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哥林多後書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潔淨污穢     林後七 1     

在患難中喜樂     林後七4       (葛爾翰)

世俗的憂愁叫人死     林後七811        (蔡清寧)

屬靈的憂愁叫人活     林後七811       (蔡清寧)

 

 

              潔淨污穢

                      經文:哥林多後書七章1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存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鹹聖。」(林後七1

    污穢是人類身心上的通病,但神是聖潔的,所以要求世人也要聖潔。祂藉保羅教訓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要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神也要求我全國同胞,認識潔淨的重要,消除所有的污穢,以求國富民強,過著聖潔康樂的生活。

 

潔淨的對象

    耶和華曉諭摩西,向求潔淨的以色列人宣佈,要洗衣服,剃去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

    所羅門王說:「有一宗人,自以為清潔,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污穢。」(箴卅12)今天也有很多人極像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滿身骯髒污穢,還不知道那些罪汙如垃圾要掩蓋自己於死地。所以神同樣要求我們要常常洗衣服,不要留過長的頭髮,就是鬍鬚、眉毛,並全身的毛都不要留太長,又要養成常常洗澡的習慣,使全身乾淨舒服健康。

    保羅又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說:「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帖前四34)由此可知,守貞節更是神神聖的命令。姦淫的原意是「使腐化,使成為不潔,使弱…」。只要我們安分守己,遠避淫行,心身必健康強壯。

    關於人的思想,父神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書廿三7)主耶穌也說過:「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生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可見世人犯罪,是由於靈魂潛伏著污穢的思想,以致產生極可怕的罪行,所以我們必須根除心靈中的污穢。

    我們不但要潔淨靈魂體的污穢,還要同心協力,除去環境的污染。因為有很多人像聖經說:「使江河變為曠野,叫水泉變為乾渴之地;使肥地變為鹼地;這都因其間居民的罪惡。」(詩一03334)這等人褻瀆神,污穢了祂聖的衣服——河川和海洋,「禰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詩一O6)把原來清潔的海洋和河川弄髒了,也污穢新鮮的空氣,蹂躪美麗的大地。所以要致力恢復大自然的美麗和清潔。

    每個首都都是該國的門面,首都是否整潔,就如道該國是否強盛。所以先知耶利米攻擊以色列國的首都說:「你那些可憎惡之事,就是在田野的山上行姦淫,發嘶聲,作淫亂的事,我都看見了。耶路撒冷阿,你有禍了;你不肯潔淨,還要到幾時呢?」

    聖經再三警告我們,沒有一個污穢不道德的國家能夠強盛,亦沒有一個滿身污穢不道德的個人,獲准進入神的國度。然而神不願看見充滿罪汙的個人、家庭、和國家被毀滅,就以清晰溫柔慈愛的聲音呼叫我們:「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作一個心,和新靈;以色列家阿,你們何必死亡呢?主耶和華說,我不喜歡悅納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

 

潔淨的根源

    教育不能沒有鞭打,管理必須嚴格。所以聖經就告訴我們:「鞭傷除淨人的罪惡;責打能入人的心腹。」(箴廿30)今天社會上充滿各種髒亂,污穢的現象。舉個明顯的例子來說,有關公私營的公共汽車不斷冒出黑煙污染空氣,發出噪音擾亂安寧,仍不改進,深盼執法機構以鐵腕取締糾正。

    其次我們要配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宗教教育等,灌輸清潔衛生的知識。喚起不同年齡的人,認識污穢是疾病的根源,貪污和髒亂是國家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動員全國各種大眾傳播媒介,使我國同胞養成喜愛清潔的生活習性。

    一但產生堅強的意志,必然有改變的。如大衛王曾經犯罪,過著罪惡污穢可怕的生活。得到聖靈的感化,覺悟了清潔的可貴之後,從心靈的深處祈禱聖潔的神說:「神阿!求禰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一10)神即時宣佈說:「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

    再次就是聖靈的動工。只要:「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侰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 )。先知以賽亞說,主要用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污穢洗去,又將首都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這一切的不義和污穢,不但包括外在的環境,就是思想,意念、靈魂體所表現的罪汙盡都洗淨。

 

潔淨的效果

    神極清楚告訴我們,清潔的人必承受神的國度。同理,只有全國同胞能自潔,不但能承受天國,保衛國土,更能光復失土。「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麼。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變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駡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字,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成聖的原意是得洗淨的心,純潔的心,而實行一種純潔的生活。每個人若蒙主聖靈的洗淨,就成為國家的良民,更是神的國民,享有特權朝見祂的聖容,自由敬拜神。「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

    宗教是要帶人就近神。真實崇拜的意義是要引領人離開污穢的世界,而進入另一個真實永遠潔淨的世界。任何宗教都需要獻祭,而且要就近神的人,必須得救贖又潔淨。然而只有基督是大祭司,同時奉獻自己為祭物,祂才能帶人到神那裡,分享祂聖潔的生命,為世人開通道到神那裡的永生大道。

    人要誠心實意接受神永遠潔淨的道理,祂的話就能快活人心,祂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十九8)使人認識自己的錯誤和污穢,如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西結說:「以色列家住在本地的時候,在行動作為上玷污那地,,他們的行為在我面前,好像正在經期的婦人那樣污穢。」(結卅六17)只要我們悔罪信主,祂必潔淨我們的罪而拯救我們。

    深盼全國人民都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信徒自居」,藉著聖靈的引導,聖經的感化,潔淨污穢,保持清潔,過著聖潔的生活榮耀神,利益人群。神就要賜福給社會安定,國家強盛。「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

 

         在患難中喜樂    葛爾翰

                     經文:哥林多後書七章4

 

      一九六六年,在義大利北部約三萬六千平方哩的土地,被波河(Po)與亞諾河( Amo)氾濫的大水所淹沒。成百萬噸的污泥和穢物,傾入弗羅陵斯( Florence),十萬人無家可歸,無數價值連城的文化藝術品,被沖毀或損壞。據估計,義大利這次的損失,至少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同樣不能逃避這世上的患難與天災;聖經教訓我們,要面對患難、危險、災難、與個人的痛苦,這能力是基督以外的人所沒有的。

    千萬的基督徒在試驗中已學會了滿足與喜樂的秘訣。在我們所遇到的許多最愉快的基督徒中,有些嘗過了非常的試驗與不幸,有些是一生受苦的;看著別人享受那麼多的特權與利益,他們本可以有一切的理由來歎息和埋怨,但是他們並沒有如此,因為他們找到了比那些富裕、興盛、與強健的人更足以感激和喜樂的原因,他們已學到了「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弗五20)基督徒能在患難中喜樂,因為他們有永生的盼望。當環境的逼迫正烈時,他們只仰望天上的榮耀,而對周遭的苦難視若無睹。永生的思念及它的特質與喜樂,使眼前的試煉變的至暫至輕。

    早期的基督徒在百般的試煉、困苦、和逼迫中,經驗了喜樂的滋味;他們為著基督,並不覺得受苦是一個重擔或不幸,而只感到這是一種榮耀,證明基督看得起他們,特別揀選他們,借著受苦為祂作見證。他們沒有忘記基督為了拯救他們所經歷的痛苦;因此,為祂的名受苦,乃是蒙恩,而不是羞辱。

 

主信實的應許

    耶穌基督曾坦白的對祂的門徒說到關於永生的事。祂毫無隱瞞的告訴了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控告祂欺騙,也沒有人能控告祂藉著假應許使人歸順祂;祂堅定的對他們說,跟從祂必須捨己,和背起十字架。祂要他們細心的酌量,恐怕他們遇到苦難和窮困便要退後轉回。

    耶穌也告訴他們,世界必要恨他們。他們「如同羊進入狼群。」他們要被捉、受鞭打、被帶到官長和君王面前,甚至所愛的人也要逼迫他們。世界憎恨與逼迫主,也必以此待她的僕人。祂更警告說:「人必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約十六2

    很多人跟從基督的人對祂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忽略祂的警告,盼望祂會制服他們的仇敵,建立一個地上的王國。當他們面對真理時,便「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約六66)然而,耶穌的真實門徒,都是為他們的信仰受苦的。羅馬歷史家塔西圖( Tacitus ),紀錄早期基督教殉道者說:「各種約嘲笑,都加在他們的死亡上。用獸皮裹身,被野狗撕碎,被釘於十字架,或被丟到火中當作夜間的燃料。尼祿王( Nero)將他的花園撥出,以供參觀這類事情的場所。」保羅對早期基督徒所說的話是何等的真實:「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我們都知道,這些殉道者都是帶著喜樂,像赴婚宴般的從容就義。他們的手在火焰中焚燒,因喜樂大聲歡呼。早期的歷史家,曾為他們的壯烈之舉見證:「當得勝的日子露出曙光時,那些基督徒從監獄向受刑的大圓場邁進,帶著喜悅的榮光,毫無畏懼的,好像向天堂邁進一樣。」

    早期的基督徒在苦難中喜樂,我們並不感驚奇,因為他們乃是在永生的光輝中看這些臨到的事情。愈接近死亡,愈是接近與基督團契的永生。當伊格納丟( Ignatius )在主後一一O年,面對為著他的信仰的死亡時,大聲喊道:「愈近刀劍,愈近神。與猛獸在一起,仍是與神在一起。」早期教會的基督徒相信:「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于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他們只當眼前的苦難是極小的事,而能以忍耐和喜樂來忍受。

    歷代的基督徒發現,在試驗中保持喜樂是可能的。在那些足使人們頹喪崩潰的環境中,他們完全的勝過了環境,而且還利用以事奉基督、榮耀基督。保羅在羅馬監獄中寫道:「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以受苦為恩典

    今天有千萬的基督徒,在世界各地正受著苦難。最近,我們在德國得知,許多在東歐的基督徒,正受著慘痛的迫害,那些加諸尋求「自白敬拜」信徒身上的嚴刑峻法,是令人無法置信的。在中國大陸,無數的基督徒被紅衛兵殺害,教會被擄掠。在北韓,那些仍生存的基督徒都轉入了地下,不敢公開承認他們的信仰。在這世紀裡,為基督而死的人,比歷史中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

    聖經切實的教導每一個忠心為主的信徒,必須準備在那些福音的敵人手中受苦。「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基督對祂的門徒說,不要把譭謗和逼迫當作是折磨,當把它當作是一個恩賜與福分。他們應當「歡喜快樂。」基督既已勝過世界,他們也當藉著祂的恩典與力量勝過世界。

    他們應當是「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他們常常在患難中歡歡喜喜,(羅五3)如果他們繼續傳揚基督,將受更厲害的打擊和威脅。彼得和約翰「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為配為這名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當我們讀到使徒行傳時,我們便會發覺,受苦與死亡乃是加強早期基督徒的喜樂的。使徒保羅說:「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林後六10)他以至誠之心,宣佈:「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淩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林後十二10

    在我旅行佈道中,我發現那些常存天上盼望的信徒,在最黑暗的日子裡,仍是那麼安詳與喜樂。如果天上的榮耀對我們更真實,如果我們在世上少為物質、多為屬靈的和永生的東西,我們將不會那麼容易的被這眼前的生活所攪擾。在這黑暗、混亂、與動盪的日子,充滿信心與盼望的基督徒,仍是那麼的樂觀與喜樂,因為知道基督必要作王,而「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後二12 )

 

今天就相信祂

    對在全世界正在受苦的基督徒,主在山上寶訓中,賜給他們這些話:「人若因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論到我們的救恩,使徒彼得說:「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或者,你在特殊的環境下,你正在忍受如肉體一般痛苦的心靈熬煎,甚至你最要好的朋友都無法知道的——一種內在、心碎的痛苦。主耶穌有一得勝的應許:基督已經勝過世界,你也可以藉著信心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勝過世界。(約壹五45

    今天就相信祂吧!為你的罪悔改,接受祂作救主;無論你往那裡去,讓祂的平安、喜樂、和平,作你生活中的真理與實際。

 

          世俗的憂愁叫人死    蔡清寧

                  經文:哥林多後書七章811

 

引言:這一段的經文提到有「兩種憂愁?一種是「世俗的憂愁」,另一種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前者所說的第一種憂愁:就是「世俗的憂愁」,這種憂愁是不可有,要禁止、要克服、要靠主除掉。因為這種憂愁會使人心靈受虧損,也會使人的身體受虧損。最後到了死亡的地步。所以保羅說:「世俗的憂愁,會叫人死」(林後七10)。

  ▲後者所說的第二種憂愁:就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這種憂愁是不可無。這種憂愁也可以叫做「屬靈的憂愁」。用世界的話來說,這種憂愁叫做「先天下之憂而憂」。我們對這種憂愁要培養,要提倡、要鼓勵、要實踐。因為這種憂愁會叫人活,會使人心靈得到釋放,也會使人發熱心,喜歡多為主作工。所以我再說要培養,要提倡。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無法將這兩種憂愁在一個小時以內講完。因此我要分做兩次的講臺,來把它講完。今天只能講第一種的憂愁,,就是「世俗的憂愁」。就是第一講,也可叫做上篇。下主日再來繼續講第二講,那就是第二種的憂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那就叫做下篇了。希望今天來參加聚會的弟兄姊妹,下禮拜日你能夠再來。否則的話,你所聽的道理,只不過是聽了一半。沒有完全,實在可惜!

    感謝神,留下這本聖經給我們,當我們團契一起,一同追求的時候,我們能從聖經得到啟示,得到亮光,得到靈性上的幫助。到底這裡所說的「世俗的憂愁」,是怎麼一回事?請大家一同來查考幾處的經文,便能明白了,什麼是「世俗之憂」?

 

(一)為「生活」而憂慮(太六25

    這一節經文是主耶穌說的,耶穌說:「不要為生活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這種憂慮是「世俗之憂」的。論到生活有兩種,一種是「貧窮的生活」。另一種是「富貴的生活」。無論是「貧窮」或是「富貴」,都會逼人去犯罪。下面我來加以說明就知道了。

   1、窮人因「窮」而被迫去偷去搶,偷與搶能順利,算是沒事情,但是一百次碰上一次不順利,就要被治安人員逮捕,而移送法院,依法制裁處罰。有的要被罰款賠償,有的要關在監獄裡,坐牢幾年。當他嘗到了鐵窗風味,他才知道真是犯罪不得的,因為犯了罪,惹上了麻煩。這時心裡開始苦惱,於是產生了許多的憂愁。這就是世俗之憂了。

    2、富人因「富」而被迫去犯淫亂,沒有犯罪,心很平安,所謂「無罪一身輕」。一旦犯了罪,什麼病都來了,大家都知道,好淫的人會染上梅毒,到了身體有梅毒,這就麻煩了,因此自然就產生了許多「憂愁」。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敬虔度日。避免不犯罪。才能清心,才能平安。

 

(二)為「明天」而憂慮(太六34

    這一節也是主耶穌說的,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為什麼主耶穌叫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這種憂慮也是「世俗之憂」。會虧損人的心靈,也會虧損人的身體。所以凡是為明天憂慮的人,是最愚蠢的,也是瞎操心。有人說得好,人間有三付擔子,昨天一付擔子,今天一付擔子,明天一付擔子,一個不認識神的人,總是把三付擔子都挑起來,結果是受不了,吃不消,因為太重了。三付擔子壓在盾上,再強的人也會被壓垮。然而一個認識神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不挑昨天的擔子,因昨天已成為過去,還憂慮什麼?這付昨天的擔子,早該卸下。他也不挑明天的擔子,因為主交給我們「今天」。昨天在主手裡,主是不是要把明天交給我們,那誰也沒有把握,主若願意給我們明天,我們才有明天。主若不給我們明天,我們就沒有明天了。因此不必為明天而憂慮,所以明天的事,你只可以交托主。明天的這一付擔子,你也不必去挑。你只挑今天的擔子就夠了,這樣就會輕省。主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太十一30)。主耶穌只叫我們挑今天的擔子,並沒有叫我們挑昨天和明天的擔子,你懂得這個道理,人就得到釋放了,也沒有什麼憂慮了。

 

(三)為「財富」而憂慮(太十九1622

    這一段聖經記載有一個少年官,他年少得志,錢財很多,是個財主。他雖然有心來見耶穌,問該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主耶穌說:「你要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你還要來跟從我」。這個少年官聽了這話,卻憂愁的走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產業太多,這個少年官會憂愁,憂愁的原因:1他只替自己想,活在自己的裡面,以自我為中心,這種人最苦惱的。2他沒有一點愛心替別人想,所謂「為富不仁」。錢財成為他的拖累,常有操心,常有煩惱,有了這種憂慮的人,沒有一天會清心的。實在可憐!我們中間有沒有這種人?為「錢財多」而憂愁。應該禁止,應該克服,應該靠主拿掉這種憂愁。因為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四)為「許多事」而憂慮(路十41

    馬大就是犯了這個毛病,事情多,心裡未免覺得煩悶。同時「事情多」的人,就會自以為我做的比別人多,人家做的少,心裡有點不甘願,於是就發怨言,發囉嗦了。進一步就是看不起別人,就批評人論斷人了。這樣都不是好的現象。相反來說,是靈性有毛病的表現。馬利亞只做一件美事,強過馬大雖有「許多事」但發起怨言來。難怪主稱讚馬利亞,卻責備馬大。「事情多」的人有什麼不好呢?

    1、「事情多」會使人煩悶。

   2、「事情多」會使人忙亂。

   3、「事情多」靜不下心來靈修。

   4、「事情多」無法專心事奉主。

    願大家曉得去避免「許多事」的纏累,使你每天的生活中,不至於因「事情多」而忙忙亂亂。那就會虧損靈性了。

 

(五)為「增加知識」而憂慮(傳一18

    弟兄姊妹,我家裡有四個孩子,最小的三歲,還沒有上幼稚園,最大的讀金華女中初二,老二就讀小學六年級,老三是讀小學四年級。我觀察他們中間誰最快樂的,結果是知識最少的最快樂。有一位主的僕人也做過這樣的見證,他說他有一個兒子在美國拿到電子控制學的博士學位,當他問他的兒子快不快樂。他的兒子講不出話來,只對著父親苦笑。聽說在西方拿到博士學位,仍要不斷的有論文出來,在一定的時間內若沒有新貨色(論文)出來,主管就開除你,他人就取代你,喔!知識永無度日,你看,沒有知識,大家拼命去追求知識,一旦得到知識,知識增加了,時代的進步又煩惱,所以說:「多有知識,多有憂傷」,然而這也算是屬世的憂愁。這種世俗的憂愁真會叫人死。

   

(六)為「死亡」而憂慮(帖前四13

    一個不認識神的人,卻認為「死了就都完了」,「死了就沒有盼望」,所以一般人對死都很害怕,都很煩惱。但是基督徒對死的看法,卻有所不同,信耶穌的人看死,是搬家搬到永生,這是好得無比,沒有什麼可憂愁的。還有,死了我們就可以回家了,我們有一個更美的家鄉在天上。世界有苦難,這世界有什麼好呢?我們所戀慕的,不是這個世界,乃是那更美的天家。我們有了這種信仰的看法,對死就沒有什麼煩惱。外邦人最可憐,他們心裡總是為「死」而憂慮,這就成為「世俗之憂」了。

 

結論:總結起來,世俗的憂愁有:

  為「生活」而憂慮。

▲為「明天」而憂慮。

▲為「財富」而憂慮。

▲為「許多事」而憂慮。

▲為「增加知識」而憂慮。

▲為「死亡」而憂慮。   

  我們對這六種憂慮應該禁止。不可有,免受其害。

 

       屬靈的憂愁叫人活    蔡清寧

                  經文:哥林多後書七章811

 

    引言:上個主日的講臺,我講過了「世俗的憂愁叫人死」。本日我要講的是「屬靈的憂愁叫人活」。聖經是說「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這種憂愁用世界的話來說:是叫做「先天下之憂而憂」。但用屬靈的話也可以叫做『屬靈的憂愁』信我上個主日已經講過了,這種憂愁要培養,要提倡,要鼓勵、要實踐。為什麼呢?因為你我有了這種憂愁,就會生出自恨、自責、恐懼、想念、熱心來(林後七11)。意思是說:有了這種屬靈的憂愁,你就會恨惡己罪,你就會自己責備自己,常常懊悔自己,同時也會發熱心,殷勤為主做工,深恐將來在主前交不出帳來。弟兄姊妹們,你為什麼不會發熱心,殷勤做工,成為一個很好的基督徒呢?就是因為你沒有這種「屬靈的憂愁」。所以你要禱告求主給你有這種「屬靈的憂愁」。到底這種按神旨意而有的憂愁是什麼?

 

(一)為「自己的罪」憂傷(詩五一17

    大衛就是有這種憂傷,因為他一生本來活得很不錯,可惜,因為一時貪圖安逸,給魔鬼留了地步,使撒旦有機會引誘他犯罪,他做了一件大錯事,就是姦淫了人的妻子,殺害了人的丈夫,犯了第六條和第七條誡命,結果神重重的管教他,使刀劍不離開他的家。大衛實在覺得受不了,於是在神的面前,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大衛王知道有罪不悔改。

    一、能遭受罪的報應(這是大衛所怕)

    二、能使聖靈離開他(這是大衛所怕)

    大衛不僅「怕」罪的刑罰。更「怕」聖靈離開他,這是我們應該看見的亮光。有許多人犯罪又再犯罪,沒有一點點悔改的心,而且以犯罪為樂,就是因為他不怕神離開他,我們中間有沒有這樣的人?「不怕神離開你」,如果你不曉得怕,你要求主給你曉得怕。只要你怕神離開你,你就會為自己的罪而憂傷了。這種為自己的罪憂傷,是屬靈的憂愁,這是好的,我們應該要有這種憂愁。

 

(二)為「弟兄骨肉」憂愁(羅九2)

    保羅有這種的憂愁,因為他愛骨肉至親的靈魂,所以:

    一.他常為親友心硬不悔改而擔憂。

    二.他常為親友未得救而難過傷心。

    恐怕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憂愁,若有的話,你的家人、朋友、同學,都被你帶來信主了。

    見證:摩西為他的同胞哀哭禱告,因為他的同胞拜偶像。他禱告說:「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禰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禰從禰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卅二32)摩西的意思是說,如果你不憐憫我的同胞,寧可讓我死吧!這就顯明了摩西也有為「弟兄骨肉至親」滅亡而憂愁,凡是有這種憂愁的人。

    一、他必定是特別有心為親友懇切流淚的代禱。

    二、他更是想盡辦法來幫助親友和家人得救。因為他不忍心看他們沉淪。

    三、他也特別有心要向同胞傳福音,如分發福音單張,逢人就講耶穌。

    以上這三個行動,都是因為他有為「骨肉至親」未得救而憂愁才有的,所以我說,這種憂愁要培養、要提倡、要實踐。因為只要你我有了這種憂愁,自然就會發熱心,喜歡做工救同胞的靈魂了。

    見證:蘇格蘭有一個諾克斯( KNOX),他常流著眼淚說:「神阿!求你拯救蘇格蘭全國人的靈魂,復興與蘇格蘭這個國家,否則就讓我死。」他這樣禱告,不是威脅神,乃是因為看自己的同胞未得救而擔憂,今天在我們中間有誰肯這樣禱告說:「拯救我同胞,否則我寧可死。」恐怕沒有這樣的人,所以我們拿不出熱情來禱告,來領人歸主。

    見證:英國的戴德生,奉神差遣來到中國,開始內地會的工作,他經常為中國的靈魂禱告,他的辦公室內掛有一幅中國的大地圖,他每天上午花幾個小時,跪在那裡為中國每一省的人禱告,他是英國人,還有這樣熱愛申國人的心志。為中國人禱告,來中國傳道,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沒有像戴德生的愛心,實在慚愧。我再強調的說:我們不能熱心起來救親友的靈魂,是因為我們沒有「屬靈的憂愁」,所以我勸大家要禱告,求主給你有像保羅這種為「血肉至親未得救」而憂愁。

 

(三)為「眾教會」憂愁(林後十一29

    教會中有四種人,是最令人憂愁的

1、就是那些軟弱的(羅十四1)。

2、就是那些跌倒的(林後十一29)。

3、就是那些冷淡的(太廿四12)。

4、就是那些退後的(來十3839)。

我們能夠為這些人憂愁,就會想念他們的需要,大發熱心去説明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