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九章拾穗

 

【林後九1“供給聖徒的事”指第8章所講的給耶路撒冷貧窮信徒的捐獻。──《啟導本聖經註釋》

         供給聖徒的事: 指救濟耶路撒冷信徒的捐獻。在這裡我們對捐獻作更進一步的研究:①捐獻的定義:捐獻是信徒感謝神的表示,指獻給神的物質。在韓國教會“捐獻”和“捐資”用於相同意思,但嚴格的講捐獻指捐款,用途廣泛,捐資只局限於教會,包含很強的宗教意義;②舊約的捐獻:舊約的捐獻主要是十分之一奉獻和祭物。萬物和地的所有都屬於神,因此要向耶和華獻上所出產的十分之一(創14:20;13:12)。瑪拉基特別宣告十分之一奉獻是祝福的根源,強調捐獻的重要性(瑪3:7-12<18:21-31,關於十分之一奉獻>。③初期教會的捐獻:初期教會認為幫助耶路撒冷貧窮信徒的捐獻和共有財富為目的的奉獻是愛的實踐,因此特別強調捐獻。初代教會的捐獻不僅含有感謝神恩典的意思,也是達到以愛心侍奉弟兄和信徒間均平的方法,有巨大的意義(徒2:44,45;15:15,16;④今天的捐獻:與信徒之間的交通或侍奉相比,更強調信徒與神的縱向關係,是禮拜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徵著紀念神的恩典、並把我們獻給神(可12:41-44)。⑤結論:捐獻是以感恩的心獻給神的,要敬虔、真誠。並且不能私自使用捐獻,要用於榮耀神的事情上,如救濟、宣教、社會福祉等(8:13,14;24:7)。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12所謂“預備好了”的意思,不是指他們已經把獻款收集齊了,而是指他們一年前已經預備好他們樂意的心,為耶路撒冷的聖徒奉獻。保羅大概是在哥林多人起這心意的時候,就對馬其頓人講到亞該亞人的熱心,並且使許多人受激勵。可是出乎保羅意料之外,在一年多以後,哥林多人竟然還是只把心預備好,卻還未把錢預備好。所以保羅在這裡把他怎麼向馬其頓人誇獎他們的話,告訴哥林多人。他們所起的心意,既已激動了許多人,他們自己也就不該落後了。――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九1~5在本文保羅向哥林多教會派遣使者之前,敦促他們先準備好捐資。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1~15本章繼續論及哥林多教會捐獻方面的具體原則。勸勉哥林多教會在派遣者到達之前準備好捐資,要甘心地多多奉獻。本章的內容分為準備的必要性(1-5節)和豐富的募捐結果(6-15節)兩個段落:①捐獻是服侍信徒的事情,是證明愛的真實性的方法;②捐獻首先要使用在救濟貧窮的信徒方面;③捐獻財物之前,首先要把自己奉獻給神,這樣的捐獻才會帶來祝福。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2「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

            我們若向神『熱心』,這日心就會『激動了許多人』也來愛主。但願主的愛燃燒我們,使我們的心火熱的愛祂,也帶更多的人來愛祂。──《讀經指引》

            保羅對哥林多人稱讚馬其頓人(1~2),又對馬其頓人誇獎哥林多人,為要使基督的見證更得表揚,基督的馨香更得流露;好『激動』更多的人興起,為基督而活。這是為主作工的人所該學習的。──《讀經指引》

         “馬其頓”是在亞該亞以北的一個羅馬省分(比較八1),而“亞該亞”就是哥林多城所在的省分。──《啟導本聖經註釋》

         馬其頓人: (8:1)。亞該亞:  (1:1)──《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2~3保羅帶領教會,有時也用責備的話,警誡他們悔改(林前五1~2);有時也用誇獎的話(2),激勵他們向前,而有實際的長進(3)。──《讀經指引》

 

【林後九3“那幾位弟兄”,就是提多和另外兩位在信裡沒有提名的弟兄(八623)。──《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 這裡指的誇獎是從一年前開始,哥林多信徒決定幫助耶路撒冷教會自願捐獻的事,保羅向馬其頓聖徒誇獎這件事,促使馬其頓聖徒效法哥林多信徒,結果使馬其頓聖徒積極參與了慕捐活動。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34這裡的預備妥當應指錢方面的預備好,不是一年前的心意(八10)。

    但這兩節經文的主要問題是:既然哥林多人還未預備好,為什麼保羅那麼快就向馬其頓人誇獎哥林多教會?保羅這麼做是否有不誠實的成分?注意第4節: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哥林多人曾使保羅確信他們是真心預備為缺乏的信徒奉獻。保羅因信任他們才對馬其頓人誇獎他們。但現在保羅擔心這樣信任他們會使自羞愧,因為哥林多人似乎不值得他這樣信任。否則既然一年前有了這心意,怹麼一年後還未把錢預備妥?

    但這些話與其說是為保羅恐怕自己丟臉才勸告他們的,不如說是為了激發哥林多人,所以才利用這實際可能發生的尷尬局面,勸勉他們重新挑起當初的熱心。

    在此也可見預先承諾的奉獻,在初期教會中已實行過。按使徒差派幾位弟兄收取獻款看來,顯然不只是哥林多教會這樣做,別的教會也曾這樣做,不過哥林多教會似乎有拖延承諾的情形。但整個事情的經過,有許多地方都是現在的教會要其中吸取教訓的。――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九5「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資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

    那要他們自己把所應許的錢及早預備好,就可以證明他們的奉獻是樂意的。保羅是要求哥林多人,用這種方法來證明他們的奉獻是樂意的,卻不是一定要哥林多人把他們所應許的拿出來。――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從前所應許的捐貲”,就是在一年前已應許過的捐獻(八10;九2;林前十六15)。

保羅關於信徒奉獻的原則是:出於樂意而非勉強(參5節;八12)。其次是均平,互補不足(八1415)。──《啟導本聖經註釋》

         捐資: 有“祝福”之意思,這說明從愛心的動機下樂意奉獻的捐獻對捐獻者或接受人都成為祝福。聖經中樂意的捐獻指:①所捐的應出於樂意,不應出於勉強;②是自我奉獻的,不應成為自我滿足的工具;③不要因炫耀自己而捐獻,應以愛心為動機。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6「“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

    “少種……多種”可見所有為神家的需用而獻出的錢,都不是損失,而是“種下”,日後必要收成。就像農夫下種,不會以為是損失,倒會為所種下的滿懷希望。而且種下的愈多,收成的希望也愈豐。所以,會不會多收,全在自己要不要多種下去。全節的語氣,顯示在這方面的善事上,我們要不要多收穫,多得賞賜,可以由自己撰擇。多獻上的必然多得賞,就像多種下必然多收一樣,是理所當然的。保羅還恐怕讀這書信的人不放心,所以再加上一句:“這話是真的。”――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是基督徒理財的原則之一。錢是種子。你如果盼望你的錢長,你就得拿出去種。錢握在自己手裏越牢的人,那一個人越得不著。要讓神把你的錢拿出去種,等到你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能夠收你所種的,你不能收你所沒有種的。有多少,吃多少。當然就沒有得種的。── 倪柝聲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我們把所有的為神獻上,並非喪失,乃是種下,將來還能收成的。我們若吝嗇,不肯為神種下,將來的收成就少;我們若看準了,神的手中乃是肥美的田地,而肯盡力多種下,將來就必從神得到豐豐滿滿的收獲。我們願意怎樣呢?──《讀經指引》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是一句當時流行的格言。捐錢周濟耶城教會有同撒種,捐助的人蒙主祝福便是收穫(8節),正如《箴言》所說:“好施捨的必得豐裕”(十一25)。──《啟導本聖經註釋》

         少種的……多收: 通俗地引用了箴11:24,25 ;117的經文。通過農事的比喻,強調自發而積極奉獻的重要性及神因此而賜下的祝福。用愛心幫助他人的,會得到來世的祝福和這世上的富足,相反吝嗇的人因沒有種什麼,所以也不會有收穫。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6~15有關捐獻問題(8,9章)的結論部分。談及神對豐盛捐獻的祝福和補償,敦促哥林多信徒自發而豐厚地奉獻。另一方面本文告訴我們:①真正的富裕不是指物質上的,而是指心靈和精神上的富裕;②向弟兄伸出愛心和幫助之手是能得到神的幫助的捷徑。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7「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所謂“隨本心所酌定的”,就是按照自己樂意的程度而作。每個人必定能知道自己獻出多少會“樂意”,過了多少會感覺為難。奉獻錢財,常與樂意的心、信心程度,和經濟能力這三方面有關聯。只有奉獻者自己才能從這三方面酌定所要奉獻的數目。

    “不要作難,不要勉強”──捐獻而“作難”或“勉強”,不外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看見別人捐獻得多,自己不甘落後,結果,在外表的數目字爭得勝利之後,卻又為所獻的數目很大而不甘心樂意。另一方面是被人勉強,在別人過分的勸說、催促之下,不得已承諾奉獻一個數目,卻不是本心所願意獻的。――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不是說勉強就不捐,不樂意就不奉獻。原文乃是說我們的心既已酌定了,就不再勉強、作難,相反的是把心中酌定的款子,用愉快的情緒、慷慨的態度拿出來,好叫神喜歡。這裏不但說獻捐,連捐的態度也要討神的喜悅。── 牛述光

            一切屬靈的行動,若有任何『作難』、『勉強』,證明其中必有肉體的努力,人工的假冒;所以必須是照著裏面蒙恩的度量──『隨本心所酌定的』,甘心『樂意』的,才『是神所喜愛的』。──《讀經指引》

         引自《七十士譯本》《箴言》二十二9:“神賜福捐得樂意的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九8「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多多加給”的目的是要叫我們能多行各樣善事。換句話說:神使我們財物豐富的目的,不但表明神對我們的恩惠增多,而且表示神交托給我們的責任也增多了。祂多給我們,是叫我們多行善。所以這一節聖經的意思就是,我們樂意捐獻的結果,就能夠更有能力,可以為神多行善事。這種多行善事能力,本身就是神的賞賜之一。――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在第八節,他講到上帝給我們的充充足足。他用的字是autarkeia。這是一個斯多亞派喜歡用的字。這充足的意義並非充足豐富,樣樣俱全。其意義乃是獨立不羈。這是說到有一種人並非積聚財物而是減低其需求。這種人學習知足的道理。――《每日研經叢書》

 

【林後九8~9112:9的引用(9節)。論到神的祝福臨到樂捐的人。自願奉獻的人不僅得到屬靈的祝福,也會給予物質上的祝福。其目的是使人更加努力行善,幫助別人<13:2,9,信徒的事奉和獎賞>。在這裡我們看到作為神的管家,信徒們當有的生活態度。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8~15我們能蒙到供應別人的厚恩,其源頭乃是由於神豐滿的恩典──『神…的恩惠,多多…加給』(8)。祂一面『賜糧給人吃』,作我們當時的供應,一面『賜種給撒種的』,作我們儲蓄的恩典(10);使我們不但自己得著豐滿──『凡事富足』,還能有餘,供應別人──『多多施捨』(11)。哦,我們真要同聲讚美說,『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15)!──《讀經指引》

 

【林後九9「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

     本節引自詩一一二9,證明幫助窮人這件事確是神所喜愛的。捐獻錢財的人,常以為捐獻出去之後,自己能夠享用的就減少了。這節聖經就是強調我們為主所拿出去的,並沒有減少,反而存到永遠(參箴十九17;太六20;提前六1819)。錢財原是只屬今世有用的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基督徒卻可以作神錢財的受託者,趁著還能運用它時候,把它存到永世裡去。――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我們『施捨』的『錢財』,不過是必廢壞的物質,極其短暫;我們所得到的『果子』卻是屬靈的『仁義』,能夠『存到永遠』。這豈不是非常值得的嗎?──《讀經指引》

 

【林後九10「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神就是那賜種給撒種的,那些肯多為神撒種的,神就增添他的種子,又要增添他們仁義的果子。上節說明我們的善果是不會失掉的,要存到永遠。本節更積極地指明,不但存到永遠,而且愈來愈增多。――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九1011前文用播種和收割來比喻捐獻(6節),這裡將比喻的意思引伸:“種子”是神所給,而收割的福氣也是神所賜。神讓人有捐輸的能力,也叫人享受收成的歡樂。──《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九11「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樂意奉獻的人所得的第四項賞賜是可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說明了上句的富足指物質方面。對於樂意用財物幫助缺乏者的人,神是喜歡讓他們更富足的。基本上,神不但喜歡祂的兒女在屬靈上富足,也願意我們在物質上富足。只是許多人在富足時只知為自己享受,忘記了對別人該盡的責任。所以對於那些忠心作神錢財管家的人,神是樂意讓他們富足的。――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九11~12強調因哥林多信徒豐盛的捐獻所彰顯的神的榮耀。本文的內容為“因此,你們恒常富饒能夠幫助他人,通過我們的幫助,許多人將感謝歸於神。同樣,你們竭力募到的救濟金,不僅減輕窮苦信徒的重擔,而且也會使許多人向神獻上感恩”。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1214在財物上供給是具體的愛心之憑據。願意為別人的需要而捐獻錢財,也是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的效果。雖然福音的主要目的是救人的靈魂脫離罪與死,但福音的基本原理是愛與犧牲。所以實行愛心而在物質上照顧別人的缺乏,是接受福音的自然效果。――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捐獻有四種美好的結果:1,缺乏的信徒得到幫補(12節);2,受惠人知道向神感謝(12節);3,受惠人與施予人的關係更加密切(14節);4,人因為捐獻者的甘心樂意而受激勵,也為他們感謝神(13節)。

14節的“他們”指耶路撒冷的聖徒。──《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九13~14講到哥林多信徒的奉獻帶來的傳播效果及影響力。他們的募捐活動起到以下作用:①解決猶太信徒實際的貧窮;②創造向神感恩和為他人代禱的機會;③衝破猶太信徒和外邦教會之間的不和,帶來兄弟友愛和真正的和好;④通過具體的愛心活動,發揮向不信者見證福音,顯出神榮耀的作用(林前3:3)。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九15「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神那說不盡的恩賜是給“施”的人還是“受”的人呢?當然應該概括一切幫助人的和受幫助的兩方面。保羅講到這種“授受的事”時,看見了神無限的豐富。神的兒女們能夠借著錢財上的捐獻,使那些捐獻的人自己經驗到神說不盡的恩賜,又使那些受幫助的人也經驗到神說不盡的恩賜。神藉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這樣奇妙的安排和善意,遠超人的口舌所能盡說。保羅不禁大有感觸,因此他只能說:“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說不盡的恩賜”也可譯為“無法表達的恩賜”。神也給了我們榜樣,把祂的兒子賜給我們。這是祂的“說不盡的恩賜”(參羅八22),我們所獻不足報答其萬一。──《啟導本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