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路加福音第十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人子救主的教導】

    一、對工人的教導:

          1.工人的工價是應當的(1~7)

          2.棄絕他們的,就是棄絕主(8~16)

          3.不要因鬼服了而歡喜,要因名字記在天上而歡喜(17~20)

          4.要因看見神的美意而歡樂、感謝(21~24)

    二、對律法師的教導──要照好撒瑪利亞人所行的去行(25~37)

    三、對馬大的教導──要像馬利亞選擇那上好的福分(38~42)

 

貳、靈訓要義

 

【主工作的性質】

    一、主工作的源頭──主的差遣(1)

    二、主工作的需要──莊稼多,工人少(2)

    三、主工作的危險──如同羊羔進入狼群(3)

    四、主工作的供應──主必負責(4)

    五、主工作的迫切──不可在路上浪費時間(4)

    六、主工作的目的──給人帶來平安(5~6)

    七、主工作的報償──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7)

    八、主工作的待遇──擺上甚麼,就吃甚麼(8)

    九、主工作的要項──醫人屬靈的疾病,傳揚神的國(9)

    十、主工作的對象:

          1.對方若不接待,就不可與之發生屬世的人際關係(10~11)

          2.凡拒絕接受神國信息的,將來必受審判(12~15)

          3.聽從我們,就是聽從主;棄絕我們,就是棄絕神(16)

    十一、主工作的勝因:

          1.因主的名,勝過鬼魔(17)

          2.因主賜的權柄,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18~19)

    十二、主工作的喜樂──因名字記錄在天上(20)

 

【主喜樂的榜樣】

    一、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21)

    二、感謝出於神美意的安排(21)

    三、滿足於父的交付(22)

    四、滿足於祂自己的心意(22~24)

 

【主教導的榜樣】

    一、引導人從外面的字句和行為,轉到裏面的精意和存心(25~28)

    二、引導人認識他自己可憐的光景(29~30)

    三、引導人認識宗教規條和事工的無用(31~32)

    四、引導人認識誰是那真正憐憫人的(33~37)

 

【主服事的榜樣】

    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33)──愛是服事人的動機

    二、上前(34)──主動的就近別人

    三、用油和酒倒在傷處(34)──用聖靈和神的生命來醫治

    四、包裹好了(34)──用愛心遮掩傷處,保養顧惜

    五、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34)──扶持與背負

    六、帶到店裏去照應他(34)──帶到教會中照料

    七、第二天(35)──持續地服事

    八、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35)──付出愛心和生命的代價

    九、說,你且照應他(35)──鼓勵別人一同服事

    十、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35)──服事人常以為虧欠

 

【那上好的福分】

    一、接主到自己家裏(38)──敞開心門接待主

    二、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39)──謙卑安靜地領受主的話

    三、並不是外面的伺候(40)──服事主仍有可能遠離主

    四、乃是存心的問題(40~41)──必須讓主在心中居首位,而不可讓事物來煩擾

    五、不可少的只有一件(42)──其他的可有可無,惟獨主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六、是不能奪去的(42)──主是我們的永分,享受直到永遠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路加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你們去吧!】

經文:路10:1-16,(太28:18-20;可16:15-20;徒1:8

引言:“你們去吧!”這是何等神聖的使命。福音的工作是“去”到人群中,然後再把他們帶“來”到主的面前。

         一、“去”的原因  1-3

               1.為主預備道路 1

他們乃是在耶穌以先前去宣揚,有如開路先鋒(太3:3;可1:3;路3:4)。

               2.為主收割莊稼 2

               3.為主進入狼群 3

為主作工,難免會遭遇難處、逼迫(太5:10-12)。

         二、“去”的方法  4-8

               1.不要帶生活日用品 4,(路12:22-24

               2.不要問路上人的安 4

“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由於傳福音的任務急迫,故不要隨俗作那無謂且冗長的問安,以免在路上浪費時間(王下4:29)。

               3.不要拒絕別人接待 5-8

                     (1)祝福給他家 5-6,(羅10:15

                     (2)吃住在他家 7-8,(約12:2-3;徒5:186:17-18

         三、“去”的工作  9-16

               1.傳道員應盡的本分 9,(羅1:14-16

傳道人有兩大工作要項:(1)醫治人們靈魂的疾病;(2)把人們帶進神的國度裡面。

               2.傳道員面臨的困難 1-16

                     (1)面臨不被接待的問題 10-15

                     (2)面臨不被接納的問題 16

                     (1)信徒千萬不要小看自己,我們乃是神國的“大使”,在世人面前代表神說話。

                     (2)信徒若要叫人聽從我們的話,就必須按照裡面聖靈的感動而講,切不可憑自己的意思隨便講說。

                     (3)棄絕門徒就是棄絕主,棄絕主就是棄絕父;這說出信徒與三一神奇妙的聯結,難怪當大數的掃羅逼迫信徒時,主對他發聲責問說:“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4

── 毛南春陽

 

【歡呼收割】

經文:路10:17-24

引言:撒種是比較痛苦的,而收割卻是充滿著無限的喜樂(詩126:5-6)。

         一、歡喜——得勝的見證  17-20

               1.能力——服事的果效:讚美 17

主的名乃是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2:9),是信徒的最佳裝備,只要我們奉主的名,就能攻敵致勝。

               2.能力——工作的得勝:權柄 18-19

撒但雖然有“能力”,但我們信徒有“權柄”;權柄勝過能力(啟12:11)。

               3.能力——天上的賞賜:喜樂 20

“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人的得救有記錄存在天上(詩69:28;但12:1;腓4:3;來12:23;啟3:5)。

         二、感謝——感恩的讚美  21-22

               1.這是天父的美意 21,(雅4:6

                     (1)“美意”喜悅,認為美好,羡慕。

                     (2)“聰明通達人”指自以為是、自恃聰明的人。

                     (3)“嬰孩”指謙卑、願意受教的人。

               2.這是天父的交付 22

                     (1)我一切的遭遇及‘得著’,不是人給我的,乃是神給我的,所以不必怨人。一切都是天父賞給的,無論是禍是福(伯1:21

                     (2)既然一切都是神給的,就必有祂的美意,所以我們只管安然接受。

                     (3)惟獨能安息於只讓神知道的人,才能知道神;也惟獨知道神的人,才能帶領別人來知道神(約17:25-26)。

         三、有福——特大的享受  23-24

               1.眼睛是有福的 23

一個人所以“有福”,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好,乃是因為神樂意將天國的奧秘啟示給他——看見了(加1:16

               2.耳朵是有福的 24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箴20:12);只有謙卑仰望神憐憫的人,得以聽見並看見。

── 毛南春陽

 

【解答人生兩大問題】

經文:路10:25-37

引言:人生有兩大問題即是最重要又是很少人關心的的問題:“我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及“誰是我的鄰舍?”

         一、永生——怎樣承受永生?  25-28

               1.要念律法書 25-26

                     (1)有關於“永生”的問題。

這問話裡包含了四個意思:(1)他認識“承受永生”的重要性;(2)他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3)他認為“作什麼”可以承受永生,亦即他認為永生是可以賺取的;(4)但他不知道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承受永生”就是“名記錄在天上”(20節),亦即“得救”——得著神永遠的生命,免受永遠的沉淪(約3:16)。

                     (2)有關於“律法”的問題。

主耶穌的問話,是要他從律法的精髓掌握“承受永生”的訣竅,並不是要他借著遵行律法的字句規條,來承受永生。律法並非毫無用處;律法乃是要把我們引到基督那裡(加3:24)。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3:6)。

               2.要盡心愛神 27

               3.要愛人如己 27

十條誡命可分為“對神”和“對人”兩大部分(出20:3-17)。當時猶太人的禱告文中有一段即用本節的話,一般的猶太人均知道,整個舊約的大道理就是愛神、愛人。

               4.要照著遵行 28

         二、鄰舍——誰是我的鄰舍? 29-37

               1.強盜——只會搶奪 29-30

               2.祭司——只會工作 31

               3.利未——只會聖潔 32

               4.民族——只會憐憫 33-37

                     (1)動了慈心:“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象徵主耶穌以憐憫為懷。在教會中也要常常顯出愛心的功用。

                     (2)用油和酒抹好包好:“油”象徵聖靈(路4:18),“酒”象徵神的生命(路5:38);用聖靈和神的生命來醫治罪人。“包裹好了,”象徵主的保養顧惜(弗5:29)。

                     (3)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象徵主的卑微俯就(亞9:9),背負我們前行。

                     (4)帶到店裡去照應他:象徵將我們帶到教會中照料。教會(“店”)乃是信徒奔跑天路的歇腳處和療養站。

                     (5)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基督的服事,不但有應時的供應(參34節),而且還有積蓄的恩典,儲備為著將來的需用——“二錢銀子”、“此外所費用的”,祂的供應真是豐滿!

                     (6)你去照樣行吧:意即“你照樣去愛罷”;愛才是“承受永生”的先決條件。

                        a. 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

                        b.“你去照樣行吧!”我們信徒應當照主那樣去愛人;我們不能光愛主,而不愛人。愛人乃是愛主的流露

                        c.“你去照樣行吧!”聽道而不行道,是自己欺騙自己(雅1:22-23)。

── 毛南春陽

 

【選擇上好的福分】

經文:路10:38-42

引言:人生在世每時每刻都在做一樣事情——選擇。選擇得對你很幸福、很快樂,選擇得不對你就很痛苦、很婉惜、很後悔。

         一、接待耶穌到自己家裡  38

“馬大”原文的意思是:太太,貴婦人。

               1.肯接待主的姊妹,才是真正的高貴(“馬大”)。

               2.“接祂到自己家裡,”我們信徒也應當把家打開給主使用。

         二、坐在耶穌腳前聽講道  39

“馬利亞”原文的意思是:背叛者,苦。

               1.馬利亞的好榜樣:

                     (1)她是在“耶穌”的腳前——不是在別人的腳前。親近主自己,是靈命長大最短、最快的路程。

                     (2)她是在主耶穌的“腳前”——她守住極謙卑的地位上。謙卑是得主祝福最要緊的一個態度(彼前5:5)。

                     (3)她是“坐著”——安靜在主的面前。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

                     (4)她是在那裡“聽祂的道”——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2.主是借著祂的話,將祂自己啟示給人;所以聽主講道,就是給主機會讓祂作工。讓主作工,更勝於為主作工。

               3.基督徒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親近主,和主交通,聽主講話。

         三、伺候耶穌卻不發怨言  40

“心裡忙亂”分心,困擾,負擔過重。

               1.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作事,不作不行(參帖後3:10);我們應該像馬大一樣殷勤作工。

               2.我們作工,在外面盡可以“忙”,但在裡面不可以“亂”。

               3.只要我們的心不“忙”,手腳就不“亂”;事奉主的原則,乃是先把裡面的心歸給主,一切外面的工作就都有規律和秩序。

               4.在教會中,我們應當尊重別人不同性質、不同崗位的服事,而不可勉強別人來作我們所作的事。

               5.主在各人身上有不同的帶領,我們千萬不要因別人的光景而“眼紅”(太20:15)。

         四、持守耶穌所賜的福分  41-42

               1.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憂。

                     (1)問題不在於事多、事少,問題乃在於“思慮煩擾”;我們不作工則已,一作起工,就常常讓許多事物進到心裡面。

                     (2)我們要用心思指揮事情,不可讓事情指揮我們的心思。

               2.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服事主是福分,但惟有得著主才是“上好的福分”;是不可被別的事,即使是最屬靈、最聖善的事,所“奪去的”。

── 毛南春陽

 

【愛鄰舍如同自己】

經文:路10:25-37

引言:

  敘述這個故事。

   一.愛鄰舍的原因(10:25-28)

      1.這是律法的命令(10:26)。是神的命令,不愛鄰舍的就是違背神。

      2.這是愛神的表現。愛鄰舍就是愛神(約壹4:20-21)。鄰舍是神所造的,同樣是有神形像的人。

      3.這是愛自己的表現。愛人的就是愛自己。你如何愛人,人也照樣愛你。愛人是與自己得生命的事有關。愛人是要舍的,你當舍去生命,才能得著生命(16:25)

   二.誰是我的鄰舍?

      1.墮落的人。從耶路撒冷(平安之城)下耶利哥(芬芳之城)。從聖城下到咒詛之地。

      2.落難之人。落在強盜的手中。物質和屬靈兩方面。

      3.半死的人。遍體鱗傷,心靈破碎,沒有生存的希望。

      4.被人丟棄的人。沒有人關心,看顧,理會;即無家可歸,無處容身的人。

   三.愛鄰舍的態度

      1.動了慈心,用愛心。

      2.上前親近他。用謙卑的心(12:16),俯就卑微的人。

      3.用油。安慰,體恤,不責備,只滋潤。

      4.用酒。鼓勵,勸勉,不使他失望,乃給他活潑的盼望。油和酒要倒在傷處,即對症下藥。不多餘,沒不足,恰到好處。

      5.扶上自己的牲口。為他擔負重擔,扶助他。

      6.帶到店裡去照應。帶到神的家去叫他得休息。這店可能賣水(55:1-2),賣金子,白衣,眼藥(3:18)。有膏油,聖靈(25:9)

      7.拿出二錢銀子來。為他預備所需要的。

結論:

  你去照樣行吧!聽了不行,必受所聽的道審判。

── 黃彼得

 

【關懷別人】

經文:路10:25-37

引言:

  人人都會遇到難處。當我們遇到難處時,都希望有人來關懷和幫助我們。但如何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懷?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真理。

   一.關懷的價值

      1.這故事中有強盜,有祭司,有利未人,但最令人紀念的只有這個撒瑪利亞人。他之所以被人紀念,因為他關懷別人。

      2.常關懷別人,是人最歡喜的。

      3.某人“很有心”—就是指他是一個常關懷別人的人。

      4.主耶穌常關懷別人,故最多人紀念祂。

   二.怎樣才能關懷人?

      1.不單講理由。

  律法師之所以不能關懷別人,甚至連關懷自己的鄰舍也不會,就是因為講理由,說這是我該做的,這是不該做的,結果甚麼都不必做了。

      2.不單顧自己。

  祭司和利未人就是因為顧到自己的事,自己固定的工作,自己的生活,結果永沒有時間去做關心別人的事。有人說有空才去關懷別人,結果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哪還有時間去關懷別人的事呢!

      3.要看重關懷別人的機會。

  失掉這機會就沒有了。這個撒瑪利亞人當時若不關懷這個受傷的人,他就永遠沒有機會去幫助這受傷的人。

      4.要看關懷別人是件樂事。

  甘心樂意去幫助人,不必別人請,不需人請求,更不是為了求名利。撒瑪利亞人這次完全是以助人為樂,不求利。

      5.要存心犧牲自己的時間,財物,工作,享受(騎的牲口)。

  不肯犧牲的,就不能關懷別人。

      6.要有責任感。關懷別人時要作到底,有責任感就會思想得周全,到完全的地步。

      7.不求名。只知這人是撒瑪利亞人,但不知他的名字。他使本族出名,但自己不出名。我們信徒也當如此,使主的名得榮耀,我們自己可以不必出名。

   三.在甚麼地方關懷人

      1.自己要去發現有沒有需要關懷的人。若不去,最終連誰是你的鄰舍也不知道。

      2.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人,有很多是我們可幫助的,真是隨處皆是。

      3.説明的方式就是你自己現成所有的,不必去借。我們現成的:

  有言語—比如鼓勵,知道等;

  有力量—用手扶助幫他做所需的工作;

  有時間—用時間去看護,陪伴,伺候等。

  更要緊的是我們所得的救恩,可以隨時供應那需要的人。

結論:

  讓我們常作個關懷別人的人。

── 黃彼得

 

【凡事及時的馬利亞】

經文:路10:38-42; 8:2-3; 11:1-3; 12:3-8

引言:

  時間寶貴,機會難再,所以我們凡事當及時。許多成功的人物,常是及時抓住機會的。今日我們要一同思想馬利亞在幾件事上的及時,作為我們的勉勵。

   一.她及時聽道(10:38-42)

  她本知道主到他們家中作客,應當服事祂。可是她認為聽主講道的機會不多,故寧可忍受姐姐的埋怨,而去聽道。

   二.她及時供應主的需要(8:2-3)

  主在世上生活,每天都有需要。主教導門徒向父求每日之需用,故主不會有儲蓄。這位元姐妹供應主每天的需要,可能不多,但她盡所能的擺上,已滿足主的心了。

   三.及時求告主(11:2-3)

  她有困難時及時求告主。弟弟病得很嚴重,她趁弟弟未死前就去求告主,且用一句最好的話禱告:“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四.及時奉獻給主(12:3-8)

  她及時將最寶貴的獻上。比較尼哥底母于主死時才獻一百斤香料(19:39),和婦女們在主死後復活了才拿香膏去膏主,馬利亞的獻上更合時更好。我們是否要等到主再來後作王了,才去奉獻傳道?

結論:

  事主當及時。

── 黃彼得

 

【得永生與得生活】

經文:路10:25-37

引言:

  簡述本故事的背景。人以工作去換取賞賜或酬報,就認為得永生,得生命也是如此。所以耶穌就說明其真義。得生命與得生活,生活要有意義,應當如何行?

   一.如何得生命

      1.按律法的教導是作什麼與不作什麼才可得一個好的生活。所以這律法師問這問題。

      2.耶穌指示對律法當有的態度:

         (1) 接受律法。

         (2) 相信律法。

         (3) 明白律法的精意。

         (4) 然後才能遵行律法。但這一切是叫我們在生活上有意義有價值。你這樣行可以得生(10:28),不是得永生。(10:28“得永生”和合本聖經中“永”字下標有小點,表示原文中並無這字)

      3.明白律法的精意就是叫人相信耶穌(24:44),這才是得生命的方法。得生命是接受,相信,明白。

   二.如何生活

      1. 生活是與別人有關的事,此即如何對待鄰舍。

         (1) 要看見鄰舍的需要。

         (2) 要從心中看見鄰舍的實際需要。

         (3) 要立刻有行動,且作得妥善。

      2. 如何生活,就是知道真理後立刻實行,且天天實行。

── 黃彼得

 

【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

經文:路10:25-37

引言:

  人人都想得永生,所以到處求永生,但得不到門徑,常找錯路。不但得不到永生,反得永死。今日我們要從聖經的話和主耶穌的回答上知道如何可得永生。

   一.必須認清自己的本相

  主耶穌講這個鄰舍的故事,是因為那律法師不知自己的本相。他以為自己很良善,但主講故事使他看出自己的本相。

      1.是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的人。從聖城到罪城,從聖殿到罪家,從平安的居所到被咒詛之地。

      2.落在強盜手中。罪惡中,魔鬼手中;被罪和魔鬼玩弄,管轄。

      3.衣服被剝去了。習慣,行為,道德都已敗壞,再無善行可見人。

      4.已經半死了。你看他活著,但無生氣;你看他死了,但仍有氣息。世上許多半死的人,在生活行為和品格上都是如此。

 5.被丟棄了。犯罪的結局就是被丟棄。從人群被丟棄,成為廢人。

二.怎樣能得救?

 1.不是宗教能救人。利未和祭司不能救人。

 2.魔鬼,罪友,罪惡也不能救人。落在其手中只有受苦。

 3.世界也不能救人。

 4.自己的行為功德也不能救人,因為根本無善可陳。

 5.要聽神的道。律法(10:26)即聖經上的真理。

 6.要知道自己對神的虧欠和所犯的罪。在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的標準下顯出自己的虧欠,承認自己向神向人所犯的罪。

 7.要認識獨一的救主。祂是:

  (1) 滿有愛心—動了慈心。

  (2) 滿有恩典和能力—祂有能力能救我們,也肯救我們。

  (3) 滿有救恩。銀子—肯付出贖價,以生命為贖價。

  (4) 肯犧牲。自己來服事人。主最謙卑,來服事人,叫罪人得安慰。

  (5) 主還要再來,完全救贖我們的身體。

 8.要有行動。

  (1) 要接受主的拯救。主上前來摸他。

  (2) 要接受主的潔淨。洗傷,寶血潔淨罪惡。

  (3) 要接受主的恩典,完全是白白賜給的。

  (4) 接受主的生命為生命。

三.得永生後的表現

 1.離棄犯罪的生活。

 2.追求聖潔,親近主。

 3.不喜歡犯罪。

 4.凡事以主的旨意為首要,樂意遵行主旨。

 5.愛別人的靈魂。

 6.要代表主活在世上。主怎樣愛我們,我們也怎樣去愛人。

結論:

  你得到永生了嗎?如果還沒有,當及時去得永生!

── 黃彼得

 

【誰是鄰舍?】

經文:路10:25-37

引言:
  簡述這個故事。一個律法師竟然不知道誰是鄰舍。

   一.誰是鄰舍?
      1.落在強盜手中的。在罪惡和魔鬼手中的人。
      2.被打傷了的。心靈憂傷痛苦的人。
      3.被人丟棄。在世無盼望的人。
      4.無人理睬的。許多人都走過而不理睬。

   二.誰認識這鄰舍
      1.親友不認識。親友不知他落難。
      2.宗教人物也不理。他們因為自己的工作,而不肯來幫助。
      3.只有好撒瑪利亞人,即主耶穌肯來幫助。祂認識誰是鄰舍,是應當幫助的人。

   三.主耶穌怎樣幫助
      1.動了慈心。用愛心來幫助。
      2.用自己的油和酒。用祂的寶血潔淨人的罪,並賜生命給信的人。
      3.醫治人的傷處。醫治被罪壓傷的地方,祂安慰人,醫治我們的心靈深處,賜人新心。
      4.騎在自己的牲口上。祂服事人,保護人,供應人的需要,帶領人走永生的道路。
      5.祂負完全的責任。付銀子,並一切都歸在祂賬上。
      6.祂還要回來接信徒到祂那裡去。

結論:
  只有主耶穌才是真的鄰舍,祂會幫助,所以要信靠祂。

── 黃彼得

 

【主引門徒事奉  路加福音10章】

   一丶主差門徒救人靈魂10:1-2

   二丶主教門徒忠心作工10:3-8

   三丶主預門徒工作艱難10:9-16

   四丶主責門徒不要自喜10:17-20

   五丶主對門徒直面提示10:21-24

   六丶主被試探談論永生10:25-28

   七丶主在暗示誰有愛心10:29-37

   八丶主責馬大心裡煩亂10:38-42

──作者不詳

 

【愛主你的神,又要愛人如己】

吃喝他們所供給的

   一、擴大工人行列

         1.差遣七十個人

         2.歡歡喜喜的回來

         3.歡樂而感謝

   二、好撒瑪利亞人

         1.動了慈心

         2.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

         3.帶到店裏

   三、馬利亞的選擇

         1.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2.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

         3.那上好的福分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十章】

一、收莊稼的工人(十1-16

二、人真正的榮耀(十17-20

三、卓越絕倫的身份(十21-24

四、誰是我的鄰舍(十25-37

五、性情互異(十38-42

──《每日研經叢書》

 

【路加福音第十章】

一、主差遣七十人(一○116

二、七十人回來(一○1724

三、律法師和好撒瑪利亞人(一○2537

四、馬利亞和馬大(一○3842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路加福音第十章】

一、授權給七十(二)人(十116

二、歡樂的真正原因(十1724

三、愛鄰舍2537

四、女性門徒3842

──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主差遣七十人(十124

一、主差遣七十人(116

二、勝利回來的報告(1720

三、耶穌被靈感而歡樂(2124

──《新舊約輔讀》

 

你去照樣行吧!(十2537

一、律法師試探耶穌(2528

二、好撒馬利亞人(2937

──《新舊約輔讀》

 

【上好的福分(十3842)】

一、主所愛的家庭(3839

二、馬大埋怨受責(4042

──《新舊約輔讀》

 

【誰是我的鄰舍】

讀經: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五至三十七節。

一、律法對永生的估價

1、那一天有一個律法師來問主耶穌說,夫子,我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意思就是一個站在律法立場上的人代表律法來研究永生的代價。

2、主耶穌問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

3、他就根據律法說,要得著永生,必須付上兩面愛的代價。對神的愛要有四個「盡」字。對人的愛要有一個「如」字。(四盡一如,傳福音時要比較講得重一點)。要知道人既盡不來,也如不來。四個「盡」一個「如」就將人打倒了。你到店鋪買東西,一看見高的標價就跑掉了。因為你出不起代價,只好望洋哀歎。律法對永生的估價是四個「盡」一個「如」。要將人的靈,魂,體,都盡上去,要盡心(靈),盡性(魂),盡意(魂),盡力(體),整個人都愛到盡頭,末了還要愛人如己。你若能出得起這麼高的代價,就可以承受永生。

4、主耶穌回答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好像主說,不錯啊,別以為基督教不注重行為,基督徒是最注重行為的,問題是你行得來嗎?

5、到底主的意思是否要人這樣行?若是這樣,就是主叫人自己搭一個天梯爬到天堂上去,這實在是不可能的事。主說「你這樣行吧」的意思。並非要人行道,因為主知道人根本行不來。所以這不是出代價的問題,乃是估價的問題。這裡的邏輯相當深。有人講了這段聖經以後,便跪在主前求加力,使他能夠達到四盡一如。這是他將主的話領會錯了。因為代價越大,人就越出不起。譬如1000,000元,在1字之後有六個圈,你只有六個圈甚至十六個圈,而沒有前面的那個1字,請問這代價如何出法。所以這是估價的問題,不是出代價的問題。

二、人的光景

1、現在那律法師把永生的估價找出來,主耶穌也承認他找的不錯,但他要顯明自己有理(所有以律法的眼光來顯明自己有理的都是自義的人)就問說,誰是我的鄰舍叫我愛他呢?律法上記著說要愛這位神,我清楚。但是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鄰舍是誰,於是主來一個答案。

2、主的回答給他看見,不需要一個鄰舍給他愛,乃是需要一個鄰舍來愛他。他不認識自己,以為自己有力量能愛鄰舍,主卻給他看見,他是一個荒涼的罪人,需要一個鄰舍來愛他。

3、於是主講一個故事給他聽: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這一個人就是離開平安的根基,神所在的地方(耶路撒冷)走下坡的路。凡要靠行為守律法的人,都是走下坡的路。耶利哥是受咒詛的地方,所以就落到強盜手中。強盜是指著律法和講律法的人說的,但認真說律法的本身並非強盜。這一個從有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就是指著律法師說的,同時強盜也是指著律法師說的。律法師打人是以律法打人,他一面打,一面也剝去衣裳,就是把人的行為剝光。人以為自己有好行為,律法卻把人的義行都剝光了。人的行為在律法面前都是污穢的衣服不能蔽體。打個半死就是定人的死罪,他(指律法與律法師)現在雖然沒有把你送到耶利哥(地獄)去,但是一件定了你的死罪,叫你等會永遠的滅亡了。

這樣一個被剝光打個半死的人還能愛別人,還能出得起永生的代價嗎?主的意思是給他看見永生的估價是這樣高,但人的光景卻是那樣的低,要憑律法得永生是不可能的。

三、宗教的無用

1、現在來了一個祭司(就是宗教家)祭司也是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連宗教家,牧師,神甫,也都離開神走下坡的路。

2、祭司是與他同路同病的人,所以看見之後就走過去了。因祭司對自己尚無辦法,對別人哪能有辦法?所以宗教和宗教家都不能叫人得永生。

3、在宗教裡分兩等人。

1)祭司:是服事神的。

2)利未人:是服務人群的,像青年會這般人,就是利未人。利未人也和他們同走這條路,不要以為服務人群是走上坡路,其實也是走下坡的路。對他也是毫無幫助的。

四、基督的拯救

1、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就是主耶穌來到受傷人的地方。(希臘文「行路」一詞表示和前三個人所走的方向不同)。這撒瑪利亞人行路的方向與前三個人不同,是對面來的。約翰福音八章末了,猶太人罵主耶穌是撒瑪利人。主耶穌是人所輕看的拿撒勒人,今天來到你這裡。

2、主耶穌動了慈心。

3、主耶穌用油和酒敷在他的傷處。油指著聖靈,酒指著生命和血。主耶穌動了慈心,先用聖靈來光照,感動,安慰。然後再倒上酒,酒是用葡萄汁作的。葡萄汁就是葡萄的血,也是葡萄的生命。所以這裡的酒是象徵主的血和主的生命。油使你得到滋潤,酒使你得到醫治和能力。

4、扶上他的牲口,牲口象徵主耶穌在地上為人的方式。騎上他的牲口,就是在主耶穌作人的方式裡來作人,像卑微的拿撒勒人那樣的事奉神。

5、然後主就把他安置在店裡。店指著教會,教會在地上是店叫人得到供應。

6、主出二錢銀子交給店主照應他。銀子就是聖靈的恩賜,給教會負責人有恩賜,叫教會負責人用恩賜來照應蒙恩的人。

7、除了銀子以外,還有此外所費用的。這個費用就是指著愛心的照應說的,這要等主來時還你。銀子是恩賜,恩賜的照應主來的時候沒有賞賜。愛心的照應到主來時才有賞賜。以上這七樣都都是主的救恩裡的成分。

五、結論

1、律法師問主說,誰是我的鄰舍叫我愛他?主回答說,你需要一位元鄰舍來愛你。他以為自己有力量能愛別人,但主說,你是可憐的人,你需要別人的愛。

2、「你去照樣行」主真實的意思不是要他去照著行。主乃是要他藉著這一行,使認識自己不是撒瑪利亞人,乃是被打傷的人。我們靠著自己的行為去得永生是辦不到的。你去行一下,就知道行不來,乃是需要別人來憐憫你。只有永生的主是我們的鄰舍,我們需要祂來愛我們。

──《福音材料2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