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十章拾穗

 

【林後十1「我保羅,就是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

    “如今親自借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既然按上句,保羅勸責哥林多人,是一種“勇敢”,而這下半節卻說保羅是藉基督的“溫柔和平”勸哥林多人。可見勇敢並不需要暴燥。溫溫柔柔的,和和平平的,也同樣可以“勇敢”。保羅不是不敢說,也不是很暴燥不能自製地說,而是用基督的溫柔和平向他們解說勸戒。――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勇敢』可譯作放膽。保羅平常是謹慎自守,說話謙卑,但對敵人則放膽。── 牛述光

            『和平」是仁義、寬容、禮貌等的性質,這是保羅平常的生活態度,但對敵人他是戰士。── 牛述光

 

【林後十1~2哥林多信徒中保羅的敵對者詆毀他說:保羅雖在信中能夠尖銳地責備,勸勉他們,但與他們在一起時,卻卑屈懦弱,優柔寡斷,不僅不能闡述自己的態度和要求,還隨著利己的欲望和肉身行事。對此保羅說,自己之所以百般忍耐,不是因雙重性格或膽怯,而是自己立定心志效法基督,以寬容和溫柔對他們之故。同時保羅明確警告敵對者,如果他們不悔改,他將使用使徒的權柄和能力。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3本章至書末,話題轉到保羅自己使徒的職分和屬靈的權柄上。哥林多教會中潛伏的問題,是有人不順服保羅,不信他是使徒,不聽他的教導,以致教會中人糾群結党,形成分裂。保羅用了四章書的篇幅來駁斥反對他的人,證明自己是使徒。參二911注。他的目的是要保持教會信仰的純一。

“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是勇敢的”,此語指保羅在書信中用詞嚴厲(比較林前四1821),但是在哥林多傳道時卻極其的謙柔,前後仿佛兩人。保羅解釋:他的謙卑、溫柔正是基督形像的反照,是基督徒的美德;所以他說:“如今藉著基督的溫柔勸你們”(比較太十一29)。

本段中的“勇敢”指對教會嚴厲的懲治。

“憑血氣行事”是敵對保羅的人對他的攻擊(比較一17;五16),指他不象一個被聖靈管治的人。但保羅說,他雖然“在血氣中行事”(指在血肉的身體裡活著),但他的傳道工作(“爭戰”),卻不是“憑著血氣”,不是靠自己。──《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十1~10是本書的第三段落,論及保羅對自己使徒職分的辯護和對假教師或猶太主義者強烈的遣責和警告。有些人通過與1-7章內容的對比,認為本文是獨立於本書的其它書信,即“嚴峻(淚)之信”一說,但看成一篇統一的書信更加恰當並具普遍性。本文與1-7章內容的差異如下: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11對哥林多信徒的譭謗,對自己的優柔寡斷進行分訴,表明使徒職分的目的在於造就信徒。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2「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我也以為必須用勇敢待這等人。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

    “血氣”原文sarkasarx,是肉身或肉體的意思。也可以推廣而言,指屬肉身的這個物質界。英文標準譯本常譯作flesh worldly(參1118)。

    保羅說:“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意思是希望哥林多人不要那麼無知地盲目批評保羅,以致他必須不容情地指陳他們的錯誤。他一方面率直而必然地指責錯誤,另一方面卻希望信徒自己醒悟,用不著他那樣不徇情面的當面責備。――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憑血氣行事』,是被下等的情緒所操縱,是舊性情作王、行事,是人的智慧、手段。── 牛述光

 

【林後十23保羅是個憑著血氣行事的人麼?】

答:關於這一件事,保羅曾經自辯說:「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我也以為必須用勇敢待這等人,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林後十23),這裡保羅並沒有說他自己是憑著血氣行事,乃是說哥林多教會地方,有人以為他是憑著血氣(或譯作肉體)行事,顯然是指有些人存心誹謗他譏笑他,想起來要破壞他的威信,這等人想必是那些自高自大,十分嫉妒,自薦為領袖或使徒的(參十5-12)。他們的企圖是要取得保羅權威,叫別人來擁護順服他們自己為得意,但保羅表示是「我以為必須以自信之心,去對付那些以為我們是照世俗的本性行事的人。」(參呂譯本、新譯本十2上),「我們雖以肉身行事,卻不憑著肉體交戰。」(十3參呂譯本),此可讓我們明白保羅不但沒有憑著世俗血氣行事,而且堅決反對這樣憑肉體血氣行事的人,並且他不否認肉身生活血氣之勇爭戰,因為「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林後十4)。這亦是說明屬血氣的人和屬靈的人最大的分別(參弗六10-17;林前二1415)。屬血氣的人所行出來的,是如嫉妒、惱怒、憤恨、欺厭、強暴、陷害等這些惡劣的表現;屬靈的人所行出來的,則是從神那裡得聖靈的能力和智慧,去作一切合乎神的聖潔、公義、慈愛、憐憫、忍耐、謙卑、溫柔、和平等這些良善的事,二者截然不同。試想保羅本是蒙召作耶穌基督的使徒,屬於神的忠心僕人,在屬靈的工作道路上,豈能憑著血氣行事呢!——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林後十3「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意思是在血肉的身體中做人,當然照一般人那樣生活行事。下句“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意思是不按屬血氣之世人的手段或方法處理屬神的事。――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十3~4不憑著血氣爭戰: 敵對者譭謗保羅從自私動機出發,憑血氣、即按人的方法和手段行事,對此保羅申辯說:雖然自己是一個有肉體的軟弱者,有罪的衝動和局限,卻沒有按著屬血氣的方法或原則生活。換言之他行使使徒職分時,沒有依靠人的能力或為人的目的,而是仰賴藉著大能動工的聖靈的能力。在這裡我們可以知道:①人根本的局限和軟弱 ;②即使已得救的人也可能犯罪;③應當謙卑單單依靠主基督。──《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3~5得救的人,乃是基督的戰士。然而我們的爭戰,不是物質的,乃是屬靈的;不是與血肉之軀的人相爭,乃是與天空屬靈的惡魔相鬥(參弗六12)。所以我們的爭戰,不可憑靠『血氣』之勇,乃要仗賴『神面前的能力』。──《讀經指引》

            在屬靈的爭戰中,(1)使徒的靈是『勇敢』的;(2)使徒的兵器是非『血氣』的,乃是『藉著神』(原文)而有的『能力』;(3)使徒的目的,消極方面是攻破仇敵堅固的營壘,積極方面是將人的『心思』(原文)奪回,使他『順服基督』。是的,在屬靈爭戰中,如果我們的靈裏畏縮、膽怯,稍遇為難,就會投降或妥協,不能為主絕對。如果我們的血氣不能脫離乾淨,稍有接觸,就會受激動,也就不會有屬靈的能力而獲勝。如果我們的目標沒有確定,不知所對付的乃是詭詐的仇敵,我們就會自相殘殺;不知所為著的乃是基督,結果不過是鬥拳打空氣,並無任何價值。──《讀經指引》

 

【林後十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我們爭戰的兵器“是在神面前有能力”,這句話暗指禱告的功效,運用屬靈的權柄和能力,來攻打那看不見的營壘。這看不見的營壘是甚麼呢?就是第5節所說的,撒但在人的心意上所造成各種誤解真理、悖逆神的頑強偏見。注意我們所要攻擊的不是人,是撒但在人心中所建造的營壘。――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在屬靈的爭戰上,血氣的兵器是完全無用的。不止無用,凡用之者,又都是被撒但勝過了的!── 倪柝聲

            『堅固的營壘』,意思是人在發言之前先佈下防禦,防人的攻擊,使自己穩固堅立。── 牛述光

 

【林後十4~5人的心思乃是神與鬼爭奪的場所,誰佔有的地位多,誰就得勝。在人的心思裏,本來就有撒但堅固的營壘,就是背叛神的思想,神要在此光照人的心思,將他的心思奪回順服基督。我們能說一個人蒙神的拯救有多少,就是看他的心思被奪回有多少。── 俞成華

            在『心思』中的『講理』(『計謀』的原意),和在肉體中的驕傲──『與關乎神的認識敵對的那些高深之事』(直譯),就是撒但在人裏面『堅固的營壘』,是抵擋人『順服基督』的,是基督的對頭。──《讀經指引》

         “爭戰”指傳道的工作。這是一種靈界的爭戰,在這場爭戰中要攻破的“營壘”,是那些在人的內心攔阻人認識神的事物,包括假教師所傳似是而非的錯誤道理,和人的自高自大。

     “計謀”指人的各種論辯、理由及主張 。──《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十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各樣的計謀”就是魔鬼陷害人的各樣計謀,包括魔鬼給人的各種屬世聰明,各種罪中之樂,各種假冒神的宗教和異端,以及教內外各種迷惑人的邪說,各種絆跌人的壞事。“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自高之事”,這句話包括了所有敵神的學問,一切人的成就,以人為中心的學說與主義,和各種叫人驕傲的事。這一切事都含有叫人自高的性質,其結果都是使人遠離神悖逆神的。

    “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為什麼需要將人的心意奪回?這句話表示人本來的心意是不順服基督的。傳道人的任務,就是把人的心意搶奪過來。這是一種心思和意志的爭戰。包括我們用聖經真理救恩真道,向人講解神的心意,使人明白醒悟,又借著禱告讓聖靈感動人的心,在人心中作工,把人反抗神的心意奪回。――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因之我能攻破那辯論者各種的理想,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並將人所有反叛的思想監禁,使它們(指思想)都順服基督』(原文另譯)。我們知道,流蕩的思想、污穢的思想、偷著愛世界的思想,都是不應當有的。但是,有許多的思想,神是要使這許多思想都順服基督。神的救恩能使我們每一個信主之人的思想,都朔服基督。這是作得來的。── 倪柝聲

            撒但的詭計,就在使人離棄基督,悖逆基督;我們為主爭戰,就是要『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然而我們這些戰士,自己是否已經先歸向並順從了基督呢?──《讀經指引》

         各樣的計謀: 指迷惑世人的荒唐詭辯,特指哥林多教會內受希臘哲學影響的假教師的詭辯(帖後3:6)。使所有的心意順服基督,不是指無視人的智慧,而是暗示神的能力不僅超越人的智、情、意,還掌管一切。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6「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

    保羅有屬靈的權柄,可以責備不順服的信徒。但是他並不願意隨便運用權柄來責備人。他要等到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都十分順服的時候,才責備那些不順服的人。換句話說,保羅要那些信徒能夠跟他同心,和他站在一邊,然後才用他使徒的權柄來對付那些不順從的人。――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你肯不肯傷自己的心,來得著神的心?你肯不肯叫自己失敗,讓主得勝?等你十分順服了,神才能對付那些不順服的人。── 倪柝聲

            保羅深深知道哥林多那一部份的人若未對付過,他就沒有法子對付那些悖逆神的人。他所以說必須等你們順服後,才能抓住別人來對付他們。信徒自己若未經過對付,保羅也沒法對付其餘的人了。── 倪柝聲

 

【林後十7「你們是看眼前的嗎?倘若有人自信是屬基督的,他要再想想,他如何屬基督,我們也是如何屬基督的。」

    本節的看眼前就是指擺在面前的,原文prosopon可以指屬外表可見的。英文標準譯本R.V.譯作before your face(在你們面前),R.S.V.譯作before your eyesK.J.V.譯作outward appearance(即外貌),N.A.S.B.譯作outwardly(即外表的)。――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保羅向一些到哥林多傳假道理的人提出質問。這些人宣稱自己有從基督而來的權柄,譬如親眼見過在猶太地傳道的耶穌之類。但是他們的權柄不能和保羅相比,因為保羅直接從基督得到啟示(林後十二15;加一12)。──《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十7~8你們是看眼前的麼: 保羅的敵對者自稱自己是基督的真使徒。他們以保羅貧弱的外表為藉口,讓哥林多信徒懷疑保羅的使徒職分。他們這樣的行為起因于歪曲福音真理,破壞教會的邪惡動機,是極其傲慢和沒有信仰的行為。保羅有力地說明,自己為建立教會而努力的一切客觀上的服事和德行,是證明自己使徒權柄來自神的根據,揭露了企圖離間保羅與哥林多信徒的陰謀。保羅同時強調為了教會的益處和擊退異端怎麼誇口也不為過。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8「主賜給我們權柄,是要造就你們,並不是要敗壞你們。我就是為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慚愧。」

    “我就是為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慚愧。”這意思是保羅對他所擁有的使徒權柄,自信是運用得非常恰當的,他配得過神把這樣的權柄交給他,因他並沒有亂用權柄,所以他為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良心有愧。――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不是要敗壞你們”:不是要施予懲治,讓信徒受到損傷,而是要叫他們得著造就(十三10)。──《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十810保羅具有屬靈的權柄,相當『沉重』,相當『厲害』;但他這權柄,並非為『敗壞』人,乃是要『造就』人。敗壞人是消極的,源頭是恨;造就人是積極的,源頭是愛。教會中屬靈權柄的運用,都應以積極的供應愛為原則;不可作威作福,絆倒人,敗壞人。──《讀經指引》

 

【林後十9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有哥林多前書和之前寄的信(林前5:9,中間還有一封嚴峻的信,包括本書共有四篇。保羅寫信不是要威嚇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在福音真理中站穩,能夠實踐義和愛(2:3,4)。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0「因為有人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

            保羅的外貌並不驚人──『氣貌不揚,言語粗俗』,他的份量,乃在裏面基督的度量。這正是基督的見證︰外表沒有佳形美容值人羨慕;裏面卻蘊蓄無限生命,延長年日,直到永遠(參賽五十三210)。──《讀經指引》

         “氣貌不揚,言語粗俗”,大抵是反對者對保羅的譭謗。保羅在哥林多傳講福音,坦白而直率,不用委婉的言詞(比較林前二15),與當時一般周遊講學的論辯家或哲人不同。──《啟導本聖經註釋》

 

【林後十10保羅是個其貌不揚言語粗俗的人麼?】

答:①在哥林多的教會,有一些反對保羅與他為敵的人,他們處處作難,蓄意藐視批評論斷保羅,說:「他是其貌不揚,言語粗俗的人。」(注);但在新約聖經中,除了有些顯示他曾身體患病或有眼疾之外(加四1314,六11;參林前十二7),其餘關於他的肖像容貌並無一處描寫,而且對於他的言語方面有許多記述,他是一位大有口才智慧,善於辯論詞鋒犀利的傳道者(徒九29,十四12,十七18-18,十八19-20,十九8-10),可見那些出言不遜諷刺論斷的人,是出於他們惡意的攻擊,妄加羞辱主的使徒,反倒顯出他們自己人格是何等卑鄙,言語是多麼愚昧粗魯啊!

②據遠在第二世紀時,有一種稗史的傳說:「保羅乃是一個中等身材的人,頭髮是捲曲的,腿部有些歪斜,藍色的眼珠,粗皺的眉毛,長的鼻子,他是一個滿有主恩惠憐憫的人,有時具有人的容貌,但有時卻具有天使的容貌。」另有按照古來歷史是那個的傳說:「保羅的身體矮小,禿頭無髮,腿彎不直,眉毛長而鼻孔大,以貌取人的人,都藐視他,殊不知他的胸中實在具有非常的才能,堅決的氣概,充滿了恩典呢!」

注:其貌不揚——原文字(),意系無力的、弱的、有病的weak,sick,(與太廿六41;林前一2527軟弱,加四9懦弱原文字同),呂振中譯作「軟弱無力」。

言語粗俗——原文字(),意系藐視、輕視、薄待、被輕視之人或物,to make lighe of,despise呂振中譯作「說話又平淡可鄙」,至於林後十一6節「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智識卻不粗俗」,此粗俗之原文字是(),意系無學識者,外行Layman、拙劣unskilled,呂振中譯作「在話語上我雖然外行,在知識上我卻不外行。」新譯本作「雖然我不善於辭令,但卻是與學問的。」——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林後十10到底保羅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人呢,還是貌美英俊、口才犀利的人?】

    哥林多教會的“反對派”不尊重保羅,事事作梗,所以保羅在本書中有多次的“自辯”,證明他是配得牧養教會的人。但那些反對的人竟採用最卑鄙的反對方法,侮辱保羅的“人身”,說他氣貌不揚,言語粗俗。

    一、我們從使徒行傳所載,可以證明保羅是一個大有辯才,詞鋒犀利的傳道人。

    當他在大馬色悔改歸主後,曾在耶路撒冷傳道,與講希臘語的猶太人講論及“辯駁”,駁倒猶太人,以致他們要殺他(徒九章29節。)。

    保羅與巴拿巴在路司得傳道的時候,因為曾醫好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以致當地的人,以為有神藉著人形降臨,甚至要向他二人獻祭,他們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表示他是一個能言的人(見希耳米條,徒十四章12節)。

    保羅在雅典傳道時,曾與猶太人辯論,也和以彼古羅、斯多亞兩派的人爭論,證明他有辯才,並非不學無術之輩(徒十七章1618節)。

    保羅在以弗所的會堂與猶太人辯論,使眾人聽得津津有味,要留他多住些日子,證明他能言善辯,措辭助人,怎能說他是言語粗俗的人(徒十八章1920節)?

    保羅在以弗所推喇奴學房與心硬不信的人天天辯論,竟有兩年之久(徒十九章910節)。

    保羅在米利都對以弗所的長老勸勉的話,何等溫柔、懇切、坦白,怎能說他是言語粗俗的人(徒二十章1735節)?

    保羅在公會中受審時的申訴,十分巧妙地利用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信仰的水火不容,引致敵人自相吵鬧,證明他不是一個拙嘴笨舌的人(徒二十三章111節)。

    二、我們又從另一面來看,保羅並不是一個禿頭、矮小、肥腫、曲腿、聳肩而面貌醜惡的人,正如那些反對他的人這樣去形容他。雖然他在大馬色路上因看見主的大光,以致雙目一度失明,但以後又複明,或者這次失明使他以後時有目疾,正如在加拉太書第四章所描寫的,以致他寫信要寫較大的字(加六章11節)。

    可是,那只是一時的痛楚,並非一生都是如此。

    當他在帕弗傳道時,曾“定睛看著一個行法術的以呂馬”,以致看出他內心的罪惡,他的目力如何銳利,可見一斑(徒十三章612節)。

    當他在路司得傳道時,曾用神跡叫一個生來是瘸腿的兩腳站直。如果保羅能叫別人雙腳站直,自己卻是曲腿的,豈非成為笑柄(徒十四章811節)?

    當保羅在路司得被眾人用石頭打他,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可是門徒正圍著他舉哀傷慟時,他竟站起來了,再走進城裏他真是一個鐵骨銅皮走四海的人,誰說他氣貌不揚,中氣不足(徒十四章192l節)?

    保羅與西拉在腓立比因傳道被打,後來在監牢中唱詩讚美神,竟然唱到地大震動,地基搖動,監門全開,鎖鏈均落,證明他有驚人的歌唱力量,聲如洪鐘,驚天動地(徒十六章2527節)。

    保羅在辭別特羅亞眾信徒時,竟然講道講到天亮,可見他精神充足,容光煥發,絲毫不覺疲倦,一定有過人氣魄與體力,而且儀錶可愛(徒二十章611節)。

    我們在哥林多前書九章曾解釋過,保羅非常可能參加過奧林匹克運動大會為選手,根據當時大會規例,健康不佳,身體有缺陷的人是不能當選手的。這就證明保羅一定生得相當強健,纔能參加各種運動項目。

    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孟子早有此訓。保羅對此反對者的惡意批評,並不用惡意還擊,乃是用溫柔合理的解釋去說服哥林多信徒。保羅對反對者的批評作這樣的一種高尚的客觀的結論說: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18節)。意即,自誇自己好,或被惡人批評自己壞,都不足為憑,只有主的褒貶,是最正確的,人的稱讚或譭謗,何足掛齒哉?――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林後十11「這等人當想,我們不在那裡的時候,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的時候,行事也必如何。」

    他“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也必如何”。他絕不是威嚇他們,在必須運用權柄的時候,他絕不會不敢運用。經常謙卑柔和的人,因信徒的過失而偶然說了嚴厲的話時,很可能會被人誤解為威嚇。――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十10~11哥林多教會的敵對者譭謗保羅的內容之一。即保羅的書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另一方面,敵對者譭謗保羅的原因是:①保羅比起那些敵對者並不善辯;②保羅說話不是用哲學性的雄辯或世上的智慧(林前1:17;③定意只傳講基督釘十字架的信息(林前2:4)。在此我們可以領悟到福音真理不是靠超人的知識和口才,而是靠著人的真實奉獻和聖靈的工作傳播,也是改變所信之人的內心與生命的神的大能。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2「因為我們不敢將自己和那自薦的人同列相比。他們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

    這裡所說“自薦的人”,是指當時在哥林多教會譭謗保羅的假傳道。他們自己舉薦自己,要爭取哥林多信徒的佩服。保羅在這裡表示他跟這些傳道人不相干,他不敢把自己跟他們“同列”。這是他自謙的講法,實際上保羅是要表明,他和這一等傳道人不是同一陣線的同工,不像彼得雅各那樣。他要哥林多人自己去分辨,這種人是“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也就是說,他們是用自己作標準來衡量自己,等於沒有衡量。這樣衡量自己的結果,絕不會叫他們更有自知之明,反而更自欺,更黑暗,更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保羅絕不怕人誤會他排擠同工,或說傳道人也分黨分派,他倒是很明確地表明他跟這些假傳道人不是同路人;使徒是讓信徒清楚分別真假傳道人,兩者全然不同的見證與人生觀,這跟分黨派完全是兩回事。――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以自己當尺,以自己比自己,永遠是合乎標準的,但這是不通的。比量自己必須用自己以外的一個標尺,這才不是自己稱許而是主的稱許了。── 牛述光

         “自薦的人”指那些傳錯誤的道理,在哥林多敵對保羅的人。他們沒有教會的推薦,乃自己推薦自己(參三1注)。“用自己度量自己…”是說他們以為沒有比自己更高的標準,便以自己來做標準。“不通達”就是不聰明的意思。──《啟導本聖經註釋》

         本節的內容為“我們不願將自己夾在自薦的人當中,與他們同列相比,他們用自己的尺度度量自己,用自己的標準比較自己,這是多麼愚昧的事?”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2~18在本文保羅借著對比自己所誇的和敵對者所誇的,證實自己的正當性。由於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傳道並建立的,因此保羅為此誇口很正當,也是沒過界限的權柄。相反,敵對者對哥林多信徒的自我吹虛是沒有客觀認識的愚蠢之舉,出自搶奪別人所勞碌結果的邪惡動機,是被誇張,虛假的行為所致。在此我們可以領悟到虛假又利己的誇口會使人不快,也會增加負面的、破壞性傾向;反之守本分的客觀的誇口,以個人的真實和誠實為基礎的,能推進進取心、發揚正面的動機。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314不願意分外誇口意思是不願拿不是自己的工作成果,或自己工作以外別人的成就來誇口。保羅的工作,是照著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意思就是照神所要他去做的範圍來做。構到就是達到的意思。保羅到哥林多做工,是照著神量給他的工作界限,按神的引領擴展工作的新境界,他和他的同工沒有過了自己的界限。――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保羅是蒙神所召作使徒的,神派給了保羅一個特定的區域去傳福音,這是“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構到”就是“達到”。哥林多也是神派給保羅的區域,他即使以在哥林多的工作效果來誇口也不為過。比較《羅馬書》十五17。──《啟導本聖經註釋》

         量給我們的界限: 意味著神為了福音的傳播,所量給保羅的活動領域或地域。保羅在這裡強調自己建立哥林多教會的工作屬於使徒權柄的領域之內,明確指出猶太人假教師不但侵犯了保羅的正當領域,而且譭謗保羅、妄圖搶奪哥林多教會的不正當性。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3~16保羅這話是很有經驗的話。保羅說他不肯搆到神所量給他界限之外的地界去。神沒有量給他的地方,他不去。神要他負責的地方,他覺得是他的責任;神沒有叫他負責的地方,他就不肯越過神去負責。如果神的僕人個個都能這樣,教會那裏會有那麼許多的分爭和派別呢?每個神的僕人都有神量給他的一定的工作,每個信徒都有神所要他走的一條道路,如果個個都站在當站的地位上,作他所當作的工,走他所當走的路,那就真是榮耀。── 倪柝聲

            你有沒有求神給你看見你自己在神面前的分量呢?你要按著神所賜給你的分量而行,你只能在那個分量裏,你不能越出那個分量之外。所以,你要尋找自己的分量到何處為止。你接受這分量的限制,你就沒有貪心、野心,沒有雄心作別樣了。越過自己的分量,就是踐踏別人,就是踢別人,就是擠別人。── 倪柝聲

 

【林後十15「我們不仗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但指望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

    這意思是保羅並不把別人現成的工作,歸併到自己的工作裡;而是希望他所建立的教會,信徒的信心有長進,然後把福音的工作再往外開展。所以保羅工作的展開,不是不斷把別人的成果歸併到自己的教會裡來,而是不斷使教會增長,生命成熟,再向外擴展。――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神所量給事奉的『界限』,並非固定不變的,乃是能因長進而『更加開展』。這說出一個原則︰事奉的託付,乃是根據蒙恩的度量。我們蒙恩的度量多,受託的度量也就大。我們所服事出去的基督有多少,就看我們吸取進來的基督有多少。但願我們更多認識基督,好使我們更多供應基督。──《讀經指引》

 

【林後十1516保羅盼望藉著教會信心的增長,福音的影響力可以不斷展開,從哥林多到達整個亞該亞省,地中海西部,最後到達西班牙。西班牙是當時的“地極”,是所知的最遠而沒有福音傳到的地方。福音傳至“地極”,是保羅最後的願望(羅十五24,28)。──《啟導本聖經註釋》

         本文給予我們有關正確牧會倫理的教訓。福音事工期間,保羅努力不將福音建築在別人的基礎上,並且一直履行這一原則(羅15:18-21)。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將福音傳到: 保羅希望隨著哥林多信徒的信仰成長,自己的影響力擴大,他們更尊敬自己。若能這樣,保羅就打算訪問羅馬(徒19:21,傳福音到西邊的士班牙(羅15:23,28)。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6「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並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他現成的事誇口。」

    本節還是補充上文的意思。保羅發展福音工作的原則,不是去攪擾別人的工作,把別人的羊拉到自己的羊欄裡,以別人做好的現成工作誇口。――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我們當滿意主所分給我們的工作,和主所安排我們的地位。不當『在別界限之內』。我們很喜歡撇下自己的地,去踐踏別人的地。問題不是我們能不能作,會作不會作,乃是有沒有神的命令。── 倪柝聲

 

【林後十17「但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是的,我們一切的好處,都是因基督而有;正如詩歌所說,『我惟因你(基督)得生,我惟靠你得勝。』我們豈不該把所有的榮耀、頌讚都歸給祂!──《讀經指引》

         經文引自《耶利米書》九24,叫人不可誇個人的成就和地位,也不可利用他人的成就來自誇。使徒若靠主在派給他的工廠上有所成就,所誇的應是主,而非自己;重要的是得主的稱讚(參三13)。──《啟導本聖經註釋》

         9:24的引用。保羅提出,誇口的唯一根據乃是基督,借此證明假教師的虛假,同時顯明自己所誇的真實性,在神面前沒有羞恥。 ──《聖經精讀本註解》

 

【林後十1718這些話也是指著假使徒說的,哥林多人似乎因為假使徒的自誇而受到迷惑,所以保羅說“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如果我們在工作上有什麼成就,我們應該把功勞歸給主,這就是“指著主誇口”的意思。反之,不把榮耀歸給主,只歸給自己,都可能是別有居心。

    “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事奉神的人,是否蒙神喜悅,不在乎他自己稱讚自己,而是在乎主的稱讚。那些假使徒的工作,除了他們自己“稱許”之外,還有誰稱許他們呢?哥林多人竟然迷蒙無知,不會分別!――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