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书第二章拾穗 【提前二1】「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
“恳求”:原文是deeseis,是多数式。原文的意思是有所需要而祈求,感到自己有所缺乏而祈求的意思。在中文文理圣经译作“呼吁”。 “祷告”:原文是proseuchas,这字最常用于形容人向神禀告祈求。 “代求”:是替别人祷告。每个信徒应将替别人祷告当作是自己的要事。一个为主工作的人自然具有祭司的职分,而祭司的主要工作就是代求,“代求”原文是enteuxeis,英文译作intercessions。此字在希英汉字典解作臣仆见君王向他有祈求,也含有“侃侃直言”的意思,没有丝毫畏缩的心。 “祝谢”:原文是eucharistias,是感谢的意思,英文圣经译作thanks
giving。我们不但要为人代求,还要为人感谢,而为人感谢和为人代求常有很密切的关系。因着保罗常为人代求,所以他也常为人感谢。――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第一不是指时间的次序,是指程度的重要,即最要紧的。依原文在第一之前还有一个字,可译为「那么」。这字中文和合本没有译出,虽无大碍,但若加上,摆在本节开头,可能使本段的教训与前文较密切地衔接起来。── 周天和《教牧书信》 代求有一个最有趣的历史背景。这个名词是从entugchanein动词转变出来,它的原意是与别人相遇或同意别人。相遇也可以解作与别人密谈;后来,它又产生一个特别的意思:进到皇帝面前,把一份请愿书交给他。――《每日研经丛书》 恳求有强烈渴求的意念,但比在有特别需要时请求的意念更深。祷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用语,包括所有各类敬虔地接近神的行动。代求用来形容一些请求形式,我们代其他人,称神为我们的至尊者。祝谢描述在祷告中复述我们主的恩典和慈爱,并且倾心吐意地感谢衪。──《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如果我们真能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我们的属灵生活自然会变得很丰富,而有许多祷告和感谢的事。许多时候常因我们祷告的范围太狭窄,以致我们觉得祷告的题目太少、或太旧,没有甚么新鲜的话可向神祈求。――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劝你: 不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暗示在教会的敬拜中,祷告是最重要的。因为圣徒可以通过祷告经历赎罪的恩典,还能直接与神对话。恳求: 处于紧迫状况中的人或团体向神呼求。祷告: 一般的所有祈祷。代求: 为他人的中保祷告或勇敢就近神,自由而亲密的祷告。祝谢: 以感恩的心,献上的祷告。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2】主的救恩乃是为着万人的,所以我们该为每一个人代祷,求神向他施恩,不管他是多么败坏和不配。尤其是那些作元首的君王和总统等,以及所有政府中在位掌权的,更该为他们祷告,求神赐他们智慧和能力,能以本着神的原则,照着神的恩典,治理国家,善待人民,使全国上下都能更多讨神喜悦,蒙神祝福。──《读经指引》 【提前二1~3】这几节教导教会聚会时祷告的内容:要为所有的人祷告,也要为当权的代求,“君王”在原文为多数名词,泛指在上有权管理国事的人,包括保罗在世最后几年作罗马皇帝的尼罗(此人凶残无道,杀害基督徒,保罗也是在他手中被杀殉道)。信徒为他们祷告,是要他们忠心治理,让国人能过“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生活。掌权的也是神所命,因为一切的权柄都是来自神(参罗十三1注)。在位的不可滥用职权以图一己私利,纵恶欺善,弄得民不聊生。遇此情形,信徒有义务顺从神而不顺从人(徒五29)。 “敬虔”指良善和圣洁的生活,“端正”指高度的道德标准;虔心敬拜神才能从祂汲取力量成功做到这二者。“教牧书信”多次提到“敬虔”的重要(本节;三16;四7~8;六3,5~6,11;提后三5;多一1)。──《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二1~7】我们所以该为『万人』恳求,是因圣父『愿意万人得救』,圣子也『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圣灵也『为此』差派使徒,作『传道』,作『师傅』,『教导他们(万人)相信。』从此可见:(1)代祷的负担乃在对神的认识;摸着了神那广大的心,看见了基督那广大的救赎工作,自必产生广大的代祷。活在自己里面的人,难以接受代祷的负托。(2)使徒的事奉,乃是『为此』奉派的,说出他所作的,乃是根据神所作的。他因着对三而一的神那丰满的心意和工作,有了如此的认识,因此他的负担何等确定,他的事奉何等雄壮!──《读经指引》 【提前二1~8】本文强调为所有人祷告的重要性,再次确认保罗奉派作外邦人使徒的职分。本文的核心思想是“福音的普遍性”。其理由是:①基督为了全人类来到世上,并被钉在十字架上(1节)。②神希望全人类都能得救(4节)。③本文明确指出,祷告的对象不只局限在教会,而包括全人类(6节)。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15】保罗警告以弗所教会中发生的异端后,阐明教会敬拜的指南,即在祷告和敬拜中妇女应持有的态度。本章特别强调祷告的重要性和祷告的对象是全人类,阐明真圣徒的祷告具有成就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2】「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 这里的“君王”按当时来说是指罗马皇帝,是犹太人的敌人。但是保罗劝他们,即使对这样的君王也要为他们祷告,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就曾经为仇敌代祷(路二十三34),而祂自己在世时亦曾劝勉门徒要爱他们的仇敌(太五44)。 “敬虔”这字在教牧书信里特别多。提摩太前后书共有十次,此外在彼得书信和犹大书也提过。这几本书都论到教会中一些背道的事,以及人心的邪恶;可见在这末后的世代,信徒应特别注意过敬虔的生活。保罗在此对年轻的提摩太特别多次讲到敬虔,更有深一层的意思;显示在这末后的世代,青年人的生活是愈来愈放荡,愈发不敬虔了。 “端正”有“庄重”的意思。中文的文理圣经译作“庄重”,表示我们对神对人应该有庄重的态度。 “平安无事的度日”,在此不但是指环境上的平安,也是指内心的安定。――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新约教导基督徒要忠于那管治他的政府。除非政府命令他反叛神,在这情况下,他首先要向神负责,基督徒不应加入反对政府的革命或暴动。他可以直接地拒绝听从违背神话语的命令,然后静静地并顺服地接受刑罚。──《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会受在上执政者怀疑他们对政府不忠。这样,便可以让他们不受干扰地持守他们的信仰,按他们信仰所指示的道德标准而行,过安静的生活。不过,平安无事也可能指国泰民安。意思是,基督徒为在上执政者祷告,求主使他们尽忠职守,秉公行义,维持社会的安宁。这样,基督徒也便可以存敬畏神的心,循规蹈矩地度日。── 周天和《教牧书信》 保罗吩咐要为君王代求是不寻常的,因为当时在位的罗马君王是残暴的尼罗(公元54至68年)。保罗写这信时,逼迫在不断威胁着信徒。后来,在公元64年,罗马有一场灭城大火,尼罗为找代罪羔羊,便嫁祸于罗马的基督徒,把目标转离自己。后来,逼迫蔓延至整个罗马帝国,基督徒不但丧失某些社会权利,有些甚至被公开处决。──《灵修版圣经注释》 如果这些在地上的君王,在位的官长,都晓得按神的旨意治理国家,就能使我们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这话亦表示我们所在的国家,如果政治安定,对于传福音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事实上,平安无事、敬虔端正的生活是神所喜悦的,因为神并不喜欢我们天天遇见苦难,所以我们必须求神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管理一切,使我们有平安的日子来为祂作见证,这原是神的旨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为君王和一切: 为统治者祷告是因为:①为了使他们正确使用统治权,致力于国民的安宁和福祉;②为了使圣徒在安静和平安的环境中过信仰生活;③因为统治者也是人,不能排除在得救的对象之外。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4】「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明白真道原文是“达到真理的知识”,这是保罗在教牧书信中常用的术语(提后二25,三7;多一1),意思是用信心接纳神在基督里面所启示的救恩真理。── 周天和《教牧书信》 这里说神爱普世的人,愿意人人都得救。圣经也说到祂从万民中拣选祂预先知道会接受福音、相信基督的人(罗八28~29;彼前一2)。二者表面看似不一致,但本节并无人人一定得救、不会有人灭亡之意,因为经文清楚指出人须明白并接受真道才能得救。保罗要信徒为万人祷告,是因为神的旨意要救万人。要是人人都能明白真道,都蒙救赎,该是何等美好的事。“明白”的原文epignosis 指神启迪而有的认识(参来十26);明白真道是神藉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启导本圣经注释》 救恩是为全人类预备的。在这一点上,救恩有普遍性。但只有因信领受的人,才能得救<加 绪论,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从这一点上,救恩有选择性和条件性。在此我们认识到福音必须向全人类传播,得救必须先有悔改和信心(约3:16,林后5:14,15)。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5】本节有效地驳斥了一个现时流行的教训。这教训认为受祝福的童贞女马利亚,或天使,或圣徒都是神和人中间的中保。但经文说只得一位中保,衪的名字叫基督耶稣。──《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因为只有一位神,』所以我们理当全心信祂,爱祂,不可另拜任何偶像。『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所以我们只有靠祂与神和好,和神相交,蒙神赐福。──《读经指引》 【提前二5~6】这是基督教会信仰的纲要:1,信奉独一的真神(申六4);2,神为人类只预备了一种得救的方法,就是神子耶稣降世为人,舍身赎罪(太二十28;徒四12);3,神和人得以和好。 “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很可能是说,主基督的钉死牺牲不是历史上的偶然,而是神的应许在祂所定的时间实现。──《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塑造了保罗的神学思想:第一,神的唯一性和绝对性,第二,基督是代赎人类的主,离开了主,神和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和睦。第三,成为中保的耶稣基督是神,同时也是真正的人。赎价: 指为了从罪恶中拯救人类,耶稣被钉十字架(加3:13;弗1:7;彼前1:18)。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6】「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 “祂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保罗在此提及耶稣作中保的另一重要资格,就是祂曾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赎价”这字原文是antilutron,与anti有反对的意思,但有时作“还”,还价的还;平常圣经提到赎价用lutron,但在此用antilutron,是特别加强语气,有加强赎价的意思。太二十28;可十45也说到耶稣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赎价”是用lutron,但全部圣经只有此处的赎价用antilutron。“赎”表示我们曾被赎,“价”表明耶稣为我们付上了代价。这赎价实在是昂贵的赎价。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没有人能替万人付上这赎价,为何只有耶稣基督是神和人中间的中保呢?因为只有耶稣一人,可以为万人付出赎价,而且是已经付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原文是『到了他们自己的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意思是他们得救了,这事实就被证明出来了。―─ 牛述光 「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A.在保罗那个时代虽然已开始被证明出来,可是还没有普遍地向全世界传扬出去,所以保罗的意思是说,耶稣基督为万人舍命,作万人的赎价,至终必要向全世界的人完全显明,这件事实也终必被众人所承认。B.另一种解释是指着主耶稣再来时说的。主耶稣为万人舍己这事实虽然万人不一定都肯信服,可是到主再来的时候,这件事却必被显明在万人之前,证明祂的死确是作为万人的赎价,拒绝祂代赎的人,将永远担当自己的罪。――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提前二7】作传道的在字义上是个福音的使者和宣布者。使徒的责任就比较广泛──他不仅要传福音,也要建立教会,在秩序和纪律上指引教会,并且作有权柄的讲话,像主耶稣基督的使者。作师傅的要详细解说神的话语,使所有人都能明白。──《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保罗奉派见证的,是主基督以自己的死铺好了人可以到神面前的路,凡信祂名的可以出死入生。“传道的”原有获授权宣告之意。保罗是特派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徒,他用又忠心又真诚的态度教导人学习真道(看罗九1)。──《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二8】「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注:或作“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 在原文,本节开头有“所以”两字,“所以我愿男人……”英文圣经有therefore即“所以”。 在此“愿”字原文boulomai,含有“很想”的意思,语气较重。按神的创造而论,男女各有所长,亦各有弱点。男人之好斗,从孩童的举动中就可以清楚看出,男童的玩具常以手鎗和各种武器居多;女童的玩具则以洋娃娃、小猫、小狗等较多,所以圣经这里所教训我们的,都是按着男女之弱点提醒我们,并无偏袒之处。 “争论”圣经的小字作“疑惑”,男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比较多疑,而女人在这方面则常较男人易于相信;女人的疑心多是对人方面,尤易因疑生忌;但对神方面女人则常较男人虔诚。 “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祷告最重要的是能“举起圣洁的手”而不是在于是否有圣洁的地方。使徒在这里并不是说愿男人在圣殿中祷告,乃是说随处祷告,无论在甚么地方只要你的“手”圣洁,所作所行,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随处祷告都是一样有功效的。 “举手”祷告,这里大概依照犹太人的习惯而说,不一定注重举手的姿势。――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祷告使人活出属灵的品格。这是指凓教会全体说的──无论男女都应有敬虔的样式。经文中似乎只注重信徒外在的表现,其实,保罗认为敬虔的品德在于正心,有纯正的动机才会带来敬畏神的外在善行。──《新旧约辅读》 举……手……祷告是古代犹太人和外邦人以及基督徒最常采用的祷告姿势,就是站凓、伸手、掌心向上来祷告。随处虽然可解作无论何处,或在家、或在外、或在山巅、或在海洋……都可祷告,但保罗在此的意思多半是指任何有福音传到,有教会建立起来的地方,都当有公共的崇拜(参林前一2;林后二14;帖前一8)。值得注意的是,保罗除了对祷告的姿势和地点有所指示之外,还对祷告者本身应有的修养扼要说明。他所举起的手必须是圣洁的手,意思是,他不做亏心事(参诗廿六6);他必须无忿怒、无争论,意思是,他与别人有和谐的关系,愿意赦免人的罪(可十一25;太六12、14~15),也愿意向人道歉求和(太五23~24)。争论一字也可译作「疑惑」,若如此翻译,则表示祷告的人心中应有纯洁的动机,而且对神要有信心。总之,祷告的姿势并非最重要的,要紧的是祷告者本身必须手洁心清。── 周天和《教牧书信》 保罗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因男人性情比较暴躁,比较喜欢辩论,使徒是针对男人的弱点而劝勉教会中的弟兄。「争论」圣经的小字作「疑惑」,男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比较多疑,而女人在这方面则常较男人易于相信;女人的疑心多是对人方面,尤易因疑生忌;但对神方面女人则常较男人虔诚。男人对神的事往往常要先求理解,然后才肯相信,但属灵的事却决非单凭理解便能明白,常是先信后明而不是先明后信,所以保罗要求男人「无疑惑」。――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此处只提男人祷告。“举手”是当时通用的祷告姿势。本节无禁止妇女在聚会中祷告之意(看林前十一5),反可看出早期教会信徒可以在崇拜中带领祷告。只要“手”圣洁,随处都可以祷告。──《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此阐明了祷告的态度和条件。第一,祷告的人要过圣洁的生活,就是要过与罪分离的诚实的生活。第二,心中没有忿怒,第三,不应争吵或怀疑。第四,祷告不应以自我中心或以利己为目的<路11:1-13,正确的祷告生活>。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8~9】人通常的难处,男人多是容易动怒,与人争论;女人多是喜穿奇装异服,炫耀自己。但我们已经蒙恩得救,弟兄就当多多祷告,代替忿怒相争;姊妹就当以正派衣裳,代替奇异妆饰,这样才能显出基督徒的见证。──《读经指引》 【提前二9】「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 “又愿女人廉耻自守”意即女人的举止要有礼、庄重、切勿浪漫轻浮,令人产生不知羞耻或反乎常礼的行动。 “以正派衣裳为妆饰”所谓正派就是“端正”的意思,与3:2的“端正”同字rosmio,正派与妖艳相反,却不是丑怪难看,乃是含真与善之美,不带下流卑贱之成分。 按希腊文rosmios之原意是安排得十分整齐有序之意,英文圣经译作orderly。――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神对于姊妹们,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她要有羞耻。『廉』字,原文是没有的。知道羞耻,觉得羞耻,这是好的,这是姊妹天然的保护。不要穿衣服和你的羞耻是相反的。要『自守』,不要穿放纵的衣服。放纵是与自守相反的。要穿『正派』的衣服。一个基督徒,绝不应该穿一件衣服,给外教人说,你们基督徒也穿这样的衣服么?我们的标准不应该比外教人低。── 倪柝声《初信造就》 「编发,」特别是指着卷头发说的,把头发卷成像葡萄树的鬈丝那样的一鬈一鬈。── 倪柝声《初信造就》 「廉洁,」重在态度;「自守,」重在心里。―─ 牛述光 本节至14节为有关妇女的教导。有的认为其适用性只限当日一时一地;但有的则认为有普遍适用性。本节和下一节谈到女人的装饰,其着重点当为:女人最好的装饰不是珠宝与化妆品,而是“善行”(良好的举止,看《彼前》三4~5);内在的敬虔和美德(箴三十一30;彼前三1~6);衣着应高雅大方,勿奢华炫耀 。──《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二9信徒妇女当以什么衣裳为正派妆饰?】 答:中国妇女飞衣着,在数十年前仍然是保持传统的习尚,衣袖不得短过臂肘,旗袍或裙子长度必须蒙到小腿,妇女们没有袒胸露背的现象。加之圣经对于信徒妇女衣饰的教训,又有偏重的要求,如保罗说:「又愿女人廉耻自首,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提前二9)。彼得也说:「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三3,4)。照这里的意思,妇女的衣饰应当以简单,朴素,端庄,正派为原则,亦甚为中国人的固有生活伦理道德观念所符合。因此,从前有些教会对于妇女妆饰要求十分严格,如不许涂胭脂抹口红,衣着长短皆有规定,不许暴露肉体,以免眼目情欲的引诱。但时至今日,妇女衣饰服装,千奇百怪,随着时代和生活环境,在不断的进步和改变。现在教会妇女的时髦化妆,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习惯而然,落落大方,所以大家的观念,也不感到是不合体统,或不正派不道德的表现了。故此我们难以定规某种大小样式的服装作为正派的标准,其最要紧的,是教会妇女信徒如能「常有善行」(提前二10),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彼前三4),以「圣洁的妆饰为衣,敬拜耶和华」(诗一一O3,廿九2,九六9),这样则为人所敬重,而为神所喜悦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前二9~10】妇女妆扮自己并没有违反圣经,但真正的美丽却源自内心。温柔、端庄、有爱心的性格,比任何珠宝首饰都更能使人美丽动人。除非有内在美,否则单靠穿戴时兴、打扮漂亮,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灵修版圣经注释》 基督徒是注重实际的,所有行事、待人、工作、生活,都当寻求实际之意义与利益,在外表的衣饰上也当如此,我们虽然应当穿着端正的衣饰,但却并不依凭衣饰得人尊敬,乃是凭着真实美好的品德来取得人的敬重,因为这才是更能荣耀神的「妆饰」。所以保罗说「这才与敬神的女人相宜」,与神儿女的身分相称。――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又愿女人廉耻,自守……只要有善行: 前者不是指外表,而是指从高尚的内在人格发出的内在美来装扮自己;后者不是指理论和唠叨,而是指以诚实和实践遵行神的旨意。神所喜悦的不是我们的外表和口里所说的,而是我们的内心和实际行动。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9~15】保罗要妇女在会中闭口,可对照哥林多前书十四34~35。这些关乎举止仪表的事,都与当时社会习惯有关──女人不宜在公共场合太过嚣张。信主的基督徒不分男女在基督里都是平等的;但是,基督徒妇女不应走到另一极端,以致被外人指斥为没有品德的女性。所以,保罗勉励她们要沉静学道,总要顺服。──《新旧约辅读》 本文以正式敬拜为中心指出:①女圣徒的信仰生活态度;②为维持秩序,限制女圣徒的活动,及其圣经根据(11-14);③强调对女圣徒的信仰态度和得救的应许。或许有人会误解,为何唯独对妇女这般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考林前14:9-15,和本书绪论的“女性在教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圣经禁止用夫权制偏见来对待或无视女性,同时劝告妇女要以神的创造原理,塑造妇女应有的德行。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0】对敬虔的基督徒妇女来说,最名贵的妆饰不是外表的「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衣裳」,而是善行,即本乎对神的敬畏和感恩之心,向人所作的爱心的服役。── 周天和《教牧书信》 【提前二11】“一味地顺服”是针对女人在聚会中应守的规矩而讲的,这当与保罗时代的社会习惯有关。妇女信主之后,地位提高,可能在聚会中随便发问,大声讲论。一个认为妇女在公众地方发言为不知廉耻的社会,这种举动难免引起外人误会,以为教会纵容妇女放荡,影响主道的传开;所以有“沉静学道”的教训。《林前》且提到女人“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的话(林前十四35)。犹太和希腊文化,都主张妻子应顺服丈夫。但圣经有比这更深刻的教导。《以弗所书》把丈夫对妻子的关系比作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妻子当顺服丈夫,丈夫应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弗五24~25,28)。──《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二11~12】学道原文是「学习」;一味的顺服原文作「完全的顺服」或「全然顺服」;讲道原文是「教导」。保罗在此的意思是,女人在崇拜聚会时所担任的角色是学徒而不是教师。── 周天和《教牧书信》 教会深深相信,在基督里男女平等,无尊卑之别(加三28),不过,这并不表示男女不分。男人仍旧是男人,女人仍旧是女人,而且在任务方面,也因天赋本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虽然其中可能有例外,但原则上仍旧男女有别。── 周天和《教牧书信》 学道原文是“学习”;一味的顺服原文作“完全的顺服”或“全然顺服”;讲道原文是“教导”。保罗在此的意思是,女人在崇拜聚会时所担任的角色是学徒而不是教师。辖管的希腊字(authentein)是一个极少用的字,意思是“僭权”或“实施不合法的权威”。── 周天和《教牧书信》 (林前14:34-35)。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1,12保罗何以不许女人讲道?】 答:保罗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只要沉静」。此处「讲道」一词,原文字(),是施教或教训的意思(与太四23,廿八20;西三16教训字同,参新译本)。保罗在此之所以不许女人教训或管辖男人的原因,如下文的解释:「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提前二13,14)。由此可知,他所注重的,是神起初创造伦理次序(参林前十一3,8,9),以及道出女人的软弱和失败。如果他许可女人教导或管辖男人,其结果则使双方受到损害,并且也破坏了这个创造的次序,是不合体统的。他所要求女人的是应当沉静与顺服(弗五22-24);相反的意思,就是不准女人多说话,以免多言多语,大言不惭,羞辱自己(参林前十四34-36),而保守她的地位和尊严。但我们究竟是否认为保罗在此告诉提摩太,不信女人教训与管辖男人,就以偏盖全,而不准女人在任何场合聚会讲道教训人呢?这是需要另外多加思考的问题(参二二七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前二11~12保罗是否不许女人讲道?到底女人能否上讲台讲道?到底女人可否作女传道或女牧师甚至女监督,及神学院院长等圣职?】 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34节的难题研究中,对此问题已有相当详尽的解释,请参阅。 不过,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与在哥林多前书所说的有点不同。 一、中文在这里所译的不合原文,这里所译“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两句话,原文乃是“我不许一个女人教导或管辖一个男人”。在这里我们最少可以发现几件事: ①保罗并没有禁止女人“讲道”,包括上讲台讲道,或在任何聚会中讲道(见林前十四章34节的解答)。 ②此处“讲道”一词原文乃是“教导”DIDASKO(&6*aIctl,),所谓“女人教导男人”,有三个可能: A.女人在教会的议事会中发言教导男人们如何管理教务。 B.女人在讲道中提及有关男人的言行举止,加以纠正或指责。 C.女人在家中指责丈夫不当,牝鸡司晨。 不要忘记保罗有关禁止女人的这两句话,是包括两件事,即“教导和管辖”男人。保罗认为一个女人在任何场合中“既教导又管辖”男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来,都不适宜。所以他在下文提及女人的失败,以作左证(提前二章13一14节)。 二、但是根据原文,我们发现一个秘密,因为原文并非说“不准女人们教导和管辖男人们”。乃是说“不准一个女人教导或管辖一个男人”。因此,我们相信因为提摩太年轻,在以弗所传道及管理教会曾遭遇到意外的难处,即可能以弗所教会中有一个特别凶的女人,女人原文是GUNE(Y[)u初是单数字,喜欢野蛮无理干涉提摩太这个男人(原文是AN职,如加,也是单数字),暗指提摩太而言。所以保罗说“我不许一个女人教导或是管辖一个男人”,以弗所教会信徒听见保罗这句话,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保罗所指为何,同时那呱呱叫的女人,也自惭形秽,不愿再多嘴干涉提摩太了。 三、如果我们明白保罗在这里不是“禁止女人讲道”,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也“不是禁止女人讲道”的话,我们便可以下一个结论,女人是可以讲道,不论何时何地,既然是为上主发言,是没有理由被禁止的。 ①神在历史中多数使用男人为他工作与发言。 ②但在某一时期,没有男人可被他使用时,他也用女人为他工作与发言,完成计划的一部份。士师时代的底波拉便是一例(士师记四章及五章)。 ③在某一个时期,既无男人可用,亦无女人可用时,他也用小孩子来为他发言,维持神启示的延续。撒母耳时代孩童撒母耳被神使用便是一例(撒母耳记上三章)。 ④当神发觉任何人都不能被他使用时,神也用一只动物来完成他的使命。巴兰的驴开口质问巴兰,便是一例(民数记二十二章)。 ⑤其实神也可用石头来赞美欢呼(路十九章40节)。 请问,神要使用一个人,为什么要受人们传统的规限所限制呢?谁有权拦阻神去使用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为他发言呢? 米利暗也是一位女先知,领导众妇女赞美神(出十五章20节)。 以斯帖蒙神使用,拯救犹太人脱离死亡(以斯帖全书)。 腓利的四个女儿都说豫言,被神使用(徒二十一章9节)。 亚居拉的太太百基拉也可能是很会讲道的,他们夫妇二人与保罗一同去传道,而百基拉的名字常排在她丈夫之前,可能表示她比丈夫更会讲道(参阅罗马书十六章的解释)。 因此,女人如被神使用为传道,并无不可。但,女人也接受牧师圣职,则各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最低限度,女人为牧师不如男人为牧师在执行职务时方便,是可以断言的。 女人也可以做女皇,女总理,女总统,为何女人不能在圣职上与男人相等呢?在神眼中,男人与女人并无分别,分别乃在该人是否肯被主使用。――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前二12】「不许女人讲道,」原文是不许女人教训,不许女人教导男人,以下就接着不许女人管辖男人。―─ 牛述光 让我们不要以为,因为女人的事奉是私人的,又是在家里的,就比那些较公开的职事来得没那么重要。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推动摇篮的手统治世界。」将来的日子,在基督审判台前,忠心是要被数算的。这是在家里和在讲台上都能表现出来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这儿译为辖管的希腊字(authentein)是一个极少用的字,意思是「僭权」或「实施不合法的权威」。── 周天和《教牧书信》 有的人解释,保罗所禁止的是没有受过良好训练、不曾沉静学道的妇女讲道,例如以弗所教会中的女人。因此保罗在《林前》十一5是准许女人讲道的,只是须蒙头。不准讲道的大约是擅职专权,看自己高过男人的那种女人(“辖管男人”)。有的解经家认为“辖管男人”有监督管治男人的意思,不许女人讲道是不许女人在教会中担任教师的职务。“讲道”一词在圣经他处也译作“教训”或“教导”。 这两种解释以第一种较合理。保罗是在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下说这话,为的是让福音真理可以传开而不受阻拦。今天妇女在有男人一起的聚会中是不是可以讲道,应本这个原则来决定 。──《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二12是否禁止妇女受委圣职?】 提摩太前书二11、12立下这个准则:「女人要沉静学道(hesychia),一味的顺服(hypotage)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authentein)男人,只要沉静(hesychia)。」保罗指出,由创世时开始,男女已有别,就家庭与教会内的领导地位而言,男女是有分别的。提摩太前书二13、14这样说:「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eita)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exapateheisa),陷在罪里。然而女人常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Sophrosyne,此字含意是「调和」、「自制」、「慈善」、「自律」及「善于判别」),就必在生产上得救(sothesetai;此字源于Sozein,于本段经文的含义是:人类堕落之前,是女人首先接受撒但的诱惑,但女人会蒙救赎,得以脱离受诱惑的恶果。至于「生产」一词,乃指妇人生产,又或者是妇人有生育能力,但她之所以得救,绝非靠赖她将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的善功。女人得救,和男人并无分别,都是凭信心接受神的恩典。参弗二8、9)。 信徒聚集一起,组成教会这个有机体。父母子女同住,组成家庭。无论在教会或家庭内,女人都应顺服男人,神将领导教会及家庭的责任都托管予男人。然而,男人及女人在神面前都是蒙疼爱眷佑的(加三27、28);神将管理之职交与男人,并不意味男人在神面前的地位较女人胜一筹。 细读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得出下述教训: 1 神容许男人做的事情,跟容许女人做的不同。圣经清楚指出女人不能以权威的态度教导男人(「男人」即男性信徒的聚会。权威didaskein及authentein,似乎是指以长执及牧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训导及祝福信徒)。这样看来,神不容许女人负责的,却容许男人负责。笔者认为,信徒不能凭己意强解这段经文,而认为男人与女人均能承担训诲之职。(若信徒凭一己私意由解这段经文,可能陷于侵犯圣经权威的险地,又任意模塑圣经,使经义迎合自己的意愿。蒙蔽圣经原本明显易懂的意思,甚至可被视为有意地否认圣经权威。) 2 另一方面,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却不禁止女人教导个别的男信徒(例如百居拉也与丈夫亚居拉一同教训亚波罗,将神的道理更加准确地告诉他;参徒十八26。此外,圣经也不禁止女信徒讲道,但女信徒必须以敬畏及谦恭的态度传讲神的信息;在当时 来说,用帕子蒙头参与圣会象征谦恭;参林前十一5、6)。还有,圣经并未明言禁止女信徒以造就、安慰及劝勉的态度向众信徒讲道(林前十四3)。事实上,女信徒得着讲道恩赐多的是;传福音的腓力有四个女儿,她们都有说预言的「恩赐」(Charisma,灵恩;参徒二十一9)。基督徒妇女若未能参与公开聚会,这四位有恩赐的女信徒无疑可率先与这类家庭妇女接触,在家庭聚会中向妇女及小孩子传福音。腓立比的吕底亚是第一位接受保罗所传福音的欧洲信徒,在她家中有一个为训练造就门徒而设的查经班和祈祷小组。不单在河边漂染厂有聚集,凡愿意接受邀请到她家中的,她都向她们讲述福音(徒十六14、40)。一般来说,吕底亚都是在保罗(连同西拉,以及伙同保罗传福音的其他人)面前,向客人讲述基督福音。上述例子足可证明,有恩赐及敬虔的妇人都蒙神使用,藉他们赢得灵魂,又教导后进谨守神的道,无论男女老幼,都蒙她们造就。在普世福音工场上,有不少已婚或未婚的女宣教士,上述例子即可保证女宣教士也能获神重用。 3 无论如何,纵使女信徒拥有丰富的恩赐和天分,她在属灵恩赐方面的权柄也不能超越男人;这是圣经的明训。尽管女信徒可以协助教会工作,但她们绝不能担当牧养及领导地方教会的工作;提摩太前书二12已陈明个中道理。基督昔日呼召十二使徒,又差派七十门徒周游巴勒斯坦城乡传福音,使徒及门徒都由男性充任,也是因为女性不能辖管男性。读者或许想,基督复活后,首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然后才向其他人显现;此外,保罗也极力赞赏女信徒如吕底亚(徒十六)、非比(罗十六1、2)友阿爹与循都基(腓四2、3),指出她们热心事奉,配受嘉许。虽则如此,女信徒在运用属灵恩赐的权柄上不可超越男性。(有些人认为,罗马书十六2 prostatis的含意是「主持聚会的人」,但这解释与新约时期的情况不合。prostatis的意思只是「帮助、助手、保护者」罢了。阳性的prostates,在新约圣经中亦只解作「守卫者、保卫者及助手」。参Arndt and
Gingrich,Greek-English Lexicon,P.726。) 4 提摩太前书第二章清楚指出,处理地方教会的事务方面,女信徒应顺从男信徒。在家庭里,妻子也该顺服丈夫,上述两者是有关系的。纵使妻子比丈夫更有属灵的恩赐,更明白圣经教训,生活更圣洁,她仍然应在上述两方面顺服丈夫。在家庭事务方面,丈夫有最终决策权(妻子当然可以建立自己与神的关系,基督全权掌管她的生活;在这方面,丈夫便不可越权了)。妻子必须顺服丈夫,除非他侵越神掌管每个信徒的主权而要求妻子犯罪,再不效忠基督。以弗所书五22-24清楚陈明,妻子必须顺服:「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第二十一节说得好,「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但不能单单看重这句话,就忽略了二十二至二十四节,后者指出妻子乃从属丈夫。与此同时,第二十二节也清楚陈明了丈夫当怎样对待妻子;在很多事情上,丈夫应视妻子为基督赐给他的宝贝,这是丈夫绝对要承担的责任。婚姻当然要忠贞,但除此以外,丈夫循上述原则可知,妻子在很多家庭事务方面比丈夫参与更多,比丈夫更能胜任。在此必须指出,以弗所书五25-33对丈夫的要求远比对妻子的为多。妻子应「顺服」丈夫(「顺服」,hypotassesthai——受命充当军队或行伍中一特别职位,必须服从命令,使全团皆受指挥),也当「敬重」丈夫(「敬重」,phobeisthai,直译乃「敬畏」)。然而,丈夫受命爱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并不因为教会值得他爱,也不是教会满足了基督的需要或令他满心喜悦;刚刚相反,教会绝不完全,需要基督百般忍耐)为教会舍己」。丈夫所负的责任,远比妻子的重。丈夫绝不能指摘妻子不符以弗所书第五章的要求,除非他首先照吩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要爱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 女性在家庭及教会都顺服男性,使女性被禁受委圣职,那么,又为何会有女长老或女执事呢?有些学者认为,提摩太前书五2的Presbyteras(阴性众数宾格词)乃指女长老,正如阳性的Presbyter乃指男性长老而言。这解释不符合上文下理,该段经文乃指教会众信徒,包括男女老幼在内,保罗在此教授提摩太尊重并友爱教会各信徒。因此,这段经文与教会的职事绝无关系。这个道理也能应用于解释第三至六节的「寡妇」(kherai)。这等寡妇似乎没有特殊身份,并非教会的监督。保罗只提及怎样的寡妇才有资格固定地接受教会照顾——必须满了六十岁,守寡前只作一个男人的妻子,品行端正,无可指摘,而且没有子女或孙儿。 上述原则亦能应用以解释提多书第二章,这章经文讨论教会中年及年青的会友分别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第三节的Presbytidas(阴性众数宾格词)不是指承担属灵职事的女长老;因为Presbytidas与neas(少妇)及neoterous(年青男子)并排,圣经并指出,他们应该受教,择善从之,远避淫行。这样看来,根本没有理由说Presbytidas或Presbyterai是女长老。 至于女执事,新约圣经清楚记载了唯一例子,但我们不能肯定女执事与男执事的职责是否相同。根据罗马书十六1,保罗称非比为女执事(diakonos):「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diakonon,或作「仆人」)。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Arndt及Gingrich(Greek-English
Lexicon,P.184)毫不含糊地指明,此节经文足可证明新约教会有女执事,虽然此处是唯一提及女执事的经文。 新约圣经并没有教会历史中专指女执事(diakonissa)这字,因此罗马书十六2的diakonon这阴性用字乃新约中独一无二的了。由此可见,虽然女执事一职是新约教会所接纳的,但却是极例外的。使徒行传六5、6提及新约时期首批执事七人,全数是男性。会众拣选此七人为执事后,七人受按手及祈祷,接受圣职。我们断不能肯定非比是否循选举、按手祈祷被坚革哩教会委予女执事之职。然而,保罗若用diakonissa,我们才能肯定非比女执事之职与徒六5、6所言相同。 伊利沙伯伊利海蒂 (Elisabeth
Eliot)一段精辟的见解,恰可为本文作结。她这样说: 「无论在家庭或教会,男性都受委予至高的权力,他们代表了基督,是教会的头。女信徒必须乐于接受这事实,却不是百般不愿意地才勉强承认;这样,女信徒参加教会聚会及担当妻子之职,才可得着满足」。(摘自「为何我反对女性受圣职」《今日基督教》880〔1975]:14) 同篇文章稍前一段,伊利沙伯有这样深刻的观察: 「现代崇尚个性,令顺服的意义降级了。人们都说,若服从就不能作『完全的人』!人们又认为服从即牵制,因此服从是要不得的。『自由』的定义却是『无牵制』,实有歪圣经原则。耶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1、32)在神看来,人类愈服从神的命令愈有自由。若将民主的理想强加于神的国度(而神的国度显然是神权制的),这就只会令信徒失去能力,而更会使神的国度受攻击。基督是神的儿子,又是他的圣仆,基督自己也甘愿受限制。他将自己交给神,从而学习顺服。」(同上文,P.13)──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提前二13~14】严格来说,亚当所要负的责任比夏娃更大,因为夏娃是被引诱而犯罪,亚当则可说是明知故犯。正如一位学者(J. A. Bengel)所说的:「蛇欺骗了女子;女人没有欺骗男人,只说服他」。保罗在此所持的论点是:由于夏娃那么容易受蛇的欺骗和引诱,因此她显然不适宜担负教导的责任。女人曾经教导男人一次,但结果那么悲惨。正所谓「一之为甚,岂可再乎?」── 周天和《教牧书信》 『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这是神的次序,结果就是『甚好』(参创一26~31);『不是亚当(先)被引诱,乃是女人(先)被引诱』,这是撒但的次序,结果就是堕落(参创三章)。所以『顺服』的精意,乃在尊重神主宰的安排和次序;如果狂妄自高,神位安排却想不法上篡,或是坐大自居,神已废弃却摆老资格,都是已经落入撒但堕落的原则中了!──《读经指引》 这里解释不许女人辖管男人,应该沉静 、顺服的理由,所根据的是旧约《创世记》2至3章的记载。在以弗所教会中,教导的事以男人为主,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夏娃首先被诱,女人在教会中若无真道基础,又喜争着讲话,容易为虚假的教训所骗,偏离真道。这里的话也是针对当地情况而说的。此时“诺斯底主义”刚萌芽,此派中人憎厌肉体,毫不理会男女之份与各有应尽之份,很可能鼓励妇女出头讲道,主理聚会。保罗说这番话或有此背景在 。──《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女性协助男性的问题上,保罗要求女性要顺从和节制。这不是暂时的随机应变措施,而是根据神的创造原理的秩序和女性本有的软弱的心性。关于这个问题在林前11:1-16和本书绪论中都有很好的说明。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4】女人被引诱: 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女性在本性上也很软弱,所以必须依赖男性,并非是把夏娃的罪当作全体女性的罪,永远要负这个责任的意思。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5】「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这是一节特别有关基督徒妇女生产之应许。本节首两字“然而”显示,上节末句“陷在罪里”与创世记3章始祖犯罪与受咒诅之事有密切关联,按创世记第3章男人犯罪后,肉身方面所受之刑罚是“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创三17-19)。而女人在肉身方面所受之惩罚是“……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三16)。“然而”,基督徒妇女若在信心爱心上长进圣洁,便可以在生产儿女的事上得救。所以这“得救”应直接指生育儿女这件事,而没有理由按灵意解释。――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就必在生产上得救,」原文是『就必藉这生产的事得救。』意思说,女人虽是后造的,却先犯了罪,但因降生的主救赎了女人,女人与弟兄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 牛述光 「在生产上得救」:保罗或许针对异端禁止嫁娶的做法(提前4:1-3),鼓励女人接受生儿育女的天职(参创3:16)。「得救」:此词可指肉身无恙、脱离灾殃,或指灵性蒙神拯救,免受永远刑罚。──《串珠圣经注释》 “在生产上得救”可以有几个解释:(1)人犯了罪就要接受惩罚,男人要劳苦工作,女人则要受生产之苦;但无论男女,至终都可以因相信并跟从耶稣基督而得救。(2)女人尽了神所安排的责任,就显出她们顺服神并向基督委身,而妻子和母亲的最大任务就是照顾家庭。(3)这里的生产是指耶稣基督的降生,所有人都因祂而蒙拯救。(4)在经历了生产的痛苦后,女人可以学习到爱心、信靠、顺服和服事的功课。──《灵修版圣经注释》 “在生产上得救”有几种解释:1,基督道成肉身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生产”(圣婴出生),女人可因祂而在灵性上得救。不过从希腊原文很难得出这种解释。2,女人辖管男人所犯的错误,可从专心育养子女得到补救。这种解释也很牵强。3,妇女在生产儿女时可蒙保守。夏娃犯罪后,所受的咒诅中有“加增你怀胎的苦楚”和“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的话(创三 16)。女人和男子比较,身体较弱,容易轻信;若能在信心与爱心上长进,又能持家尽责,则能在分娩过程中得到保守。此一说最自然也最适合。──《启导本圣经注释》 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这句话有几种解释。从字面上分析,通过经历分娩的痛苦,使人认识到神的旨意,并藉此得到救恩 ;象征性的意思是,借着马利亚分娩耶稣基督,信他的所有圣徒都能得救(弥4:9)。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15女人在生产上得救何意?】 答:「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这一节圣经,有人认为主照字面的意思解释,乃是概括地论到任何一个妇女,倘若常存有信心,爱心,又能圣洁自守,她在生产的时候,必定会母子平安无恙,无生命丧失的危险,这对于一个信主爱主的妇女来说,确是给予很好的应许和蒙恩的指望,对于正在恐惧生产的妇女,也是给予最大的安慰和安全的保障。但是有人则认为这一节圣经,是指耶稣降生说的,因基督是那女人夏娃的后裔(创三15,注),罪是因这女人夏娃被引诱而入了世界(提前二14),照样救恩是因由童女马利亚所生基督而降到世上,所以说女人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十二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前二15 “女人在生产上得救”一语如何解释?】 这节圣经有下列两种解释: 一、基督徒妇女如果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和自守,她在生产的时候,一定会母子均安,生命不致有危险。这是一个爱主的基督徒妇女应有的享受和安全的保证。 我曾多次将这节经文安慰那些等待生产而心里存有惧怕的妇女,特别是那些首次生产和从前曾剖腹产子的妇女。保罗所说的这一节经文也算得是一个应许,待生产的妇女必须把握这应许,同时过虔诚事主的生活,定必蒙恩。 二、可是另有人解释这节的“女人”应指上文的夏娃而言。因为保罗在上文追溯亚当夏娃的事,说夏娃因被引诱而陷在罪里。“然而”她必在生产上得救,原文是藉“生孩子”而得救,孩子指未来“女人的后裔”(创三章15节),即主那稣基督而言。 这就是说,夏娃虽然犯罪也必因主那稣而得救。罪是由女人而来,救恩也因童女马利亚生那稣而临到世上所有的人,包括:男人与女人在内。――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