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帖撒羅尼迦前書啟示的基督──主再來所啟示的基督(江守道) 帖撒羅尼迦前書研究(巴斯德) 帖撒羅尼迦前書精華(漆立平)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兩卷書貫穿一個主題(張向晨) 帖撒羅尼迦前書 主再來所啟示的基督(江守道) 「等候祂兒子從天降臨,就是他從死裡復活的、 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帖前一 10) 「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
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祂面前站立得住麼?」(帖前二 19) 「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前三12-13) 「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四 15-18)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五23-24) 禱吿:親愛的天父,我們實在稱頌感謝禰,讓我們能稱禰為「阿爸父」!這都是因著禰愛子把祂的生命賜給我們。父阿,我們懷著敬拜、頌贊和愛戴,繼續等候在禰面前,求禰的聖靈向我們開啟禰的話,好叫我們藉著禰的話,能真正看見禰的愛子,祂是禰一切的一切,也是我們一切的一切。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我們深信整本聖經都是向我們啟示基督耶穌, 這本帖撒羅尼迦前書也不例外。我們可以把這卷書稱為「主再來所啟示的基督」。書信中的「來」和 「降臨」,都是希臘原文的PAROUSIA ,意思是「同在」。 帖撒羅尼迦前書是使徒保羅寫給當時眾教會現存最早的書信。使徒行傳十六章記載保羅和他的同伴在小亞細亞屬羅馬帝國的省份傳道。神的靈不許他們向北或向南行,結果他們往西行,到了特羅亞,它是個海港,面臨愛琴海,再不能往前去了。夜間使徒在異象中看見一個馬其頓人求他過去幫助他們。保羅和他的同伴認定這是出於神,翌日就渡過愛琴海到歐洲去。這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第一次到了歐洲。他們抵達的第一個城市是腓立比,他們在那裡停留了一段時候,期間受到了迫害,保羅和西拉為了傳福音的緣故,給下在監裡。但是,因著門徒受的生產之苦,第一個教會就是這樣在歐洲建立起來。保羅和西拉既然不能留在腓立比,很可能就把所親愛的醫生路加留下來,幫助這個在腓立比新建立的教會。他給這個教會何等大的幫助啊! 保羅、西拉和提摩太繼續前行,到了馬其頓下一個城——帖撒羅尼迦。這個城是卡桑德在西元前三二五年創建的,採用他的妻子的名字,她是亞曆山
大大帝的妹子。今天這個城我們當然知道就是薩洛尼 卡。帖撒羅尼迦是當時馬其頓的首府,跟腓立比不同的是城裡有會堂,因為當地有不少猶太人聚居。保羅和他的同伴進了會堂,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和他們辯論,說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這就是耶穌,就是基督。結果有些人信了主,其中有不少希利尼人和一些婦女。但猶太人心裡嫉妒,聳動合城的人反對保羅和他同行的人。這些猶太人來到保羅下榻的耶孫的家,找不到保羅,就將耶孫和其他幾個人,
拉到地方官那裡。當夜帖撒羅尼迦的弟兄們就暗暗把保羅送走。保羅後來到了雅典,在那裡等西拉和提摩太來會合。他們會合以後,保羅到了哥林多,但行前打發提摩太回帖撒羅尼迦去。 帖撒羅尼迦教會在建立過程中,經歷了不少痛苦和患難,在保羅離開他們以後,仍繼續受到逼迫, 但不是從猶太人來的逼迫,而是從希利尼人那些外邦人來的,情形有點像在猶大地的眾教會受他們的同胞猶太人的逼害。保羅十分關懷這個在帖撒羅尼迦年幼的教會在他們的外邦人同胞手中所受的逼害。從帖撒羅尼迦前書,我們知道保羅不只一次設法要回去當地,可是都受到阻擋。但他十分關心他們,於是派提摩太去看望。提摩太是個青年人,大概不會引起那些仇視福音的人的注意,所以可以去看望這在大患難中的年青教會。當時保羅還在哥林多,提摩太帶回來好消息,吿訴他這個年輕的教會仍舊在主裡站穩,但他們也有些問題,所以保羅就寫了這封帖撒羅尼迦前書給他們。顯然保羅是在哥林多寫這封書信,因為在信中他提到與他們分離只是一陣子——「暫時與你們離別」(二 17) 。 上文提過,這是保羅寫給當時教會現存最早的一封書信。在信裡面他安慰他們,在主裡激勵他們。這個在帖撒羅尼迦年輕的教會,是在苦難中建立起來的,但有很好的根基,因為無論信徒個人和整體教會,都具備生命必不可少的品質。基督徒生命有三種必要的品質,是極為重要的,不論是關係個別的基督徒,還是關乎教會,那就是:信、愛、望。這個年輕的教會具備了這三樣基督徒生命的特質;他們有因信心所作的工夫,有因愛人所受的勞苦,服事這又真又活的神;他們還有因盼望而生的忍耐,因為他們是在等候神已經使祂從死裡復活的神的兒子——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主耶穌(一3-10)。這個年輕的教會實在是堅立穩固,甚至在苦難中,還能在信心、愛心和盼望中成長。這委實是一個青年教會十分美好的寫照。 當然他們也有些問題,使徒保羅就寫這封書信, 要在主裡安慰、激勵他們。我們會問:對一個落在患難中、還幼嫩的教會,該怎樣去安慰和激勵他們呢?
最好的方法是甚麼?保羅在這裡表示,要激勵一個正受逼迫的教會的最佳方法是向他們突顯、強調主耶穌的再來,就是「基督的再臨」,藉此來堅固他們。 在早期教會歷史裡,在第二和第三世紀時期,教會屢受羅馬帝國的逼害。當時的基督徒相遇時就用這個簡單的暗號一MARANATHA——彼此問候,這個字的意思是「主再來,主要來了」。有甚麼比主要來的事實更能叫在苦難中的信徒得著安慰?這不僅是在第二、三世紀是如此,曆世歷代以來基督徒受到逼迫時都是這樣。不論是在歐洲、在亞洲、在非洲,或是在其他地方,不管是在任何時代,當基督徒落在逼害中的時候,能叫他們重新得力的,莫過於提醒他們主快再來的事實。 我要向你們讀一首我們所愛的倪柝聲弟兄所寫的詩歌,是在共產黨奪得中國政權以後寫的,表達了當時身處逼害的基督徒的心聲。詩歌很長,一共有七 節,但我要把全首念出來。我相信他是為了表達當時信徒的心境而作出來,詩詞如下: 自伯大尼 自伯大尼禰與我們分手後, 我心有個真空無可補滿; 我坐河濱,將琴掛在柳枝頭, 禰不在此,我怎有心鼓彈? 當我深夜孤獨安靜的時候, (此時我無忍受,我也無享受,) 不禁歎息,我想著禰是多遠, 我想著禰應許已久的歸旋。 禰的馬槽使我生無家之想, 禰的苦架使我無所欲喜; 你的再來使我懷未見之鄉, 禰的自己成我追求目的。 禰不在此,喜樂已減它滋味,詩歌也缺它所應有的甜美; 禰不在此,終日我若有所失,
主啊,我要禰來,我不要禰遲。 雖我在此也能享受禰的同在,但我深處依然有個缺憾; 雖然有禰光照,也有禰撫愛, 有個甚麼我不知仍不滿! 平安裡面,我都仍感覺孤單,
喜樂時候,我仍不免有籲歎; 最是足意中間,也有不足意, 就是我還不能當面看見禰。 亡人怎不想見生長的鄉邑? 俘虜怎不想見故國故人? 情人分離,怎不一心羈兩地? 兒女遠遊,怎不思家思鄉? 主啊,我想看見禰面的心意, 還非這些人間情形可比擬; 現今在此,我無法見禰豐釆,
是否只好歎息等到禰回來! 主,禰能否忘記禰曾應許,禰要回來,接我與禰同在? 但一天天又一年年的過去, 我仍等候,禰卻仍未回來! 求禰紀念,我已等得好疲倦, 而禰蹤跡好像當初一樣遠!
多久?多久?還有多久的時候, 禰才應驗應許來把我提走? 日出日落,一世過去又一代, 禰的聖徒生活、等候、安睡; —位一位,他們已逐漸離開,—次一次,我們望禰快回。 我主,為何禰仍沒有顯動靜, 天仍閉住,我們觀看仍對鏡,我們在此依然等候再等候, 哎呀,是否我們等候還不夠? 當我回想,我已等候多長久, 不禁歎息, 低頭獨自流淚; 求禰別再遲延不聽我要求, 現今就來接我與禰相會。 來吧,我主,這是教會的求呼! 來吧,我主,請聽聖徒的催促! 來吧,曆世歷代累積的共鳴, 我主,能否求禰今天一起聽! 曆世歷代以來,情形都是這樣。這樣對主再來的愛慕和渴望,是確實標誌了起初的愛。保羅說:我們就像貞潔的童女已經許配主耶穌基督(林後十一2)。 既然是許配了這位完全人基督耶穌的童女,要表達她對基督的愛,有甚麼能比渴慕祂再來更傳神呢? 今天主耶穌不在我們這裡,但當然在靈裡祂依舊與我們同在。祂離開地上的時候說:「我永遠不會離棄你們。」藉著內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祂與我們同在。但在另一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我們的主耶穌今天沒有在我們這裡,祂在兩千年前離開我們,現今在天上。我們,就是祂的教會,如果是像那貞潔的童女仍舊有起初的愛的話,就一定會渴想早日見祂,與祂面對面,這確實是起初的愛的標誌。我們若認為主會耽延,甚至不會再來,那就表示我們的愛已退化冷淡。我們的主耶穌有一次在祂所舉的比喻中提過這一點:有個惡僕以為他的主人耽延,不會回家,於是放任鬧事,酗酒,又動手打他的同伴,但不料他的主人回來(太廿四48-51)。 這幾百年來,信徒仍舊心存對主耶穌起初的愛, 愛慕渴望主再來。基督徒在他們有生之年等候主再來並沒有錯,在每個世代、每個世紀,都有這樣的情況,因為這是起初的愛的真正表記,尤其是當信徒遇見苦難或逼迫,他們渴慕主再來的心志更強,對主再來的盼望成了他們的安慰和激勵。所以當保羅寫這卷帖撒羅尼迦前書時,在每一章裡面他都提到主的降臨。 有福的指望 「等候祂兒子從天降臨,就是祂從死裡復活的、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帖前一 10) 這些帖撒羅尼迦信徒離棄偶像歸向神,那是以往的事,現在他們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換句話說,我們不但離棄偶像歸向神,我們現在還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這是我們應該作的,所應當從事的;我們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我們服事神,當然會遭遇困難、反對、患難,還有問題;但我們能堅持,不屈不撓,因為我們有這個有福的指望:等候神的兒子從天降臨,祂要救我們脫離那將要來的忿怒。主耶穌曾一次把自己獻上,擔當我們的罪;當祂第二次顯現的時候,是要為那些等候祂的人成全拯救,並與罪無關
(來九28)。有一天神的忿怒會臨到這地上,但在這件可怕的事發生以前,主耶穌要再來,拯救我們脫離這將要來的忿怒。祂第二次來,不用再處理罪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罪早已全得赦免,這次再來是為了完整的拯救,這就是我們有福的指望。 愛的禮物 在第二章,保羅說:「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祂面前站立得住麼?因為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喜樂。」(二
19-20) 對這些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保羅就像父親,同時也像乳養他們的母親一樣。他不但把福音傳給他們,他吿訴他們,他甘願連自己也給他們。那麼他的勞苦所得的報償是甚麼呢?他並不期望在那個時候就得報償,他是期望在主耶穌來的時候得獎賞。他盼望當他顯現在主面前那一天,他能把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如同愛的禮物獻給主。簡言之,這些帖撒羅尼迦的信徒會是他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 人若愛主,一定會想把某些東西獻給主以表達愛意,一定想要知道祂最想得著的是甚麼。我們的主耶穌最期望要得著的是人——是一些蒙救贖並在祂恩典中得完全的人。如果這是主最期望要得的,那麼我們就要把這個帶到祂面前表示愛意。對使徒保羅來說,只要他能把這些人領到主面前作他獻給主愛的禮物,
他就不計較代價;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像保羅把眾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領到主面前,我們也全不計較代價,這是我們的喜樂和盼望,是我們所誇的。 聖潔 在第三章,保羅這樣勸勉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三12-13) 現在保羅轉向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勉勵他們。有一 天,當主耶穌來的時候,我們都要在祂面前聚集,那時我們要在神面前站立,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保羅說:我們要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按著我們所作的受審判。我們要分清楚,「基督的審判台」跟那「白色大寶座的審判」不同,不要懼怕。在啟示錄二十章所說的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是最後的審判,
是審判曆世歷代的死人,是要按各人生前所作的一切受審判,一切都得經過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這大寶座是談到審判,這個大寶座是白色的,表示審判是全然純正的;誰能在這樣的審判前站立呢? 這是生與死的審判,是永生或是永死。聖經明說: 按著神的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
27)。這就是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審判的結果就是宣判得永生,還是永遠滅亡。但信了主耶穌的人,永遠不會在白色大寶座前受審,因為主耶穌已經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把這個審判歸在祂身上。祂在十字架上背負我們的罪,就在那裡代替我們承受審判,祂為人人嘗了死味;既然祂為我們承受了審判,我們這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再被定罪,不致受審判。為此我們感謝神! 可是,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再受審。我們仍要接受審判,但並不是像被造之物在創造者面前受審, 而是像在神家中的兒女那樣受審,那叫「基督的審判台」,那不是「寶座」,而是「台座」,在希臘原文叫作BEMA。 在東方的傳統裡有大家庭,可稱為家族。族長可能是祖父,或曾祖父。家族中間偶然一次聚集開會,
所有家族成員聚在大廳裡。廳的一端有升高的臺階, 稱為BEMA,族長坐在臺階上,其他家人站在他面前。族長會審斷大家的事;或有家人作了光宗耀祖的事,他們就在那裡給表揚褒獎;或有家人作了損辱家門的事,他們就給譴責,甚至懲戒。這樣的會議只有家族裡的成員參予,沒有其他外人。 就是這樣,有一天主耶穌來的時候,我們所有屬主的人都要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祂是我們的長兄 (來二 11-12),是家長,我們都要站在祂面前,按各人生前在地上所行的受審判。不要忘記,這個審判並不是要決定我們能否上天堂,不是判決人得永生還是永遠滅亡,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接受了家長基督的生命;這個審判是為了決定我們這些作家中成員的,
有否為家人增光,還是辱沒家門。在那審判台前,我們每個人要經過審判,看是否配得賞賜,還是我們的工作如草木禾秸,要全被燒毀,而我們雖然得救,卻只是僅僅得救而已(參林前三章)。 當我們與主相聚的時候,若是「成為聖潔,無可責備」的顯在祂面前,那不是很好嗎?「成為聖潔,無可責備」(三13)是甚麼意思?是指全然分別歸於神;這是指在我們心裡,我們是完全分別歸給神。聖經從來沒有「無罪的完全」的教導,故這裡所指的,不是無罪的完全,而是給紀念之完全的心。大衛向神存完全的心。當然大衛並不完全;但感謝神,他以完全的心向著神,這正是神在我們身上所尋找的。 我們向神是否心存誠實專一呢,還是向祂三心兩意?
我們是否真正全心愛祂?雖然有時我們會跌倒,搖擺不定,甚至跌倒,但在我們心裡是否對祂全心全意? 我們有沒有把心歸給祂?這才是在基督裡神所要尋找的。當基督審判我們的工作的時候,乃是按照我們內心所存的,因為祂不會像人那樣看外表。當我們將來站在基督面前,心裡聖潔,無可責備,那該是多大的喜樂。 復活 在第四章,提到帖撒羅尼迦的信徒所遇見的難題。保羅離開他們以後,當中有些新信主的人死了。 帖撒羅尼迦教會正在切切等候主再來,但他們不清楚關乎復活的真理,以為那些去世的人會失去當主來的時候參予的機會,又恐怕他們不會像那些活著迎主再來的人那樣蒙恩,因此深受困惑。保羅就以真理安慰他們,說:「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四15)在福音書裡,我們沒找到有關這件事所記下的「主的話」。那為甚麼保羅能這樣說「照主的話」呢?或許他曾從主領受過有關這件事的直接啟示(他也曾在別的事上從主領受過直接的啟示),
或者在門徒們中有過這件事在口頭上流傳下來的真理,雖然沒有給記錄下來是從主來的,但已是清楚明瞭的。 關乎這件事的真理是:當主再來的時候,已經在基督裡睡了的人會先復活。換句話說,先有復活,然後那些在基督再臨時還存留在地上的人,就跟那些在基督裡死了而先復活的人,一起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四16- 17)。又可以換個方式說:那些不能存活到主再來而先去世的人,將必復活;而那些活著還存留到主再來的人,就會和那些復活的聖徒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中間的難題就得解決,因此保羅告誡他們要以此彼此勸慰。 蒙保守無可指摘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五23-24) 神對我們的心意是甚麼呢?祂的旨意是要我們的靈、與魂、與身體都得蒙保守,好在我們的主耶穌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主耶穌會再來;祂再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靈、魂與體都蒙保守,無可指摘;不光是我們的靈無可指摘、甚至我們的魂、甚至我們的身體,都會蒙保守,無可指摘。我們的靈得蒙保守,完全無可指摘,是指聖靈充滿我們的靈,我們的靈與聖靈合一:我們沒有叫聖靈擔憂,沒有輕視祂,沒有消滅祂的感動;我們是被聖靈所充滿,受祂的管治。我們的魂得蒙保守,無可指摘,是指我們盡心、盡性、盡意愛祂。甚至我們的身子也得蒙保守,無可指摘,是指我們在地上把身子獻上當作活祭,遵行祂的旨意。 這就是神對我們的旨意。不錯,我們絕不能保守自己無可責備,但祂能。「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祂能保守我們。我們的主耶穌不但能拯救我們,祂也能拯救我們到底。我們的救主,是保守我們的主;祂已經把自己的生命給了我們,把祂的聖靈賜給我們,藉著神的恩,祂能保守我們直到那日。在別處保羅說:「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後一 12) 在我們這一邊要作的,是需要把自己交付給祂保守,這是聖徒們得蒙保守之道,不是他們保守自己,而是交付給祂保守,祂是我們的救主,也是保守我們的。那召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這是何等大的安慰! 主的降臨 末了我要跟大家分享基督降臨(亦即基督再來) 這件事。帖撒羅尼迦書裡所用的「來」字,是原文的
PAROUSIA。希臘文有好幾個字都曾翻譯為「來」的意思,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特別採用PAROUSIA這個字。事實上,這個字在新約聖經裡用了二十四次——七次是關於人的,十七次是有關基督的。 組成PAROUSIA這個字的兩部份:PARA的意思 是「偕同」或「一起」;OUSIA的意思是「是」或「在」。PAROUSIA就是「同在」的意思,含意包涵「到達」,結果就包括「同在」的意思。有熟悉希臘文的人告訴我們,PAROUSIA這個字表達一段時期的概念,涵蓋一系列的事件,並不只是一個事件。這一點對我們瞭解主再來的認識很重要,因為今天在神的子民中,對主再來的認識相當混亂。你可能常給人問這些問題:「主甚麼時候會來?是不是要等更多的預言應驗以後,主才能來?還是主耶穌隨時都可能來?」這些問題都很實際。如果要等更多的預言應驗主才能再來,我們就必須留意那些預言,而不是聚焦在主的再來。為甚麼呢?因為這些預言若還沒有應驗,主就不能來。但是,如果主隨時會來的話,甚至不用等所有的預言都應驗,那麼我們就得要留意祂,而不是留意預言的應驗。 我們在留意甚麼呢?恐怕今天大多基督徒在留意應驗預言的事故。我相信預言,我也相信所有預言都必會應驗,但主說:「要留意我。」我們要留意祂,不是留意預言,因為沒有人知道主何時再來。主自己說過:「沒有人知道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那日期;也沒有人知道那季節,惟有父知道。」所以不用去査究。教會歷史中有些人試著去猜測主甚麼時候來,但每回他們都猜不中。我也聽見有人說:「這不是第七個時代了嗎?上個時代是一千年,如今我們到了第六個千年時代的末期了,因此……」這樣說也許有點道理,但還是不要去嘗試猜測好了,反正沒有人知道祂何時來。但主說過有一件事,是可能有點幫助:「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太廿四 33)這一點我們是可以知道的,就是祂來的時候普遍的現象會是如何。 祂來的時候那普遍的現象已經出現了,你知道嗎?細讀馬太福音二十四章,就知道主耶穌說:我們會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多處有饑荒、瘟疫、地震,但這一切的事不過是產難的起頭,末期還沒有到。換句話說:當我們看見戰爭和戰爭的風聲,看見饑荒、瘟疫、地震和這一切世上的混亂,就知道世界正在經歷那生產前的陣陣產難疼痛。婦人分娩經歷陣痛時,就知道是臨產了。有時可能是虛報,但即使預產不實,但總是離生產之期不遠了,而且時辰愈迫近,陣痛就會愈頻密,也愈劇烈。從我們的主耶穌在橄欖山上說這番話,到現在大約有二千年了。祂所說的一切事情相繼發生,而且一直在加強,也愈來愈廣泛、愈頻繁——正是產前的陣痛,產難愈來愈加增。產難是為了甚麼?懷孕的婦人不是徒然經歷產難,是為了把孩子生下來。啟示錄十二章提到一個婦人正在
產難中疼痛,然後生下男孩子。這個世界長期經受疼痛夠了,可見真的快要生產了。 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七節,主耶穌說:「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這裡的「降 臨」,原文是PAROUSIA。今天普遍的現象,正像挪亞的日子,這一點我們還會懷疑不信嗎?這些日子愈來愈像挪亞的日子:道德腐化敗壞,流血和邪惡的事件充斥,甚至人終日思想的盡都是惡。這豈不是主降臨的情況早已成熟了嗎? 主也說過:「當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參可十三28-29 )在聖經裡,無花果樹是代表猶太民族。二千年來,這個民族沒有國家,沒有領土,也沒有政府。兩千年期間,神保守他們經過各樣的迫害,然後不料在一九四八年,
以色列複國——發嫩長葉,正是預表主正在門口了。 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四節,主宣告說:「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 我們若沒有領會錯誤,在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役,耶路撒冷脫離了外邦人的手,首次重歸猶太人的手裡。 這是否意味外邦人的日期滿了呢? 我們不妨到處看看:國際間政治上的局面、經濟狀況、道德情況、基督教圈子內的情形等等,我們不能不相信基督降臨前的普遍現象就在眼前。不錯,還有不少預言還沒有應驗,但既然PAROUSIA是表示一段時期,期間涵蓋一系列事件,不是只有一件事,那麼在PAROUSIA開始前的預言老早已經都應驗了。 雖然我愛慕主的降臨,但今天在這裡我沒有時間談及細節。但簡單的說:有一天——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也可能十年以後——在世上有些人會突然間消失了。因為主耶穌不是這樣預言過嗎?「兩個人晚間在床上,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女人在早上一同推磨,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人午間在田裡工作,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參路十七34- 35 ;太廿四40-41 ) 為甚麼發生這樣的事時會在不同的時間呢?因為地球是圓的,在某些地方是晚上,同時在別的地方是早上,又在別的地方是午間。在地上同一時間內, 神的子民當中有一些會被取去。這裡的「取去」與使徒行傳一章形容主「被取上升」在英譯文是同一個字。這些被取去的是誰呢?外表上他們與別人彼此間沒有分別。兩個人同在床上,所以今天晚上你不要怕上床睡覺,因為如果你是被取去的,你必會被取去。你也不要離開工作崗位,要繼續作工,就在工作中你也會被取去。外表上一切進行如常,但主知道信徒內心的光景。凡全心全意為祂的,心中預備好、正在等候主,而且得勝的,都必被取去。這就是主降臨的開始。PAROUSIA開始的預兆,是得勝者被提,他們就像啟示錄裡的那男孩子,被提到基督所在的寶座那裡,然後陪同基督從寶座到空中。這是何等的特權! 然後空中會有爭戰,天使長米迦勒和其他的天使與撒但和牠的使者爭戰,空中原是黑暗權勢的大本營,天上再沒有牠的地方,撒但和牠的使者一同從空中被摔到地上,空中就得清除,讓主在得勝者的陪同下,從寶座來到空中。撒但給扔到地上,結果如何呢?那三個惡魔——撒但、假先知和敵基督——同在地上,除了大災難,你還可以期望甚麼? 許多沒有預備好的信徒,在大災難中就得叫自己準備整齊。試想像一下莊稼的收穫。在一塊麥田裡,通常其中會有一小塊因陽光充足,麥穗會早熟,首先幹透,麥粒首先鬆開,這些初熟的果子就首先給割下。根據猶太人的律例,就是摩西的律法,這一捆初熟的麥子要在聖殿裡獻給神。這些總是最好的農作物,也保證接著有全部收成。這些初熟的果子是得勝者,剩下在田裡的,就得再多受陽光烤焦,等待幹透鬆開,然後就像啟示錄十四章所說的,那在雲上頭戴金冠冕好像人子的,把鐮刀扔在地上,莊稼就被收割
了。這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所說的:「那在基督裡睡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那些活著還存留……」換句話說,有些活著的人不再存留在地上,他們已經離開了,已經被取去。但那些活著還存留的人,也會一同被提,但不是到寶座那裡,而是到空中與主相遇,基督台前的審判就在那裡進行。 基督台前的審判以後,主就與祂的全軍從空中來到地上,在地上有大爭戰,就是哈米吉多頓戰役。今天的人談到哈米吉多頓戰爭,但這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爭戰,而是基督與敵基督的對抗,這時是主降臨的尾聲。主降臨開始時的預吿是:「祂來像賊來一樣。」(參太廿四43-44)祂降臨末了的記號是:「祂來像閃電一樣」,從東邊照到西邊,眾人都可以看見
(太廿四27)。當我們的主耶穌被取上升的時候,門徒們舉目望天,有兩個穿白衣的人顯現,向他們說:
「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祂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徒一 11)換句話說,祂回來的方式,跟祂離開時的方式一樣。祂的離開分兩段:由橄欖山到雲裡——這段是看得見的;然後從雲裡到天上寶座—— 這段是看不見的。祂再來的程式剛好倒轉過來:從天上寶座到雲裡——這段是看不見的;從雲裡到橄欖山——這段是看得見的。整個時期稱為PAROUSIA, 是指主抵達和顯在地上的那一段日子。 我們愛主耶穌,就必愛慕祂的同在。今天我們的感受,就像我們的弟兄所作的詩歌裡所寫的:今天雖然我們在靈裡享受祂的同在,但我們心中依舊切望能面對面見主。而當我們見主的時候,我們必要像祂。 來吧,主耶穌。願你快來! 禱吿:親愛的天父,願禰聽見禰的教會曆世歷代的呼求,答允我們的祈禱。哦,願主速速來臨。我們仍在等候的時候,求禰加給我們力量,保守我們向禰存清潔的心,好叫我們見禰的時候不致羞愧,使我們能在禰裡面得享榮耀,就如禰在我們裡面得榮耀一樣。求禰在我們裡面加添對主再來的愛慕與渴望;保守我們不要在這地上生根,好在主回來以前,我們能在餘下的光陰活得如我們的心早已與你同在一般。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三十八課 帖撒羅尼迦前書 題示:在研究這一課之前,請先將這卷短短的書信最少讀兩次到三次。 保羅寫這封書信給他們,因為他不能到他們那裡去見他們。他自己說是「撒但阻擋了」他(二18),但我們深信也是因為猶太人逼迫他們的緣故。這時候,也是保羅作外邦使徒的一個新轉捩點。他在第一次旅行佈道之時所建立的教會,大致上都是靠近安提阿這個福音總部的。所以他只須要花大約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一次探望完那些教會了,但是當他的福音工作發展到歐洲去的時候,他就無法再親自去照顧他建立的所有教會,只能藉書信傳遞他的意見去協助他們。他是非常會寫作的,而且他有一些同工幫助他,可以把信帶去遠方的教會,又把消息帶回來。正因為他的福音工作有了這麼大的擴展,我們才有這許多寶貴的書信。 ——芬尼(G.G.Findlay) 無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證據,都非常明顯的證明這兩卷帖撒羅尼迦書是出自保羅的手筆。而且,一般來說,大家都同意這是保羅最早寫成的書信。並實上,這兩卷書和雅各書,都是新約最早的作品,大有可能它們都是保羅於主後五十三年的時候在哥林多那裡寫成的,它們的歷史背景記載在使徒行傳十七章一至十四節。有關保羅在那時候的工作和感受,我們可以將使徒行傳十七章十三至十六節和十八章一至五節拿來與帖撒羅尼迦前書三章一至八節作一個比較,這樣就可以研究出來了,我以為我們應該將這些經文讀了再讀,務求瞭解保羅當時的感受,因為這是十分有益的。 本書三章六節說明保羅寫書的原因。保羅那次在帖撒羅尼迦短短時間的佈道,帶來非常可觀的成果,只可惜突然來了不信的猶太人大大反對,迫使這次佈道中斷。那些猶太人招了些「市井匪類」,聳動全城的人起來,控告保羅和他的同人煽動群眾,傳講「另有一個王耶穌」(徒十七7)。保羅被迫逃走到了庇哩亞,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又追到那裡,使他又不能不繼續向前走,結果到了雅典。在那裡(三2),他十分掛慮他所愛的帖撒羅尼迦信徒,於是打發提摩太回去問候他們,並堅固他們的信心。不久之後,提摩太帶著最叫人興奮的消息(三6)回來了。(保羅那時正在哥林多。)保羅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就在那裡寫了這前書給他們。 兩卷書信的內容性質很自然的連貫起來,因為都是論及主的再來這個主題,所以研究它們的特徵的時候,應該是把兩卷一拼研究的。看了這兩卷書信之後,我們就應該清楚明白,新約聖經說明基督要在榮耀中再來,是可見的,是親身降臨的,若有人說他看而不明,這才奇怪。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是頂峰 正如我們在較早之時曾經說過,九卷教會書信是分成四卷、三卷和兩卷三組的。第一組的四卷特別著重論基督和他的十字架;第二組的三卷著重論基督和他的教會,最後一組的兩卷是整個體系的最高峰,論及基督和他的再來。頭四卷論信心因為回顧十字架而加強;中間三卷論愛心因著往上看屬天的良人而加深;最後兩卷論盼望因著往前看將要成就的事而興奮。「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 九卷教會書信分成這三組的次序,深信是聖靈自己的啟示,要我們按著這次序傳講真理,對一個罪人來說,他第一樣需要的不是教會的真理,也不是主的再來,而是十字架上的基督。這正是放在前頭四卷福音書所論的(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跟著我們要向他指出,救主基督怎樣藉著給與我們每一個人的救恩,將我們這些用寶血贖回來,有聖靈重生的信徒,帶進一個奇妙非凡的團契裡,就是所有不論在天上的、地上的信徒,在靈裡合成一個永遠不能分開的教會。這教會就是永生神兒子的奧秘身體、新婦,和聖殿。再跟著,我們應該向他傳講最高的真理,就是基督再來迎接他完美的教會,使聖徒復活,改變他們的身體與自己的相似,這樣就「與主永遠同在」了。 正如艾利葛(C.J.Ellicott)在寫保羅後期的書信導論之時說:「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正如十六世紀的教會改革史所指出的),是基督教有關個人真理的寶庫:因為裡面主要論及的因信稱義的真理使每一個人不能不面對自己的罪,並尋找可以拯救自己的救恩。當人思想到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時,他所關懷的就只有神與他自己的關係。跟著的三卷書信(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雖然不及前四卷的激動,但卻是論及神聖潔的教會這更高深的真理。這真理的中心思想乃基督是教會的頭,整個基督教的所有教會合成他的身體。」論到這裡,還有什麼須要論及的呢?當然有,那就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所告訴我們的,教會最後的歷史要發展到最高峰,並成就天上將要成就的事。在這兩卷書信裡,我們看見十字架和教義是放得非常之輕的;但論及主再來的奇妙真理,就比新約任何書信都重了。 帖撒羅尼迦前書 讓我們先來看前書,這書的層次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的聖經將它分為五章,每一章都以主再來的道理作結束,這是說,這卷書論每一件事都是以這一點為論據。 其次,我們發現雖然每一件事都是與將來有關,但頭三章卻是回想過往的。本書的引言之後的第一句,就是「不住的紀念你們(照原文的句法);而且第一章前十節經文都回顧帖撒羅尼迦信徒怎樣悔改的往事,那可稱為模範的悔改,因為他們真的感受到福音的權能(第5節),他們也很快的成為別人的榜樣(6、7節),又樂意把這救人的道「傳揚出來」。(8~10節) 第二章也是屬於回顧的,只不過重心不是在信徒身上,而是在傳福音的人身上。它一開始就這樣說:「弟兄們,你們自己原曉得我們進到你們那裡。」保羅在這裡回想他和他的同工們從前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和受到逼迫的往事。一至六節是當時他們的動機,七至十二節是他們的德行,十三至十六節是他們的信息並愛人靈魂的熱心。這使我們不能不想到,這裡第二章所載的模範福音工人,與第一章所載的模範悔改的人,兩者一定有十分緊密的關係的。 第三章接續論及保羅回想他怎樣再三的愛顧他所愛的新「兒女」。一至五節是他深切關懷他們;六至八節是提摩太在他們中間所做的跟進工作;九至十三節足保羅說他晝夜為他們禱告。 第四章就有了轉變,保羅由回顧轉為前瞻。他的論點是特別著重實踐方面的,在前三章他提醒他們是怎樣得救的,在後兩章就要告訴他們應怎樣生活。無可懷疑這兩章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四章一至十二節,論及行為與蒙召(1、7節)。第二段是四章十三節至五章十一節,他在這段裡指出主再來的盼望是我們的安慰(四13~18)和挑戰(五1~11)。最後一段是五章十二至二十四節,他勸勉信徒要同心(12~15節)和自守(16~24節)。這樣,我們看見整卷書的結構是: 榮耀的盼望 保羅寫這封帖撒羅尼迦前書,一開始就說,他「不住的紀念他們」……「信心的工作、愛心的勞苦、恒忍的盼望」。跟著,他很快就說明這些是指著什麼說的,我們把第三節拿來與九、十節比較,就可明白: 第三節 第十節 「信心的工夫」 「你們離棄偶像歸向神」 「愛心的勞苦」 「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恒忍的盼望」 「等候他兒子從天降臨」 從這個比較看來,我們也可以確知這封信是寫給一個主要是外邦人的教會的,因為離開偶像歸向真神這句話只能指著外邦信徒說的。但他們剛剛離開偶像,對於信仰的經歷仍然不多。這又使我們看見一個相當有意義的事實,就是對於這樣經歷淺的教會的一群信徒,保羅並沒有蹴局去把基督再來這麼奇妙的真理告訴他們。對今天許多傳道者來說,他們可能要花許多時間去「讀,注,寫,溫,消化」,才能明白這樣的真理。 還有一個明顯的證據,證明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在主裡的日子還是十分淺的,就是四章十三節,保羅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很明顯的,保羅在這裡所說的話,是為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而說的,那忙個不停的死亡大鐮刀,把他們中間的一些弟兄姊妹割了去。他們為此十分傷心,甚至信心有點搖動——那些可愛但死了的弟兄姊妹,會不會失去在主再來之時進入他光榮的居所的盼望呢?這疑問在他們當中顯然是第一次發生的;為了這問題,保羅用了最大的篇幅來解答,這解答成了這卷帖撒羅尼迦前書的最大特徵(四13~18)。 比較法在解經法之中,往往是最能找出經文的真意義的。最近,我們聽見一位十分會講道的傳道者講解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說:「主耶穌說:『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這句話並不表示主要帶著可見的身體,從榮耀中再來,他的意思只不過是指五旬節的聖靈降臨吧了。」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確實的表示主將來要帶著可見的身體從榮耀中再來;這一點我們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證據。我們只須要把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六、十七節,拿來與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作一個比較,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約十四3 帖前四16、17 「我必再來。」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 「接你們到我那裡去。」 「我們……必一同被提…… 在空中與主相遇、」 「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除了這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六至十七節可印證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之外,還有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話也可以印證這一點的。究竟將來教會是否「神秘被提」呢?我們用「神秘被提」這名詞是為要叫讀者們有所提防,我們感到千百萬個可惜,那些堅持反面解釋的人,竟把我們將來最榮耀、最寶貴的盼望,當作是神秘不敢公開的被提,為什麼他們既然可以在基要真理上與我們同心,卻不可以在這寶貴的事實上與我們持同一的意見呢?他們主張土再來時會分開兩個階段——首先他降臨在空中與聖徒相遇,然後再過不久,他就與聖徒們一同降臨在地上。這個理論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主在第一個階段中降臨,必然是隱秘的了。可是,從沒有人反對新約的教訓說主再來之時,一定是在眾目看見的榮光中的;從沒有人反對聖經預言只有一次再來。請問新約聖經那裡說有「神秘的被提」這件事呢?有人以為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這段經文正是神秘被提的證據,但是這段經文豈真是指著神秘被提而說的嗎?要解決這一點,可惜助馬太幅音二十四章。 我們要比較的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當然就是主在橄欖山上的預言,帖撒羅尼迦這一段話正是主當日在那山上所講的話:「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逍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 沒有人不同意(除了那些連主再來都不相信的人之外),主在這裡所說的話,是形容他自己將要在一種公開的、可見的、最榮耀的,最驚奇的情形之下再來。我要指出一點,這裡所說的情景,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指的情景,此外,沒有可能別有所指的。請將兩處的經文放在一起來比較,看看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說的會不會有可能指著「神秘被提」說的: 太二十四 帖前四 「他們要看見人子……降臨」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 「他的使者,用大聲」(照英文) 「有大使長的聲音」 「號筒的大聲」 「又有神的號吹響」 「將他的選民……都招聚了來」 「和他們一同被提」 「駕著天上的雲」 「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 請留心這裡所提天使、聲音、號筒、招聚、雲等的比對。既然大家都同意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是指主在榮耀中,眾目看見的情形下再來,我們又發現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說的現象與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的現象完全相同,那麼我們怎能強說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是指著一個神秘的再來呢?這種解經法到底是怎樣的解經法呢? 當然,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所說的還有許多細節是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沒有的,但這不過是因為主在那個時候無法多講這種教會真理給門徒聽吧了(約十六12、13);而且無論在什麼情形之下也好,一篇信息總是不能把所有的細節都講出來的。只要我們讀經的態度是忠誠的話,任何人都會明白這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與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的比較,足能證明神秘再來的講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相信,跟著必會有人這樣問:「那麼,對於主分兩個階段再來,你有何主張?」我的答覆是我不想回答!我在上文所列出來的比較,目的只是提醒初步研究聖經的讀者,一個理論在未經證實與整部聖經的教訓一致之前,不要接受。對於主的再來會分成兩個階段的說法,我自己不會接受——最低限度現在不會,我這樣做是因為顧慮到妄下決定會可能導至曲解真理,尤其是有關我們將來榮耀盼望這麼重要的真理,更不該輕易決定。 最後我還有少許意見就完結這一卷書了。請再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裡面那三個特別的現象:「呼叫」——「聲音」——「號筒」,每一個都有特別的意義的。「呼叫」是主發出來的,「聲音」是天使長的聲音,「號筒」是稱為神的號筒。主呼叫是為叫教會復活(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主也曾呼叫過另外一次,就是叫拉撒路復活)。「天使長」是指米迦勒(聖經提過不少天使,但天使長只有一個),他與以色列人有特殊的關係(但十21,十二1)。「號筒」是為審判用的,是指列國的審判(啟十二),這樣,我們看見「呼叫」、「聲音」、「號筒」,三樣分別與教會、以色列民,和列國有關。「呼叫」帶來復活;「聲音」帶來選民的歸回;「號筒」帶來審判。這樣戲劇性、規模龐大的神的作為,當然是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我們現今的時代會結束,跟著開始的,是一個由主自己統治的千禧年國。但在帖撒羅尼迦前書這裡所論的,只是特別與教會有關的一方面吧了。聖經給我們何等寶貴的盼望!為此,主耶穌啊!願你快來! 帖撒羅尼迦前書 主題:基督是我們的盼望 問安(一1) Ⅰ 回顧:他們是怎樣得救的(一~三) 悔改的模範(一) 知道福音的大能(5) 作眾人的榜樣(6、7) 向眾人作見證(8~10) 傳福音的模範(二) 模範的動機(1~6) 模範的德行(7~12) 模範的信息(13~16) 照顧的模範(三) 關懷(1~5) 跟進(6~8) 代禱(9~13) Ⅱ 前瞻:他們應怎樣生活(四~五) 德行與蒙召(四1~12) ——照著神的旨意。 安慰與挑戰(四13~五11) ——因著主再來的盼望。 同心與堅守(五12~24) ——靠著維持信徒的交通。 問安與祝福(五25~28) 從這個比較看來,我們也可以確知這封信是寫給一個主要是外邦人的教會的,因為離開偶像歸向真神這句話只能指著外邦信徒說的。但他們剛剛離開偶像,對於信仰的經歷仍然不多。這又使我們看見一個相當有意義的事實,就是對於這樣經歷淺的教會的一群信徒,保羅並沒有蹴局去把基督再來這麼奇妙的真理告訴他們。對今天許多傳道者來說,他們可能要花許多時間去「讀,注,寫,溫,消化」,才能明白這樣的真理。 還有一個明顯的證據,證明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在主裡的日子還是十分淺的,就是四章十三節,保羅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很明顯的,保羅在這裡所說的話,是為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而說的,那忙個不停的死亡大鐮刀,把他們中間的一些弟兄姊妹割了去。他們為此十分傷心,甚至信心有點搖動——那些可愛但死了的弟兄姊妹,會不會失去在主再來之時進入他光榮的居所的盼望呢?這疑問在他們當中顯然是第一次發生的;為了這問題,保羅用了最大的篇幅來解答,這解答成了這卷帖撒羅尼迦前書的最大特徵(四13~18)。 比較法在解經法之中,往往是最能找出經文的真意義的。最近,我們聽見一位十分會講道的傳道者講解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說:「主耶穌說:『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這句話並不表示主要帶著可見的身體,從榮耀中再來,他的意思只不過是指五旬節的聖靈降臨吧了。」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確實的表示主將來要帶著可見的身體從榮耀中再來;這一點我們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證據。我們只須要把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六、十七節,拿來與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作一個比較,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約十四3
帖前四16、17 「我必再來。」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 「接你們到我那裡去。」
「我們……必一同被提……
在空中與主相遇、」 「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
「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
那裡。」
在。」 除了這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六至十七節可印證約翰福音十四章三節之外,還有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話也可以印證這一點的。究竟將來教會是否「神秘被提」呢?我們用「神秘被提」這名詞是為要叫讀者們有所提防,我們感到千百萬個可惜,那些堅持反面解釋的人,竟把我們將來最榮耀、最寶貴的盼望,當作是神秘不敢公開的被提,為什麼他們既然可以在基要真理上與我們同心,卻不可以在這寶貴的事實上與我們持同一的意見呢?他們主張土再來時會分開兩個階段——首先他降臨在空中與聖徒相遇,然後再過不久,他就與聖徒們一同降臨在地上。這個理論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主在第一個階段中降臨,必然是隱秘的了。可是,從沒有人反對新約的教訓說主再來之時,一定是在眾目看見的榮光中的;從沒有人反對聖經預言只有一次再來。請問新約聖經那裡說有「神秘的被提」這件事呢?有人以為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這段經文正是神秘被提的證據,但是這段經文豈真是指著神秘被提而說的嗎?要解決這一點,可惜助馬太幅音二十四章。 我們要比較的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當然就是主在橄欖山上的預言,帖撒羅尼迦這一段話正是主當日在那山上所講的話:「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逍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 沒有人不同意(除了那些連主再來都不相信的人之外),主在這裡所說的話,是形容他自己將要在一種公開的、可見的、最榮耀的,最驚奇的情形之下再來。我要指出一點,這裡所說的情景,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指的情景,此外,沒有可能別有所指的。請將兩處的經文放在一起來比較,看看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說的會不會有可能指著「神秘被提」說的:
太二十四
帖前四
「他們要看見人子……降臨」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
「他的使者,用大聲」(照英文) 「有大使長的聲音」
「號筒的大聲」
「又有神的號吹響」
「將他的選民……都招聚了來」 「和他們一同被提」
「駕著天上的雲」
「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 請留心這裡所提天使、聲音、號筒、招聚、雲等的比對。既然大家都同意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是指主在榮耀中,眾目看見的情形下再來,我們又發現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所說的現象與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的現象完全相同,那麼我們怎能強說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是指著一個神秘的再來呢?這種解經法到底是怎樣的解經法呢? 當然,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所說的還有許多細節是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沒有的,但這不過是因為主在那個時候無法多講這種教會真理給門徒聽吧了(約十六12、13);而且無論在什麼情形之下也好,一篇信息總是不能把所有的細節都講出來的。只要我們讀經的態度是忠誠的話,任何人都會明白這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與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的比較,足能證明神秘再來的講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相信,跟著必會有人這樣問:「那麼,對於主分兩個階段再來,你有何主張?」我的答覆是我不想回答!我在上文所列出來的比較,目的只是提醒初步研究聖經的讀者,一個理論在未經證實與整部聖經的教訓一致之前,不要接受。對於主的再來會分成兩個階段的說法,我自己不會接受——最低限度現在不會,我這樣做是因為顧慮到妄下決定會可能導至曲解真理,尤其是有關我們將來榮耀盼望這麼重要的真理,更不該輕易決定。 最後我還有少許意見就完結這一卷書了。請再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裡面那三個特別的現象:「呼叫」——「聲音」——「號筒」,每一個都有特別的意義的。「呼叫」是主發出來的,「聲音」是天使長的聲音,「號筒」是稱為神的號筒。主呼叫是為叫教會復活(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主也曾呼叫過另外一次,就是叫拉撒路復活)。「天使長」是指米迦勒(聖經提過不少天使,但天使長只有一個),他與以色列人有特殊的關係(但十21,十二1)。「號筒」是為審判用的,是指列國的審判(啟十二),這樣,我們看見「呼叫」、「聲音」、「號筒」,三樣分別與教會、以色列民,和列國有關。「呼叫」帶來復活;「聲音」帶來選民的歸回;「號筒」帶來審判。這樣戲劇性、規模龐大的神的作為,當然是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我們現今的時代會結束,跟著開始的,是一個由主自己統治的千禧年國。但在帖撒羅尼迦前書這裡所論的,只是特別與教會有關的一方面吧了。聖經給我們何等寶貴的盼望!為此,主耶穌啊!願你快來! 帖撒羅尼迦前書精華(漆立平) 第十三講 帖撒羅尼迦前書
壹、帖撒羅尼迦書簡介
一、帖撒羅尼迦教會
在第一世紀古羅馬帝國時代,帖撒羅尼迦是當時馬其頓省的一個城市,離腓立比不遠。在使徒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時,他和西拉、提摩太、醫生路加一行人,離開腓立比之後,經過暗妃坡里和亞波羅尼亞,就來到帖撒羅尼迦,時於主後52年左右。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保羅與西拉他們,就照猶太人的規矩,進到會堂中去聚會。(徒17:1) 由於保羅與西拉都具有猶太會堂拉比的身分,尤其他們都是從耶路撒冷來的,往往在外地的會堂中,會受到管會堂執事的禮遇,邀請他們在安息日的聚會中證道或分享見證交通。保羅和西拉就把握機會,一連三個安息日,在會堂本著舊約聖經,向會堂中的人傳講基督福音的信息,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復活,向他們見證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徒17:2~3) 結果,使徒所傳講的,會堂中有些人聽了使徒的信息,就相信了使徒所傳的福音。由於帖撒羅尼迦是希臘人居民為多,會堂中原有好些歸依猶太教的虔敬希臘人,希臘貴族的婦女也不少,他們聽了使徒們的傳講,很有反應,都願意接受基督的福音。因此,使徒就帶了好多會堂中的人信主耶穌。(徒17:4) 帖撒羅尼迦會堂中,不信基督福音的猶太人,看見很多人信了福音,就滿心嫉妒。他們就聯合起來,設法要將保羅、西拉他們趕走。可是在會堂中,他們已經是少數,在真理上他們又辯不過使徒。因此他們就想辦法,找了些市井匪類,用金錢買通他們,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製造事端,要將保羅、西拉抓起來告官。那天,在主的保守下,沒讓他們找到保羅和西拉,他們就把名叫耶孫和幾位弟兄拉去告到官府。誣告他們攪亂社會,違背該撒的命令,竟宣傳另有一個王,這樣的控告非常嚴重,震驚官府,成了一件謀反的案子。 雖然官府沒有將耶孫等人當即定罪,只叫他們交保候審。但很明顯地,這是一件很麻煩的案子,將來把保羅、西拉牽涉在內,對他們這些外地來的人,極為不利。因此,弟兄們為保護兩位使徒,當晚就打發他們離開帖撒羅尼迦,往庇哩亞去了。(徒17:5~10) 保羅和西拉在帖撒羅尼迦的時間,前後可能不足三個月,可是他們傳的福音,已經得著了相當多的信徒,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就這樣產生了。動亂控告的案子發生之後,基督的信徒當然就不再在會堂裏聚會了,他們就分開聚會。當時,保羅和西拉就把提摩太暫時留在帖撒羅尼迦,服事那個剛成立的教會,約有三個月之久。 二、寫帖撒羅尼迦書的背景
保羅與西拉到了庇哩亞,他們又進了那裏的猶太人會堂,又在那裏傳講基督的福音,又得著了不少信徒,發生了與帖撒羅尼迦相類似的情形,兩位使徒等帖撒羅尼迦的聚會光景比較穩定之後,就把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召到庇哩亞來,幫助他們建立並服事庇哩亞的信徒。提摩太就離開帖撒羅尼迦到庇哩亞去與他們同工。同時,提摩太也把帖撒羅尼迦教會和聖徒的光景,告訴保羅與西拉。(徒17:10~12) 只是提摩太要去庇哩亞這件事,引起了帖撒羅尼迦有些猶太教徒的注意,不久之後,他們就派人尾隨來到庇哩亞。到了猶太會堂,把在帖撒羅尼迦所發生的事,告訴猶太會堂的拉比,因此那些反保羅的猶太人,他們又在庇哩亞如法泡製了帖撒羅尼迦的事件,要把保羅趕走。事件發生後,迫於形勢,弟兄們就派人把保羅送到雅典去,而西拉與提摩太則仍留在庇哩亞,服事剛脫離猶太會堂的教會。(徒17:13~14) 保羅到了雅典,在等待西拉與提摩太時,除一方面,他去雅典街市上看看,發現雅典城中是滿城的偶像,而心裏著急,在街市上與人辯論外,後來他被帶到亞略‧巴古(雅典城中一處公開講學或辯論的講壇),在那裏他公開的向雅典人,傳了一篇創造之神差遣耶穌從死裏復活,叫人悔改的福音。因此,他在雅典得著一些信徒,使雅典的教會有了開始。(徒17:16~34) 另一面,他掛念提摩太所告訴他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情形,保羅就在雅典寫了一封書信,託人帶去帖撒羅尼迦教會,去堅固他們的信心,囑咐他們如何在信仰中往前。此即「帖撒羅尼迦前書」,時為主後52年。 貳、帖撒羅尼迦前書的主旨
帖前的主旨,乃是「要在信仰中站立得穩,過成聖的生活」。帖前是一卷寫給初信教會的書信,其目的在一面堅固信徒的信心,另一面並教導信徒,在信仰中如何過成聖的生活。這卷書信可以看作是使徒保羅對聖徒的「初信造就」。內容簡短而清晰,給與信徒明確的信仰中心,同時一再的提醒他們,要過「成聖的生活」,就是因著信仰而分別為聖的生活。信徒要在生活中,經歷基督使我們達到完全成聖的目標。全文言簡意賅,情深義重,一氣呵成。 從下列這些最具代表性的經節,可知全書主旨: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 神的外邦人。…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3~5,7) 「但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因為 神不是豫定我們受刑、乃是豫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他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帖前5:8~10)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願賜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徒5:23) 參、帖撒羅尼迦前書各章要點
第一章 要堅固信、望、愛的救恩生活,作信徒的榜樣
1、保羅在信首一問安之後,立刻提到對聖徒關心的禱告,堅固信徒在信仰中信、望、愛的生活。「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乃是聖徒接受救恩之後生活的基礎。使徒一開始就教導信徒了。同時他們自己都給他們作了美好的見證。(1~5) 2、然後進一步勉勵聖徒,即使在大難之中,都要站立得穩,要效法他們(使徒們),並效法主,好使他們能在馬其頓與亞該亞各處,作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6~8) 3、並且再堅固聖徒,要持定信心「離棄偶像,歸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神兒子主耶穌從天降臨。(9~10) 第二章 使徒如同母親乳養,父親勸勉兒女,要信徒討神喜歡
1、保羅重述雖然他們在腓立比傳福音,被害受辱,但是他們還是靠著神放開膽量,把神的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的人,不是出於錯誤詭詐,要討人喜歡,乃是要忠於神的託付,討神的喜歡。(1~4) 2、使徒們服事的心態從來不用諂媚的話,也沒有藏著貪心,或求別人的榮耀,只是在聖徒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愛他們,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願給他們,疼愛他們。(5~8) 3、使徒們辛苦晝夜作工,向著信的人顯出聖潔、公義、無可指摘的見證,要勸勉、安慰、囑咐信徒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信徒行事也對得起召他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9~12) 4、使徒警誡信徒,要儆醒防範猶太人對教會的迫害。(13~16) 5、使徒盼望再見到信徒,盼他們在主面前站立得住,因為信徒就是他們的榮耀,他們的喜樂。(17~20) 第三章 要在患難中堅固,站立得穩,以致在神面前成聖
1、使徒打發提摩太前去堅固他們,在所信的道上勸慰他們,免得信徒被諸般的患難搖動,又恐怕那誘惑人的誘惑了他們。(1~5) 2、提摩太回來帶給他們好消息,使徒就因聖徒的信心大得安慰。聖徒若靠主站立得穩,使徒們就活了,在神面前喜樂了。(6~10) 3、使徒禱告父神與主耶穌,叫他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好使聖徒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在父神面前,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11~13) 第四章 要有成聖的生活,彼此相愛,有復活的認識與盼望
1、保羅進一步勸勉聖徒,更加勉勵要討神的喜悅,遵行神的旨意,就是要他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外邦人,尤其不可欺負弟兄。否則,主必報應。神召我們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1~8) 2、又提醒聖徒要彼此相愛,更加勉勵,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沒有缺乏。(9~12) 3、論到睡了的人,告訴聖徒,不要像沒有得救的人那樣憂傷,因為主來的時候,睡了的人都要復活,與活的人一同提到天上,在空中與主相遇,永遠與主同在。聖徒要有這樣的認識與盼望。(13~18) 第五章 作光明的兒女,在教會生活中,經歷神完全成聖的祝福
1、論到主再來的日子,沒有人確實知道,只是聖徒都要儆醒,不要過黑暗的生活,作黑夜之子,過醉酒沉睡的生活。(1~7) 2、聖徒都要作光明之子,白晝之子,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救恩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主耶穌基督得救。祂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祂同活。這是聖徒的生活原則。(8~11) 3、保羅再簡要的提示聖徒,過教會生活的原則: 𥺼、要敬重那在聖徒中間服事作工的人,就是治理、勸戒教導的人,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也要彼此和睦。(12~13) 𥺦、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輭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14) 糍、要謹慎,無論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 𤧹、要常常喜樂;(16) 𡞰、不住的禱告;(17) 粎、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聖徒所定的旨意(18) 籼、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19) 粮、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20) 檲、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21) 緜、各樣惡事要禁戒不作。(22) 這簡簡單單的十項原則,是聖徒所當熟記常存於心的! 4、使徒為聖徒能經歷神完全的救恩祈福:「願賜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他必成就這事。」(23~24) 在保羅給一個初信教會的信中,就說到「全然成聖」,並且很清楚的指明,是包括我們的靈、魂、身子三重層次,都達到完全,達到無可指摘的完美。由此可知,當初使徒們在傳過福音,帶人得救之後,立刻對信徒作了非常有深度的生命與真理的造就。否則,他們怎會明白這些名詞和觀念。這給今天我們作傳道的人,與教會教牧同工,在對信徒和教會的事奉上,是一種何等的啟發與警惕。 5、末了,使徒也請聖徒為他們代禱,叮嚀與問安。(25~28)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兩卷書貫穿一個主題 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一3) 很難列出大綱,每段都講到信,望,愛三個要素,後書專講盼望主的再來。
大致上可分為三段,以重點講論為題: 一,因信心所作的工夫
第一章 二,因愛心所受的勞苦
二章~四章12節 三,因盼望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 四章13節~後書 一,信心是神所賜的 (林前十二9) 人信心的依靠是神的本身,因相信神愛他,甚至犧牲了生命,在主的十字架這個點上,他相信神的自己,如同人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不相信外人。 愛心是出於神的愛 (約十七26),因神愛我們,這個住在我們裏面的愛流到別人身上,願意討神歡喜而愛人付上勞苦,甚至捨命。(約壹三16) 盼望是因為基督是我們榮耀的盼望,我們永遠的歸宿在天上神的家,所以無論在地上發生什麼事,都是暫時的,忍耐到底必然得救,被提與神面對面。若是沒有盼望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列出經上13次的盼望: 1. 神的恩召使我們有盼望,神不改變祂的恩典呼召。(弗一18)
2. 合一原則之一是有同一個盼望,見主面。(弗四4) 3. 因著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活的盼望,這個生命是活的。(彼前一3) 4. 基督耶穌是我們的盼望,使徒奉祂的命令來事奉祂,服事祂的教會。(提前一1) 5. 得救的盼望是頭盔,撒但的火箭不能射入,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得救不失落,盼望主來提取我們到祂的家。(帖前五8) 6. 等候所盼望的福,就是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這是我們天上永遠的福。(多二13) 7. 神賜給我們美好的盼望。(帖後二16) 8. 盼望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到了所定的日期實現了,耶穌基督死而復活賜給我們這個永生。(多一2) 9. 憑永生的盼望成為神的兒女。(多三7) 10. 患難中有盼望,不至羞恥,是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羅五2, 5) 11. 福音的盼望不失去,需有根有基。(西一23) 12. 存在天上的盼望,吸引我們在基督耶穌裏有信心,向眾聖徒有愛心。(西一5) 13. 基督是我們榮耀的盼望。(西一27) 帖撒羅尼迦前書 〔一章4節〕 教會是蒙神揀選的一群,創世之前神預先揀選了一群接受祂的人。 〔一5節〕 福音傳入人心,不僅是神的言語,也在乎十字架的權能,粉碎人人心裏撒但的營壘,聖靈光照,人的信心接受主。(林後十4) 〔一6節〕 在大難之中,有份於基督的苦難而喜樂。 徒十七1~9是使徒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所受的猶太人的攻擊。 〔一9~10節〕
這教會是典型的見證,是教會成長最短的直路,首先是因信入基督而丟棄偶像歸向神,然後因愛奉獻自己服事活神,因盼望等候主的再來被提。這是靈、魂、體全然成聖的三步。(五23) 串讀林後一10,詩二十三篇。 二,使徒薦於眾聖徒的良心 (林後四2) 徒十六章記錄使徒在腓立比進監受害,在與撒但的爭戰中去帖撒羅尼迦傳主死而復活的道,單單是討神歡喜,不討人喜歡,不是別有用心,貪心吃羊脂,穿羊毛,在信徒身上取利。這一切神察驗使徒的心。串讀彼前五1~4。 牧養信徒不是叫信徒尊重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乃是如同母親乳養孩子長大成人,願為孩子捨命;如同父親勸勉、安慰、囑咐,照主的警戒,使他們對得起恩召的神。 撒但的阻擋唯靠禁食禱告,如同但以理21天禁食禱告,使波斯魔君只能攔阻米迦勒21天。 使徒忠心神托付的羊群,牧養他們到主再來的時候還沒有離開主,這是神給他的盼望、喜樂與冠冕。 三,基督徒受患難是神命定的,進入神的國是強暴奪取的 (太十一12) 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因為基督在世一生經歷患難。 (彼前四1,賽五十三章) 患難是從撒但而來。(參約伯記,彼前五9) 神使用撒但增強我們的戰鬥力。(路廿二31) 藉著患難管教我們,拆毀瓦解舊造,建造新人,由於人的本性是愛惜自己,所以在神拆毀自己時痛苦不堪,如同孩子受父母的管教。 撒但是神手中的篩子,要篩去我們的舊造糠皮,基督徒受撒但攻擊,在基督裏與撒但摔跤訓練我們的戰鬥力,如同在軍隊裏受軍訓的人是非常苦的,日曬,雨淋,爬山伏地,蟲咬,夜不能眠等,這些苦是為了預備打仗。 有些人在心靈的黑夜中受痛苦,神的隱藏,撒但的攻擊,失去平安穩妥,如同約伯的經歷,經過這段黑夜,認識自己認識神,不再是風聞有神,乃是親眼看見神,提高與撒但爭戰的力量,不再懼怕牠的攻擊,學會如何抵擋牠,並且幫助別人。 〔三13節:顯明主耶穌再來時, 與首先被提的得勝者一同下來,在空中與所有不得勝的信徒面對面。(亞十四5) 四,勉勵遵守神命令,遠避淫行,不佔弟兄的妻子,親手作工,不依靠別人捐款。 在第七號吹響時,不得勝的大批基督徒都要復活與活著的基督徒一同同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在這之前得勝者已經暗暗被提。 大批被提──太二十四27;啟十四14~16;林前十五52 得勝者被提──太二十四40~41;啟十四1~5;出二十三19;啟十二5;帖前三13;亞十四5 五,儆醒謹守等候主的再來, 天天活在審判台的亮光中如同僕人等候主人回來,新婦等候新郎來到。燈裏有油生命豐盛,信托主愛主保護自己的良心敏銳。 靈魂體得救盼望主來提取: 肢體彼此警戒走十字架的正路,勉勵灰心自暴自棄的人,扶助軟弱的人起來依靠主,忍耐眾人的逼迫。不住禱告,凡事謝恩是持守到底的力量,越順服聖靈越清楚聖靈的引導,不銷滅聖靈的感動,聽道要分辨是否從基督的話而來。(羅十17)自己先從主那裏有把握,然後再聽道,以免被人帶錯了路。 靈魂體的全然成聖是神親自作成的。(林後一10) 得救的三步:靈得著生命,一次永遠的,不出代價。 魂得著更豐盛的生命,奉獻自己,追求的人才能得著。 體得救,轉瞬間身體變化,不出代價。(腓三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