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羅馬書第十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羅十四1利或弊?】

雖然成長需要鼓勵,但卻勉強不得。我們強迫一個人成長或進步,結果反使那人遭遇挫折或失敗。譬如說,某人忽然決定讓他二歲的兒子穿他的衣服去做禮拜,這豈非笑話!或某人討厭他六歲兒子的娘娘腔,要求他的孩子馬上要表現出成人的樣子,或者不許再把牛奶打翻在地上,玩過玩具後,把玩具收拾整齊,或在上床時不吵不鬧……儼然成為一個「小大人」的樣子,這是不合理的。

同樣的道理,上帝也不會過份強求我們。我們如果要求教會裡的初信者應當這樣那樣,對他們要求或期望過高,也同樣是一件傷害他們的事。當我們勉勵一個人,我們知道他的信心軟弱時,他一定不會像屬靈的弟兄成長得那樣快!在教育上,我們都知道有「個別差異」存在,在屬靈的事上,同樣也有等級之別。因此保羅勸我們時刻要想到的一個問題是:「上帝把知識交托我們是希望我們做些什麼?我是否用這些知識去輔助別的弟兄,抑或反而使他感到受挫折之苦呢?」

一個好的靈性的操練是低下身來,去扶助別人站起來!——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彼{\Section:TopicID=264}此接納(十四1~3)在羅馬的教會中有兩個難處──主張吃蔬菜,和主張守安息日。主張吃蔬菜的人,堅持人在墮落以後才開始吃肉,所以吃肉是錯的。從人的食物中除去肉是無害的,但這樣作不會帶來救恩。吃蔬菜是該隱派;這一派沒有血。主說,「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約六55)。我們若不吃肉,就不能得救。主張吃蔬菜,就是認為人沒有罪。亞當在園子裏的食物是植物,但那裏沒有罪。罪進來了,神就更改了人的食物。人需要贖罪,所以必須流血;人需要來自神的力量,所以必須吃肉。

         吃蔬菜的含意而言,保羅也許可以爭辯說,這些吃蔬菜者根本不是基督徒。他也可以清楚的爭辯說,守安息日者根本不是基督徒。如今面臨這樣的光景,我們會作甚麼?今天有那一個基督徒團體會允許一些人守安息日,一些人守主日,另一些人兩個日子都守,還有一班人完全不守特別的日子?保羅怎麼作?他有沒有試圖把他們都帶到行動一致?一點也沒有。他沒有說不許吃肉的人是剛強的基督徒;他承認他們是軟弱的,但他說他們要被接納。他們是軟弱的,他們的軟弱該被較剛強的人所考慮,較剛強的人必須只與他們討論基本的事。只要一個人「有信心」,我們當然該「接納」他,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十四1)

         我們不可輕看他(3節上)。我們天然會以為:哦,他是何等軟弱的基督徒!他是吃疏菜者!他好像佛教徒!但這態度完全錯了。你以為那人軟弱,稱他為屬肉體的,但你若以為你是剛強的,你不也是屬肉體的麼?我們若輕看別人,就必定高估自己。另一面,吃蔬菜者很容易說,「哦,這些人沉迷於屬世的情慾,也們是『貪食好酒的人』(太十一19)。我們比他們屬靈,因我們的身體受到管制。」彼此定罪是同等容易!所以保羅勸勉一方不要論斷另一方,原因是「神已經收納他了」(3節下)。我只在這基礎上與別人交通,就是他們已經與神交通。神若接納任何人,那麼我也接納這人。所以若有任何基督徒進到我們的聚集裏,問題不是他是否也相信我所相信的,或者與我有同樣的經歷,問題乃是:神接納了他麼?神若接納了他,那麼他就屬於我所屬於同樣的教會。

         這裏保羅不是說,主張吃旒菜是對的。他不是對付對錯的問題,乃是對付基督徒交通的問題,他清楚指明這樣交通的基礎是甚麼。所要強調的點不是人的見解對或錯,而只是──神接納他了麼?我若遇見羅馬天主教徒,我不是問,他對或錯?乃是問,神接納他了麼?神若接納了他,那麼我就承認他是我的弟兄。我若遇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會友,我也只問,神接納他了麼?若是神接納了他,我也就接納他。我接納他不是說他對,乃是說他與神有生命的關係。在對或錯的事上,我們該尋求在愛裏對待與我們同作信徒的,但我們必須先接納他們,而不提起任何爭論的點,因為在神的話裏顯然禁止這事。

         可惜基督徒聚在一起的時候,一般是討論他們不合的點。我們有好些共同的事,但我們沒有在積極的立場上聚會,反而常常在消極的立場上,討論我們的不同。屬肉體的方法絕不能產生屬靈的結果,而爭論就是屬肉體的。我們該愛我們的弟兄,並為他們禱告:神若給機會,我們就能對他們說話。―― 倪柝聲

 

【羅十四113不要判斷】

聖經在許多地方嚴重警告我們,不要坐在審判席上來批評弟兄的錯誤及失敗。而在信徒中最常見也是最具破壞的罪之一即為:在不知道全部事實、動機、及事情所牽涉的環境之前就下結論。上帝提醒我們注意以下作者佚名的作品:

「求主叫我們不要批評路上走路一顛一跛的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或肩負他所負的重擔,否則我們不知道也許他的鞋子的釘子冒出來刺到他的腳,但外面看不見,或是他的重擔在背後,使他駝著背行走。不要嘲笑在今天失敗的人——因為只有他才知道何以失敗以及他所承受的打擊。今天你雖然強壯,但別人的打擊若落在你身上,你可能失敗得比別人更慘更重。看見別人做錯時,不要很快的投石在他身上,除非你知道(非常確實的知道),你這樣做是對的。也許試探若正在你耳邊輕柔地向你耳語,你也會遭遇同樣的失敗。」

馬太七章一節說,不要判斷,以免被判斷。當你心裡論斷某人的時候,最好也同時用這個尺度來量一量你自己。你要為對方加上五十分(因為對方有某些是你看不見的長處),同時為你自己扣五十分(因為某些自己的缺點往往自己不清楚),這樣你就不會隨意批評別人了。——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Section:TopicID=265}不干涉主的事(4)這裏保羅非常剛強。他問:「你是誰?」(在希臘文裏,代名詞「你」是強調。)保羅實際上是說,「你有甚麼權柄論斷別人的僕人?你不是他的主人。」保羅說我們論斷別的信徒,不僅僅是在論斷我們的弟兄,乃是在論斷主的僕人,而他只對主負責,並不對我們負責。我們把這樣的事抓在自己手中,乃是越了分,扮演教皇的角色,要規律教會一切門事務。

         請記得,保羅一點不是為吃蔬菜爭辯,他的爭論乃是:你不要干涉主的事,乃要將這事留給祂。神若能開啟你的眼睛,難道祂不能開啟別人的眼睛麼?你只要將他們交給祂。你必須對別人忍耐,正如主對你忍耐一樣。

         「主能使他站住」(4)。所以,要信靠神,並且將這種情況交在祂手中,表明你信靠祂。我相信我裏面的聖靈,我也相信我弟兄裏面的聖靈。我不需要試作叫有聖徒的主,並設法使他們行得正確,好像神沒有我就不能照顧祂的教會一樣。―― 倪柝聲

 

【羅十四410偏行己路】經文: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2l)
  洋澄湖裡有一對一老一小的螃蟹,一天老螃蟹帶著小螃蟹爬上沙灘,小螃蟹因初次上陸,高興得就往前爬動。瞧你的!走得歪歪斜斜,這有多難看,為什麼只會橫行而不會直走呢?老螃蟹以不滿的口吻責問著。小螃蟹停住步,轉過身來說:請你走走看,也好讓我學學。老螃蟹邁開八條大腿費勁地往前爬動。小螃蟹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說:你走得也不見得高明,和我也沒有什麼兩樣。
  世人都是亞當的後裔,生來就是罪人,在神面前都是如羊走迷了路,各人偏行己路。古人說得好:己不正焉能正人。我們若明此理,就不會輕易去論斷他人,而不反躬自省。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惜我們常是犯嚴以待人,寬以律已的毛病,以致常瞧不起別人的言行,不是吹毛求疵,就是橫加挑剔,以致於產生了不是這個不順眼,就是那個不稱你的心。從而背地裡論斷,惡意中傷,這種現象發生在社會中並不奇怪,可是在教會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太不相稱了。
  主耶穌當日在世時也強調: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我們只會光看到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已眼中有梁木。正是由於自己眼中有粱木,所以對人對事的看法,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有人說得好:我們對一事物的觀察,只瞭解到一面,即令瞭解了三面,還是沒有瞭解到第四面。終於把第四面全部瞭解了。那知這東西不是一個個平方圖,而是一個立方體,卻總共有六面。由此可知,正因為我們只有片面的瞭解,對人的論斷,自然是容易偏差,不是實事求是的。
  論斷與責備是大不相同,前者是背後,出自害人之心,後者乃是當面,出於愛人之心。主耶穌從來就沒有過暗地裡論斷人的不是。他曾當面責備過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有禍了。這不是定他們的罪,乃是希望他們悔改。
  神並沒有賦予我們有權利隨意去論斷主內弟兄姊妹們,我們自己尚且管不好自己,哪有資格去管別人的事?
  且聽保羅的話: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必要站著,因為主能使他站住”(羅 14:4)。又說: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主的台前”(羅 14:10) ──《為甚麼要用比喻》

【羅十四5對持不同意見的人要能容忍】英國偉大的傳道人,衛理公會的創辦人約翰衛斯理,一次被問及對那些與他持不同意見之任的態度時,他回答說:『我沒有權利反對那與我持不同意見的人,正如我沒有權利反對一個人,只因他戴假髮,而我有自己的頭髮。然而,他若除下假髮,並且把污垢撒在我眼裏,那我便有責任盡快驅逐他。』

   他的回應幫助我們明白保羅在羅十四章所提倡的那種基督徒容忍的態度。對聖經沒有清楚教導的行事習慣,經常會有人與我們持不同的意見。我們不應當批評他們或找對方的錯處;也不應該強迫他們接納我們的觀點。讓我們謹守聖經有明確教導的;但繼續以愛心與那些『戴假髮』的信徒交往,絕不免強他人在一些無關重要的事情上同意自己的見解。

 

羅十四5~9{\Section:TopicID=266}「為主」乃中心現在我們要作甚麼?我們要堅持守主日麼?我們要寫書攻擊我們中間的守安息日者麼?當然我們必須對此作些事!我們若不處理這些事,豈不危及教會的合一麼?但這不是保羅的作法。他說,我們不干涉別人的心思;我們只要自己心裏意見堅定。我們總是想要藉法則和規條來維持秩序,但保羅並沒有企圖規律事情。他不是強調事情,乃是強調主。

         「為主」(6~7)。倘若一個吃蔬菜者尋求與我交通,我應當問:「你禁止吃肉,只因為這是你的觀念,或者你這樣作是要討主喜悅?」他若說,「要討主喜悅,」我就該回答:「若是你這樣更能好好的服事主,讚美祂的名,你就繼續作。」我們總是要強調基督徒信仰的中心點,就是活的人是為主而活,死了的人是為主而死。無論在那裏,只要我們看見中心點是對的,我們就該讚美主,不該強調外面的形式。絕不要強調基督教技術的一面,總要強調「為主」作一切,這是基本的事。我們絕不可尋求帶領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和我們一樣的思想、行動,只要尋求帶領他們與主更親近。主要的點不是我們吃不吃肉,乃是我們有沒有為主而活。我們只須幫助聖徒看見仿們對主的責任;他們與主的關係若是對的,其他一切都會自行調整。唉,許多人不是在尋求帶領別人與主有更親近的關係,乃是帶領別人在某些事上更一致。他們乃是為外面的正確而作工,那是法利賽派。法利賽人有許多外面的形式,他們有許多外面的正確,但他們與神沒有關係。即使我們改變並調整,直到我們在外面的事上達到完全正確的地步,在神看來仍一無所得,除非我們與祂的關係是對的。奧古斯丁說,「在基本的事上合一,在非基本的事上自由,在凡事上仁愛。」我們天然喜歡每個人都像我們,但別人若與我們不同,那是我們背十字架的機會。我們若使主成為生命的中心,即使在外面的事上有些相異,一切仍會很好。大進了帳幕,吃了陳設餅,這樣作的刑罰該是死,但神並不在意這事。為甚麼?因為大主;他的心向神是對的。我們必須一直銘記,基督徒信仰的中心點乃是耶穌基督為主。若耶穌是你的主,耶穌也是我的主,那麼我們之間的事情就都對了。整個問題乃是:「主在你我的生命中是一切的中心麼?」

         「為主……,為主……總是主的人」(8)。我們不要帶領我們的弟兄到外面完全正確的地步,乃要到一個地步:我若活,是「為主」而活;我若死了,是「為主」而死。這點該一再強調。例如,若有人到我這裏來,堅決反駁水浸,我不要與他爭辯,乃要服從保羅在第一節的命令,並「接納」他,「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這不是說,我要保持靜默,我只要這樣說,「你『為主』而活麼?你想不受浸是榮耀祂,或是你在這事上與祂有爭執?你不受浸是抵擋祂,還是討祂喜悅?我只關心一件事,就是你與主的關係必須是對的。」你若不受浸,我就問你:「你不受浸是因懼怕人,還是要討主喜悅?」你若受浸,我就問你:「你受浸是要討人喜悅,還是要討主喜悅?」我們所要強調的,不是技術的正確,乃是屬靈。當然,我們也要在技術上正確,因為我們要事奉主,作「在神面前得蒙喜悅」的人(提後二15)

         九節說因為祂死了,所以祂是死人的主;又因為祂活了,所以祂是活人的主。我既不是死人的主,也不是活人的主,所以我不敢自己照我所相信對的或錯的,規律人外面的行動。我唯一的責任,就是尋求帶他們與主有更親密的交通。―― 倪柝聲

 

【羅十四8】「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我們不要太強調基督徒生活的技術問題,但卻要注意到我們是「屬於基督的」這一基本的事實。我們所做的,乃是為著祂。我們為主而活,也為主而死。我們絕不可企圖去勉強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來與我們有共同的想法或做法。我們唯一的目的,是要帶領他更多的親近基督。因為我們所做的,不是為著表面上的正確,也不是模仿一些美好的事物,而是為著叫人與神自己有更密切的關系。是否有弟兄在見解上和我大不相同呢?讓我首先記牢:他所做的,和我做的,都是為著主!只要我們都有「為著主」的共同目標,那麼縱使外面有分岐,我們彼此之間也能和睦相處。主耶穌基督的主權是基督徒的中心。如果祂實實在在是你的主,也實實在在是我的主,那麼其它的問題,祂都會親自調整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四8  活著目的「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

我們已經得救了,神仍留我們在世上,是有我們當負的使命和責任。不但為著我們能長大成熟,路能跑完,仗能打好,道能守住,將來能得到獎賞,冠冕,榮耀,而且還有別的目的,那就是為救別人的靈魂,傳主的福音,領人信主,完全歸給神,能成為基督的配偶,為祂而活,為祂作證。

因此我們應當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主,餘下光陰不再為自己,一切都是為這個目的,再沒有分心的事,不能事奉兩個主,不能同時愛神又愛世界,隨從聖靈又隨從肉體,乃是借十字架釘死與神不合的,在主以外的,不是出於聖靈的那一切。這樣我們和人的關係也完全改變了,不是直接的關係,只有在基督裡的關係。將萬事也都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那也是讓基督完全得著我們。

時候不多了,不能再遲疑,退後,隨便地度日,主可能就來了,機會一去不再來,趕快吧!一切獻給主,讓祂作主。──《每日天糧》

 

【羅十四8為主而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

每一個信徒都當如此,活著為主而活,死了為主而死。因為已經是主用死所替換的人(林後514),用寶血所買贖的人,是不再屬自己(林前61920),既是主的人,就當為主而活,除非不信主,不屬主,不接受主的救贖,那就不是得救的人。主救贖我們的目的,原不是叫我們再為自己活,仍然犯罪,貪愛世界,體貼肉體,乃是叫我們完全歸給神,屬乎主,作祂的僕人。祂成為我們的主,來管理,使用,享有我們的一切。這當然也是我們永遠的福分和榮耀。

許多信徒不明白這一點,覺得信主,不過是從主那裡得些好處,不但來世得永生,今世也利用主使自己活得好些,快樂些,更能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大大地錯了,祂是我們的主,不是我們的僕役,祂是我們當事奉的,不是我們利用的對象。

這一個基本的觀念不改變,是作不好基督徒的,總覺得與主有矛盾,心中不平安,活著也沒有意義。因為這不合乎神的旨意,不為主活,仍為自己,結果兩樣都為不了。神不會長久容許人這樣違背主,辜負主,侵奪主的。──《每日天糧》

 

【羅十四9】「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在羅馬書十四章四節,保羅很嚴厲的責問:「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上面「你」字,在希臘文中是加重的語氣。)我們若論斷一個直接向主負責的祂的僕人,這是何等放肆的一件事!你我在行動上都不該像是指揮聖徒的統領,企圖在凡事上更正他們,也不要以為沒有了我們,神就不能管理祂的眾僕。我們並沒有為他們死。我也不是死人或活人的主,這樣,我怎敢以管轄別人生活為己任呢?讓我對他們忍耐,正如神對我寬容忍耐一樣。因為無論如何,我總相信聖靈在我心裡是不斷的工作。既然如此,我豈不是應該同樣的相信,聖靈在我那位在基督裡的弟兄心中,也是這樣工作嗎?——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四10】「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

在這節經文裡,神禁止我們兩件事,就是:「論斷」和「輕看」弟兄。前者是外面的行為,後者是內心的態度。我或者尚未達到公開論斷弟兄的地步,這是很好的,但我是否一直在心裡計算他的惡呢?我是否因他尚未看見我所看見的,而暗地可憐他呢?我是否以他為軟弱或怪僻而心裡輕視他呢?如果我是這樣,我就已經落在危險中了。因為在下一步,我就會認為自己比他更好。如果我輕視他,我一定是自視太高了。讓我小心提防,不要把自己看作屬靈的強人,因為這在神面前只顯出我是如何的屬肉體。當然,神願意我清楚的分辨是與不是,但我永不可將別人當作我分辨是非的犧牲品。審判的寶座永是屬於基督的,何況這還是將來的事。我們是誰,竟敢現在就篡奪這審判權呢?——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四10~13{\Section:TopicID=267}不論斷、不輕看「這裏有兩件事在神的子民中間是被禁止的──「論斷」和「輕看」。前者是外面的行動,後者是裏面的態度。有時候我們沒有論斷,但我們心裏想,他是基督徒,但他沒有受浸;他必定有甚麼錯,我必定比他好。我們常常私下可憐那些沒有和我們一樣看見的人!但有一天我們都要受審判,所以今天我們不要審判人。「我們都要站在神的臺前。」神的審判臺還在將來,所以我們不要現在就將它設立。我的弟兄要受審判,但我也要受審判。我們若真相信神的審判臺,就不敢審判別人,因為我們若喜歡審判別人,主就要嚴厲的審判我們。我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主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我們(路六38)。我若能清楚分辨對錯,能審判別人,那麼我就要比他們受到更嚴厲的審判,才是公平的。

         十二節說我來到神的臺前時,是要將自己的事說明,不是將我弟兄的事說明。

         「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13)。要避免「絆腳之物」(公開的攻擊)和「跌人之物」(隱密的陷阱)―― 倪柝聲

 

【羅十四12你的日記】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馬書十四章十二節)

你是否記日記?日記的目的是記載我們個人的活動及生活。我想我是不曾有記日記的習慣,可是有一天我發現在過去幾年當中,我對過去的活動是曾記下一筆的。我在很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到我的日記本,那就是我過去幾年所用的收支簿。收支簿可以說是我的人生素描,上面所列的每一筆開銷說明了我怎樣動用我的錢財。收支簿上面也約略可以看出我較重視什麼——從我開支較多的項目看到。不錯,我們家中的收支簿正是我們整個家庭生活的剪影。有一筆錢我們是用來支付醫藥的帳單——使我們勾起當時我們在病榻前照顧親人的一幕。另一項錢是用來支付姨母葬禮所用的花——使我們又追憶起那沉痛的一刻。另一筆錢我們用來購置新屋——顯示出我們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收支達到平衡的成就。另一項是買一隻新表——當作查理在畢業禮物。其中也有一筆錢是用來購置冬天用的汽車胎,使我想起一九六五年嚴冬的情景。此外,尚有捐給教會、慈善機關、宣道會、福音廣播工作等等。從收支項目上,很清楚可以看出我們用在物質生活上及精神方面的一個對比。

你的精神現狀可以由你支配上帝的事物及用在自己身上的數目來決定。我建議你不妨抽空去翻閱你的收支簿,看看你的錢大體是用在那裡,那個專案便是你所最重視的!我們花多少錢在尋樂上?我們花多少錢在推廣福音造就別人的事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在主的審判台前攤開你的收支簿,你會覺得難為情嗎?——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羅十四14~18{\Section:TopicID=268}不將自己觀念強加別人我們若只讀到十三節,可能會推斷保羅認為信徒只吃蔬菜是對的。他自己心裏意見堅定,正如他勸別人一樣(5),但他沒有將自己所堅信的強加在他們身上。他說,「我……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14)。他清楚表明自己的地位,但他加上:「你若以為一樣東西不潔淨,那麼在你就是不潔淨的,你若吃了,就是得罪你的良心。」保羅自己在對與錯之間有敏銳的分辨,但他不願專制,也不願強調形式,所以地一直強調信徒與主的關係這基本的事。我們在任何不同的點上面對我們的弟兄時,總能說,「在我是……,但我不願將我所堅信的強加在你身上。我必須『為主』而活,我對你唯一的願望就是你『為主』而活。」今日教會中許多的分裂,乃是由於基督徒忽視羅馬書十四章十四節的訓諭。

         許多基督徒不僅藉爭辯,更藉行動,大膽的教導別人。例如,有一位弟兄,良心非常軟弱,他的良心不允許他吃肉,於是我就在他面前盡可能的吃肉。我想,我要教導他甚麼是基督徒的自由!我不與他爭辯,但我把肉放在這裏,把肉放在那裏,為要向他證明基督徒自由的性質。這裏主的話不是說,「不可因你的爭辯叫他敗壞,」乃是說,「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15)──就是說,不可因實際的事物叫他敗壞。所以我的弟兄和我若在看法上有所不同,我就該把那不同之處留在背後,不讓他感覺得到。我必須不作甚麼傷害他。為甚麼?因為基督已經替他死了。

         在十六節,保羅承認我們吃肉是善的,但我們不可叫我們這善被人毀謗。畢竟,吃喝算甚麼?

   我們頂多摸外面的事。這裏的吃喝代表一切外面的事,而神的國是裏面的(17)。我們必須強調事物屬靈的一面,並非事物技術的一面。

         我們服事主並討祂喜悅,是在公義、和平,並喜樂等事上,不是在吃喝的事上(18)。我們自己在對錯之間必須分辨清楚,但我們絕不可使別人成為我們分辨的犧牲品。―― 倪柝聲

 

【羅十四18】「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這節經文有意譯如下:「凡以基督奴僕的身份這樣生活的,必得神的喜悅,也不會被人責備。」(Dean Howson譯詞)所以我們有兩個法則需要遵守,使我們在光與暗的界限上知道怎樣分辨與取捨。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習慣與旨趣,以及娛樂的傾向,生活的方式,這些可能不符合神的律法,且有問題。但這一切都應在兩大法則之下。

我們是服事基督的,作為基督的奴僕——我們要時刻心中尊耶穌基督為我們的主。我們常常要以主為親愛的,不住的默念祂為樂,祂的話常在心智與志向,深入我們生活的兩大法則。每次有新的問題發生,總要靠近祂,注意祂的表情,問祂的意願,以祂的旨意為遵守的法則。沒有人為自己而活,我們或活活死,總是主的人。

我們也常常牢記著,關懷別人的需要——我們不可成為絆腳石,使人跌倒。如果對弟兄有什麼妨礙,就不吃肉也不飲酒,然我們各人總要討神喜悅,建立他們,因為基督也不討自己喜悅。——邁爾《珍貴的片刻》

 

【教會生活的原則(羅十四1至十五7)除了以地方為範圍這一種分法以外,神不認可祂的教會有任何分裂,所以在一個地方,必須只有一個教會。但所有在這一個地方的人,他們的經歷、見解和道理如此不同,如何能真正合一?一個相信受浸,另一個相信灑水;一個相信災前被提,另一個相信災後被提。地方上的基督徒中間有許多不同的信念,這些不同的信念導致不同的實行。現在的人堅持行動一致,想要藉此解決問題。我們要別人都模成我們的思想模式,和我們的行動方式。我們信我們有主的引導,但我們拒絕讓別人也有祂的引導。我們信靠那靈在我們自己心裏作工,但我們不信靠那靈在別人心裏作工。這不是保羅在羅馬書十四、十五章論到關於教會生活頂重要的原則時所啟示的態度。―― 倪柝聲

 

【懷恩早禱】

1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2 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

3 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

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7 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20 不可因食物毀壞 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22 你有信心,就當在 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23 若有疑心而喫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讚美賜靈和生命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神,祢是我們的日頭和盾牌,祢常賜下恩惠和平安,顧念我們的軟弱,若能在祢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祢的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求祢賜我們信心,謹慎自守,深知祢的恩典夠我們所用。

慈愛的天父求祢恩慈的手按在疫情中患病的人身上,伸進仍在困苦和黑暗裡找不到出路的主內弟兄姊妹,我們不能到他們身邊鼓勵和安慰,但我們用不住的禱告把他們舉薦到祢面前,乞求祢加倍的憐憫,早日領他們走出這死蔭的幽谷。

 

感謝主耶穌基督的救贖和生命之道,感謝祢對我們的容忍,在管教我們的時候,仍用厚厚的恩慈包裹著剌棍,把我們挽回祢的羊圈中。重新用祢的寶血塗抹我們的過犯。為我們再次披上更新潔白的義袍,能站在祢的會中。

感謝主耶穌祢復活的大能,在疫情中給予我們看顧和保守,求祢叫我們繼續儆醒和緊守各樣的安全措施,在此刻疫情感染率稍微下降之餘,絕不鬆懈直到疫情完全壓止下來。求主加添所有醫護人員的心力和體力,祝福他們的家人,免除他們的憂慮。

 

感謝聖靈祢的同在,不斷為我們解開聖經的疑惑,用真理的光照亮我們的內心,叫我們緊守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面對聖經上沒有直接明文指出的教導時,能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不要絆倒人。

聖靈請祢禁止我們的腳步不走上損人利己之路,禁止我們不要陷入彼此論斷,貪愛言語的辯論,彼此挑啟更多的爭端和誤解,以致損害彼此之間的感情,甚至叫人信心跌倒。叫教會與教會、信徒與信徒都能彼此相交,彼此接納、包容和悅納,活出美麗的見証。

真心誠意的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