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第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後四1】「我們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我們從哪一方面來辨別神最高的目的——是恩賜的事奉,或是生命的事奉呢?為著使教會獲致短暫時間的造就,有些人就借著神奇的恩賜來服事。但在這段經文裡,保羅向我們指出,那最有價值的,不是恩賜的服事,乃是從基督死而復活之生命來的服事。問題不在乎恩賜,乃在乎十字架的工作——這是對一個人屬靈身量的測量方法。 為著造就年幼的教會和拯救靈魂,屬靈恩賜有時會有特別顯著的作用,但它們不是成熟的標記,更不是一些值得誇耀的東西。只有愚昧人才會因神所賜給他的話語而驕傲。事實上神豈不是已經顯示,如果有需要的話,祂可以借著一隻驢來說話麼?——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四1~7瓦器】 在哥林多後書第四章,保羅為我們作了一個比較。他提到寶物,也提到瓦器。這寶物恐怕不只是價值連城而已,但瓦器卻很卑賤,因它不是金、銀、雕花玻璃作的,亦非錫鋁合金製品——而只是泥土!瓦器不美觀,也不結實,容易破碎。保羅用瓦器來形容我們的身體,在沒有完全得救的情況之下,極易犯罪、腐敗。而寶物乃是神的靈,上帝的話是無價的——「用光照亮我們內心的上帝;他使我們認識了他那照耀在基督臉上的光輝。」我們領受了這偉大的光,也應當去照耀別人。人生的試探於憂慮,生活上的挫折與煩躁,都能銼去我們的傲氣,使我們嘗到失敗的滋味,其實這正是天父無上的賜福。因為瓦器容易打破,才能使裡面的榮光完全照耀別人——基甸帶二百人打破了瓶子,讓火把照耀黑暗,使敵軍抱頭鼠竄。(士七16~21)。 瓦器只是用來裝寶物的一個工具,因此不在乎其本身的價值。一隻垂死的手也可以簽署價值極偉大的檔,一個牧童也能為有學問的哲人指點路的方向,一個乞丐也能代為運送貴重的禮物。「主知道我們的形體;他也記得我們不過是塵土。」(詩一〇三14)但主卻將具有永恆價值的寶物裝在這個瓦器裡,我們若能盡裝載之責,上帝的榮光自然就顯露出來了。——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後四1~10憂慮,卻未嘗絕望】 我們讀哥林多後書四章,從字裡行間就能夠察知使徒保羅在遭遇苦難和軟弱時,他需要聖靈多方的恩典使他得以屹立不倒。由於逼迫,他時常受到打擊,但未嘗絕望。同樣,當我們面臨不可能的境況時,上帝也希望我們抬起頭來仰望他慈愛的面容。在舊約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這一類的例子。比方說,以色列民抵達紅海時,前有大海後有埃及兵,兩邊都有高山,真像是四面受敵,除了抬頭仰望上帝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因此,我們在困境中也必須運用這個方式來追尋從上面來的支援。我們要浮要沉,均決定在我們的態度是否向神求援。有一位牧師對一位陷於絕望中的姊妹說:「姊妹啊,現在是上帝的時刻!如果你起來迎見上帝,你將會把你的苦難化為機會,試想在迦南地所發生的饑荒,使年邁的雅各失去了地面上一切的物質享受,迫使他到了歌珊,在那裡他發現榮耀的約瑟。因此你不要在這一個時刻被絕望所勝,讓失望毀滅了你,你必須仰臉去看那位得勝的主基督!」 不錯,我們必須像保羅一樣說:我們常常遭遇困難,卻沒有被壓倒;常常憂慮,卻未嘗絕望;有許多仇敵,但總有朋友;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我們必朽的身體時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命也同時顯明在我們身上。——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後四3~4】我曾聽過一故事,一人現已作神學院院長,他父親在蘇聯作傳道。一次帶他離家探望朋友。當地的門窗很粗笨,費卻一番工夫,才把所有門窗弄妥。那兒子向來頑劣,此次訪問,父親得到許多關於他劣跡的投訴。歸家時,父親把兒子召到跟前教訓他。室內本懸一十字架,是能在黑暗裏發光的。父親吩咐把燈熄滅,十字架卻不發光。原來因為多關閉門窗,無陽光照射入來這十字架就不能再在黑暗裏發光。許多時候我們也把生命關閉著,不使耶穌福音真光照進心門。──
艾理德《約翰壹書的研究》 【林後四6】「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什麼是救恩?救恩就是神的光照射進來。那光如被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但神的光已照進我們這些罪人的心裡,只要看見這光,這就是救恩!當我們眼見救主面上的榮光時,我們就在那一霎時得救了。如果我們僅是明白和贊成一些道理,那是毫無果效的,因我們尚未看見這位真理的主。但我們必須如照相機快門一開就攝取影像一樣,在見到主是救主的一剎那,裡面就會立刻開始改變。而那對於我們是「天上之異象」的,便成為「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徒26:19,加1:16)。對於這種活生生的經歷,我們無須花力氣去提醒自己,因為這件事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四7】「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古時常用瓦器煉金,金煉好後就打碎瓦器拿出金子。東方也有富人因社會不安,就把寶貝放在瓦器內埋藏在地裏。這寶貝就是基督,就是光,是我們患難中的能力。──
牛述光 【林後四7】『寶貝放在瓦器裏』︰沒有一個基督徒,他的瓦器太瓦了,瓦到一個地步,主的寶貝在他身上不能顯露。神的寶貝如果沒有瓦器還不好看。人帶著眼淚的笑容頂好看。有時我們的眼睛一直看人家的瓦器。但是認識神的人,能看見在這瓦器裏頭的寶貝。我們用不著裝假去修理瓦器,弄出一種樣子來。一切出乎神的,從你這瓦器裏能夠彰顯出來。今天有許多基督徒的生活、行為都是人作的,不是寶貝的顯現。人所有的一切,不過作神盛寶貝的瓦器,從來沒有一樣能夠埋藏神的寶貝。人的軟弱不能限制神的能力。注意消極的人,是愚昧的人。──
倪柝聲 【林後四8】「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自從我悔改得救之日起,我衷誠的抱負,是要做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當然我對基督徒的標准有自己的概念,而我是竭盡所能的去達到那個標准。我認為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一定從早到晚都是笑容可掬的!只要他流一滴眼淚,那他就不是活出得勝了。此外,他隨時隨地必須是勇氣百倍,只要他稍有絲毫畏怯,那他在信靠主這件事上已經大大的失敗了。這樣的人,事實上離我的標准很遠了。 不過,我不久發覺,基督徒的生活與我所料想的,卻迥然不同。原來基督徒的生活是在軟弱中剛強,在痛苦中喜樂,在疑惑跟前表現出信心的勝利,是一個矛盾的統一。當一個基督徒在主裡面最剛強的時候,他自己往往大感無能,當他最勇敢之際,他可能深知自己內在的畏懼,當他最喜樂的時辰,一種愁困的感覺又再向他回襲了。只有神那「何等浩大的能力」(弗1:19-20),才能把他提升到高處。——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四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上面的經文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很簡單的說明,只有當我倚靠主時,我才能有所行動。我會發現自己的殘缺不逮。我不敢因著已有的一點力量而擅自舉步。亞當因著吃了禁果,他就有了天然的能力去行動做事,但這不過是落在撒但權勢裡的一種能力。當你認識主,你就會失掉這個能力。你現在是借著「另一個」生命而生活,並且從祂那裡支取了一切。 哦,朋友們!我想我們都有幾分認識自己,但許多時候,我們並不實實在在的對自己感到恐懼。我們也許會在禮貌上對神說:「主若不願意,我是不能做的。」可是實際上,我們卻相當肯定自己能夠做得不錯!我們常會被人、事、物所牽引而去做決定、去行動、或去運用祂以外的能力。因為「己」在我們裡面長得太大了,以致基督在我們身上顯得太小了。願神赦免我們。——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四12】「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基督的十字架是多麼的寶貴!它存在於每一個基督的肢體裡,並能引起基督整個身體的生命高潮,只要基督徒肯讓十字架在他裡面嚴厲地對付那天然的生命。你們問我:如何才能讓神使用,將生命供應給別人。我的回答是:不是借著在外多工作,也不是借著退修而不做工,乃是讓基督的死和復活之大能,運行在你與神同行的整個生活中。那些只是借著話語和工作而事奉的人,當環境把他們陷於緘默和停頓的時候,他們的事奉就止息了。他們只能在工作和說話時,才顯出他們的用處,這是不應該和不正常的。只要讓「耶穌的死」在你裡面工作,生命就必在別人身上顯明出來。因為這是基督身體的一個不變原則:「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林後四12死的發動「這樣看來,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我們所能給人的印象和影響是從生命裡發出的,這不可能有假冒和勉強。凡想要為主作見證,為主作工,對人有幫助和益處,必須從這裡下手。只想憑智慧、口才、行為或其它任何形式來使人受感動,得真正造就的都是幻想,結果是毫無價值。 耶穌基督使人有最大的感受和改變,不是祂的教訓和神跡,乃是祂生命的流露和彰顯,才使人認識神,願意親近神,愛神。這是今天每個信徒,特別是為主作工的人,所當追求的,那就是能顯明基督的生命。 怎樣才能呢?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先有死。才有生。只有在我們身上帶著主的死,向罪,向世界,向自己,向別的一切都死了,因為這是必定的結局。我們接受祂的死,與祂同死,也就向那一切死了,而單獨向神活著,主復活的生命,在我們死的基礎上,就要顯明出來,同時帶著屬天生命的能力,在別人身上發動。──《每日天糧》 【林後四16~17珍珠的形成】經文:“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 8:28)
古諺有云:「縱使為十字架所舉起,你卻更靠近神了。」 有時喜樂是需要痛苦來產生的。芬妮‧克勞斯貝是一個瞎子,她從未看到過綠色的田野、傍晚的日落,和她母親眼裏的慈愛光芒,若不是這個痛苦的事實,她絕對寫不出那首美麗的頌讚
─《我將和祂見面》。因為她喪失了視覺,才使她獲得了優異的靈感。 飽受磨折的樹,才有堅實而細緻的木材。 可以安慰的是,悲傷逗留的時間並不長,不久就要離去。大雷雨的時間,和整個長夜相比,是非常短促的。「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長夜之歌》 【林後四18】「原來我們……乃是顧念所聽不見的。」 我們在看得見的事物上要看得透澈,好似透過玻璃窗望過去。你看見一些稀有的珠寶擺設著,不必浪費時間來羡慕,只要看得澈底,就從這物質與短暫的,看到神永遠的目的。神的心意是在深的低處。 那些看見的只是象徵,因為看得見的價值不在那裡。物質的存在有屬靈的涵義,代表一些意義,是外表不足表達的。有一件諺語說:一切事物都有雙重的涵義,足見其中的真理。 你要在一切的事上尋求神的心意,在環境中及日常生活的經驗裡,不要只停留在外面,要看到內在與永在的,在肉身的痛楚底下有神的恩典。在試煉困苦的境域中有天上的經歷,在甜蜜的家庭關係下,有友情的溫馨,永遠不會陳舊與消逝,在聖經的字句定下有精意;在禮儀之下有合一;在文化世界之下有神永遠的作為。 我們內心的態度就是這樣,苦楚衡量起來實在沉重,但實際是輕省的,年月拖拽得冗長,實際只是片刻而已,在所有的經歷中,品德必有更深永遠的榮耀。——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後四18顧念不見「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保羅將所有的事分為兩類,一是所見的,一是所不見的。一般人當然是顧念追求所見的了,因為這是現實,能得到的,有用的,而所不見的,則似屬渺茫,遙遠,不知其究竟能否解決現實的需要,所以漠然置之,甚至不屑一想。 但是保羅說,我們卻是顧念所不見的,那些屬靈,屬天,在主裡面的事,因為所見的無論多好,多實際,多有用都是暫時的,是轉眼之間即行消逝的,為之費心費力,思考,追求是太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有的人還沒有得到就已經去世了,即或得到,也很快地就變為無影無蹤。世人因為不知道有更美長存的,所以只求些暫時虛空的了。 然而信徒已經相信有看不見的,是實在的東西,雖然肉眼看不見,信心卻知道。神為愛祂的人已經預備了,人眼未曾見到的更美的事(林前2:9;來11:13,40)。那在天上的是永遠長存的。我們有了永遠的事可以盼望和追求,豈能再注意追求那些暫時之事呢?一個是真的,另一個是假的;一個是實在的,另一個是虛空的;一個是重愈高山,一個是輕過羽毛;一個是無價之寶,一個是賤如糞土。人的時間和精力應用在那方面呢?──《每日天糧》 【林後四18短暫或永恆“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懷恩早禱】 1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2 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3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4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 5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6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8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9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15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讚美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我們不能靠自己興起發光,乃是祢的榮耀升起照耀我們,叫黑暗不能遮蓋大地,幽暗不能遮蓋萬民,因為祢的光己經來到,祢豐盛的恩惠如滿載的貨船到來。 感謝天父容許我們早晨起來,先帶著生命的瓦器來到祢跟前,迎接祢榮耀的光照進我們的內心,幫助我們今日能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天父祢的善良、純全、並可喜悅的美意。叫我們不是憑著自己的能力去達成每一件事,乃是全然依靠祢的寶貝在我們這瓦器中,顯出莫大的能力,得勝我們的生活。 感謝主耶穌,祢就是那寶貝安放在我們良心的瓦器裡,叫我們不是依仗自己的能力剛強。祢是我們的主、我們心中的王,惟有從祢支取的恩惠和能力,叫我們能站立得住。特別在疫情的暴風中,天災人禍的沖蝕中,在我們感到一無所有、一無所依的時刻,求祢坐在我們的船中,領我們渡過這人生的風浪。 願主耶穌再次赦免我們的罪,用祢的寶血洗刷我們的心和嘴唇,因為我們縱容殘餘的詭詐、嫉妒、紛爭、自恃、自大、偏見、自私和假冒為善在心中發芽,生出惡根,使我們無法長出健康的順服、謙和、溫良、柔順、並恩慈和憐憫。 感謝更新人心靈的聖靈,願祢的恩膏塗抹我們,不為至暫至輕的苦楚而氣餒,不喪膽喪志,外體雖然漸漸毀壞,內心卻在祢的同在中一天新似一天,堅守祢指派的職份。 懇求聖靈復興的靈火燃點我們冰冷的心志,帶領我們聚在一起,弟兄姊妹、父母與子女、教會與教會都能放下歧見,同心合意築起禱告的祭壇,重修屬靈的城牆,效法基督在社群中作罪人的朋友、病人的看護、窮乏人的幫助、迷路人的明燈。求聖靈教導我們為屬靈的家防堵,讓教會能為愁苦者帶來安慰、失意者重獲生機、危難人得保障、飢餓的群羊得餵養。我們恭候祢的靈風來吹入每一個細小的禱告樓房。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