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前三1主內嬰孩「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 基督徒屬靈的生命,也有嬰孩,成人的分別,有人雖然信主多年,仍是嬰孩,沒有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樣的人在屬靈的力量上很軟弱,時常搖動,受騙,站立不穩(弗4:13,14)。而有人則已長大成人,有智慧,剛強,能勝過那惡者(約壹2:14)。 為嬰孩的特點是仍屬肉體,照世人的樣子行,有嫉妒,紛爭(林前3:3),以及其他屬肉體和世俗的事,經常受肉體情欲的控制,勝不過世界的吸引,迷惑。而長大成人的人,卻是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林前2:15),能幫助別人(加6:1),凡事隨從聖靈而行(羅8:6 ~
10;加5:25),不再貪愛世界,隨從世俗,體貼肉體,將孩子的事,連心思意念都改變了(林前13:11)。 為什麼有人如嬰孩,有人如成人呢?這是因為屬靈追求的緣故。如果嬰孩沒有好好的飲食,營養,就不能長大。照樣屬靈生命的長大也需吃東西,不只吃奶,還要逐漸吃乾糧(彼前2:1;林前3:1,2;來5:12,13)。在神的話語和真道上受更深造就,特別是在認識基督上得以長大成人,這都需要聖靈的工作;越隨從聖靈,就越成為屬靈的人,生命就越長進(羅8:6)。──《每日天糧》 【林前三1~2】拿孩子作例。一個嬰孩是非常可愛討喜的,但一個孩子若長到十六歲還是這個樣子,我們就要說他是末發育的,不成熟的,還末長大,不能發揮功用。這正是哥林多人的問題。 【林前三1~10澆灌種籽】 雖然屬靈的成長在於上帝,但撒種和澆灌仍然是人的工作。如果保羅和亞波羅都盡他們的責任,則上帝自然會把福氣賜下。保羅不必因為他不能做亞波羅的工作而氣沮,亞波羅也不必因為他不能像保羅那樣栽種而灰心。因為屬靈的「分工合作」原是出於神的安排,我們用不著去嫉妒或不當的批評主所特定的主人;事實上,我們都與上帝同工。你不必假想你是其他的人,上帝有足夠的工作交托你去做。 宣信博士(A.B.Simpson)家裡的一位客人,有一天起得很早出去散步。當他經過主人的書房門口,他見到宣信博士坐在那裡,顯然已經讀完讀聖經,在做禱告。這位主的老僕人並沒有跪下,他既沒有低頭也沒有閉眼。他伸出他的手摸桌上的小型地球儀。他慢慢地轉動著地球儀,他大聲地為他的手指所觸及的國家的靈魂禱告。宣信博士沒有發現有人在注意他,他忽然把地球儀抱在他的胸前。當他祈禱時,他的眼淚就流滿他的臉,滴在地球儀上,漸漸的整個地球都被他的淚水打濕了。當許多宣教士散佈在世界各地撒下福音的種籽時,年老的宣信博士的禱告和淚水正像在為全世界這些得救的種籽(靈魂)澆灌。 許多作澆灌的人心裡不高興,他們希望作撒種的人,殊不知撒種的工作,亟需眼淚代禱的澆灌。還是讓我們高高興興接受上主為我們指定的工作吧!——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前三2~3】有的人心理發育趕不上生理,也有的人生理趕不上年齡,而哥林多教會是徒有屬靈的年歲,而毫無屬靈的長進。――
謝模善 【林前三8】『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在原文『一樣』尚含有『一體』的意思。所謂『團隊精神』(Team Work),好像一個球隊,是不能有明星的;假如有明星球員,那就危險了,變成個人在表演;打球是靠全隊所有成員協力合作,並不能一個人獨往獨來,必須彼此製造機會才,能多多得分,這就是團隊精神的發揮。教會如此,國家如此,一切整體的活動都應該如此。――
寇世遠《謹慎之道》 【林前三9】「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在達祕的註釋裏告訴我們,「與神同工」意思乃是:「神是工頭,我們是小工。」人在神工作上的地位與神不同,小工絕對受工頭支配的。 田裏所撒的種子是基督,將來的收成也必定是基督。房屋的根基是基督,此後的建造也必定根據於基督。在神的工作裏,人的最好都攙不進去。人最大的責任是合作,不攔阻神的工作。─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林前三9要與神同工】「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 同工是什麼意思呢?許多人只會領會,說是叫別人同我們的工,聽我的,要照我的看法行;而我卻不去同別人的、不尊重別人的恩賜;要我當別人的手腳、聽別人的,那就不行了,那就不同工了。 這種態度、慣病,頂普遍的存在工人中間,這也就是教會不能合一,產生分裂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想標新立異,都想獨樹一幟,顯我為大,畫歸自己恩賜範圍;否則就輕視、輕看、渺視,重者則批評、挑撥,甚至攻擊,譭謗等等,無所不用其極,這怎能叫同工呢? 我們要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腓二5)。應當回到基督裡面,以他為工作的標準,時時檢點自己,放棄自我成見,以主基督為是;這樣才能把靈奮興起來,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聖工蒙神祝福,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正軌途徑。所以林後六1說:“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 李慕聖《晨光》 【林前三9】『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田地與房屋是我們信徒兩種不同的身分,田地代表生命,房屋代表生活。因為田地是有生命的東西,種子撒下去會生長出來,田地是產生生命的地方,可以代表信徒生命的長大;房屋代表生活的安息,人都願意有個家,家是身心安息的地方。神要在我們身上作兩種工作,一像田地,二像房屋;這兩種工作都要出代價。――
寇世遠《謹慎之道》 【林前三10】「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哥林多以建築師馳名,所以用建築來描述信徒生活,可謂十分恰當。我們都是建築者,無論是否這樣選擇。我們是聖殿的建造者!每個心靈、每個生命、每個性格,都應成為聖靈的殿。 我們的言行以及花費的時間,究竟是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秸,都在於我們建造的計畫與技術。這實在不是我們作什麼,而是怎樣作。我們每有什麼行動,懷著最好的動機與精神,我們就積聚了一小粒金礦。在另一方面不能經久的材料,一有試探的火,就好似草木禾秸一般。 有時在一日的結束前,我們將逝去的時光省察一下,就非常痛恨自己不好自為之來建立品格,我們會自己承認那一天一無所成,事實確是如此。時刻都在我們心上留下記錄。每個動作都留下好壞的印象,鑄造我們的習慣。生命本來是不停留的,不是成長,就在衰弱敗壞之中;若不是金銀,就是草木。我們得救雖不是靠著行為,但我們得救之後,生命的根基卻必須立在基督的磐石上,照著神的設計來建造,才可得著賞賜。——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前三10】建築房子需要各種工人,有木匠,石匠,鉛管工,裝修工。假設正在建築時,一小群人聚集說,我們是屬木匠的,我們與石匠毫不相干。我不必繼續這項假設下去,就可看出這一類的分黨結派是何等無稽!他們在建房子時必須同心合力,每個人心中都存著同樣的目標。石匠無法看到房子的全貌,但他在那些能觀全貌的人指導之下,等於對自己手中的工程有具體的概念。多年前附近有人大興土木,展開一項龐大的工程,聘雇的工人就達數百之多。有一個男孩前來應徵,被錄用了。他光著腳,衣衫襤褸,正打算去上工,卻被一個工頭攔住,問他說,「過來!你在這裏幹甚麼?」男孩回答說,「你難道不知道,我是工作人員嗎?」我喜歡這個故事。他也是工作人員!那個男孩已經體認到工程的浩大,因此他的職分雖然微小,卻是至關重大的。
【林前三11~15金銀寶石】 哥林多前書三章十一節至十五節那裡記著說:「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 金銀寶石和草木禾稭,都是古時候常用的建築材料。金銀在古時候很廣泛地被人們用來裝飾殿宇,寶石是指在建築上有價值的石料,如花崗石、大理石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純正道理的象徵,草木禾稭則是建造普通房屋所用的不耐久的材料,草是指那與泥混合用來築牆的乾草,木就是作屋柱棟樑和門窗的材料,而禾稭則是用來蓋屋頂的材料。 金銀寶石,草木禾稭,用來預表工人和工作都很恰當。有的工人的確像草木禾稭一樣,一經試煉,就被淘汰,一經火燒,就被焚化成為灰燼。有的工人則好像金銀寶石,經過了試煉和火燒之後,不但能屹立不倒,還能夠發出美麗的亮光,更顯得光彩奪目。 草木禾稭的工作,費力少,成功快,外表看起來,倒也蠻好的,名目眾多,熱鬧非凡,但是,一遇苦難和試煉,就如草木焚化,只是虛有其表,不實際不耐久。金銀寶石的工作則不然,它可能費力多,成功慢,一旦作成有了基礎,就不怕風吹和雨打,不怕苦難和試煉,就是經過火燒,也能完好無恙地保存下來,甚至還會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前三12~13】「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能算得數的是重量。草木禾??是廉宜,輕賤而易於毀損的,但金,銀,寶石卻是珍貴,具有重量和永久性的。在此,我們發現了保羅所指的真正意義。神不僅留意我們所做的工作,也注意我們所用的材料。祂一下就能分辨,誰是輕率浮淺或有實際分量的工人。比作具有神性格和榮耀的金,和神救贖工作的銀,這些重金屬是祂所寶貴的材料。所以神看為有重量的,不僅在乎我們所宣講的,更在乎我們所是的。問題不在於「最明顯的需要在何方?我有什麼卓見和積蓄?我能做多少工?」乃在於「神在什麼地方行動?基督在那裡有沒有地位?聖靈對這件事的心意如何?」當我們的工作有了上述那三項性質時,我們就可以深信那工作必會有永存的價值。——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前三12~13】林前三章說到建造的事,乃是指著工作的問題說的。比方講道或傳福音,有的人需要在神面前等候、仰望,是在神面前有了負擔才作的,好像是懷了胎從裏面生出來的,這就是金銀寶石的工作。有的人因為頭腦快,口才好,事情記得多,所以他能站起來就講,所以他工作很忙,但這在神面前是草木禾稭,沒有屬靈的價值。――
倪柝聲 【林前三13】朗占納斯(Longinus),著名的希臘文學評論家,告訴他的學生一個試驗的方法。『當你寫任何作品,要問你自己,如果荷馬(Homer)或狄摩西尼斯(Demosthenes)要寫這作品,他們要怎樣寫;更進一步,問你自己,如果他們聽了你的作品,他們要有怎樣的反應。』當你宣揚基督的時候,你必須當作基督是在傾聽──在事實上,祂的確是在傾聽。作這樣的試驗,能夠挽救我們,免去許多的錯誤。 【林前三13】「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請記得,神創造夏娃的原料是亞當,神建立教會的根基是基督,出於人最好的道德善義都不能攙雜絲毫。神的工作就是你得先讓神作進去,然後神借你在聖靈裏作出來,這纔能造就教會。─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林前三16】「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對于哥林多信徒的不聖潔,保羅所提出的救治乃是內住聖靈的啟示。他們的需要,也如同我們今天的需要,乃是掌握一個事實,就是神自己已經居住在他們裡面。我們有許多人對於神的靈沒有真切的感覺。我們認為祂不過是一個影響力——無疑是一個好的影響力,但許多人僅僅是如此而已。在我們的思想中,良心和聖靈差不多是同樣的「東西」,當我們做錯了時,它被提醒責備,並企圖把我們帶回到正確的道路。我們的難處,就如哥林多信徒一樣,不是沒有神所賜內住聖靈的恩賜,而是對祂(聖靈)同在的實際,還缺少切身的感覺與經歷。我們沒有寶貴並享用那位在基本上是絕對聖潔的聖靈,祂現今在我們心裡已經設立了祂的居所。——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前三16】愈是莊重嚴肅的禮拜堂,愈缺乏屬靈的空氣。今天在各國,嚴肅莊重的禮拜堂到處都是,可是裏面的會友大多是名義的信徒。莊重和嚴肅是可以做得出來的,而屬靈的空氣卻是活出來的。許多信徒,在禮拜堂裏莊嚴肅穆,但一出了禮拜堂,什麼話都說,態度的輕浮和在禮拜堂裏的時候,成為正比。─
何曉東《一把麵粉和一點油》 【林前三19】屬世的智慧固然能夠解決經濟、哲學、科學、以及人類一些物質方面的問題,但是它絕對不能夠透徹屬靈的事。這就好像工程師能替人解決房屋的問題,但不能解決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醫學家能把病人醫好,但卻不能把汽車修好。所以人若因自己有屬世的學問,便自以為有能力通曉屬靈的事,實在可以說是「中了自己的詭計」。 我的一個朋友用「低能」一詞來解釋「愚拙」。希臘文這詞的音譯就是低能(moron)。低能者的定義是,只具有十二歲兒童心智能力的成人;他們是末充分發展、長成的人。一切低能者的聰明在神說來都是愚拙。這正是哥林多人的光景。他們自以為聰明,情願聽從學者的理論,卻不持守保羅,亞波羅,磯法所傳的信息。他們彼此分爭,自成許多小團體,就好像小孩子的行逕。哦!今日教會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低能兒。 【林前三19以利法說出記于約伯記五13的說話時,是否受聖靈感動而說的?】 在哥林多前書三19,保羅引述約伯記五13以利法的說話:「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這段引語頗使人感興趣。根據約伯記四十二7記載,耶和華斥責以利法:「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由此看來,約伯三位朋友安慰約伯的說話,沒有神學教訓方面的價值。聖經批評學家白杜威有如下評論:「傳統上,以利法從未被視為受聖靈感動而說話。約伯則被視為有聖靈光照……保羅引述這段經文時,顯然沒有考慮是誰的說話,亦沒有理會該話是否受聖靈感動人說出的。對於保羅來說,這番話是有價值的,於是他引述這話,支持自己的論證。」(Dewey Beegle,Scripture Tradition and
Infallibi[Grand Rapids:Eerdmans,1973],p.194) 白杜威這番評論,沒有顧及保羅引述以利法說話前有「經上記著說」一語。保羅認為以利法說話是有聖靈感動的。綜覽整本新約聖經,無論基督、使徒、馬可和路加都用「經上記著說」來指明聖經的權威,亦指明了接著的說話是真理。據此看來,引述在哥林多前書三19的一番話,也被保羅認為是具權威的、無誤並可信。保羅視以利法的說話具權威,信徒由此瞭解一個原則:三位朋友安慰約伯的說話,雖然不受用于約伯,甚至是批評約伯,對他不公平,然而,這些安慰說話本身是正確的。約伯自己也如此評論三位朋友的說話:「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伯十二3)即是說,三友人的話已屬老生常談,是人人都明白的。 事實上,從約伯自己說話所流露的情緒看來,三友對他的評論亦非一無是處。三友承認神是公義的,亦樂意接受罪人重新歸向他;這番意見當然是對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們堅持災難之所以臨到約伯,必因約伯犯罪又不向神坦然認罪,三友這番話,卻嚴重地錯解了神顧佑萬事的方法,還顯出他們以為藉善行可得救,將全能的主宰降格為他們的守護神,顯出他們的自以為是。 在此應要指出,約伯當時大受打擊,滿腔怨忿,他關於神的言論也不全對呢!例如約伯記十3,約伯向神投訴:「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壓,又藐視,卻光照惡人的計謀,這事你以為美麼。」在十六12-13,約伯又控訴神無故以兇暴待他。約伯會說錯話,但滿身罪孽如該亞法,也偶然間說出如此有意義的話來:「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約十一51)福音書作者接著評論該亞法這番話:「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十一51) 研究聖經任何一卷,都要細心識別出每一句話於什麼情況下說出來。聖經作者說出這句話,究竟是顯出受聖靈感動又有權威的真理,抑或忠實報導不信者未受聖靈感動而說出的話,更甚者是撒但欺哄騙人的花言巧語。上述各種說話,都包括在聖經無誤這項教義內。──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林前三20意念虛妄「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人的意念很多,也不止息,可以說,人一生都是活在他自己的意念裡,沒有作什麼的時候,是想自己的意念,而所作的,又是根據自己的意念而行。人的意念雖然很多,但真有價值的不多,反是錯誤的,罪惡的,可以說是虛妄的更多。人所有的意念,以及由這些意念而產生的行為都如海中的波浪一般,一波一浪地相逐,歸於無有。而人意念中的波浪沒有海洋中的波浪那麼大,只在人的小小腦海裡,只是剎那之間就過去的。 這裡「意念」一詞也可譯作「理想」或「推理」、「推論」,那就是說,人憑自己的聰明、知識、力量方法所作的一切都是虛妄的。人用理想、理智、推論可以認為沒有神,或者神所作的不對。人理想可以有一個更好的世界、更對的途徑,或者有其他許多的推論、設想、理由,但都是虛妄的。人的理想很少會成為事實,即或成也與神的理想不合,只所想象的快樂
並不是真快樂,人所盼望的幸福也不是真幸福。 只有神的話是真理,神的旨意是事實,真神以外的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錯的,還是尋求神的真理,抓住神的事實吧!──《每日天糧》 【林前三21~22】『萬有全是你們的。』派克(Parker)博士用例子解釋這節經文。「我的事工是從班伯利(Banbury)展開的,我在當地的房子,樓上窗戶正俯瞰著一有錢人的廣大產業。真正享有這產業的其實是我。雖然我未擁有方寸土地,但實際上整片土地都是我的。那位富有的業主每年來一次,住上十天,然後就用鎖鎖上。我卻日復一日享受著它提供的美景和遼闊視野。這世界是你的。花朵是你的。「萬有全是你們的。」他們是你父親的。他們屬於那住在聖所裏的一位,因此也是屬於你的。 【懷恩早禱】 1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 3 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 6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8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9 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10 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11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12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楷,在這根基上建造. 13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14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15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16 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感謝讚美我們在天上的阿爸父上帝,感謝祢慈祥的臉光光照我們,從漆黑的早上到祢的面前,領受豐滿的甘露。能與天父祢共話,向祢傾訴,聆聽祢在我們心中的感動,表達我們對祢的愛慕,我們己經心滿意足,沒有他求。 感謝天父讓清早的微風,撫平我們一夜的憂心和掛慮。疫情、疾病和困難雖然一夜未見退潮,大水仍未分開,乾地仍未顯露,一宿雖然有眼淚,早晨便必歡呼,因為祢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感謝主耶穌祢是那以立好的根基,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我們專心以祢的國度為根基,把我們的一生及人生目標都奠基在祢的話語上,幫助我們放下人的智慧和自高,能謙卑凡事以討祢的喜悅為首要的任務,並按著祢分派的建築材料,忠心完成祢所交付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祢堅立。 求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能以祢的公義嚴正看待我們虛妄的意念,拒絕一切叫基督祢的身體分裂的嫉妒、分爭和結黨,免致我們的心燈暗淡,羞辱主祢的名,把祢重釘在十字架上,叫教會失去在社區中燈臺的使命。 大能大力的聖靈懇請祢來管理我們的心思意念,支配我們的言語行為,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激勵我們用愛心去面對每一個人,並為未信主的親友鋪設一條易行的路,能領略主裡的甘甜和平安,與我們攜手走蒙福之路。 聖靈求祢開我們屬靈的遠見,賜我們悟性和智慧,活出滿有主耶穌基督長成的身量,有足夠的能力判斷疫情及動盪世局新聞的真偽,避免把沙石撒在路上叫自己和別人滑倒。幫助我們忠心做祢吩咐及加力的事工,作榮神益人的屬靈子民。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