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向馬其頓教會借鏡 林後八1—5 (歐陽佐翔) 極窮的樂捐 林後八1—5 在基督耶穌裡成為富足 林後八9,弗一3 (艾喜德) 給與的恩典 林後八9 (張啟芳) 向馬其頓教會借鏡 歐陽佐翔
經文:哥林多後書八章1—5節 腓立比是馬其頓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又是保羅在馬其頓所建立的第一個教會。請看保羅怎樣稱讚這個教會吧!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一3—5 ) 「我所親愛的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腓四1) 使徒保羅對這個教會引以為榮,引以為樂,當然這是個了不起的教會。然則,這個教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據昔日保羅的同工路加敘述,他們抵達腓立比之始,「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徒十六13)可見腓立比教會是以禱告肇其端的。保羅在獄中對於他們的代禱,也滿懷信心地說:「因為我知道這事借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9)一個重視禱告的教會,恒切禱眚的教會, 其興旺是必然的。初期的耶路撒冷教會如此,安提阿教會如此,腓立比教會如此。在歷史上,在今日直到主來,在香港以至普世的教會,也是如此。 雖然腓立比較會很重視禱告,可是,保羅仍是諄諄勉勵信徒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7)可見禱告是不怕多的。世上的事物多了,反覺得累贅。管見認為:頭銜不必多,多了「樹大招風」,且「位高者危」,金錢不必多,多了患得患失,且須防盜賊的偷劫。只是,禱告卻多多益善。任何難處,你若禱告,「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不要為了自己靈程高,且得到別人所稱讚而沾沾自喜,疏忽了禱告。須知提摩太是個靈性極高、名聲極好的青年,又是保羅的同工;可是,保羅在給他的書信中特別提醒他:「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提前二1—3)這叫我們看到不單要為自己禱告,更要緊的,是為萬人代求,代禱是萬不能輕忽的。親愛的讀者:你有為你的教會代禱麼?你有為你的親友或鄰居代禱麼?你有為失喪的靈魂代禱麼?你有為那些憎恨、攻擊 你的人代禱麼?你有參加代禱勇士的行列麼? 帖撒羅尼迦傳道的中心 在馬其頓,保羅第二個傳道中心是帖撒羅尼迦,並在其中建立教會,保羅也很欣賞這個教會。他在給他們的書信中寫上這樣的話:「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紀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 「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帖前一7—8) 這兩段經文顯示出,帖撒羅尼迦教會是個生氣勃勃,活力充沛的教會,這教會不但顯出信心、愛心和盼望的果效來,而且成了整個希臘半島各教會的榜樣,因為他們已經把福音遠遠的傳開。 傳福音是主基督給教會的大使命,不傳福音的教會縱使尚能苟延殘喘,也是暮氣沉沉毫無活力的。不要以為帖撒羅尼迦的弟兄們把主的道傳出去是輕而易舉的事,須知保羅寫信給他們的時候,正是羅馬皇尼祿當權的時代,也正是教會大受逼害的時代,越是接近羅馬帝國本土的教會,所受的逼害也越甚。馬其頓位於希臘半島的北端,和義大利隔海峽相望,故此,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千鈞重壓之下來宣傳福音的。所以保羅誇獎他們說:「甚至我們在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帖後二4)保羅也用稱讚腓直比教會的口吻來稱讚他們:「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喜樂。」(帖前二20) 今天,神把我們安置在香港教會裡,讓我們可以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更可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傳揚福音,我們應當向神感恩。可是,我們曾否像帖撒羅尼迦的眾信徒般盡力把福音傳開呢?要是沒有,那麼,我們的信心在那裡?我們的愛心和盼望那裡去了? 庇哩亞——天天查經 腓立比的特質是禱告;帖撒羅尼迦的特質是傳道;那末,庇哩亞的特質是什麼?請看路加怎樣介紹庇哩亞吧: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這地方的人,賢于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察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0—11) 庇哩亞位於帖撒羅尼迦的西面,我們相信保羅也在此建立了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已經很不錯,可是,路加還說;「這地方(庇哩亞)的人賢于帖撒羅尼迦人。」為的是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可以說,庇哩亞的特質就是查經。正因為庇哩亞眾信徒有這特質,所以路加給他們很高的評價:賢于帖撒羅尼迦的人,查經的重要性於此可見。 在人類進入太空時代的今天,也許為有些人以查經為迂腐,甚至一些新潮的傳道人也是如此。他們阿附世人的喜好,並不甘心領受神的道,自然更說不上天天考查聖經了。究其實,聖經殊不陳腐,它所載的真理,曆萬苦而常新,發出永恆不滅的光輝。據聯合國的文教組織,於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版的世界翻譯索引所載:一九七二年五十八國的譯本中,聖經仍高居所有譯本的首席,計共一百零九種,托爾斯泰的文學名著有四十三種譯本,史太林的著作,僅四種譯本而已。我們不知道除聖經以外,其他作品能留存多久,能否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我們也不曉得一千年以後是否尚有這些作品流傳下來;我們只曉得聖經的首五卷是三千五百年前的品,最後一卷也是在第一世紀憲成的。二千年來,多少人想毀滅聖經,讓它成為歷史上的陳跡;可是,企圖毀滅聖經的人,一個個地倒下去,成為塚中的枯骨了,聖經卻魏然獨存,而且流傳日廣,譯本日增,銷量日眾。聖經所載的若不是神的話,怎麼有這奇跡呢? 在這瀕臨末世的日子,正是異端興起的時代。有人說:女人是不能進天國的,除非她已經結了婚,讓她的丈夫把她帶進天國去,於是男人娶多幾個妻子只不過是多做些好事,領多幾個女人上天堂而已!這種說法對不對?考查聖經吧!聖經將為你們提供正確的答案。對付異端最好的武器是考查聖經;造就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考查聖經;堅固教會最有效的一件事,也就是會友們天天查考聖經。 佈道家王載博士于去年十二月息勞,蓋棺定論,他一生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喜愛查經。他的銘言是一未讀聖經,不進早餐。聽說:他曾讀過舊約一百次,新約兩百次,詩篇和箴言各五百多次。因此,他的工作大有果效,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在三十年代裡,與王明道、宋尚節等齊名。 親愛的朋友,你對聖經的態度怎麼樣?天天考查抑或一曝十寒呢? 馬其頓眾教會 馬其頓的三個教會雖有各邑的特質,可是,也有一種共通點,就是樂意奉獻。 請看哥林多後書第八章l— 5節:「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再三的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並且他們所作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他們。」 馬其頓眾教會的奉獻,有四個特點: (1)自己不足,甚至極窮,仍樂意奉獻。 (2)不但是按著力量,而且過了他們的力量,像耶穌稱讚那個窮寡婦的捐獻一樣。 (3 )他們看奉獻為神給祂兒女們的一種權力,而不僅是本分,因此,傳道雖然體諒他們的難處,沒有邀請他們為耶路撒冷受災荒的信徒奉獻,他們卻再三的請求傳道人准許他們在這事上有分。這是難能可貴的。在這末世時代的教會,只見傳道人號召會友捐錢,幾會見過信徒自動地苦苦要求傳道人准許他們奉獻的呢? (4)他們不但符合傳道人的願望,把財物獻上;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上。「施比受更有福」,「為善最樂」,這一切他們都體驗到了,因為神特別施恩給他們,叫「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乃有滿足的快樂。」人活在世上,還以什麼比快樂更可貴的呢?其實,甘心樂意奉獻的人,神的賞賜是豐盛無限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 讓我們把馬其頓教會作為一面鏡子來照我們吧!我們在禱告上比起腓立比教會如何?我們在傳道上能否和帖撒羅尼迦教會相提並論?我們在查經上能否媲美庇哩亞教會?我們在奉獻上是否與馬其頓並駕齊驅呢?但願每一個教會「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弗四15)阿們!
極窮的樂捐
經文:哥林多後書八章1—15節 「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黔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再三的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經約恩情上有分。」(林後八1—4)每個基督徒,當他讀到這段經文時,必定都會受大的感動才是;因為保羅提起馬其頓教會的聖徒們,雖在患難的大試煉,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樂捐的厚恩,不但按著力量,且是超了力量的樂意捐獻,而作服事聖徒的工作,保羅在這盛情的服事之下,心中有很大的感慨,而寫信勉勵哥林多教會的眾聖徒們。 俗語說:「沒有錢是不可騙的」,所以由於「貧窮」,使人生出自卑感,而生活、事業、交際中,發生許多困難、不如意,便怨天尤人,因而更加使他人對他表示輕看,這是一般社會的情形。可是宗教生活和社會卻不相同,例如馬其頓的基督徒們,在極窮之中,卻反有很大樂捐的厚愛,有滿足的快樂,遠超過物質豐足的人;他們在試煉之下,並不顯得悲觀,反而有樂捐的勇氣奮鬥下去! 茲就「貧窮」的問題研究如下: 一、由於「貧窮」而逃避責任: 人往往以錢決定一切,使貧窮的人在社會成為落後者,加上自己的自卑感,便漸成為輕視的對象。而在感到無能時,便對事情逃避責任,不努力、不負責,只盼望別人的同情、施捨、幫助,這種求助的精神,是大部分份貧窮者的心理。而當他得不到所望時,便對社會不平,而走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歧途了。 二、在貧窮下,應有的宗教心理: 上述一點所說的,那是一般的情形而已,有時候也有例外的情形。例如在前幾天的報紙所刊的,有一家父母雙亡的孤兒,最大的僅有十歲,以下還有三個弟妹,家裡毫無財產,僅依靠最大的哥哥每天靠撿拾紙層、破銅爛鐵等變賣少許的錢,而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但是他們雖處在這種淒苦的生活中,並不因而悲觀;曾有人將他的妹妹收養在別人的家,但後來還是逃回到那淒苦的「家」團聚,寧願四人共同過著淒苦的生活,而不願被分散。這是一個孤兒勇敢奮鬥的故事,也是一種貧窮心理的特別情形。 基督徒遇到試煉患難時,不可因為貧窮而抱悲觀、逃避現實,要像那四個孤兒一樣,有樂觀、奮鬥的精神!馬其頓教會的信徒們,就是有此種更大的精神,因此保羅受大的感動。當時馬其頓地方的金礦、銀礦都被羅馬政府強奪,因此馬其頓的百姓在經濟上遇到很大的威脅和困難,但是他們反而於奉獻事上更加出力,不逃避對神奉獻,可見宗教的生活應該是超乎物質生活的。如同路加福音廿一章所記,那個獻兩個小錢的窮寡婦,也是由於其在貧窮之下的樂捐而受到耶穌的稱讚,她不因貧窮而自卑和逃避對神奉獻。可見奉獻最大的問題不在金錢數量的多寡,仍在奉獻的信心和動機。 「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35),在貧窮中,不是求人的應援、施濟,仍是要像馬其頓聖徒反而給與,而求神的賜福,主的應許是真實的。 三、知足的生活才能奉獻: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提前六6)對神敬虔、對人知足,這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所有的生活,如果能夠敬虔且知足,則雖在極窮之下也必是樂意奉獻的。相反地一個人常常不平,就是因為他以人和人相比,因為人總有欲望,而比不上別人時,便會生出一種欲望,加上貪財便是死亡;但如果知足,便會樂意奉獻,反之則貪愛世界。 四、極窮之間,還會行極好的善事: 馬其頓的基督徒雖在金銀礦被強奪、加上政府抽重稅的貧窮之下,但不怨天尤人,反生感謝的心,作出極好的善事,可見,要作善事並非只是富足的人的事,就是貧窮的人也能實行。有某個教會要建築禮拜堂,但是信徒們都很貧窮,如果將信徒們所有的財產全部變賣,也不夠建築費,但是他們寧願盡其所得的奉獻,一個月奉獻一次,一年內,十二個月大家所奉獻的結晶,成為一個美麗的的禮拜堂。然而經過幾年後,不再須要為建築而努力了的時候,大家只有享樂而已,因此教會發生衝突、分爭,可見人在極窮和試煉下是進步的時候;而在平安、享樂時,反而是衰敗的預兆。大衛當他在逃避掃羅時,心靈很接近神,時與神交通,作許多詩,但當國家太平時,他卻犯罪了。「逆境則活,順境則死」這的確是句銘雷。 許多偉人、偉業、都是在若闘中成功的,但是「偉人不生偉人的子孫」,當人建立了產業、地位、成功了、建立寶座時,便是最危險的時候了。逆境是造就人最好的時間和場所,人們不要因逆境、貧窮而自卑,乃要努力奮鬥。 馬其頓的基督徒在極窮之下,行極好的善事,所以我們要學習,知足現實,對主表示感謝、報答;寧願在貧窮之間為主行一點善事,而不願因成功、富足而墮入死亡之陷阱;在極窮之下不怨天尤人,反而感謝,更加的愛主。
在基督耶穌裡成為富足 艾喜德
經文: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以弗所書章一章3節 在瑞典有一故事,一個牧師,在路上遇到一個以前曾參加主日學的學生,於是問他為何不再參加主日學,是否不喜歡主日學?小孩回答說:在你們的主日學,每次都唱「我是一個可憐孤苦的小孩子」,而我現在參加的主日學,每次都唱「我父作王了」,就是這個不同。這兩種情形,很多基督徒的難處仍然是離不開自己的軟弱,發出悲觀的怨雷。另外一些基督徒,他們明明知道自已的軟弱,但他們把眼睛放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注意到耶穌基督裡面就什麼都有了,在主耶穌基督裡面就是富足的人了。 到底一個基督徒是否貧窮呢?當然聖經提出這問題的時候,是不注意屬世的財寶,因為那些是虛假的,是不可靠的。聖經所講的財寶是金錢買不到的,是真正有永遠價值的一件財寶,是神為我們預備的,超過我們眼所能看見,耳所能聽見,腦所能想到的。神的恩就賜給每一個愛祂的人了,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裡就說,怎樣才能得到神所預備的,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為我們擔當罪惡在十字架上,勝過死亡,叫我們從魔鬼手中釋放出來,將神所預備的福氣賜給我們。 以弗所書一章3節說道:在基督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叫我們現在就開始享受這福氣,很多基督徒沒注意這件事。他們盼望在天上已有一個美滿的家,但是在地上就過著軟弱、非常可憐的生活。 一個人發了財而不知道,是一件很可憐的事。很多的人已經在耶穌基督裡面是財主了,但卻不見在耶穌基督裡面有什麼好處,最多只知道將來天國是有的,但很多人的問題是在現在。現在的問題末解決,將來又有什麼用呢?眾人因為不瞭解這一點,為要得著一些目前的財寶,就賣掉了那將來的福氣。 有人說:信耶穌好像什麼也沒有了,好像非常苦悶、沒興趣的一件事,父說耶穌好像貧窮的牧羊人,有什麼能夠供給人?有人信耶穌後,親戚朋友便來問他,你信了耶穌得到什麼呢?有什麼意思?每禮拜去做禮拜就算了。事實上他已有了財寶,在耶穌基督裡面就什麼都有了。 正如保羅所講:世上的忙碌蒙了人的眼睛,使人看不見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榮光。就為了這個緣故,所以就差聖靈到世上來。當主耶穌升天前,祂說要差保惠師來,祂要榮耀我的名,祂要顯出耶穌的奇妙,給人看見在耶穌裡面,實在是富足了,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已經準備好在基督裡面。 午旬節時,本來門徒非常害怕,連飯也沒有得吃,住亦有問題,心裡充滿懼怕,但是當聖靈降臨後,給他們顯出主耶穌裡的富足,這一班人立刻變了,再看不見假們的軟弱。在世人看來有什麼不同,因為他們沒有錢,但他們可以說金錢雖然沒有,但我可以奉耶穌的名叫瘸腿的起來行走。 在耶穌基督裡面,最需要的就是聖靈的啟示,讓我們知道在基督裡面有了什麼,否則就會過著失敗軟弱的生活;世界時常勝過我們,因人眼所看見皆多為世上的東西。只有知道耶穌已是富人,才能勝過世上的財寶,就在地上過著屬靈的生活。正如保羅所說:我為要得到耶穌基督,就看萬事為糞土。人所看重的錢財、地位、名譽,這一切都是人所看重的,保羅卻說我看一切都如糞土,因為聖靈啟示給他,他發現了在耶穌裡的富足。 今日我們不能再過這不知道在基督裡已富足的生活了。要我們過屬靈的生活,一切需用,神已為我們預備,在耶穌基督裡賜給我們,我們怎樣知道呢?有一個辦法,神的靈便啟示給我們,好像耶穌所說,要知道裡面所有存的,就是裡面的靈才知道。 雖然我知道裡面所有的,但不能完全瞭解;在耶穌基督裡面所有的,只有神的靈知道,神的靈就啟示我們,使我們知道神賜給我們什麼。彼得後書一章3節:神的大能,已將一切的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使我們剛強起來,能勝過每一天生活上的難處,這一種能力叫我們改變了,像耶穌基督一樣,這種能力現茌已給我們;就是完成在耶穌復活的大能裡,這能力是何等的大,可以叫耶穌基督從墳墓裡復活,又將耶穌基督由地上提到天上,坐在得勝的寶座上。 現在我們和耶穌有聯絡,我們接受了耶穌基督,我們在基督裡面,耶穌基督亦在我們裡面;照樣復活的能力亦在你我身上了。為什麼就不敢倚靠這能力,怎樣才能知道呢?就要靠聖靈啟示給我們。當我們想到在教會裡面,那些為主工作的人,他們能為主受苦難,為主捨命,他們怎會做到這點呢?因為聖靈啟示他們看見耶穌基督,靠著這能力就得勝了。 願今天的基督徒,用一點時間在主面前,來追求認識祂,聖靈就會啟示在我們的心裡。一步步按著追求,就將耶穌基督啟示我們。今日基督徒最大的難處,就是在這方面犯上毛病;為世事忙得很,沒有時間等候在主的面前,最多用五六分鐘看幾節聖經,沒時間在主面前等候,讓神的靈在心裡面啟示耶穌基督。 今日所需要的,就是有一段的時間。假如一直在這軟弱中過日子,教會就不能勝過魔鬼,而被世界勝過。所以世人否認在耶穌裡有什麼能力,有什麼寶貴。保羅曾說:人到未了的時候,只有敬虔的外貌,沒有敬虔的能力。今日的教會就落在這光景中,原因沒有等候在神的面前。 聖靈啟示給我們,神所預備的是什麼;不是單單天上的福氣,乃是你我今日人生中所經驗的一件事,因為在多少的信仰徒身上我們見過了,親近主時,願神給我們力量,得喜樂、平安。 給與的恩典 張啟芳
經文: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 一九六六年的耶誕節,就要來到了。各地的基督徒和教會,都以快樂的心情,預備慶祝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但是在多半的慶祝中,主耶穌卻被人遺忘,甚至在某些慶祝晚會中看不見祂來作主角。我們特別提出,在本月中對主耶穌應有的思想,感謝和讚美。 一、主的恩典 保羅提醒我們,知道主耶穌的恩典。就是祂的慈悲,滿有恩惠的同情和憐憫。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違背神的話,犯罪墮落以後,人類的生活就失去了真光、真理,在黑暗中摸索。結局是在地獄裡永遠滅亡,得不著神的愛,真是可憐極了。原來為祂的榮耀而創造人類的結局,竟是這樣,創造主宰神的心裡是何等的痛苦、悲傷。 為這緣故才又施行救恩:「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四4) 這救恩是白白的賜給我們,是祂的眷顧和屬靈的祝福。這福氣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藉著祂兒子耶穌基督的降生而成為事實。因著耶穌的救贖,凡信靠祂的,就得權柄,作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羅八17) 在這極大的恩典中,我們不但得著神的憐憫,因祂十字架的救贖成為祂的兒女,與基督同作後嗣,更享受一切屬靈的福氣,並得祂的眷顧,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充滿黑暗罪惡的世界,也不必害怕,因為祂常與我們同在。 二、主的犧牲 可是為要叫我們得到這恩典和福氣,耶穌基督才作了完全的犧牲。我們都以為十字架才是祂所作的犧牲。其實,這犧牲是由祂的降生就開始的。祂在天上與天父同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祂與天父所有的榮耀。在天上有數不盡的天使事奉祂,但是祂竟甘心樂意捨棄這一切的榮耀,降世為人,為女子所生,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神的兒子,竟這樣卑微而貧苦的降生。 以後祂在世上的生活,也是「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有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這次我到高雄縣三民、桃源兩鄉的布農族山胞村落去工作。這地方的交通實在是太不方便,生活的情形及環境衛生也遠不如都市。我就深深的思想到,主耶穌離開天上來到世間,生活在罪人之中,受了多少冤枉、委屈。不但精神痛苦,尚有肉體的疲倦。先知以賽亞就這樣地告訴我們:「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羡慕祂。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五三2—3)在世上無人像耶穌作過如此的犧牲,難怪我們不能完全瞭解祂。在這普天同慶耶誕節的時候,你曾想到祂這樣無比的偉大恩典嗎? 三、信的福氣 主耶穌在天上本來就是富足的,但是為我們世人來到世界,卻成為貧窮、卑微。其目的是要叫凡相信祂的,就因著祂的貧窮而成為富足的人。所以相信耶穌,接受祂為救主,就是將我們的貧窮、敗壞、污穢都交給祂,來換取耶穌的赦免、恩典、生命和富足。因此一個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不應像似討飯的人,乃如一個國王、太子似的生活豐富有餘。弟兄姊妹,你的生活如何? 保羅在這一章經文裡,勸勉基督徒慷慨捐助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首先就以馬其頓教會所作的樂捐,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然後就以耶穌基督的好榜樣來勸他們。因為祂所作的犧牲,是由天上開始,及甘心樂意來到世上。既然在我們面前有這麼大的榜樣,我們如何能不受感動? 耶誕節的精神是給與。因為「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獨生子賜給……」。所以找們做基督徒的,也應該效法這事,將主耶穌的福音給與末信的人。難道已信的人中間慶祝快樂,豈不可以發展到那末信的人們中間呢? 我們不叫你作太多太大的犧牲,只要你肯將福音單張,在這耶誕節快來臨時,挨家訪問分發,叫末信的人有機會得這福音,給他們有一個機會來相信耶穌為救主。叫人人知道耶穌的救恩,這就是基督徒在這耶誕節期間贈與世人的禮物。你是否願意有份于這一項工作呢? 你若無法作到這挨家訪問分發單張的工作,請你參加「一日一刻鐘祈禱」的工作,每日以十五分鐘的時間為自己教會、牧師、傳道人、福音傳遍世界代禱。因此,教會需要你的代禱。祈禱是你將自己的時間、精神給與神,為拯救世人,福音傳遍世界而使用。 無論挨家訪問分發單張,或是每日為文字佈道工作,福音傳遍世界而代禱,這就是你我作基督徒,在這耶誕節的時候,能給與主耶穌和末信世界的最好禮物! 弟兄姊妹,讓我們都努力,一同有份於這工作,來慶祝有意義而蒙神悅納的耶誕節吧!你若愈知道主耶穌基督,親自體會到祂的恩典,你就願意決心要過一個祂所喜歡的耶誕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