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腓立比书第一章拾穗

 

【腓一1「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

“基督耶稣的仆人”这句话也表示他是奉行主旨意、侍候主的人,是在一切事上听从主的吩咐而行的,是要高举主、荣耀主,却不是荣耀自己的。这是一切信徒所该保持的态度。仆人不该只顾自己的事,不该把大部份时间为自己使用,更不该占夺主人的荣耀。

    “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这句话也表示两种立场:在世界的立场,和基督里的立场。基督徒虽然活在世上,却要凡事站在基督一边,不站在世界一边。

    “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监督”在圣经中和长老的地位相同(见徒二十17,28;多一5,7;提前三2;1719)。保罗所到的各城,在建立教会之后,也常常为教会按立长老(参徒十四23;提前五1719)。从多一5,7我们清楚看见长老就是监督。所以有两种不同的名称,解经者多以为:长老是犹太人的称呼,监督是希腊人的名称。无论如何,名称虽然不同,但他们在教会中的职责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被圣灵所立,为全群儆醒的意义不同。现今教会中的长老一职,也常常不是在灵性上牧养教会的牧者,所以现今一般教会中的监督和长老的名称虽出自圣经,但职责上已有改变。现今牧养教会的实际工作是牧师或传道人,而长老们实际作牧养工作的很少。

    “执事”除了提前三812明说是教会中的一种职分之外,有些地方也用作一般受神的托付、而为神尽忠负责的人之称谓(如林前三5;1;林后三6;弗三7;西一23,25等)。但教会中之执事所管何事?圣经没有详细记载。按徒六章记载,初期教会所选出的第一批执事,是管理饭食和杂务的,但这并不是说执事只可管理饭食,圣经的记载只说明,当时教会是因需要管理饭食的人而选立了他们。但大致上我们可以说:执事的职责是管理事务方面的事,使长老和传道的人可以专心传道。──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腓一1 监督,长老,与执事的职分有何分别?】

答①监督一词原文字是(),在新约圣经中有几处同样过(徒廿28;提前三2;多一7;彼前二25),其意义是指俯视或监察各等人的督察者,英文圣经译作Bishop(意即主教或监督),其为人之品德行为,须有高尚良好的表现(提前三1-7),英文字之脚注写作Overseer(意即监督或管理人)。监督这一名词,由于保罗的使用,故一般人认为初期教会的开始时,就有一位监督之设立,他的地位与长老Presbyteros是相同的。(徒廿17-18;多一5-7;提前三2,五17-19),从提多书中让我们清楚看见,长老就是监督(多一57)。解经家多以为长老是表示比较会众年龄为大的,是犹太人的称呼;监督则为长老的职责,是希腊人的名称,其名异实同。他们的职分皆是圣灵所立的,作全群的监督,牧羊神的教会,是作神的管家,负责传道教训劝化人的工作(徒廿28;提前五17;多一79)。但在今日一般教会所采用的监督制度,则始于主后三世纪,为后期的产品,常以监督(或主教)指为教会最高职位的领袖;而长老一职往往成了名存实亡,常不是灵性丰富作牧羊教会的牧者,甚至有些教会为了巴结在社会中之有势力地位,建立经济基础,则不顾设立长老的灵性,职分资格,及生活标准,去选那些有权势财富的人作长老。这样的人在教会中,常凭血气用事,独揽大权,连牧师传道人,皆为他所左右指使,以后带来教会纷扰,贻患无穷,因其违背了圣经的教训,令人浩叹不已。

②执事一词原文是(),其意义是指服役,会役者,英文圣经译作Deacons(意即执事)。这执事一名词,是说明专任教会中的一种职分,对其为人品德行为亦如监督,要有良好的表现(提前三8-13)。作执事的责任,在事务方面,较之灵性为重。有些地方也用作受神托付,而为神尽忠负责重要任务之称谓,如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承当这新约的职事(林前四1;林后三6),保罗作了福音的执事,教会的执事,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弗三7;西一2325)等是。执事的产生,或者是从使徒行传六章内选举七人办理供给之事而来,但并不能代表说这就是执事工作的范围,只是当时为了需要管理饭食的事而选派的,况且他们也无执事之名的称谓(徒六1-6)。总之,我们从今日教会执事的工作看来,一般职责是管理事务方面的事,使教会的牧师和长老、监督,可以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六46),像保罗吩咐提摩太所作的一样(提后四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一1腓立比教会的“监督”是什么圣职,与当时的“长老”及今日教会的监督有何异同?】

    这里所说的“监督”,,原文是EPISKOPOS(*tafco7roQ,原意为“在上细心观察者”,英文应译作OVERSEER,但钦订本则译为BISHOP(即主教或监督),英文最新译本沿用之,用在注脚处则写OVERSEER。不过BISHOp一词也是从EPISKOPOS一字转变而来。

    但监督一词引起了误会,以为腓立比教会已经有了“主教”或中文圣经所译的“监督”,但原文该处是用多数字,表示腓立比有许多“监督”或许多“主教”,那是难以使人相信的。

    新约圣经除在腓立比书用过此字外,还有几处用过,即:

    提前三章2节,保罗指示提摩太,作监督者的条件。

    多一章7节,也是作监督者的条件。

    彼前二章25节,彼得称主那稣为“灵魂的牧人监督”。

    以上均同用此字,只有在提前三章1节所说的“监督的职份”一词原文用EPISKOP E(*tolco7t*,与“监督”一词同一字根。此字在使徒补选一人代替犹大时也用过,是引用诗篇的豫言而用的,中文译为“职份”,但不指明什么职份,其实原文与“监督的职份”同字。

    保罗与以弗所的长老们的话别时,曾用过此宇,说:“圣灵立你们(众长老)作全群的监督”(徒二十章1728节)。

    因此,历来的解经家都同意,保罗当时所说的“监督”与“长老”是完全相同的,“长老”是表示在年龄上比一般人为大,“监督”则为长老的职责。腓立比教会有“诸位监督”亦即“众长老”之意,与今日有些教会采用监督制度,全教会不过只有一位监督不同。

    保罗对提摩太说,“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提前三章6节,但原文此节并无监督一词,不过语气与上文相接),这就表示保罗所说的监督与今日教会所采用监督制的监督大不相同,监督只是与长老相同而已。

    有人称长老为管理行政的,监督则负责讲道的,两者相同,但在工作上有别。所以在提摩太前书五章17节所说可能指“长老与监督”职份之别,保罗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那劳苫传道教导人的……”,前者为管行政的长老,后者为负责传道的长老,即

督。

    教父耶柔米(JEROwtE)、奥古士丁等均主张保罗所说的长老与监督相同。

    至于今日有些教会所用的监督制度,则始于纪无后3世纪,他们以监督(或主教)为各教会或各教区的最高领袖。

    腓立比教会的监督,亦即长老,相信是保罗与同工们在布道时所按立的(参徒十四章23节),保罗也按立不少同工接受圣职,是与众长老一同按立这些同工的,提摩太即其一例(提前四章14节)。――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腓一12本书依照当日普通函件格式,在信首记有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同的是多了一些因同信基督而有的称谓,一开头就见到双方在真道上的亲密关系。

“基督耶稣的仆人“点出保罗与提摩太明白神交托给他们的责任,是神的代表,有权奉祂的名说话行事。保罗虽未象其他书信提出使徒的职分,但用“仆人”一词,一样含有使徒权柄的意思。参《罗马书》一1注。

保罗打算派提摩太去腓立比(二23),是他的代表,所以分享“仆人”尊衔。从二1924可以看见提摩太非常挂念腓立比人,他也是保罗十分信任的同工,亲同父子。此信一开头就提他,是次章要提出的计划的伏笔。“和提摩太”四字前后均有标点,说明提摩太此时是保罗的同工,一同问候众人,但非此信的联署人,这从第3节和书中多用“我”而非“我们”可以看出。参《林后》一1注。

关于提摩太的事可看《使徒行传》十六1,《林前》四16及注和《提前》简介。保罗称教会中的信徒为“圣徒”,因为他们凭信心得救赎,与基督联合而成为神圣洁子民,蒙神恩召作圣徒(参罗一7注)。

“监督”和“执事”也是此信的受信人,可见初期教会中已有一些职分由选派的人担任。“监督”与“长老”的称呼在新约中常互用,指的都是一个地方教会里的监督人(徒二十一18;多一57;彼前五12),有传讲和教导的责任,同时管理教会(提前三,五章)。“执事”看《使徒行传》六16及《提前》三8。这是保罗唯一提到监督和执事是受信人的一封信。──《启导本圣经注释》

2节为当日信徒间惯用问候语。“恩惠”指神的怜悯和恩眷,“平安”为希伯来文shalom,有“人的整个身体与心灵都蒙拯救”之意。人的身体安康与心灵平安乃来自神的恩典,藉耶稣基督赐给一切信祂的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在别的书信中都表明了自己的使徒职分<提前 绪论,书信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但在这里一句也没有提到。这大概是因为腓立比教会的人从来没有怀疑过保罗的使徒职分,或是由于书信的私人性质,没必要一定表明其身份。在这里保罗根据自身的职分,提出仆人一词,意味着他已把全身心奉献给了基督耶稣,并决心只为他奉献一生。监督、执事是新约时期地方教会里的主要职分(提前3:1-13<4:11,12,教会中的职分>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11本书信记录的是使徒保罗从腓立比教会收到充满爱意的馈赠后回信的内容。本书在保罗书信中最具个人性质,特别讲述了三个主题:①使徒保罗与腓立比教会之间爱的“交通”;②对“谦卑”的劝勉;③在基督耶稣里所充满的“喜乐”。这些都归结为,神和使徒,还有腓立比教会都为一个身体,一个肢体的主题。本文作为书信的绪论,由使徒保罗的日常问安(一1,2,感恩与祷告(一3-11)组成,同时展现出使徒保罗虽然在狱中,也不忘祈求圣徒们的平安与灵性进步的优秀领袖的形象。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本节的问安语,将希腊文(Charis,恩惠)和希伯来文(Shalom,平安)结合为基督徒词组。使徒虽采用当日的文学体裁,却注入丰富的基督徒概念;因此,一般人在书信中用Chairein来问安(参:徒十五23,二十三26),他却用多彩多姿的Charis,恩惠。

  恩惠是神赐给有罪的人类白白的、主动的、不配得的爱,在历史中,这样的爱在基督耶稣的救赎(罗三24)里,作了最完美的表达。平安,是罪人在经历中体会到这种恩惠工作的成果,主要的特色为:透过基督与神和好(参:罗五12)。──《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这样的祝祷,跟一般好意的祝祷大不相同。“平安”是以神的“恩惠”为先锋,以父神为后盾。它是根据神的恩惠,和信实的父神,借着一位曾为我们流血舍命的基督而临到我们的。世人所以得不着平安,是因为他们离开了平安之源头──神,又拒绝了祂的恩惠,这样当然得不着平安了。

    “恩惠……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彷佛是一项属灵的公式,其中的虚点可以放入任何祝福。不但平安可藉此得着,一切其它属灵的好处,也都可以加在“恩惠”与“神”之间,使我们藉基督而得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腓一3本节至11节为保罗献上的祷告。他的书信开头都有感谢的祈祷,或为当日教会中通用的一种形式,用“感谢神”的话语开始,而以颂赞作结(11节)。保罗为腓立比人的慷慨感谢神。他们纪念他,一再在经济上支持他,而且从第一天见到他们迄今,一直在传福音的事情上同工。──《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的神:使人想起保罗关于悔改与呼召,以及为基督耶稣侍奉的经历等,保罗独特的信仰体验(徒9:1-9)。所有的圣徒应当都能够告白,以利亚的神或保罗的神就是自己的神(王下2:14)。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3~11感谢和祈祷,保罗除了加拉太书之外在其他所有书信中,都以感恩和祈祷开始(林前一4;弗一15)。本书也不例外(3-9,9-11节),它给我们属灵的宝贵教训 :①感恩应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②万事应以对神的感恩为开始;③感恩必须基于对神的爱,并要发自内心。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4保罗也为 腓立比人代求,而且是欢欢喜喜的。在缧绁中却有无限喜乐,正是全书主题。──《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5「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原文“兴旺”是“团契”、“相交”的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头一天”指保罗第一次访腓立比建立教会(徒十六12),“如今”指他写信的时候。他为腓立比人感谢神,除了他们的支持(四15),也是由于与他 同心合意兴旺福音。──《启导本圣经注释》

         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这句话说明了腓立比教会积极参与了保罗的传道事工。腓立比圣徒主要是通过供应物质的方式参与了保罗的传道活动,这样的参与从保罗的第一次拜访腓利比(徒16:15)一直持续到他入狱为止(4:16;林后19,从此不难看出腓立比教会兴旺福音的特征:①兴旺是促进福音的兴旺;②兴旺是自发的;③兴旺与世俗不同;④是持续的而不是一时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6「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从头一天”(5节)一语,暗示神已经在腓立比人生命中工作,令使徒在此表达出他的信心。那在你们里面动了善工的,无疑是指神,祂藉福音的救赎恩典,建造了这个教会。保罗没有像在哥林多书信(林前三10)中所声明的,从人而言,他是教会的创始人;不过即使在那一段中,他也十分审慎,坚称基督才是惟一的根基(林前三11)。

  善工,可以指腓立比人藉馈赠参与使徒的事工;如赖富特所说:“他们与使徒的合作,以及对他的爱”。哥林多后书八章6节在谈到提多为耶路撒冷收捐款的事时,用了完全一样的动词:“开始、完成”。所以,“此处所提的善工,乃是指这种‘在福音中有份’”。──《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日腓立比教会的建立虽由于保罗的传讲与牧羊,但在他们心里工作的乃是神自己。“善工”是神的拯救之工,使人成为新造的人(当日神创造天地,祂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一31])。现在神开始救赎的善工,祂必继续直至完成。腓立比教会是神自己的工作,神一定保守他们直到主再来的日子。有了这保证,任何惊吓都不用害怕(一28)。──《启导本圣经注释》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神的救赎与圣徒的坚韧精神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基督耶稣的日子在新约中以不同方式提及六次(一10;2:16;林前一8;5:5;林后一4)这与“主的日子”(帖前5:2)、“耶和华的日子”(摩5:18-20)意思相同,但相比强调审判的旧约,似乎把焦点放在了圣徒的盼望和救赎上。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7「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意念,原是应当的,因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

    感受,phronein,在本信中是保罗最爱用的一个字(保罗书信中,这动词总共出现二十三次,十次在此信)。参看二章2节(两次)、5节,三章15节(两次)、16节(见 Received Text)、19节,四章2节、10节(两次),便可明白它的范畴与深刻的含义。它在这几节里的意思,不单是指头脑的运作或情绪的反应,而是指“满富同情的关注,既出于理智,也出于内心”(麦卡尔)。它是从思想敦促动机,再由动机带出整个人的行为。在本书信中,phronein的用法,大概可用类似“关切”一词来表达,就是为别人最大的好处着想。──《丁道尔圣经注释》

         “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这“捆锁”就是保罗为福音所受的苦。他在受苦之中,并无怨叹,十分甘心情愿。为主的福音受苦可以试验信徒对主的忠诚是否可靠。──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保罗所以如此肯定,因为他知道腓立比人于他同蒙神恩。他们一同受苦是事实,一同蒙恩也是事实;在他们软弱需要帮助的时候,神令他们刚强。保罗因传福音而被囚。他既为福音使者,有责任不断“辩明”、“证实”这福音。“辩明”是去除他人对福音的偏见和反对。“证实”是积极的传扬。保罗虽被囚,快要受审,面临生死的判决,但他确知腓立比人必能在神的大能保守中安然无恙。──《启导本圣经注释》

         因你们常在我心里:这里的“心”包含了感情和意志,是全人格的体现,表明保罗多么真挚地爱着腓立比信徒。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8教牧与信徒间的关系应以此为榜样。保罗是如此记挂他所建立的教会中的信徒,甚至愿意请神来见证他的“切切地想念”。他所以能有此爱心 ,是因为他与基督已密切联合到一种地步,他的心肠与基督的心肠同样热切,能够去爱一切信靠神的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9「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

    译为“见识”的 aisthesis,也可以解释为“领会”、“分辨”,甚至“机智”;指运用使人作出道德决定的机能。(参:来五14的同源字,“道德机能”;和合本:心窍)七十士译本用这个字来翻译“智能”和“知识”(尤其在箴言中,如一4722,三20,五2),但在新约只出现这一次。──《丁道尔圣经注释》

         “知识”原文epignosei,英文译作knowledge,这字在弗一17中文圣经译作“真知道”。在西三10亦译作“知识”──“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保罗说这新人在知识上更新的结果,会使信徒的灵命长进,像主的形像。由此可见这“知识”不是指普通的知识,是指对神方面之认识的“知识”。

    “见识”原文作aistheeseiK.J.V.译作judgment,意即判别,但N.A.S.B.R.V.都译作discernment,是辨别或辨认的意思。本字新约只用过这一次,含有鉴别、识别、鉴察的意思,所以它是注重我们在经历方面的判别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徒的爱心不只在表面感情上,而且有知识和见识作基础。爱心也是神所赐,信徒放下自己,以对方的利益为依归,是这种爱的表现。这种美质能生长成熟(参帖前三12;四10)。信徒知道何为善,又能分辨是非,这种道德见识,其根源乃是爱。保罗可能已见到腓立比教会中有自私自利(二4)、争论(二14)和分裂(二2)的事。要根治必须从爱心出发。──《启导本圣经注释》

         爱虽是教会里必不可少的要素,但绝不应当是盲目的一时的热情。它必须兼备属灵的判断力和道德上的分辨力<约壹 绪论,圣经中对爱的理解>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0「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注: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动词dokimazo,分辨,意指“拿来试验”,而在经过审查后,“接受经查验过的,赞同”。这个字常用来指钱币的查验;经过“同意”的钱币,便是正式的货币。不过,它使用的范围可以更广(如,试验牛,路十四19)。此处这动词的对象可以译为“不同的东西”,或“最好的东西”(参 GNBNEB及其小注)。罗马书二章18节与这里用词的格式一致,是源自当时的流行哲学;两处的意思都似乎是“真正有关系的事”(参:摩法特,“察觉何者重要”)。──《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诚实”一词的原文eilikrineis,有纯洁的意思。“无过”原文aproskopoi,此字新约用过三次,徒二十四16译作“无亏”,在林前十32译作“不要使他跌倒”;照这两处的经文,可见这个字有两方面的含意,即不使自己有过失,和不使别人有过失。──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信徒应该喜爱最美好的事,并且在道德上实行。信徒生活的准则应该是积极方面做到诚实无伪,消极方面也能做到无可指摘,这样才可在主来的日子坦然无惧见祂。“分别”的希腊原文为dokimazein,有考验的意思,用在商业上可指真假钱币的分辨。信徒须有认识真实美好事物的能力,把对群体生活真正重要的事在教会中一一实行出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11「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公义的果子〔单数,如 NIV(但 RSV则不然),是根据最好的抄本,也符合其它资料;加五22;弗五9;参一22〕,或是指凭信心领受的基督之义(三9),亦即,与神关系正确的果子(如:贺尔登,Houlden);或是指这种正确关系的凭据,就是加拉太书五章22节所形容的伦理表现。──《丁道尔圣经注释》

         “仁义的果子”;指信徒与基督联合后在生活上表现出的道德质量,这是圣灵结的果子(加五22),是人与神恢复正常关系以后的结果。到主再来的日子,一个人所隐藏的一切都要在主面前交代;结满“仁义的果子”的人才能称赞荣耀神 (参弗一6,12,14)。──《启导本圣经注释》

         仁义的果子:这是神与圣徒之间形成正确关系后所结的属灵的果子,而不是形式上服从的结果(加5:22,23)。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2本节至26节为保罗环绕“传开基督”这个中心题旨而作的教导。他要传扬因为他是作使徒的。他的被囚于福音信息的传开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但未妨碍福音的传播,反令福音传开了。

“我所遭遇的事”指的就是被囚。──《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12~13当时在罗马驻扎着宫廷守备队,他们是以千人为单位的九个步兵队组成,监视囚犯是他们的任务之一。看守的方法很独特,把囚犯和看守捆在一条锁链上,因此保罗在狱中生活的两年期间可能向不少看守传了福音(徒28:20;6:20)。“其余的人”可能是指其他侍卫队军人及其家属或与侍卫队有关的民间人士。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2~30本文是这一段经文的开头部分,为了安慰因保罗入狱而担忧的腓立比信徒,保罗见证狱中生活的经验。在这里保罗表达了为传播福音甘愿献出生命的信念,以此劝勉腓立比教会的信徒要更加放胆,彻底地活出与福音相称的生活。保罗的这一见证,教导所有的基督徒要把自身的生活和思想,以及目标与盼望都归结到基督耶稣的国与他的义上(罗14:7,8)。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3「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

    希腊文praitorion一字,译为御营(NIV小字,宫庭),有几种解释。在新约其它地方,这个字是指省长的官邸(如,罗马巡抚彼拉多的住处,在耶路撒冷;希律的宫殿,在该撒利亚)。这个字也可以指皇帝在罗马巴拉丁山丘上的皇宫;按照传统的解释,本节即指此处;但根据赖富特的探讨,这样来辨认地点并不正确。从上下文看来,保罗心中所想的,是福音在人群中的进展,而不是地点。Praitorion也可以指卫队,而其余的人一语,似乎更配合指罗马军人的解释──无论据点为何。──《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布道的工作连在反对的人当中都有了进展。他四周的人已明白,他坐监,不是在政治或民事上犯了甚么罪,而完全是为了基督的缘故。他受苦也是为此,并非如反对他的人所说的,他不是真使徒。

“御营”不是皇帝或总督的居所,而是罗马帝国驻在罗马等各大城市的禁卫军或者派驻在各省首邑例如以弗所、该撒利亚、哥林多的罗马元老院警卫军。罗马御营全军有九千人。如果保罗被囚是在罗马,军中有些人可能与保罗有过个人的接触,例如奉派去看守他的人。主张保罗此次被囚乃在以弗所的人,则相信此处所指当为驻在该城的禁卫或警卫军,数目较小,保罗全都能接触。

“其余的人”指军队以外的个人,很可能是异教徒。他们也听到保罗被囚的消息,明白他为何下监。──《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13御营全军是指什么机构?】

答:御营全军,希腊文为(),意即抚署,御营,英译作Praetoran(古罗马——将军的,地方长官的),在福音书中多译为衙门(太廿27;可十五16;约十八28,十九9;参徒廿三35)。御营这名词,可指为罗马的军营总部,一省的总督官府衙门,或指从特别部队里选出为罗马皇帝的禁卫军,保罗在这里说:「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这全军可能就是罗马皇帝的禁卫军,用精卒编成,驻于罗马城外,其人数颇多。如果是罗马御林军的话,军士约有一万人,每日廿四小时由十二班士兵轮流值班,看守保罗,都当有机会听到保罗讲道传福音,因此保罗所受的捆锁,能使御林全军都知道「是为了基督的缘故」。当时尼罗Nero暴君逼迫教会,保罗在尼罗面前成为阶下囚(参一四五题5项),他原是御营里一个百夫长犹流解赴罗马的(徒廿七1),但他在御营全军曾与士兵同住,传了福音,可知使许多人信了耶稣(参徒廿八163031),甚至以后扩大范围及其余的人,传至该撒家里(腓四22;参三O六题),使营中达官权贵阶层人士相信基督。据犹太史家约瑟弗说,尼罗王的皇后帕培雅Poppaea,就是以为虔诚信主的人。——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一14他被囚的事在信徒当中也产生了新的动力,他们当中多半因保罗的榜样更相信主,得到力量,越发放胆去传扬。“多半”说明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受到激励,这情形造成了以下几节讲到的分裂。──《启导本圣经注释》

         弟兄:指罗马的基督徒,他们也是在逼迫下惶惶度日,但许多侍卫队军人因保罗而成了基督徒,这一消息可能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勇气和胆量。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5「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

    这种嫉妒分争乃是针对他个人而发。这样传扬基督是出于自私的野心,亦即,争取他们一党人的利益;而他们的目的乃是挑起争端(thlipsis,直译为“摩擦”,是一幅生动的图画,描绘犯人的铁链磨着他们手脚的痛苦)。趁我被捆锁时,亦即,趁他在狱中全然无助、不能自卫时,更加骚扰他。这种传讲只是空洞的借口(希腊文:prophasisNIV:出自虚假的动机),并不实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腓一15~17传基督的两等人是些什么人?】

答:保罗说:「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这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辨明福音设立的,那一等传基督,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要加赠我捆锁的苦楚。」从这一段经文中,分明是指亮灯的传道人,其一等传道人,动机是恶的,出于嫉妒保罗,想趁着保罗下监的机会,赶快去传基督,要和保罗较量高低,对于保罗的属灵见解,阐明因信称义的真理,不表示领受与赞同,且企图分化保罗对于信徒的影响力,以争取他们自己的工作效果,造成个人权势力量。这种存心不正,自私事奉神的人,乃属于基督团体中与教会中之若干领袖,这些人以传基督为美名,而暗中纷争结党,破坏教会信仰根基,如妄自行割礼的,子以为完全的,与基督十架为敌的,以自己肚腹为神的,贪图自己虚浮的荣耀的(三2151819),卒另保罗受到极大的苦楚,为他们流泪伤心不已。其另一等传道人,动机是善的,是出于好意和爱心,他们真实地看出保罗为主放胆传扬真理,坐监受苦,他所信所传的神,坚定不移,在患难中能够靠主得胜,满有属灵的喜乐生活见证,深知保罗一切是为基督而活,没有求自己的名利和荣耀,认清他乃是一位尽忠于福音的传道者,因此使他们大得鼓励,刚强壮胆,完全效法保罗的榜样,能跟随保罗,同心合意事奉神,对于保罗处在危境之时,就欣然用爱心同情来竭力支持他,甚至为主冒险犯难,勇往直前,在所不辞。这种人乃属于基督徒团体中,与教会中之属灵的领袖和传道者。保罗在坐监受苦之时,对于前一等人,显出宽大的心怀,因为他启示一项真理,那就是不论传道人的动机如何,基督究竟是被传开了(腓一18)。——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一15~l7保罗在本书透露有些不良的传道人,似乎与保罗为敌,到底那些是什么人?】

    仔细研究腓立比书,可以看见记载多种保罗传福音的敌人,这些敌人未必是腓立比教会里面,保罗可能指着他在各地传道时所遇见的,以提醒腓立比教会要提防。但也有人认为腓立比教会最少也有一两种传福音的敌人在其中,企图破坏教会或信徒与保罗间的深切友谊。

    一、动机出于嫉妒分争的传道人(一章15节)。他们嫉妒保罗传道的成就,于是“在台上讲真理,在台下讲是非”;今是教会也有这种传道人,这些嫉妒保罗的人,企图分化信徒的属灵力量,引起分争及另立党派(17节),并且反对保罗,不同意他的属灵见解,及因信称义的真理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这与在加拉太教会所引起的问题相同,那些信了耶稣又主张必须行割礼的传道人,到处与保罗作对,他们可能也到了腓立比教会。在本书三章35节保罗表示割礼不重要,劝勉腓立比信徒防备他们。

    二、犬类与作恶的及妄自行割的人(三章2节)。当时人如果骂他人为“犬”,那是很大的侮辱。圣经中所记载的狗,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有如下的印象:

    狗是到处流荡的(诗五十九篇614节)。

    狗吃被弃之物(出二十二章31节)。

    狗舔死人的血(王上二十二章38节).

    狗也吃死尸(王上十一章14节)

    狗吃了桌子下的零碎(太十五章27节)。

    自称为狗,表示最卑贱(王下八章13节)。

    狗是不圣洁的(太七章6节)。

    狗回食所吐的(彼后二章22节)。

    狗是外邦人犯邪淫的方法之一(申二十三章18节小字)。

    犹太人轻视外邦人,称之为犬(太十五章22节,主耶稣在此则表示被轻视之犬亦可蒙恩)。

    犹太人轻视他人称之为狗,与中国人骂人为猪相同。保罗是一个灵性高深的大使徒,何以也骂别人为狗?相信是不得己的,因为那些“狗”破坏教会,他们是作恶的和妄自行割的,应受咒诅。

    这里的“妄自行割的”一词,原文是一个字,该字并非指”行割礼”,原文为KATATOMxaroroV初.指当时外邦人的一种恶习,那些崇拜假神的祭司和善男信女们时常割断自己的手或脚或身体某一部份以取悦假神(参加拉太书五章12节所说把自己割绝一语,亦暗指该种恶习而言)。这种“自割”的恶习毫无宗教的真正利益,不过自残身体,与亚伯拉罕因信的行割礼有天渊之别。

    “割礼”一词原文为PERITOMlleptrotL初,保罗在此运用写作的“字技”,将此字与上文“自割”相对,该两字末一半是相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保罗的第二种仇敌与第一种不同,这些是犹太教人士,他们虽然相信了那稣,仍然提倡行割礼,甚至混合外邦邪教“自割”身体的恶习,在腓立比这纯洁的教会中引起混乱。

    三、第三种敌人是三章1819节的“放纵派”。他们轻视肉身,矫枉过正,他们认为身体既然不重要,不必像自割派那样用刀去伤害它,不如用放纵的方法,暴饮暴食来制服它(参林前八、十章所记,哥林多地方流行这种主张)。所以保罗说他们以自己的肚腹为神(颇似广东人所说的祭五脏庙,以饮食祭祀五脏)。因此他们无所不吃,毫无节制,保罗认为他们的结局是沉沦的,他提醒腓立比这个富有的教会人士勿入他们的圈套。

    保罗统称这些人为“敌人”(一章28节),而且勉励信徒不怕他们的恐吓。

    四、有人认为保罗在三章12l6节暗指另外一种自称为“完全人”的信徒,也是保罗的仇敌。他们自称为完全人,而藐视保罗及别人不是完全人。保罗在这里解释“完全”有两种:一是静的完全,一是动的完全。静的完全是“有完全人”的地位(15节),他们有一颗做完全人的决心。动的完全是“在一条达到完全的路程上前进”(1214节)。正如一个小学生,入了学校,作了学生便有学生的地位,他念六年小学毕业的时候,便在小学的学业上已经“完全”了,这是静的完全。但他还要入中学和大学,这便是动的完全了。

    可能有这一种自称为完全人而不努力在动的完全上追求的人,在腓立比教会中妄自称大,或轻视别人。保罗在15节所说“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一语,是勉励还是讽刺,是颇堪玩味的。

    保罗对于头一种不良传道人的心胸是宽大的,他认为“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只要基督能够传开,保罗便不介意。这种肚里能撑船的宰相大度量,是每一个传道人所应具备的,但也是今日教会所缺乏的。――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腓一1518保罗在前节赞扬了放胆传神道的弟兄,但接着指出不是所有传讲的人都出乎高尚的动机。“有的…是出于嫉妒分争”,这些人是谁,保罗没有明说,因而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这群人的目的不是对内,而是针对地方当局,进行类似《使徒行传》十七78所说的反罗马皇帝的 宣传。他们为了加速主的日子早日来到,不惜受逼害殉道。这种行为了加速主的日子早日来到,不惜受逼害殉道。这种行为增加了保罗被囚的事获得解决的困难(17节)。其实在保罗的用语中“嫉妒”、“分争”指的都是信徒当中的事,所反对的应为保罗或者犹太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有一群传道人因保罗被囚便轻看他,认为保罗若是真使徒便不至下监受苦,损害福音的形像,延阻福音事工的进展。因此,所反对的还不是保罗本人,而是他以受苦下监为荣的传福音策略。

保罗对那些明白他被囚真义的弟兄十分感谢。他虽下监仍不断见证福音;他受苦是由于他使徒的职分。他的手铐和锁链正是他蒙召作使徒的印记。这些人传基督即令动机不良,只要所传的正确,保罗不介意由谁去传,他唯一的心愿是基督被传开。──《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里提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传道者,一类是好牧人,另一类是出于嫉妒纷争而传道的,目的不纯的牧者。后者虽然动机不纯,但所传的福音内容并无变质,不然保罗也绝不会容纳他们。这与因妒嫉和教权争夺而四分五裂的现代教会非常相似。这一点上我们应有深刻的反省及悔改(林前一10-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8「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这句话完全是指教会内这两群人的动机,而不是论他们信息的内容。──《丁道尔圣经注释》

 

【腓一19「因为我知道,这事借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

     本节的“得救”指保罗自己为主被囚之事。保罗表示他深信这次为主被囚,不至被定死罪,必然得着释放。他这样相信是根据两点理由:信徒的代祷与主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

    “终必叫我得救”(19下),原文“叫”apobeesetai意即“变为”、“终使”的意思,N.A.S.B.译作turn out(翻转)。使徒的意思就是:这事必因他们的代祷与基督之灵的帮助,转变成为他的拯救。保罗自己的信心与腓立比人的代祷──爱心,这两种灵德,都能使事情发生改变,使祸患变成祝福、痛苦变成喜乐,使一切临到自己的事都变为有益(参罗八28)。上文所讲的事,正是保罗对于这两种灵德的现身说法。他在苦难中的信心和他的爱心,使这场苦难变成他自己和许多人的祝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这事”指保罗的被囚。“得救”指的是他上诉的结果而非指灵魂的永远得救。他盼望借着信徒的代祷和神的直接说明,日后情况的发展能证明他对神的忠心。他无论是上诉得直获得自由,或者上诉失败判处死刑,在他都是一种释放。(有人解释此处的“得救”指获释;但下节却提到死亡,似乎也可指信徒因死而得到的拯救。)──《启导本圣经注释》

         因为我知道……终必叫我得救:保罗所说的得救不单单意味着他的释放,也暗示着现在所受的监狱之苦将成为审判时的证据<219 ,现代圣徒与殉道>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19终必叫我得救一语意指为何?】

答:得救这一名词,在新约圣经中有广泛的含意,如指一个人悔改信主以后,有永生盼望的灵魂得救(约三1617;来十39)。一个被鬼附着的人得救(路八3536)。睚鲁的女儿死里复活得救(路八414249-56),一个患血漏的女人痊愈得救(太九18-22),众人在风浪中得救(徒廿七37-44),妇女在生产上得救(提前二15)等等不一而定。至于保罗在这里说:「因为我知道这些事,借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此乃显然是指他的肉身,必定要从监狱中获得释放而说的,而与灵魂得救的意义无涉。保罗自信他的被囚,结果可以平安出来,是因有腓立比人的代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就是圣灵,参徒五9,十六67;罗八9;彼前一11;林后三17),这两种要素能加给他的信心和力量,使他得到保证,以致出浴得救,而达到其目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一19保罗所说“终必叫我得救”一语,如何解释?】

    显然的,这不是指灵魂得救,乃是指身体从监狱里得释放而言。圣经中亦有数次用“得救”一词表示身体得释,与灵魂无关。

    一、保罗乘船往罗马受审时,船遇风险,他与许多人一同在米利大岛登陆,“众人都被救上了岸”(徒二十七章44节)。

    二、保罗受苦难使哥林多信徒得慰、得拯救(林后一章6节),也是身体方面的拯救,与灵魂无关。

    三、妇女在生产上得救,是在生产上母子均安之意(提前二章15节)。

    四、挪亚全家得救,是避洪水之意(来十一章7节)。

    五、保罗的得救,是暗示他快要从监牢中获得释放之意。――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腓一20被囚的苦楚与逼迫,很易令人灰心丧胆,放弃传扬福音的工作。但保罗在监狱中所想到的却非个人安危,只切盼人人得听福音。“切慕”的原文有引颈盼望之意。

我们的身体是复活的基督的灵的居所(参罗八9)。保罗一生所作所为,无论是活着侍奉神,或者因死而终止侍奉,凡事总要叫基督在他身上得到彰显,得到荣耀。保罗的双目望见未来,盼望受得住就要临到的考验,能有壮大的胆量抗拒苦难。──《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描述了保罗面临最后的审判结果泰然处置的态度。特别是“只要凡事放胆,”表露了保罗对神或人所存的坦诚、勇气、胆大或确信。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作出如此有力的见证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基督耶稣的同在:他临到最低处,分担弟兄的苦痛(太25:40;28:20)。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1对于与基督耶稣联合成为一体的保罗来说,基督耶稣就是他行动的动机、生活的目标以及力量的源泉(林后4:10,5:15;2:20,西3:4,因此死对于他来说只能有益,因为那将意味着与基督耶稣的完全联合。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124基督是保罗在苦难中也能喜乐的秘诀。他的人生因为有了基督所以才有了意义,而且丰富无比。他在生与死之间作权衡,他内心已将生死置诸度外,但实际上此身仍在狱中,听由当局摆布。他既属主,又是使徒,生命已在神的掌管中;若无神的许可,邪恶的力量不能损他丝毫。他处在两难之间,不知应选择那种“得救”(参 19节注)。腓立比人的代祷若蒙垂听,传福音工作(“我工夫的果子”)可以继续,他能回到腓立比牧羊教会(26节)。要是审讯的结果判他死刑,他的肉身生命就此了结。他并不害怕死亡,离世与他喜乐的来源基督同在,对他是“好得无比”。殉道成了一种“得着”(“益处”):基督得到荣耀,福音可以传开,他个人与主同在的愿望也得到满足(23节)。

若能由保罗来决定,那很容易,他会选择死亡,为主道牺牲。基督的死胜过了人类的仇敌死亡;基督的复活,为人类开拓了新纪元,一切信靠基督的人都与祂同享此胜利(罗六111)。保罗深信基督徒与基督之间的联合极其紧密,连死亡也不能将之切断(罗八3839),反能进入与基督更深的契合中,故此“好得无比”(23节)。

若能由保罗来决定,那很容易,他会选择死亡,为主道牺牲。基督的死胜过了人类的仇敌死亡;基督的复活,为人类开拓了新纪元,一切信靠基督的人都与祂同享此胜利(罗六111)。保罗深信基督徒与基督之间的联合极其紧密,连死亡也不能将之切断(罗八3839),反能进入与基督更深的契合中,故此“好得无比”(23节)。

但他个人死后的永生与福乐若和基督福音的传扬比较,后者便远为重要。他惦记着未竟之工,应留在世间去完成(2224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22人若遇到困境,有时会在生与死之间彷徨不安。因为他们无法知道生活是否持续下去,还是只有死亡能结束这一苦痛。与此相反保罗超越了生死,因为对于他来说无论生或死都是有益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223活着不知该挑选什么?正在两难之间何意?】

答:保罗说:「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这几句话是他置身监狱,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所发出的心声和感觉,可有几种译本将其大意表达出来,是我们有所了解,如「若活在肉身里,则对我就是工作就结果子的意思,那我要如何选择,我都不知道。」(参圣经新译)。「但若继续在肉身活着呢!这能让我们多结工作的果子,那我要怎样选择呢!我也不晓得,我被困迫于两难之间。」(吕振中译)。从这些句子译法看来,可以明白保罗的心意是:他如果是在肉身活着,是为主传道继续活着,能为主工作而结果子;相反地,或让他为主殉道而死,到主那里去,在这二者之间,他就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了。保罗觉得他为主继续活着,或离世与主同在,都各有好处(腓一23),似乎无分轩轾,因而感想说:「我正在两难之间」,这句原文所用的动词是(),有被困迫,迫切,厌挤,拘执,催迫,激励等意思(路八45,十二50;徒十八5;林后五14)。保罗为这两方面的意念所困迫,使他举棋不定。就他个人自己的需要而论,他是一心愿意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样可以得想永生福气,好得无比;但若为腓立比的信徒迫切需要而言,那就要他还是活在世间,度尘世之生活(腓一2425),以克尽他那特殊的天职。所以他在这里的两难意念,是一心以主为前提,以顾念信徒信仰而活为紧要,其所选择之动机与愿望乃是高尚超尘脱俗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一23~24对于保罗个人来说,死是有益的,但对于圣徒来说他的生是有益的。在两种矛盾的价值取向中,保罗选择了对圣徒有益的一方。从保罗在生死问题上的这一选择,可以看出保罗的献身精神(腓2: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5「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同住,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长进,prokope,与一章12节为同一个字,但这里是指信徒属灵生命的长进,因为喜乐加深,信心扩大。麦卡尔的评论很有见地:“保罗惟一乐见的长进,是他们的信心”;保罗又举自己为榜样,说明他如何不断追求长进(见三1214)。也许这里的思想也包括:他们的信心,或他们对所认信之道的把握,可以因祷告蒙应允,他平安返回,而更加坚固。若在神的美意中,他能“再到他们那里去”(26节,RSV),他们的喜乐一定会加添。──《丁道尔圣经注释》

         虽然不能明白保罗因何有了这样的确信,但据推测,他可能是根据周围情况和未了的自身使命,有了如此的个人确信。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526从本节开始,保罗以欢乐的语调表达重燃的信心。他虽身系囹圄,神此刻或已让他预见到审讯的结果,或者已有好消息传来,他可以获释。不问是何原因,保罗的责任感使他深信仍要活在世间,继续为教会服务,说明信徒灵性的长进,增添他们的喜乐。──《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一26「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再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

    kauchema的本意为夸耀,或高举。因着创办人得释放,又出现在他们中间(parousia),和他们同在,腓立比人便可大大感谢神。──《丁道尔圣经注释》

 

【腓一27本节至二18是保罗给教会的教导。他希望再见到腓立比的信徒,虽暂时不在他们当中,仍可通过文字勉励信徒同心抗拒敌人的惊吓。教会内部因苦难突来而丧失信心。保罗提醒信徒勿发怨言、勿争论(二14);因为信徒蒙召并不等于今生可以不受苦、不遇艰难(一29);他自己一生便是个好例子。何况教会受苦在神计划中,基督就曾为我们受苦(一29 ;二611)。祂升高之前,虚己、顺服、死在十架上,信徒应以此为榜样。在这个弯曲的世代,信徒受苦的命运无可避免,也是出现在腓立比教会中不顺服的景况的对症良药(二12;参帖前三34)。──《启导本圣经注释》

         同有一个心志:可以看作是在圣灵里合一(弗4:3,但与后面的“齐心”一词相联系,可以看出它所描述的是言行心思上的一致(徒4:32)。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8「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是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

    惊吓,ptyromenoi,是个很生动的字,在希腊文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描述马匹受惊四窜奔逃,无法控制。带来这种惊恐的,是扭曲保罗福音之人的力量,antikeimenon,腓立比人必须抗拒、克服。──《丁道尔圣经注释》

         得救原文soteerias,是救恩的意思,在约四22译作救恩(名词),在徒四12译作拯救(名词)。

    证明原文endeixis,在林后五5译作凭据

    本节的意思就是:信徒凡事都不必怕敌人的惊吓,因敌人所加给信徒的惊吓,不过证明他们是沉沦的人。反之,信徒这样不怕敌人的惊吓,证明信徒是得救的。这两方面的沉沦和得救,都是出于神,不超越神的权力,都在神所许可的旨意内。──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反对福音,拒绝这得救的唯一门径,结果是自寻毁灭。敌人为谁虽为明言,但这些人既在沉沦的路上,当属非基督徒。教会正受到外界的迫害,但保罗十分乐观,只要信徒齐心努力,保持信心,教会终必得救。敌人的毁灭和教会的末后的得救都是神的旨意。──《启导本圣经注释》

         敌人:保罗虽然没有提到腓立比教会中的敌人,但他们可能是居住在腓立比的少数犹太人(徒17:5,13)和异教徒等外部敌人。“证明”最确切的含义是“基于明确之事实的证明”(罗3:25,26;林后8:24)。使徒保罗的这句话的意思是:①让人们把逼迫与苦难视为确认自己身份的机会;②义人与恶人的最终命运已定,苦难反而是祝福,是理当感谢和喜乐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29「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

    为基督受苦,不但满足了神对祂子民在世上的旨意(徒十四22;帖前三3;帖后三12),其本身亦是祂恩典中的赏赐。这事已经得保证,echaristhe,这个字源于charis,“恩惠”、“恩宠”。──《丁道尔圣经注释》

         为了基督耶稣,圣徒们必然受苦难,而且这苦难是只有圣徒们才能享有的祝福与特权(雅一3,4;彼前一6,7)。因为对于基督徒来说,苦难是操练信仰的盾牌(伯23:10)、是神施恩的一种手段(来13:12-15)。虽然如此现代教会里仍然存在回避苦难与逆境,试图过安逸的信仰生活的倾向,这也是今日大多数现代教会所面临的大问题<2:7,关于苦难> ──《圣经精读本注解》

 

【腓一30「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

    Agon在别处用来形容他停留腓立比期间,身体受到的患难(帖前二2:“强大的反对”),以及歌罗西书二章1节的“竭力”。而哥林多后书一章810节也有类似的背景。──《丁道尔圣经注释》

         腓立比人应该还记得教会建立时保罗所受的苦(徒十六22及以后;帖前二2),应该也听到过他离开马其顿以后传福音的苦况(四15)。他现在受的苦比过去更厉害,因为他正面对死亡。这事他们也都听见。他在这种光景中仍深信必“得救”,无他,因为一切在神手中。腓立比人所进行的也是一场与他一样的与反对福音的人的奋斗,也会有他一样的信心,应视之为福气、为恩典。本节可译为“因为你们正经历的争战也是你们看见我打过,现在一定听见我正在从事的同样的战斗”。“争战”指与逼迫福音的人作的奋战。──《启导本圣经注释》

         腓立比圣徒们目睹了保罗在腓立比所受的苦难,因此非常清楚,而且对现在所受的苦难也通过种种途径早有所闻(一12;2:26)。与此同时腓立比的信徒们也在内外面临着苦难,并通过这苦难一同参与为基督耶稣所进行的“争战”<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圣经精读本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