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前書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羅(林前一1;十六21)

        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係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貳、寫作時地

 

        使徒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時,曾在以弗所居留約達三年之久(徒廿31)。就在最後一年(大約主後五十四至五十五年)的五旬節以前,在以弗所寫了本書(參林前十六8)。我們雖不知道那時離開五旬節究竟有多少個月,但可知最多不會超過一年。

 

叁、本書受者

 

        在哥林多的教會,以及散居在附近各處的聖徒(林前一2)

        保羅在到達以弗所之前,曾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徒十八1118~19)。哥林多教會應是那一段期間,由保羅所建立的。他曾偕同亞居拉、百基拉、西拉和提摩太等位同工,在那裏傳揚福音,竭力作工(徒十八25)

        哥林多城位於希臘南部,雅典以西,位於羅馬與東方交通往來的要道上,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哥林多向以廟寺聞名,以供奉希臘美與性的女神維納斯最為有名。哥林多人藉用宗教之名鼓吹嫖妓,全盛時期廟妓數目高達千人。由於其宗教信仰腐敗,故這城也以不道德聞名於世。人們常以『哥林多化』一詞,作為『放縱情慾』的代號,用來形容生活墮落與腐敗。

 

肆、寫本書的動機

 

        保羅離開哥林多之後,從幾處不同的消息來源得悉,哥林多教會正面臨一些難處;同時,哥林多教會或許也曾就一些疑難問題,梢信向保羅請教(參林前七1;八1;十二1;十六1)。因此,保羅寫本書的目的至少如下:

        ()革來氏家裏的人告訴他教會內部有分門結黨之事(林前一11~12),因此他用了四章的篇幅來勸導他們不可高舉任何人。

        ()又有人向他報告了教會中發生淫亂和彼此爭訟的事(林前五1;六1),所以他又用了兩章的篇幅來勸戒他們不可淫亂和爭訟。

        ()針對他們所詢問或正面臨的各種疑難問題,諸如:嫁娶和守童身的問題(七章)、吃祭偶像之物和吃喝享受的問題(八至十章)、女人蒙頭和吃主的晚餐並愛筵的問題(十一章)、屬靈恩賜的問題(十二至十四章)、復活的問題(十五章)、捐款的問題(十六章)等,保羅都一一給他們指導。

 

伍、本書的重要性

 

        《哥林多前書》是一本『問題專著』,因為保羅在書信中處理(『論到)教會在邪惡的哥林多城所遇上的各種問題。昔日在哥林多教會所發生的問題,也正是今日各處教會經常發生的問題;諸如:擁戴不同的屬靈領袖、包容信徒的敗壞行為(例如包容同性戀者)、高唱個人自由主義、信徒中的離婚率普遍增高、女權主義的思想侵入教會(例如幾乎廢除了蒙頭)、忽略主的晚餐、盲目追求靈恩(例如追求說方言和神醫)、現代化信仰主義(例如否認或歪曲聖經中的一些事蹟)等等,使得今日教會的靈性水準相當低落,信徒們聽道而不行道,把加入教會並參與教會中的各種活動當作餘興節目。對於以上所述的種種問題和現象,使徒保羅給了我們非常精闢的見解。故此,這書信正是教會現今內外交困時至為需要的答案。

 

陸、主旨要義

 

            概而言之,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乃是教會中一切問題的解答。我們都在基督耶穌裏成聖,在各處求告祂的名,祂是我們眾人的主(2)。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分(9),是神的能力和智慧(24),是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0);因此,我們應當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耶穌基督又是建造教會惟一的根基(11),我們信徒都是屬基督的(23),而一切同工也都不過是基督的執事(1),審判眾人的乃是主(4)。基督是那逾越節被殺獻祭的羔羊,一面使我們成為聖潔的新團(7),一面用重價買了我們(20),使我們的身子成為基督的肢體(15),與祂聯合,成為一靈(17)。今後我們生活的目標,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32),凡事不敢得罪祂(12),行事為人如同在祂面前(21)。基督是引領我們的雲柱(2),是供應我們的靈食(3)和靈水(4),是一路隨著我們的靈磐石(4),我們應當以祂為我們生活的導向與力量。基督又是我們各人的頭(十一3),我們應當尊敬祂並記念祂(十一24~27)。我們都是基督身子上的肢體(十二12),聖靈分賜各肢體不同的功用(恩賜),目的要叫我們彼此相顧(十二25),故須以愛心相待(十三章),一切所說所作乃為著造就教會(十四4)。基督從死裏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十五20),在基督裏的眾人也都要復活(十五22),改變成榮耀、屬靈、屬天、不朽壞的形體(十五43~54),所以我們今天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十五58),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十六13),因為主必要來(十六22)

 

陸、本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在基督耶穌裏乃是信徒生活的範疇:信徒是在基督一穌裏成聖(2),在基督耶穌裏享受神的恩惠(4),享受基督作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0)。信徒若不肯追求或追求錯了目標,就在基督裏仍為嬰孩(1),自以為聰明(10),豈知卻是愚拙的;反之,在基督裏就會長出生命的果子(15),行事為人有好榜樣(17),甚至可以誇口(十五31),因為在主裏的勞苦並不徒然(十五58)。在基督耶穌裏,對神、對人就滿有愛(十六24);離開了基督,就沒有愛。

          ()教會就是基督的身子(十二27),在地上代表基督自己。分裂教會,就是把基督分開(13);教會中有不潔淫亂的事,就是得罪基督(7~8);教會中不按理吃餅喝杯,就是干犯主自己(27);教會聚會中不守秩序,就是違犯主的命令(十四37)

          ()信徒是藉與主聯合而分享祂的所是、所作和所有(9),因為凡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17)。我們既有分於主,就不可再有分於鬼(21);我們既同領基督的身體(16),就不可再與淫亂的人相交(9)

          ()十字架的道理,乃是解決教會中一切問題的法則:

                1.為解決教會裏面分門結黨的問題,需要高舉釘十字架的基督(1317)

                2.為解決教會裏面淫亂不潔的問題,需要高舉逾越節被殺獻祭的羔羊(7)

                3.為解決信徒濫用自己身子的問題,需要提醒信徒的身子是基督用重價買來的(20)

                4.為解決因吃祭偶像之物而絆倒軟弱弟兄的問題,需要提醒說基督是為那軟弱的弟兄而死(11)

                5.為解決不按理吃主的晚餐的問題,需要提醒說這是主的身體,是為我們捨的(十一24)

                6.為解決錯誤信仰的問題,需要見證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埋葬了,第三天復活了(十五3~4)

 

柒、與他書的關係

 

          ()與《加拉太書》的關係:《加拉太書》是講信徒放棄在基督裏所得的自由,而被律法的軛轄制(加五1);本書是講信徒妄用自由,竟成了別人的絆腳石(9)

          ()與《以弗所書》的關係:《以弗所書》是講無形的宇宙教會的真理(弗三10);本書是講有形的地方教會的實際問題。

 

捌、鑰節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0)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

 

玖、鑰字

 

        「主」(27891031;二816;三520…)全書一共用了六十多次

        「在基督耶穌裏」(2430;三1;四101517;十五182231;十六24)

        「一同有分」、「同領」、「相交」(9;五911;十161620)

        「智慧」(17192021222425262730;二4567813;三181920;六5;十二8)

        「自由」(212239;八9;九119;十29)

        「恩賜」、「屬靈的恩賜」(7;二12;七7;十二149283031;十四112)

        「權能」、「權柄」、「權勢」(68;四1920;五4;七4;九456121518;十一10;十五245556)

 

拾、內容大綱

 

【論到教會中種種問題】

      一、引言(1~9)

            1.祝福(1~3)

            2.感謝(4~7)

            3.信託(8~9)

      二、教會中分門結黨的問題(10~21)

            1.分門結黨的情形(10~17)

            2.分門結黨的原因(18~5)

                  (1)憑世俗的智慧不知道十字架的道理(18~5)

                  (2)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的事(6~16)

                  (3)嫉妒分爭乃是屬肉體的表現(1~5)

            3.分門結黨的對策(6~21)

                  (1)認識工人不過是被神用來建造教會(6~17)

                  (2)認識工人都是屬信徒的(18~23)

                  (3)認識工人都是基督的執事,各自向主負責(1~5)

                  (4)不可高舉工人過於聖經所記(6~13)

                  (5)當接受使徒的警戒,效法使徒(14~21)

      三、教會中道德倫理的問題(1~20)

            1.容忍淫亂的惡人(1~13)

                  (1)要把行淫亂的人趕出去(1~5)

                  (2)要保守教會無酵聖潔的性質(6~11)

                  (3)對教會內部有審判的權柄(12~13)

            2.信徒與信徒在外邦人面前爭訟(1~8)

            3.不可放縱情慾,而要在身子上榮耀神(9~20)

      四、答覆教會所詢生活上的兩個問題(1~十一1)

            1.關於婚姻和守童身的問題(1~40)

                  (1)若沒有神的恩賜,單身男女應當結婚(1~9)

                  (2)已結婚的人要保持現狀(10~16)

                  (3)信徒要守住蒙召時的身分(17~24)

                  (4)守童身和不結婚的好處(25~35)

                  (5)但若想結婚或再婚,也無不可(36~40)

            2.關於吃祭過偶像之物的問題(1~十一1)

                  (1)對祭過偶像之物的原則認識(1~8)

                  (2)雖有吃的自由,但為免絆倒別人而放棄自由(9~13)

                  (3)使徒雖有權柄靠福音吃喝,但為別人寧願放棄此權柄(1~27)

                  (4)引以色列人吃喝後倒斃在曠野的事為鑑戒(1~13)

                  (5)不可又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14~22)

                  (6)或吃或喝,總要為榮耀神並為別人的益處(23~十一1)

      五、教會聚會的種種問題(十一2~十四40)

            1.關於女人蒙頭的問題(十一2~16)

                  (1)神所安排的宇宙權柄秩序(十一2~3)

                  (2)女人若不蒙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十一4~6)

                  (3)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十一7~15)

                  (4)眾教會中沒有辯駁的規矩(十一16)

            2.關於主的晚餐和愛筵的問題(十一17~34)

                  (1)責備不正常地吃主的晚餐(十一17~22)

                  (2)主的晚餐的屬靈意義(十一23~26)

                  (3)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難免被主懲治(十一27~32)

                  (4)若不彼此等待,就不要將愛筵和主的晚餐放在一起(十一33~34)

            3.關於屬靈的恩賜和其運用的問題(十二1~十四40)

                  (1)屬靈恩賜的來源(十二1~11)

                  (2)從身體和眾肢體間的關係看屬靈的恩賜(十二12~27)

                  (3)神在教會中設立各種不同的屬靈恩賜(十二28~30)

                  (4)要憑愛心運用屬靈恩賜(十二31~十三13)

                  (5)作先知講道的恩賜勝於說方言的恩賜(十四1~25)

                  (6)在聚會中運用屬靈恩賜的守則(十四26~40)

      六、關於復活的信仰問題(十五章)

            1.復活的確據(十五1~34)

                  (1)基督復活的見證(十五1~11)

                  (2)從基督的復活證明死人也要復活(十五12~19)

                  (3)死人要按自己的次序復活(十五20~28)

                  (4)復活的盼望影響我們的行事為人(十五29~34)

            2.復活的形體(十五35~49)

                  (1)復活的身體必和生前有別(十五35~42)

                  (2)復活的身體乃是屬靈和屬天的(十五42~49)

            3.復活的功效(十五50~57)

                  (1)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十五50~54)

                  (2)生命吞滅死亡(十五54~57)

            4.因有復活而作出的勸勉(十五58)

      七、保羅最後的忠告(十六章)

            1.有關捐獻的事(十六1~4)

            2.有關他的行程計劃(十六5~9)

            3.結束的勸勉和問安(十六10~24)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前書註解》

 

《哥林多前後書註解》參考書目

 

王國顯《仍是一個身體――哥林多前書讀經劄記》宣道出版社

王國顯《神的用人――哥林多後書讀經劄記》宣道出版社

朱韜樞《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的信息》台北市教會

李常受《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臺灣福音書房

李常受《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臺灣福音書房

周同培《問題教會教會問題――哥林多前書信息》眾聖徒出版社

吳然《哥林多前書分題講解》浸宣出版社

封志理《教會生活實例――哥林多前書生命查經》香港教會

封志理《新約的執事――哥林多後書生命查經》香港教會

封志理《蒙稱許的人――從哥林多前書看教會的分裂與建造》香港教會

徐松石《哥林多前後書發凡》浸信會出版部

梁秀德《哥林多前書釋義》基督教逐家文字佈道會

梁家麟《今日哥林多教會――哥林多前書註釋》天道書樓

陸彼得等《研論哥林多前書》美國基督中心

陸彼得《研論哥林多後書》美國基督中心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哥林多前書》校園書房出版社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哥林多後書》校園書房出版社

陳濟民《哥林多後書研讀手冊》證道出版社

張永信《哥林多前書注釋》宣道出版社

寇伯雷《前進哥林多――節經釋義法》橄欖基金會出版部

無名氏《哥林多前書讀經指引》不詳

無名氏《哥林多後書讀經指引》不詳

無名氏《每日靈糧系列――哥林多前書》台北靈糧堂

無名氏《每日靈糧系列――哥林多後書》台北靈糧堂

無名氏《哥林多後書信息》基督徒出版社

楊牧谷《作祂僕人――哥林多後書研讀》校園書房出版社

楊紹唐《神的工人――哥林多後書》福音團契書局

鄭連坤《哥林多前書註釋》中台神學院

鮑會園《大都會信徒的操練――哥林多後書釋經講道》播道會文字部

蘇曉星《哥林多前書研究》中台神學院

白賴恩著・邵大衛譯《哥林多後書――受託的事奉》美南浸信會

巴尼特著・呂妙芬譯《聖經信息系列――哥林多後書》校園書房出版社

包樂著陳維德譯《別再偽裝――林後書靈訓》橄欖基金會出版部

艾德曼著・鄭華志譯《哥林多前後書註釋》中國主日學協會

坎伯摩根著・鍾越娜譯《摩根解經從書哥林多書信》美國活泉出版社

彼德威納著・黃以誠譯《蓬勃的教會――哥林多前書講章》種耔出版社

梁秀德著・陳主顯譯《哥林多前書釋義》人光出版社

普瑞爾著・潘秋松譯《聖經信息系列――哥林多前書》校園書房出版社

馮國泰等著梁康民譯《哥林多前書研經導讀》天道書樓

Baptist編・陳公亮譯《哥林多前書》浸信會出版社

Baptist編・宋鄭寶淇等譯《哥林多後書,腓利門書》浸信會出版社

于力工《聖經助讀本》聖書書房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串珠註解》浸宣出版社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浸宣出版社

牛述光‧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晨星出版社

朱德峻等《新約釋義全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吳羅瑜等《聖經──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

呂振中譯《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封志理‧馬健源《原文編號新約全書》生命樹出版社

唐佑之等《中文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

陳瑞庭《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少年歸主社

賈玉銘《聖經要義》晨星出版社

詹正義等編《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美國活泉出版社

鮑會園等《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G.C.D. Howley, etc.《現代中文聖經註釋》種籽出版社

G.A. Lint, etc.The Complete Biblical LibraryWorld Library Press

A.M. Stibbs, etc.《聖經新釋》福音證主協會

Leadership Ministries WorldwideThe Preacher‘s Outline & Sermon Bible

W. Bauer著‧戴德理譯《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浸宣出版社

凌納格‧羅傑思《新約希臘文精華》角石出版社

馬唐納著‧角石翻譯組《新約聖經註釋》角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