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一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後一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

        「那使我們和你們穩定於基督裡,並且膏了我們的乃是神。」(另譯)

         父神親自把我們放在基督裡,所以我們的命運是與基督連結在一起的。在中國偏僻鄉村佈道,通常必須用一些最簡明的比喻。我記得有一次,我手中拿起一本書,再將一張紙放進書內。然後,我對聽眾說:「請你們留心觀看,我手裡所拿的這張紙,它有自己的特徵,和那本書是有分別的,目前這張紙沒有什麼用處,我就把它夾在這裡,而今我要處置這本書,將它寄往上海去,我不必另外郵寄那張紙,因它早已被放在這本書的裡面了。我現在要問你們,那張紙現今在哪裡?這本書既已寄往上海,而那張紙是否可能仍留在這裡呢?那張紙的前途和命運,是否與這本書有分別呢?不,絕對沒有!這本書在哪裡,那張紙也必跟著在那裡。如果我把這本書投到河裡,那張紙也必一齊沉到河裡去。如果我及時將這本書從水裡取出來,那張紙也必同樣的從水裡出來了。這本書有了什麼經歷,那張紙也跟著有了同樣的經歷,因那張紙仍然存留在這本書的裡面。」我們被放在基督裡,也是這樣。基督如何的經歷,也成了我們如何的經歷。基督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了,我還用得著求神將我釘死嗎?絕對不必!因我救主的命運,也就是我的命運(與祂一同復活,亦是如此)。――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一1~7有的時候,一個人所受的是精神上的負擔,與這一個不可知世界的奧秘。在基督教的初期,一個揀選做基督徒的人,揀選了面對艱難。很可能他們要遭遇到自己家庭的遺棄,外邦人鄰居的仇視,政府長官的迫害。拉塞福(Samuel Rutherford)寫信給他的一個朋友說,『上帝呼召你站在基督的一邊,在這地方逆風是向基督的臉上吹;看見你是和祂在一起,你不要期望能夠站在避風的一方,或是能夠在山坡的陽光一面。』做一個真的基督徒是要付上代價的,因為沒有十字架的基督教是不可能的。

                保羅聲稱他遭遇的一切,和他受到的安慰,能成為他安慰別人的泉源。巴利(Barrie)告訴我們他的母親怎樣喪失她最親愛的兒子,接他說,『也就是為甚麼其他喪失兒子的母親跑到她那裏獲得安慰。』有人論到耶穌說,『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這是很有價值,經歷痛苦憂傷,如果這種經歷能使我們幫助其他的人掙扎在人生的波浪之中。

 

【林後一34患難中的安慰】

要安慰一個在受苦、流淚的人是必須有一點智慧的。原本上帝要藉著喜樂和受苦來造就我們。在我國有一位年長的哲學家,有一天遇到一個喪失獨生子的婦人,那婦人簡直太傷心了。哲學家向她保證說:「我能夠幫助你,請你去找一些芥菜種拿來給我,但給你芥菜種的這個人家,必須是不曾有過傷心事情的。」

於是婦人抱一顆渴望的心去找一些芥菜種,可是她無論走到那裡都看到不幸的意外事件,幾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婦人回來對哲學家說:「我實在是一個極自私的人!傷心乃是世人共同的遭遇。」哲學家說:「好極了,現在你總算學到人生已個寶貴的功課,以後你再遭遇痛苦的時候,你就胸有成竹,不致於太傷心,同時,你也知道怎樣去安慰和同情別人。」

上帝並不只帶基列的膏油來安慰我們基督徒,祂也要求我們成為iyi個安慰和同情別人的人。——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後一4】「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

神的兒女啊,有火煉的試煉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總要喜樂,知道你們正在那合宜的道上。所有的聖徒都經過這條道路,尤其是本書信的作者。

本書的論字是苦難。因為苦難那麼大,甚至使徒都在失望之中。苦難好似傷口的血流出來,滲透那毛中,但是在這段經文,使徒卻為自己建立一件安慰的小內室,所用的建材是從他痛苦的深坑中挖出來的。他稱頌神,領導他從苦難中學習安慰的藝術,知道神怎樣安慰,他也該怎樣安慰別人。

這個世界充滿著未受安慰的心——孤兒在深夜啼哭,我們的神可憐他們,也藉著你安慰他們。在你承受這職事,你必須受制,也經過那試煉,現在看神怎樣安慰你,你可寫在日記上,在你心中深切地思想,怎樣照顧病痛的人,這樣不僅使你忘記自己的痛楚,也可感到生活的目的。

安慰的職事連在天上都要有,因為神擦去一切的眼淚。也許你憂傷至死,但是總有一天,那保惠師必得著勝利,勝過一切的憂苦。——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後一4安慰別人「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沒有遭遇患難和痛苦的人,是不能同情別人也不會安慰別人的人,因他沒有親身的體驗,經歷,不知道其中的感受,不懂得受患難的人是多麼焦急,受痛苦的人是怎樣的悲哀,煩惱,外面的患難既是叫人難擔,內心的痛苦又是叫人難忍,甚至以為流淚是弱者的表現。

等到有一天自己也遭遇患難,痛苦,在難擔難忍之下,在走投無路,求告無門,欲逃無路的時候,內心該是什麼光景,也會怨天尤人了,垂頭喪氣。在經過之後,就會同情有同樣遭遇的人了,如果自己從神那裡得到了安慰,也就能去安慰人,世上遭難,受苦的人很多,所遭遇的事情也不同,多麼需要同情,安慰和幫助,有誰肯,有誰能呢?神肯神能,但需要藉著人,藉著有同樣遭遇,蒙神恩典的人,作祂安慰的使者,這比天使的工作更可貴。

有人正遭到疾病、災禍、失意、失戀、喪親、喪友,或種種試煉,痛苦,何等需要安慰。但人的安慰無濟於事,只有神的安慰才有效,屬天的膏油才能止住人的眼淚,永世的盼望才能安慰絕望的人。神的能力才能拯救在患難中的人。──《每日天糧》

 

【林後一4這裏用的患難是希臘文的thlipsis一個字。在普通的希臘文中,這一個字是用於外面物體的壓力。特仁赤(R. C. Trench)寫說,『依照英國古代的律法,如果有人有意的拒絕辯護,就要把沉重的東西,壓在他的胸部。壓的東西很重,可以致他死命。這就是thlipsis的原意。』


【林後4肇因或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各樣患難的人。
當我們遭遇不幸和試煉時,可能會怪罪自己一定是做錯了一些事,才得到這種懲罰。雖然誠實的自省是健康的,不過我們不要在自己的過錯和失敗中鑽牛角尖。
更糟的是,當我們正在患難中時,卻有人想要加重我們的罪惡感。這正是約伯的朋友以利法所犯的錯誤。他十分尊崇神並且敬重他的道德標準。他正確地指出,當我們不應期盼什麼特別讚美或獎賞(伯223)。但是以利法誤以為約伯的困苦是起因於自己的罪惡(5節)。他也錯誤地對約伯保證,如果他悔改,神就會祝福他,立即叫他解脫。
我們大部分的麻煩是來自於活在一個不完美世界的結果。然而,神使用這不幸來磨煉我們,使我們有朝一日可以幫助別人。保羅說,神在他的患難中安慰他,以致於他能安慰別人(林後13~4)。
當麻煩侵入了我們或他人的生活時,不要立刻認定那個肇因是來自於罪。相反的,讓我們尋求神的安慰,好叫我們能安慰別人。
主啊,當生命遭受試煉攻擊時,安慰我們吧,
我們時常跌倒,時常失敗;
但你會更新我們,幫助我們成長,
好叫別人知道你的美善和安慰。
神可以化試煉為得勝。
──《生命語》


林後5入出之間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試想,一個裝潢液體的杯子溢出來時,無論流出的是什麼,一定和原來注入的物質是一樣的。這是一個不難理解的現象。
但這裡我要講的是一個我無法理解的超自然現象:當患難進入基督徒的生命中,雖然基督徒生命中也會流露出一些東西來。但奇妙的是,從他生命中溢出來的卻和注入其中的大不相同:原本注滿的是苦難,但流出來的卻是安慰。
在哥林多後書15節裡把這個過程說得很清楚: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著基督多得安慰。”“多受的意思是大量存在過了一定量的存在。這和耶穌奇跡般地用五餅二魚喂飽幾千人,還剩餘”12筐食品,用的是同樣一個詞(6:12~13)
在哥林多後書15節裡把這個過程說得很清楚: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多受的意思是大量存在過了一定量的存在。這和耶穌奇跡般地用五餅二魚喂飽幾千人,還剩餘”12筐食品,用的是同樣一個詞(約612~13)。
作為基督徒我們也可能飽受生活中的磨難,但痛苦來到時,神將利用其超自然的力量和恩惠改變這種痛苦。哥林多後書15節的另一種譯法是:正如基督的痛苦流入我們的生活,也是通過基督我們多得安慰。
如果我們碰到困難,從耶穌那裡去尋找安慰,讓這安慰先安慰我們,並通過我們給他人也帶去安慰。
當我們經歷痛苦時,
我們會得到神的許多安慰;
磨難會告訴我們,
那裡可以尋找到真正安慰。
神安慰我們不僅僅是使我們得安慰,
也是要我們成為安慰他人的人。
──《生命語》


【林後6~7】「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在你四周有沒有什麼人是特別會幫助你,你在試煉中,憂傷中,特別會尋求安慰的呢?這個人每次所說的話,都頂能幫助你,頂合你的需要。你知道他是頂會幫助你,但是你知不知道他怎樣會是的呢?他這樣會紮縛人的傷口,揩幹人的眼淚,絕非偶然的事,乃是曾出了重大代價的。如果你去調查他以往的歷史,你就會發現曾受過多少苦難。他曾親見他喜樂的金碗被摔在地。他曾站在怒潮旁邊,烈日之下;但是這一切都是他成為保姆,醫士,所必需經歷的。苦難固然頂難忍受;可是底下卻隱藏著頂寶貴的教育——教育我們怎樣幫助別人。所以信徒啊,你不要動怒,你不要咬牙;你只要看見這是訓練你成為一個安慰使者的;因此當甘甘心心在神的旨意裡面忍受。——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選


【林後一8~9】「我們……遭遇苦難,被壓太重……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遭遇苦難,常使我們重視生命。每一次死裡逃生之後,我們覺得這真是一個心的開始,該怎樣多事神事人。遭遇苦難,也使我們能諒解、同情別人的苦難。
  人們總常喜歡批評別人沒有信心,逃避試煉;但是曾經苦難的人絕不如此,他知道、懂得別人所遭遇的苦是什麼。保羅說︰ 死在我們心中發動,生卻在你們心中發動(林後412
  苦難是催逼我們前進的必需品,正如船中的爐火是使船駛行的必需品一般。——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信宣(A.B.Simpson

【林後一8~10曉得──苦難;苦難的性質──被壓的苦難;壓力的地步──外面︰力不能勝,心裏︰斷定必死;結局──不庫自己,而靠神。壓力(或迫力)與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你若越多受壓迫,你就越有能力,越知道甚麼是能力(鍋爐的蒸氣受容器的壓迫,就產生極大的能力)。凡無壓力的就無能力。基督人不能盼望平安無事的度日,因神乃是藉著他們天天受壓迫,將能力賜給他們的。使徒保羅所受的壓迫太大了,所以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的有能力。因為壓迫使他仰望神。生命的能力只能從生命的壓迫而生。── 倪柝聲

 

【林後一8~10人的本性,一件小事,往往會加以誇張擴大。一個人經過了一個很小的手術,可以作為很長的一段時期,談話的資料。紀異(H. L. Gee)告訴我們在戰爭的日子裏,有兩個人談生意。其中有一人大講在旅行中他搭的火車,遭遇空襲。話盒子一打開,他就滔滔不絕的講緊張刺激的遭遇,充滿了危險,在死裏逃生。另外一個人到了最後,靜靜的說,『現在讓我們談正經事罷。我想早些回家,因為我的屋子昨晚被炸毀了。』

          一個真正遭遇困苦的人不會多說。英皇喬治第五有一個生活的準則,『如果我遭遇困苦,讓我像一個有高貴血統的,靜靜單獨受苦。』


【林後8;十二9】「被壓太重,力不能勝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雅各在昆努伊勒,初次經歷了一個以前未經歷的秘訣——抓住神;從那一次以後,雅各的信心有了長進,他對神有了更深的認識,他的生活也有新的得勝的能力了。
  對待大衛,神必須讓他經過長期痛苦的訓練,叫他知道神的全能與信實,好使他的信心和敬畏神的心得以增長,因為這些美德對於他將來作王是極其緊要的。
  沒有別的,只有保羅所不斷經歷的困難,痛苦,危險,能叫保羅學到,能叫全教會學到,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這偉大應許的完全意義。
  今天能帶領我們認識主,信靠主,向主支取無限恩典的,不是別的,乃是我們的試煉和危險。
  神給我們困難和障礙,為的是要對付我們的信心。我們在日常的道路上,如果遭遇什麼障礙,我們就該認識它們死裝信心的器皿,立刻拿主的豐富和 夠用去裝滿它們;當我們前進,簡簡單單,完完全全信靠的時候,我們也許還會受到試驗,我們也許還需要忍耐等候;但是無論如何,到了最後,我們一定會看見石頭滾開,主耶穌等著賜恩給我們的。——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宣信

【林後一9阿拉伯人有一句諺語,『只有陽光普照造成了沙漠。』處境順利帶來的危險是錯誤的依靠自己;它使我們想只要靠我們自己就足以應付人生的一切問題。在順利的日子禱告一次,在患難的日子要禱告一萬次。這正是林肯所有的經驗。他說,『我不得不跪下禱告,因為我別無他路可走。』往往在不幸的時候,我們才知誰是真的朋友;往往在窮乏,危急的時候,我們看見我們何等的需要上帝。

 

【林後一12靠神恩惠「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

我們在世為人並不容易,許多人難以應付,許多的事難以進行,一般的想法總是以為有聰明的人最有用,會運用聰明的人佔便宜,而愚拙的人只有吃虧,然而事實並非這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太多了。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處處運用他們的聰明機智,似乎有所成就,但所失去的恐怕比得到的更多。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太會運用聰明的人,別人就對他猜疑,不信任,因而避而遠之。這樣,雖得些小利,卻失去人心,而且更重要的是神不喜歡,因神使「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林前319

對於信徒更是如此,在世行事為人,不能靠自己的聰明,必須靠神的恩惠,人的聰明是太有限的。許多事是人所不能意料的,人所不能控制的,用盡聰明不僅無濟於事,反將事情弄得更壞,無法收拾。因為天下萬事都在神的掌握之中,想越過神取得任何好處是不可能的,只有靠神的恩惠,隨神的意思。我們所能作的是,當清楚神的旨意和引導時,盡自己的力量去作,不明白神的意思或自己不能作什麼的時候,就等候神,求神帶領和成就,總不要用自己的聰明去活動。──《每日天糧》

 

【林後一12傳說有一次有一個建築師自願為一個希臘哲學家建造一所房子,從外面無論怎樣,不能看到裏面。那哲學家說,『我要給你雙倍的錢,如果你為我所造的屋子,是每一間房子可以給每一個人一目了然的。』保羅所用的聖潔(eilikrineia)很是有趣。它是經得起日光照射的攷驗。一個人所有的一切行動,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像保羅一樣,可以宣稱他的一生沒有隱藏的事,那人就有福了。

 

【林後一19  傳揚基督「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傳道人不傳耶穌基督,而傳別的任何題目,都對人無益,因為一切的道理、知識、經歷、見證,若與基督沒有直接關係,叫人摸不著基督,與祂有更親密的交通,都沒有達到目的。人沒有得到基督就什麼都沒有得著,所得的也是虛空的,暫時的,外面的,沒有真正的屬靈意義。

因此使徒們不傳別的,只傳耶穌基督,這一粒種子撒下去,能結出許多子粒來。將耶穌基督介紹給人,將人帶到基督面前,這就是傳福音的目的。對信徒進一步的造就也是如此,使人更多,更完全地得到基督,並被基督得著。此外沒有別的,因為這是神的旨意,是永遠的實際,在基督以外一切都沒有生命,沒有真實,都要過去。

主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當我們將基督從地上舉起來的時候,也要吸引人來歸祂,祂曾在十字架上被舉起來,照樣我們傳釘十架的基督,十架的愛永遠是吸引人的能力,祂是被神的右手高舉,復活升天了,被立為主,為基督了。所以傳那位復活升天得榮耀的基督,並傳祂為主,就能吸引萬人歸祂。如果在我們身上將祂高舉,則也能吸引人來歸主。──《每日天糧》

 

【林後一21另譯】「那使我們和你們穩定於基督裡,並且膏了我們的乃是神。」

父神親自把我們放在基督裡,所以我們的命運是與基督連結在一起的。在中國偏僻鄉村佈道,通常必須用一些最簡明的比喻。我記得有一次,我手中拿起一本書,再將一張紙放進書內。然後,我對聽眾說:「請你們留心觀看,我手裡所拿的這張紙,它有自己的特徵,和那本書是有分別的,目前這張紙沒有什麼用處,我就把它夾在這裡,而今我要處置這本書,將它寄往上海去,我不必另外郵寄那張紙,因它早已被放在這本書的裡面了。我現在要問你們,那張紙現今在哪裡?這本書既已寄往上海,而那張紙是否可能仍留在這裡呢?那張紙的前途和命運,是否與這本書有分別呢?不,絕對沒有!這本書在哪裡,那張紙也必跟著在那裡。如果我把這本書投到河裡,那張紙也必一齊沉到河裡去。如果我及時將這本書從水裡取出來,那張紙也必同樣的從水裡出來了。這本書有了什麼經歷,那張紙也跟著有了同樣的經歷,因那張紙仍然存留在這本書的裡面。」我們被放在基督裡,也是這樣。基督如何的經歷,也成了我們如何的經歷。基督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了,我還用得著求神將我釘死嗎?絕對不必!因我救主的命運,也就是我的命運(與祂一同復活,亦是如此)。——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一21「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

          膏油是三而一的神,經過了種種過程,而成為賜生命的靈。凡受了膏的,都有神的成分和素質;正如電燈一通電,就有了電一樣。若要一直保持與神合一,就要不斷聯於基督,不斷操練與主成為一靈。―― 封志理《新約的執事》

 

【林後一22聖靈的憑據。這字的希臘文是arrabonArrabon的意義是分期付款的第一期付款,作為以後要付的款項的保證。在希臘的法律文件中,是一個很普通的字,一個婦女出售一頭牛,先收一千個錢幣(drachmae)作為arrabon,其他的錢,待以後再付。有的舞蹈的女子被聘在村子裏節日的盛會中舞蹈,先接受一些錢作為arrabon──這是全部聘金的一部分,並且作為將完成聘約的保證。待盛會散後,始全部付清。有一個人寫信給他的主人,他已付給捕鼠者八個錢幣作為arrabon,這樣他可以開始捕捉老鼠。這是第一次的付款,也保證以後會全部付給他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字。這是跟一個蘇格蘭字arles具有相同的意思。這是在雇用員工或購買房屋所先付的錢,作為全部付款的保證。當保羅說聖靈是上帝給我們的arrabon,他的意思是聖靈在現在幫助我們所度的生活乃是在天上生活的首次付款,保證將來必會有完滿的生活。聖靈的恩賜就是上帝給的證據,向我們保證將來有更偉大的事。

 

【林後一24憑信站住「因為我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許多信徒開頭不錯,也很熱心追求,但後來漸漸冷淡,遠離主,以致跌倒了。這是什麼緣故呢?雖然有撒但的引誘,罪惡的迷惑,世界的吸引等種種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他自己的信心軟弱,甚至喪失信心,對所有屬靈、屬天、永遠的事都變作渺茫,所有的道理,也都成為暗淡、空洞,與主耶穌不親切,這真是可怕,信徒一失去信心,就什麼都完了,不信就必跌倒(來313),無法站立得住。

是不是神改變,神的話靠不住,所信的對象不真實了呢?不是的。在神沒有改變,祂的話也永遠堅定(雅117,彼前125)。是不是我們裡面的信心真的完全喪失了,聖靈離棄了我們,主也將我們丟棄了呢?也不是的,主愛我們到底(約131)。聖靈也沒有離開,信心並沒有完全失去,仍存在我們心的深處,只是我們不運用信心,不憑著信心,不持守信心而已。與信心脫節,只憑自己的想法,眼見,所以我們要重新回到信心的道路,用信心就可以重新站住(林後57;彼前59;加55)。──《每日天糧》

 

【懷恩早禱】

3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4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5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8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9 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10 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11 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12 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

20 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實在原文作阿們〕叫神因我們得榮耀。

21 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

22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

 

讚美生命之源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謝祢讓我們成為屬祢的人,感謝祢賜我們權利,早上能謙恭屈膝在祢面前,摸到祢的心意,領取新的一天,等候祢的差遣,等候祢真理的啟迪,這一切都是祢白白的恩惠。

感謝祢的慈悲和憐憫,深知我們所遇到的一切,都在祢的美意之內。我們面對疫情的纏擾,身、心、靈面對的各種沉重的壓力,天災人禍此起彼落,生靈塗碳,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叫我們的熱淚比岩漿更重,堵塞我們的眼簾,在絕望中無力前行。我們的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然而,我們在黑暗中等候祢的光向我們發現,因祢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祢是我們的力量。

 

讚美是的主!阿們的主耶穌!感謝祢的實在、祢的體諒和明白,祢曾比我們更多受痛苦,常常經歷憂患,祢沒有枕首的地方,祢經常獨自一人退到曠野,最後更為我們世人的罪,走上各各他的山路,釘身在十字架上,完成痛苦的職事。

主耶穌原諒我們失去對上帝敬畏的心、失去對上帝忿怒的恐懼、失去對末後審判的警醒、更加失去獲得一切恩佑的感恩、甚至完全忘記了祢交付的責任和使命。求祢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肉體、脫去老我的心思慾望,幫助我們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好叫我們的親友能看見雲彩圍著他們。

 

感謝聖靈引領我們打開新的書卷,用祢的恩膏燃點我們的心燈,叫我們信心的錨穩固,不會反復不定,忽是忽非,甚至是而又非。若是聖靈祢的引導,我們就勇往直前,絕不後退;若是聖靈祢要我們更新轉變路徑及方法,求祢賜我們儆醒敏銳的靈回應。叫我們所擁有、所做的一切,都是屬於主,都歸主所擁有。

求聖靈照亮我們的心,叫我們的心充滿光明,幫助我們努力活出聖潔和誠實,不靠自己的聰明,不耍世界的手段,竭力保守真道上的純真,全心全意投靠天父的恩典,深知只有靠耶穌渡過今世,靠耶穌能行萬事,不論我們走何險路,求聖靈領我們的手直奔赴天城。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