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二十一章拾穗 【路二十一1】奉獻<林後9:1,關於奉獻>。──《聖經精讀本》 “庫”。聖殿院裏的錢箱,獻給神的禮物都投放在這裏。──《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1~2;太二十七5~6那窮寡婦投兩個小錢在“庫”裏,與賣主的猶大後悔時所丟的錢在殿裏,後來那三十塊錢不放在“庫”裏的“庫”是否相同?】 不同!這窮寡婦把兩個小錢投在“庫”裏的庫字,原文GAZO-PHULAKION ya*仰入alctov是指著聖殿中“婦女院”裏面的一個“庫”而言,應譯為“院庫”。男人到“院子”裏去見祭司辦理獻祭手續時,婦女們只能在婦女院與孩子們在該處等候,並在該處敬拜主。該處也是人頭湧湧之處,院中的“院庫”是很巨大的一個木箱,箱上有十二個倒過來的喇叭口,各人依照自己所屬的支派將錢投入不同的喇叭口中。主那穌曾教訓門徒說:在施捨時“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一語,便是指投錢入這“院庫”奉獻箱而言。這也是人們“自由奉獻”之處,所以許多人也秘密將款項投在此箱中。 至於祭司們所說,不可將猶大賣主的三十塊錢放在“庫”裏的“庫”,原文“各耳板”KORBAN fCop即u同字。馬可福音十一章11節說那不孝之子推辭不供養父母時所說的“各耳板”,便是這個“殿庫”。以色列人如果向上主許過願,便在還願時將自由奉獻的款項投入祭司所看見的“殿庫”奉獻箱中。這殿庫也是放丁稅之處(太十七章24節)。這庫是放在“內殿”裏的,所以應該稱為“殿庫”(參看時代真理第一集“潔淨我們的聖殿”一文中有關內殿與全殿的分別)。――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二十一1~4】耶穌看見一個窮寡婦的奉獻,教導門徒何為真正的奉獻,並通過這一教導警告大家,要注意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假冒為善(十九45-二十一4)。請參照平行經文可12:41-44的注釋。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小錢”。參看第十二章59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5】“供物”。裝飾聖殿的物品;例如希律的金葡萄樹有一串一串象人那麼高的葡萄。──《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5~6】這聖殿是猶太人從巴比倫回歸故土後所建(主前516年完成),在主前20年至主後64年期間重修,金碧輝煌,極盡華麗;但在主後70年,羅馬人摧毀聖城之後,城內無完整的建築存留,幾成廢墟 。──《啟導本聖經註釋》 談論聖殿: 耶路撒冷聖殿是由大理石、金葡萄樹、埃及送來的巨型立像建成的宏偉建築。但是神所要的並非是建築物,而是眾人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的心(約4:20-24)。然而猶太人卻全然忽略了這一點(太23:16-22)。於是神決定不再居住在耶路撒泠聖殿,反而降下震怒,這就是A.D.70的耶路撒冷的毀滅。然而屬靈眼睛昏暗的猶太人,卻不明白將臨到他們的悲劇,只是誇耀聖殿建築。因此耶穌以“你們所看見的……拆毀了”這句話,再次預告耶路撒冷徹底的滅亡(19:41-44)。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不僅意味著神對悖逆的猶太人的審判,還意味著與耶穌相關的重要屬靈含義,對此請參照平行經文太24:1,2。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5~38】距受死還有四天,耶穌總結自己的教導事工。他以末世的教導作結尾。平行經文太24章和可13章又稱“橄欖山教導”,因為耶穌教訓的地點在橄欖山(太24:3;可13:3)。若按主題可分為如下5個部分:①警告假先知的誘惑(5-11節);②預告受逼迫,激勵信徒(12-19節);③預告耶路撒冷滅亡(20-24節);④末世的徵兆(25-28節);⑤信徒迎接末世的正確心態(29-38節)。講論後,緊隨著發生一系列與耶穌的受難相關的事件:加略人猶大背叛耶穌(22:1-6)→最後的晚餐(22:7-23)→預告彼得不認主(22:31-34)→客西馬尼園禱告(23:39-46)→耶穌被捕(22:47-53)。使我們充分理解耶穌是用何種心情進行此次教訓。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6】有關這些“石頭”的大小,參看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7】從本節到33節所記各事,請參看《馬太》二十四13~34各注。耶穌告訴過門徒,祂要離開他們 (五35),但會再回來(十二35~48)。祂不在世上的時候,門徒應提高警覺,提防假基督(8節)。打仗等等只是末期的兆頭,也是教會受迫害和為主作見證的時候(9~19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什麼時候有這事呢?”基督的答案包含兩個層面——耶路撒冷在主後70年被毀,和基督再來之前的災難日子。第8至19節和25至28節主要談及後來的日子,而第20至24節指前者的事件。──《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9~11】不要驚惶……末期不能立時就到: 戰爭、地震、饑荒、瘟疫、天體異常現象等可怕現象,早在舊約時代已預言是末世的徵兆(賽13:10,13;34:4;結14:21;32:7,8;摩8:9;該2:6)。耶穌指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徵兆將更加頻繁地出現。他吩咐信徒不要驚惶,因為這些徵兆只是預告末世的臨近,並非意味末日的來臨。周圍的許多人誤解這句話而陷入不必要的驚惶中。每當信徒看到這些徵兆,就當認識耶穌再來的日子已近,從而更加全副武裝,戰勝逼近的患難。神必賜下足夠的力量,使人戰勝患難(詩18:31-36;耶16:19-27;約16:33)。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12~19】這一切的事以先: 指耶穌升天到耶穌再來前的患難時期。耶穌升天後,門徒受當時權威者的各種逼迫(徒4:5-7;5:40;6:12-14;7:57-60;
12:1-4; 24:1-26:32)。同樣今日的信徒也遭受類似的逼迫。越是這樣,越應該渴慕神的國和義,忍耐一切逼迫(羅8:17)。要確信這種逼迫並非是使人滅亡的患難,而是試煉信心的火(彼前4:12)<創22:1,何謂試驗?>。──《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14~15】賜他們口才、智慧: 耶穌差派十二門徒傳道時,也曾說過同樣的話。詳細內容請參照太10:19,20的注釋。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16~17】連你們的父母、弟兄: 耶穌曾多次引用先知彌迦的預言(彌7:5,6)教導門徒(12:52,53;太10:21,22;24:9,10)。預告這個世界對基督徒的逼迫,指出那些以自我為中心、以世俗為目的人,將拒絕愛自己的骨肉。耶穌提前預告這些逼迫,為的是將來信徒面對各種患難時,不至於驚惶、失足。現今信徒面對患難時,也應效法初期教會的眾信徒,寧可殉道,也不屈服,持守信仰而勇敢爭戰<徒8:1,初期教會所遭遇的逼迫>。 ──《聖經精讀本》 【路廿一16,18一髮不損】 問: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十六節說:「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第十八節又說:「然而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既說被殺害,何以又說一髮不損壞?是否譯筆有誤?務祈指示為荷。 答:主耶穌死是死了,然而,卻應驗聖經的話,祂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這裏就是如此。再者,他們身體雖然被其殺害,然而,他們實在未受毫髮之損。譯筆無誤。―― 倪柝聲 【路二十一18】連一根頭髮也: 表面上好象與16節矛盾,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句話並非指聖徒在逼迫中絲毫不會受傷害,而是說明:①神時時看顧保守信徒;②若神不允許絕不會發生任何事情。如果神願意我們殉道,我們也必須獻上自己的生命。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18~19】耶穌教導:①人得救在於神主權性的看顧;②信徒應全然依靠神持守信仰並恒久忍耐。耶穌曾說 :“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2:10)。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19】忍受逼迫保證人真的可以得救(也可能包括存活到大災難結束的觀念;如太二四13)。──《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 20~24】這裡預言的事在主後70年應驗。耶路撒冷城為羅馬兵夷為平地。據西元一世紀史家約瑟夫的記載,耶城被毀中,猶太人被殺的有一百一十萬,被俘到各國當奴隸的有九萬餘人。據四世紀史家優西比烏說,基督信徒在耶城被毀前,記起耶穌的預言,得以及時逃避。 24節指出猶太人受的刑罰有一個期限,有一天他們會回頭認識基督
。──《啟導本聖經註釋》 是耶路撒冷滅亡的預言,也是對末世患難的預言(太24:15-28;可13:14-23)。詳細內容請參照可13:14-23的注釋。 ──《聖經精讀本》 這些警告也可應用在大災難的日子,即敵基督要求人敬拜他的時候(太二四15~21)。──《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24】“外邦人的日期”。外邦人轄管耶路撒冷的時期,大概從尼布甲尼撒(主前587年)開始,在主後70年更是這樣,並且一直延續到大災難時期(比較啟一一2)。──《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25】請參照11節耶穌再臨時,天體的異常現象。海中波浪的響聲: 引用賽17:12,在聖經中“海”和“波浪”,通常都是指極大的混亂和恐怖時使用(伯26:12;詩148:7;賽57:20;耶31:35;太8:24;林後11:26;猶1:13)。本節表明末世將會給人類造成極大恐懼(9-11節)。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5~28】這裡所說的預兆將以我們從未見過的規模和形式出現,包括天體的崩解和社會的大動亂。信徒看見這些,應該知道主的日子已近。──《啟導本聖經註釋》 更加明確指出20-24節預言的雙重性(太24:29-31;可13:24-27)。明確表明耶穌再來之前,這世上將有末世的大患難,同時也暗示耶穌的再臨帶給人類的結果。詳細內容請參照太24:29-31的注釋。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6】天勢都要震動(太24:29)。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7】(太24:30)。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8】挺身昂首: 採用隱喻表現法,教訓門徒當各種徵兆出現時,仍要持有盼望和勇氣,請參照9-11節的內容。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29~33】“無花果樹的比喻”,教訓大家要通過徵兆,分辨神國的臨近(太24:32-36;可13:28-33)。請參照馬可的平行經文。 ──《聖經精讀本》 【路二十一32】參看《馬太》二十四34注。從廿世紀中葉死海發現的昆蘭古卷,知道“這世代”(genea)一詞可指好些年代。“這些事”指36節“一切要來的事”。──《啟導本聖經註釋》 “這世代”。參看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4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34~36】教導門徒面臨末世患難時當有的正確態度(太24:37-25:46;可13:33-37)。但是馬太與路加、馬可不同,通過耶穌的5個教訓進行具體教導。詳細內容請參照太24:37-25:46的注釋。──《聖經精讀本》 “貪食”指過度或浪費。“那日子”。基督再來的日子會忽然臨到,並且臨到全地上,所以必須警醒註意。──《雷氏研讀本》 【路二十一37】每夜出城在一座山…住宿: 根據四福音書,可知耶穌每夜都尋找僻靜的地方禱告和住宿(22:39-41;太14:23;可6:46;約18:1,2)。叫橄欖山: 據說耶穌在此處升天(徒1:6-12)。
──《聖經精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