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模範的教會安提阿     林後二115      (金英徹)

認明魔鬼的詭計     林後二511      (普  奇)

靈戰戰略     林後二 11      (劉翼淩)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林後二14      (李本立)

基督的香氣     林後二1416      (王明道)

一種香氣兩種果效?    林後二1416      (張宏卿)

基督徒最底的本份      林後二1417       (丁  信)

發揚香氣1    林後二1416      (黃六點)

 

 

      模範的教會安提阿    金英徹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115

 

    敬拜的時間內該專心事奉主,在時間的份上,我們該獻上一日七分之一。物質的份量,獻上十分之一,身心該全所有奉獻。

    聖經上有許多樣的教會,有忠心,有勤勉與懶惰的,有受稱讚的,也有受主責備的教會。安提阿教會是忠心,受稱讚的教會。他是分散的猶太人在異邦寄居所建立的教會,也是外邦教會被建立的第一間教會。雖然引起爭論,因他們是外邦的教會,但神的恩典及能力,彰顯在祂的教會,就無可辯論。

    在教會中優秀的委員雖出身于不同的背景身世,全部合而為一。安提阿教會有下列幾點的特色,可稱是模範的教會。

 

1)在基督禮合而為一的教會:

    在世界上有兩件事若失去合一,後果非常的可怕,那就是「家庭」與「教會」。現代的家庭離婚的嚴重,非常的可怕,不但在日本,其他的國也是。家庭的分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個人失去基督的愛。主的教會是神的大家庭,教會應該在主裡合而為一,在基督的愛裡合而為一,安提阿教會是個模範的教會。

 

2)常常熱心參加聚會的教會:

    路加福音十三章2324節記載,主的教會一切的聚會,不僅自己參加,也要如經上所載,要勉人一齊進來,使神的殿坐滿。再者,我們聚會須要守時。從前有位都市男青年與鄉村姑娘約定九月廿五日要舉行結婚,到時候男青年就到鄉村去娶親。鄉村姑娘完全沒有準備,卻若無其事似的,使新郎驚奇,因新娘以為是農曆七月廿五日,以致啼笑皆非。我們參加聚會要遵守時間,應該沒有農曆。

 

(3 )熱心學習主的道理的教會:

    我們信仰的基礎是神的道。有時多年歷史的信徒,卻不以讀聖經為重。請問你聖經讀過幾遍呢?若未讀過一通,那你還是教會幼稚園的學生。我們要有正確的信仰,要知道神所要我們做的,全靠神的道。

 

(4)熱心拼命禁食檮告的教會:

    聖經記載禁食禱告,意思是說專心拼命的禱告。例如以斯帖為猶太人的滅亡之三天禁食禱告。南越一日戰事的花費,等於臺灣人口四個月的費用。為何有此緊要而重大的犧牲?為了對抗共產黨,因共黨揚言一九七三年要使全世界歸於共產黨,全世界進入無神主義。在這緊張的關頭,我們要更加熱心的禱告與撒旦的爭戰,因我們最大的武器就是禱告。共產黨他們為要達成他們的目的,將一天廿四小時變成為四十八小時工作,我們基督應當提高警覺,更加熱心拼命禁食禱告,來對付撒旦共產黨的詭計。   

 

5)熱心海外宣揚傳道的教會:

    耶路撒冷不能做到的工作,熱心海外宣揚傳道的工作,安提阿教會能做,因他們派遣了多位的海外宣教師,例如保羅,巴拿巴出去宣揚傳道。共產黨說全世界一秒鐘之內增加412個的共產黨員,全世界主的羊群快被撒旦侵佔了,我們基督徒更須加倍努力興起福音搶救靈魂。

    我們是天國的消防隊員,要熄滅正在人的內心,焚燒的痛苦。我們是天國電報的送達員,傳達天國急要有關全世界生死存亡的福音。

 

        認明魔鬼的詭計    普奇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511

 

    保羅於羅馬人書十二章2節說:「你們當查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句經言,與認明魔鬼的詭計,其含義有其表裡的關係。凡能察驗神旨意之人,當然也會認明魔鬼的詭計,故筆者要將這題目,分為幾點與大家做參考。

 

過分之責備

    保羅于本書二章1節說:「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人是軟弱的,世間有不甚少的人,因受過分責備,致憂愁過分,尋找短見而送掉生命。有話說:魔鬼時常要把禮物送給人,如果人接受其禮物,就非死不可。其禮物即是灰心,因魔鬼常藉人之灰心,中其詭計來行完其目的,以致叫人沉淪。猶大賣耶穌,亦即是上了牠當了。

    彼得不認主,猶大賣耶穌,是同樣犯罪,但彼得有悔改之淚,因此得蒙主憐憫,猶太被良心譴責;妥協、詭計、明知故犯,致無反悔地步,以致灰心自縊而斃。保羅因哥林多弟兄中之一個,污穢行為,而心裡焦急,為的要救他脫離魔鬼權下,於是寫了此信來責備他。此如慈母以愛之鞭,管教其子女。

    但保羅很小心,因他知道魔鬼是極狡猾的,牠常趁此機會,要得勝我們。有一次一個小孩在古井傍邊玩,父親為避危險,注意儆戒這孩子,告之不可再到那裡玩去。適有一天孩子又在那裡玩,父親一看見非常忿怒,跑到井傍,為的責備及拉開其孩子。然孩子經不起這樣做戒,因一時驚怕,就跳下那古井去。筆者曾有一次看見一個孩子,爬在很高果子樹上,因看見其父親,走到樹底下來,於是發生懼怕,一時手足無措,因此從樹上摔下,而斷送生命。這莫不是因過分責備,而招來之災禍,亦即是中了魔鬼詭計了。

 

不肯赦免人

    聖經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7)不肯赦免人,即是為魔鬼留地步了。有一位姊妹與鄰家打官司,教會顧及她本身及全體益處,勸她與鄰家和解,甚至律師也同勸告她,但她不但不納勸,倒接受魔鬼煽動,揚言決志要計較徹底,索集鄰家之短,把鄰家罵他之信件,藏在保險箱中來紀念鄰家之惡,做訴訟資料,開口閉口總是埋怨他人,自己絲毫也不悔改,因此騎虎難下,十幾年花了很多訴訟費,被綁於苦惱之線,因此焦心而患神經症,終於跌下水溝裡溺死,這是中了魔鬼的詭計!世上多步人,因不肯赦免人,自尋苦惱,這是何等傷心。

    主禱文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人不肯赦免人,無法得蒙主赦免。(太六1416)。埋怨他人存心與人計較,是在心中鑄造一把刀,到時候這把刀總要拔出來,作行兇殺人案件。試看國際間民族間之戰爭,都是由此產生的。主於山上寶訓提到:「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太五2021)因埋怨人或動怒,是等於殺人之罪。

 

乘人之恩賜

    神創造人,並為祂的教會,有將許多恩賜賜給人,恩賜是屬於天才,並不是由人努力可以獲到,孔子說:有生而知之,有學而知之,亦有學而不知也,改生而知之,則是天才之謂,有先天的機能,如口才、文學、美術、音樂等的藝能。有這種恩賜之人,如不分別為聖,魔鬼也會乘你恩賜引誘你。主要你為祂奉獻自己當作活祭,將你恩賜分別為聖,悉歸主用,然魔鬼也羡慕你,作牠之夥幫。

    你如一個平凡子,魔鬼對你無什麼興趣,關心,如果你是個超人才幹,魔鬼也想得著你,有句話說:美人多誘惑,才子易遭試。

    某地一個教會青年,富有音樂才幹,時加上有一位青年恩賜之牧師,在該教會組織音樂隊,指導培養,許多青年集于教會,牧師養成他們,為的是應付佈道之用。這些青年學會幾種樂器,時逢牧師調動他遷,他們藉此音樂,應人雇請為人送殯,及喜慶事吹奏,後來就參加劇團,完全改途作劇團樂人,沉緬虛華放縱生活,作魔鬼器皿,教會也因此創了大之破口!

    先知巴蘭因貪財走了謬妄之路,底馬貪戀世界離開聖工去。凡恩賜不分別為聖之人,容易跟他們之路徑走,步履他們之輪轍,因此敗壞信仰與德行,讓主名受辱,撒旦誇勝,這是何等傷心。

 

叫人著急

    以賽亞書廿八章46節,耶和華這樣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貴寶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這是指著主耶穌所預言的。信祂的人必無著急,因著急是無信心之表顯,這也是魔鬼擄人之手段,藉此迫你上牠的當。主耶穌在生涯中,我們未曾看過祂著急,或處風浪荒海中,或在被捉之剎那,客西馬尼園中,被群眾包圍中,祂一概都是安靜。

    猶太國歷史,有一次西拿基立,帶了十八萬五千軍隊,來包圍耶路撒冷,軍隊拉伯沙基狂語豪言,褻瀆萬軍的耶和華,時君王領袖,以及城內百姓,心如波浪被狂風吹騰而起伏,有的喊說:抵抗,有的說:趕快投降,開城門迎接。在此急難時令,希西家撒裂衣服,披上麻布進耶和華的殿,陳明於上主面前,時耶和華有話,藉先知賽亞告訴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賽十九735)耶路撒冷解了重圍,因此獲救免於死亡。

 

孔子與門徒

    游鄭國,子路性急,有一天在黃昏時候,忽然有一群兵,把他們包圍起來,十二門徒無不愕然怔住,不知所以然,時孔子問說:誰願意去打聽對方為何包圍我們?子路答應說:我去,於是到對方幕僚那裡去,他們向子路說:你師是鄭國之奸臣,故我們特意要殺他,子路把這事回復孔子,孔子說:無什麼緣由要來殺我呢?豈有此理,子路拔起寶刀來,想要與他們輸贏,孔子立刻制止:萬不可這樣,無緣無故,他們總不會殺我們的,他很安靜的,拿起琴坐下來彈,聲音非常暸曉動聽,包圍的兵士聽了非常詫異,走進來問說:你到底是誰是,是不是陽貨?孔子恭恭敬敬回答:我乃魯國的孔子,那些兵士自覺慚愧:馬上向孔子道歉說:對不住!對不住!我們以為你是陽貨。因陽貨臉腔好像孔子。

    時孔子才向孔路說:你對事較常缺乏安靜,如果依從你之方法,今天不知要死傷多少生命,甚至你我也會遭殃。聖經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卅15)信就無著急,著急就無信心。求主加增我們信靠祂的心,來得勝魔鬼的詭計,並且靠著得勝的元帥,我主耶穌基督,來成全祂的計畫。

 

          靈戰戰略    劉翼淩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11

 

    「免得撒旦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牠的詭計。」(林後二11

    我們是基督精兵,打的是屬靈的仗。但是這仗如何打,又如何才可以打得美好呢?打仗並非全憑氣力,匹夫之勇,器械之利,三軍之眾,都未必可以致勝,主要的還是要靠戰略。戰略之重要,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從前戰國時齊國有一名大將叫田忌,常常和齊國諸公子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馬上等的不及公子的上等馬,中等的又不及公子的中等馬,下等的,又不及公子的下等馬,因此每賽必敗。後來戰略家孫臏到了齊國作田忌的上賓,看了賽馬以後,告訴田忌說:「我可以使你得勝」。田忌也就相信他。到了比賽的時候,孫臏說:「把你的下等馬和他的上等馬比賽輸給他,再把你的上等馬去贏他的中等馬,又把你的中等馬去贏他的下等馬,這樣你就可以輸一次贏兩次」。田忌照他的話做了,果然就二比一得勝。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馬都不如人,卻能致勝,這就是戰略之妙用。

    應用戰略,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屬靈的戰爭亦是一樣,必須知己知彼,才能打一個美好的仗而獲勝利。

    靈戰的仇敵就是魔鬼,是非常凶掹的。有人說:「魔鬼是十字架下的敗將,怕他甚麼」。這雖然是事實,但聖經說:「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噬的人」(彼前五8)。我們首先要明白我們的仇敵魔鬼是個靈,而我們卻是一個血肉之軀。牠能看見我們,而我們不能看見牠;我們為空間所限,而牠沒有這個限制。牠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是這幽暗世界的掌權者,大有勢力。牠控訴我們有絕大本領。你看牠告約伯一狀,告得何等老辣(伯一69;二18)。牠有六千多年豐富之經驗。知道我們的弱點何在,一出手就可擊中,我們無論如何不能看輕牠。老子說:「禍莫大於輕敵」。看輕魔鬼正可招致莫大之禍。

    這樣說來,好像在「長他久志氣,滅自己威風」,而其實不然。我們要知道魔鬼也有牠的弱點。牠是在神管制之下,牠是主耶穌基督手下之敗將,因為主耶穌基督曾藉著十字架的死,敗壞了牠所掌管的死權。這就是牠的弱點,牠的弱點也就是我們的強點。

    所以我們若以祈禱將一切事告知天父,正是打中了魔鬼的弱點。即粵語所說的「打痛腳」。

    我們知清了敵人還不夠,還要知道自己。孫子兵法說的「避實擊虛」,此乃一切戰略之基本原則。戰略家常說「唇亡齒寒」,意思即是失去了週邊則裡面就有危險。這成語的來歷是這樣的,春秋時晉獻公,是一個野心家,鄰國有虞虢二國,若兩國聯合,則晉國不能侵略他們。故晉獻公用計向虞借路攻虢,送上美麗之白璧,且答應分地給他。虞公受了誘惑就答應假道。宮之奇諫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虞公不聽。後晉借虞路攻虢,陷虢,回而滅虞。我們可以套這話來說:「體,心之表也;體亡,心必隨之」。我的意思要大家注意週邊。我們主要弱點就是我們之肉體——我們之外防線。撒旦要攻擊我們的心靈,必須在我們之肉體上作入線。

    我看見有很多人因失敗於肉體,以至心靈被魔鬼所控制。基督徒要奢華,要舒服,要享受,就不

得不要錢,一要錢,就容易陷在魔鬼的詭計裡,做了牠的俘虜。有些很有成就有聲望的基督徒都在這一件事上跌倒了,何等可惜!

    各位,我們要打美好的仗,必須知道自己的弱點,和提防自己的弱點,又要知道和打擊敵人之弱點。聖經告訴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這就是神給我們的錦囊妙計。正如打屬世的仗,不能憑匹夫之勇,兵甲之利一樣,打屬靈的仗,也不能憑我們的聰明才智。「兄弟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啟十二11),我們憑得勝的主,就能「得勝有餘」。甚麼叫「得勝有餘」呢?那就是說,不是二比一或三比二的小勝,而是半打比零的大勝。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經文:哥林多後書第二章14

 

    聖經裡有很多幅圖畫是表明基督徒與主的關係。像葡萄樹和枝子的關係,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又如新郎和新娘的關係;又像建造房屋,主是根基,我們是築在祂上面的,沒有根基,房屋就站立不住。

    今日保羅也用一幅圖畫來描寫我們與主的關係,那是一幅戰爭的圖畫。那時羅馬軍隊總是帶著戰俘遊行,那得勝的將軍競像是主基督,而我們就是那些戰俘,在世界各地遊行,為要顯揚主的香氣。今日我們若是俘虜會歡喜感謝嗎?為何作了俘虜還要歡喜感謝呢?

 

(一)得勝的主釋放我們

    如果在我們成為俘虜前是自由快樂的,那又當別論。但我們以前是屬魔鬼的,我們在他的權勢之下,沒有喜樂和自由,但主戰勝了魔鬼,把我們從他的國度搬到神的國度裡,我們不再屬魔鬼,而定是神的兒女了。

 

(二)主把我們從恐懼下釋放出來

    我們所懼怕的太多了,但主能醫病者,能叫死人復活,能平靜風浪。風浪代表環境,在不好的環境中,主能拯救我們,我們不用懼怕什麼,因主以把我們從恐懼中釋放出來。

 

(三)主在帥領我們

    今日我們在世上行天路時,別忘了是誰在帥領我們,這人是常勝的將軍,祂能克服一切困難,今日我們按自己的能力實無法戰勝困難危險,但主是我們的元帥。「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仗,你的竿,都安慰我…。」(詩廿三4

 

(四)主還使用我們

    我們做俘虜是不配的,但主並沒有輕視我們,祂不看我們以前的污穢,我們死在罪惡過犯中,但主使我們再活過來,成為新造的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保羅以前是罪中的罪魁,但主使他成為新人,並且使用他。

    我們不單要在教會裡工作,我們也要有責任向教會外的千萬人傳福音,把主的香氣發出來。「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今日我們做主的俘虜,我們有否感謝神所賜我們特殊的地位?有否在崗位上做主美好的見證?有否在各處發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基督的香氣    王明道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1416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必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做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做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林後二1416

    在這一段經文中保羅提到兩件感謝神的事:

    第一件是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第二件,是神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這兩件事都是基督徒在基督裡所享受的特別的權利。神帥領我們在基督裡向魔鬼,向世界,向罪惡,向死亡誇勝,這是一件極光榮的事。照樣神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也是同樣光榮的事。

    我們都知道化妝品中有一種東西叫做香水。許多婦女們肯費大量的金錢,購買名貴的香水。她們把香水灑在頭髮,衣服,或手帕上。當她們在街道上行走,或是到人家去訪問,或是到交際場所去酬酢的時候那種芬芳馥鬱的香氣從她們身上發出來,使人聞見發生一種愉快美妙的感覺,同時她們自己也受人的羡慕尊敬。因此大城市的市場中每年不曉得銷售多少瓶香水。

    我們做基督徒的人可以不花費一文買香水的錢,卻也能從身上發出香氣來。這種香氣使聞見的人也發生愉快美妙的感覺,同時我們自己也因此得著人的羡慕尊敬,遠遠超過香水所有的效力。這種香氣不是香水所發的香氣,也不是世上其他的香料所發的香氣。就是世上最香的花卉所發的香氣也不能與它相比。這種香氣乃是「基督馨香之氣」,說得省略一點,就是「基督的香氣」。

    這種香氣與世上其他的香氣有一個不同之點。其他的香氣是人用鼻子可以聞見的。但「基督的香氣」不能用鼻子聞,卻要用眼睛,耳朵,心思,身體去聞。因為這香氣就是基督徒被基督的權能改變以後所發出來的善美的言語,行為,生活,品德,和他們為基督所做的見證。他們在未曾信主的時候,也和別人一樣,不但沒有一點香氣,反倒全身都是臭氣觸鼻,使人聞見做三日嘔。及至他們信了基督以後,被基督的大能所改變,被基督的香氣所薰陶,漸漸的完全變化過來。從他們身上發出來基督種種的美德——聖潔,誠實,慈愛,公義,溫柔,勇敢,正直。

    他們說話行事處處為別人的益處打算,同時卻也事事顯明了世人的罪惡和不義。他們口中所說的話安慰了許多人,卻也責備了許多人。這種香氣能使人活,同時卻也能使人死。「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做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做了活的香氣叫他活。」

    或有人問說,「基督的香氣到底是好東西呢,還是不好的東西呢?如果是好東西,怎麼能使人死呢?如果是不好的東西,怎麼能稱為香氣,而且能使人活呢?況且使人活的東西不能使人死,使人死的東西不能使人活,基督的香氣怎麼能使一些人死,同時又使一些人活呢?基督徒如果言語行為都像基督都有基督的香氣,就應當使一切聞見這香氣的人都得著益處,怎麼還能使人死呢?」這個問題乍一聽,似乎很難解答,但詳細一想卻也極容易明白。容我們用幾段經文來解答一下。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興起,許多人跌倒,又要做譭謗的話,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435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十一46

    主耶穌是那樣聖潔,那樣完全,那樣慈愛,祂還能使人跌倒麼?我們一定要回答說「不能」。但約瑟和馬利亞抱著嬰孩耶穌進入聖殿的時候,那位老聖徒西面竟對耶穌的母親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主耶穌自己也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這些話怎麼講呢?我們常常因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使人跌倒。主耶穌說了甚麼錯話,作了甚麼錯事,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呢?不。不是因為祂說了錯話,作了錯事,使許多人跌倒,乃是因為他們知道祂

是神的兒子,卻不信祂,看見祂的光,卻不愛祂。

    「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祂不信神獨生子的名。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三1719

    這段話說得多麼清楚呢!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如果祂要定世人的罪,祂就不差祂的兒子來了。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那樣,世人得救了沒有呢?是,有一些人因祂得了救,但同時還有許多人因著祂來,被定了罪。祂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但是有許多人卻因著祂來被定了罪。這是甚麼緣故呢?

    經上的話說得極清楚——「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這是世人被定罪的第一個原因。「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這是世人被定罪的第二個原因。

    主耶穌到世上來,有些人因祂得了救,但還有些人因祂被定了罪。不是祂來定他們的罪,乃是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不愛光明倒愛黑暗,因此被定了罪。這般人就是那些「因祂跌倒」的人。並下是弛叫他們跌倒,乃是他們因為不信以致跌倒。

    明白了這段真理,我們便可以明白為甚麼基督的香氣能使人活,也能使人死了。神原是要藉著我們所發的基督的香氣,叫一切聞見的人都可以得救。如果他們聽見我們所說的話,看見我們所有的生活,便受感動,因而悔改信主,他們便活了,便成為得救的人。不幸有許多人聽見我們所說的話,看見我們所有的生活,仍是硬心不信,甚至因為我們所發的香氣恨惡我們,反對我們。他們因為不信,因為不信,因為不愛光明倒愛黑暗,便被定了罪,便死了,便成為滅亡的人。

    神原是要藉著基督的香氣使人活,只因為人自己不信,便死了。「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香氣仍是那種香氣,因為有信有不信,便有了得救和滅亡的分別。

    好嚴重的一件事實!基督徒身上所發的基督的香氣能使人死,也能使人活。使人活,原是神的希望,也是我們的希望。但因著人的不信,使人死,也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結果。無論使人死,或使人活,我們總應當顯揚發散基督的香氣。不然,我們便辜負了神的委託,便失去了基督徒的價值,便放棄了我們對世界所當盡的本份。說得再嚴重些,我們簡直不配稱為基督的門徒。

    閱者,你身上有基督的香氣麼?世人在你身上看見甚麼特別的表現麼?你與世人有多少分別呢?世人在你身上能看見你的主麼?他們能從你的口中聽見基督的聲音麼?他們能在你的身上看見基督的德行麼?如果不能,你便成為一個沒有香氣的基督徒,成為失了味的鹽,成為不發光的燈。這是多麼可憐可哭的一件事阿!

    「我們怎樣方能有基督的香氣?」實在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有香氣的東西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身有香氣的。另一種是本身沒有香氣,因為被有香氣的東西所薰染,然後有了香氣的。香水本身是有香氣的。衣服是沒有香氣的。但你把幾件衣服放在一隻箱子裡,再放一些香水在裡面,然後把箱蓋蓋好,過了一些日子,再把衣服取出來,你會聞見每件衣服都放出香氣來。衣服本來是沒有香氣的東西,怎會放出香氣來呢?那就是因屬它們長時間被香水的香氣所薰染的緣故。

    北京人最喜歡用茉莉花熏茶葉,他們把芬芳的茉莉花和茶葉都放在密閉的器皿裡頭,經過很長的時後,茶葉便滿了茉莉花的香氣。基督徒的身上有基督的香氣,也是這樣的一種經過。基督是有香氣的,我們是沒有香氣的。只因為我們和基督有親切的交往,就漸漸被祂所薰染,有了祂所有的香氣,因此基督的香氣便在我們身上發散出來。只因為我們和基督有親切的交往,就漸漸被祂所薰染,有了祂所有的香氣,因此基督的香氣便在我們身上發散出來。

    我們與基督的交往越多,越久,越密,我們的香氣就越增加,越濃厚,別人在我們的身上也就越多看見基督,越多得著我們給他們的助益。本身沒有香氣的東西,若沒有人把它和有香氣的東西放在一處,它沒有任何方法能使自己發出香氣來。照樣,我們若離了基督,也總不能自己發出香氣。如果我們與基督的交往不夠多,不夠密,我們便不必希奇我們為甚麼不能多顯揚基督的香氣了。

    寫到這裡,我想起來在十幾年以前,青島有一些追求靈恩的信徒在聚會的時候聞見了香氣。有些人說,他們所聞見的香氣像玫瑰花的香氣;也有些人說,他們所聞見的像桂花;還有些人說,他們所聞見的像茉莉;又有些人說,他們所聞見的好似花露水。他們稱他們所聞見的香氣為基督的香氣。他們有一個時期很熱烈的傳述這種香氣。這種傳述也吸引不少人渴慕靈恩。

    前些年在北京的一個教會中有一個傳道的人去了世。跟隨他的人對人傳述說,他的身體被放在棺材裡以後,常常從他的棺材裡發出香氣來。到他們為他發喪的時候,一路走著還可以聞見他的棺材裡所發的香氣。他們所聞見的香氣究竟是實在有呢?還是他們的幻覺?我當時未曾在場,因此不敢武斷。如果實在有,是人用甚麼方法散放的呢?還是出於其他甚麼神祂的來源?我也無法肯定。

    但有一件事我敢確說——這些香氣絕對不是聖經上所說的「基督的香氣」。世人不需要玫瑰花,茉莉花,桂花的香氣,不需要花露水的香氣。這些香氣也不能使人看見基督,不能使人得救。世人所需的是基督徒生活中的香氣——基督徒在生活中表顯基督的聖潔完全的德行,為基督作活潑有能力的見證。只有這種香氣能使人認識基督,使人親近基督,使人信靠基督,得著救恩。

    至於一個人死了以後從棺材裡發出香氣來,這更不值一談了。他活著的時候如果真有基督的香氣,這種香氣的價值遠遠超過棺材裡的香氣千百萬倍。如果他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基督的香氣,不用說他死了以後從棺材裡發出香氣來,縱使他的墳墓晝夜不斷的發出香氣,除了供給好奇的人一點談話的材料之外,對世人並沒有一點甚麼補益。

    可歎!可歎!這種毫無價值的香氣竟這樣引起許多人的注意,羡慕,傳述,和追求;至於那最有價值,最有功效,最寶貴,最重要的一基督的香氣」,倒為人所忽略。想到大多數信徒的無知和錯誤,真令人不能不仰天長歎了。

    願神赦免我們以前的愚昧和失敗,憐憫我們,復興我們,「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一種香氣兩種果效?    張宏卿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1416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叫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的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林後二1416;參約十五2224;帖後二1012;約壹一10;賽六六24)。

    這段經文提到基督的香氣是一樣的。但在人的身上,卻有兩種不同且正好相反的結果:一等人是死;一等人是活。甚麼是基督的香氣呢?概括的說:基督的香氣,就是基督的救恩;亦即神的道和真理。這救恩,這道和真理,是本乎公義施行慈愛的。虛心接受的人就活了。硬心抵擋的人便是喜愛死亡!耶穌說:「你們若不信(接受)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八24)又說:「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自己降服破碎,便蒙恩得活),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拒絕的便被定罪滅亡!)(太廿一44)再舉數例如後:

    A、同樣是主祝謝過的「餅」,同樣是主的手,遞給賣主的猶太,他領受後便走向黑暗,結果滅亡了!(約十三2627)遞給以馬忤斯的二門徒,他們接受以後,眼睛便明亮了,認識了復活的主。(路廿四3031)前者是死,後者是活。

    B、紅海的水,立起成壘,可使以色列人通過,也成了埃及人的墳墓!水是一樣,叫(一等人活一等人死!)(出十四2028)。 

    C、神的約櫃,被擄到非利士,所到之處,不是有病痛,便是有驚慌!(撒上五全)但在俄別以東家中,雖僅三個月,卻全家大大蒙幅。(撒下六11)一是遭禍,一是得恩。

    D、撒瑪利亞婦人遇見主,首先能放棄成見,能不遮掩罪過!並有信有愛有望,向主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於要求!祂來了必將一切的事物都告訴我們。」主馬上將自己啟示給她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約四326)同樣情形,主也將自己顯明在選民面前:經上說:「耶穌在殿裡所羅門廊下行走!猶太人圍著祂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要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只是你們不信(不接受)!你們不是我的羊!」「你們不是我的羊!」這是一句很利害的話,等於說你們棄絕我,我也棄絕你們!這說明香氣是一樣,前者虛心而蒙恩,即時認識了主。並見證說:「莫非這就是基督麼?」(約四29)後者驕傲!看見了不明白,聽見了不清楚。

 

       基督徒最底的本份    丁信

                 經文:哥林多俊書二章1417

 

    感謝神,我們今天能夠相聚一堂,完全靠著神的恩典,使我們成為寶血潔淨,蒙恩得救,有相同生命的人,基督徒的最大福分,乃是走遍天下,在基督裡面成為一家,成為弟兄姊妹。

    所謂最底的本份,即沒有任何比這本份更底,若果什麼都會而這不會是不行。那麼基督徒最底的本份,即是認識基督的香氣,亦即是無形的力量。我們知道,傳道分有形與無形,不用口,用態度傳道,是無言的傳道。許多基督徒責怪自己無這無那恩賜,但起碼可以做的無言傳道者,亦即基督的香氣給人一種很大的力量。

    相反地,嗅氣也有很大的力量,世界上有許多香氣,但我們非言巴黎香水,茉莉花的香氣,我們只說基督的寶血愛心的香氣,我們都自然而然的去採花香,並且也願意攜其置於房間之花瓶內,若果花發嗅氣,則反是。垃圾車無人自動去聞其嗅,賣花車者,卻有人自動去接近聞其秀,香氣能帶人到它面前,嗅氣能驅逐人不接近它。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見證基督而有的香氣。要得基督的香氣,必須與基督成為一體,亦即與主合一,基督在我裡面,我在基督祂裡面。基督救我不只為此,並且叫我們常常經驗祂的得勝。無基督的香氣,即無基督的生命。如果作基督徒無祂的香氣,即是開花無結果、無生命,若遇到試探、試練就站不住。

    傳福音,當使人真實懺悔歸正,亦即擊破為利而混亂神的道的人。純正的道理能拯救人,世俗、邪情等則無法拯救人,相反地會害死一個人。

    如何能宣揚基督的香氣呢?我們都知道,香氣有兩種,即暫時性,與永遠性。香水之香氣是暫時的,待會兒就分散於空氣間。要永遠的香氣,即讓基督永遠居我心。中國人有中國人之氣味,韓、日、美人亦各有其氣味。從我面前走過雖未見其人,但我已知他是那一國人。是故,什麼職業都有其氣味,正如城市佬,鄉下土,帶有鐵銹之鐵夫,都有其獨特的之氣味。

    臺灣同胞喜歡吃米粉、豬肉,山東人喜歡吃大蒜、洋蔥;日本人喜歡吃豆醬湯,美國人喜歡吃牛油,是故,吃什麼東西,就從裡面發出什麼味道。記得我在一九六三年到韓國傳道,回來攜帶約有五加侖之蝦醬,它之嗅味,如同臭豆腐一般的臭,置於美籍船之甲板上,那船長問我這裡面擺什麼東西,為何發臭味,有妨礙衛生,當丟於海裡,我說它有它應另有的味道,正如牛油輿乳酪之味道,之對於中國人不見得是味道很好,河、海裡的萬不能對調,因其有不同之生命現象。

    你我是擁有基督的生命與基督的香氣味。今日基督徒無論到那裡去,沒有人敢與我們親近,這是不足為奇,因為我們與他們有不同的生命。今日基督徒無論父、母、兒女都無基督的香氣,真可以說是一個可怕,不守本份的時代。我們喜愛討論青少年之問題,卻不願意討論成人的社會問題,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成為青少年之模範,我們仍然挾雜著封建的思想,限制青少年說什麼、做什麼,反地,我們什麼都能。基督徒不只在信徒間作榜樣,同時,應在不信的人中間作模範,若果我們能如此,必能在百般的患難中站立得住。

   

發揚香氣    黃六點

              經文:哥林多後書二章1416

 

    信徒是像一種純粹的香料,隨時隨地,都當發出香氣來。現世是個「臭氣上升」,「腥味騰空」(珥二20)的世界,我們住在其中確有此感覺。為何有此臭氣,就是人類罪惡的結果。

    信從的天職是改造世界,和供給世界的需要。比喻世界黑暗,信徒要作光;世界腐敗,信徒要作鹽;現在世界既是腥臭的,這樣,信徒就要作香氣。信徒的香氣可分兩種:

 

一、對主而發的香氣。

l、獻祭(創八2121

    當日挪亞獻上潘祭,上主得聞那馨香之氣。可見吾人獻祭於上主,就無異於獻上我們的香氣。新約的信徒,人人都有作祭司的職分,所以對於獻祭一件,是不可少的。但舊約時代有五祭,新約時代有六祭:

    甲、以感謝和頌贊,都是信徒獻給主的祭。信徒不單在平安時要獻上此種祭,就在患難時,也當如此。

    乙、以身體為祭。

    丙、以行善和捐獻為祭(來十三16)。

    丁、以憂傷痛悔的心為祭(詩五一17)。

    戊、以信心為祭(腓二17

    己、以外邦人為祭(羅十五16

2、祈禱(啟五8)

    獻祭是香氣,祈禱亦然。主聽見我們的祈禱,好像嗅了香氣一樣。

3、饋送(腓四18

    保羅稱腓立比人給他的饋送,是極美的香氣。故我們無論饋送何物,與主的工人,倘若是奉主的各,為主而作的,在主看來是當作極美的香氣。

 

二、對人而發的香氣。

    我們看哥林多後書二章16節便知道這香氣,是向人而發了,其中有兩意:

    (一)、認識基督的香氣(十四)。

    (二)、為表彰基督的香氣。

    怎樣才能發揚香氣?

    (一)、得上主常帥領我們。

    (二)、在基督裡誇勝。

    至於發揚香氣的根本辦法,是在乎咱能和那香氣的源頭聯合。基督本身就是香氣的源頭。(歌一13

    現在我們要論到發揚香氣的結果(一11

    咱為耶穌的名,到各處地方去宣傳,其工作常是一樣,但其結果卻不一樣的。保羅說:我們在主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的香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種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不錯,我們傳道確有二種不同的結果,因我們傳道立即信主的,我們就作了他的香氣;反之因我們傳道,而仍不肯信主的,我們就作了他死的香氣了。所以如此,其罪不在我們,因我們已經盡了責任。不過因受者性質各有不同,有些驕傲、有些謙卑,有些頑梗,有些覺悟……之所致比方天上的太陽,原是一樣的,而泥則給他越曬越硬,臘則給他越曬越溶。香氣的能使活人,使死人亦是此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