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第十五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羅十五1~3只求人悅「不求自己的喜悅……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因為基督……」】 如果聖經上的道和人的道一樣,就不是神的道了,照樣作基督徒的標準若和世人一樣就不是基督徒了。許多信徒不懂這一點,或者雖然知道,卻不肯達到這一點,就違反主的教訓和神的旨意。因此也就不能承受神的應許和賞賜,就如這裡所提的,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對待人的問題,因為我們對神如何不但是極重要的,而對人如何也是一樣。神將我們放在人中間,天天、處處都會遇見人,與人發生關係。 我們應當怎樣對待人呢,聖經中的教訓很多,愛人如己是一條最基本的誡命(太22:39,40;加5:14;羅13:8~10)。不過,有時必須捨己才能愛人,如果在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有沖突的時候,或不能共享的時候,你若為己,就不能為人了,只有捨己才能愛人,使人得益處。這樣,就必須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也像這裡所說的,不求自己的喜悅,只求鄰舍的喜悅,所以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當如此,先求別人的喜悅和益處,不要為自己考慮,不要憑自己喜好,說話行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使人不快樂,不願意,受虧損,受痛苦。──《每日天糧》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 基督教不單建立在訓律上,也建立在具體的榜樣上。神教導人的方法之一,乃是借著史實。聖經中歷史的記載,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認識和遵行祂的旨意。我們因著留意古聖的生活,就不但可以發現神對我們的旨意,更學習了應如何去完成它。神的手在生活中給他們帶領,並在此表達了對他們的願望,祂也要我們注意這些事物,好叫我們借此更清楚明白祂在我們身上所策劃的工作。 我們是否需要很清楚的去教導一個小孩子去做每一件事呢?是否每一項生活細節,都必須個別的加以准許或禁止呢?難道小孩子不能單從觀察父母親的行動生活而多獲訓益嗎?我們從觀察所學的,比從聆聽所學的是更快更多。並且經由前者所產生的印象,在我們裡面也顯得更為深刻,因為訓律無疑是抽象的,而榜樣即將真理的運行方法,很具體的表達出來。在原則上,神的工作方法在今時代與在聖經的日子仍然是一樣的。祂在新約和舊約裡,給了我們許多史實,好叫我們因著聖經上的忍耐和安慰,一同可以得著盼望。——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五5效法基督耶穌】佐治麥當奴(George MacDonald)是蘇格蘭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魯益師(C.S. Lewis)。他其中一本小名《男爵之歌》,主角是一名孤兒。雖然這孤兒承襲了男爵的位銜,卻是長於貧窮和逆境中。這孩子因生理上的殘缺不能說話,但他有溫良和善的德性,默默地四處行善,幫助在困難中的人。 當環境迫使他離開城市,要往高原地帶尋找安身處時,他跟一些純樸的村民住下,那些人接待他如同他們的一分子。當時認作他母親的珍欣有讀經的習慣,後來也讀給他聽。 麥當奴這樣寫:『珍欣告訴他關乎主耶穌的事,直至他整個生命都充滿著主耶穌的工作、話語、思想和生命。他幾乎不期然地變為主耶穌生活的樣式。 雖然這名孤兒最後成了男爵,物質生活也因承受了爵位和遺產而豐富起來,但他仍保持一貫的謙卑,如鏡子般把他的主反照出來,繼續到處幫助有需要的人。他的生命就是主的反映,在蘇格蘭凹原上,成為無聲但有力的見證。 雖然這是一部小說,但它是以美麗和刺激思想的文筆描述那種生命,又是每個信徒應有的特徵。我們這些能說話的人應該用我們的聲音,把主的恩典告訴別人,然兒更有效的是我們生命的影響力,因為這應該是主榮光的反照。 【羅十五5賴經歷】「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除非我們的經歷是符合聖經的一貫真理,我們就不要過分的去重視它,否則我們就會落在偏狹極端的錯誤裡,至終必要釀成異端;既害己又害人,那實在是件危險的事。 主給我們每個人的經歷大多是不太相同的,但都是為要使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中,補足我們聖經真理不明白的缺欠,其目的正是為要證實主自己的話所啟示的真理,好使我們漸漸被納入真理的軌道。 可是大多數人都錯了。沒有經歷時,一點不會愛神,行不出合神旨意的事來;可一旦主用經歷啟發或造就他時,他就會落在自己的主觀認識裡,只注意經歷,而忽視或輕視主在聖經中所啟示的一貫真理,以致於逐漸向著錯謬裡發展。 不可忘記經歷的目的及作用,乃是説明我們回到聖靈裡去;是啟發不是啟示,是輔導不是主教,不是正教。 還得認識經歷都是神自己向人所作的工,不是人能追求得來的;凡自己追求來的經歷都是可靠,因為求經歷的心已經不正了。因此,我們千萬不可去追求一個一種(尤其是想效法別人的)經歷,這是最沒價值又最危險的。 許多人陷入異端的錯誤,都是因為跌在覆轍裡了!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因為將來有好些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又說:‘時候近了!’你們不要跟從他們”(路二一8)。—— 李慕聖《晨光》 【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在前章經文中,曾論及教會生活各種不同的見解(例如食物及守日等)。保羅以「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羅14:3)為開始,並同樣的以「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15:7)為結束。這裡是一個簡單而又基本的基督徒彼此交通的根據,就是說:只要他們是屬於主,而我們也是屬於主,這就夠條件了。然而,可憐得很,當你我相遇時,我們總是談討彼此的異見,我們不去講述那位共有的主,而轉向消極這一方面,爭辯那些不同的事,並強調什麼是對,或什麼是錯。上面所引的那段經文(羅14:3-15:7),描述許多見解不同的例子,但保羅沒有題到誰對誰不對,因保羅所關心的,乃是基督徒的交通,而這個交通都不以某人的見解正確或錯誤為根據。問題不在乎別人是否和我一樣的信法,或是否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唯一的要點乃是:神有沒有接納他?如果有,我也得照樣的接納他。——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五7只要不是異端,對持不同意見的人都應接納】對持不同意見之信徒的接納,應超越食物和日子,而擴展至教義,只要沒有違背福音的真理。 威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像約翰衛斯理那樣,都是大有能力的佈道家。他倆在早期的事奉中有密切的交往。但隨著時間過去,衛斯理選定了亞米紐斯(Aminian)的立場,而威特腓德則變成了加爾文派。從此,他們不再能享受以往密切的交往。 當威特腓德在美國新英倫一個佈道旅程中逝世時,在美國為他舉行了一個追思會。儀式過後,有人問衛斯理,是否渴望在天堂跟他相見。 『不是﹗』衛斯理說:『請不要誤會我。我的意思是,威特腓德是如此接近神的寶座,像我這樣的人永不能瞥見他。』 但願耶穌基督教會內的弟兄姊妹,雖在信仰的基本範圍外有教義上的差別,卻仍能以愛心和尊重彼此對待,以致能向這不信的世代,顯基督所祈求蠅裏的合一。 【羅十五18】「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語作為……」 一切的事如果不是出於基督內在的能力,在神看來都沒有價值可言。使徒不敢將那些失敗的事記在書信內,所以我們不能在聖經中找著。那是缺乏生命的成功。我們的主說:要為我分別出來,我們無論作什麼,若不是與主合一而作的,都算不得什麼。 這些話也是使我們看見使徒內在的生命。他常仰望主藉著他用聖靈的能力作成神的工。他不為什麼誇口,因為他省察所作的工,無論在動機與努力,將一切成功都歸給聖子。祂是在使徒生命中啟示與成就的。 我們也這樣將自己歸順給祂,主必照祂旨意所喜悅的藉我們而成就。 我們要誠摯地等候在祂面前,直至祂目的在我們心中有了根基,從祂得著恩惠的能力,使祂的計畫得以實現。也許你說不會派單張,與別人見證基督,或站在講臺上證道。但最主要的要講主藉著你作成這一切的工。——邁爾《珍貴的片刻》 【羅十五18~20】基督是保羅傳道的中心和能力的來源。 在倫敦莊麗的聖保羅大教堂西北塔上,掛著一個大鐘叫『偉大的保羅』。當這鐘聲響起來時,周圍很多里內都能聽見它的響聲。 這鐘上刻有一適當的拉丁文金句――『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這『偉大的保羅』之回響聲,和這教堂及鐘的命名,都喚起我們對這位傳道者有力事奉的回憶。 但願所有傳道人和一切信徒(不論他們從事甚麼行業),都有這奉獻的心志,忠心地傳揚基督的好消息,以此做為人生的主要目標。 【羅十五30~31】保羅請求羅馬教會與他一同禱告,『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當然,保羅和信徒向神發出的禱告都是真誠的,但神的回答不是他們所預期的,因為保羅受到攻擊並要坐牢,再不能到達那些基督的名未被傳過的地方。 神的計劃跟保羅的願望不一樣,然而,保羅終抵達羅馬。在那兒的獄中寫下新約中他的一些偉大書信。腓立比書向我們顯明,他怎樣學習接納(甚至在其中有喜樂)神在他生命中的旨意,雖然這並不是他所預期的。 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告訴我們,在違反他母親的禱告和懇求下,他離開迦太基前往羅馬。那時他母親仍是迫切地為他的得救禱告。他母親或許會將他離家的事看為神拒絕了他的禱告。然而,那次到義大利的旅程,卻成奧古斯丁悔改的途徑。 奧古斯丁評論說:『神阿,在你隱藏的智慧中,確實賜與她願望的實質,但你拒絕她所求的東西,好叫你能在我身上實現她一直祈求的。』 當我們為某些事向神祈求時,很多時候神像在說『不』,其實祂一直是以一個比我們能預期更好的方法,去應允我們的禱告。 【懷恩早禱】 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33 願賜平安的 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一心一口稱頌讚美賜忍耐安慰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神,祢是賜盼望的主,叫我們因信、領受祢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感謝天父祢從高天彎腰俯就我們這卑微的兒女,體貼看顧我們的軟弱,祢一一數點羊圈裡的群羊,感謝祢也賜我們機會,清早起來,彎腰下跪,把在病痛中折騰的肢體,一個一個用禱告托到祢面前,求祢開恩憐憫的手按在他/她們的身上、施行祢的醫治、保守和安慰,讓他/她們能再次站起來為祢作見証,榮耀祢的聖名。 讚美無限愛顧的救主耶穌,祢甘願承擔世人的辱罵和痛苦,為我們成就了救恩,賜我們永恆天家的確據,祢更伸出無條件的愛手,悅納每一個心靈痛悔的人,體恤我們的軟弱,叫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到祢施恩的寶座前,能得憐恤蒙恩惠,作我們隨時的幫助。 主耶穌求祢的寶血再一次潔淨我們的身、心、靈,叫我們活著就是基督,一舉一動都有新生的樣式,能見証祢福音的大能。在家中、在工作中和在教會內外,都活出彼此接納、彼此同心,把榮耀歸與我們的天父,活出聖潔和可蒙悅納的基督徒生活。 大能的聖靈,請來挑旺我們事奉的熱誠,叫我們的信心堅定不移,常存盼望、忍耐、堅守崗位,努力承擔,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掛念追求自己的喜愛和益處。存著喜樂的心和寬容的態度,以愛心扶持和服事軟弱的人,深知作在他們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 聖靈請掌管我們的心思意念,在面對疫情和艱苦的前路上,叫我們奉主的名站立得穩,並賜我們堅毅的手臂,能扶助軟弱的人一同走過流淚谷,高舉十架的真光,高唱靠著耶穌得勝的凱歌,踏上天國之路。聖靈賜我們屬靈的慧眼,望見更遠未得之民,催促我們走出瑟縮在自賞自憐的小角落,把異象化成落實的使命行動,將福音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