌揚信耶穌的每個人,都會從罪中得釋放,得享真平安和自由(約8:32;14:27)。
──《聖經精讀本》 【路二21】「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根據今日的醫學理論,割禮被承認是一項非常合乎衛生的儀式;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記號和證據,以紀念神與那個國家所立的約,神借著這約,得以向著完成祂對人類的旨意這目標前進。 因此這個馬利亞的孩子,神的兒子,借著割禮的儀式,成為那國的一分子。祂屬於那個國家,祂是大衛的後裔,因為祂母親是大衛的後裔。但祂作為大衛後裔的這個事實,並不能使祂與整個國家發生關係,祂必須經由割禮,才能與整個國家連結起來。保羅說祂“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借著割禮的行動,祂與這個神所建立、保持、管理的國家,發生了聯繫。 另外一個相關的儀式,就是給孩子取名字。“耶穌”在當時是一個很普遍的名字,意思是耶和華的救恩。這是天使給祂取的名字。這嬰孩的誕生,使這名字最初的用意實現了。耶和華的救恩!那就是祂的名字,那就是祂來到世上的意義。──《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21耶穌為什麼要受割禮?】 答:在古時候以色列人行割禮的原因,此乃耶和華神與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立約的證據,而為時代所要遵守的,這事記載在舊約聖經中(創十七9-14,注),以色列人要在嬰孩生下來第八天行割禮(即割陽皮),並給嬰孩起名字(利十二3,路一59),因神當初定割禮的時候,是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撒萊更換名字(創十七5,15,24)。當主耶穌降生的時候,滿了八天,同樣地也就給祂行了割禮,給祂起名叫耶穌(路二21),但主耶穌所受的割禮,並不是因為祂有罪過(來四15,約壹三5),乃是祂要站在律法以下的身份,與祂的弟兄相同,好將在律法以下的人救贖出來,叫他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來二17,加五3,四4,5)。因此我們今日信徒是不在律法之下受那人所行的肉體割禮,乃是憑著信心,在耶穌基督裡,祂使我們脫去肉體的情欲,受了心的割禮(加五5,6,西二10,羅二29)。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一二五題 ——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二21~39】耶穌照摩西的律法行割禮(創17:12)、潔淨禮(利1二1-8)、奉獻禮(民18:15,16)。耶穌親自遵行律法,這證明:①耶穌為成全律法而來到世上,在執行事工時沒有絲毫的缺陷;②為了救贖律法以下的人,自己降生在律法之下(加4:4-5)。路加記錄的第四個讚美“西面的告別頌”和亞拿對彌賽亞的見證(36-38節),再一次強調耶穌就是猶太人日夜盼望的彌賽亞(1:5-25)。由此結束了有關耶穌降生的事蹟,按時間順序整理,如下圖所示: ①約瑟和馬利亞從拿撒勒到伯利恒報名上冊期間生了耶穌(1-7節),牧羊人的敬拜(15-20節);②耶穌出生8天后帶到耶路撒冷獻與主,並向神獻祭(21-38節);③回到伯利恒受東方博士的拜訪(太二11);④為躲避希律的殺害,避難到埃及(太二13-18);⑤希律死後,回到拿撒勒(39節;太二19-23)。
──《聖經精讀本》 【路二22】「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獻與主。」 將耶穌帶至聖殿時,就應驗了神最初的理想和旨意。祂是頭生的兒子,被獻給神。耶穌進入了祭司的職分中,而不是利未支派的職分中;祂不是進入一個代表別人的祭司職分中,而是照著神最初的旨意,進入頭生子所擔任的祭司職分中。因此,這孩子不僅借著割禮,進入這個國家,祂也借著奉猷的儀式,進入祭司職分中。──《摩根解經叢書》 猶太律法規定,產婦必須“潔淨”,嬰兒須“分別歸主”(利十二2~6;出十三11~22)。約瑟和馬利亞一一遵行。──《啟導本聖經註釋》 潔淨的日子: 產婦須執行的潔淨規例。若生男孩,不潔33天;若生女孩,不潔66天(利1二4-5)。期限滿時,獻燔祭和贖罪祭作為“潔淨禮”。要在聖殿中舉行潔淨儀式,馬利亞為了守規例上到耶路撒冷。 ──《聖經精讀本》 【路二22耶穌是主,滿了潔淨的日子獻與主何意?】 答:路加福音記載耶穌降生的事說:「按照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祂獻與主。」(二22),這裡所說滿了潔淨的日子,就是根據摩西五經稱為律法書之第三卷利未記十二1-4節中的定例,如孕婦生了男孩,就不潔淨七天,再加上要家居卅三天,這樣共有四十天,就被稱為滿了潔淨的日子(利十二6)。「要把祂獻與主」「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記,凡頭生的男子,必稱聖歸主。」(路二23),這裡提到兩個「主」字,乃指耶和華神說的(參七一題)。原來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神救了他們一切的長子,因此神吩咐以色列人要把所有的長子,都分別為聖,歸給祂(出十三2,12),耶穌因是頭生的長子(路二7),所以也要按照律法的規矩獻給神,以使完全合乎神旨律法的要求為是。——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二22 “滿了潔淨的日子”是多少日子?】 根據利未記十二章2一6節所說:產婦如果生男孩,就應該家居三十三天(可能連同頭一個七天,共四十天)。如生女孩,就應該家居六十六天(可能連同頭兩個七天共八一天)。這些日子被稱為“潔淨的日子”。摩西這種生活的律法,完全是為著產婦的衛生,現在西醫也經常勉強產婦要家居六個禮拜,如果經濟力量與環境許可的話。西醫這種吩咐是合聖經的,也是值得重視與實行的。――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24】「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或用一對斑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 她用“一對班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利未記12:8,記載了用那些東西獻祭的原因,他的力量若不夠獻一隻羊羔,他就要取兩隻班鳩,或是兩隻雛鴿,一隻為燔祭,一隻為贖罪祭,祭司要為他贖罪,他就潔淨了。 律法規定,如果買不起一隻羊羔,她就可以這樣作。那就是說,這是窮人的祭物,而馬利亞並沒有甚麼財富。這個嬰孩被獻上,不是借著富人的祭物,而是借著窮人的祭物。祂降生時,略過了宮殿,略過了華廈美舍,降生在最貧寒的馬槽裡;祂在聖殿中照著神最初的旨意,被獻作祭司時,祂母親所獻的,也是窮人的祭物。──《摩根解經叢書》 從約瑟和馬利亞所獻禮物看,他們的家境很差,因為斑鳩和雛鴿是窮人獻的祭物。見《利未記》十二8. ──《啟導本聖經註釋》 看出約瑟和馬利亞的生活並不富裕。雛鴿或斑鳩是貧窮女子獻給神的潔淨之物,大部分女人獻一歲的小羊羔為祭物(利1二6-8)。 ──《聖經精讀本》 【路二24從馬利亞所獻的祭物看來,她的家境是窮是富?】 根據利未記一章所載“燔祭”共分三種。即:一、牛(3節)。二、綿羊或山羊(10節)。三、斑鳩或雛鴿(14節)。又根據利未記五章7節所說:“他的力量若不夠獻一隻羊羔,就……把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作燔祭”。 很明顯從這三種獻燔祭不同的動物看來,獻祭人大概分為富人,中等家族人士及窮人三種。有錢的人獻牛,小康之家的人獻羊,窮人則獻斑鳩或雛鴿。這就證明馬利亞與約瑟是貧窮之家。――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25】「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 “公義”是描述他與一般人的關係,“敬虔”則描述他與神的關係。──《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27】按猶太傳統,父母須把新嬰帶到聖殿請年高的拉比(律法教師)為他祝福、祈禱。嬰兒耶穌可能因此交到西面手中。──《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30】已經看見: 西面預見藉著耶穌實現人類的得救(1:69,71)。耶穌的降生本身就是神救贖人類偉大計畫的成就。因為神絕不改變應許。西面看到了猶太人渴望得見卻未見到的彌賽亞時代的到來。
──《聖經精讀本》 【路二34】被立……作譭謗的: 證明耶穌受猶太人及外邦人的各種侮辱和譭謗(4:29;2二63-65;23:11,34-39)絕非偶然,而是創世前已預定的事情(詩3二6-8,10;賽50:6;53:4-12)。 ──《聖經精讀本》 【路二34~35】西面的禱詞充滿歡樂,但耶穌未來的遭際已從他對馬利亞說的預言中透露:祂會遭受攻擊,為人所拒;以色列人會因祂而分裂,許多人內心的真偽因此顯露。 馬利亞將因這個孩子苦難的一生受很大的痛苦 。──《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36】當日聖殿裡可能已設有照顧敬虔的寡婦的制度,讓她們在殿內工作(比較二十47;提前五3~16)。亞拿寡居時期甚長,一定很受尊敬,才能作女先知;這在猶太人社會中是少見的
。──《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0】「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 “長大”用在生命的範疇中時,是指生命的活動。“長大”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責任。 “強健起來”那是指身體力面。 “充滿智慧”,似乎祂整個孩童期都滿有智慧。路加的敘述表示,祂借著觀察、發問、受教,得到各樣的知識。 “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恩典首先能使一個人喜樂、可愛;其次使這個人想要用他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去影響其它的人;最後,使人竭盡全力如此作。──《摩根解經叢書》 漸漸長大,強健起來: 身體的成長;充滿智慧: 精神的成長;有神的恩在他身上: 屬靈的成長。耶穌的靈性、肉體都茁壯成長為一個完全的人(52節)。 ──《聖經精讀本》 【路二40~52】耶穌童年時的行跡,只出現在此福音書。表明耶穌從小就知道自己就是神的兒子(49節)。他認識到自己是救贖人類的神的獨生子(約3:16),就是彌賽亞,從而認真準備迎接將來的公開事工。此外,約瑟和馬利亞認真遵守猶太人的規例(41,42),這種純潔的信仰影響了耶穌。──《聖經精讀本》 【路二41】摩西律法規定,猶太男丁每年要在逾越、五旬、住棚這三個大節上耶路撒冷度節(申十六16)。但耶穌降生時期,住得遠的人只在逾越節到耶城區;因此在這個節日,聖城的猶太人分外多。──《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1~43為什麼主耶穌在十二歲時要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呢?】 猶太人到了十二歲,就被稱為“律法之子”,意思是到了十二歲的男孩子要開始盡律法的本份,頭一個本份乃是過逾越節,和其他兩個節期,即五旬節和住棚節。因此,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耶和華(出二十三章17節;申十六章16節)。到了十三歲,就要學習禁食,也要像大人一樣穿有穗子的衣裳和在祈禱時佩帶經文盒子。 然後在十八年之內學習處世的一切方法與學習一門謀生的技藝,到了三十歲纔能進會堂念聖經,成為會堂的一位正式會員(路三章23節,四章26節)。 當男孩首次進耶路撒冷守逾越節時,他的父親必須要為他付出銀子五舍客勒(利三章46一47節),所以這時那穌的養父也必定照辦,以確定他倆的父子關係(路二章48一51節)。――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42】按著節期的規矩: 約瑟和馬利亞為遵守逾越節每年到耶路撒冷。告訴我們以下兩點:①約瑟和馬利亞是信實的人,忠於猶太傳統;②耶穌基督從小在學習、順從舊約律法的環境中成長。 ──《聖經精讀本》 【路二42,43耶穌何以要在十二歲赴聖城守節?】 答:按照猶太人的律法定例,一切男丁必須每年三次要上耶路撒冷去守節,朝見耶和華神(出廿三11,民九2,13,申十六16)。他們的男孩在三歲斷奶的時候,才穿有縫子的衣服(民十五38,39,申廿二12,參太十四36,四十題),做母親的人就要漸漸教導孩子,到了五歲就學習律法撮要和問答,到了十二歲,就被稱為律法之子,意思是說歸在律法之下,要開始盡律法的本分,如守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等是(注)。到了第十三個生日,就要學習禁食,初次像猶太成人祈禱時一樣,佩帶經文盒子(神十一18,參太廿三5,四十題)。到了卅歲才能進會堂念聖經,而成為一個正式會員(路三23,四16)。耶穌自十二歲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以後,及至卅歲開始傳道時,這中間十八年的靜寂,關於他的行事無人知道,是神照著祂的智慧把它隱藏了(路二51,52)。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六一題 ——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二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孩子漸漸長大”的“孩子”一詞,在希臘文中是指幼小的孩子,尚未長大的孩子。現在路加說到“孩童”耶穌,這兩個詞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一般虔誠的猶太人父母,他們的兒子在這個年齡都要接受Barmitzvah的儀式,Barmitzvah的意思就是“律法之子”。耶穌可能是去聖殿接受這個儀式,祂也可能已經在拿撒勒的會堂中接受了這個儀式。有一點可以確定,祂進聖殿的時候,是帶著律法之子的權利進去的。在那之前,一個孩子的父母必須擔負這孩子在宗教方面的責任,但受過了儀式之後,他就必須自己負責。耶穌在這時,已經是律法之子了。──《摩根解經叢書》 猶太人赴耶城聖殿朝聖,多是結伴而行,通常婦孺走在男人前面,一家人要到指定會集點才再相聚。約瑟和馬利亞可能誤以為耶穌已隨他們當中一人走了,卻不知道仍留在耶城
。──《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3~46】耶穌被丟失,父母找到他,可以得到以下屬靈教訓:①自以為與耶穌同行,因而靈性驕傲、怠慢的人,很可能過著失去耶穌的生活(43,44節);②儘管這樣,只要正視自己的處境,記得在何時、何地、如何離開耶穌(啟二5),懇切尋找他,就能重新與他聯合(45,46節);③更重要的是開始就省察自己,每天努力活在基督裡面(約14:20;5:4-9)。 ──《聖經精讀本》 【路二46】耶穌的父母離開耶城一天后才發現不見了祂,第二天回頭去找,第三天發現祂在聖殿裡。當時猶太公會中的宗教領袖,每逢大節,都會出來在殿裡公開答覆百姓對律法和傳統的詢問
。──《啟導本聖經註釋》 【路二48】「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 “我兒”這裡用的又是另一個詞,不同於40節裡的“孩子”,和43節裡的“孩童”。那是一個母親溫柔的話語。希臘文這詞的意思是“我所生的”,馬利亞就是用這個詞,她的意思是,“孩子,我所生的,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49】「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注: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
」 “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這是祂生命裡最中心的事。這孩子說,“我應當。”表達了祂認識到祂與神的關係,祂對神的責任,以及祂對這責任的回應。“我應當”三個字,啟示了這孩子的完全。──《摩根解經叢書》 兒童耶穌說出了祂一生工作的大原則:以天父的事為念。這句話有古卷作“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耶穌為了完成父神交托的使命,親情關係相形之下便成次要(比較太十二46~50;約二4)。但祂仍舊順從父母,隨他們回拿撒勒城。──《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父: 耶穌第一次稱神為父(2二29;23:46;太11:25;可14:36;約5:17),見證了自己的神性。 我父的事: 希臘文也可譯為“我父的家”。表明耶穌的一生,是按神的旨意而行(約6:38,39)。 ──《聖經精讀本》 【路二51】「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祂的意志是要遵行神的旨意,但祂將這個意志表達在對父母的順從上。也就是說,這個孩子順服神旨意最好的方法,是與通常的情況互相配合。祂不能逃避對撫養祂長大的家庭所當負的責任,但在祂天父旨意的管理之下,祂將自己的生命順服在家庭的權柄之下。──《摩根解經叢書》 【路二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注: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都一齊增長”這句話和形容祂頭十二年生活的“長大”一詞全然不同。發拉爾(Furrar)說,“這裡用的增長一詞是從‘先鋒’一詞來的,意指軍隊一面砍伐樹木、一面向前挺進。”柴義爾(Thayer)這位偉大的文字學家說,“增長的意思是用錘擊打使其變長,好像鐵匠打鐵一樣。” 細察“增長”這詞的構造,它真正的意思是向前砍,向前打,不停的劈砍。因此這詞是指一種不屈不撓的行動,而不是被動的發展。──《摩根解經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