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羅馬書第一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主題――神的福音】

    一、福音的使者――奉召特派的保羅(1)

    二、福音的內容――聖經所應許的我主耶穌基督(2~4)

    三、福音的對象――在萬國中所有的人(514)

    四、福音的交通――問安、代禱與分享(5~12)

    五、福音的負擔――以還債的心情盡力傳揚(13~15)

    六、福音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16~17)

    七、福音的需要――世人都被神定罪:

          1.因世人對神不虔――不尋求神、不榮耀神、敬拜偶像(18~25)

          2.因世人對神和對人不義――放縱情慾、存邪僻的心、行事兇惡(26~32)

 

貳、靈訓要義

 

【福音的源頭――神】

    一、是屬於神的――「神的福音」(1)      

    二、是神所應許的――「這福音是神…所應許的」(2)

    三、是出於神的愛――「為神所愛」(7)

    四、是照神的旨意――「或者照神的旨意」(10)

    五、是神的大能――「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6)

    六、是為顯明神的義――「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17)

    七、是叫人感謝神――「感謝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8)

 

【神福音的傳揚】

   一、傳揚福音的器皿:

          1.是「耶穌基督的奴僕」(1節原文)

          2.是「奉召」的(1)

          3.是「特派傳神的福音」(1)

          4.是因「受了恩典」(5節原文)

          5.得著「使徒的職分」(15)

    二、傳福音者的榜樣:

          1.以「萬國」的人為對象(5)

          2.「用心靈…事奉」(9)

          3.熱切「禱告」,尋求「神的旨意」(9~10)

          4.在生命中結「果子」(13)

          5.對人有「欠…債」的感覺(14)

          6.「情願」(甘心樂意)、「盡力」而為(15)

          7.「不以福音為恥」(16)

 

【神的】

    一、神的福音(1)

    二、神的兒子(4)

    三、神所愛的人(7)

    四、神的旨意(10)

    五、神的大能(16)

    六、神的義(17)

    七、神的忿怒(18)

    八、神的事情――神的永能和神性(19~20)

    九、神的榮耀(23)

    十、神的真實(25)

 

【福音的內容――耶穌基督】

    一、論到耶穌基督――「這福音…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2~3)

    二、祂是『人子』――「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3)

    三、祂是『神子』――「按聖善的靈說,…是神的兒子」(4)

 

【神三個位格的存在(3~4)

    一、父神――「祂」;「神」

    二、子神――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

    三、靈神――聖善的靈

 

【我們因何需要傳福音】

    一、因為基督的所是――祂是福音的題目和內容(3)

    二、因為基督徒的所是――我們被託付傳福音(5),並欠所有人的債(14)

    三、因為世人的所是――無論何種人都需要福音(1517)

    四、因為福音的所是――福音是一種好信息,是神的大能要拯救信的人

    五、因為神的所是――神是義的,必要審判行不義的人(17~18)

 

【神福音的領受】

    一、接受福音的人:

          1.「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6)

          2.「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7)

    二、接受福音的途徑――「要救一切相信的」(16~17)

 

【保羅對於羅馬的信徒】

    一、所感謝的(8)

    二、所祈求的(9~11)

    三、所定規的(13)

    四、所虧欠的(14)

    五、所情願的(15)

    六、所見證的(16)

 

【認識福音】

    一、對福音的態度――不以為恥(16)

    二、福音的本身――是神的大能(16)

    三、福音的目的――要救…人(16)

    四、福音的條件――相信(16)

    五、福音的範圍――一切相信的人(16)

    六、福音的次序――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16)

    七、福音的顯明――神的義(17)

    八、福音的結果――因信得生(17)

 

【福音的五個基本原則(16~17)

    一、乃是神的大能

    二、要救一切相信的,並沒有分別

    三、是為顯明神的義

    四、是本於信,以致於信

    五、義人必信得生

 

【四個顯明】

    一、在福音上顯明神的義(17)

    二、在不虔不義的人身上顯明神的忿怒(18)

    三、在人心裏(良知)顯明神的存在(19)

    四、在天地宇宙間顯明神的永能和神性(20)

 

【神福音的需要】

    一、人兩面的罪引起神的忿怒――「不虔不義…行不義阻擋真理」(18)

    二、人第一面的罪――不虔和阻擋真理:

          1.明知有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感謝祂」(19~21)

          2.「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22~25)

          3.「故意不認識神…怨恨神」(2830)

    三、人第二面的罪――不義和行不義的事:

         1.「放縱…情慾,…行可羞恥的事」(2426~27)

          2.「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8~31)

          3.「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32)

 

【有神的證明】

    一、人自己的心裏證明有神(19)

    二、天地之間所造萬物證明有神(20)

 

【人的罪】

    一、人被定罪的基本原因――不要神:

          1.否定神在人心裏的顯明(19)

          2.否定神在造物中的顯明(20)

          3.輕忽神真實榮耀的特性(21~25)

    二、人在生活行為上犯罪的事實――得罪神:

          1.情慾的敗壞(26~27)

          2.心思的敗壞(28~29)

          3.行為的敗壞(30~31)

    三、人犯罪的結果――招致神的審判(32)

 

【不虔的罪――神三次任憑】

    一、第一次――因為人把神的榮耀變為偶像――神任憑他們逞慾(21~24)

    二、第二次――因為人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神任憑他們縱慾(25~26)

    三、第三次――因為人故意不認識神――神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28)

 

【不義的罪】

    一、男女間的――情慾的敗壞(26~27)

    二、彼此間的――心思的敗壞(28~29)

    三、行為上的――行為的敗壞(30~32)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羅馬書註解》

 

叁、其他綱目

 

【羅馬書第一章:神的福音】

   一、神福音的源頭和內容

         1.福音的源頭──神

               (1)是屬於神的:「神的福音」(1):這詞表明福音的性質,是出於神,藉著神,並歸於神的。神的福音是因神的愛而發起,因神的旨意而安排,因神的大能而成全,神神的義得著彰顯,使感謝歸於神

               (2)是神所應許的:「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2):這意思是說,福音並不是神突然起意而有的,乃是神在已過的永遠裏,就已定規計劃好了,並在舊約的時代,藉著眾先知將它透露給我們。「應許」一詞,含有神以祂的信實保證必促成其事之意

               (3)是出於神的愛:「為神所愛」(7):這福音惠及神所愛的人,意即福音是因神的愛而有的;是為著滿足神的愛心,才設計了這個福音

               (4)是照神的旨意:「我在祂兒子福音上,用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的題到你們,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9~10):這福音是神心意中的一件大事,不止福音的計劃、安排與成就是照著祂的旨意,連福音的傳揚和推廣也是照著祂的旨意

               (5)是神的大能:「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6):這意思是說,福音的本身就是神的大能;它滿帶著神莫大的能力,無堅不摧,無敵不克。世上沒有一個罪魁,它不能拯救(提前一15~16);也沒有一樣罪惡,它不能救人脫離(太一21)

               (6)是為顯明神的義:「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17):「神的義」不同於「人的義」;人的義是人憑自己的力量和行為,來答應並滿足律法的要求;神的義是神自己來答應並滿足律法的要求,而將撐義的地位白白的賜給相信的人。嚴格地說,這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羅三1020)。但這福音是告訴人說,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人只要接受祂,祂就要成為我們的義(林前一30),並叫人在祂裏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因此,福音是顯明神的義(羅三25~26)

               (7)是叫人感謝神:「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心傳遍了天下」(8):這福音完全是神白白的恩典。就我們的身份而言,我們根本就不配得這福音,但我們仍然蒙了憐憫(提前一16);就我們的知能而言,這福音不是我們所能相信得來的,但神卻為我們創始了信心(來十二2)。所以說福音的結果,乃是叫人感謝神

         2.福音的內容──耶穌基督

               (1)「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3):這句話是說,福音是論到神的兒子˙的。這福音不是在講論到如何改善社會、如何造福人類、或是其他別的事項;這福音乃是專一地講論神的兒子˙,以祂為題目、中心和實質內容。「祂兒子」是重在說到祂的性質,有神的生命和性情,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顯出;「我主」是重在說到祂的地位,是在萬有之上,為一切屬祂之人所敬奉;「耶穌」是重在說到祂的為人身份,是那道成肉身,降卑取了奴僕形像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是重在說到祂的事工職分,為神所膏,奉神差遣來遵行神旨,作成祂的工的彌賽亞

               (2)「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3):按祂肉身的來源說,祂是大衛的後裔馬利亞生的(參路三23~31,希里是馬利亞的親身父親,約瑟的岳父),證明祂是「人子」,有人的生命和性情。因此祂有資格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人接受神的審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3)「按聖別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4節原文):按祂內在的本質說,因祂是馬利亞從聖靈懷孕而生的(太一18),故祂具有聖別的靈;「聖別」與「凡俗」相對,意思是說祂是與世人不同的,祂實際上就是神來成為人,因此祂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污的(來七26),惟其如此,才能無罪的代替有罪的,義的代替不義的(彼前三18)。此外,在祂身上運行的大能大力,使祂從死裏復活(弗一20),向人顯明祂是神的兒子,有神的生命和性情,叫人藉著祂就有了神的生命(約壹五12),並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一4)。由於這福音所論到的耶穌基督,是人子又是神子,故能賜人完全的救恩,因此這福音乃是全備的福音。

   二、神福音的傳揚

         1.傳揚福音的器皿

               (1)「耶穌基督的奴僕保羅」(1節原文):「奴僕」是指賣身失去自由的奴隸;「保羅」原文字意是「微小」。本句話有幾面的意思:第一,必須是主耶穌用寶血重價所買的人(林前六20),才有資格傳這福音;第二,我們沒有自由不傳福音,因為我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便有禍(林前九16);第三,傳福音必須降卑自己,不顧臉面,甘心作眾人的僕人(林前九19)

               (2)「奉召為使徒」(1):「奉召」是「蒙神呼召」的意思;「使徒」是「受差遣的人」的意思。人得以成為一個受差遣出去傳揚福音的器皿,乃在於先蒙主的呼召;意即這個負擔並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加一1),而完全是出於神,一切是神發起的

               (3)「特派傳神的福音」(1):本句可另譯「被分別出來歸於神的福音」。傳福音不是偶然而為之的事,乃是神把我們從母腹裏就分別出來(加一15),專一的為著盡傳福音的本職而活。因此,傳福音是我們的正業,並非副業,凡我們所作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使別人也能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

               (4)「我們從祂受了恩典」(5節原文):信徒得救,是因領受了典;信徒奉召傳福音,更是由於特別的恩典,這是恩上加恩(約一16)。我們必須先從基督領受這格外的恩典(林前十五10),對主有頭手的認識與經歷,然後才能將祂服事並供應給別人

               (5)「並使徒的職分」(5):這是說傳福音乃是一個職責,是神的授與和託付;即使我們不甘心去作,責任卻已經託付給我們了(林前就17)。但感謝主,我們若甘心傳福音,不只在將來會有賞賜,且在今生也能得著享受(林前九17414)

               (6)「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5):本句是前句「使徒職分」的闡釋,說明傳揚福音者的職責:第一,傳福音的範圍是「萬國」,對象是「萬民」(太廿八19);第二,傳福音是將主的名傳開,使人求告主名(羅十13),尊主的名為聖(彼前三15),並歸入主的名下,意即使人經歷主名的實際(主自己);第三,傳福音主要是叫人「有信的順從」(「信服真道」原文直譯),就是叫人不再任著自己剛硬的心(羅二5),而能服下來,單純地相信基督。總而言之,傳福音是叫人心裏相信,並且口裏承認(羅十9~10)

         2.傳福音者的榜樣

               (1)「我在祂兒子福音上,在我的靈裏所事奉的神」(9節原文):傳福音固然是對神的一種事奉,但不是重在用我們的魂或身體,而是重在用我們的靈;因此不是道理上的說服,而是深處與深處的響應(詩四十二7原文),惟有從人的靈裏出來的,才能達於人的靈裏,引發共鳴。神是靈,所以我們必須在靈的新樣裏,用靈和真事奉祂,切不可再按著儀文和字句的舊樣(約四24;羅七6)

               (2)「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的題到你們,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職9~10):傳福音的人要到那裏去,,並向誰傳,似乎因神的感動而有一個心願,但只能藉著禱告將這心願交給神,由神來定規他的腳步(耶十23;參雅四13~15)。禱告才能明白神的旨意,傳福也才有功效;所以傳福音必須用禱告來鋪路,先有祈禱,後有傳道(徒六4),這樣,傳道才有能力

               (3)「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裏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113):保羅在這裏把傳福音比作結果子,結果子是生命上的事;我們若想要多結果子,便得在屬靈生命上多有追求和長進(參約十五1~8)。其次,這裏的「切切的想」和「屢次定意」,以及前節的「不住的題」和「常常懇求」,都說出保羅對傳福音給在羅馬的人這事,並不是隨隨便便、奉行公事的,而是迫切熱情的。傳福音必須是出於裏面的負擔

               (4)「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14):「希利尼人」有很高的文化水準,代表文明的人;「化外人」指野蠻的人;「聰明人、愚拙人」指智力上的差別,與文化水準無關。純福音是有教無類,所有的人都是傳福音的對象;因為神願意萬人得救(提前二4),不願有一人沉淪(彼後三9)。為這緣故,無論是誰,我們都有責任給他們聽見福音;否則,就如欠債不還,心頭一直有虧欠的感覺,無法交卸

               (5)「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15):傳福音必須甘心樂意為救靈魂而費財費力(林後十二15)。「情願」意指有福音的靈,無論作甚麼,都是從心裏作(西三23);「盡我的力量」意指將自己的全人為福音花上,毫不顧惜和保留

               (6)「我不以福音為恥」(16):信徒若不曾領會傳福音是一件最光采榮耀的事,便會下意識地有羞恥的感覺,怕人訕笑

               (7)「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們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1~12):這兩節的話雖是對已經接受福音的信徒說的,但同樣的原則也可應用在傳福音的事上:第一,傳福音不只在消極方面毫無羞恥的感覺,且˙在積極方面以分賜屬靈的恩典給別人為己任;第二,傳福音不是叫人得著地上物質和精神的福氣,乃是叫人得著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亦即得著神所預備給人屬靈奧秘的榮耀(林前二712);第三,人惟有得著並經歷神榮耀的豐盛,才得以在靈裏剛強、堅固(弗三16);第四,傳福音者與領受福音者之間,有一種奧秘之信心的聯結和感應(多一4;彼後一1;林後四13);第五,傳福音的結果,傳福音者與領受福音者,都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

   三、神福音的領受

         1.接受福音的人

               (1)「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6):本節說出兩個特點:第一,表面看,一個人肯聽從福音、相信神的兒子,好像是出於他主動的意願,其實,若非蒙神呼召,人憑自己萬難有此決志(羅九16);第二,一個人得救,乃是一個搬遷,從前他是屬黑暗的權勢,如今被遷到祂愛子的國裏(西一13),成為一個屬乎主的人(羅十四8)

               (2)「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的眾人。願恩典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7節原文):本節說出信徒的身份:第一,是神所愛的人;因著神愛我們,就在創世之前揀選並預定了我們,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弗一4~5;約壹三1)。第二,是神所召的人;根據前面的揀選與預定,神在時間裏藉福音賴呼召我們(帖後二14)。第三,是分別為聖的人(「作聖徒」的原文意思);神的呼召使我們得以從世人中間,被分別出來歸神為聖(林後六14~18)。第四,是得著神並享受神的人;「恩典」不是指物質的享受或屬世的福利,而是指神自己成了人主觀的經歷和享受;「平安」不是指外面環境和事物的平順安適,而是指人經歷並享受神時,在心靈裏面有一種平靜安息的感覺

         2.接受福音的途徑

               (1)「這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16):神要拯救人,祂已為人預備好了救恩,並且差遣傳福音的人宣講祂的救恩;如今問題不在於神,問題乃在於人。人要得著救恩,便須接受福音,而接受的路很簡單,只要相信。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約二十31),用心靈接受祂,就是信祂(約一12原文)。「要救一切相信的」,表明「相信」是接受福音惟一的條件,也表明凡相信的,神就不能不救。「先是猶太人」,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四22);「後是希利尼人」,希利尼人代表所有的外邦人,這是說神的福音也是為著萬國萬民的(5)

               (2)「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17):「本於信」或作「根據信心的原則」;意思是說,神藉著福音所顯明出來的義,乃是根據信心的原則給人得著(腓三9)。「以致於信」的意思是說,我們蒙恩時如何是因著信被神稱義(羅五1;加三8),我們在得救之後仍然離不開因信稱義的原則;前者是客觀的、地位的因信稱義,後者是主觀的、經歷上的因信稱義,所以需有信心的行為來成全(雅二2224)。「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句話引自哈巴谷書二章四節,有良方面的意思,一面是說人是因信而被神稱義,因此得以在神面前免死而得存活(加三1121);另一方面是說信徒既被神稱為義人,仍須憑信心才能繼續活在神面前(來十38~39)。一個是得救時的「因信得生」,一個得救後的「因信得活」

   四、神福音的需要

         1.人兩面的罪引起神的忿怒

               (1)「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18):「原來」一詞點出人需要神的福音的原因,是因人觸犯了神,使神的忿怒在人頭上如同待轟之雷,即將爆發,故亟需救恩來晚回這個局面。而人之所以會觸犯神,不外乎兩面的罪,一面是「不虔」,意指對神不正,沒有虔敬;另一面是「不義」,意即對人不當,失去公義

               (2)「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18):「就是」一詞說出「不虔不義的人」就是「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人因對神不虔,故對人就不義,而人既對人不義,所行出來的也必然不義;人行不義的結果,就阻擋了真理。可見,人與神失去正常的關係,乃是人一切罪惡的根源

         2.人第一面的罪──不虔和阻擋真理

               (1)「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19~20):「神的事情」是指「神的永能和神性」;「神的永能」是指神無限的能力,從萬物的被造和存在,例如星辰排列的奇妙,一花一草的美麗精緻等,就可看出神的永能來;「神性」是指神的心腸和性情,從萬物的所是和情景,例如虎毒不食子,人有良心和道德倫常觀念等,就可推知神性。人若仔細觀察天地造物,就可以揣摩而曉得有神(徒十七24~28),無法推諉

               (2)「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21~23):這段經節說出人敬拜偶像的原由:第一,人的良知雖然知道有神,卻把神等閒看待,對祂的所是不予敬重,對祂的所作不表感謝;第二,人不敬重、不感謝神的結果,他們的思想觀念就退化了,從具體有把握變成抽象虛幻,從清明透亮變成昏昧無知,從聰明靈敏變成愚妄笨拙;第三,人的心思一旦變得如此冥頑入迷,就以必朽壞的代替那不能朽壞的,以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代替神的榮耀,也就是以偶像代替了神

               (3)「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25):本節的「真實」和18節的「真理」在原文是同一個字;18節的「阻擋真理」就是這裏的「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以虛為實,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四4;多一14),就是阻擋真理。其必然的結果,就是顛倒是非、本末倒置,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而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不信的罪人如此,許多信徒也犯同樣的毛病,不敬奉主,反敬奉所謂的屬靈偉人(他們也是受造之物),拜無形的偶像而不自知

               (4)「他們故意不認識神,怨恨˙神」(2830):「故意不認識神」原文另譯「不以對神完全的知識為美」,意即厭煩純正的道理(提後四3)。人不只在他們的心思裏定意不要神,還在他們的情感裏恨˙惡神

         3.人第二面的罪──不義和行不義的事

               (1)「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24):「任憑」意即「放棄,不再管了」;人既棄絕神、不要神,神只好把人放˙棄。人的情慾一不受神的管制,就像無韁之馬,作出種種污穢的事,玷污自己的身體。這裏的話是緊接著23節敗偶像的事的,可見拜偶像和淫亂相聯;那裏有拜偶像的事,那裏就有淫亂的事(參民廿五1~2;林前十7~8)

               (2)「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修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修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26~27):前面24節的淫亂,是指異性間的淫亂;這裏則指同性間的淫亂。有些基督教領袖,輕忽了本處的經文,竟然默許或甚至公開為同性戀行為辯護,將同性戀歸罪於生物學上的「基因」,但本處經文明明告訴我們,那些「逆性」基因是人放˙縱情慾而招來的「變」態後果。如此淫亂的結果,就在「自己身體」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參林前六18),現代「愛滋病」的流行,即其一例

               (3)「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的不義、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28~31):這裏第三次提到「任憑」,被神放棄是一件最可悲的事。「存邪僻的心」意指敗壞了的心地(提後三8);人的心一敗壞,就發出種種壞事(太十五18~19),所以要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箴四23)。這裏一共提到二十一種不義的事,簡略說明如下:「不義」指不按人所該得的給人;「邪惡」指傷害到了別人;「貪婪」指掠奪不應得的東西;「惡毒」指內心的狠毒;「嫉妒」指妬恨別人的優越;「兇殺」指由憎恨的心而發出的行為;「爭競」指由嫉妒的心而發出的行為;「詭詐」指用卑劣的手段以達目的的行為;「毒恨」指以最壞的意思去解釋別人的心意;「讒毀」指公開述說別人的壞話;「背後說人」指暗中詆毀別人;「怨恨神」指討厭神的管束;「侮慢人」指惡意修辱別人以遂己快;「狂傲」指除自己之外鄙視每一個人;「自誇」指誇張地炫耀自己;「捏造惡事」指不斷發明新花樣的壞事來滿足自己;「違背父母」指不孝敬父母;「無知」指不懂得從經驗中學取教訓;「背約」指不守信用;「無親情」指對自己的家人沒有愛心;「不憐憫人」指不能與別人表同情

               (4)「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32):行不義之事的人有兩個特點:第一,他們並非不知道不該去作,他們知道作了必遭致神的刑罰,且是「死」的極刑(創二17),但仍強自壓抑不安的感覺,作了再說;第二,他們喜歡招朋呼友,結伴去作壞事(彌七3)

── 黃迦勒《查經輯要》

 

【神的福音】

   一、福音的源頭――神

         1.是屬於神的――「神的福音」(1)

         2.是神所應許的――「這福音是神…所應許的」(2)

         3.是出於神的愛――「為神所愛」(7)

         4.是照神的旨意――「或者照神的旨意」(10)

         5.是神的大能――「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6)

         6.是為顯明神的義――「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17)

         7.是叫人感謝神――「感謝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8)

   二、福音的內容――耶穌基督

         1.論到耶穌基督――「這福音…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2~3)

         2.祂是『人子』――「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3)

         3.祂是『神子』――「按聖善的靈說,…是神的兒子」(4)

   三、傳揚福音的器皿

         1.是「耶穌基督的奴僕」(1節原文)

         2.是「奉召」的(1)

         3.是「特派傳神的福音」(1)

         4.是因「受了恩典」(5節原文)

         5.得著「使徒的職分」(15)

   四、傳福音者的榜樣

         1.以「萬國」的人為對象(5)

         2.「用心靈…事奉」(9)

         3.熱切「禱告」,尋求「神的旨意」(9~10)

         4.在生命中結「果子」(13)

         5.對人有「欠…債」的感覺(14)

         6.「情願」(甘心樂意)、「盡力」而為(15)

         7.「不以福音為恥」(16)

   五、領受福音的人

         1.「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6)

         2.「為神所愛,奉召作聖徒」(7)

   六、領受福音的途徑

         1.相信救主所成就的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16)

         2.因信稱義──「神的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17)

   七、為何需要福音

         1.人兩面的罪引起神的忿怒――「不虔不義…行不義阻擋真理」(18)

         2.人第一面的罪――不虔和阻擋真理

               (1)明知有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感謝祂」(19~21)

               (2)「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22~25)

               (3)「故意不認識神…怨恨神」(2830)

         3.人第二面的罪――不義和行不義的事

              (1)「放縱…情慾,…行可羞恥的事」(2426~27)

               (2)「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8~31)

               (3)「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32)

── 黃迦勒

 

【福音就是好消息】

經文:羅1:1-7

今天是復活節,耶穌的復活,給我們帶來了更美的福音。耶穌的降生是關乎萬民的福音。(2:10-12),而耶穌的復活更是關乎萬民生命的福音。(林前15:17-19),耶穌復活的福音成了古今中外,千萬人願意付上生命代價的原因。

   一、福音的傳播——保羅 1

         1.他的身份:耶穌基督的僕人 1,(約12:26;弗6:6-7

         2.他的職任:奉召為使徒  1,(賽6:8;來3:1-2

         3.他的工作:特派傳神的福音 1,(太10:128:18-20;提前1:12

   二、福音的內容——耶穌 2-3

         1.先知預言 2

               (1)祂是神所預言;(2)祂是神所應許的;(3)祂是神所啟示的。

可見,這福音不是人思想的產物,乃是出於神的愛的永恆計畫。

         2.道成肉身 3,(約1:14

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基督,因此這福音不是在講論如何改善社會、如何造福人類或其他別的事項;這福音乃是專一地講論神的兒子,以祂為題目、中心和實質內容。

         3.神的兒子 4

也就是說,只有從死裡復活才能證明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別的都無法有效的證明。復活也顯明了耶穌基督勝過了死亡的權勢。(林前15:55-57),人人都有一死,但只有一人不受死的拘禁,就是耶穌基督。(徒2:22-24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相信的、所傳揚的福音,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有人在問,復活節到底是哪一天呢?彩蛋又是什麼意義呢?

復活節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節日,時間在每年春分過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

復活節活動,雖然花樣繁多、熱鬧非凡,如果失去了復活節的生命色彩,復活節的彩蛋、兔子、小雞或百合花等往往成了復活節的主角。

順便說一下:復活節的兔子和小雞,一般情況下繁殖速度相當快,象徵著再生的意思。雞蛋之所以被染成紅色,是代表耶穌受難時所流的寶血,同時也象徵著復活後的快樂。耶穌的死意味著痛苦和絕望,而他的復活則代表著驚喜和盼望。百合花開預示著春天來了,希望和憧憬也就到了。

其實,教會應當重視復活節的真意義——耶穌從死裡復活:

一是表明他是神的兒子,“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1:4)。祂是一位大能的主 (21:1-12),在暗中查看我們的軟弱、難處和需要。

二是表明他戰勝了死亡與罪惡。一般人認為,人死了一切就都完了。而耶穌雖也死了,且被埋葬了,但他沒有像常人一樣被死與墳墓拘禁,表明了耶穌的勝利,罪惡的失敗。因此,復活的耶穌像活著的時候一樣關懷門徒和信徒的生活需要,賜給門徒日用的飲食,時時處處給予他們幫助。

三是表明人類有了指望。因為復活後的耶穌成了復活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15-20;帖前4:16-17)。祂是一位奇妙的策士(9:6),能指引門徒和信徒的人生方向,並永遠與其同在  (20:19)

         4.萬民歸主 5-6

今天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5-9),因此,傳福音一種恩典,又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特權。

傳福音的範圍是萬民,傳福音的特權是藉著祂的名,傳福音的目的是信服真道。

   三、福音的領受者——眾人 7

         1.是 神所愛的:(約15:9-10),基督徒得神所愛,就會被世界所恨;若我們被世界所愛,就會被神所棄。(約15:18-19

         2.是 神所召的:神在所計畫的時間裡藉著福音來呼召我們(帖後2:14)。

         3.是 神所願的:a.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賜給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處;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給人得著並享受。b.平安。不是指環境的平安順利,而是指裡面心境的平靜安穩。基督徒不應該難巴望在主耶穌基督以外還有恩典,或求平安。(徒4:12

── 毛南春陽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經文:羅1:8-17

   一、福音能產生愛心 8-12

         1.為別人感謝 神 8

         2.為別人禱告 神 9

         3.為別人懇求 神 10-12

               (1)探望他們:禱告才能明白神的旨意,傳福音也才有功效;所以傳福音必須用禱告來鋪路,先有祈禱,後有傳道(徒6:4),這樣,傳道才有能力。

               (2)堅固他們:任何神的工人,應以信徒們的信心能得堅固為己任,而不是尋求受到信徒們的擁戴。人惟有得著並經歷神榮耀的豐盛,才得以在靈裡剛強、堅固(弗3:16)。

               (3)安慰他們:傳福音者與領受福音者之間,有一種奧秘之信心的聯結和感應(多1:4;彼後1:1;林後4:13)。

   二、福音能產生力量 13-15

         1.結果子 13   結什麼果子呢?

               (1)生命果:生命的流露(太7:20;提前3:16;腓1:20

               (2)生活果:各樣的美德(加3:22-23;雅3:17-18

               (3)工作果:領人歸向主(羅1:13

               (4)嘴唇果:感謝讚美神(來13:15

               (5)聖靈果:加5:22-23

         2.傳福音 14-15

               (1)有欠債的感覺 14,(林前9:16

               (2)以盡情的力量 15,(約9:4

   三、福音能產生信心 16-17

         1.我不以福音為恥 16,(提後1:7-9;羅10:12-13;啟22:17

         2.義人必因信得生 17,羅4:23-24;哈2:4;林前6:11)

── 毛南春陽

 

【神不輕易發怒】

經文:羅1:18-23

   一、人故意阻擋 神的真理 18

         1.“神的忿怒”:是因人觸犯了神,使神的忿怒在人頭上如同待轟之雷,即將爆發,故亟需救恩來挽回這個局面。(出34:6-7;詩103:8-13

         2.“不虔”:對 神不忠。意指對神不虔敬,不把神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反而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21-25節)。

         3.“不義”:意指對神和對人均不正,無情無義,違反神聖潔和公義的性情(26-31節)。

   二、人故意忽略 神的啟示 19-20

         1.人心裡的良知 19

         2.人心外的自然 20,(徒14:17;詩19:1

故事:“老婦人與三博士”。

   三、人故意朽壞 神的榮耀 21-23

         1.感恩沒有了 21

         2.良心沒有了 21,(創5:5;詩10:4;箴6:16-19;弗4:18

         3.聰明愚拙了 22-23,(耶4:22;林前1:18-19;徒17:29;賽42:8

── 毛南春陽

 

【面對神的三個任憑】

經文:羅1:24-32

   一、任憑他們行污穢的事 24-25

         1.放縱情欲,玷辱自己 24  “任憑”:即放棄,不用管了的意思。

         2.敬拜偶像,藐視天父 25,(約壹2:15-17;耶2:13

   二、任憑他們行可恥的事 26-27

         1.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同性戀 (帖前4:4-5;來13:4

“順性”: 是指與男人結婚,成立家庭,生子養女。

“逆性”: 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同性戀行為

         2.男人: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欲火攻心,彼此貪戀,男與男行可羞恥的事。

   三、任憑他們行不合的事 28-31

         1.存著邪僻的心 28

“存邪僻的心”意指敗壞了的心地(提後3:8),人的心一敗壞,就發出種種壞事(太15:18-19),所以要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箴4:23)。

         2.行不合理的事 28

“不合理的事”意即不適宜的事,有違于自己的良知和人格的事。

         3.裝滿不義的罪 29-31,(加6:7-8;羅2:5

         4.該受判定的死 32,(啟21:8;羅5:20;瑪2:17;羅6:23

── 毛南春陽

 

【因信稱義】

經文:羅1:16-17

引言:

  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是馬丁路德改教的日子。當時羅馬教會的教訓是只有靠行為才能在神面前稱義,就是靠著苦行,禁食,苦待自己,而盼望可在神面前得蒙悅納。馬丁路德經過相當長久的時間,發現人實在無力行善以蒙神的悅納。後來他到了羅馬,發現教會中的敗壞,言行不一,使他更絕望。但在最痛苦的時候,神讓他從這兩節經文明白到“因信稱義”,所以他就起來傳揚因信稱義的真理。

   一.甚麼叫作稱義?

      1.稱義在神方面,即是被神稱為好的,使神滿意快樂的意思。我們是神的兒女,應當討神的喜悅;得到神的喜悅,就稱義了。

      2.稱義在人方面,就是達到最高的目標,臻於至善。這是激勵人向上的力量。

      3.稱義在律法上,就是無可指摘,無虧欠,無瑕疵。他就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心靈上得自由,無可指摘。

   二.為甚麼要稱義?

      1.有神證明我們實在是好的。表明我們的良善不是自己說的,也不是別人說的,乃是神說的,表示正確可靠。我們需要神證明我們實在是好的。正如人常用名人的介紹信來證明自己是好人一樣。

      2.稱義後不再受控告,不再受撒但或良心的控告。這樣可以安心和有力量去生活。心靈不受控告,就有平安。

      3.稱義後可作別人的模範。可以實在的幫助人,讓人可以效法,如聖經上許多蒙神稱義的人,亞伯拉罕,挪亞,摩西等。

   三.如何可以稱義?

      1.因信稱義。因信即因神的救法。這節經文說明,神的義在福音上顯明出來,即我們相信神的救法,接受神的救法,就可得救,就是為神所喜悅。

      2.本于信以致於信。本於信,就是神的信實,使我們可以相信。我們要相信那最信實的。由於神永遠不變的信實,使我們可以信靠祂那信實的救法。

      3.由信致信。如果經驗了一次神的信實,就叫我們按祂的救法而得救。人得稱義以後,更加是能夠在生活上同樣的相信神而得稱義,也可以幫助別人得到信心的幫助。

  這是稱義的方法,是神所定的,我們如照著去行,必蒙稱義。

   四.稱義的保證—經上所記

      1.表明有歷史可考,而不是隨便的言論(參羅4:)

      2.表明這真理不是新約時才有的,而是神在古時就已啟示先知的。這真理就是絕對的,而不是相對的;是永遠不變的,而不是隨時代的改變就改變的。

      3.這稱義的事是神的大能所成就的(1:16)。所以我們不要看自己的不能。神的大能成為我們的保證,信必會稱義。

結論:

  保羅如此,馬丁路德如此,我們自己也因信得稱為義。故要高聲讚美神的救恩,也要到處宣揚祂所定的這因信稱義的真理!

── 黃彼得

 

【復活的大能】

經文:羅1:4-7

引言:

  自從人類犯罪後,死就作王統治了人類(5:17)。人類一出生就怕死,因此就作了死的奴才,並想辦法如何不死。但事實告訴我們,世人的努力是失敗的,因為人不能勝過罪惡。但感謝主,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今次要與各位思想復活的大能。

   一.復活的大能

      1.是勝過罪惡的大能。罪叫人死,所以只有勝過罪的才能從死中復活。主耶穌所以能勝過罪,因為祂是完全聖潔的。聖靈在祂的身上,祂是由聖靈而孕;所以,祂雖然曾凡事受過試探,卻沒有犯罪(4:15)

      2.是勝過死亡的大能(林前15:54-56)。死不但是肉體的死,更是指靈魂永遠的死,就是永遠與生命的神隔絕。但感謝主,祂用寶血的救贖,叫罪從神人之間除掉。所以,人的肉體要敗壞死亡,但靈魂卻可免死。可與神永遠親近,就可勝過死亡!

      3.是永活的大能。復活即重新再活過來,也表明曾經死過(2:1-5),現因主耶穌的得勝而再活過來。人的肉身死了不能復活;就算肉身暫時復活(如拉撒路),但還要再死。人的靈魂因罪更是不能永遠活著;但因耶穌舍去永遠的生命,叫信祂的人可得永生,這就是再得永遠的生命,將永恆的生命再賜給這將亡的人,又使這將亡的人能得永恆的生命,這是何等的大能力呢!

      4.是成為神兒子的大能。耶穌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因為有神的生命的才能復活,永生不死。今日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也因有了耶穌而得神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子(8:14-16)。使我們從犯罪魔鬼之子改變成為神的兒子,這實在是主的大能力。這是改變生命的能力。

   二.我們如何能得這大能力並運用在我們身上?

      1.信服真道。即相信接受並順服於祂在聖經上所說的道,祂說怎樣就怎樣。

      2.體會主愛。知道這是主的愛,是主愛的救贖,犧牲,捨命,而受主愛的感動。

      3.接受主的呼召。祂呼召我們來接受祂的生命救恩!

   三.何時這能力能實現在我們身上?

      1.當我們接受主恩召的時候,這能力就運行在我們身上(3:20)

      2.當我們讓聖靈的能力運行時(2:18,22)

      3.就是現在;凡願意的都可以來取生命的水喝(22:17)

結論:

  我們實在需要這復活的大能力,主也實在渴望將這復活的能力給我們。願我們趁著今日就接受祂為我們的救主!

── 黃彼得

 

【耶穌基督的僕人】

經文:羅1:1-7

引言:

  人常以自己引以為榮的事來介紹自己。保羅在這裡的自我介紹說明了幾點重要真理:

   一.是基督的僕人(1:1)

  是得到基督的買贖而成為基督的僕人。

   二.是蒙召為使徒(1:1)

  是神有計畫的選召。

   三.是特派傳福音(1:1)

  是專職作傳福音的工作。

   四.福音的重要性(1:2-4)

      1.是三位一體的神的救恩。

      2.是父神的計畫,應許(1:2)

      3.是基督道成肉身神人兩性的成就(1:3)

      4.是聖靈的大能而成就(1:4)

   五.福音的果效(1:5-6)

      1.使徒自己得著救恩(1:5)

      2.萬國人中有人信服(1:5)

      3.羅馬人也經驗這救恩(1:6)

   六.福音臨到與責任(1:7)

  神的愛臨到,就蒙召作見證。

── 黃彼得

 

【基督徒的品格】

經文:羅1:8-15

引言:

  品格是一個人的內容和具體。品格如何,那人也是如何。基督徒當有哪些品格?

   一.是個感恩的人(1:8)。感謝,因他們的信心傳遍天下而感謝。

   二.是個事奉的人(1:9)。事奉,用心靈事奉神。

   三.是個禱告的人(1:9)。禱告,不住禱告。

   四.是個交托的人(1:10)。行程禱告交托主,計畫前途交給主。

   五.是個交通的人(1:11-12)。分享恩賜,可得安慰,是雙方都得安慰。

   六.是個定意的人(1:13)。有決心要作些事。

   七.是個盡職的人(1:14)。都有欠債感,有責任感,對福音負責。

   八.是個預備好了的人(1:15)。情願,樂意,就是預備好了的人(1:15)

  這八種的品格,都可以自我測驗看看。到底我們的品格如何?

── 黃彼得

 

【基督的福音是神的大能】

經文:羅1:16-17

引言:

  福音是甚麼?如何成為神的大能?

   一.福音是神拯救人的大能(1:16)

      1.基督為罪人死,而祂又打敗掌死權者的大能(2:14; 4:25; 林後5:21; 林前15:1-4)

      2.基督寶血潔淨人的良心(9:14)。叫人的良心潔淨可事奉神。

      3.基督從死裡復活,叫信祂的也復活(1:4; 林前15:22-23; 6:4-8),並為主活(2:20; 14:7-9)

   二.義人因信得生(1:17)

  此話是引自哈巴穀書2:4,在新約中引用三次。

      1.羅馬書1:17是注重義人,即生命。如何能成為義人?即相信基督所成就的救恩。

      2.加拉太書3:11是注重信心。即生活上因信心即稱義,不是靠律法稱義(11:6)

      3.希伯來書10:38是注重生,生存。因信神的應許可以生存,可以工作,可以事奉。因信而存到永遠。

  這一切也是神的大能作成的。只要堅信就可以得著。這是福音,成為神救人的大能。

── 黃彼得

 

【福音是神的大能】

經文:羅1:14-17

引言:

  基督教是傳福音的宗教。福音到底是甚麼?如何能得這福音?得到福音之後有甚麼表現?讓我們一同來思想。

   一.福音是甚麼?

      1.叫人知道自己的罪,本相,墮落的樣子。

      2.叫人知道神的愛,給罪人有盼望。

      3.叫人知道神的救法,義的代替不義的,有赦罪的救恩。

      4.叫人知道信的人可得永生,即聖潔的生命,神的生命。

      5.叫人知道撒但已失敗,信的人在耶穌裡可得勝。

      6.叫人知道信的人是神的兒子,要與主同得基業。

      7.叫人知道信的人有神子的地位,與祂同為王,審判撒但和不信者。

   二.如何能得這福音?“信”

      1.對真理的認識。

      2.承認真理的真實。

      3.接受真理成為自己的。

      4.將自己交托真理。

      5.安息在真理上。

      6.與真理合而為一。

      7.活出真理來。

   三.得著福音的表現

      1.以福音為榮。

      2.將福音傳出去。

      3.將福音生活出來,生活與福音相稱。

      4.在福音裡合而為一,不再有彼此之分。

      5.以福音維生,過信心的生活。

      6.盼望福音早日傳遍天下,被聖靈充滿。

      7.等候主再來。

結論:

  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你已得此福音嗎?當得著,相信接受,並立志去傳!

── 黃彼得

 

【義人必因信得生】

經文:羅1:16-17

引言:

  人類所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得生,如何脫離死亡的威脅。其實從有人類以來就是為此,因此人就用各種方法解決得生的事。

   一.人解決得生的方法

      1.從物質上著手,解決食的問題;求健壯的身體,叫身體延長壽命。(科學的發達)

      2.從知識方面,叫人受高等教育,或叫人如何攝生,無論在心理上或生理上。(教育的發達)

      3.從道德苦行上修身克己,不作非分之事,免得被天所刑罰。(宗教的發達)

  但事實上這三大類的方法都不能徹底解決人生的大問題。

   二.以神的方法來解決人“生”的問題

      1.是人人都能得著的,智愚賢不肖都可得著。

      2.是人人容易得著的,不必付甚麼代價。

      3.是永遠不變的方法,永遠都能救人。

      4.是永遠有效的方法,永遠都能救人。

      5.這個方法就是信心。因信得生,得稱義。神自己預備了救恩,讓人相信即可得救。

   三.信的幾方面意義

      1.承認某一可靠的事實。

      2.接受某一可靠的真理。

      3.信託某一可靠的事物。

      4.用行動證明信心。

  我們對神的福音就是這樣。相信神的救恩是能救我們的,接受祂,將自己信託祂,並以行動來證明。在信心的行動上是不要再加上自己的甚麼方法,若是加上甚麼就不是相信。

   四.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

      1.他是一個追求真理的青年,但得不到真確的救法。

      2.天主教的教義是以苦行和贖罪票來得救。他這樣行了,但仍未覺得得救了。

      3.他後來在教聖經時讀到羅馬書1:16-17,發現這真理。因此他從這話中得力量去宣佈教皇的不法。

      4.他發現這真理後,就將生命獻上,為這真理而死而活。

結論:

  今日青年也當效法馬丁路德,追求真理,為真理而死而活。

── 黃彼得

 

【保羅對於羅馬的信徒】(1~16)

   一、所感謝的(8節;參帖前一28~10)

   二、所祈求的(9~11節;十五22~2330~33;保羅所求的過了二十幾年才得成全,但他到羅馬去作監犯,參徒廿八1630~31)

   三、所定規的(13節;『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參約十五16;西一6)

   四、所虧欠的(14節;參林前九16~23)

   五、所情願的(15節;『盡我的力量將福音傳給你們』,參羅十二11)

   六、所見證的(16節;參林前一1824;保羅親自經驗了福音的大能,參提前一15~16)

―― 丁良才《經題模範》

 

【保羅為傳道者(羅一1~17)

   一、傳道之機時常尋找(1113;西四3)

   二、傳道之債以為虧欠(14;林前九16)

   三、傳授之人不分貴賤(14;徒廿六22;多二11)

         1.對士求保羅(徒十三7)

         2.對呂底亞(徒十六14~15)

         3.對禁卒和他一家的人(徒十六30~34)

         4.對亞略巴古的眾人(徒十七22)

         5.對腓力斯(徒廿四10~21)

         6.對非斯督和亞基帕(徒廿五8~廿六29)

         7.對羅馬人(徒廿八30~31)

   四、傳道之勢侃侃宣講(15;帖前二2~3;徒九2227;十四3;十九8)

   五、傳道之題乃是福音(916~17;林前十五2~4;二2)

   六、傳道之效到得相見(13第四五句;徒十四27;十五412;廿一19;加六9;林前十五58)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認識外邦人的罪  羅馬書1章】

   一丶神的僕人關心外邦1:1-7

   二丶神領工人來到外邦1:8-12

   三丶神光照僕欠債外邦1:13-15

   四丶神的福音傳入外邦1:16-17

   五丶神的存在顯於外邦1:18-20

   六丶神的榮耀彰顯外邦1:21-23

   七丶神的任憑刑罰外邦1:24-28

   八丶神指各罪針對外邦1:29-32

── 作者不詳

 

【福音的概論──論到神的兒子】

   一、序言──福音的應許、成全、傳說及信服

         1.神應許:

               (1)神在創立世界之前,早就定意要把福音給人。「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弗一4),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

               (2)古時藉著眾先知在聖經上預言這應許:「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彼前一10)

         2.基督來成全:

               (1)道成肉身:「從大衛後裔生的」

                     a.為我們受苦難:「大衛受苦難」(詩一百卅二1),被父母撇在曠野牧羊(撒上十六11),被掃羅逼害追趕飄流曠野(撒上廿三14;廿六1),為神的居所不進帳幕,不上牀榻,不容眼睛睡覺打盹(詩一百卅二2~5)

                     b.為救拔我們:「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來二16)

                        (a)凡事該與我們()相同(來二17)

                        (b)體恤人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來四15),所以能同情我們,體恤我們

                     c.預備身體作挽回祭(來十5~7)

               (2)死而復活:

                     a.成功救贖:

                        (a)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贖我們脫離了律法的咒詛(加三13;彼前二24;三18)

                        (b)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來二14)

         3.使徒傳說:

               (1)奉召:

                     a.是由於神,不ˋ是由於人(加一1):一切是神發起

                     b.是藉著基督,不是藉著人(加一1)

                        (a)先對基督有認識有經歷,「從祂領受恩典」,而後有服事和供應

                        (b)有權能(路九1)「並使徒的職分」:

                                i.替神說話行事是權柄的問題(太廿一23),「造就權柄」(林後十8)

                                ii.有神蹟奇事異能隨著(林後十二12),「方伯信道」,看見保羅所作的事,叫巴耶穌瞎眼,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徒十三8~12),「行非常奇事」(徒十九11)

               (2)特派:

                     a.是專職:

                        (a)專一作這事,不分心,「保羅不娶妻」,免得為世事掛慮分心(林前七32~35)

                        (b)不傳是不盡職,有禍

                     b.專為福音活著:

                        (a)所行的都是為著福音(林前九21)

                        (b)活著為別人(傳福音給別人)更是要緊(腓一24)

         4.人信服:

               (1)在創世之前神就揀選預定(弗一4~5),「神所愛的」

               (2)藉著福音來呼召,「奉召」

               (3)一信福音,就在基督裏領受恩惠平安──神本性一切的豐盛是在基督裏給人得著(西二9~10)

   二、福音帶進心靈的事奉:「在祂兒子福音上用心靈事奉的

         1.以前是憑屬肉體的條例事奉,現在是憑生命的大能,不照儀文的舊樣,乃照靈裏的新樣(羅七6)。「祭司職任更換」,祂作祭司,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照無窮生命的大能(來七16)

         2.以前的事奉是儀文、表徵、影兒,現在所事奉的是實際(來八5)

   三、福音給人屬靈的恩賜,「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

         1.不是地上物質的福氣,乃是天上屬靈的福氣(弗一3)。「希利尼人」開化的人,屬地的東西多,雖豐富,算不得甚麼,需要福音,得天上屬靈的豐富。「聰明人」雖有屬地的知識,仍不懂天上的事,需要福音,有神奧秘的智慧,而得神所預備給人屬天屬靈的榮耀(林前二6~9)

         2.是人裏面屬靈的能力,叫人得以堅固(弗三16),「使你們可以堅固」

         3.叫人得屬靈的生命而成為果子歸給神,「得些果子」

         4.給人屬靈的富足,是人莫大的利益富足,所以不傳福音給人,叫人得這富足,是欠人莫大的債,「都欠他們的債」。保羅把基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三8),叫人同得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

   四、福音顯明神的義,「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1.神的義不是憑著律法得著

               (1)祭司的職位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來七12)。不是刻在石頭上外面字句的律法,乃是刻在心版上裏面生命的律法(來八8~11)

               (2)律法是為過犯添上(加三19),叫人知罪(羅三20),一無所成(來七19)

               (3)未曾傳一個叫人得生命的律法,所以義不本乎律法(加三21)

         2.神的義在福音上顯明出來,只有聽信福音才能得著

               (1)基督滿足了神律法的要求,基督就是神的義

               (2)這義不本於「行」,乃在於「信」。「律法的義」本於行,但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可咒詛的(加三10)。「神的義」本於信,以信為本的人,都和亞伯拉罕一同得福(生命的福)(加三7~9)

               (3)義以致於信:

                     a.信的人都得著這義,不分甚麼人

                     b.因信而活出神的義,「義人因信而活」(來十38)

   五、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1.神的大能有二,「亞伯拉罕所信的神」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

               (1)創造的大能:「使無變為有」──顯在所造的萬物上,「神的永能和神性」藉所造之物,就可曉得

               (2)生命的大能──在基督裏臨到人身上

         2.生命的大能因信臨到人身上

               (1)叫人得著神無窮大能的生命

               (2)開啟人裏面的眼睛,「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一4)

                     a.人外面的眼睛雖然看見神所造的萬物,而不能不承認有神

                     b.但人裏面的眼睛是瞎的,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思念虛妄」,「無知的心昏暗」

                     c.生命在人裏面,給人啟示的光,叫人認識神真實的榮耀,「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卅六9)

               (3)身體成為神的殿:

                     a.原來的身體虧欠神的榮耀:

                        (a)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身子」該為主,卻為淫亂(林前六13)

                        (b)放縱情慾,行不合理的事,「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不僅女人是如此,男人也是如此,身體照祂形像造的,原為彰顯祂的榮耀,現在用去放縱情慾,行不合理的事了

                        (c)裏面裝滿了各樣的不義

                        (d)明知作這事是當死的,還是去行,無力抵擋,只有隨波逐流,且˙喜歡別人去行,同流合污

                     b.現在的身體,分別為聖,成為神的殿,榮耀神(林前六20)

                        (a)在基督裏得神能力的保守,不放縱、不任憑(24;彼前一8)

                        (b)裏面有聖靈居住(林前六19),且被聖靈充滿(弗五18),結出許多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

   六、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1.人不信是最惹神忿怒的(約三36)

               (1)人不信必在不虔不義裏,「可怒之子」(弗二1~3)

               (2)人拒絕福音,就是阻擋真理。「猶太人」殺主耶穌和先知,逼迫傳福音的人,神的忿怒臨到他們已到極處(帖前二15~16)。「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羅一18)

         2.人相信福音,是神所喜悅的,必得拯救:

               (1)消極的難處(疾病、罪惡、死亡、沉淪…)得解決

               (2)積極的需要(平安、喜樂、滿足、安息、剛強、安慰、永生…)得供應

         3.不分甚麼人,只要相信,都能得著,「萬國的人」,「不分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

―― 佚名《羅馬書查經綱目》

 

【羅馬書第一章】

壹、總論(V.1-17

一、自介(V.1

  (一)耶穌基督被捆綁的奴隸保羅

  (二)蒙召的使徒

  (三)特派傳神的福音

二、論到「這福音」(V.2-4

  (一)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二)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

  (三)按聖善的靈說,因從眾死人中復活,以大能標明是神的兒子

三、保羅的職事(V.5-7

  (一)我們從祂受了恩典並使徒的職分

  (二)在萬國之中叫人因祂的名信奉「這信心」

  (三)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四)蒙神所愛、蒙召的聖徒

  (五)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四、保羅寫羅馬書的目的(V.8-12

  (一)保羅的感謝與禱告

1.      我藉著耶穌基督感謝神

──因你們的信心傳遍了天下

2.      神是我的見證人

──祂是我在祂兒子大喜的信息上,用靈所事奉的神

3.      在禱告之間常常尋求,或者照着神的旨意,終能得着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

    (二)因我極其渴望要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被建造

    (三)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我所共有的「這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五、保羅為福音的態度和行動(V.13-15

  (一)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裏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二)我都是債戶

     『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大喜的信息)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六、羅馬書主要的信息(V.16-17

  『本於信以致於信』──『義人必因信得生』

  (一)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二)本於信以致於信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心的原則,來達到信心的果效。』(另譯)

  (三)義人必因信得生

     『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貳、人的罪(V.18-32

一、審判人的罪的原因(V.18

  (一)忿怒從天臨到罪人身上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

  (二)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二、犯罪的原因:因不認識神(V.19-22

  (一)神的事情是人能知道的

1.      神把證據放在人的心裏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

2.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3.      受造之物都在為主作見證

『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二)明知道神卻不榮耀神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

  (三)所以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

     『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三、拜偶像是一切罪中的最大者,且是罪的本源(V.23

  『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四、神第一次的「任憑」使他們去敬重受造之物(V.24-25

  (一)因此,神就任憑他們放縱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二)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

五、神第二次的「任憑」使他們墮落在神最厭惡的罪裏面(V.26-27

  (一)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

  (二)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

  (三)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

  (四)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六、神第三次的「任憑」使人類陷在各種罪惡中(V.28-31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一)第一層罪惡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

  (二)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

  (三)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七、所有罪人的同一表現(V.32

  (一)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

  (二)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人的不虔與不義】

讀經:羅馬書一章十八至三十二節

一、人的不虔

1、人生第一個關係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中國人講五倫,實在在與父母之關係,但人與神之關係,還高過人與父母的關係。不錯,人是從父母生的,但父母所以能生我們,乃因神造了我們。神是人的源頭,所以人應當敬拜事奉神,人對神有正常的關係,人就有虔了。「虔」字不能用在人對人的事上。孝為人對父母,弟為人對弟兄姊妹,虔為人對神。中國聖人造「虔」字就是證明人與神有關係。

2、人對神該有正常的關係。但是卻沒有建立正常的關係,反而在神之外拜了偶像,結果人就不虔了。有的人雖然不拜偶像,但他也不承認有神,這也是不虔。

二、人的不義

1、人生不只和神有關係,也和人有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更多,五倫都是人倫的關係,凡人倫關係不正常的都叫不義,人沒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是不義。

2、要將羅馬第一章所講的不義,一件一件的講給他們聽。共有二十九件,有的是講事,就是講犯罪的事,有的是講人,就是講犯罪的人。要從十八節一直講下去,有時聖靈作工是在能摸著人的感覺,不要一下子講完,每講一段要問下邊聽的人如何感覺。

三、不虔與不義的關係

1、不虔是對神,不義是對人。人對神先不虔,人對人才會不義,所有的不義都是來自不虔。

2、所以人不敬拜神,人定規有害於人。路加福音十八章記著一個人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人。人只要與神的關係不對,人與人的關係定規不對。無神黨定規是不道德的人。沒有神的家庭定規是黑暗的家庭。人對人不當,就是因為人對神不當。

四、不虔不義的後果

1、不虔和不義都叫人自己殘害自己。一個高尚的人去拜一個底下的動物,就是摧殘自己。所有不義的人,沒有一個不摧殘自己的,不義的結果就是摧殘自己的名譽,家庭,身家,地位。

2、不虔和不義,不僅帶來自摧自殘,還帶來神的忿怒。人有時遇見神的小忿怒,例如撞汽車,生病,買賣倒閉等等。將來還要遇見神的大忿怒,就是永遠的沉淪。

五、如何脫去不虔不義

1、要悔改承認自己的不虔不義。

2、要轉念歸向神。

3、接受基督作救主。

4、作一個事奉神的人。

──《福音材料267題》

 

【神福音的內容】

   一、神的福音是神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2)      

   二、神的福音是神儿子我主耶穌基督 (3)

         1.祂是人子 (道成肉身) “按肉体说, 是從大卫后裔生的”(3)

         2.祂是神子 (死裡復活) “按聖善的灵说,  …是神的儿子”(4)

── 伍雷

 

【神福音的傳揚】

   一、傳揚福音的人 (1, 5)

         1.奴僕

         2.奉召

         3.特派

         4.恩典

         5.職分

   二、傳揚福音的心 (5-16)

         1.以萬國為對象 (5)

         2.用心靈所事奉 (9)

         3.常常懇求禱告 (10)

         4.定意要得果子 (13)

         5.我都欠他們債 (14)

         6.情願盡我力量 (15)

         7.不以福音為恥 (16)

   三、傳揚福音的原則 (16-17)

         1.乃是神的大能

         2.救一切相信的

         3.為顯明神的義

               a.本於信以致於信

               b.義人必因信得生

── 伍雷

 

【三個顯明】

   一、神的義──正是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17)

   二、神的忿怒──顯明在不虔不義的人身上( 18)

   三、神永能和神性──借所造之物顯明在人心裡( 19)

── 伍雷

 

【三個任憑】

   一、神任憑他們逞慾(21-24)──人把神的榮耀變為偶像,不把神當作神榮耀

   二、神任憑他們縱慾(25-26)──人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不敬奉那造物的主

   三、神任憑他們邪僻(27-32)──人故意不認識神,行當死的事也喜歡別人行

         1.裝滿了不義,邪惡,貪婪,惡毒 (陰毒)

         2.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

         3.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

         4.又是侮慢的,狂傲自誇的,捏造惡事的

         5.違背父母的,無知背約的,無親情憐憫

── 伍雷

 

【神的福音(1:1)

  一、福音是神的應許 (1:2)

   二、福音是神的儿子 (1:4)

   三、福音是神的大能 (1:16)

   四、福音顯明神的義 (1:17)

   五、福音為神的荣耀

         1.犯罪虧缺神的榮耀   

         2.稱義盼望神的榮耀   

         3.與基督一同得榮耀   

         4.預備器皿彰顯榮耀   

         5.榮耀因基督歸於神   

── 伍雷

 

【羅馬書第一章】

一、前言(一115

   1.問安(一17

二、福音的主題:彰顯神的義(一1617

三、異教世界(一1832

——《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馬書第一章】

一、呼召,福音及事工(一17

二、偉大的好意(一815

三、值得驕傲的喜訊(一1617

四、神的忿怒(一1823

五、神任憑人(一2425

六、一個可恥的時代(一2627

七、離開神的生活(一2832

——《每日研經叢書》

 

【獻身傳福音的使徒(一17)】

一、保羅的自我介紹(1

二、保羅信息的重點(26

三、保羅的讀者(7

──《新舊約輔讀》

 

【由衷的關顧(一817)】

一、為他們感謝神(8

二、為他們禱告神(910

三、他深愛他們(1112

四、他定意探訪他們(1315

五、他渴望的原因(1617

──《新舊約輔讀》

 

【人類的罪使神忿怒(一1832)】

一、神的忿怒18

二、一個機會(1920

三、人的敗壞(2132

   1.理智上的敗壞(2223

   2.感情上的敗壞(2425

   3.道德上的敗壞(2632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