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前十五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你有否在你一生之中,因神做工的方法而深切的受感動呢?你有否注意神的行動和道路,竟然在千万人中,揀選你特為屬祂的子民呢?哦,我常常這樣想,當我作學生的時候,神便拯救了我。在那四百多位同學中間,神的揀選竟落在我的身上!這件事怎會如此發生呢?我只是那一大群青年人中的一份子,神卻從那一群里把我挑選出來!怎會這樣呢?當我們想到神的恩典,如何借著奇妙的方法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只好俯伏在祂面前敬拜,并承認祂是神,只有祂是獨一無二,獨行奇事的神。

或者你要問,神為什么要拯救你呢?讓我告訴你,祂拯救你,因為祂樂意拯救你,因為祂需要你,便揀選了你,并親自把你帶到祂面前來。所以我們既然如此的白白蒙恩,除了虔誠的敬拜祂以外,真是無話可說,也沒有什么可做的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前十五17信心根植於歷史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
奧立華·史頓(OliverStone)製作了一部有關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FKennedy)的電影。他杜撰事實,之後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說,故事中想像的意識是很重要的——或他對事實的詮釋是很重要的;而歷史的精確度卻毫不重要。
第一世紀有些宗教領袖顯然就用了類似的戰術來描述基督的復活。他們受異教的信仰所影響而貶低了物質世界的真實性,他們說耶穌復活是指屬靈上,而非形體上。
對使徒保羅而言,這個想法是異端。他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提到要有歷史之真憑實據的重要性。他提醒他們說,復活的耶穌已顯現給彼得,也給其他使徒、雅各看,同時也顯現給其他五百多人看(林前155~8)。這些目擊證人大多數仍然活著,也可以證明耶穌復活的身體是與他死前一樣地真實存在,只不過擁有了新的能力。
歷史的正確性對於基督信仰的真實性是很重要的。那實實在在形體的復活證明了耶穌的神性,他為人類贖罪而死的能力,以及那永生的盼望。在耶穌裡的信心是在真理裡的信心,而真理即根植於歷史。
我們的歷史是被到處充塞的書記載著,
那是我們曾經想過,說過及做過的;
但是有一本書:聖經,揭開了正確的路,
是述說救主,神之子的事。
認識基督就是認識真理。
──《生命語》


林前十五19為永生而活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不可知論者羅勃·安格索(RobertG.Ingersll)在寫給他兄弟的信裡,反映出他對生命的看法。他寫道:我覺得我們已經越過了人生輝煌的高峰,日子越走越快,生命的里程碑越來越逼迫,我偶而會瞥見在生命道路盡頭的高牆。不久前,我曾奮力前進,現在卻又畏縮不前。年輕時,我們追求未來,像擁抱新娘般地擁抱它。到了年老,我們譴責它是個美麗的謊言,並且驚訝自己為何如此容易被騙。我們追求不可捉摸的事物,專注於逐漸消失的東西,對不可能的事抱著希望,等知道它真是不可能時又心生悔恨,並害怕事實必定如此,而力圖去挽回那些愛情的幸福,也是徒勞無益的。而這朵有紅花蕊的白花,也有著生命無法持久的悲哀。
拿這些沮喪的言語與保羅的話語做比較,可以看出保羅是因為認識基督,所以在面對生命臨近末了時,能那么有自信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後47~8
你承認耶穌為你的救主嗎?你是否為他而活?若是,你就可以得到一個榮耀的未來。
神因他名的緣故,引領我們走義路,
而當我們在義路上行走,就知道它終將通往天堂,
在那榮耀的日子裡我們的靈魂將升到天堂。
我們現今所追求的,
就決定了我們將來的去向。
──《生命雋語》

 

【林前十五19今生指望】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吃肉喝酒﹐說﹐我們吃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賽廿二﹕13
  有一位女子﹐自從信主之後﹐心中充滿平安和快樂﹐生命有了很大的改變。她極盼望丈夫也能悔改信耶穌﹐雖然百般苦勸﹐他都無動于衷﹐總是硬心不信﹐他的妻子為他可惜﹐只有暗中不斷為他禱告。由于妻子的好行為﹐並在生活上把最好的先讓給丈夫享用﹐盡量的體恤﹐一天﹐丈夫覺得很不過意﹐就問她說﹕你這樣克己待我﹐究竟為什麼﹖妻子回答﹕因為你的福氣只在今生所以要讓你多享受些﹐而我不要緊﹐因為今生是短暫的﹐我還有來世的永生之福﹐那是永永遠遠的。丈夫想想說﹕我也要信耶穌﹐讓我們一起享受永生之樂吧﹗
  保羅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林前十五19只在今生「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今天世上不信基督的人很多,許多人過得也不錯,而信主的人生活並不一定比別人好, 並且可能有因信仰而來的難處。所以若只在今生有指望,那真是比眾人更可憐,沒有什麼好處,若不是為著來生的好處,又何必信呢?

聖經對此講得很清楚,主耶穌一開頭就是傳「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為主受苦的有福了。因為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512)。人信主就是為的不至滅亡,反得永主(約31636)。自古以來的聖徒都是羨慕一個天上更美的家鄉(來1116)。保羅所傳講的中心就是信主得救,盼望主來(林前152;腓320)。雅各、彼得也都非常注重主來,盼望神國(雅578;彼前14713;彼後11131314)。約翰所寫的啟示錄更完全講到未來的事,看到聖城新耶路撒冷的榮耀(啟21110221)。

因此,一個信徒什麼時候失去對將來的盼望,失去對屬天永遠的追求,他什麼時候就墮落,屬靈的情況就完全不對了,那就是離開了信仰,背離了神的旨意,入了迷惑,被今生、肉體、世界上的事所吸引、纏緊、捆住了。不在屬靈的清醒狀況中,過的是虛空的日子,心中也不會有平安和喜樂,惟獨對來生有盼望,追求屬天永遠的事,等候主來,才比別人更為有福。──《每日天糧》

 

【林前十五20】「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這些話實在是有超越的含義!多麼令人興奮與感動!它們使人思想,感到話語有何等尊貴的價值。這實在不是人的口舌與頭腦所能產生的,卻帶著天上的記號。

那一天主耶穌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成為聖殿中大祭司搖動禾捆的初熟稼穗,代表在田間千萬禾稼的收穫。這既是代表性的,就可包括所有的一切。復活的主代表所有的信徒,他們的身體因主復活的形象而更新了。

祂是典型——祂的身體外形仍舊一樣,凡認識祂、愛祂的人仍可認得,甚至祂的聲調也是沒有改變的。祂的身體是祂心靈的表現,不再回復到朽壞的肉身,不再有疾病與痛苦,所以信徒可以享受同樣的經驗。

祂是憑據——祂不只是復活的主,也與我們眾聖徒聯合起來。神的能力怎樣在祂身上,也必在我們身上。在主裡面睡了的人必與祂一起活過來,在地上還存留的人就都被接到天上。凡被主買贖的聖徒無論怎樣卑微都蒙拯救,在神的天使號角吹響的時候,大地所擁有的,都好似胚種一般在收穫的時候成為成熟的莊稼,信徒的復活也是這樣。——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前十五23~24復活的次序:採取當時軍隊凱旋回來的情形作比方:前面是官長,其次是軍兵,最後是俘虜。復活的次序先是基督,次是千年前的信徒,最後是千年後的人。一個是初熟,一個是收成,一個是打場後剩下的無用東西的焚燒。―― 牛述光

 

林前十五29提及為死人受洗;其意如何?】

     哥林多前書十五16-32討論死人復活的問題;真信徒盼望以肉身復活,能否實現?初期教會當時,希臘哲學家、知識分子以及撒都該黨的猶太人都不贊成死人會復活;他們認為人一旦死亡,肉身就不能復活。耶穌釘死十字架後,葬在耶路撒冷的舊約聖徒復活顯現,是當時很多人看見的(參太二十七52)。但撒都該人認為這純粹是出於人類幻覺,又因為人迷信就將死人復活的消息傳播散揚。綜覽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使徒以基督自己肉身復活作為憑證,指出信徒于末時必定亦以肉身復活。

    循著這條脈絡,保羅繼而討論每個信徒都歡歡喜喜地盼望復活。年老信徒久病不愈,自知離世的日子也不遠了,於是召心愛的後輩來到床邊,若他們未悔改,這老信徒就敦促他們歸向神。老信徒會說:「親愛的年青人,我快要離開你們了,但我希望在天堂再與你相見,謹記在那裡見我啊!但請記著,若不藉著神的兒子,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將你們自己交托給主耶穌罷!」

    年青人帶著沉痛的心情離開病榻,深受感動,時刻惦記著老信徒誠懇的教誨。未信主的,可能會更加留意福音,甚至接受耶穌為救主及生命的主。還懷念著剛離開他們的老信徒,他們時刻願意公開在人前作見證,在教會內受洗,一方面公開作見證,另一方面也是「為死人的緣故受洗」(前置詞hyper應解作「為……緣故」,不是單單的「為」)。

    第一世紀的信徒看這段經文,絕不會錯解保羅的意思;hyperton nekron乃「為死人的緣故受洗」,卻非指世上信徒的信仰能算入已死但未信者的賬上,無論死者與活信徒有何親屬關係也不能。綜覽整本聖經,救贖之恩只會給予信徒自己,信仰不能由這人贈給那人。然而,後輩受長輩臨終敦促,深受感動,因而反省已罪、悔改信主,也就獲救贖之恩,盼望將來以榮耀之身與敬畏的長輩相見了。保羅於29節所說的正是此意:「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第30節更以引伸:「我們又為何要時刻冒險呢。」到了第32節,保羅更加說:「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

      換言之,若死人復活只是人類一廂情願所虛構的,基督也不會從墳墓裡復活了。若基督不曾復活,整套福音便是憑空捏造,人也不能脫離罪惡、死亡與地獄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林前十五17)因此,肉身復活的教義並非基督徒虛構出來的,卻是得救贖的基本要素。然而,人只有悔改,回應主的呼召,才得救。救恩絕不能轉讓,人也不可代別人悔改。聖經絕無提及替人悔改,使人得救之理,這種理論完全歪曲了聖經在救恩方面的教導。──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林前十五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不要自欺引出一句格言來,就如在Menander所見的話(Thais, 218;有人認為早在優裡皮底斯(Euripides,希臘悲劇詩人,480406BC──編注)已出現)。Homiliai譯作company(交友)大概是正確的;不過這字多半用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上,尤其是談話的溝通(英文的homily(訓誡)從此而出)。善行(character)譯自ethe;複數,譯作習慣更貼切(BAGD)。保羅說,交了不良的友朋(那些不信復活的人),會敗壞信徒的行為習慣,叫人偏離真道。——《丁道爾聖經注釋》

 

【林前十五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濫交』兩個字,應該繙作『不正當的交通』,或作『失當的來往』。『敗壞』兩個字,在英文裏是朽壞的意思,像木頭一樣,朽壞了,生蟲了。『善行』這個詞,輕一點可以繙作『好的禮貌』,重一點繙作『善行』;原文的意思就是在這兩個中間。你說它行為是太重,你說它禮貌又太輕,兩個折中一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神面前有我們好的外表。我想或者繙作『外表』好一點。這裏可以這樣說,失當的交通,敗壞了我的好的外表。―― 倪柝聲

         『濫交是敗壞善行。』英文繙得很好:Evil communication corrupt good manners。失當的交通,和好的外表,是對峙的。一有不好的交通,就敗壞了好的外表。例如本來我們在神面前是很敬虔的,碰著一個不信的人講一句不三不四的笑話,我們笑了起來,就破壞了我們基督徒的體統。―― 倪柝聲

 

【林前十五3550復活又如何】解決了死人是否復活的問題後,保羅繼續討論另一項難題,就是:「死人怎樣復活,帶甚麼身體來呢?」(35)。正如麥子是由一粒子粒長成,橡樹是由一顆橡果而來,我們「血氣」的身體也會這樣死去,取而代之的是「靈性」的身體(14)。由這段經文及其地經文看來,這個新的軀體有兩個特點:

  1. 獨一無二:我們不是化為一個「世界靈魂」,也不是與神的神性合而為一,而是各有分別的獨立個體(41)。我們可以知道並且認識其他人,正如耶穌所說的比喻中財主認識拉撒路一樣。

  2. 連綿不斷:正如毛蟲的生命在變成蝴蝶後得以延續,我們也是一樣。我們不是重新開始,而是帶所學到的功課和所做過的事,由我們離開的那處繼續下去;並且我們死的時候,最後不是寫「完」這個字,而是「下回待續」,因為死亡並不是整個故事的結局,它只是第一冊的結束。

  故此,我們既有永生的盼望,又已得勝死亡和罪惡的權勢──律法,便當奮起,在今生短暫的時光中,竭力為主作工,打美好的勝仗。――《新舊約輔讀》

 

【林前十五41榮光有別「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當我們看到人死的情況是非常可悲的,所有的盼望都完了,與世長辭,與親人永別,自己不知何往,只有墳墓是他的下場,人間的快樂不能再享受,世界變成什麼樣子再也看不見,生命終結,身體朽壞,永歸滅亡,豈不可悲!

然而在基督裡的人卻不如此,有復活的盼望, 並非與世長辭,親人 並非永別,身體也非滅絕。當主來的那一天,都要復活(帖前413  ~  18),這必朽壞的要變為不朽壞的,這必死的要變為不死的(林前155253),主要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那是屬天的形狀,是屬靈的,榮耀的,強壯的,不朽壞的身體(林前1542  ~  49)。

但天上的榮光也有不同,那時義人在神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太1343),智慧人必發光如星(但123),而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照樣,將來復活後的榮耀是不同的,有大小之別,光度不同,色彩不同,可愛的程度也不同。這不是一件小事,乃是永恆的差別,將來榮耀的分別,是根據今生聖潔,謙卑,受苦,像主的程度(約壹323;太184;羅817)。既然神是隨意給一個形體。那麼,討神的喜悅,凡事遵行祂的旨意,就必蒙祂賜更榮美的形體。──《每日天糧》

 

【林前十五51~53昇華】經文: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為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1551—53)
  在池塘裡生活著一隻水蠆,它整天與水族為伍,遊哉悠哉,頗為自得,認為這個小天地對它來說還頂不錯,也為它所喜愛。假使有誰告訴它;這並非是你久居之地,只不過是你暫時的客旅和寄居。它一定會對你說:那有這回事?如若你再進一步對它說:你不久就會離開水中生活,身上還會長出一對翅膀,那時候自由飛翔在另外一個世界,那它更加不肯相信你的話是真的。
  日月推移,水蠆脫去了十幾次皮以後,便覺得在水中悶得難受,總想盡力冒出水面方能痛快。有一天它想出辦法從水生植物的枝條爬出水面,奇妙的事出現,它蛻化成為蜻蜒,真的,他一下子眼界擴大了,展開雙翅,海闊天空任飛翔,這時它真的恍悟了。
  有信徒問到人死了,有的是土葬,有的是水葬,有的是鳥葬,有的是火葬,這個身體都消失了,怎樣使他重新再復活?復活的身體是怎樣?和我們舊有的身體有何區別?一方面我們若能懂得一點物質不滅律,就曉得存在於宇宙間的一切物質,並沒有總量上的生滅增減,一般所謂生滅增減,並非物質本體的生滅增減,而是物質分解結合的變化形態而言。另一方面我們之所以能產生以上種種問題,完全是由於對神的大能沒有足夠的信任(太 22:29)。我們若深信神是無所不能的神,祂既能從無造有,在祂豈有難成的事嗎?那麼,這一連串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正如水蠆如何從水下生活轉為陸上生活,如何從爬行,蛻化為飛行,從水蠆變為蜻蜒。這完全是它本身所無法可以理解的。
  從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教導:知道復活的身體是不朽壞的,是榮耀的,是強壯的,是靈性的身體(參林前1542-44)
  主耶穌也指示過我們: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太 22:30)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們必須鄭重指出:凡真正信主的人,復活得生,不信的人復活定罪。──《為甚麼要用比喻》

【林前十五5157不畏懼死亡!】

在加拿大多倫多醫院實習的一群醫學生選擇了服侍垂死病人,作為他們研究課程的一部份。當院方的心理學家問他們何以作這樣的決定時,他得到一些很奇妙的答覆。事實上他們都承認本身對死亡的畏懼,但他們希望藉著和一些垂死的病人接觸,以便幫助自己克服對死亡的不安。就和一般人一樣,這些習醫的年輕人對於死亡也是懷著畏懼的心理。

相反地,基督徒則以滿有自信和希望的態度面對死亡。當偉大的改革家諾克斯病得要死時,他要求他的妻子誦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當他的妻子唸到那提到基督徒復活的經節後,他對她說:「這章書很安慰人是嗎?」雖然聖經把死亡視作仇敵,但主耶穌已經拔除了死亡的毒刺(林前十五55

既然救主已經消除了死亡,死亡對基督徒再也不能構成任何的威脅,因為主知道「死蔭的幽谷」是通達永恆生命的途徑。——P.R.V.——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前十五54人死,在神就是榮耀,就是得勝】「……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基督徒啊!你怕死嗎?你對於死是怎樣的看法,在死那一邊是什麼?你曾想到沒有?

在沒有指望的外邦人而言,“死”的確是可怕的。因為有審判和第二次的死──永火的痛苦在等著他們,有永遠的沉淪在呼喊他們。

但是神的兒女卻不然,死對於我們是個釋放,是個榮耀的門,是個得勝的門,是睡著,是安息;是將要脫去這個,穿上那個;要與主面對面,而且不再與主分離,要永遠與主同在。哦!這是何等美好,何等福樂啊!

要知道死是人人都要經過的。說清楚點,你不為主死,就得為魔鬼死。究竟為誰死好,那就由你自己選擇了。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因為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羅五5-11)。—— 李慕聖《晨光》

 

【林前十五58為主辛苦】"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有位少女謝絕一切交際應酬,整天躲在家中縫衣繡花,朋友問她:整天作這些事,難道不覺得乏味嗎了她說:
絕不!因為這一件是我結婚的衣服。難怪她專心不懈越幹越快樂。
  有位農民,年過七十,還是跟經常一樣下地幹活兒,勤勞不倦。有人勸他休息,因為兒孫皆已長大且能夠工作了。他說:人生好比一把快刀,不用會生銹爛掉,太多用而不加保護也會磨損,我為著不使它銹蝕,不能不繼續操練。
  基督徒應當勤勞,不但要盡屬世的本職,也要抓緊機會為主工作,如果不常操練,就會變得無用,屬世工作遠不及為主勞苦,因為主是我們所愛的。──《為甚麼要用比喻》

【林前十五58多作主工「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我們所有的信徒都像僕人一樣,將來要在主面前交賬。我們怎樣用主所給我們的一生光陰,才幹、金錢,以及一切所有的;怎樣過我們一生的生活,究竟為主作了什麼,如果整天閑站,虛度光陰,白占地土,就要受至懲罰,更不用說犯罪作惡,隨從肉體情欲,違背神的旨意了。

         許多信徒也覺得不該糊涂的度日,一生白白地過去,卻不知道作什麼才好,似乎沒有目標。工作的方向,找不著門路來事奉主,我們究竟能作什麼呢?

         首先應當確定的,就是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主,完全為主用,不再為自己。凡不是為著主的就不作,凡所作的都是為主而作,有了這個基本的原則以後,就要求主指示我們當為祂作什麼,能為祂作什麼工作。如果不知道,就當每天多讀聖經,多禱告求主指示。我們從聖經中會漸漸清楚,應當為主作什麼,主的工作在那裡。例如傳福音,作見證,領人歸主,幫助軟弱的肢體,尋找迷失的羊,服事眾聖徒,為萬人代禱,以及各種施舍、行善、榮耀神的事、藉著禱告求聖靈引導,環境的安排,預備機會。如果有心想要為主作工,是不會找不到工作的,若無心,遇見機會也要錯過。──《每日天糧》

 

林前十五58還有七年去作善工】英國亨利馬甸(Henry Mattyn)牧師擬赴印度傳道。行前請求醫生檢驗及格。檢畢,醫生說:『你的身體太弱,住在印度氣候不適,恐不能久留人世。』馬甸牧師說:『照你豫料,我還能在世幾年?』醫生說:『至多七年。』牧師聽了非常喜樂說:『我有七年光陰,還能去作許多善工哩!」遂於一八○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前往印度麻特拉斯城,由此再往卡利古打城.將新約譯成身都斯坦語。一八一一年在波斯佈道,又將新約譯成波斯語。譯畢打算回國,行至小西細亞之多吉城,病重而死。時一八一二年十月十六日。馬甸牧師在外國作工共六載有半。時問雖短,所作之工卻不少。『你們務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五十八節)

 

【懷恩早禱】

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纔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14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15 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

20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33 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34 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

51 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

52 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55 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死阿,你的毒鈎在那裡.

56 死的毒鈎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57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58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讚美叫萬物都服了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讓我們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祢施恩的寶座前,恭敬伏在祢的腳下。我們算不得是甚麼,祢竟看重我們,把我們放在心上,每早上鑒察我們,時刻試驗我們。

求天父赦免我們心中隱藏的罪和苦澀,為我們拔出罪的毒鈎,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願今日我們能與祢的性情緊緊連在一起,叫我們在態度上、悟性上、方向上、決心上,都顯出是屬祢的氣質,活出榮神益人的一天。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曾應許:復活在祢,生命也在祢,信祢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我們既然在祢死的形狀上與祢聯合,也要在祢復活的形狀上與祢聯合。願我們的舊人已經與祢同釘在十字架上、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現在活著的,乃是基督祢在我們裡面活著。

面對仍在世界各處肆虐的疫情、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我們高舉祢的應許: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祢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誰也不能從祢手裡把我們奪去。求祢繼續賜我們平安,賜我們家人平安。

 

讚美賜智慧和聰明的聖靈,求祢光照我們的內心,叫我們行事為人的決定,不是單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把公義當作腰帶繫上,把真理當作襯衫穿上,存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堅守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弟兄姊妹能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深知在主裡的勞苦絕對不會徒然的。

求聖靈幫助我們眾教會,立好信仰的根基在復活的主身上,用恆切的禱告環抱這沉睡的世代、重修屬靈的牆垣。求祢灑去我們這一代心中天良的虧欠,能舉起聖潔的手為眾教會祝禱,為千瘡百孔的局面,盡力在破口防堵。求祢興起新一代的工人,同心合意建立信、望、愛的見証教會。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