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第二章拾穗 【林前二1】「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 “我”,(kago),是強調式,表示保羅並沒有把自己標榜出來,他在哥林多講的道,正符合他上述的話,NIV把那高超(superior)的形容,只用在智慧上,似無必要;希臘文中,高超(eloquence)的意思也形容口才方面(參RSV,中文作高言大智)。保羅對於自己的言詞,就是傳講的方式,並不以為了不起;對於自己的智慧,就是內容的構思,也不自覺高超(Hering認為這裡指“修辭家與哲學家的技藝”)。對你們傳講有“為對你們傳講”的意思(康哲民;參BDF 339(2)(c)),其中是有“目的”的。有些抄本作“神的奧秘”(中文譯本就是其中之一),(這字在7節再現,譯作“秘密”,中文也作奧秘),可是我們該接受更好的抄本,作見證(正如一6)。傳福音並不是宣傳甚麼巧妙的課題,而是見證神藉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恩。——《丁道爾聖經注釋》 “從前”指保羅第一次訪問哥林多城,時在他第二次佈道旅程中,約為主後51年;事載《使徒行傳》18章。靠人的詞令和智能(高言大智)來傳,反叫聽的人失去了
對福音信息的注意。亞波羅的學問與口才可能曾令哥林多教會的的信徒過分看重這些外在的才華(參徒十八24)。“奧秘”一詞在有些古卷中也作“見證”。保羅為基督作見證(一6),也講從前隱藏的奧秘(二7)。福音是使徒們所見證的信息,也是他們要宣講的神的啟示。──《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到你們那裡……宣傳: 指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時,探訪哥林多地區的時候,即西元52-53年,當時他在那地區大約活動了1年半左右。高言大智: 間接地責備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們不依靠神的能力,更依靠人的智慧,即哲學,修辭學,雄辯術等。保羅通過親身經歷認識到對於講道者,真正重要的不是言語的邏輯性、學識水準、精彩的文章,而是聖靈的智慧和能力。故此他在傳道事奉過程中徹底地排除屬人的因素,單單依靠聖靈的感動和神的大能(4:13;太10:19,20)。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4】保羅之所以『沒有用高言大智』和『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是因為『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一17)。是的,我們一用自己的智慧,聖靈就不作工;我們若肯棄絕自己的智慧、政治的手腕、動聽言論…基督的十字架就要顯出奇妙無限的能力。主不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十字架上下來,到祂一斷氣,殿幔就裂開,大地就震動,墳墓就崩裂,死人就復起,這就是十字架超凡的能力顯出了。――《讀經指引》 【林前二1~5】保羅傳福音,不用智慧委娩的言語,只用聖靈大能的明證,這是避免了彰顯自己,免去了教會的分爭,而只彰大基督,叫人的信心都在於神。哥林多教會不是人手建立的教會,全然是神自己的工作,根基乃全在神。――
謝模善 本文中使徒保羅數次強調,救恩不是通過人的智慧或能力而得的,只有通過基督耶穌的十字架才能得救,故此他唯獨依靠聖靈傳基督耶穌十字架的救恩。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16】本章採用漸進的方式說明1:17節中所提及的對傳道的態度。前章對比世上的智慧和神的智慧。本章則繼續強調傳福音的方式,以及福音的傳播唯獨來自聖靈的動工。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時沒有使用人的智慧和哲學辯論,因為他認識到:①只有聖靈的智慧才是完全的;②依靠屬於人的智慧是傳福音的實際障礙;③當我們依靠十字架時,福音的能力才會顯明。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正如保羅一貫的慣例(參加三1),不但講道集中在那核心的真理上,甚至連知識上,也撇棄核心以外的一切。他定意在他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基督就是神的大能與智慧,一24)。十字架是福音的核心(釘十字架一字的現在完成式分詞,有它強力的含義,見一23)。保羅專注在這一點上。——《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這是保羅在哥林多人中間的中心信息。今天聖靈在信徒裏面作工的路線,也就是這兩方面。在消極方面,是藉十字架在信徒身上除去舊造;同時積極方面,是藉啟示將基督組織在信徒裏面,建立新造。─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基督是神計劃目的的中心。十字架是神工作的中心。十字架的工作,是成功神的目的。十字架作工除去一切出於肉體的,好叫基督來居首位。――
倪柝聲 基督的十字架,需要基督的身體。罪人若只客觀的接受十字架,就只有罪人有所得著。我們主觀的接受十字架,神才有所得著。基督的十字架,像一把刀,將一切出於舊造的,都給我們割斷。――
倪柝聲 保羅『只知道』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此外他不知道別的,也不傳揚別的。我們以為保羅所注重的就是傳揚,而他所注意的乃是『知道』。他無論在出外,自己獨居,和人來往,勸人信道,都是一樣的『知道』十字架。他的全生活都是在十字架底下渡過的。神不需要宣講十字架的人,神需要知道十字架的人。神需要釘過十字架的男女,來傳揚祂兒子的十字架。――
倪柝聲 保羅在哥林多人中間所傳的中心信息,就是聖靈啟示給他,使他認識的基督並祂的釘十字架。保羅所傳的,是根據於他所認識的。他認識基督有多少,他就能把基督傳給人多少。聖靈的啟示就是這兩方面:在消極方面藉著十字架在信徒身上除去舊造,同時在積極方面將基督組織在信徒裏面,建立新造。――
倪柝聲 保羅說:『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不是你的十字架,乃是祂的十字架。不是你和我的十字架,也不是你和我釘十字架,能叫我得救,乃是主耶穌的十字架。我們若把口或眼拿去釘十字架,那是我們的十字架,不是主耶穌的十字架。所以如果有人說:『若沒有認罪、對付罪,就沒有得救。』這是異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我們是先知道得救,然後才認罪。――
倪柝聲 神工作的中心就是基督和祂釘十字架。基督是生命,十字架是道路。我們所接受的,不光是基督,也是基督的十字架。我們所得著的,不光是一個生命,也是一個道路。我們得著了基督作我們的生命,我們也接受了十字架作我們的道路。基督是我們的生命這句話,或說這個道理,在今日的教會中相當的人都知道,也都會說;但是基督作我們生命的經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卻是少而又少,而對十字架的認識更差。你難得看到一個人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工作裏,能夠證明說,他是活在十字架裏面的,他是走在十字架道路上的。 神最中心的目的,就是祂自己要來作我們的生命。但祂怎樣能作我們的生命呢﹖完全是藉著十字架。十字架在甚麼地方,神的生命就在甚麼地方。那裏有十字架,那裏才有神生命的道路。十字架在我們裏面作工有多少,這要定規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有多少地位,有多少調和,有多少組織,有多少出去。 只傳耶穌基督和祂的釘十字架是保羅一貫的傳講方針(加三1)。他要把基督當作他教導與宣講的唯一中心。──《啟導本聖經註釋》 定了主意……不知道別的: 保羅這樣的決定,以:①保羅皈依基督教時親身經歷的信仰體驗和②在雅典用哲學智慧來講道時失敗的經驗為背景(徒17:22-34)。通過這些事情保羅深深體會到只有關乎基督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最正確的傳道之路乃是只傳被釘十字架的耶穌。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3】「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從講道的訊息,轉到傳講的狀態上了。他到哥林多之前,剛遇到不少令他心灰意冷的事。他當時一定相當頹喪。在字裡行間可見。無論如何,哥林多人對他的儀容,並不甚欣賞(見林後十10;二世紀Acts of Paul and Thecla,說保羅“身裁矮小,禿頭,彎腰,體格不錯,眉毛相連,鼻子稍歪曲”)。保羅說他軟弱無力,又懼怕,甚至戰兢(腓立斯作:“我感到十分乏力,又緊張,又顫抖”)。當然,他不是怕人,他怕的是神交托他的重任──正如Kay所說那“要盡忠的焦灼”。——《丁道爾聖經注釋》 態度的改變並沒有用處,必須真有十字架的經歷才有用處。有十字架的態度,而沒有十字架的經歷,這沒有用處。我們要知道,是先有十字架的經歷,然後產生那個態度。保羅說:『我…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他是一個認識十字架的人,所以他能有這一個態度。如果我們裝作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的話,過三天五天就沒有了,連自己都忘記了。不是我今天效法保羅,作一個戰兢恐懼的人,乃是我是戰兢的,我是恐懼的。有一個十字架的記號留在我身上,我已經變作另外一個人。―― 倪柝聲 在保羅身上,有許多神蹟奇事發生,但保羅說他自己是『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神肯藉著人作工,但是神不肯叫人覺得他自己能作甚麼。――
倪柝聲 保羅的天然生命強過常人(參腓三4~6),但他竟然在事奉中感到『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這正是十字架在他身上作工的記號;因此聖靈的大能也就那樣藉他顯出。所以在事奉中,首要的,不是聖靈的能力,而是十字架的死;正如詩歌所說,『更大能力我不取,更深的死我所需』。――《讀經指引》 這裡說的不是身體的“軟弱”,而是回憶他當日初到哥林多的情況。他新近在馬其頓省和雅典經歷到的傳福音的艱困(徒十七4~13,14~34),又掛念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帖前三1~5);現在眼見哥城罪惡充塞,人心剛硬,福音工作必更艱巨,不免感到力量不足,始作此語,說他軟弱、懼怕、戰兢。但主特別恩佑;他在此城住了一年半,且建立起了教會(徒十八9~11)。──《啟導本聖經註釋》 又軟弱……又甚戰兢: 保羅懼怕戰兢的首要原因如下:①在雅典傳道時失敗的經歷;②猶太人的譭謗和敵對;③因哥林多信徒的哲學性辯論和傲慢的態度、道德上的墮落。但實際上卻有比這更重要的理由,乃是:①擔心自己不能堅守已下定的決心,以至用哲學智慧和辯論傳福音;②唯恐自己的不足攔阻福音的能力。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保羅的形象:百折不撓的偉大的信仰,以及認識到自己人性的軟弱,在神和人面前謙卑地承認這一點的真誠的心志和態度(弗6:19,20)。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3~5】保羅傳講十字架,不是用高言大智,他乃是用神的大能來傳講。你若不是用神的大能去作工,就一點用處都沒有。神必須使你棄絕你自己的智慧、聰明、才能,祂才能用你。神今天所尋找注意的是不自信、不自恃、不自用的人。不自恃到甚麼程度,神就用到甚麼程度。―― 倪柝聲 【林前二4】「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說的話與講的道實難以分別出來,說的話(message訊息),字面就是“字眼”,可能包括傳講時的態度與內容(正如一18),講的道則指訊息的內容(正如一21)。可能保羅並沒有加意把這兩者分明出來,只是用兩個字眼包括他傳道的形式與內容。委婉一字是個不尋常的字(在前面未曾用過),保羅否定他傳道時用人的智慧,而是明顯地以聖靈的大能來傳講。明證(apodeixis)是指極有力的證據。有些證據只不過表示某情況下的一種結論,但apodeixis 則表示“各方面情況都是真的,所以結論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真確萬分”(Robertson和Plummer)。所以,保羅的缺點,正好引證聖靈的大能。從人眼光看來,他傳的道沒有甚麼了不起的地方,卻帶著有力的信念。作成這事的,並不是人的優越,而是聖靈的能力(參林後十二9;能力與聖靈的關係,參羅十五13;帖前一5;與福音的關係,見羅一16)。——《丁道爾聖經注釋》 保羅不肯用高言大智,來傳十字架的道,是因為恐怕十字架的道落空了。因為十字架是事實,你若用知識去傳,只能把理由傳開。十字架的能力和生命,並未給你傳開。因為你並沒有用十字架的精神,和十字架的生活,來傳十字架。―― 倪柝聲 使徒保羅說,他『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因此我們對人傳福音或作見證時,千萬不可用人智慧所想出來的話來說,乃要跟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的感動,和神的大能在我們身上所作的工來說。――《讀經指引》 『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明證』是當時哲學家辯論時所用的名詞,意思是言詞理論發揮無遺,足以使人低首俯心,誠心悅服。―― 牛述光 “智慧委婉的言語”可解為:用人的智慧所說出的委婉動聽的話。保羅知識淵博,也有口才,他能在雅典哲人中語驚四座便是證明(徒17章);但他一再指出,他說的話教人信服,不是自己能言善辯,而是聖靈作工,感動聽者之心,接受所傳的信息(參一17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前二5】「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叫(So that)(hina)有目的的含義。保羅的用心,是要信徒紮根在神的大能,而不靠人的智慧。Wilson說“靠才智推理而來的信仰,在更銳利的論調下,就會破滅;但從神的大能而生的信心,則永不會倒塌。”因此,保羅拒用花言巧語,把訊息集中在天然人無法吞得下的十字架上。——《丁道爾聖經注釋》 保羅提醒信徒不要過分看重世間的智慧,信心應該建立在神的大能上。──《啟導本聖經註釋》 指出傳福音時的基本原則:①真正的傳道是闡明對基督人格和事工的真理;②傳福音的人,要認識到自己的軟弱,應當在神面前謙卑:③福音傳播的成功不在於人的智慧,而依賴聖靈的工作:④讓人得救之信心的根據是籍著真理—基督在人心中作工的神的大能,而不是理性或神學理論。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6】「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保羅棄絕“人的智慧”,但不是所有智慧。其實希臘文中,智慧一字在前面,表示強調:“智慧,我們也講。”──雖然世人看不出來!(希臘文中沒有NIV的a
message of 相等的字)。這裡用複數我們,在1、3節強有力的“我”之後,實有很重要的意思。不應把它當作“我”一樣看(如NEB),“我們”把保羅與其它信徒教師連在一起,對智慧有共同的理解與宣揚。他們在完全的人中(mature,成熟)(teleioi,指那些已達成目標telos 的人),就講這種智慧。保羅也許在運用一點輕微的諷刺,嘲弄哥林多人對自己屬靈景況的高估。不過,保羅也許是一本正經說的,這可能性較高。接受十字架訊息的,確是成熟的人,而思想世俗,拒絕十字架訊息的人,並不成熟。——《丁道爾聖經注釋》 哥林多教會中有若干信徒,在保羅離開後大概受到講求人間智慧的哲學流派的影響,把他只重十架信息的教訓看為膚淺。保羅說那更高深的智慧要留在信仰與屬靈經歷已長大的人中講,但哥林多的信徒仍在嬰孩階段(三1),還未達到可以吸收這智慧的程度;更何況靈性的成熟不靠知識(哥林多人並不缺少這個),而是要有愛心。 保羅講的智慧不是人的智慧;人的智慧為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所左右,但到基督掌權之日,這些人將要敗亡(十五24),人的智慧隨之煙消雲散。──《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前二6完全人是指哪一等人?】 答:在聖經中講到完全人,都是用來指著信神的人而說的,神要我們作完全人,要完全像天父一樣(創十七1;申十八13;太五48;林後十三9;腓三15),所以這「完全」二字,幾乎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專門用語,一個信的人稱為完全,是因他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林後五17),在神的眼中,他是一個有分于基督的完全人,這並非說信的人完全聖潔無罪,沒有過失,因為他還是住在血肉身體之內(雅三2;羅七18),「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一8)保羅說:「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林前二6)他在此所援引完全的人,可能是為特別強調一個事實,就是信的人在基督裡,經歷那最終的真實之完全,可以指是一個屬靈程度高超的信徒說的,世人自然不在其列,即連哥林多教會信徒中,多半也是不夠此種程度的,保羅對於那樣屬靈的信徒,來將屬靈的智慧,就是神奧秘的智慧,是能適合明白領受的(林前二7-12)。——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林前二6~16】本文中保羅提示了神永遠的救贖計畫。這救贖計畫與世界的智慧不同,與聖靈的事工有密切的關係,並且聖徒只有通過屬靈的洞察才能理解聖靈的工作。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7】「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 我們所講的智慧,絕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乃是神的智慧,神字用的是個強調的形式。奧秘是譯自en mysterio一字,意思是“在一個奧秘裡”,而這“奧秘”並不是指很難解答的懸疑,乃是根本無法參透的奧秘,如今神將它顯示出來了:“神永世以前的計畫,不為世人所知的,只向屬靈的人顯露”(Bornkamm, TDNT, iv,
p.820)。這兒指出,我們永無法知曉神的奧秘,但同時又因神的愛,把這奧秘向我們揭露了。從前所隱藏的(用現在完成式分詞,表示連續不斷的景況),對不信的人,這奧秘仍然是隱藏的,他們一無所知。信徒得知這奧秘,卻不是全人類共通的知識。 保羅繼續強調說,福音真理不是神中途想出來的辦法,而是神在萬世以前所起的意念(參弗三2~12)。預定譯自動詞proorizo,是“預先註定”(to
foreordain)之意,強調神的計畫和神的主權。使我們得榮耀,倍見神的柔情,和我們超然的天命(參羅八18)。在萬世以先,神就已為我們的幸福設想,祂計畫了福音,好使我們進入榮耀裡去。——《丁道爾聖經注釋》 『…神在萬世以前,豫定使我們得榮耀的』。神對於我們的恩典,並非臨時的施捨,乃是遠在萬世以前,就豫定好的;所以直到萬世之後,仍不致改變。――《讀經指引》 保羅所說的“奧秘”在《以弗所書》三2~12有較詳細的說明。神現在將這個本來隱藏的奧秘向屬祂的人顯露(10節):凡相信的人終必得享基督的榮耀(羅八17)。──《啟導本聖經註釋》 神奧秘的智慧: 指神對人類的計畫,即藉著基督耶穌的十字架所成就的罪人的得救。這計畫是從萬世前就在神的主權之下詳細周密地推進,並且籍著先知預言,最後籍著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事件最終成就。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8】「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世上有權有位的人儘管權勢萬千,也無法得知,從他們把耶穌釘死可見(參徒三17;四25~28,還有耶穌說:“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他們若知道耶穌是誰,又知道棄絕祂的嚴重後果,就不會這樣行了。榮耀的主(據Ellicott,意思是“那以榮耀為本性的主”),是個超卓非凡的稱號,只有在這裡用在基督身上(雖然雅二1也相似)。榮耀這頌詞是用在父神身上的(徒七2;弗一17)。——《丁道爾聖經注釋》 人越有屬地、屬世的權位(不論是社會上的,或是宗教圈的),就越難有屬靈的智慧,聖靈的啟示,結果就會作出殺死基督的事,成為榮耀主的死敵。――《讀經指引》 那些自以為操有生殺大權、把基督釘十字架的人,完全不知道祂真正屬天的身分。這包括猶太祭司長(路二十四20),羅馬總督彼拉多和猶太的希律安提帕王(徒四27)。這些當時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這奧秘。從死裡復活的基督是那樣的完全,神把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給了祂;信徒與祂聯合得享祂的榮耀。──《啟導本聖經註釋》 這世上有權有位的人: 握有空中權勢的人,有一種觀點指撒但,可是在這裡是指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猶太官員。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9】與賽64:4的內容相似,強調:①神的啟示超出人的理解;②對啟示的領悟只有依靠聖靈的恩惠才有可能。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9~10】「神為愛祂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 神為信祂的人所豫備的是永生,神為愛祂的人所豫備的,是將來的。這將來的福,惟獨愛神的人能知道。如果有人說,他看見了怎樣怎樣好的東西,但是那東西還不及這個,因這是人眼睛所未曾看見的。人所聽見的,所想到的,再好也沒有的,仍不及這個,因這是人耳朵未曾聽見的,是人心所未曾想到的。但是,這樣一種人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心也未曾想到的好,惟有神的靈向我們顯明了。換一句話說,一個愛主的人,能在今天就享受人所未曾看見、未曾聽見、未曾想到的好處。神把祂的榮耀向你顯明時,你要說,哦﹗這是何等的快樂﹗你好像受都受不住了。―― 倪柝聲 原文無“經上”二字,只有“如所記”,說明本節的話可能引自當時一本著作,但出處不詳。引文與《以賽亞書》六十四4接近。不問引自何書,神為愛祂的子女所預備的,不只讓少數人知道;凡相信的人,藉著聖靈都可以認識神,得知祂的計畫。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參12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前二10】「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保羅特別指出神深奧的事,深(deep)往往指大海的深淵,因此有“深不可測”之意。被造之物絕不可能知道神的奧秘,“神深奧的事”,但聖靈卻知道。保羅所說的真理,正是聖靈所顯示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只有……藉著聖靈: 這句話特別強調聖靈單獨的救贖事工和聖靈的位格及神性。神深奧的事: 指用這世界的智慧無法完全理解的,神奧秘的經綸,即神的存在、屬性、旨意、救恩史(羅11:33)等。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0,15】因著『聖靈參透萬事』,所以『屬(聖)靈的人(才)能看透萬事』。這就是屬靈的智慧了。――《讀經指引》 【林前二11】「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 保羅用人的本質作比喻,說明聖靈怎樣參透神的意念。人的心思意志,沒有人真正可以明瞭的,除了那人自己的靈。外人只能臆測。那人裡面的靈卻不用臆測,祂知道。保羅推論說,同樣,在神以外,沒有人能知道神的心意,只有神的靈知道,祂是從裡面知道的。這表示聖靈有十足的神性,更表示保羅所說的啟示,是真確無偽的。由於啟示的靈本身是真神,祂所啟示的,也就是神的真理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保羅為了讓哥林多教會的人認識聖靈,以人裡頭的靈為例。如同人裡面的靈最清楚人內心的感情、思想、計畫等一樣,保羅強調聖靈參透神深奧的事。保羅的這種分類比較式的解釋,教導人是屬靈的被造物(創二7)。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1~12】主的話明明的說,『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這是告訴我們,人休想憑自己的聰明,來明白神屬靈的奧秘;惟有『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然而感謝主,我們一得救,就有神的靈住在我們裏面,在凡事上指教我們,叫我們能懂得神的事(參羅八9;約十六13)。――《讀經指引》 【林前二11~12,16】在我們基督徒裏面,不只有人的靈,能知道人的事,並且還有神的靈,能知道神的事;並且我們還有基督的心思(心原文是心思),這一個心思叫我們能明白神的事。―― 俞成華 【林前二12】「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 我們是個強調的字眼,把信徒與“聰明”的外教人對照,不管人家怎樣,我們是被聖靈引導的。世上的靈,有人說是指撒但,意思也十分合理。不過,撒但似乎不是這樣稱呼的,(雖然“這世界的王”,約十二31,與這很接近,參弗二2)。再者,上文下理所說的,似乎不止這樣。保羅在整段中,一直反對一種“智慧”,不是撒但的,而是從人來的。這裡的意思應該是指“人為智慧的靈”,“這世界的風氣”(Lenski說“使世界變成‘世界’的東西”)。信徒所受的,不是屬世智慧的靈。順道一提的,這裡的世界是Kosmos,“有次序的宇宙”,不是aion,“世代”(如7~8節),指短暫的世界。——《丁道爾聖經注釋》 我們在基督裡的人,如果謙卑領受,可從聖靈得智慧,知道神的事。世上的靈給我們的只是世上的智慧,反使我們遠離神(羅八6~7)。──《啟導本聖經註釋》 世上的靈: 與其說指魔鬼等實際的靈性存在,不如說隨從世界的智慧或合理的理性,從而否認神或信仰等超然價值的傾向。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3】「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注:或作“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 “屬靈的事要與屬靈配合(pneumatikois pneumatika)”,“屬靈的事”沒有疑問(NIV作屬靈真理),因為pneumatika是中性的。可是pneumatikois卻可作中性,也可作陽性。中性則解作“屬靈的事配合屬靈的事”,意思也許是把屬靈的真理與屬靈的言語連在一起。若是陽性的話,就是把屬靈的真理與“屬靈的人”或“屬靈的言語”(“言語”在希臘文是陽性的),連在一起。若說屬靈的人,似乎沒有足夠理由,因此保羅的意思大概說,信徒把“屬靈的事”配合“屬靈的言語”,也就是說,他們用的言語,是聖靈所指教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講解屬靈的事,不能用人的智慧,不靠文詞的賣弄。聖靈不只教導應說的話,也啟迪說的內容。要有屬靈的話才能解釋真理。──《啟導本聖經註釋》 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 由於人靠自身的能力無法知道神屬靈的旨意,因此要蒙聖靈的光照。這表明:①站在神面前的人之全然無知和;②只有聖靈光照和引導時才能得救。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4】「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沒有聖靈的人(屬血氣的人,AV作“天然人”the
natural man),有他的限制。Psychikos,“天然”,指屬動物的生命,本質上並非“邪惡的”,也並不等於“有罪”,但卻表示缺乏了屬靈的判斷力,表示視野只困在今生的人(BAGD,“只活在物質生活,未被神的靈觸摸的人”)。這又是那有屬世智慧的人出現了。這段經文中,經常盤旋在保羅心目中的,就是這種人。這人不領受聖靈的事。這動詞(dechomai)有種歡迎的意味,是迎接客人時常用的字眼。“屬血氣的人”並不歡迎屬靈的事,反而拒絕排斥。他沒有能力分辨神的靈的工作,反看為愚拙(參一18、21、23)。保羅這一番話,總意是說他們根本沒法明白這些事(參約八47),原因是這些事是屬靈的人才能看透的。anakrino這動詞(在林前出現十次,保羅其它書信也沒有),“是在法庭查詢時用的,特別是在正式開審前的偵查。”(TDNT, iii, p.943;徒二十五26的初審,就是這字的名詞)。它意思是“細察”,“查考”,“斷定”,“估計”。這裡用一個初審的動詞,可能是提醒我們,人的一切判斷都只是初步而已,最後的判決乃在神。人若只有今生的裝備,沒有接受聖靈,就不能評估屬靈的事。“不屬靈的人,無以上宗教的法庭作裁判,正如聾者評音樂一般”(Findlay)。——《丁道爾聖經注釋》 本節至三4解釋為甚麼有許多人不能明白屬靈的事。保羅依人與基督的關係將人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屬血氣的,希臘原文psychikos,直譯是“屬魂的”。第二類是屬靈的,希臘原文作()。所謂屬魂的,或作屬血氣的,就是還沒有重生的人,他們的生命沒有經歷過聖靈更新的工作,也就是仍“在亞當裡的人”。聖靈的人就是領受過聖靈,在基督裡重生的信徒,(保羅在十五44~46稱人類今天擁有的會死而腐朽的身體為“血氣的身體”,在原文為();復活後永遠不朽壞的身體為“靈性的身體”,原文為()至於重生的信徒,如果靈性不長進,生活不聖潔,保羅稱他們為“屬肉體的”〔希臘原文作()〕,見三1。──《啟導本聖經註釋》 屬血氣的人: 指沒有得救的人,即按照肉體、物質的標準評價所有價值的人。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5】「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屬靈的人卻可以判斷萬事。保羅當然不是說有某種人天資超乎常人,根本不是天資的問題,而是神的靈在人心中的工作。聖靈進入人的生命,一切就都改變了。其中出現一件新事,就是他能作正確的判斷。這不是說這人已登峰造極,乃是有神靈引導他。他裡面有了標準,因此可以在凡事上作判斷。萬事的廣遠,不容忽視。屬靈的原則,在所謂世俗與神聖事務上,同樣是判斷的基礎。 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指“任何屬血氣的人”。保羅筆下的一貫語氣,看出他對那些心中有神的靈的人,必須負責交帳(參十四29),無可推卸。這書信大部分是對屬靈人的評估,在愛裡在靈裡的評估。他的重點是說,屬血氣的人不能判斷屬靈的人,理由是屬靈的人能判斷萬事。他有神的靈,而屬血氣的人沒有,他也就成了屬血氣的人的謎。屬血氣的人對屬靈的事,怎能知曉呢?他既不明白屬靈的事(14節),就無法判斷屬靈的人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看透”亦作“判斷”或“論斷”。不信主的人,受肉體和屬世的思慮所左右,心中既無聖靈,沒有資格判斷屬靈的人,也沒有明白真理的能力。但接受了聖靈、與基督聯合的人,則能判斷萬事,也能明白神啟示他們的真理(12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屬靈的人: 是屬血氣的人的反義詞,指蒙聖靈引領的成熟基督徒。他們能分辨所有種類的屬靈之事,並作出判斷;但不被任何屬血氣之人判斷。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前二16】「“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 保羅膽敢宣稱,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我們”在此是強調式)。他不是說所有基督徒都完全明白基督所有的心意,他的意思是說聖靈在人心中啟示基督自己。屬靈的人看事物,就不按屬世的觀點,乃按基督的觀點。——《丁道爾聖經注釋》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祂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這裏的『心』,都該譯作『悟性』。我們要知道,神的旨意是客觀的,是在寶座上的,基督的悟性是主觀的,是在我們裏面的;神的旨意是在我們之外的,基督的悟性是在我們裏面一直繼續不斷的給我們明白祂自己的意思的。一個人一重生,一得著了神的生命,這一個人也就有基督的悟性了。―― 倪柝聲 本節的上半節引自《以賽亞書》四十13。唯有藉著聖靈與基督聯合的人,才能懂得祂的心;屬世的人所不明白的屬神的事,屬靈的人因為有基督的心,所以能明白。──《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們有: 意味著聖靈在信基督十字架的信徒心裡,並與他們同在,指聖徒要效法基督的心(太11:29;腓二5)。 ──《聖經精讀本註解》 ※ 本章說明,『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一直到最終的『榮耀』,完全是『神奧秘的智慧』,是『神深奧的事』,是人天然的感官和領悟――『眼』、『耳』、『心』,所無能為力的;『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啟示』(『顯明』的原意),我們才能『看透』。另一面也是說出,聖靈啟示的中心,就是基督徒從十字架達到榮耀那豐滿的意義。――《讀經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