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前十三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若沒有基督徒真正的,教會裏一切可能得著的富足,和很高的成就仍是無益的。

         林前十三1說到若在教會裏或在生活中沒有愛,那麼就是人說得多好聽也是無益的。有一個故事說到兩個傳道人在加拿大的溫斯頓城,其中一個是演說家,措辭優雅,特出的比方,但卻是冷淡無愛心,另一個卻是不善詞令,但有豐富的愛心,結果當地的人式揀選後者為他們的牧師。

         因此愛所想要的是:(1)對我來說就是要作傳信息的一個人。(2)在你而言,你要活出被基督之愛所激勵的生活來。──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林前十三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愛比先知講道更重要。聖經中有許多的預言,但這些加起來還不會比愛更大,預言是包括了從創世記到啟示錄之末了的永世的範圍,這些固然是絕佳絕妙,但沒有愛就無益了。

         愛比各樣的奧秘更為重要。這些奧秘包括了許多不可知的範圍,三位一體,道成肉身,揀選等。雖有豐富的智慧能瞭解這一切,若沒有愛也是無益的。

         愛比知識更重要,這些知識包括了可能學到的各領域的學問,不論是在學校、在大學、在學院所得到的各種學位。假如同時有愛和生命的動力,這些都是美好的。

         愛比信心更重要,信心包括了一個獻身者內裏的一切。信心如芥菜種一樣是奇妙的,但沒有愛也是沒有益處。沒有愛,人就算不得甚麼,他只是虛無,一個不足取的人,一個渺小之物而已。──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在中國西北方工作的一個傳道人不能講流利的中國話,但卻因著他愛當地的人而為人所深深的感銘,當地的人懂得他所講的,說:他的一言、一笑都是愛的言語,所以他們也愛他。──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林前十三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愛是慷慨的。施贈若沒有愛心也是無益的,以無情的態度贈送也是無益的。神卻是藉著施贈來表彰祂的愛,將基督當禮物沐浴在愛裏賜給人,但聖誕節裏人們所送的禮物,裏面可能沒愛──只是一種客套而已。(1)竭力的獻上所有的財物,但其行為卻沒有滲透在愛中,亦屬無益。(2)全然的獻上整個人(殉道),若沒有包含著祂的愛、神聖的愛、屬神的愛,也是無益的。──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林前十三3具體的愛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位兒童心理學家花了好幾個小時在他家裡建造一條新的停車道,就在他把新灌的水泥的表面抹平之後,他的小孩們追著球跑過這條車道,留下很深的腳印。他用一連串憤怒的字眼,對著他們大吼大叫。他的太太很吃驚地說:你是個心理學家,理應懂得愛小孩的。盛怒的心理學家大叫說:我是以抽象的方式來愛小孩,而不是以實際的方式。我對這敘述中的事件暗處發笑,並且對那戲弄的語言深感不平,但這故事對我而言,聽起來很真實。雖然我贊同捨己之愛的原則,但我發現對我知道該如何對每天跟我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表達這份愛。
哥林多前書13章裡敘述基督徒要以有形的方式來表達愛: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4~5)若把愛當作理論,那是沒有太大的價值的;若把愛實踐出來,那就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財富。當腳印落在停車道上時,人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愛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或真正地存在著。以虔敬腳步來追隨主偉大的典範,他的聖工就是行善;這寬廣的大地仿若天父的殿堂,每個可愛的生命都是一首感謝的詩篇。
愛是一個動詞。
──《生命雋語》

 

【林前十三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愛是能恆久忍耐的。我相信這是愛的一種顯著的特質。每天報上都可看到失戀的消息,許多人在愛上經歷了憂傷的故事,感情受創致使他們以為已不在愛裏面。

         真正的愛是說,我愛你並願為你赴湯蹈火,和你共患難同憂傷。真正的愛是能忍受苦難而仍舊感到是甘美和良善。

         基督徒的道路就是一條受苦的道路,但他仍要學息著愛,藉著苦難使他的品質更為成熟和加深。

         愛在一夜之間即轉為恨,這不過是人類的情愛或者是迷戀而已。撒母耳記下十三章十五節的故事中有這真實的比方。

         真正的愛包括了加略山上。神如此愛我們,甚至祂的大愛能表彰在不低於加略山的受苦。──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林前十三4牧師和蠟燭台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134
  昭安已墮落成為一個可怕的罪人,他曾為偷竊一事坐過十九年監獄。出監後,每個人都恨他,連旅館裡也不給他住宿。他無家可歸了,後來到一位牧師家中,牧師留他住宿。照例將樓上那間為客人預備的房間給他睡覺。月亮從視窗照進來,桌子上那六個銀盆使昭安興奮了,足值200元,偷了再說,屋子裡靜悄悄的,他懷中揣了銀盆,走到花園中越過矮牆逃了。
  自然,牧師家中起了一陣小風波,牧師對大家說:不必埋怨了,這些銀盆不是必需品,應當幫助窮苦的人,昨夜這個人也夠可憐了……”話音剛落,外面員警帶著被捆綁的昭安進來了,牧師連忙迎上前去對昭安說:啊,你怎麼在這裡,我那個蠟燭台也要送給你的呀!你怎麼不與銀盆一起拿去!家中人被弄糊塗了,昭安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員警們面面相覷:這個慣偷,已坐過五次監牢,死不悔改,早上他將銀盆拿進店鋪變賣時,我們認出是你的,所以捉將過來。他曾竭力聲辯說不是偷的,我們根本不信賊的那一套,誰知真是你送的,誤會,誤會。
  昭安被釋放了,他低著頭,真不敢看牧師一眼。
  兄弟,你將我的蠟燭台也拿去,賣200元錢作本錢吧!不要再作惡事,人的靈魂比任何都寶貴,你若能夠因這蠟燭台得回自己的靈魂,我將無限高興。以後你有什麼事,不論白日黑夜,只管從大門進來,我的大門晝夜都不關閉。
  熱淚從昭安的眼中湧流下來,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熔爐中的火焰。他這顆被監獄越磨越硬的心,軟化了,感動了,基督的愛征服了他的心。── 佚名《喻道小品》

 

【林前十三4~7『愛是恆久忍耐…愛是凡事忍耐』。愛是開始於忍耐,結束於忍耐;愛是透過忍耐,強烈地表明出來。這是十字架的功課。甚麼叫作『恆久忍耐』?就是從上到下,是直的,指時間說的。甚麼叫作『凡事忍耐』?就是每一件事,是橫的,指空間說的。一個直加一個橫,就是十字架。這是十字架的道路;如果你不肯背十字架跟隨主,你就根本不配講愛。愛就是十字架。―― 寇世遠《謹慎之道》


林前十三5記得要遺忘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別人傷害了我們,然後向我們道歉,我們說自己已寬恕了他們。然而,就像狗喜歡咬住骨頭不放一樣,我們很可能對所受到的侮辱仍念念不忘。
在哥林多前書135節中,保羅宣稱愛是不計算人的惡。保羅運用會計學上的概念,猶如在記帳簿上記數字,愛正好相反,它不記錄惡。愛是寬恕,什么都不記在帳上。
你如果想記住什么事,你會一再地複誦,孩子會複習、演員會背誦臺詞,你不斷地複讀一些名字,以便記住他們。但愛則刻意要忘記過去的傷害,把它們交給神。
據說有一位宗教領袖,他永不忘記別人對他的輕蔑與侮辱,這是他根本的弱點。他可能短時間內不計前嫌,但他給人的印象是始終不忘挖舊的瘡疤。
反之,桑士特牧師在寫聖誕卡時,一位朋友提到一個人的姓名,提醒他說:難道你忘了他曾如何侮辱過你?桑士特回答說:是的,我記得,但我也記得要遺忘。讓我們學習他的榜樣。
求主助我,仁慈寬恕,
百般罪惡,你皆饒恕,
求主賜我,如主之愛。
記得要寬恕,也記得要遺忘。
──《生命巂語》

 

【林前十三5『不作害羞的事』原文作『不失禮』。愛是不失禮的,愛不會沒有禮貌。一個人常常最沒有禮貌的時候,就是在家裏的時候。禮貌會把人生的接觸變作有意義,變作美麗。一把禮貌拿走,人生醜惡的方面都出來。所以,不管人是多熟,禮貌還是應該維持。有弟兄說,禮貌好像兩個機器中間的滑機油。沒有禮貌,摩擦就來。―― 倪柝聲

 

【林前十三7愛是凡事包容】大華晚報在很多年前登了一篇『我愛土妻』的短文,作者自述十五年來甜蜜的婚姻生活──『記得新婚之業是我幫她放熱水的(當時妻還不會使用瓦斯熱水爐),沐浴完後她很得意地對我說:我把瓦斯關好了。丈夫連忙問道:怎麼關的?妻答:很簡單,我只吹一口氣,熱水爐內的火苗就熄了...諸位看官,吾妻土得很可愛吧!』有了愛,就是可愛的『土』妻,如果沒有愛,必然評論其妻為『笨』妻了!──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林前十三8小男孩與小鹿「愛是永不止息」】

小艾裡說個德國小孩,有著漂亮的短髮和藍眼睛,我們都喜歡他,因為他活潑、伶俐,偶而是很調皮的。在一堆人中,很容易就發現神采奕奕的他,好像不知道什麼是疲倦似的,小艾裡志願效法父親成為有名的外科醫生。

有一次我和小艾裡在河邊散步,背景是古堡和森林。可以說小艾裡每蹦兩步才抵得上我一步,這並不是因為我的步伐比較大,而是因為小艾裡總是蹦蹦跳跳的,一會兒撿石頭,一會兒檢小核果丟丟小鳥和野兔子,一點也安靜不下來。

後來我們在一個能夠俯瞰古堡的山坡上坐下來吃午餐,在這麼漂亮的地方,小艾裡的食欲和人一樣活潑。那兒有一隻小猴子,能夠要各種把戲以換取食物。不遠處有珠雞和孔雀。離樹下不遠的地方,柵欄裡圍著一對獐鹿,小鹿溫馴可愛,實在討人喜歡。小艾裡很親膩地叫他們強強和莉莉,強強頭上有一對角如同皇冠一般漂亮,莉莉那對充滿夢幻的眼睛,教你也要溫柔地對她好一點。

小艾裡吃飽以後就和強強、莉莉玩起來了。小艾裡從我的便當裡拿麵包和方糖喂它們,它們也靦靦地吃了一些。不久,它們又回來,並帶著熱切的渴望,想多吃一點食物。漸漸地,食物愈來愈少了,小艾裡籌算著,開始作弄起他們來。當強強和莉莉挨近食物的時候,小艾裡故意地把麵包丟得遠遠地。莉莉跟著強強慌張地跳來跳去,好像有人用棍子打擊它們一樣。它們回頭瞧了一下,眼神流露出一種抗議,「這樣的男孩!」小艾裡再哄騙它們的把戲終而失敗。原來它們再不受騙了,它們好像分辨出來是誰作弄它們的。強強小心翼翼地向我走來,神秘迅速地吃我手上的糖麵包,莉莉還是遠遠地望著。小艾裡改變作風,很大方地捧著麵包,但是連強強都不受誘惑了,可見得仁慈和善多麼重要。

我想仁慈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了。聖經上常提到這個字眼——「當彼此以仁愛相待。」「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恩慈、良善……」

你知道匹茲堡地方有個「卡內基英雄基金會」嗎?他們提供獎學金或獎金給任何英勇的英雄,不管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比如拯救一個溺水的人,尋找失落的孩子,在危急之時救人免受疾病之苦,或甚至起死回生。我有一本書叫做「和平的英雄」,專門敘述不勝枚擧的英勇事蹟。和平的英雄完全出於愛心和仁慈,救拔別人——可能是陌生人。他們總是出於愛心,扶持幫助,決不落井下石。——修·提·卡爾《聖經真道故事》

 

【林前十三8~10常存愛靈魂的心】「愛是永不止息……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一個傳道者最忌的是“為了講道而講道”。為了發揮恩賜而講道,這是最危險的,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最容易使我們受騙,只把道傳給別人,至終自己被棄絕了。

當我們發揮恩賜時,很容易自己以為了不起,多屬靈、多清高,豈不知我們的生命與恩賜究竟是兩回事。會說話的驢,仍照樣是個驢,要他明白神的心意,遵行主的旨意,是何等的難。

被主騎過的驢,當時是何等的榮耀,但過後豈不還是頭驢嗎?它只不過在被用時才顯出恩賜而已。

因此說我們應當存敬畏的心,在主面前生活,要時常以主的話來改正我們的為人,回轉我們來向著主,這是極其重要的。在為神工作時,不要忘記把自己放在被造者的地位上,讓恩賜來造就自己,這才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

所以,一個有傳福音恩賜的人,應當保守一顆愛主、愛罪人靈魂的心,要比保守自己恩賜的心重要的多。一個造就教會的人,要注意自己需要造就的心,比只想造就別人的心重要的多。

經上記著說:“……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 李慕聖《晨光》

 

【林前十三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心思(phroneo)指一般智力活動,不是“感覺”(如RV及其它版本)。是智力,不是感情。意念(logizomai)則更進一步,“有計算”(見5節)的意思,有籌算推理的概念。孩子不論在說話思想推理,都在孩子的程度。保羅再用成人來作比較,他不是彼得潘(Peter Pan),不肯長大。他行使成年人的決斷力;把孩子的事丟棄了(put……behind也是katargeo這動詞;在四節經文中,這個難解的動詞已出現了四個不同的含義了!)。保羅並不是說時間過去了,孩子的事就自然會過去;他選用的動詞表示,他用決斷力把孩子幼稚的態度排除丟棄。動詞的時態是完成式,表示他拿定主意結束孩子的事。——《丁道爾聖經注釋》


林前十三11幼稚與童真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當耶穌教導成人的時候,他談到小孩子的信心(路1815~17)。在哥林多前書1311節保羅也講到幼稚心思。
在福音雜誌的一篇文章裡,作者羅賓將幼稚的信心和童真般的信心作一個對比:
幼稚的信心:
1
、好基督徒不會有痛苦和失敗。
2
、神想我們快樂。
3
、神總是回應禱告。
4、信心總能幫助我們瞭解神正在做什么。
5
、好基督徒總是堅強的。
童真的信心:
1
、神用痛苦和失敗把我們磨煉得更好。
2
、神要使我們成為聖潔的人。
3
、有時候他的回答是或是等一等
4
、信心幫助我全心地信徒神,縱使有時我們不明白他的作為。
幼稚的信心是自我中心和無止盡地索求,希望神除卻困難,使我們過著舒適的生活。相反地,童真的信心是把焦點放在神身上。相信他用困境幫助我們成長,並彰顯他的榮耀。你的信心是哪一種?
神,請給我童真般的信心,
對你的話深信不疑,
讓我信心的眼睛專注你的面容。
童真般的信心定睛看我們的天父,
而不是看我們的恐懼。
──《生命語》

 

【林前十三12趣談鏡子的故經文﹕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你知道嗎﹖在鏡子尚未問世以前﹐人們是用什麼代替鏡子呢﹖說來有趣得很﹐古代人為了要明了自己的長相﹐所以想出一個辦法﹐常是趴在河邊﹐從水中反映出自己的真面目。只是不方便也不清楚。若是經風一吹﹐水波粼粼便什麼都看不清楚啦﹗
  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代﹐人們才發明青銅為鏡。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在日本本州中部岡上市的一個古墓裡﹐考古學家們發掘了十三個圓圓的金屬盤子﹐經過最後一番考證﹐人們才最後弄清楚﹔原來這些金屬圓盤﹐是中國古代的青銅鏡﹐估計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的確﹐中國古代的青銅鏡﹐是十分著名的﹐不僅在國內普遍使用﹐而且遠銷國外。唐朝詩人李商隱《無題》詩中的曉鏡但愁雲鬢改這裡所說的鏡﹐便是指青銅鏡說的。在唐朝那時街頭巷尾﹐常有叫喊磨鏡呀﹗”“磨鏡呀﹗的工匠挑著擔子專門用磨石替人家磨青銅鏡子。
  正因為青銅鏡也不夠清楚﹐所以人們才發明了玻璃鏡子。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鏡子是在威尼斯誕生。他們是用水銀(汞)來制造玻璃鏡﹔先往玻璃上貼上一張錫箔﹐然後倒上水銀﹐因為水銀能夠很好的溶解錫﹐變成一種粘稠的銀白色的液體--“錫汞劑﹐這種錫汞劑能夠緊緊地粘在玻璃上﹐成為一面鏡子。
  當法國王後瑪麗
美第西斯結婚的時候。威尼斯只送了一面小鏡子作為賀禮﹔也許讀者會認為﹐這太過于寒酸。豈不知在當時卻是非常珍貴的禮物﹐據說這面鏡子的價值達十五萬法郎﹗
  後來又因為制造水銀鏡子太費事﹐要整整花一個多月才能做出來。況且水銀鏡又是有毒﹐鏡面也不太亮﹐科學家利比喜﹐接著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這就是現在人們所喜用的鏡子。
  以上看到鏡子的演變﹐從水面到青銅鏡到鍍水銀的玻璃鏡﹐到現在的鍍銀的玻璃鏡子﹐確實是經過了一段漫長曲折的道路。更有趣的是將近兩千年前主的兄弟雅各就以鏡打過這樣的比喻﹕因為聽道而不行道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我記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們基督徒應加上一句以《聖經》為鏡可以察心靈善惡。雅各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聽道是為了行道。正如我們為何要照鏡子﹖無非要知道自己的面孔有無污點﹖有則揩洗掉。看看衣冠是否整齊﹖否則立刻改正之。同樣﹐信徒聽道也好﹐讀經也好。應當是作為一面鏡子對照自己﹐當作的去作﹐不當作的不作﹐這樣才是聽道讀經所起鏡子的作用。
  記得我小時候常喜歡拿一面鏡﹐朝著陽光返照在人的面孔﹐使人睜不開眼﹐以取樂。如今我們常犯一個毛病就是好用《聖經》上的話對照別人﹐只知他人眼中有刺﹐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這就是忘了自己相貌如何
  保羅對哥林多弟兄姊妹也用鏡子打另外一種比方﹕我們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信徒一生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坎坷不平。只因知識有限﹐見識不足﹐理解能力差﹐觀點又局限﹐宛如在水面觀看模糊不清﹐以致產生迷茫﹐苦悶﹐困惑﹐疑慮﹐但深信有朝一日﹐與主面對面﹐勝如在鏡子前照得一清二楚﹐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到那時恍然大悟﹐勢必悔不該當初﹐自尋不必要的煩惱﹐自討苦吃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林前十三13】「其中最大的是愛。」

當使徒詠誦這首完全的愛之詩篇,他臉面必展開光亮,在詩韻節奏轉變之中,他的表情必更加煥發,這簡直是天使的容貌!為什麼愛是最偉大的呢?

愛是信與望的冠冕——信是根本,望是枝子,愛才是完美的花卉。你可能喲信而無望,有望而無愛,但是愛卻包括信與望。

愛是像父神的品格——神的品格中不需要有信,祂有完全確實的知識。祂也不需要有望,在永恆中沒有將來。神是愛,愛是祂的品格。

愛是遠勝信望二者——人的知識至多好似嬰孩牙牙學語,在天上完全的光照中必然消失。口才不復存在,預言也沒有必要,因為未來的景象都顯露了。信與望以後都不需要了,惟有愛永遠長存。

愛是純潔天上生活——一位有錢的信徒問牧師說:天堂在那裡?回答是立即的,你要知道,我可以告訴你,到鋪子去買很多日用品與食物,送到窮寡婦那裡去。她是教會的會友,很窮,三個孩子都有病,你去找一位護衛照顧她們,然後你讀詩篇二十三篇,跪下與他們一起禱告,你就找到天堂了。——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前十三13愛乃最大「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就是愛。」】

聖經中的道理,教訓很多,信徒所當追求的也很多,主耶穌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太633)將來在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希伯來書上說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還有講到其他的追求,都很重要。但惟有信,望,愛是基礎。

盼望是我們追求的動機,使我們成為聖潔和敬虔,也是我們的喜樂和力量(羅82425;西15;帖前13;彼前14~6)。但是信心是盼望的實底和確據(來111),信心不但使所盼望的成為實際,也是我們和神中間最基本的維繫和一切真理的根基,沒有信心就會覺得屬靈、屬天和將來的事都虛空渺茫,連對於神和神的話都有懷疑,那就一切都完了,還剩下什麼呢?所以希伯來書十一章所講的所有聖徒都是以信為本,因信而活的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116)。

雖然信和望都非常重要,但和愛比較,愛則更為偉大,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16)。愛也最像神,所以是信徒追求靈性的最高峰,愛不但是神的命令(太223739),也是最大的恩賜和最妙的道(林前1231)。因為別的都可能有為己的成份,而且對別人的益處較少,惟獨愛是舍己,只求別人益處的(林前131~7),所以愛是生命的頂點。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就是最沒有價值的人,愛心有多少,人的價值就有多少,愛到什麼程度,人的生命也發展到什麼程度。愛是地和天,今生和永世的橋梁。──《每日天糧》

 

【林前十三13有一個故事可以把林前十三13的事實說明了。一個慈母愛她任性的兒子,這個孩子被控以可怕的謀殺罪。(1)她的信心因著她兒子所坦白供出的一切猙獰的內容而搖動了。(2)她一直希望最終她的兒子能得到赦免。(3)但審判執行後,她的信心和盼望都失去了,但愛並沒有消失。他仍是她的孩子,她一樣地愛他。這正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每天的服事祂。── D.M. Panton《保羅的愛的詩歌》

 

【林前十三13所羅門的聖殿】經文: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314)。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所羅門王所建的聖殿,地基座落在一個禾場上,這裡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相傳有兄弟兩人皆為農民,哥哥亞勞拿,已經結了婚,有好幾個子女。弟弟阿珥楠還是個單身漢。這年收成後,哥哥想,自己家庭幫手多,勞力好,收成也不錯,應該幫助弟弟。於是趁著夜色背了袋麥子放在弟弟倉裡,可是事也湊巧那夜作弟弟的也想起哥哥。我一個人生活容易維持,我哥哥子女多負擔重,恐怕不夠維持,應該幫助他,馬上也搬了一袋麥子偷偷放在哥哥倉裡。

  第二清早,弟兄兩人暗自驚奇,為什麼搬了一袋麥子,卻不見減少。第二天晚上,二人不約而同,又將麥子往對方送。第三天兩人越發奇怪,便都坐下來看個究竟,直到半夜不見動靜。二人又不約而同的背著麥子上路,到了禾場上恰巧半路相遇。一見面,二人就明白了這秘密,便一同跪下感謝神。弟兄二人彼此相愛,成為以色列中的美談。這塊禾場就成了愛的場所。大衛曾在其上修築祭壇,獻上祭牲,阻止了滅城天使的刀禍。後來就選擇了這塊地方建築聖殿。

  "是古聖殿的根基,也是今日教會的穩固根基。

  無怪乎保羅也說過: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所羅門王說: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1012)。

  以弗所的教會有一件事受到主的責備,就是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即使他們有許多長處:能嫉惡如仇,能辨別真假使徒,肯為主名勞苦並不乏倦,如若不悔改,把失去的愛心重新恢復的話,那麼主來,就必把燈檯從原處挪去。

凡是失去了愛心的教會,也是失去了燈檯的教會。自然就失去了光輝,失去了有力的見證,成為有名無實的教會。──《為甚麼要用比喻》

 

【懷恩早禱】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3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1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讚美慈愛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早上起來,我們恭敬屈膝在祢面前稱頌祢的聖名,願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人人都知道除了祢以外沒有別神,祢是主耶和華,在祢以外並沒有別神。

感謝祢在萬有中,對我們的疼愛,祢讓我們的面容、體力和心志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們的身、心、靈都擁有三位一體造物主祢的形像,我們能擁有萬物之靈的能力,我們比服侍祢的天使,只是微小一點。我們感謝祢,我們算得甚麼!祢竟顧念我們、眷顧我們。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把天父完全的愛,永不上止息的愛帶到世間,叫我們失去了祢,就失去真愛的本質和根基,這個世界的一切,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我們的言語就會變成花言巧語,狡猾言詞,我們把愛扭曲成自私自利的野心。主耶穌求祢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惡夢。

親愛的主耶穌,原諒我們沒有好好看守祢賜我們的身體,沒有好好在忍耐、恩慈、包容和信心中建立基督徒應有的生命。求祢赦免我們,沒有好好去看守祢的教會,使教會失去以祢為首,失去弟兄姊妹彼此相愛,彼此尊重;我們把教會弄成粉飾的墳墓,充滿嫉妒、自誇、張狂、互挑軟弱、和常常激發怒氣。當我們面對疫情侵襲、社會的動盪及生活的種種壓力時,我們的燈臺黯淡無光,我們懇請祢來,光照我們,潔淨我們的心,重新住在我們的心,作我們心中的主、心中的王。

 

聖靈請祢用多面的鏡子幫助我們全面看透我們的表裡,不再模模糊糊,胡里胡塗度日,叫我們在前面有限的日子中,能重新塑造主的生命,以祢為我們生命的舵手。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活出信徒的榜樣。

面對疫情好像花粉散落在各處,叫敏感的人無法抵禦,求聖靈降下靈雨,把病毒沖走,沖刷我們的眼睛,能重新望見盼望的前境;沖洗我們的喉嚨,能重新高唱讚美的靈歌;沖激我們的內心,叫我們重建動力的信、望、愛。事事由愛心做起點,以愛心做終點,叫我們的心思意念不再作小孩,能站起來,在智慧和身量,並天父喜愛的心,以及人喜愛的心都一齊增長。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