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第六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勸人與神和好的執事】 一、勸人要趁著悅納的時候(1~2節) 二、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3~13節): 1.凡事為著盡這和好的職分(3~4節上) 2.在忍受患難上──從忍耐到擾亂(4節下~5節上) 3.在品德上──從勤勞到恩慈(5節下~6節上) 4.在爭戰兵器上──從聖靈的感化到仁義的兵器(6節下~7節) 5.在似乎是矛盾的表現上(8~10節) 6.寬宏的心腸(11~13節) 三、與神和好的教導(14~18節): 1.屬神的不可與屬鬼魔的混雜(14~16節上) 2.要分別出來才能被神收納(16節下~18節) 貳、靈訓要義 【如何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一、七件與患難有關的表現: 1.許多的忍耐(4節) 2.患難(4節) 3.窮乏(4節) 4.困苦(4節) 5.鞭打(5節) 6.監禁(5節) 7.擾亂(5節) 二、七件與品德有關的持守: 1.勤勞(5節) 2.儆醒(5節) 3.不食(5節) 4.廉潔(6節) 5.知識(6節) 6.恆忍(6節) 7.恩慈(6節) 三、五件與爭戰有關的兵器: 1.聖靈的感化(6節) 2.無偽的愛心(6節) 3.真實的道理(7節) 4.神的大能(7節) 5.仁義的兵器(7節) 四、九件似乎矛盾的表現: 1.榮耀、羞辱(8節) 2.惡名、美名(8節) 3.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8節) 4.似乎不為人知,卻是人所共知的(9節) 5.似乎要死,卻是活的(9節) 6.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9節) 7.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10節) 8.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10節) 9.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10節) 【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一、在基本的操練裏──在許多的忍耐裏、在患難裏、在窮乏裏、在困苦裏(4節) 二、在環境上──在鞭打裏、在監禁裏、在擾亂裏(5節) 三、在生活上──在勤勞裏、在儆醒裏、在不食裏(5節) 四、在操守上──在廉潔裏、在知識裏、在恆忍裏、在恩慈裏(6節) 五、在顯明上──在靈裏、在愛裏、在話裏、在大能裏(6~7節) 六、在見證上──藉著義的兵器在左在右、藉著榮耀和羞辱、藉著惡名和美名(7~8節) 七、結果產生了實際的見證(特點)──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8~10節) 【神用人的條件──堅忍】 一、在許多的忍耐裏──堅忍的偉大品質(4節) 二、在肉身的患難和精神的受壓裏(4~5節) 三、在過勞、睡眠不足和饑餓裏(5節) 四、在屬靈的成長和行為裏(6~7節) 五、在對世人的反應不以為意裏(8節) 六、在社會的苦待和逼迫裏(9節) 七、在知足裏──經常如此(10節) 【保羅對信徒的呼召】 一、呼召之一:要敞開心腸(11~13節) 二、呼召之二:不要和不信的同負一軛(14~16節) 三、呼召之三:要從不信的人中間分別出來(17~18) 四、呼召之四:要潔淨自己並完全成聖(七1) 【信的和不信的不要同負一軛】 一、總綱:信的和不信的原不相配(14節) 二、理由之一:義和不義沒有相交(14節) 三、理由之二:光明和黑暗沒有相通(14節) 四、理由之三:基督和彼列沒有相和(15節) 五、理由之四:信的和不信的沒有相干(15節) 六、理由之五:神的殿和偶像沒有相同(1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後書註解》 叁、其他綱目 【基督徒的生命見證】 經文:林後6:1-10 一、與神同工,領人歸主 1-2 1.不可徒受祂的恩典 1,(詩103:1-12;林後12:7-10) 2.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2, 搶救靈魂要緊時間:1)趁著白日 (約9:4)。 2)趁著今日
(來3:12-14) 二、作人榜樣,表明自己 3-10 1.工作的境遇 3-5 (1)凡事不防礙人 3,(腓2:15;西1:21-22) (2)凡事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4-5 “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這七種是保羅工作中常碰到的境遇。
(羅8:35;林後11:23-27;徒14:22;提後4:10) 2.生命的見證 5-7 ⑴“勤勞”:指殷勤勞苦的服事主。 (羅12:11;林後11:27) ⑵“儆醒”:指心靈的注意與提防。 (弗6:18) ⑶“不食”:指禁食。 (徒9:9) ⑷“廉潔”:指樸素,過超世的知足生活。 (腓4:11-12) ⑸“知識”:指對神旨意的洞察力及待人接物的智慧。 (弗5:17;西4:5) ⑹“恒忍”:指忍受人家的傷害與侮辱,而不向人報復。 (羅12:19) ⑺“恩慈”:指對人同情。 (林前9:20-22) ⑻“聖靈的感化”:指不消滅靈感。(帖前5:19),順靈而行。(徒16:4-9) ⑼“無偽的愛心”:即真理的仁愛。 (弗4:24);林前13章 ⑽“真實的道理”:指神的話;它乃是聖靈的寶劍。(弗6:17;來4:12) ⑾“神的大能”:指神同在的明證。 (徒19:11) ⑿“仁義的兵器”:表示以義勝過任何譭謗。 (彼前13:16;4:1) 3.榮辱的彰顯 8-10作工的人有七個方面難以被人理解: ⑴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 ⑵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 ⑶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 ⑷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 ⑸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 ⑹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 ⑺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 毛南春陽 【基督徒的處世為人】 經文:林後6:11-18 一、與主內的關係:要互相款待 11-13 1.有一顆放開的心 11-12,(彼前4:7-10) 要除掉那些心胸狹窄的心 2.有一顆感恩的心 13 二、與不信的關係:不同負一軛 14-16 1.與不信-不相配 14 2.與不義-不相交 14 3.與黑暗-不相通 14 4.與彼列-不相和 15 5.與不信主-不相干 15 6.與偶像-不相同 16 (出29:45;利26:12;耶31:1;結37:27) 三、與父神的關係:結父子情緣 17-18 1.分別為聖被父收納 17,(賽52:11) 2.分別為聖作父兒女 18,(約1:12;何1:10) ── 毛南春陽 【如何表明自己是神的僕人】 經文:林後6:1—7:1 引言: 一.對於恩典方面(6:1-3) 二.對於環境方面(6:4-5) 三.在品格方面(6:5-6) 四.在工作方面(6:6-8) 五.在爭戰方面(6:9-10) 六.對信徒方面(6:11-13) 七.對社交方面(6:14-18) 結論: ── 黃彼得 【在各樣事上表明是神的用人】 經文:林後6:1-13 引言: 一.神管家的態度(6:1-3) 二.在何事上作好的管家(6:4-10) 三.管家的心腸(6:11-13) 結論: ── 黃彼得 【表明是神的用人—神僕的心志】 經文:林後6:1—7:1 一.認識是與神同工的(6:1)。 二.現今是蒙神悅納時候(6:2),不延遲工作。 三.凡事不妨礙人(6:3),即不叫人跌倒。 四.凡事表明是神的用人(6:4-8上)。共有二十二樣。 五.在“似乎”與“卻是”之中表明是神的僕人(6:8下-10)。 六.心地寬宏,即能接納所有的同工(6:11-13)。 七.同工在信仰上要一致(6:14-15)。 八.成為神的殿,由神居住作主(6:16—7:1)。 ── 黃彼得 【論主僕 哥林多後書6章】 一丶勸人不可徒受主恩6:1-2 二丶叫人凡事無有妨礙6:3-4上 三丶傭人在各事上表明6:4-7 四丶僕人當有屬天品行6:8-10 五丶對人口張心是寬宏6:11-12 六丶人人都要寬容對待6:13 七丶知人區別不同本質6:14-16 八丶與人分別成為聖潔6:17-18 ── 作者不詳 【林後六章綱要】 一、悅納的時候(1~2) 二、使徒的表明(3~10) 三、使徒的心腸(11~13) 四、聖別的呼召(14~18)──《讀經指引》 【似偽而真】(林後六8後半~10) 一、似乎惑人,卻是誠實無偽的(8節後半;參太廿七13;約七12後半;太十24~24) 二、似乎無名,卻是人所共知的(9節;參林前四9) 三、似乎要死,卻是仍然存活的(9節;參林後一9;四11;林前十五30~31;羅八36) 四、似乎受罰,卻是不至喪命的(9節;參賽五十三1;詩一百十八17~18) 五、似乎憂愁,卻是時常快樂的(10節;參林後二4;羅九1~3;彼前一6;腓四4;徒十六22~25) 六、似乎貧窮,卻是叫人富足的(10節;參林後十一8;腓四12;徒三6;林後八9) 七、似乎無有,卻是樣樣都有的(10節;參羅八32;林前三2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不要與惡相交】(林後六14~18) 一、公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14節;參約十五19;創廿四3;廿六34~35;廿八1;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14節;參帖前五5;約壹一5~7;弗五7,11) 三、基督和撒但有甚麼相和呢(15節;參王上十八21;林前十21) 四、信徒和外人有甚麼相干呢(15節;參可十六16;主的道和人的夢也是這樣,耶廿三28) 五、主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16節;參撒上五1~4;太六24;約壹五21;西三5;林前八10;十14)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哥林多後書第六章】 一、基督的使者(五20-六2) 二、磨難的迸發(六3-10) 三、愛的聲調(六11-13;七2-4) 四、分別出來(六14-七1) ――《每日研經叢書》 【事奉生命的質素(六1~10)】 一、恒忍(4~5)這裡有六種苦難: 1.患難──一種難以忍受的壓力。 2.窮乏──艱辛、缺乏的情況。 3.困苦──心靈的困擾和痛苦。 4.鞭打──遭人淩辱毒打。 5.監禁──失去自由。 6.擾亂──精神受威脅、沒有安寧。 二、勤勞:不分晝夜殷勤工作。 三、警醒:縮短睡眠時間警醒禱告。 四、不食:禁食禱告。 五、純潔、知識、愛心(6) ──《新舊約輔讀》 【愛心與分別的生活方式(六11~18)】 一、寬宏的愛(11~13) 二、敢於分別(14~18) ──《新舊約輔讀》 【徒受主恩(林後六1)】 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一、主的恩不可辜負 二、主的恩不可忘記 三、主的恩不可虧欠 真理反思:我們這蒙恩的人,萬不可徒受主的恩典。恩主賜的恩典有多少呢? ——王永悅 【悅納時候(林後六2)】 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一、悅納時 1、神給我們機會 2、神允我們所求 二、拯救日 1、神搭救我們 2、神幫助我們 真理反思:我們要在神憐憫寬容的年日裡傳福音救靈魂。 ——王永悅 【不妨礙人(林後六3)】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 一、不給人攻擊這職分的把柄 1、要活出基督 2、要持守真理 二、不因所行成為信福音攔阻 1、要有光明的見證 2、要有美好的品德 真理反思:我們萬不可因我們所行的妨礙別人認識神。而是因我們外邦人信靠了耶穌。 ——王永悅 【神的用人(林後六4-7)】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 5 鞭打,監禁,擾亂,勤勞,儆醒,不食, 6 廉潔,知識,恒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 7 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 一、在各樣痛苦中 1、忍耐 2、患難 3、窮乏 4、困苦 5、鞭打 6、監禁 7、擾亂 二、在品德流露上 1、勤勞 2、警醒 3、不食 4、廉潔, 5、知識, 6、恒忍, 7、恩慈, 三、在生命經歷上: 1、聖靈的感化, 2、無偽的愛心, 3、真實的道理, 4、神的大能 5、仁義的兵器 三、人不瞭解事上 真理反思:我們用生命表明我們是神的用人? ——王永悅 【生命行事(林後六8-10)】 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 9 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 10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一、在誠實中 二、在光明中 三、在得勝中 四、在安全中 五、在喜樂中 六、在富足中 七、在感恩中 真理反思:我們所經歷的,所遭遇的都有神奇妙的引導和計畫,你是否清楚知道神在你生命中的帶領呢? ——王永悅 【寬宏之心(林後六11)】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 一、坦誠地說話 1、說聖靈感動的言語 2、說對人有益的言語 二、愛心地包容 1、包容狹窄之人 2、饒恕冒犯之輩 真理反思:我們的心是否寬宏?是否因基督之愛憐憫饒恕人? ——王永悅 【遠避狹窄(林後六12-13)】 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13 你們也要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升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一、狹窄 1、有成見就心中狹窄 2、有嫉妒就心中狹窄 3、有罪惡就心中狹窄 二、寬宏 1、唯有和睦才有見證 2、唯有相愛才有見證 3、唯有寬容才有見證 真理反思:查問己心是否有狹窄之處?若有該如何解決?如何去除? ——王永悅 【原不相配(林後六14)】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一、信仰不同 二、生命不同 三、目標不同 四、地位不同 五、歸宿不同 真理反思:既然我們與不信的方方面面都不同,就不能同負一軛。 ——王永悅 【能相和嗎?(林後六15-16)】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 16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一、強烈的對比 1、基督和彼列 2、信主和不信 3、神殿與偶像 4、光明與黑暗 5、義的與不義 二、必然的結果 1、不能相和 2、不能相干 3、不能相同 4、不能相通 5、不能相交 真理反思:我們不能和沒有基督生命的人合一,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想一想我們是否有不合真理的地方?有沒有不該相和的人事物在我們的生命中? ——王永悅 【務要出來(林後六17)】 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一、從世界中出來 二、從罪惡中出來 三、從肉體中出來 四、從私欲中出來 五、從轄制中出來 六、從捆綁中出來 真理反思:請問弟兄姐妹,你還在什麼捆綁和轄制之中嗎?你出來了嗎? ——王永悅 【神為天父(林後六18)】 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一、天父有接納 1、生命改變了 2、地位改變了 二、天父有饒恕 1、罪被洗淨 2、作神兒女 三、天父有同在 1、有愛裡的交通 2、在愛裡的成長 真理反思:我們有一位愛我們的天父,這是何等奇妙的事。我們該怎樣回報父神的大愛呢? ——王永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