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前書導論拾穗

 

【何謂哥林多前書?作者是誰?(林前一1-2)】

答:①哥林多前書,為保羅達哥林多教會第一封書信,是列為新約保羅書信的第二卷(羅,林前至門),其內容要義,系記述哥林多教會紛爭結黨之願意,屬神的智慧,教會建造的根基,神的管家,淫亂之罪行,真訟彼此告狀的虧欠,解決嫁娶的問題,禁吃祭偶像之物,靠傳福音養生,逃避拜偶像之事,不可妄用自由,論婦女的地位,聖餐的意義,屬靈的各樣恩賜,教會設立的組織,愛心的偉大,作先知的重要,用合宜的恩賜,復活的憑據,捐輸的方法,以及最後的勸勉和安慰祝福等事。本書明顯地是一封譴責的書信,雖只論哥林多教會的事,但卻與歷代以來的眾教會息息相關(林前一7),對於教會行政原則,合一之道,聖潔生活,聖靈的交通,恩賜的運用,在本書中皆有明確的解釋,並且啟示一條適當的途徑,由此可知對於教會之重性了。

②哥林多(意使飽足)是希臘的商業都市,為亞該亞省的省會,屬羅馬帝國最大最富最重要城市之一,受羅馬所派的方伯管理(徒十八12)。該城坐落在希臘的狹地上,在帝國主要商業路線上佔有相當的地位,各地的貿易都在此城之海口出入流動,成為歐亞二州通商的中心,因此哥林多人民雜居會集稠密,成為奢華宴樂罪惡之城,人民醉於酒色,放縱情欲,其宗教風俗,非常邪惡敗壞,他們敬拜女神阿富羅底,迷信為海神的女兒,在女神的廟中管理敬神的事,都是娼妓,男子在廟中祭拜女神,宴樂縱欲,任意妄為,極其淫亂。

③本書為使徒保羅(林前一12,其生平參一四五題5項)與所提尼(其人參一六五題2項),聯名的書信,其對象是給哥林多的信徒,時當保羅第三次旅行傳道,約在主後五十七年,五旬節之前,於以弗所工作時所著(林前十六8;徒十九20-41;參林前十六19;徒十八26)。由於書中的文法和句法與保羅其他書信,並且所論的事與使徒行傳相符,足見本書實為保羅的著作,且為古教父如路嗎之格利免,波利克,猶斯丁等皆曾引用本書,並鹹認系保羅的著作,毫無疑議。

④保羅著本書的起因,是當他在離開哥林多,居留在以弗所(距哥林多以東二百哩,愛琴海之彼岸)三三年的期間(徒十九及廿31),其時聞哥林多教會有紛爭結黨與嚴重的問題發生(林前一1112,五1,六1,七7,八1,十一18,十二1),說明心中掛念,解答這些問題,他為平息這些紛擾,改正教會的弊端,勸勉或安慰為道被打的信徒(林前十六13-24;參徒十八12-17),因此就寫了這封書信,他曾寫了另一封前書(林前五9),是已經遣失了。

⑤由於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因受其環境背景之影響,使此教會多沾染周圍異教社會的邪風惡俗,淫亂犯罪,好紛爭結党,各戴首領,彼此嫉妒,他們雖然大半來自下等階層(林前一26),仍不免過於重規希臘哲學與世俗智慧而驕傲自大。希臘人是以其言語,文學,智慧與邏輯自豪,常用哲理來解釋基督教,而那些成為保羅勁敵的猶太主義者,是早已堅決主張希臘人需恪守摩西的律法,才能作基督徒,他們除因某種教義各立門戶之外,更以附和某一首領而標榜自己的宗派,所以教會就四分五裂,形成許多門戶黨派了,保羅寫此書信,即針對當時此等弊病予以辯駁和譴責(林前一131719-35,二45,三341821,四618,八1,十三2),以期教會能夠分別為聖,信仰純正,走向合一之途。

⑥保羅與哥林多教會之關係密切,從他設立此處教會以來,即時常為之祈禱,掛心,辛苦,屢次達信督責教導,或親自料理栽培,我們從下列幾項情形看來,便知他與教會之交往來往,用心之專,其牧羊工作,該是何等的殷勤。

    A、保羅第二次出處旅行佈道時,即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傳道教訓人,設立了哥林多教會,受到猶太人的控告和攻擊,他又住了多日,就和同工亞居拉,百基拉離去,遷居於以弗所(徒十八1-19;林前十六19)。

B、亞波羅在哥林多繼續作工,他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證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徒十八2728,十九1),後來至以弗所見了保羅,保羅再三的勸他,趁機再去哥林多(林前十六12)。

C、保羅由以弗所達信與哥林多教會,此信已在哥林多前書之前,業已遺失,或許不止一封(林前五9),足見保羅對於此處之關心。

D、在革來氏家中,有人去以弗所,報告哥林多教會有紛爭不幸的事情(林前11),後來保羅打發提摩太由以弗所起程,去馬其頓和哥林多,但只到了馬其頓(林前四17,十六10;徒十九22;林後一1)。

E、哥林多教會曾寫信與保羅(林前七1),此信約由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亞該古帶來(林前十六17),保羅在五旬節前,由以弗所達哥林多前書(林前十六8)。

F、哥林多教會發生新困難,是有人對保羅作使徒的職權起了懷疑,甚至有人竟是公然反抗他,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一個詭詐的人(林後十710,十一56,十二1617)。

G、保羅打發提多(林後八16-18,十二18),在哥林多前後二書之間,另一「又沉重又厲害」的書信(林後十10)去哥林多,(據多數聖經學者認為該書信大部分,即林後十至十三章),並囑咐他由馬其頓到特羅亞在那裡回見保羅(林後二1213,七56)。

H、保羅在馬其頓會見了提多的報告,大得安慰鼓勵,更加歡喜暢快(林後七6-16),他在馬其頓作哥林多後書(有些解經家認為只是林後一至九章),打發提到並另外二位弟兄一同送往(林後八16-24,八1),後來保羅到哥林多,在那裡住了三個月(徒廿23),由此就達羅馬人書,時在主後五十八年。

⑦保羅達各地書信的性質各有不同,如本書與羅馬書,以弗所書等,雖具有同樣的價值,但羅馬書,以弗所書,是多注重教義性質,論到基督屬靈的事,而本書除十五專論復活之道外,其餘多論關於教會行為方面的實際視範的事。保羅在這封書信中對於哥林多教會信徒無關是非之事,充分表現他的寬容與厚愛,惟對於是非罪惡之事,其斥責與教訓卻是十分嚴格的,由上述可知保羅的為人是非分明,秉公行事,恩威並濟,而在呢對於教會牧者治理教務實施方法,都作了明顯的貢獻。——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在保羅所有的書信中,哥林多前書是最淺顯的,因為它提到甚麼是好的,甚麼是對的,所談的事並不深。哥林多前書所對付的,是許多外面的疑難和問題,然而最有價值的,乃是由中引出了極深屬靈生命的實際。其中之一就是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卑賤的、愚拙的、被人厭棄的和無有的,為要叫有智慧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另一個重點是我們所有的都是從主領受的,因此沒有人能自誇。還有一點是保羅講明一些不同的恩賜和它們的價值。更可貴的,他用一整章聖經來講愛。此外在全卷書中也論到蒙頭,同時啟示一個極重要的原則,就是教會應該照著神所安排的次序,服在祂的權柄下――神是基督的頭,基督是男人的頭,而男人是女人的頭。此外在書信的開頭,他也提到合一的問題,嚴肅地勸誡我們在肉身裏合一。

 

  哥林多人非常注重恩賜,保羅說,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所以到林前十二、十四章,保羅就說出各種的恩賜來。你就在那裏看見,一個有恩賜的人,一個有恩賜的教會,可能很幼稚,可能很紊亂。保羅在前書不是講恩賜,乃是對付恩賜。他給哥林多的教會看見,光有恩賜不能應付教會的需要,不能解決教會的難處。能夠叫教會的難處得到解決的,乃是釘十字架的基督。

 

  你把十二章和十四章聯在一起讀的時候,你就明顯的看見,十二章裏的身體,到十四章發生作用了。十四章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十二章沒有說聚集。一邊說身體,一邊說聚會;一邊說身體在恩賜裏,一邊說恩賜在聚會裏。很明顯的身體的作用是特別在聚會裏彰顯。身體的互相生效力、起作用,眼睛幫助腳,耳朵幫助手,手幫助口,互相影響,互相扶持,是特別在聚會裏發生的。所以如果有人少聚會,他就很少機會能夠知道甚麼叫作身體的作用。

 

  林前十章是講主的筵席,林前十一章是講主的晚餐。主的筵席乃是注重神的兒女的交通,主的晚餐是注重記念主。林前十章是向著彼此的:『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這一個餅乃是代表我們這些人,我們個個都在這個餅裏有分;你和我是一塊餅的人。林前十一章裏的餅,乃是主的身體,在這裏我們的臉是向著天上去――我們記念主。林前十章,乃是說信徒與信徒彼此的關係;林前十一章,乃是說信徒與主的關係。

 

  哥林多書簡介:(1)著者――使徒保羅。(2)著時、著地――約在主後五十七年,保羅第三次出外傳道時,寫於以弗所。(3)主題――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乃是教會中一切問題的解答。(4)鑰節――「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23);「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5)鑰字――「主」(共有69)――《讀經指引》

 

  林前四章說到使徒的見證,是何等降卑;五章說到使徒的權柄,是何等威嚴。這正是基督豐滿彰顯的兩面,並且後者乃是前者的後果。使徒乃是先交通於基督的卑微和苦難,而後就有分於基督的榮耀和權能,審判了一切黑暗和罪污。真實能解決教會難處的屬靈權柄,都是如此的。――《讀經指引》

 

【哥林多前書簡介】

作者

  保羅書信向來有其獨特與一貫的作風,不容假冒,本書一開始已聲明是奉神差遣的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而全書的風格與保羅一向的寫作風格十分相符。早期教父革利免,愛任紐及亞力山大的革利免也承認本書的確是保羅所寫的。

年期

  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在哥林多住了十八個月(徒十八111)。他在第三次旅行佈道時曾在以弗所寫過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勸他們不要與惡人相交(林前五911),但他們誤解了保羅當中的意思。保羅知道他們誤解了先前的信,又從革來氏家人口中聽聞哥林多教會的混亂情況;另外教會差來司提法那,福徒拿都,亞該古作為代表,帶來一些問題待保羅解答,於是保羅寫了林前,是年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左右。

目的

  首先保羅想再解釋清楚先前那封已失傳了的信中所提及的問題;繼而要詳細解答司提法那等人所帶來的問題,如紛爭、結黨、教會中會友的淫亂、爭訟、婚嫁、獨身、吃祭偶像之物、拜偶像、蒙頭、肢體生活、基督復活等等,於是保羅寫了林前這封書信。――《新舊約輔讀》

 

【哥林多前書簡介】

寫作背景

哥林多位於愛琴海與亞得里亞海之間的狹窄地峽,是繁榮的都市與富庶的商業中心,也是亞該亞省的省會。居民由希臘人、羅馬人,及東方人組成。哥林多人素以驕奢淫侈聞名,許多神廟實際上就是妓館。由於社會上道德低落,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甚至該地教會亦受影響,被一些鄙風敗俗滲透了。保羅在哥林多期間目睹異教的敗壞,所以當他在該地寫羅馬書時多方刻劃外邦人的黑暗情景(見羅1:18-32)。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徒18:1-18),起初他每逢安息日就在會堂傳道,後來因猶太人剛硬不信,保羅就轉向外邦人傳福音。如此一年半時間,直到猶太人群起攻擊他,向亞該亞省長迦流控告他不遂,過一些時候保羅就離開哥林多,此後與教會繼續以書信往返。

除了哥林多前書、後書外,保羅還寫了二封信給他們(參林前5:9; 林後2:4)。這是一個具有各樣恩賜的教會,但因靈性仍幼稚(3:1),以致內部問題叢生。

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在以弗所傳道三年的末期所寫成的(參徒20:31; 林前16:5-8),當時約是主後五十五年春。由於革來氏的家人帶來了教會分爭的消息(1:11-12),保羅乃去信糾正信徒分門結黨(1-4章)與敗壞的道德行為(5-6章),同時答覆教會來信所提出的問題(參7:1, 25; 8:1, 12; 16:1)。

主題特色

書中討論屬靈的與道德的難題,顯示教會在一個墮落的異教社會中所面對的挑戰,使徒對此提出了神的標準與神審判的真實性,指示基督徒行為準則的最高層面是「凡事為榮耀神而作」(6:20; 10:31)。 本書所討論的問題相當複雜,但作者卻處理得很有條理。其中有關主的晚餐與復活的真理,是新約討論最詳細者,第13章的「愛之歌」尤稱動人。

 

【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是否只有兩封?】

我們的聖經只有哥林多前書與後書兩封。但在哥林多前書之前應該還有一封“失去的書信”。在前書五章9節說:“我先前寫信哥林多前書給你們”,表示還有一封在哥林多前書之前。這封失去的書信,有些原文專家認為哥林多後書第六章14節至七章1節是那書信的一部分,那是在哥林多教會建立初期,信徒火熱追求靈性長進的時候。

    此外,在哥林多後書與哥林多前書之間似乎也有一封失去的書信。後書二章34節所說的一封信,原文專家說並非哥林多前書,乃是另外的一封,他們相信另外這封失去的書信可能是後書最後的四章,即由第十章至十三章。該信被哥林多人認為“嚴厲可怕的信”,與前面九章的寫法完全不同雲。

    當新約聖經在紀元後325年的尼西亞(NICAEA)大公會議中被公認時,現有的新約二十七卷被認為適合於新約教會所需的經典,其餘保羅失去的書信與保羅前後各人的著作(即次經)皆不被採納,表示神暗中引導及指示的毫無錯誤也。――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哥林多教會是誰創立的?與保羅的關係如何?】

    哥林多教會為保羅親手所創立,是毫無疑問的。看使徒行傳十八章所載,保羅離開雅典到哥林多去的時候,與亞居拉夫婦一同謀生,同時展開佈道事工。那時有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全家信主,提多猶士都也可能信了主(78節)。另外,還有“許多”哥林多人信主,由“許多”二字,便知哥林多教會發展迅速,主也有計劃在該城拯救多人(10節)。因此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建立教會基礎(11節),以後又到了希臘(徒二十章)再住三個月,可能當時是第二次訪問哥林多,哥林多是在希臘地區內,雅典之西(林後十三章2節)。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二章說“再到哥林多去”(1節),是即上文所說在希臘住三個月的時候,還是有第三次訪問哥林多,無法證明,不過林後十二章8節說保羅準備作第三次之行。

    保羅自稱為哥林多教會信徒之父(四章15節),顯然他是哥林多教會的創立者。

    保羅的同工提多,曾奉保羅命到過哥林多(林後八章1618節,十二章18節)。

    至於亞波羅,也在哥林多傳過道(徒十九章1節),所以有人猜想建立哥林多教會,亞波羅也有份,而且可能哥林多教會有不少人擁護亞波羅,甚至結成一個“亞波羅派”。林前一章12節,保羅說哥林多教會分為四派,其中之一便是亞波羅派,他們喜歡亞波羅,可能是被亞波羅的口才或學問所吸引(徒十八章24節)。

    亞波羅在哥林多教會有不少勢力,是一件不能否認的事實。保羅承認此點,所以他在林前三章把亞波羅和自己並列在一起,承認亞波羅有澆灌的恩賜(6節)。

    保羅在晚年仍然重視亞波羅的工作,所以吩咐提多要給他送行(多三章13節)。我們相信亞波羅與保羅之間有衷誠合作的精神而無嫉妒的意念。有一次保羅建議亞波羅再到哥林多去幫助他們,但亞波羅不願去,並非亞波羅與保羅不同心,可能是亞波羅“當時”不願意,免得哥林多信徒有機會再表示擁護他而減輕他們對保羅的重視(林前十六章12節)。

    提摩太也曾奉保羅之命到過哥林多教會(林前四章17節,十六章10節),可見保羅非常關心他們,與他們屬靈的關係非常密切。

    彼得和哥林多教會有無關係,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保羅說哥林多教會分為四派,其中有一派是“礬法派”(一章12章),礬法是亞蘭文的文,彼得是希臘文,礬法即彼得。彼得曾否到過哥林多呢?一般注釋家認為彼得並無到過哥林多教會的證據。但這些用亞蘭文的人,顯然是猶太人(當時猶太人通用亞蘭語,那穌亦然),他們可能是由耶路撒冷遷居來哥林多的,可能是在五旬節之時或之後信主而愛護彼得的人。從林前林後二書中,可能看得出,這班礬法信徒曾在哥林多教會引起不少糾紛,有些解經家懷疑下列各事是由礬法派所為:

    一、他們擁護彼得,可能與保羅派作對。

    二、他們是猶太人,可能仍以守割禮為重要的事而輕視不守割禮的哥林多信徒(參閱加拉太書二章11l4節保羅公開反對彼得的事,便知肌法派在哥林多也可能有同樣的裝假作風)。

    三、他們以民族優越感而驕傲(林後十一章2223節),甚至反對保羅,保羅因而自辯。

    四、他們可能由彼得寫薦信到哥林多教會,希望以老信徒自居,在教會內多得權柄(三章12節)。

    五、他們可能否認保羅為使徒(林前九章13節;林後十二章11節)。

    六、他們可能是自稱為使徒的人(林後十一章13節)。

    七、他們可能批評保羅的為人,做事反復不定(林後一章1724節)。

    然而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並不指責彼得,顯見他已懂得愛護同工的重要性。

    哥林多前書是在紀元後56年所寫,由以弗所寄出(林前十六章8節),當時他代表亞西亞眾教會的信徒問他們安(林前十六章19節),更證明該書寫於亞西亞,而以弗所為亞西亞首府。――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哥林多前書是一本“問題專著”,因為保羅在書信中處理(“論到……”)教會在邪惡的哥林多城所遇上的各種問題。故此,這書信正是教會現今內外文困時至為需要的。所處理的問題包括分爭、領袖崇拜、道德敗壞、法律爭訟、婚姻問題、低劣的行徑和運用屬靈恩賜的規則。

  然而,如果以為全書只是問題重重的話,那就錯了!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是關於愛的篇章,是全本聖經甚至在文學上最美麗的。此外,書信對基督和信徒的復活,有卓越的教訓(一五)。還有關於守主餐的規則(一一),和對捐助聖徒的指示(一六)。

假如沒有哥林多前書,信徒就會貧乏得多了。在基督徒生活的教訓方面,這卷書堪稱彌足珍貴。——《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本書的重要】本書對於信徒如何與世俗分別,設立教會應依循怎樣的秩序或規則,例如處罰信徒,與外人交往,聚會的秩序,男女之關係等等,都有極重要的指示。雖然現在教會所處的時代與當時之情形不同,但其中的原則,萬古常新。並且都是十分實用的教訓,信徒若要明白有關教會的真理,必須細心研讀本書。

    本書雖然不是專講救恩的書,如羅馬書、加拉太書等。但本書所提到的要道,都有它獨特的神學價值,是救贖要道中不可缺少的,如:在第十五章詳細講論復活之道,許多有關基督復活的重要真理,是別的書信沒有提及的。在十4,指明以色列人在曠野所喝從磐石流出的活水說:“那磐石就是基督”,換言之,基督在未降生之前,已經與神同在。舊約在律法下的以色列人,雖然按儀文遵守律法,獻祭守節,其實他們信心的真正對象不是那些儀式,乃是儀式所預表的基督。二13提及使徒們的講論不是用人的智慧,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這些話十分清楚地說明聖靈是有位格的,是跟神一樣全知的。雖然只是簡短的幾句,但在教義方面占很重要的地位。本書對傳道人如何愛顧靈性軟弱而不順服的信徒,留下十分美好的榜樣。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充份流露出一種父親的愛(林前四15)。雖然哥林多教會令他極其失望傷心,但他在責備之中仍帶著愛心。細讀本書,必能從保羅身上看出他對羊群的關切,應付異端的智慧,對反抗自己的人,以無比的忍耐和靈巧的表白來挽回;對與信仰無礙的事採取寬容的態度,對罪惡和與信仰有關的事卻認真而嚴厲;這些都是現今傳道人牧養教會的好榜樣。――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哥林多教會】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遊行佈道時所設立(徒十八117),保羅曾在那裡住了一年半。他可能有短時間一面織帳棚,一面傳道(徒十八3,11),後來有亞波羅等繼續在這裡工作(徒十八2728;十九1)。雖然按保羅所設立的教會來說,哥林多教會所受保羅的栽培,僅次於以弗所,但教會情形卻遠不如以弗所。從本書內容可知,會眾中有結黨、分爭、淫亂,與各種屬肉體的壞事。有人以為使徒時代的教會是完全的,但事實上,地方性的教會,從使徒時代開始就是不完全的。甚至像哥林多這麼敗壞的教會,在保羅傳道工作的較早期就已經出現了。除哥林多以外,加拉太的各教會情形也並不好,而她們都是保羅冒著生命的危險和各種猛烈的逼迫建立起來的。所以,從使徒時代開始,有形的教會就是不完全的,否則在新約的書信中,就不會那麼多責罰警戒的話了。但感謝神,教會──那屬基督的“身體”卻始終是完全無缺的,是基督所洗淨保守的。

    哥林多教會的情形,使我們看見真理的知識、屬靈的恩賜、跟靈性生命的長大,雖然有關聯,卻並不就是同一回事。哥林多教會雖然有恩賜,有知識(一7;1;68),但在靈性上卻是屬靈的嬰孩(三13)。――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作者】學者們都同意,哥林多前書確實出於保羅的手筆。有些(主要是自由派)作者認為,信中有加插部分。然而,這純粹是主觀的猜測,並沒有抄本上的證據。哥林多前書五章9節所指的,顯然是保羅在早前寫了一封信(非正典)給哥林多信徒,內容卻被誤解了。

  哥林多前書的外證早已存在,羅馬的革利免(約主後95年)明確地稱這書信為“蒙福的使徒保羅的書信”。其它引用這書信的初期教會作者包括坡旅甲、殉道士猶斯丁、雅典拿哥拉、愛任紐、亞曆山太的革利免和特土良。這書信列於穆拉多利經目,又在異端者馬吉安所輯成的“正典”(Apostolicon)之中,編列在加拉太書之後。

這書信也有十分強而有力的內證。除了作者在一章1節和十六章21節自稱是保羅外,一章12節至17節,三章4622節的論點也顯示作者是保羅。書信的內容與使徒行傳和保羅其它書信有不少相符之處;而所關注的問題強烈地帶有使徒的特色,排除書信的偽託性。書信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保羅書信向來有其獨特與一貫的作風,不容假冒,本書一開始已聲明是奉神差遣的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而全書的風格與保羅一向的寫作風格十分相符。早期教父革利免,愛任紐及亞力山大的革利免也承認本書的確是保羅所寫的。――《新舊約輔讀》

 

【著者】本書是使徒保羅所寫,除一1明說之外,全書語氣與保羅其它書信相合。本書所論有關保羅不受哥林多教會供給(林前九418)的事,也與徒18章所記相合,可見本書確是保羅所寫。――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寫作日期】保羅告訴我們,他是在以弗所寫這封信的(一六89,比較19)。由於他在那裡事奉了三年,所以哥林多前書很可能是在這段時間的後期,或大約主後五十五或五十六年寫成的。部分學者將寫作日期推得更早。——《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年期】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在哥林多住了十八個月(徒十八111)。他在第三次旅行佈道時曾在以弗所寫過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勸他們不要與惡人相交(林前五911),但他們誤解了保羅當中的意思。保羅知道他們誤解了先前的信,又從革來氏家人口中聽聞哥林多教會的混亂情況;另外教會差來司提法那,福徒拿都,亞該古作為代表,帶來一些問題待保羅解答,於是保羅寫了林前,是年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左右。――《新舊約輔讀》

 

【著書地點時間】本書是保羅第三次遊行佈道時著於以弗所,因十六8保羅說:“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下文十六19“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問你們安”,也可以作為有力的助證。以弗所教會是亞西亞眾教會之首。啟示錄七教會書信中,最先的是以弗所教會。一般推測亞西亞的眾教會都可能是由以弗所教會產生的。所以保羅在本書代亞西亞眾教會問安,暗示他當時正在以弗所。保羅又為亞居拉和百基拉問安,按徒十八26,當時他們正在以弗所(徒十九1),這樣,本書大約著於主後五十五年。――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目的】首先保羅想再解釋清楚先前那封已失傳了的信中所提及的問題;繼而要詳細解答司提法那等人所帶來的問題,如紛爭、結黨、教會中會友的淫亂、爭訟、婚嫁、獨身、吃祭偶像之物、拜偶像、蒙頭、肢體生活、基督復活等等,於是保羅寫了林前這封書信。――《新舊約輔讀》

 

【背景與主題】古代的哥林多(今天也一樣)位於希臘南部,雅典市以西。在保羅的時代,處於貿易要道上的有利位置。這城是當時的國際商業中心,交通往來頻繁。由於哥林多人的宗教信仰腐敗,不久這城便成為各種卑污敗壞的中心,而哥林多這名稱也成了一切不潔情欲事情的代號。這城臭名遠播,以致有一個動詞衍生而出,就是korinthiazomai,意即過腐敗的生活。

  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傳道旅程時,首次踏足哥林多(徒一八)。他首先向猶太人傳福音,有百基拉和亞居拉與他一起同工,他們同是做帳棚的。後來,因猶太人大多拒絕保羅所傳的信息,他便轉而向哥林多的外邦人傳福音。因福音宣揚開去,有靈魂得救了,並且建立了教會。

  大約三年後當保羅在以弗所傳道時,他收到從哥林多來的一封信,告訴他哥林多教會內出現了嚴重困難,並向他提出一些關於基督徒操守的問題。為回答這封信,保羅就寫了哥林多前書。

  這書信的主題,是怎樣將一個世俗化和屬肉體的教會糾正過來。這教會對保羅嚴重警惕他們的種種態度、錯誤和行動,都掉以輕心。莫法特簡練地將實情表達出來:“教會處於世上,這是必然的;不過世界進了教會,這是不應該的。”

  這樣的情況,仍是今天很多教會的寫照。哥林多前書一直以來都適切時弊。——《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哥林多位於愛琴海與亞得里亞海之間的狹窄地峽,是繁榮的都市與富庶的商業中心,也是亞該亞省的省會。居民由希臘人、羅馬人,及東方人組成。哥林多人素以驕奢淫侈聞名,許多神廟實際上就是妓館。由於社會上道德低落,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甚至該地教會亦受影響,被一些鄙風敗俗滲透了。保羅在哥林多期間目睹異教的敗壞,所以當他在該地寫羅馬書時多方刻劃外邦人的黑暗情景(見羅一1832)。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徒十八118),起初他每逢安息日就在會堂傳道,後來因猶太人剛硬不信,保羅就轉向外邦人傳福音。如此一年半時間,直到猶太人群起攻擊他,向亞該亞省長迦流控告他不遂,過一些時候保羅就離開哥林多,此後與教會繼續以書信往返。

除了哥林多前書、後書外,保羅還寫了二封信給他們(參林前五9;林後二4)。這是一個具有各樣恩賜的教會,但因靈性仍幼稚(三1),以致內部問題叢生。

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在以弗所傳道三年的末期所寫成的(參徒二十31;林前十六58),當時約是主後五十五年春。由於革來氏的家人帶來了教會分爭的消息(一1112),保羅乃去信糾正信徒分門結黨(14章)與敗壞的道德行為(56章),同時答覆教會來信所提出的問題(參七1, 25; 1, 12; 十六1)。──《聖經──串珠注釋本》

 

【哥林多地方】哥林多城在希臘半島南北部的樽頸地帶,連接島之南北,兼有東西兩面的海口。是希臘南北部的交通要衝,歐亞二洲的貿易中心。有“兩海之橋”之稱。又是亞該亞省的省會。不論文化、藝術、經濟都十分發達。羅馬時代,希臘每兩年舉行一次大運動會,歸哥林多城管理。這些都足以顯示哥林多城之重要。

    哥林多城既是當時的大城,也就像一般的大城吶樣,有各樣邪惡風俗。人民奢華宴樂,耽於酒色,縱欲放蕩。宗教信仰腐敗不堪,許多神廟實際上就是妓館。社會風氣之敗壞,可以想見。――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哥林多前書】

主後五十一年左右(相當於東漢光武帝中興漢室、平定西域之時),保羅在建埠不到百年的哥林多城建立了一個新的教會;證明基督的愛,在這個崇拜物質、性欲和偶像的東歐商業城市,一樣無堅不摧,可以紮根。

教會裡的信徒、單純、軟弱、身世低微、受人輕視,還有備受苦難的奴隸;尊貴和有能力的不多,但都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互稱為兄弟姐妹。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以饒恕代替怨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猶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了問題的消息,近二千年後的今天,這些問題不少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封,信裡的教導有許多正是為今天的教會而寫。

保羅在信中針對教會的分裂、 淫亂、訴訟、飲食、聖餐、教會的職事和信仰上的問題,分別責備和糾正,本著牧者的無比慈愛規勸信徒堅守基督徒應有的標準行為和品德,人人本著無私的愛心,來鞏固教會中的秩序、道德與靈性生活。

他在信中所寫的“愛頌 ”(13章),是千古傳誦的偉大詩章。他關於基督復活的教訓(15章),讓我們可以與他一同唱出:“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

這封信是在隔著愛琴海與哥林多城遙遙相對的以弗所城寫的。時間當在主後55年左右。──《啟導本聖經註釋》

 

【參考資料】

一、 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是使徒保羅,一1已經明述。使徒保羅的生平事蹟,參看《羅馬書》<參考資料>

與保羅一同署名問候的“所提尼”,按《使徒行傳》十八17所載,原是哥林多城猶太會堂的管理人。此人可能後來信了主,跟保羅一起四處傳道,所以與保羅聯名問候哥林多教會。

本書所記保羅事蹟,和《使徒行傳》所載保羅在哥林多城的經歷吻合。譬如說,保羅不願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給,寧可以織帳棚為業,供給自己和同工生活的需要等,都和《哥林多前書》中透露的作者精神相同。參本書九418

二、 寫作時間和地點

本書是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時期所寫(十六8,19;徒十九1)。一般以為,寫書的地點是以弗所城,因為在十六8處保羅說:“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下文十六19又說:“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 問你們安。”以弗所是亞西亞的首要城邑,保羅代表亞西亞眾教會向哥林多人問安,很大可能他當時是在以弗所。

學者計算本書寫於主後55年。這之前他還寫過一封信,但已散佚。參看《林前》五9

三、 哥林多城和哥林多教會

哥林多城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樽頸地帶,接連半島的南北,兼有東西兩面港口;是希臘南北部的交通要衝,也是歐亞二洲的貿易中心。

哥林多是亞該亞省的省會,不論文化、藝術、經濟都十分發達。哥林多既然是大城,是商業中心,也就象一般大城市一樣,有各樣的 邪風惡俗。人民生活奢華,耽於酒色,放縱情欲,道德腐敗。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所建立(徒十八111)。他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多,一面織帳棚,一面傳道(徒十八311);後來,有亞波羅和其他同工來這裡傳道,繼承了他的工作(徒八2728;十九1),而保羅也可以繼續他的旅程。這就是本書所說:“我栽種了,亞伯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 一語的背景(三 6)。

按照保羅和同工們所花費的時間和勞力來說,哥林多教會應該有很好的屬靈根基。但是本書反映出的情況恰恰相反,會眾結黨、紛爭、淫亂,作了種種與聖徒身分不相稱的事。雖然教會的恩賜很豐富,知識不缺乏,工人不短少,可是靈性的表現並不成熟。所以保羅說,把哥林多教會“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三1

四、 本書特色

因為《哥林多前書》是寫給保羅曾經牧羊過的教會,而且是談論教會內部的事和信徒生活問題,所以,涉及的內容豐富,是研究教會生活很實用的一卷書。

本書所討論的題目包括信徒如何與世俗分別,過成聖生活,“聖徒”的地位在本書得以界定。哥林多教會雖然滿了瑕疵,但因為題目都是蒙救贖的人,故此也稱為“聖徒”。保羅不但肯定他們“聖徒”的地位,而且還教導他們很高的屬靈標準去過成聖生活。

本書討論了比較專門的教會學及神學問題,是別的書信較少論及的。譬如第十一章講論教會聚會的秩序;第十二至十四章詳細講論說 、說預言和其他超然恩賜的運用。本書是研究初期教會問題很有用的材料。

第十五章剖析復活的教義,詳論基督再來及信徒將來的情況。

本書因為是保羅寫給和自己關係密切的教會的一封信,深情流露。雖然哥林多教會令保羅極其失望和傷心,但在責備聲中,仍然帶著愛心。細讀本書,處處見到一個愛主、愛人善牧的典範(九章)。

本書對教會生活的內容及秩序,有詳細的論述。保羅對教會生活的要求,著重合一,恩賜與表現居其次。保羅力斥哥林多教會自高自大,以致結黨紛爭,擁護領袖,破壞合一(一至四章)。

對於如何保持教會的秩序,本書很著重清除罪惡,力守聖潔。保羅不惜要求教會將犯罪而不肯悔改的人逐出教會,作自我反省(五章)。

就信徒日常生活來說,本書留下很多可依循的原則。譬如訴訟問題,保羅反對信徒間興訟,應在主裡用愛心尋求解決(六章)。

對於獨身問題,保羅認為獨身而能專心侍主,是很好的事。獨身不是缺陷,而是一種積極的選擇(七章)。

除此之外,保羅在本書更討論了吃祭偶像之物的問題,教導信徒如何在一個偶像充斥的社會裡與外人交往,又能在生活上持守屬靈原則(八章、十章)。

──《啟導本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