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帖撒羅尼迦前書導讀 帖前一—五
(李道生) 耶穌再來與基督徒的盼望 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6—17;五23(謝鴻範) 耶穌再來! 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6—17;五23 (計志文) 聖潔的神 帖前三10—13;五23—24 (慕安得烈) 基督的複臨 帖前四13;五11 (周志禹) 帖撒羅尼迦前書導讀 李道生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一—五章 一、內容要義 本書系列為保羅書信第八卷(羅,林前,林後,加,弗,腓,西,帖前),其重要內容,系記述保羅為信徒信心生活感恩,見證自己傳福音所受的勞苦,信徒為道所受的苦害,為門徒穩固喜樂的感謝,勸勉信徒遠避淫行,為死了的信徒慰語,等候主的再來,勸勉信徒儆醒謹守,追求良善,全然成聖等事,本書每章均有論到主的再來要道,給信徒帶來喜樂有福而榮耀的盼望。 二、本書著者 系保羅所寫,是他與西拉提摩太聯名的一封書信(帖前一1),其目的是在提示主再來的教訓,糾正教會信徒對於重要真理錯誤之見解。西拉——意多樹的,是猶太人(徒十六20),為耶路撒冷教會議會所揀選的首領之一,他也是先知(徒十五22—32),後為保羅揀選作佈道的同工(徒十五40),又揀選了提摩太同行,他們在腓立比傳道時,保羅和西拉被打下監,半夜禱告,監門全開,使禁卒全家聽道受浸歸主,他們因是羅馬公民,亦得釋放出監(徒十六1—4,12,19—40柏),就來到帖撒羅尼迦講道,其行蹤事蹟續有記實(徒十七10,14—15;十八1—5;林後一19)。西拉之名字,在前後書中與保羅同列(帖前一1;帖後一1),彼得稱西拉為「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為彼得所可信託的一位帶信使者(彼前12)。 三、時地對象 本書約在主後五十二至五十三年間,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時寫的,(帖前一1;徒十八11,1—5),其對象是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要那裡門徒念給眾弟兄們聽(帖前一1;五27),本書被公認為是新約全書中最早寫成的一封書信,為信徒人人必讀之書。 四、著作原因 保羅約於主後五十一年,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受辱,被打下監,出監以後,就往相距約三00裡以外的帖撒羅尼迦去,一連三個安息日,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有不少人信主(徒十六22—24,40;十七1—4)後來被逼出境,就去西部五十裡偶外的庇哩亞傳道,又引起騷動,不久保羅先行來到南部二00裡外的雅典,後召西拉和提摩太到此(徒十七10—16)。保羅因聽教會情形,非常掛念,於是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去,自己卻留在雅典(帖前一3;三1—2),後因雅典工作效果不佳,於是來到哥林多(徒十七21—23;十八1),時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返回,帶來一些好的消息報告(帖前一3;帖前二13;帖前三6—9),且知那裡信徒正受逼迫,以及有人誤解主道,對於主的再來真理起了疑惑,認為已死之人,不能得著主的祝福(帖前一6,二14;三3—4;四3—5,13—17),因此,就寫了這封書信,給他們帶來一番安慰和勸勉。 五、主要信息 本書主要信息,是論到基督再來的預兆,在本書每一章中皆有提及(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基督再來,降生,釘死,復活,升天,再來,是神的救恩完全計畫,為信徒五大根基信仰,就再來之信息,在新約全書二六O章中,曾共提到三一八次,平均每加節中,就有一節是論此事,因祂的再來,是信徒永遠的盼望,此信息之重要性可知矣。 六、分段綱要 本書共五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五大段如下: (一)基督再來與盼望 一1—10 (二)基督基督再來與工作 二1—20。 (三)基督基督再來與聖潔 三1—四12 (四)基督基督再來與被提 四13—18 (五)基督基督再來與儆醒 五1—28 七、關係書卷 本書旨在啟導信望愛的生活,尤以論及基督再來的要道,給人信心最大的盼望,為全部聖經最重要之真理,為新舊約的秘鑰(帖前一3,10),信徒領受堅信此一真理,則能領受堅信全部聖經真理,故本書與全部聖經,都有密切的關係。 八、研讀提要 本書開始,保羅就為門徒的信心,愛心,與盼望感謝神,不住的紀念他們,這信、望、愛三方面,乃為信徒信仰生活的重點,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3—7節,歌羅西書一章4—5節,本書一章3及五章8節,同樣的提到,在其他書信中,也有許多解釋和勸勉,這是讀習本書先要領受的。 (一)基督先將本書讀習一遍,將各章所論基督再來重要啟示和教訓,多加思想和領受(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並查考舊約及新約有關此事預言預兆,必有更深的認識。(賽六三l—6;六四1;但七13—14;:亞十四4,5,9,16,20,21;瑪四1—-3,5;三17—18;太廿四3—9;29—31;廿五31—34;廿六64;可十三24—29;路廿一23—28;約十四1—3;徒一11;帖後一7—10;二1—2;來九28;彼後三8—13,啟廿二7,12,20)。 (二)基督在本書第一章中,提到傳福音是在言語,權能,聖靈,和充足的信心,第二章提到把福音託付我們,就照樣講,不要討人喜歡,乃要討神喜歡,並見證沒有用過諂媚的話,沒有藏著貪心,沒有向人求榮耀,存心溫柔等(帖前一5;二4 —7),這些要求和見證,十分重要,為今日信徒所當讀習追求和共勉者。 (三)基督本書笫三、四章中,講到受患難原是命定,靠主站立得穩,彼此相愛,心裡堅固,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立志作安靜人,親手作工,行事端正,為信徒應有常存的心志,保守的生活,和學習的功課。(帖前二9—五12,23,26)。 (四)基督本書第五章中,論到光明之子,總要儆醒謹守,追求良善,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這是信徒正常生活的秘訣,須讀習遵行,好得無比。 九、注意要點 在本書中,提出幾件比較需要領受和明白的地方說明如下: (一)基督保羅述說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疼愛他們到達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了,保羅辛苦勞碌,晝夜工作,不叫一人受累,向他們信主的人,是何等的聖潔,公義,無可指責(二2,8—10),如此赤膽忠勤,真情愛心之流露,高尚品格之表現,令人感動深思效法。(林前十一1;羅十五5 )。 (二)基督「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帖前二16),保羅意指猶太人因殺害基督,反對福音,逼迫信徒,一定要受末世的審判,亦即如他在上章所說「那將來的忿怒」(帖前一10),這都是要到主的再臨時,所要施行全地上的刑罰(帖前四16—17;啟廿11—15)。 (三)基督「論到睡了的人」,或「在基督裡睡了的人」(四13—14),皆指基督徒之死的說法(參太廿七52;約十一11;徒七60;林前十五6,18,21),因信徒之死,不過如同睡覺一樣,沒有懼怕,在基督裡與祂同在,得享安息了(腓一21—23)。 (四)基督在前後兩書中,皆有論及主的降臨信息(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4—18;五2—23;帖後一7—10;二1),或稱二次降臨(來九28),亦即主自稱祂的再來(約十四3;參啟廿二7),祂再來之時,天地之間將有許多重大奇事發生(太廿四29,30,31;廿五31;彼後三10—12;林前十五50—52;猶14;亞十四5;啟十九11—21;徒一9—12;亞十二10;十三1—9;十四4—5;賽六三1—6;珥三1—13;啟廿1—6)。 (五)靈、魂、體是人的本質三原素(帖前五23):靈,是人與神有直覺交通的功能,人有敬神之心,有是非善惡與榮耀羞恥之心,皆是出於靈的表現;魂,是處於靈和體的中間,人有愛情,欲望,痛苦,歡樂,意志,皆是出於魂的表現;體,是包含人的肉身百體,對於人與一切事物,發生觸覺感官作用,人是由這三種成分組成的。 十、史地簡介 帖撒羅尼加——意即勝利,在保羅時代,是馬其頓省一個重要城市,約在主前三一五年,馬其頓王卡山德Cassander振興此城,以其王后帖撒羅尼迦之名稱之,此後乃希臘王亞力山大同父異母所生之妹,主前二八四年,羅馬人選立此城為馬其頓省首都,至主後四十九年,該撒與龐貝將軍Pompey發生內戰,戰爭停止後,被立為自由城,該城座落於愛琴海之西北隅,面臨美麗港口,位於肥沃多水之平原上,至今仍屬於希臘國,但已被稱為撒羅尼迦Saloni,為希臘東北通往土耳其輿南斯拉夫的要衝,是一個極其繁榮的城市。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離開腓立比以後,第二次出門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約在主前五十一年,當時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受辱,被打下監,出監以後(徒十六22—24,40),就往帖撒羅尼迦去,有三個安息日時間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得不少人信主,從此就奠定了教會的基礎。(徒十七1—4),後來被逐出境,就往庇哩亞地方傳道去了,其佈道行蹤大都記在使徒行傳裡。 耶穌再來與基督徒的盼望 謝鴻範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10節;二19節;三章13節;四章16—17節;五章23節 「等候祂兒子從天降臨,就是祂從死裡復活的,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祂面前站立得住麼。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複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一10;二19節;三13;四16—17;五23) 耶穌並不是僅有一個「寄妙」的空名字,事實上她的一切都充滿了寄妙。如祂道成肉身藉童女降生的奇妙,受洗聖靈入住的奇妙,在曠野受試獲勝的奇妙,傳福音行神蹟的奇妙,被賣受死的奇妙,復活升天的奇妙,和第二次再來施行審判的奇妙。 祂的降生、受洗、傳道、受死、復活和升天,怎樣是過去歷史的事實,祂的第二次再來也照樣是將來必成的事實。使我們藉著過去已成的事實,更篤信將來必成的事實,並非空想。 特藉保羅達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第一封書信,思想耶穌二次再來對於基督徒的希望。 耶穌再來對歸正者的盼望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那些歸正者,因藉著保羅的見證,離棄了他們的偶像歸向神,是要服事那位又真又活的大主宰,並等候祂兒子主耶穌基督第二次的從天降臨,是神叫祂從死裡復活,架著雲升天,現在坐在全能者的右邊,為眾聖徒祈求,並能救我們脫離將來那永遠忿怒的耶穌。 那些歸正的基督徒們,正在日以繼夜的等候著主耶穌第二次的從天降臨,來迎接他們在空中相遇,進入祂那永遠至大無比的榮耀裡,這就正是所有歸正基督徒的希望。 耶穌再來對工作者的盼望 使徒保羅在這裡說,他們正是神所揀選的僕人。因他們傳福音時,不是要討人的喜歡,乃是要討神的喜歡。他們也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語,更沒有藏著貪心,或希望獲得人的榮耀。只是存心溫柔、不顧性命、辛苦勞碌、晝夜作工。他們的生活是何等的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所以他們所傳的道被領受了。 主耶穌基督的再來,對於祂忠心的僕人,是有激勵性盼望的,就是當主再來的時候,喜歡親眼見到主白天降臨,並一同見到他們的眾弟兄,可以同享此榮耀。 耶穌再來對聖潔者的盼望 從本書信可以看見神對眾信徒的旨意:「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前四3)和神選召信徒的目的:「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四7 ) 保羅從提摩太的報告中,知道帖撒羅尼迦教會主內兄姊們的信心和愛心,得到了安慰。特別再勸勉他們應有彼此相愛的心,和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好使他們在主再來的時候,在父神的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所以主耶穌的再來對信徒是有潔淨盼望的。 耶穌再來對己睡者的盼望 使徒保羅在這裡作見證後說:「論到睡了的人,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四13—16) 當耶穌再來的時候,那些在主裡睡了的人必先復活,然後和那些活著還存留的人,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再遇,就和主永遠同在了。所以主再來,對於已睡的信徒,有著安慰性的盼望。 耶穌再來對儆醒者的盼望 耶穌甚麼時候再來,沒有人預先知道。祂曾這樣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廿四36)彼得說:「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三10)耶穌又說:「所以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廿四42—44)。 使徒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我們既然屬於白晝,就應當謹守……」以便能「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所以主耶的再來,對於儆醒者有穩委性的盼望。因為儆醒者「卻不在黑暗裡」,主自然不會像夜間的賊一樣了。 結論 耶穌再來在聖經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全部新約二六0章裡,有關耶穌二次再來共提了三一八次之多。並且平均每二十節提到一次。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了。 假若將聖經中有關耶穌二次的道理刪去,這部聖經將失去崇高的價值,不再是基督徒的希望和安慰了。 感謝主,在聖經中有關耶穌再來的道理,記載的是那樣清楚確實。就如在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每章都提到耶穌再來的事,不僅使他們,也照樣使我們得到了無限的安慰和盼望。
耶穌再來! 計志文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10節;二19節;三章13節;四章16—17節;五章23節 耶穌再來是聖經的預言。聖經與其他書不同,因為它是神的話語,從聖經所載之的應驗,便有憑據相信它是神的說語了。 聖經的預言 耶穌降生在伯利恒。在祂出生之前的百年,便預言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果然成為事實。耶穌在世上行神蹟奇事,傳講真理,這預言也應驗了;祂騎驢進入耶路撒冷,被釘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的救主……所有這些預言,都一一應驗。 雖然宗教都有好的教訓,甚至也有部分真理,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可救人,他們是沒有救主的。為甚麼主耶穌是救主?因為祂是神,另方面祂是沒有罪的。「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若有人自稱是沒有罪,恐怕他是腦筋糊塗或是良心麻木,因為人人都犯了罪,不是大的也有小的,不是明顯的也有隱藏的。有行為的,也有思想的,如果我們認識自己,必承認無法不犯罪。但我們如今是不犯罪的,因為已經蒙了神救贖之恩。 不過,老實說,我們仍然時常有犯罪的,許多時候我們聽人見證怎樣得勝,怎樣復興,而他自己犯罪便不講出來。事實上,世人都有軟弱,是敗壞,沒有犯罪的不是人,乃是神了。耶穌從來沒有說對下起,我錯了這類話,不是祂不認錯,而是祂根本沒有罪。不但從祂生活可以見證,從祂言語也可見證。 門徒及一切聽道的人,都知道祂是沒有罪的,即使最喜歡找祂把柄的仇敵,也找不出祂的罪來。或許有人說,耶穌沒有罪,與我何干?但要知道由於祂沒有罪,才能代替和擔當我們的罪,因為祂被釘死,便赦免了我們的罪,我們信祂,便不被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耶穌受死的預言也應驗了,復活的預言也應驗了,升天的預言也應驗了。同樣,再來的預言,都必要應驗,因為大部份已經應驗,這一部份也必應驗。 世上沒有一本書比得上聖經的可信,中國劉伯溫燒餅歌是東拉西湊的謎語,但神知道將來的一切,所以能夠預言。俗語說:「天脫了鞋和襪,不知明天能否穿上。」明天的事誰也不敢預言。記得年青時和伯特利的胡小姐、藍小姐去美國,在洛杉磯的街道上彈琴唱歌傳道,美國人認為是新聞,以為只有美國人到中國傳道的,怎會有中國人到美國傳道的呢。有一家人羡慕我們的「英雄」,招待我們居住,那家的太太已經懷孕五個月了,將來若生男孩便取我的名字,生女便取她們的名字,後來她生了個女嬰。婦人懷了孕只差幾個月便生產,也不能預知生男或生女,何況更長久的事?但聖經的預言,卻能應驗。 在六十六卷新舊約書的一千一百八十九章中,共為三萬一千一百七十三節,新約占了七千九百五十九節,論到耶穌再來的真理,預言或者預表,在全本聖經共有二百六十章,等於新的全部,而新約每25節即有一節講論耶穌再來,合計有三百一十八節,可見這真理何等重要。而對照聖經,現今是末世的現象,難怪大家說,現在是末世,耶穌快再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是繼續貪愛世界,放縱宴樂,賭狗、跑馬、跳舞、不去禮拜……不,耶穌快,是應該熱心等侯祂。不然,若繼續犯罪,將來見主面時,便羞慚了。我在美國聽到一位姊妹見證說,因為父親是牧師,所在中學時代也不看電影,同學們譏笑她是「老阿婆」,不是時代青年,諸多諷刺,她很難忍受。有一天她對母親說要去看電影,為了不要再給人譏笑,母親勸告她不可。然而她為要得人同情,與一般同學過一樣生活,乃答應同學邀請。她踏入電影院,心裡便卜蔔跳,想到如主耶穌現在回來,見我不是在祈禱、讀經、唱詩,多麼難過。然而既是答應了同學,不實行也不好,於是禱告:主阿,我知禰快再來,但千萬不要現在來…!這位姊妹太幼稚了,耶穌要來,誰也不能攔阻,我們只應警醒等候,敬虔熱心預備迎見祂! 多人的見證 初期教會的門徒,十分相信主快再來,所耶穌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時,他們能夠不顧生命危險,忍受痛苦患難,至死不變的去為主工作。我們看看現今的香港,沒有像初期教會的熱心,在四百萬人口中,還有很多人未曾得救,因為許多人以為耶穌不會再來,所便沒有向他們傳福音了,我們試看初代教會的人怎樣為耶穌作見證的: 馬太又名利未,本來是稅吏,但耶穌對他說你來跟從我,他便撇下一切去跟從耶穌,並且請了許多賓客,見證自己跟從基督,他是寫馬太福音書的人。他對耶穌再來的話得很清楚:「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廿四30) 馬可是少年時候便跟從主的,當主被捉拿的時候,他去探看究竟,怕被人捉拿,丟了身上的麻布衣服,赤身逃走了。但後來他很熱心為主工作,見證主必再來,他所寫的馬可福音說:「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十四62) 路加原是個奴隸,按當時風俗,有錢的人買奴僕,為了服侍自己,有些更揀選聰明的女僕受教育,路加便因此學了做醫,足聽保羅講道悔改的。他寫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他是保羅的忠實同工,甚至保羅坐牢他也同在一起,我們今天知道許多保羅事蹟,也是他記錄下來的。他很有思想,也很忠心,對於主耶穌的再來,他說:「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架雲降臨」。(路廿一27) 約翰是主最愛的門徒,在最後晚餐時,主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側身挨近耶穌懷裡的就是他。他所寫的約翰福音與其他三本福音書不同,一般人說馬太福音說耶穌是王,路加福音說耶穌是人,馬可福音說耶穌是僕,約翰福音卻說主是神的兒子。對於主的再來,他親耳聽主說:「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3) 保羅原是極端反對基督的,逼迫信徒,他把耶撒冷的基督徒捉拿,還求大祭司取文書去大馬色捆綁信主的人。但當他在大馬色路上,天上發光照著他,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從此主呼召他在外邦人中做使徒,成為主所使用的器皿,他至死盡忠,到各處傳揚主的道,關於論及主耶穌再來的信息,保羅寫了很多,其中較顯著的為帖撒羅尼迦前後二書。 我們不但從耶穌所揀選的門徒中,發覺他們異口同聲見證耶穌必要再來。主耶穌自己更說:「我必快來」(啟廿二20)。或許有人問,耶穌甚麼時候再來,自從使徒們傳出這信息,至今已經二千年了,還未成為事實。但我們知道祂的話必要兌現。 使徒行傳一章記載耶穌升天,門徒定睛望著祂,天使對他們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祂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 以上的預兆,都證明主耶穌快要再來,而猶太人複國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預兆。他們滅亡分散到世界各地已經二千年,要想複國真不容勖,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因為猶太人發明了藥,取得了託管他們的英國所許可,可以回國。他們的錫安運動,非常成功,然而他們在世界各國已有了很好基礎,發了大財,誰願回去?可是神預備法老(希特勒)逼迫他們,因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們便回到巴勒斯坦,這地方是神所應許的,別的民族也會在那裡居住,竟沒有雨水,而他們回去之後, 雨水充足,經濟成就非凡,現在出口的產品可不少。他們複國後,四周阿拉伯國家仇視他們,想消滅他們,但他們都能戰勝。最近的一次,六天時間便結束這一場阿拉伯聯盟的戰事,這都是神所恩待而成為現代的神蹟。 耶穌再來,是不容置疑的了,問題是祂若今天就來,我們能否坦然迎見,應該除去甚麼攔阻我們不能見祂的罪?有沒有預備好自己?「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巴不得我們趁現在準備好迎見祂!
聖潔的神 慕安得烈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三章10—13節;五章23—24節 耶穌在世時曾做過這樣偉大的禱告:「聖父啊,求禰因禰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求禰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禰的道就是真理。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十七11,17,19),祂期待神的應許成就。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也曾說:「我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願神我們的父,和我們的主耶穌,一直引領我們到你們那裡去。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好使你們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前三10—13)另外又說:「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 (帖前五23—24) 請好好思想這些話,並以此向神禱告:「主阿!堅固我的心,使我聖潔無可責備。求神使我全然成聖。神無比信實,禰必成就這事。」 這是何等的福份與特權,能用這些經文做禱詞,向我們暗中的父禱告,並安靜等候在祂面前,聖靈必要做工在我們心中,將神聖潔的屬性銘刻在我們心版。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做聖徒的。」(林前一2) 聖潔的神曾在舊約中一再顯明,在新約我們也發現神的百姓藉著聖靈動工也得以成聖,所以神說: 「因我是聖潔的,所以你們要聖潔。」 追求聖潔是屬靈生命首要的功課之一,人非聖潔,就不得見神。讓我們以敬畏的心,在神面前俯伏敬拜,並用信心相信神的應許: 「那使你全然成聖的神,必成就這事。」
基督的複臨 周志禹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節—五章11節 一、去世的信徒不會被遺棄(帖前四13—18)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四13—18) 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1—12節所講的,是論到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了盼望主耶穌就要再來,心裡緊張,彷惶不安,因而保羅教訓他們要立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18節則講論主再來時,信徒被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本段經文與五章1—11節連在一起所講論的末世之事,構成了帖撒羅尼迦前書的特點(一10;二12,19;三13)。 保羅在描寫主再來的情形時,其情緒必和讀者們一樣,深切地為那期待所激動。他所有的難處就是怎樣使信徒們對這期望能有正確的態度。看他後來有作帖撒羅尼迦後書的必要,這一點就更明顯了。在使徒保羅眼光中,主耶穌的再來,只不過是基督的勝利,和天國的完成,那件主要大事的附帶事件而已。但在帖撒羅尼迦人看來,主再來時那大變動就是主要的。所以我們若以為保羅寫本段經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把他所期望的事詳細說明,那就錯了。 保羅在此特別注意的,乃是這問題所包含的一些實際問題。他的目的就是要安慰信徒,叫他們知道;主再來時無論發生何事,他們中間已經去世的人,始終都在神手中(帖前13—18),而基督徒所應盡的本份,就是要隨時準備,去面對執行審判的基督(帖前五1—11)。 保羅在此並不是講一個新的題目,因為主再來的事,是宣教師們所應傳信息的一部份(帖前一10;三13;五1)。他在這一段經文中所講的,只不過是與這題目特別有關的兩個目題。這一段經文的體裁極為相似,每段都先提到一個問題:「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前四13)「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帖前五1)接著就說這題目的解答(帖前四14—17;帖前五2—10),然後以一段勸勉的話:「所以你們嘗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四18)「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帖前五11)為結束。 保羅在13—18節中所答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他離開帖撒羅尼迦以來,在教會中已經成為很嚴重的一個問題。很明顯地,保羅和他所引領信主的起先都以為,所有信福音,得著聖靈恩賜的人,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都要有份於主所帶來的福氣。那時他們都必還是生存在世,要親眼看見祂的榮耀,分享祂的勝利。他們深信主耶穌備快再來,感覺他們已經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裡,好像這最後的大事,確有隨時發生的樣子。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或討論過,當那偉大日子來臨之時,他們當中可能有人已先去世。 很顯然地,自保羅離去以後,帖撒羅尼迦基督徒家中會有人去世,但宣教師們對於死者未來的命運如何,從來沒有講過。所以帖撒羅尼迦信徒中,有人因為他們原來的異教背景(徒十七32),加上當時異教信徒的種種譏誚和批評,不免心中動搖。若他門中間有人像後來哥林多教會中有的人那樣(林前十五12),以基督徒最後的盼望為渺茫的神話,難以實現。又或像許米乃和腓理徒那樣(提後二17—18),認為復活的事早已過,那也不足為奇。 即使帖時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對於此事沒有這樣懷疑,眼看同道們一個一個地離世,而基督卻遲遲不來,他們也不免要發生不安的感覺,以為宣教師們平時所傳之道的種種應許,似平都要落空了;基督已經復活,新的時代已經開始,聖靈正在他們中間工作,主耶穌將在榮耀裡再臨審判世界,毀滅罪惡的權勢,凡已悔改信福音的人,都將有份于天國的完全勝利等等。這一切固然是他們的信仰,但此榮耀大日始終未曾到來,那已去世的人究將怎樣呢?難道神把他們的「揀選」之恩收回了麼?他們是否已完全喪失了參與主耶穌再來的機會呢?他們是否由於犯了甚麼罪而受刑罰(林前十一30)。甚至連他們看作最高的盼望,也被剝奪殆盡了呢?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到那時為止,還沒有任何一項教義,把人死後至最後審判之間一段時期中的情況,予以明示。我們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9節,就可以看到:不但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發生這個問題,更有在哥林多的教會,顯然還因此產生了一種宗教上的習慣:當基督徒家中有人死了的時候(死者不是指教會中的信徒)他們就代表死者受洗,以為這樣可以使死者最後得享天福。但在帖撒羅尼迦發生問題的死者是基督徒,所以保羅在此所供應他們的新教訓,是適應當時實際需要而構成的神學。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順意弟兄們不知道。」保羅在此所用的引言,亦見於他處的經文(諸如羅一13;十一25;林前十1)。他用這引言似乎是在強調他所要說之話的語氣。他這樣強調說出來的話對於讀者大概是新的啟示。雖然在上面保羅已提過這問題,但論到主內睡了的人,則以此為第一次。 「睡了的人」。基督徒死了將要復活,所稱基督徒的死為睡,這正是合宜的委婉說法。然而因為「死」與「睡」二者極為相似,所以即使沒有這種信仰的猶太人和異教徒們,也有稱「死了的人」為「睡了」的。舊約列王紀上卷二章10節內所說:「大衛與他列祖同睡」,與詩人荷馬形容伊畢大麥斯( Iphidamas)的死為:「他像鐵那樣睡著了。」 ( He slept an iron sleep)那說法相類似。 「墳場」一意為「安睡之所」,其字根( Koim)與保羅用睡字的定根相同。但這字也並非基督徒所專用。保羅在此所以用這字,是因為它是一個平常的慣用字,並沒有靈魂過渡時期中的情況那種神學意義。單以這一段經文來看,我們看不清保羅是否也有猶太人的末世學觀念,以為人死後,要在陰間裡過一段有影無形的生活。我們所看得清的一點,是他確實知道基督徒死了,仍然存留在基督裡面。至於非基督徒死了以後的命運如何,並不在他的論列範圍之內。 「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這並不是說,基督徒有親友死了的時候,應該比較沒有指望的外邦人減少憂傷;而是之絕對不應該有一點憂傷。我們聽了這話,也許會立即反對:這以人情而論,是絕對辦不到的。但保羅並不是說,基督徒若於喪失親友之哀傷流淚,算是失去了他的立場。或許保羅也曾和我們同樣地說:若是一個人死了親友,而毫不哀傷,一部份是因為他看見在當時許多異教徒的喪禮中,有人哀悼親友死亡,有如癲狂的那種狀態;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竭力要信徒們明白,基督徒逢到親友過世,絕對沒有哀傷的理由,反倒應該歡喜快樂。我們作基督徒的,也許可以為自己因死者之離世受捐失而悲哀,但絕對沒有為死者悲哀的理由。 「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是指著那些沒有指望的非基督徒而說的,但伯拉圖提倡靈魂不滅(或稱精神不朽)之說,法利賽人相信人的肉身將要復活,其他種種神秘宗教也都向信徒保證勝過死亡,甚至帖撒羅尼迦的凱勃羅埃教徒( Kabeiroi)也有這種信仰(參閱央古斯Angus所著『希臘羅馬宋教索引』一書第九十—九十一頁)。 保羅此種公然橫掃一切的說法,可能有二種意義。他是特別針對那些工人階級的異教信徒而言,他們的背景與帖撒羅尼迦信徒一樣,知識淺陋,不能從一般哲學家所發表的深奧理論得到安慰,而其他沒有歷史基礎的神秘宗教,更不能使他們相信。後人對於保羅時代的種種神秘宗教,究竟能予一般異教徒的影響如何,這些宗教的觀念,滲入他們思想的程度如何,所知的並不甚多。但我們從古代許多作家的作品,和在墓誌銘上所看到的,就能確實知道古代一般異教徒,莫不以死為一切志願和目的的終點。此外,我們對於使徒保羅在此和以弗所書二章12節內所作的見證,也必須極端重視,因為他對於異教徒的情況甚為熟悉,一如他對於帖撒羅尼迦人具有清楚的瞭解一般。 「傅萊姆」( Frame)對於死的觀念引證了二種極端相反的說法,可以說明保羅的意思。一種是異教徒對於死的觀念,一種是基督徒對於死的觀念。異教徒對於死的觀念,是一卷第二世紀草制紙的古抄本中引證而得的: 「愛依任」竊信給「塔泊諾弗烈斯」和「斐羅」,「你們不可憂傷。我為『猶馬婁斯』哀傷哭泣,正如我為『底迪麥斯』哀傷一樣。我和我的家都已為你們作了一切所作的……但是任何人於遇到這種禍患時,都必無能為力,沒有辦法了。所以我只可聽任你們自己安慰自己罷」。 另一個是基督徒的若惹,系由一位同時的辯證論者名叫亞立斯底迪斯( Aristides )所說的話而寫的:「他們中間有任何義人去世時,他們就歡欣快樂,向神獻上感謝:他們送喪時好似把死者僅是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相近的地方一般」。前一項觀念所表示的是絕望,而後一種觀念所表示的則為完全的放心。 保羅在此所表達的異教徒觀念,大概是基於他對於外邦人的充分瞭解。外邦人一旦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墳墓的黑暗就是他們最後的歸宿。如此命運,誠然是他生存的親人所該悲哀的。另一方面,以保羅看來,一個人若不是在「基督裡」,豈能有甚麼盼望呢?所有靈魂不滅,身體復活,或基督的複臨,在保羅目光中,都並不是基督徒所以樂觀的憑藉。使徒樂觀的憑藉乃在乎信徒與復活之主所有的神秘聯繫。對於基督徒,死不過是使他與主同在而已(帖前四17;林後五8;腓一23)。至於「何以如此」,那對於我們的關係並不大,對於我們有深切關係的,乃是主的恩召就是這樣實現。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14節:「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保羅在此說明基督徒盼望的基礎,也就是基督教和外邦異教,及崇尚理論的哲學相區別的歷史根據。他在此所用的死字,原文是Apethane (阿配沙內,重讀第二者),是指真正的死,與上節和以後以睡眠所指信徒之死大不相同。因為主耶穌為我代受的死是真正的死。正因為有祂為我們真正的死和真正的復活,所以我們在祂裡面的人之死,才不是死,而是睡。 盔搜吞解釋說:「基督既然來到世上,為世上的生命死了,死就不再是死,而只是打盹或睡眠而已。」早期教會的教父們稱基督之死為「死本身的死」,也就是這個意思。祂的復活也是真正的復活,是永不再死的復活(羅六9 )。 「那已經在基督裡睡了的人,神必將他與基一同帶來。」基督死而復活是一件歷史事實,我們也知道我們的「舊我」因信已與基督一同死,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們的舊我,而是我們的新生命(加二19—20;西二20;三l—4),是基督的靈住在我們裡面。所以我們即使死了,仍然是「在基督裡面」(16),直到祂再來的偉大時日來臨。那時,我們將要從死裡復活,永遠和祂同在一起。 在這件事上,保羅的主要目的,既然只在安慰那些有親友死亡的信徒,而不是對反對者的辯論,所以他對於死的意義,並沒有詳細給予解釋的必要。何況帖撒羅尼迦信徒所焦慮的,也並不是復活的問題。因此也不知道在那時候保羅有沒有想到復活的身體那道理。復活的身體那道理,是他後來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5—55節內所詳細解釋的。 信徒與基督之間的神秘聯繫,從信徒真正信主受洗時開始。從那時起,信徒成了基督肢體的一部份,基督是肢體的頭。這是一種永久性的團契關係,要在信徒們一生之中,去世之後,和復活之時,一直繼續下去,到最後與基督永遠同享榮耀(西三3—4)。此種基本上構成保羅思想的觀念,不但可由主基督一生的事蹟中獲得保證,也在主一生事蹟中獲得無比的力量。 主基督已經死而復活,所以凡與基督同死的人,也必與祂一同復活(提後二11)。由於復活的基督即將再來,所以帖撒羅尼迦信徒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目睹基督帶著他們所愛的人一同再來。保羅認定復活和基督再來的事,是帖撒羅尼迦信徒從宣教師們那裡所已聽到的福音。他所顧慮的,是宣教師們于講解這道理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在基督再來以前死了的信徒的著落,交代清楚。一人於信奉一種神以後,他與那神發生神秘的聯繫,同其命運,這是當時普遍的一種觀念,而保羅更把這種觀念看作「在基督裡面」所已實現的歷史事實。基督在自己身上無論作了甚麼,祂也必要作成在祂的子民身上。這是異教徒也能瞭解的一個論據。在整個觀念後面行事的就是神。那將要把已死信徒于基督再來時和基督一同帶來的,也就是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