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八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林後八115 M.P.”

新約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徒奉獻必須出於愛心,甘心情願的獻上,而不是出於一種被強迫不得不這麼做的心情。基督徒發自內心的感恩,常因為感到主給我們的恩典太大,使我們不得不藉著我們在經濟上幫助急需的人,來榮耀主的名。這種對外的分享應當按照收入的比例拿出來,而且必須經常編列這一個專案的預算。保羅教我們在每週的第一天捐出這樣的錢作為我們與信徒相通的象徵。

糖果製造商休樂(John S.Huyler)在設廠之初就採納雅各的方法「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創二十八22)他到銀行開了一個特別的戶頭,用“M.P.”的縮寫作為戶名。他把收入的一定比數定期存入這個戶頭。有人問這兩個字母代表什麼時,他便回答說:“My Partner”(我的夥伴)。他在每一筆生意中都想到上帝,因此,他的事業發展驚人,每週「主的府庫」都收到不斷增加的鉅款。他每次幫助別人,都不願接受別人道謝,他告訴對方,「你只要感謝上帝,而且只要謝謝祂,因為這些錢乃是主的,而不是我的。」

天父實在需要像這樣的管家,你有“M.P.”戶頭嗎?——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林後2獻米為銀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
印度米左拉姆(Mizoram)省住著一群基督徒,他們發明了一個獨特的方法來為主作工。當家庭主婦為家人做米飯時,只量出剛好夠全家吃的米。
然後,做飯前她從這些米中抓出一把米,把米儲存到星期日,帶到教會和其他婦女帶來的米加在一起。教會把米賣掉,將錢用來支持教會的事工。所購物品中包括一部電腦,用來協助米佐人將聖經翻譯成他們的語言。
不富有的人易於自視寒酸,愧以給予。同樣,路加福音21章的那個窮寡婦,看到富人將大量金錢放進聖殿的奉獻箱時,也覺得自己的兩個小錢實在不配作為奉獻。
然而,神對奉獻的心比奉獻的數量更感興趣。那就是為何耶穌說那寡婦比別人奉獻更多的原因(3節)。我們能夠誠實地說自己付出的是徹底的奉獻嗎?
我們給主的,
是由他的標準來衡量;
獻上自己以及讚美的生命,
這些禮物才是最寶貴的。
衡量付出的真正準則是徹底的奉獻。
──《生命語》

 

【林後八5獻己給主「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了主……。」】

         神的旨意是宇宙萬有的軌道和結局,一切在神旨意以外的事物都要除去,惟獨遵行神的旨意才能永遠長存(約壹217)。對我們來說,神的旨意就是我們的生命、福分,而且是和神有正當關係的維繫和依據,離開神的旨意就與神的關係不對,交通隔斷了,不能得到神的喜悅, 並且不能承受神的國(太721;來1036)。任何違反神的旨意的事都是我們的極大損失,而遵行神的旨意都是我們永遠的利益。

         神對信徒最基本首先的旨意,就是要信徒把自己獻給主,這是承認耶穌為主的自然結果,不將自己獻給主,表明沒有承認祂為主。那樣,與主的其他一切關係都不起作用了,因為不把自己獻給主,就是仍然自行其是,偏行己路,活在罪中。

只有先把自己獻給主,根基才能穩固,生活才能聖潔,前途才有光明,心中才有平安,一切以主為依歸,一切讓主管理、引導、安排;凡事討主的喜悅,求主的榮耀,不再為自己活著,求自己的利益喜好和滿足。──《每日天糧》

 

【林後八5  獻給誰用「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

         我們的生命、光陰、身體、力量都是寶貴的。我們究竟願意為誰而用?過去或現在正為什麼用,我們每天是為什麼忙碌?我們盼望,追求,得著的是什麼?到末了我們會覺得那樣的一生值得嗎?不會後悔麼?即使得到一些名、利、地位,又是何等短暫、虛空!

         另一方面,我們是屬神的人,是主所救贖的,理當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主。我們將屬於祂的獻給別人,或歸自己用,那是錯誤的,不義的。所以聖經中對於奉獻的道理講得很多,這不但是神的旨意,也是我們對待神,根本的表現,我們所說的奉獻,是完全的奉獻,是將自己和身體以及一生皆獻上,而不是指只奉獻一點金錢,作一點工作,用一點時間來靈修,敬拜就是了。因為其餘的光陰和力量仍為別用,還不能滿足神的心,討主的喜悅。主用寶血的重價買了我們整個的人,而不是只買我們的一部分,就是完全地奉獻,仍不夠報答主。──《每日天糧》

 

【林後八7】「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

樂捐的厚恩實在是神的恩賜,正如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及愛心,這是在本章守節說明的。神特別的恩典賜給馬其頓的眾教會,他們雖然在極窮之間,卻有樂園的厚恩。在第九節我們思想這可稱頌的主有這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我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如果你容易埋怨,要讓主的性格充滿並佔有你。

或者,我們真正的信仰,可在我們奉獻的事上試驗出來,我們是否照收入的比例來奉獻?我們有沒有系統地奉獻?我們是否學會奉獻的喜樂與大方,使我們格外顯出滿足來。

有的人可能還未認清他們是神產業的管家,祂希望他們獻上所有的熱切與感恩的心。他們只留下家中必需的費用,只以管家的身份,來看守產業,等候主人回來。也許有些人信靠神不足,恐怕有一天竟至貧乏的地步。每個讀者要想到一切都是神的,要經常獻上,不可剝奪神的物,你要日夜禱告,在這恩典上富足,神必垂聽你的禱告,你吝嗇的性格就會改正,沒有別的,只有奉獻。——邁爾《珍貴的片刻》

 

【林後八8愛心的試驗】"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林後八:8)

  有三個青年都愛慕一位既有錢又美貌的女子,各人都向她表示真摯地愛她。一日這女子想試試這三個人的心,看他們是愛她,還是愛她的錢財?所以約他們到家裡來。她對他們說:我知道你們都很愛我,不過我不能嫁給三個人,今天特請你們來試一試,誰真心愛我,我就作誰的終身伴侶。三人都異口同聲地稱好。少女把他們領到花園,就對頭一個說:你曾說過,如果我叫你死,你也甘心,現在請你用頭撞向前面的牆,將腦漿撞出來給我看。這人眼看前面的牆是石頭砌的,撞上去非死不可,就搖頭說:這辦不到。少女說:你既辦不到就請出去。又問第二位,他沒有勇氣,也主動的低頭出去。末後的一位毫不猶疑地說:我不但願意為你撞出腦漿,就是在你面前把心剖開也願意。說著就把頭極力撞去,不料那是紙牆,被撞出一個大洞,他一點也沒有受傷。二人就歡喜地成親。我們對主耶穌的愛是否經得起考驗呢?──《為甚麼要用比喻》

【林後八1315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這意思就是:我並不是說叫別人不必負擔那麼多物質方面的責任,而要你們為別人的需要受累。

    保羅把舊約以色列人收取嗎哪的規則,引用在信徒錢財的捐獻上。舊約以色列人如果多收了嗎哪,就得把多收的分給人,否則剩下的嗎哪也是會發臭的。以色列人拾取嗎哪可以比作信徒接受養生的需要。我們在養生的需要上該效法以色列人,有餘的人有責任去補那些不足的人。為甚麼神有時使這人不足,那人有餘呢?就是要那有餘的人學習照顧那不足的。但是富足的人未必是永遠富足。他現在富足,將來可能缺乏。缺乏的也不會永遠缺乏,他也可能變成有餘的。那時,他也要學習怎樣分給缺乏的人了。保羅提醒哥林多人,雖然他們現在捐獻錢財,是為著幫補別人,但將來他們說不定也有缺乏的日子,需要別人的幫補。神並不強制地按著相同的數目分配信徒的財富,而容許人經歷貧窮也經歷富足,並學習互相補別人的不足。

    以色列人收取嗎哪,多收的沒有餘,因必須分給人,所以少收的也沒有缺,這就是每天仰望神信靠神的生活。自古以來,神就要祂的兒女學習在物質的需用上信靠祂,學習用愛心互相照顧。信心生活絕不只是傳道人要學習的功課,也是一切信徒該學習的功課。――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後八14助人的果子】有一天,有個蘇格蘭的貧農,在田間工作。忽然聽道附近的水潭,有孩子惶急喊救。他急忙跑去,看見一個男孩子,滿身污泥,掙扎著,越陷越深,即將滅頂。那農夫把他救上岸。
   第二天,一輛華美的車,來來到農夫的家門。一位穿著入時的貴族,自我介紹,說是那被救的男孩的父親,說:“你救了我的兒子,我願意給你報酬。”
   農夫說:“我不能接受任何報酬。”正在這時,農夫的孩子從家中出來。
   那貴族說:“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說:“是”。
   “這樣吧,讓我帶他去我家,給他受良好的教育。如果他像他父親一樣的品格,將來必然會有成就。”農夫欣然接受。
   後來,那農夫的孩子,進了倫敦大學的聖瑪利亞醫學院,成了醫生,就是醫學院的福來明教授(Sir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在1928年發明了盤尼西林。
   幾年後,英國首相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患上了肺炎,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幸而有盤尼西林治療而得痊愈。原來丘吉爾的父親不是別人,就是幫助教育福來明的Lord Randolph Churchill

  聖經說:“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林後八:14── 于中旻《喻道集錦》

 

【林後八17熱心的兩種形式】「他固然是聽了我的勸,但自己更是熱心,情願往你們那裡去。」

我們在工作中為主發熱心,原是好的。但應當察驗熱的源頭,是從何而來,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源頭不正,往往就會帶來失敗的結果。

一般的熱心,都是源於兩種動機:

一、是由於受了外界的激動,看見工作的需要,聽見工作的呼聲,也不仔細的回到神的面前尋求他的指示,就冒然衝動的、自以為忠心的,去到工作中發熱心、鼓幹勁,卻沒有清楚主在心中對你的吩咐。幹來幹去,只不過一點硬勁而已。裡面沒有亮光,沒有生命的能力,不能使人得著力量。而自己呢?由於裡面沒有光,勢必越幹越鬆勁,至終必會逃之夭夭,或是無能為力了,這都是因為靠外界一時激動而發的熱心的原因。

再者,凡從外面而來的激動一時怪有勁,可是一遇見風吹雨打,就會志氣消沉,灰心喪氣,畏縮不前,最後甚至會丟盔擱甲,一敗塗地,造成永不復起的悲慘局面。

二、是由於內在感動的催促、靈裡的負擔,不能不作,不能不去熱心。因為裡面被吸引著、光照著、託付著,好像一個擔子壓在心上,不挑起來就不行,沒法退後,越退越重似的。是在這樣靈的催促下去盡忠,去熱心事奉。當初去時,似乎力量不大,有些畏縮或猶豫徘徊,可是愈做愈覺得力量會在起來,有時甚至只剩下一個人獨擔,也仍無法放下來。這種力量來源是恒久的,是持續的,是越過越熱的,甚至會覺得熱到一個地步,連自己也燒化在所做的工作中了。

這種力量往往在遇到阻力時,也會感到有股毅力去支撐、去頂住,好象是風愈吹愈有勁,愈要頂住、愈站得住;當困難來到時,反而會更加堅固起來。這力量的泉源,是從裡面出來的,是外界的阻擋、催殘都更改不了的,冷卻不下的。因為他的根基是在乎他裡面的基督、聖靈。這是真熱、真忠、真力量。

 正如保羅所見證的那個弟兄的熱心說:我們在許多事上,屢次試驗過,現在他因為深信你們,就更加熱心了。(林後八22—— 李慕聖《晨光》

【林後八1921『可以榮耀主在人面前』這裏他強調教會中財務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原則運用在今日教會裏。我記得救世軍剛成立時,有許多人批評它的創辦人蔔威廉(William Booth),說他將一切財產納入他的名下,他可以隨時占為己有。蔔威廉非常謹慎,他從一開始就將所有帳目公開。幾年之後,批評之聲終於沉寂下來。如今我們再也聽不到有人批評救世軍帳目不清,或者藉事工之名中飽私囊。「在人面前」一切事都要正直,清白。這是教會應秉守的原則。──無名氏《哥林多後書》

 

【林後八21隱身帽】經文: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 12:3)

  老師在上課時,向學生講了一個很有趣的童話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子在深山裡抬到一頂帽子,他將帽子往頭上一戴,與他同去的同伴就看不見他了,慌慌張張東找西找,誰知他就在身邊,他將帽子一摘下來,夥伴們又看見了他。所以這頂帽子就叫作隱身帽。老師最後說:大家回去後考慮下面一個問題:你喜愛不喜愛這頂隱身帽?為什麼喜愛?明天上課時回答。
  這一下學生們討論可熱鬧了。雖然是童話,卻使大家非常興奮。
  第二天老師聽第一位同學的回答:我若有這頂帽子,那有多高興,我戴著它,要什麼有什麼,不花錢可以拿到東西,不用買票去乘公共汽車,看電影也用不著買票,不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樣樣都不用愁。
  第二位接著說:我若有這種帽。可以爬上樹去捉鳥,鳥看不見我。我把一向欺侮我的同學,一下子把他打倒在地,他也不知道是我對他的報復。這該有多痛快啊!
  第三位是個基督徒。他說:這樣帽子我們不應該戴它作惡事,人雖然看不見我們,但是神卻看得一請二楚,一切的一切都逃不出他的視野。
  "這就對了。老師說:許多人不作惡事是勉強的,他們怕被人看見,怕受刑罰。我們不應該在暗地裡作壞事,應當作一個光明正大的人。
  這個童話故事雖然講給小學生聽,可是對我們大人來說,也是值得深思。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如若有隱身術的話,我們究竟屬於那一類型?是損人利己,還是榮神益人?當時法利賽人的為人!主曾斥責他們是假冒為善,因為他們的行善施捨等在人前吹號,故意叫人看見,故意要得人的稱讚和榮耀。所以主教導我們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 6:4)
  基督徒的行事為人應該是光明磊落,正如保羅所說: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林後 8:21)
  "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我們不健忘的話,還能記起大衛王一生有一次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就是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大衛所作所為以為非常巧妙,認為神不知鬼不覺。但事實上神早已鑒察了。因此祂對大衛說: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撒下 12:12) ──《為甚麼要用比喻》

 

【懷恩早禱】

1 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

2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

7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

9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12 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13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

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21 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

22 我們又打發一位兄弟同去.這人的熱心,我們在許多事上,屢次試驗過,現在他因為深信你們,就更加熱心了。

23 論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為你們勞碌的.論到那兩位弟兄,他們是眾教會的使者,是基督的榮耀。

24 所以你們務要在眾教會面前,顯明你們愛心的憑據,並我所誇獎你們的憑據。

 

稱頌讚美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謝祢叫我們在祢眼前蒙恩。感謝祢豐富的恩慈、寬容和忍耐,求祢提醒我們懂得恩惠越多,更應努力回饋,與人分享祢的福佑。特別在這疫情、艱辛和憂患中受試煉的時候,祢仍賜我們外面有平穩順暢,裡面有平安和滿足的喜樂。

感謝祢叫我們清早起來,用禱告承載天上的甘霖,滋潤我們乾涸的身、心、靈,叫我們在這疫情、逆境和壓力下,仍顯出裡面的生命不凡,生機重現。並且有足夠的能力互相扶持,用祢所賜的量器,盡力量給人,因為我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祢也必用相同的量器量給我們,並且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我們懷裡,使我們經歷樂捐的福氣。

 

感謝讚美寬宏的主耶穌,祢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賜給我們。叫我們有入有出,成為活水江河的一部份,不是一池死水。叫我們今日活著能不斷倒空,清出內心的污穢,除去思想的惡念,使我們的靈充滿基督祢的愛,叫我們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們的老我,乃是基督祢在我們裡面活著。

主耶穌我們熱愛祢的身體教會,幫助我們以祢的心為心,無論教會或大或小,弟兄姊妹都同心合意活在祢裡面,彼此勸勉、無論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都能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叫教會活出滿足的喜樂。各人不會單顧自己的事,也經常顧念別人的事。

 

願聖靈的靈光光照我們昏花的眼睛,叫我們眼睛的燈重新瞭亮起來,全身都光明,能分辨善與惡,不再一個心卻事奉兩個主,一方面知道生命豈不勝於飲食,身體豈不勝於衣裳,另一方面卻常常為生命而憂慮,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

聖靈求祢來感化我們,叫我們能活出廉潔、知識、恆忍和恩慈,建立無偽的愛心、持守真實的道理、經歷上帝的大能.能以仁義為兵器在這邪惡的世代為主爭戰,努力作光明的事。從個人的生命見証,到教會整體的見証,都能站立得穩,作時代洪流的中流砥柱,甘心為主勞碌、彼此勉勵、互相扶持,豎立基督的見証。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