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路加福音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耶穌的誕生和童年略記     路一3038;二823,52     (林腓利)

我的愛疼求主助(台語發音)    路七47—八3     (王南傑)

寫給基督教的婦女們    路八3;廿三4649,55      (龍靈光)

耶利哥的三個人     路十3037;十八35;十九10     (傳樸庵)

主耶穌的心喻    路十一59;十八1 8    (翟輔民)

得福的三個條件    路十一9,六38     (吳濟華)

年終的回想………………………………路十六25;十七32…………………………

今日尤甚挪亞羅得日子…………………路十七26-37,廿一34-36……………張耀基

兩個財主見耶穌…………………………路十八18-30,十九1-6  ……………蕭文科

 

 

    耶穌的誕生和童年略記     林腓利

           經文:路加福音一章3038;二章823,52

 

    關於救主耶穌誕生的事蹟,在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部福音書裡,僅僅馬太和路加福音有記載,其他福音書似乎很難查出任何資料可對照研究,也沒有像小說一般的被記載,使得男女老少一看便知。二則這二本福音書的著作觀點和編排順序似乎有點差異,因此容易產生不同的角度和見解。牧師每次在講道中也常把次序編成文章,有的也用戲劇來表達進行,目的當然是要使信徒和非信徒明白。在此兄弟願意提供所研究的查經心得,從聖經中抽出來編排,並且在每段後附記聖經章節,以便讀者、會友、慕道友、兒童等閱讀。

    在巴勒斯坦加利利省有一個名為拿撒勒的小村鎮,有位名叫約瑟的男人和一位名叫馬利亞的女人,他們已經訂婚了。有一天,天使加百列來到馬利亞的家,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馬利亞因這話很驚慌,又反復思想這樣問安是什麼意思(參看路一28)。

    因此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祂起名叫耶穌。祂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祂祖大衛的位給祂,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祂的國也沒有窮盡。」  (參看路一3033)。

    馬利亞是一個處女,從未和約瑟同房過,她怎麼會懷孕生子呢?因此她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禰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她說完這話之後,天使就離去了(參看路一3438)。

    馬利亞雖已經許配了約瑟,但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他正思念這事時,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就給祂起名叫耶穌(太一1825)。

    這兒子誕生之前,羅馬皇帝下令巴勒斯坦所有的居民,都要在他們祖先的城登記。既然約瑟和馬利亞是大衛的後代,而大衛的出生地點是伯利恒,因此他們倆人都到那城登記戶口(參看路二13)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勃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恒,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所有城裡的旅館都住滿了人,他們找不著住的地方。最後他們只好在一個被人用作馬房和牛欄的草棚裡過夜。在這些伯利恒的牲畜之間,馬利亞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參看路二57)

    這個嬰兒由一個處女所生,而且生在伯利恒的一個馬房裡,這並不是碰巧發生的。在祂誕生之前以賽亞先知寫道:「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  (賽七14)。彌迦預言到祂的誕生地點說:「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太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掌權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五2)。這是給以色列人的一個記號,好使他們在彌賽亞來臨時能夠認識祂。

    在耶穌誕生的那個晚上,有些牧羊人在野地看守他們的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的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人就甚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  (路二814)。

    眾天使離開牧羊人之後,他們急忙遵照指示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他們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事傳開了。凡聽見的人,就都詫異牧羊人所說的一切話。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復思想。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於神,讚美祂(路二1520)。

    這時有幾個來自東方的博士,因他們是個占星學家,他們在所研究的占星學中,憑著計算看見一顆星而特別從遠地來朝見所生的王。他們不但是有智慧有學問的人,也是國王的顧問,他們對於猶太人的聖經很熟悉,並且知道所盼望的彌賽亞救主要來臨。無疑地他們知道關於但以理先知論七十個七的預言及民數記廿四章17節中提到的星。因此那晚博士們看到一個奇異的星,順著它來到希律王面前。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怕喪失假的王位,整個耶路撒冷合城都因談論此事而不安,他就召集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他們回答說:「在猶太地的伯利恒阿,你在猶太諸城中,並不是最小,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以色列民。」當下希律王秘密和博士問道:那星什麼時候出現的;就差他們往那城鎮去說:「仔細尋訪那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祂。」(參看太二18)。

    他們聽見了王的話之後,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和祂的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了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參看太二912)。

    當希律王最後發覺他們不會回來時,他非常憤怒。為了保證伯利恒城裡不會有男孩在長大之後奪取他的王位,他下令將城裡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完全殺掉。這使許多母親、家庭的所有人為他們的嬰孩而哀哭(參看太二18)。

    希律王殘殺許多嬰孩是徒然的,因為耶穌並沒有被他殺死。因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子孩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王必尋找小孩要除滅他。」所以約瑟和他的家人得以及時逃到埃及去。這應驗了主使著先知耶利米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參看太二1315 

    希律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起來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參看太二1923)。

    耶穌在一個宗教性非常濃厚的家庭裡長大,父母都是敬畏神、順服神,被主使用的確在以色列中得福。學識豐富的醫師路加告訴我們說:「馬利亞和約瑟照主律法辦完了一切事」,所以在耶穌生後第八日,末前往埃及逃難時,他像其他所有的猶太男孩一樣受了割禮。並且路加還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後記: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一1)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一3

    以色列人所盼望的救主彌賽亞就是耶穌,但願我們共度聖誕榮耀神。更盼望兄姊們,把耶穌接受在你的心裡以祂為主。並且以順從、愛心去傳主的信息。

 

我的愛疼求主助    王南傑

               經文:路加福音七章47節—八章3

 

    本年度的標語是:我愛我主我教會。首先我祈望大家能有積極的想法,以愛共同來找出教會的優點、可能性、由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教會的特色。例如我會說過的,「林有志」這是一個代名詞,由此我們知道有人默默的奉獻,來關心教會,關心別人。「我餓了,您給我吃」,在貧苦、疾病之中,能互相扶持。「是就說是」,許多人都想發表自己的意見,但若以愛、坦白、率直來共同改造,變換教會,使它能一天比一天完美,這也是我們的特色,在以弗所書四章15節說,唯有用愛心說誠實話。

「分擔重擔」,願意付出代價來為軟弱者背重擔。我們要如何努力做個不慚愧的第一流教會,一個值得愛,值得獻身的教會,這是我們今年度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在耶穌時代,有許多信仰上的同件,和得到許多婦人的幫助,我們可以想像耶穌是如何的貧窮、繁忙、孤獨,以天國的標準,在地面生活,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其中有反對、逼迫、緊張的生活,但這些婦女,信仰同工,都能適時地給予祂鼓勵、安慰和幫助,耶穌也因此,得到許多的力量。

 

始終與主在一起

    耶穌周遊各城,宣講神國福音,十二個門徒和幾個婦女,也和祂同去(路八1),不但耶穌在受歡迎,被接納時,而是在被反對、被迫害、於各各他十字架上,甚至到墳墓……。「在我的磨煉中,您們始終跟我在一起」 (路廿二28)。「同在一起」對一個傳道人,是何等的重要,再沒有比與對教會,對傳道人,有理解,有同情的人,同在一起,更大的鼓勵了。禮拜中,長老、執事、聖歌隊、會眾出席,都足以影響傳道人的情緒,若有同工的祈禱、支持,那麼傳道人的講道,必能成為力量。保羅在以弗所中,懇切要求「當替我祈禱,使我在這個奧妙,會好膽,照我們應該說的。」葛理翰牧師來臺北佈道一年前,每天有四百人,為他們祈禱,我想能有如此多的同工,為他祈禱,那麼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可能成為有名的葛理翰牧師了。教會工作的繁忙、緊張,也需要我們大家為牧師、教會、一同禱告,「同在一起」不只為講道祈禱,也能做個好的聽眾,因為好的聽眾,能造出好的講道者。我們教會,已逐漸活躍,但需要每一個人,都能助一臂之力,分工合作,共同來推動,整個教會事工,使其成為一個真正有活力,有生命的教會。

 

以財物供給耶穌

    「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路八3)。因此門徒四處傳道,可以不必帶錢袋,專心講道。過去總有一個觀念,談錢是一種世俗,而屬靈的教會,不應該談錢,因容易使人跌倒,其實傳道需要錢,保羅說:「我為您的靈魂,來開費,也費盡自己的生命。」奉獻就是信仰的表現,一個教會的標準,就是祈禱和獻金。有時我們自覺淺信,卑微,但由彼得和婦女的貧困,無學問,我們看出,神的大能,是在人的軟弱上完成,五個餅兩條魚,就是一個例證,「站在賜我力者,凡事都能」(腓四13)。美國洛杉磯,有一間教會,把教會企業化,積極地經營,結果在十一年中,會員由兩千人,變成八千人,每年可以盈餘一千萬台幣。信仰大,理想大,神的祝福也大,神的恩惠,使我們滿溢,所以我們需有足夠的信心,來接受神的祝福。

 

我的愛疼求主助

    這些婦女,不惜所有,為主而歡,事奉主,不是一時衝動,也非感情用事,仍因為「她們的愛多」體驗基督的救贖(路七47)。愛使人知道奉獻的意義,聖詩三0六首中,有一句,「我的愛疼求主助,愛禰勝過此世間」,雖然我們不會愛主勝過此世間,但這首詩,給予我們莫大的鼓勵,希望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努力學習,愛祂勝過此世間。這首詩,是一位英國女孩所作,她在一次旅行中,住在一間教會會館,遇見十位信徒,但都沒有體驗救贖的喜悅,因此她祈求神,幫助她拯救那些靈魂,在離開前,那些人都領受祝福,整夜她以頌贊重新奉獻自己,為主而活,於是從心裡,一句一句,湧出此詩,「我的愛疼求主助,愛禰勝過此世間,令我立志獻白己,永永專專歸與稱。」她的詩顯出基督愛的尊貴和香味。祈求神幫助,讓我們在宣教、禮拜、奉獻,各方面,都能更愛祂,也更愛教會。

 

寫給基督教的婦女們    龍靈光

         經文:路加福音八章3節:廿三章46~49節,55

 

    據聖經所載,由耶穌開始傳道,直至祂受死、埋葬、復活、升天,神都叫婦女們在祂的工作上有份(參看路八3;廿三464955;太廿八59:徒一14)。也可以說在基督升天之後至現在,直至祂再臨,婦女們在基督教的團體裡面,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只要那裡有神的工作,那裡就有婦女參與其事。

    神既重視婦女,給她們在祂的工作上有份,她們就應該聽從祂的話,負起她們的責任。時代和環境都不斷地在改變,可是神的話並沒有改變,願主內的婦女們,從新重視聖經的教導,謹守遵行,以致給神使用,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裡,復興祂的作為。

 

順服自己的丈夫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  (弗五2223)。聖經對夫妻的教導是很公平的,作丈夫的要愛妻子,作妻子的要順服丈夫,當然家庭間的糾紛,夫妻都要共同負責。有時作妻子的不順服,是因為丈夫不愛她,可是許多時候是因為作妻子的先不順服,以致作丈夫的對她慢慢失去愛心。有時是作妻子的離棄了起初的愛心,也有時是作丈夫的離棄了妻子,總之問題是很複雜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個明自。不過本文不是為普通的婦女而寫,乃是為信主的婦女而寫。普通的婦女在夫婦感情破裂之後,她們可以離婚再嫁,但是作為基督徒的婦女,就沒有這麼隨便。請看聖經怎樣說:「至於那已經嫁娶的,我吩咐他們,其實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說:妻子不可離開丈夫,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  (林前七1011)。近來基督教的婦女鬧離婚而再嫁已經逐漸增多,倘若成為風氣和世俗人一樣,那麼基督教的見證在那裡呢?

    當然遇人不淑,世上並不是少見的,但是愚頑的丈夫被賢淑的妻子感化,以致改變過來也有許多。所以作為基督徒的婦女,先要站穩自己的崗位,謹守聖經的教訓,存心愛自己丈夫而順服他。

 

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

    「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譭謗」  (多二45)。婦女們最先要負的責任是在家庭裡面。這並不是說,婦女們所要作的只限於家務,乃是先要弄好自己的家,然後才作別的。

    婦女們發出的口號是「同工同酬」,男仕們發出的是「回到廚房去」。誰的對和誰的不對,並不是不容易分析,只要明白先後的問題便可以作一個合理的解決。沒有結婚的女子,沒有家庭的負擔,她們大可以爭取「同工同酬」,但是已結婚的女子就是家庭的主婦,若拋棄家務,丈夫回家沒有飯吃,孩子們不見媽媽,就算贏得「同工同酬」又有甚麼益處呢?

    假如為著家庭的經濟不好,人不敢出,在無可奈何之下,要找些工作,來幫助費用,猶有可言。但是不少婦女們家境可以過得去,不過是為著要多得一些入息,以致整天在外,置家務於不顧,那就是得不償失的了。

    為甚麼現在普世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與日俱增,而且愈來愈惡化呢?這就是因工業發達,工作的機會多了,作為家庭主婦的,為著爭取「同工同酬」,沒有常常在家照顧孩子。作父親的早出晚歸,作母親的又整天在外,試問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孩子們有甚麼溫暖?有甚麼喜樂呢?他們在寂寞無聊之時很容易產生作惡的動機。在無人看管之下,他們自然跑到外面逛遊,習染壞事了。

    最近美國青少年吸毒調查組發現不少吸毒的男女青年本來是生長在很好的家庭裡面,可是其中有不少是因為父母忙於工作,沒有留心他們的行動,以致他們染了毒癮。有一對夫婦只得一個兒子,家庭是富裕的,他們倆都有高尚的職業,只因忙於工作沒有好好的注意他。當反毒組通知他們,他有很深的毒癮時,作母親的才悲痛欲絕,悔恨不常常在家,給他一個好的照顧。得全世界喪失生命固然無益,可是爭取得「同工同酬」而喪失了孩子又有甚麼益處呢?

    讓我再說,婦女們的工作不是只限於家庭。未婚的她們可以在教會、社會和團體裡面擔任重要的工作。已婚的,而且是成為家庭主婦的,就要依照聖經的教訓,「愛丈夫、愛兒女」先要弄好自己的家。她們並不是絕對不可以分一份「同工同酬」,也不是不可以參加社會團體的種種活動,不過當她們要開始這個步驟時,就要想一想自己的兒女有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家務有沒有弄好,先家庭、然後社會。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以正派衣裳為妝飾

    「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  (提二9)。相信許多婦女們看這節經文,都一笑置之,以為現在的時代,這些話是不合時宜的。其實時代有改變,但神的話並沒有改變。雖然聖經有新舊約之分,有時代之分,有時舊約的規條並不是適合現在的時代,神給以色列人的吩咐,和給外邦人的也有不同之處,但是在原則上,神對人的道德和態度方面所定的教訓是一致的。舊約有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的誡命,新約也一樣教訓人不可犯這些罪。神教訓古時的人要廉潔,祂一樣教訓現在的人要廉潔。現在人的道德普遍江河日下,就是因為人把固有的好教訓和規條,當為不合時代的禁令。

    既然神對人的道德和態度方面所定的教訓並沒有因時代而改變,那麼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保羅教訓當時的婦女要以正派衣裝為妝飾,在現在的新時代裡,也一樣是適用的。

    或有人說,現在時裝設計師給婦女們所制的衣裳是日新月異的。正派與不正派有甚麼標準呢?可能在一個時代人所認為不正派的,現在也認為是正派的了。不過正派與不正派,並不是沒有可尋的原則和所定的標準。如太過夭冶,或太過暴露就是不正派的了。

    所謂夭冶就是所穿的與女人的身份不相稱。天冶與暴露不同。一個女人所穿的可能是長衣闊褲,除了面孔之外,並沒有露甚麼來,但仍然是夭冶的。為甚麼?因為她所穿的給人看不見她是一個女人,反而讓人以為她是一個男人。婦女所穿的衣服,不管是怎樣的奇,怎樣的異,但最低限度要給人看來是像一個女人。並不是另一種動物,這就是正派的了。

    所謂暴露就是所穿的把肉體的成份遮蓋得太少,不少女人穿了坦胸露臂的短衣,還加上最短的裙,最低限度肉體有二分之一強暴露出來。她們所穿的迷你裙實在是英文Mini-curt的譯音- Minim疋小curt是短的意思,所以迷你裙就是短而小的裙。她們以為愈短為癒合時代,弄到短到無可再短才合標準!

    記得大約十年前英女皇為著表示同意這種短裙也把她的裙子弄短一、二寸。怎知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楚王好高髻,四方高一丈,那麼女皇的裙子短一寸,世界各處的女人,就把她們的弄短一尺了。

    非禮和色情的事逐漸增多,相信和女人所穿的太過暴露,並不是沒有關係的。世界之女人放蕩成性,她們故意去惹動男人,以達成她們的欲望,為何屬於神的女兒,竟然要去效法她們呢?

 

不要做男人的頭

    「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林前十一3 )。「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只要沉靜。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提前二1214)。這不是保羅自己的武斷,是聖靈默示他寫出來的。先有亞當然後有夏娃,而且是女人先被引誘。按次序的確是基督為男人的頭,男人為女人的頭才合理。

    所以照聖經的教訓女人若要作領袖,她只可作女人的頭,如女校長、婦女會、女傳道會主席等,或其他一切由婦女所組成的團體。至於有男人同在的範圍,不管一個女人是怎樣的才華超卓,她應讓給男人為首,這才合乎聖徒的體統。以前本報會評論香港某教會有立女牧師之舉為不對,就是根據這個道理。

    女權應要提倡,但不能爭取更多的權駕乎男性之上。為此已婚的女人應該要敬愛丈夫,尊他為首,順從他,不可以家主自居,轄管男人,有背婦道。

    西方國家雖然有女人作王,但實權並不操在她手上,不過是皇室中的一個象徵而已,所以不見其害,至於中國歷史中的所謂牝雞司晨,如武則天、慈禧太后等,無不汙史連篇,劣行昭彰,禍國殃民,留為千秋後世唾駡的。又縱觀歷來基督教團體或教會,凡是有女人為首的,也無不怪事紛紜,異端逢起,以致真理的見證大受虧損,信徒大受其害!

    以前香港有一位第三、四流常作配角的女明星,在徐娘牛老,毫無出色之時,蒙恩歸主。本來是神給她莫大的恩典。她起初也心被恩感,到處為主作見證,得神使用。但是後來她因為看見機會多了便驕傲起來,自立門戶組織團體,為教會之首。於是巧言惑眾,胡說八道,不顧廉恥竟以女先知,神的使女自居,目無尊長,對古稀之年的老牧師,也常乘人不意之時按手在其頭上,到處鬧到滿城風雨,不勝令人感慨之至。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叫我們知道,以女人為首,給教會帶來的種種亂子。

    以上是聖經給主內婦女們的寶訓,凡事不能舍本求末。往下劄根,才可以向上結果。所謂責任不是片面,乃是全面的。在家中不能作一位賢妻良母,就算你在教會裡面是一位熱心的姊妹,這不過是表面的工夫而已。作為神的女兒,竟沒有遵照神的話而行,徒然在那裡高唱口號,「爭取女權,爭取平等,負起天國的使命,完成天國的使命」,也是沒有甚麼益處的。

 

  耶利哥的三個人    傅樸庵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3037節;十八章35節;十九章10

 

    我們剛剛所讀的三處聖經,可以看見世界事物所加給神兒女的各種情彤,或者說是屬地事物影響基督徒的另一面。這三處聖經特別提到耶利哥這個地方。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章所講的,到底是一個故事呢,或者是一個比方,我們不太知道;主耶穌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在中途遇見一個強盜,把他的衣裳剝去而且被打個半死。在路加福音十八章十九章同樣又提到兩件關於耶利哥的事。一件是有一個瞎子在耶利哥的城外,他蒙主開了他的眼睛,就跟隨了耶穌。到十九章記載一位元稅吏長撒該,他是在耶利哥城作稅吏長,後來蒙受主的救恩,為主作了很好的見證。現在我們把這三個人放在一起交通一下。

 

耶利哥的歷史

    耶利哥這地名的意義乃「花香之城」,這城位於約但河旁邊,地勢非常低窪,在海拔下七百五十公尺。而耶路撒冷是在海拔二千四百公尺的高原上。耶利哥的氣候溫暖,很適宜各種花木的生長,其中最出名的是玫瑰花,可能媲美現在的巴黎——花都。

     同時,我們每提到耶利哥,自然會回憶它以往的歷史故事。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經過約但,要進入迦南美地的時候,第一個面臨的大城就是耶利哥。從人類意識看,這一次以色列人攻城的戰術,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當時約書亞從神那裡接受的命令,是攻城不用槍、不用任何的武器和兵力;乃要祭司們抬著約櫃,吹著號角繞城七天。第一天到第六天,都是繞城一周,到了第七天,他們要繞城七周,然後大家一齊大聲呼喊,城就倒塌。這耶利哥乃表明一個人要進入基督豐滿所面臨的頭一個阻礙,而除掉這個阻礙,不是靠人的血氣,乃是在乎信心以及多方的禱告。

    新約聖經中這三處有關耶利哥的事,正說出今天的基督徒,對於屬地事物,或世界的三種型態。象徵意思

    什麼是耶利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指屬地的榮華、物質的享樂和世界的吸引。凡屬人的誇耀,和在主以外的一切喜愛,也都是耶利哥所代表的。剛才所讀的約翰一書中所說: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這些就是基督徒進入屬靈豐滿的大阻礙。

 

仇敵不變的詭計

    有人說,我不愛世界。有人說,世界霸佔不了我。也有人說,屬世的事算不了什麼。我想,說這樣話的人因該小心,我們不要忘記,撒但會用這些原則的東西,破壞了人類的始祖,也試探過主耶穌。撒但首先在亞當身上用這個方法,且成功了。所以當主耶穌出來傳道之前,撒但也照樣用過去所成功的方法來試探耶穌;然而,主耶穌沒有中牠的詭計,主耶穌得勝了。我們千萬要記住,雖然主耶穌得勝了,可是撒但的詭計,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放鬆。有人說,加拉太書五章、六章明明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同肉體的邪情私欲一同釘在十字架上了。今天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不錯,這些是客觀的事實,基督的救恩實在是替我們完全的解決了這些難處。不過,照著主觀的經歷來說:我們還沒有成就到像使徒保羅一樣的地步。我們身上,還有許多對屬地的吸引和物質的霸佔。

 

頭一個人的動機與後果

    第一個人由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在半路上給強盜打得半死。聖經記載他下到耶利哥,不但是說明一個人的所在地方遷移,同時也指出屬靈的走下坡。這個人為什麼要下耶利哥去,而不停留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乃是平安的居所,鞏固的根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屬靈根基的地方。但,這一個人,可能不習慣此地的乾燥,而且冬天又是寒冷。於是他傾向那氣候溫和花香鳥語的耶利哥城。當他走下坡路的時候,在中途出了意外,遇著強盜,而且把他打個半死。他原想下耶利哥去享受世界物質的安樂,不但目的沒有達到,反而換來遍體鱗傷,倒在路上;既不能回耶路撒冷,又無法向前去……,連他僅有的蔽身衣裳也被剝光了。這件事給我們看見,在今日像這樣的基督徒很多。有人覺得,這裡的聚會,這樣的禱告、讀經,每年如此,委實枯燥乏味。因此他的心逐漸偏向世界,當他帶著滿懷興奮和希望到世界裡去的時候,在半路上遇著強盜,打得他焦頭爛額,不單只財物損失,身體也受了虧損,這時他進退兩難。他的衣裳——基督徒的義行,也給強盜剝光了。

 

第二個人的轉變

    第二個人名叫撒該,他在耶利哥城作稅吏長。他是一個財主,他有錢有勢。但,在主的眼光看來,他是一個失喪的人,那一天,他心裡想要看看耶穌。因著自己身量很矮,於是爬上一棵桑樹去看主耶穌。主耶穌來到那裡,抬頭一看,並呼喚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當撒該遇見主以後,他的光景改變了,他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他所以如此行,因為接待耶穌而歡歡喜喜。這種歡喜是他從前作稅吏長、作財主時所沒有嘗到過的。

 

第三個人的選擇

    第三個人是耶利哥城外的一個瞎子。這個瞎子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的耳朵很敏銳,我們相信,這瞎子經常在耶利哥出進,卻從未看到美麗的風景,可是他的嗅覺,一定聞得到花的馨香。那一天他遇見主,主耶穌開了他的眼睛,他所看見的耶穌是形容枯乾,沒有佳形美容。另外他又看見這花香之城的美麗,這兩種不同的景象,同時進入他的眼底。聖經告訴我們,這個被開了眼睛的人,並沒有因貪愛耶利哥那屬地的景色,他惟揀選跟隨耶穌。在十八章說:這個瞎子眼睛被開了以後就跟隨主耶穌。到十九章主耶穌進耶利哥城,這個瞎子也踉隨著。同樣是進耶利哥,但卻因著跟隨主去,和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而呈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如今他是順服在主救恩的引領之下,去走每一步路的。

    由以上這三種不同型態的人,說出基督徒的三種光景,第一個人,說出基督徒有人想貪愛世界,反而遭受擊打、受管教。第二個人撒該,他已經在世界裡擁有許多美好的物質享受,而且在事業前途上,也有美好亨通的表現。然而他因為得著主,反而覺得世界這些名利富有,並不能滿足他靈裡面的需要。所以他願意付出代價,完完全全的接待主耶穌。至於後面這一個瞎子,我覺得更寶貴。當他眼睛被開了之後,他看到的光景是滿眼繽紛,令人目光瞭亂的各種美景;同時他也有自由揀選愛往那裡就可以到那裡。但是他並沒有揀選愛世界,寧可揀選跟隨主耶穌。

    當耶穌開啟他眼睛之後,站在他眼前的不過是一位卑微的拿撒勒人,無佳形美容,人看見祂,也不尊重祂。但這個瞎子竟揀選主耶穌,最後他在主裡面,一樣享受了神創造的美好。若有人想貪愛世界而得不著,到頭換來神的管教,這樣的人,我們該引為借鏡,不要像那個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人。第二,如果主安排我們有很好的物質享用,這些物質不應該成為我們的霸佔,因為這些東西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喜樂。我們慮該像撒該一樣,歡歡喜喜的接待主。不然,就是有名利、有財富,終究不過是一個失喪的人。未了,那個眼睛被開啟的瞎子,他以跟隨主為最智慧的揀選——跟隨主的道路。

    早晨將這一點交通給弟兄姊妹,請問我們生活在那一種型態裡面?也許有人正想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也許有人今天正像撒該一樣,很願意撇下一切為著主。我們更盼望有人像那一個瞎子一樣,他的眼睛一被主開啟,就有一個智慧的揀選——不揀選世界,惟揀選跟隨主耶穌。

     我們應該以第一個型態的人為儆戒、為鑒戒,並揀選第二第三兩種型態的生活及道路。

 

   主耶穌的心喻    翟輔民

              經文:路加福音十一章59節;十八18

 

    前一講論智愚的建屋,和智愚的童女,是記載在馬太福音的;今則講半夜求餅和寡婦伸冤兩比喻,是記載在路加的。

    半夜求餅比喻,又稱為三友比喻。即是一個人在路上饑餓,投到朋友家裡,朋友接待他,但沒有糧食給他充饑。時候又晚了,只好跑到朋友那裡求餅,此時夜深人睡,朋友不肯給他。對他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但他不灰心,還繼續懇求;若不給他,他必不離開。弄到被求者不能安眠,不得不起來給他。主耶穌說此比喻十分簡單,然亦足以表明祈禱天父必蒙應允了。

    祈禱,是今日教會最重要的問題。不論什麼事情,皆當以祈禱為前提。

    當日有個門徒求耶穌教他們祈禱,如約翰教門徒一樣。他們見主祈禱而發生要求。我們今日若能見主在天上為我們祈禱,我們亦必效法他,因為祈禱也是一種恩賜。

    我立志傳道時,想做個有用有力的僕人,不是求人喜悅,乃是求主喜悅。我即求主給我有祈禱之能。蓋祈禱比較傳道是更難的。

    感謝主!他教門徒祈禱之後,即連帶說到應許——求即得,尋即見,叩門即開……,人亦知以好物給其子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十一13

    在求餅的比喻中,給我們信徒一個莫大的教訓!在路上行路饑餓疲乏的人,是表世界人類漂流于人生路上無所歸宿。在半夜的時候,投進朋友裡,這朋友是表我們信徒。世人知道我們有基督的豐富,到來必可以得著幫助,那知道人一個餅也沒有,窮乏到極。只給投靠他的人一個絕望!今日也有許多心靈桔幹的人投到我們這裡來,向我們欲有所得。未知我們對於這等人有沒有盡本分,叫他們得到飽足,得安慰?那個朋友,雖然一個餅都沒有。但他卻盡本分,去向富足的朋友求借。這富足的朋友是誰?是救主耶穌。那麼,世上一切可憐人,饑渴和憂愁,我們就當將他們引到耶穌跟前,求耶穌給他們得飽足和安慰。

    有一次,我在船上,遇見一個愁容滿面,十分淒慘的人。我想安慰他,問他為什麼這樣愁苦?他答道:「我是猶太人,處處都受人欺淩,今全船的人都厭棄我!」我安慰他說:「我不但沒有厭惡你,倒十分喜愛你。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分富足,而且樣樣都看顧我,他也是猶太人。」他原來不明白,後來我說出是耶穌,他才恍然。

    我在少年時,有人勉勵我說:「你如能引人到耶穌處,就是你最快樂的事。」我很接納他的話,所以在生活中就得著這樣的快樂。我們講道,不要與人辯論,只要引人到主跟前,叫他得主安慰。

    我說第三個朋友是指耶穌。或有人如此反對:「這無情的朋友,怎能預表耶穌?」不錯,耶穌對我們,有時也好像無情一樣。往往不答應我們的祈禱。但非不答應,不過是試驗我們的信心吧。我們信心若夠,他便賜給我們了。

    某城裡有一個官,不畏懼神,也不尊重世人。這個東西,可謂驕傲自大之極,那裡又有一個寡婦,軟弱得十分可憐。城裡的人,不把她放在眼內,有些人還要欺淩她。她是敬畏神的,要求此官為她伸冤。她不求恩典,只是求律法上的公義。但此不義之官沒有答應她。怕是沒有金錢賄賂他吧!幸而寡婦並不灰心,求之不得,還來再求,日日來求,一日幾求,弄到此官不能耐煩了,不得不給她伸冤。寡婦的祈求,到底成功了。此可見迫切、忍耐,是祈禱的要訣。

    主非不義之官,乃公義的審判者。不義之官尚不能忍而為寡婦伸冤,何況公義之主,不為我們伸冤嗎?

    以上兩則比喻教訓我們祈禱,不是早晚循例祈禱幾句,乃是要有目的,以恒久、忍耐、迫切的精神向主祈求。「求則得,尋則見,叩門即開。」耶穌不向我們說虛話,只要我們深信而祈求。

 

 得福的三個條件    吳濟華

                     經文;路加福音十一章9節;六章38

 

    人要靠外物而生存,乃是鐵般的事實。科學所給生活的定義是:『內生機與外物的調和』也表明倚靠的意思。我們受造之物,無法不倚賴造物之主。神按照一個律,叫做『普通恩惠』來維持凡他所造的。但我們信徒,在主耶穌基督裡,有超過『普通恩惠』的界限,而享『特別恩惠』之權利。

    在特別恩惠的範圍內,每件福氣也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簡單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律,是必須履行的。我的目的不是要討論這些律的原則。我的目的不過是題出主耶穌所說三句眾人所熟悉的明白的話,並指示這三句話如何應用。

    一切受造之物因為罪的結果,所受的限制與窮苦,都在著歎息。但是神的兒女,有神無限量的富源,為他們預備著,卻仍原受缺乏的苦。這不是神虧負他們,也不是神的律不完全;乃是他們忽略神的律,或錯用神的律。現在讓我們從天然界裡拿出一個事實來作比喻。請讀者先把此比喻記在心裡,然後我們要逐漸入題。

    沒有幾年前,在美洲的西方有千萬畝的荒地,完全沒有出息。今日卻有樹林茂盛結果累累。什麼緣故呢?因為有一般人遵行了一種的律。凡要收成,必要先行三件要緊的事。(1)開墾。(2)加肥。(3)灌溉。這三件事有時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但無論如何是必須實行的,沒有分別。這三者也不能更換代替地若衰竭,開墾不能代替加肥。樹木若枯乾,加肥也不能代替灌溉。每件事,對於樹木的長大和結實都是必須的。神的律法一被履行,結果必定隨到。神必不偏待人。神的律亦不偏待人。

    屬靈方面,照樣有相同的律,也必須完全履行,不得更替的。多少信徒邦妄想僥倖例外,難怪他們不長大也不結實。願神説明我們,早日看出我們的錯誤。最低的限度,讓我們不長大不結實的時候,不要再怪怨神。現在我們要看主耶穌所說關於本題的三句話:

 

祈求就給你們(路加十一9 )

    若不是有的事物一祈禱就可以得到的,我們的主必不說這句話。他說什麼,他的意思就是什麼。他必要成全他的話。許多人今日受缺乏之苦,就是因為他們不求,使徒雅各給猶太信徒書信裡有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2)我們必回到雅各的時代,才會找到到這樣的人。這樣的人今日還有,並且充滿我們的教會。你不能立刻想到一個不求神也不倚賴神的人麼?我們稱這樣的人為不信者或懷疑者。這樣稱呼,不算太過。但我們會否想到自己許多東西得不著,也是因為不求;我們看那些事為不重要,不必祈求。「祈求就必得著」有什麼話比這個更明白?但是有什麼話,比這個更緊要?這話的緊要,因為是神說的,神說的就是個律。我要問主耶穌在地上所作的一切事有那一件沒有向神求過,或是向神說過的!在我們所作的一切事上,會否想及主呢?

    或者有人說:我也曾「祈求」,但我仍是得不著。倘這是真的,那你要自問你的禱告是否合乎聖經。恐怕你的情形正應驗雅各書四章3節的話。「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這一個「妄」字希臘原文m~Ka Kos在新約中用過16次,8次譯作「病」,兩次譯作「惡」,兩次譯作「不健康」和「擔憂」「可憐」並「疾痛」。換一句話,就是:你求也得不著,因為你的祈禱是有病的可憐的。

    主耶穌說:「祈求就給你們」的時候,當然沒有抹煞聖經裡其他祈禱的教訓。他所說的「祈求」當然是指著「奉我的名祈求」(約十四14)「合他旨意」的祈求,(約壹五14)「憑著信心求,一點也不疑惑。」(雅各一6)此外的「祈求」,都是「妄」求。讓我們謙卑自己效法當日的門徒說:「主阿!求你教導我們祈禱。」

    倘我們真的遵行這一個律「祈求就給你們」事情要迅速的好轉了。但我們要再進一步,主耶穌不但說:「祈求就給你們」他也說: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六38

    請注意這裡不是說「求」乃是說「給」二者不是相背,乃適以相成。所以「求」不能替代「給」。或者有人要問:這話是照字面解釋嗎?為何不然呢?主耶穌說什麼,他的意思就是什麼。你的缺乏沒有蒙神供給,恐怕就是因為你不給,你不能完全信靠神,所以神不能完全充滿你。我一生所得最大的福氣就是發現這個是神的律。「屬世的以多得而富,屬天的以多給而富。」這話是何等真實。聖經裡,多次注重這個律,請聽保羅怎樣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是天然律也是屬靈律,可惜我們信不過神,不敢實行這個律。

    瑪拉基三10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敵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裡不是說試求,乃是試給。你覺得缺乏嗎?神或者要你試行:「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的律。神的禮物雖是白白給人,並不望酬報,我們給的時候,也不應該這樣存心。但是神要借著我們的「給」來測量我們的心,看

看我們所望於神的,是怎樣的懇切。你是否重看你所望於神的,而不惜一試呢?「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箴言廿一13把「給」與「得」的關係也說得非常清楚。「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注意這裡是說在缺乏中哀求的人,但卻是神不改變的律。或者你要辯論說:那哀求的人不配得我們的幫助。這或者也是事實。但他們配或不配,不是我們去審判。問題是在於我們遵行不遵行神的話。誰能預知向不配的人表顯愛心,要發生何等的果效。我們中間有誰配得主耶穌的愛呢?我們在世豈不是要效法主耶穌麼?若是這樣,我們豈不要在這件事上表顯他的精神麼?世上最窮乏的人豈不是那些坐在異邦黑暗裡哀求生命之餅與生命之水的人嗎?我們傾耳聽他們的呼籲麼?「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什麼叫作獻給主。「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箴十九17)主耶穌親自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聖經中最寶貴的應許,好似腓力比四等,都是因著當時的信徒為著主,主的僕人及主的工作,樂意巨量的奉獻。這些應許可說是神悅納、滿意、欣賞,他們奉獻的結果,巴不得我們完全履行神的律,那麼我們在屬靈及物質上必得著神更多的祝福。我們得不著,或是因為我們不給。「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鬥,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太十七21

    表面上看,這裡所說的好似是以前兩個律的合併。其實完全不同。因祈禱與禁食比較「祈禱」與「給」需要更多的克已,所以要發生更豐盛的效果。一生中真實禁食的時候,恐怕只有幾次,試煉艱難的時候,無路可行的時候,禁食是必須的。本節聖經的上文可以證明這件事。

    多數人誤會禁食的意義,有的禁食,與禁食的本意相差太遠。那樣的禁食不能算得真正的禁食。為著這緣故,譏笑人們禁食,反對禁食,甚至熱心的基督徒也忽視禁食。所以神應許給禁食的特福,教會今日不多見。禁食不是把一件食物代替另一件食物。禁食也不只是在某一個時期中停止飲食。譬如但以理書六章18節記載「王回宮終夜禁食」倘禁食不過是停止飲食,那麼很多人每天晚上都在著禁食。這當然是可笑的!

    以賽亞書五八章311節記載神所給禁食的定義。某會督解釋這一段聖經有說:「神所悅納的禁食,是帶著抑制驕傲貪心並屬世的情欲,表顯確實悔改的果子。這樣禁食的人要釋放他們所壓迫的人,減輕他們僕人的工作,不虐待他們;也要停止勒索並退還窮人所不能償的債,或用強迫無理手段,而加於人的債。於是他們在神面禁食祈禱所表明的謙卑才是誠懇有效的。他的善行,要作為他們信心與愛心的明證在神面前蒙紀念。」是的,這樣的禁食纔是神所揀選的。

    有權威的方面告訴我們:我們所引用的經節在原文某抄本裡沒有「禁食」。這或許是真的。但無論如何,不能推翻這一個律。聖經明明記載主耶穌禁食,在他山上寶訓裡,他也教門徒禁食,門徒們,特別是保羅,自己禁食,且吩咐各地教會禁食,舊約聖經也常常論這件事。所以我們若對此問題置而不問必須失靈性的長進與發展。雖然這件事在實行上比較困難,因此非到緊張的時候多不實行。但基督徒最有力的兵器卻就是他,借著這個兵器,可以攻破撒但堅固的營壘。因此禁食祈禱有時是不必須,有時卻是爭取勝利所萬不可免的。

    未了請看聖經中的偉人,在何等境況之下禁食,在撒母耳記第一章我們看見哈拿。她的不生育在以色列中看為羞辱,是她的憂愁。眾人都在著過節的時候,她專心禁食祈禱。她的苦楚必定有幾分表顯在臉上,所以祭司以利誤認她為醉酒。但是鑒察人心的神,知道她的重擔,就照著她所求的給她,叫她的仇敵無不驚奇。每次你讀撒母耳書,請記得他是從禁食祈禱得來的。

    以斯帖記第四章記載神答應他子民的禁食祈禱,拯救他們全國的人民免遭殺戮。不但如此,他們的仇敵,本已定期照計畫要殺害他們,反倒自己遭殺害。

    但以理為他的百姓禁食三個禮拜,因此他需要超然的力量,才得復原。可見但以理當時心中的重擔,但神所給他的,是何等的啟示!

    主耶穌在曠野禁食40天,不必再題其他禁食的時候。耶路撒冷教會為彼得出監的事,迫切祈禱,大概也有禁食。安提阿教會禁食祈禱服事主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保羅與巴拿巴去作我所要他們作的工。』我們可以從聖經中舉出更多的例證,但以上所舉的,已經足夠證明教會不可忽略這件事。

有什麼是禁食祈禱所不能成就的!這件事不是給人忽略,並誤會了麼?教會史中許多神所作的驚人偉大的事工豈不是因著人,女人,或一般的人禁食祈禱而來嗎?你會否希奇神沒有照你所望的幫助你?或者他正對你說:「這一類的鬼非禁食祈禱不會出去的。」你看你所望於神的事十分要緊,值得你的禁食祈禱麼?

 

年終的回想

    經文:路加福音十六章25節,十七章32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日子過得太快,我們覺得感慨無限。聖詩二七三首說:「日月如梭如水的流,直直過去不等候,回想今年所做各項,真正快過如眠夢。」我們回想今年所做一切的事都像走馬燈快快的就去了。我們在年終有何事要回想?凡進求長進者必須時常回想,鑒戒者就儆醒之,失敗者就奮發之,跌倒者就再起之,不足者就努力之,覺好者就再接之。我國孔子之高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手?」他有如回想省察自己,難怪他能功名成就,可為我國之賢人。又回顧二次大戰,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不備而遭大敗,美人鑒及此事,為要奮進儆醒,人凡遇見握手時,則言一句「要回想珍珠港」,他們回想過去慘敗,臥薪嚐膽,捲土重來,全國一致,努力生產,反擊成功,打敗頑強的日本而掌握最後的勝利。可見回想過去而奮志是件頂要緊的事情。今日巧逢年終聖日,我們要回想什麼?

    路十六25):亞伯拉罕要沉淪陰間的財主要回想他的生前的行事為人,我們可知他必定是放縱情欲沒有愛心,又不知主恩不榮耀神,自誇驕傲目中無人,他最大錯失就是不信的罪了,財主沉淪陰間悔改莫尾,令人可傷。我們在年終要回想日子快得我們是否已經悔改重生得救?財主被判死刑他還回想家裡五個兄弟必須得救顧及家人,今年回想我們顧及家人,是否全家歸主?作若不管這事,恐比財主心更剛硬,我們當猛省之。

    (路十七32):耶穌曾說:你們要回想羅得的妻子!羅得之妻變為鹽柱,是不是因他1.不聽主話,2.貪愛世界嗎?我們必要回想羅得之妻為我們「前車之鑒」時常儆醒,不可硬心常聽主話分別為聖,不可貪愛世界熱心愛主。

    (提後二14):保羅教訓提摩太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就是1.當做基督的精兵,2.當努力作主聖工,3.當回想所受救恩,4.當與主同苦而榮,我們要完成上列各項必須常常參加聚會造就自己的靈命有所長進,今年共有五十三個主日,作參加幾次禮拜,查經祈禱會,姊妹會,早禱會呢?

    啟二5):主叫以弗所教會當回想從何處墜落必須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他們離棄起初的愛心,我們亦當回想是否如此?若有墜落必須悔改再起。

(啟三3 )主叫撒狄教會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主必像賊忽然臨到,我們不知何時主來,必須時刻做醒回想努力作工等主再臨。

 

今日尤甚挪亞羅得日子    張耀基

經文:路加福音十七章26-37;廿一34-36

 

    有一空前毀滅(創六),神用洪水滅世上凡有氣息的,惟敬畏神的挪亞一家八口得救。因當時的人罪惡浩大,終日所想盡都是惡,充滿強暴,招來神的忿怒,審判與刑罰。不論古今,神仍然施行公義的審判,絕不以有罪為無罪,祂是烈火,聖潔,絕不容許罪惡,但也是慈愛憐愛,人從罪惡中回轉,祂就赦免,施恩!可惜人類歷史由首頁至今,均用人血寫成,反轉神,放縱情欲,充滿罪惡。有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城更是罪大惡極,殘暴淫亂,與神作對,結果神從天降硫磺與火毀滅之,救出那天天為罪人憂傷的義人羅得,惜羅得妻因捨不得,站平原回頭看,變成鹽柱,作為鑒戒。

    看著今日的世代,與挪亞和羅得的時代,有甚麼相似處?稍加思想,必定看見所住的城市,其罪惡比歷代更嚴重,更厲害,放縱情欲,任意妄為,高抬自己,與神為敵,不服管治,盼望神死。世界於是落到這個光景,每個住香港的人都失去安全感,無論任何住都有威脅!經上記:挪亞和羅得的日子,人吃喝、嫁娶、建造、買賣,終日所思想的,均不離世事與世物。

    吃喝,今日的飲食業最旺盛,無論在家、在車上、在寫字樓,處處都聽見人在講飲食。人人都說窮,而酒樓茶室總是時時滿座,站人背後,看人吃喝,等座位事,並不稀奇!人心專注肉體的享受,全放在飲食上。這並非說信徒不可到酒樓茶室,不該注意飲食,乃是不要超過適當的範圍,將金錢、心思全放在這上面,放縱肉體的情欲,這樣,你對神就無心了。

    嫁娶,這是應該也正當的。但今日人心在這事上,竭盡鋪張浪費。有對在英國結婚那年的夫婦返港,父母為其補派喜帖,大擺筵席,認為是件大事,值得鋪張宴飲。人在這事上花費幾千幾萬很慷慨,多少人皆在奉獻箱裡奉獻給神幾千幾萬呢?人心不向神,也不愛神,奉獻的只是碎銀碎紙,會不會多過給飲食店的小帳?念到此覺得可恥!有句話常用來自勉,只勉弟兄姊妹:對己不妨吝惜,對神要慷慨!可惜人正相反。此即挪亞和羅得時代是主來日子!

    買賣,今日世界充滿買賣,滿街滿巷人人在做股票買賣,連教會也做,炒上幾十萬,炒落破產。買賣進入禮堂,人心放在謀利,貪愛世界,令人何等難過。聽到某禮拜堂對某禮拜堂打官司,爭產業,爭權,要管治!這是甚麼世界?是挪亞和羅得的世代,是主來的日子!

    當主被賣之前入聖殿,看見人在聖殿中做買賣,就用繩作鞭趕出裡頭作賣的人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教會充滿買賣,充滿世物了。

    建造,這亦本港最旺之一業,周圍一幢幢新樓建造起來。聽說前萬幾元的樓,今值十幾萬,莫怪人人要建造。但神吩咐切勿把這事放第一,勿讓地上事物奪占我心,要把心放天上,叫心向神。因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不能又愛神,又愛瑪門。弟兄姊妹,你的心今日在那裡?若在世界,就十分危險!

    主耶穌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卻不能分辨這是甚麼時代。我們正在天路上,越走越近見主之日。要準備存在神前交帳,祂要在我們身上數算,審問一切事!今日全世界的信徒,越來越沉落到世界中去,越來心越麻木,越愛世界,對主的心越冷淡。

主說: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今日我們看見多少信徒已被世界、金錢、名譽、地位、房屋、享受等等累住了,以致對主無心,致使教會落在荒涼中!多少弟兄姊妹貪愛世界,被世物累住了心,而慢慢麻木、跌倒、失敗,連犯罪都不知道。初次失敗犯罪,那時心何敏感,難過,漸漸就麻木了。香港第一次看見披頭是很驚奇,今日則這個長頭髮,那個長頭髮,滿街都是,麻木無感覺了。當第一個女子著迷裙上街時,大家驚怪!哦!得了!今日到處是迷你裙,盡是向上縮水作風,見怪不怪!無奇!因習慣了,麻木了!這世代有無數信徒落在麻木中,主要我們謹慎,怕因貪食醉酒,並且今生的思慮,累住了心,那日子忽如網羅臨到!看這世代比挪亞和羅得的時代更厲害,可見主來的日子更近了!若主今日來,你如何?求主助我們及時轉回,從罪惡中分別出來!

 

兩個財主見耶穌    蕭文科

經文:路加福音十八章18-30節;十九章l - 6

 

有兩個財主——少年的官和稅吏長,他們同樣的身份都是做官的,也同樣有良好的背景,高級的享受,又同時都是到主面前見祂的,然而,兩個人的結果卻不同,我們思想這兩個人,對我們有很寶貴的教訓。

 

一、好人壞人都需要主

少年的官,聖經沒有記他的名字,從外表看他是個好人,也曉得尋找永生,這樣,實在誰難能可貴。但他雖然為官,很有錢,然而心靈空虛,故此向主求問:「良善的夫子,我該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在態度上他也是很謙卑的,馬可記載他是跪在耶穌面前。耶穌看出他的內心深處。問他對真理的認識,那少年的官表示,從小便遵守誡命,所以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另一位財主耶利哥的撒該,和這少年的官比較起來完全兩樣,耶利哥代表犯罪的城市,撒該的意思是聖潔。聖潔的人住在犯罪的城市,很容易便被同化,我們相信他之取這個名字,乃是父母盼望他長大了過聖潔的生活,但整天聖潔聖潔的叫他,住的卻是罪惡之地,這樣便成為習慣,沒有甚麼異樣的感覺,竟成為不聖潔的罪人。他做稅吏長,是很容易發財的職位,他也常貪婪訛詐,而少年的官外表看樣樣都好,但我們從這兩段經文查看,發現一個真理,就是不論人看為好人壞人,或自稱為好人壞人,都同樣有極大的需要,想得主的救恩。然而,一位撒該真的得著,救恩到了他的家,一個少年的官卻憂憂愁愁的走了,可以想像他的結局是多麼令人失望可憐。

 

二、得失在乎內心態度

這兩個人一得一失,分別在於他們的內心態度,表面上少年財主足夠謙虛,他能夠跪在一個無權無勢之人面前,然而當主向他說出當做之事的時候,他便覺得要付的代價太大,寧願不要永生而憂憂愁愁走了。神對於每個人的要求是不同的,為人只要口裡承認,心裡相信,就認為及格,但對某些人。卻要求他付出代價,因為若非如此,他的信心不會堅固,就如這少年財主一樣。少年財主最大的攔阻乃是錢財,一個人被錢財纏累而失去生命,十分可惜。我曾經想他若照著主的話去行,幫助窮人,他不會是損失,很可能由於他的背景良好,說不定是另一位被主使用的保羅。然而他驕傲自大,想照自己辦法得救恩,結果是落到悲慘的地步,因此,這件事又告訴了我們,得救是要靠主耶穌,除祂以外,別無救法。

 

三、撒該設法要見救主

撒該這個稅吏,在眾人眼光中,他是個卑鄙貪婪,最令人憎厭的,他雖然擁有很多金錢,可是這些錢是用不法手段得來,是不名譽的,他良心會惴惴不安,巴不得想辦法讓良心寧靜點,有一天,耶穌經過耶利哥,這個罪惡之城,照想應該是主耶穌遠遠避開的,但祂愛世人,要把人從罪中拯救, 因此自己經過那裡,撒該對於耶穌的事情,可能已經知道不少,祂赦免罪人,使死人復活,又聽過祂講:「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他知道自己有這個需要,唯一的辦法是找耶穌,所以他要想見主的辦法。如今許多人不敢見主,因為自覺污穢,與聖潔公義的主比較,太沒有資格。撒該身量矮小,許多人圍繞著主,他想自己無法擠進入屋,難道就不去見祂?我們往往為了小事故,便攔阻與主親近,但撒該有決心,有智慧,在無辦法中找辦法,心中可能想,不能跟著主請問祂,聆聽祂的講道,就是看看主的容貌也是好的,所以他爬上桑樹,想得見耶穌一面就滿足。想不到耶穌經過樹下,竟抬頭一看,還說,撒該快下來,我今天必住在你家裡。我想這情景若換在我們,不知會覺得怎樣,因為聖潔的主,不責備我們,反說要與我們同住,這是多麼大的福氣。撒該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

 

四、真誠謙卑悔改認罪

    撒該下來了,他一顆謙卑悔罪的心,充份表明,他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撒該是個人所公認的大罪人,在一般人看他怎配得主的恩典,但主耶穌到世界上來的目的,就是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而蒙恩的就是接待祂的人。主並不偏待人,祂的愛是很公平的,既愛那遵守誡命的少年財主,也愛那訛詐人錢財的撒該。可惜少年的官拒絕祂,憂憂愁愁的走開,往那裡去?我們可以斷言,他走的是滅亡之路。但撒該有完全不同的態度,不但自承犯罪作惡,並且悔過,拿出訛詐人的歸還,我相信撒該為主而破產的,不過他已經得著了生命的主,就比一切更寶貴了。少年的財主知道應該怎樣做而得永生,可是他不要,他看財寶為重,那麼他一貫的守誡命,謙卑就被揭穿不是實在的了,身外的財物也不肯犧牲,何況為主要付更大代價?撒該和他完全兩樣,結果蒙了大恩,因為他的認罪悔改是真誠的。

在這黑暗的世代,巴不得有更多人效法撒該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我們常說愛主愛主,平時可以講得很動聽,但面臨一件事給我們抉擇,恐怕就不會像撒該那樣爽直明快,倒像少年的財主了.主為了愛我們,不惜犧牲祂的生命,我們愛祂,肯為祂擺上甚麼?願我們更多的追求,既被主的愛所激勵,就快快跟隨,而這顆愛主跟隨主的心,也不被時間環境所魔蝕,要一直保持起初的愛心,無論在任何環境人事之下,也不能把我們愛主的心拿掉,正如保羅的見證:「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三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