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书第三章拾穗 【提前三1】「“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 “监督”一词原文episkopees,此字在路加十九44译作“眷顾”,指神的眷顾。彼前二12译作“鉴察”,但在此则用作职分之专用名称。“监督”与长老实际上是相同的职位。按徒二十17,28及多一5-7互相比较,可确知“长老”与“监督”实即同一职分,不过监督是按其职责之性质,长老则是按其灵性程度而言,“长老”之称有犹太人习惯之背景(出十九7;二十四1,9;利四15),在犹太公会中有权位的人亦称为长老,而在四福音与使徒行传中更常将长老祭司与文士等人列在一起。“监督”则可能是希腊人的称呼,无论如何,圣经虽然沿用当时社会方面的人所用之名称,但它的意义却与世俗不同,不是指一种阶级的名衔,乃是一种属灵责任的职分。保罗在徒20:28对以弗所的长老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这实在就是“监督”最好的解释,所以监督应为全教会信徒之灵性儆醒,留心有谁灵性软弱,或受到诱惑就当为他们在神的面前代祷,用爱心劝勉、忠告、督责、安慰,把他们从迷路中挽回,就好像神眷顾鉴察我们一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监督,」是在上的照顾者、看顾者的意思。监督、长老、牧人,都是指着一个人说的。监督是说到职分,长老是说到生命,牧人是说到恩赐。长老是希伯来人一般领袖的称呼,监督是希腊人一般领袖的称呼。―─ 牛述光 「羡慕善工,」原文是志于善工、感于善工。―─ 牛述光 现代学者一致认为在初期教会中,presbuteros与episkopos两个名称所指的是同一个职任。关于这个认同理由有下列各项: (甲)在每一个地方都有长老的设立。保罗与巴拿巴在他们第一次传道旅行以后,建立的所有教会都立长老(徒十四23)。提多亦接受指示,要在革哩底岛的各城市分别选派并接立长老(多一5)。 (乙)Presbuteros与Episkopos两者的资格在实际上是相同的(提前三2-7;多一6-9); (丙)在腓立比书的卷首语中,保罗的问安是写给诸位监督与诸位执事(腓一1)。我们知道当时每一个教会已设立了长老。保罗绝不会在信中漏写的;故此我们相信监督与长老实在是指同一个职任。 (丁)当保罗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的时候,曾送信给以弗所的长老,叫他们在米利都和他相会(徒廿17)。在他对他们的谈话之中,他称他们为神所立的episkopoi,所以他们必须牧养神教会的羊浛(徒廿28)。故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保罗先称他们为长老,后来又称监督;因此两者是完全相同的。 (戊)当彼得写信给信徒的时候,他是以长老的身份向教会的众长老说话(彼前五1);接凓提及他们的职责是监管(oversight)神的羊浛(彼前五2)。这个动词:监管(episkopein),就是从episkopos而来的。新约中这些例子证实长老(prestuteros)与监督(episkopos)是相同的。――《每日研经丛书》 『监督的职分』。第二世纪时,以格那提(Ignatius)教导,监督(主教)高过长老;这错误的教训带来主教、总主教、枢机主教及教皇的宗教组织。这教训也就是教会体制中主教治会系统的根源。宗教组织和系统,在神眼中都是可憎的。──《生命读经》 达秘弟兄以为在使徒后期,教会已经堕落了,教会已经不正常了,再也谈不到教会承担神的见证,只是少数的人在那里持守神的道,一直等到我们的主回来,那时教会才能有恢复。因凓他这样的一个主张,不是在整个弟兄会的范围内给接受,只是在部份的弟兄会的范围里,甚至有一些弟兄们觉得,教会不能设立长老。他们以为不能设立长老,不是说不需要有长老,他们以为设立长老是使徒们作的工,使徒在使徒时代结束以后,不再有使徒了。这样谁来设立长老呢?没有人可以设立长老,因为再没有使徒了。所以在弟兄会中间,有相当部份,他们不设立长老。但是不设立长老,教会的行政和管理怎么进行?他们就有一个这样的主张,长老的服事是有的,长老的职位没有了。所以他们说,在他们中间没有明显的长老,只有暗中的长老。但是神既然在那一个时候,藉凓提摩太前书向教会来说话,虽然在以后再没有使徒,但是使徒的教训,或是说主托付给使徒的那些话,仍然是显出效力,所以现在的教会仍然要设立长老。── 王国显《提摩太前书读经札记》 “监督”是教会的管理人,早期教会的监督由长老担任(徒二十17,28)。圣经新约中,“监督”与“长老”二词常互用(徒二十17,28;多一5~7;彼前五1~2)。监督的职责主要为宣讲与教导(三2;五17);管理教会事务(三5;五17);持守纯正信仰(徒二十28~31);作信徒的榜样(徒二十28;彼前五3)。2~7节所列作监督的资格,注重个人品德与操守,其次才是工作上的才能。“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好几种解释:1,原配死后不可再娶。2,作监督的必须对配偶忠实,不可有婚外关系,也不可有一个以上的妻子。3,离婚再娶的人不可作监督。当时希罗文化容许离婚,也容许多妻。主耶稣曾严禁离婚(可十2~9),而一夫一妻乃神庄严设立的婚姻制度(创二24)。保罗此语当指作监督的必须是信守神所定婚姻制度的人,不可有一个以上的妻子。保罗既许女人的丈夫死后可以再嫁,依同理,男人的妻子死后,当可再娶。故以(2)说为可信。──《启导本圣经注释》 监督: 在初期教会中,监督的作用是鉴察教会生活,并看顾信徒的整个信仰生活。初期教会中,监督和长老是同一个职分,监督指所担当职务的内容,长老指它的职衔。(徒14:23;20:17,28;彼前5:1,2)。但随着教会的复兴和职务制度的发展,这两个职分互相区分开了。长老是指教会中受尊敬的,年老而有经验的领袖,而监督是专管教会行政和教育。在此最重要的是,监督和长老不是标榜权威的支配者,而是服侍的职分,就是扶持基督的身体——教会,看顾羊群(多1:6-9)<来1三2,3
圣徒的事奉和奖赏>。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7】具体例举了有关监督资格的15个条件。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7节所说的监督与腓立比书一章l节所说的诸位监督和今日教会的监督或会督有何不同?】 这里的监督与腓立比书所说的“监督”与“长老”完全相同,这是历代解经家均同意此种见解。在腓立比书一章1节的难题研究中已详细解释此点,请参阅。不过作者在此仍愿意覆述其中一部份。 “监督”一词,原文是EPISKOPOs(三niolcollos),指“在上细心观察者”而言。 保罗在以弗所与长者们话别时,曾用此字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指众长老而言。徒二十章17、28节)。今日有监督制的教会只有一个监督,不会有许多监督。 “长老”表示在年龄上比一般人为大而言,“监督”则表示长老在圣工上的职责而言。 保罗对提摩太说:“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三章6节),这句话就足以使我们明白,当时的监督与今日的监督不同。岂有初入教的人被选为监督的呢?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五章17节提及“长老”与“劳苦传道教训人的”两词,表示前者是管理行政的长老,后者为负责传道的长老,即监督。 今日用长老制的长老教会,也有两种不同的长老,即管理行政与负责讲道的,也有些长老教会的长老二者兼而有之。牧师在教会中工作时,长老只负责教会行政,牧师因公事外出时,长老亦可代替牧师讲道,施圣餐及其它圣工。 今日的“监督制”是始于纪元后300年,他们喜欢以监督(或称主教)为各教会或各教区最高的领袖。 腓立比教会的诸们监督也即诸位长老,当然无甚问题。 做长老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有一项是重要的,保罗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可见做长老的必须有一基督化家庭。同时做长老必须能为所有基督徒的模范。如果在属灵生活上不能做信徒们的模范,为什么要背着长老的担子呢。――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前三1~16】本章具体论述监督和执事的资格,以此明确表明这是牧会书信。保罗记录本章的目的为:①担心自己有可能延迟到达以弗所;②期望自己不在时,提摩太能够灵活运用教会制度和职分,圆满地管理教会。在此我们能够窥探保罗对教会挚热的爱,就是说保罗时常挂念同工和主的身体教会。我们认识到,本章涉及的监督和执事的规定不受时间限制,也是现代教会必须持守的教会规范。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2】「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 “作监督的”原文有指件词“那监督”,第1节之监督则无此指件词,所以上文说第1节之监督是概括全章之教会职分,而本节则特指“监督”之职。 “必须”这是十分强调的语气,表示其个人的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无可指责”就是没有甚么把柄,可以被人作为毁谤的意思,原文anepileempton,是“无可捉拿”之意。 “自守”原文sophrona意即很有理智地控制自己,常有精明的心思以节制自己,与“节制”的意思十分相似。一个身为教会长老的人,理当会为自己谨慎、儆醒,以免陷入不自知的黑暗中,因长老既居教会领袖地位。自必少有机会受到别人的提醒与劝戒,而多半是劝戒别人,所以他们必须知道如何“自守”。 “端正”指行事方面坦白、光明、合乎公理,不含黑暗、弯曲的成分,按原文二9之“正派”与此“端正”同字,可见监督待人处事应当规规矩矩不取巧。 “端正”一词既在二9用于衣饰方面之正派,即此处亦可以指监督的外表衣饰,当整齐清洁,不穿奇装异服。 “教导”原文与二12之“讲道”同一字。因为讲道必含有教导之意义,不过讲道是特指站在讲台上的教导,而教导则不仅指讲台上的教导,亦包括在讲台以外的带领和指导的工作。 “善于教导”,并不表示他常用教师的权柄,乃是指他能循循善诱,按着信徒个别的灵性情形,一步一步地引导、带领,使他们渐渐走在真理的轨道上。――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乐于接待远人”就是把自己的家向别人敞开,这在早期教会时期尤其是重要的,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公共旅馆可供旅行布道人停留,而且也有很大的需要接待有难处的基督徒。但接待远人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参罗12:13; 提多书1:8)
── Thomas L. Constable《Notes
on 1 Timothy》 「无可指责,」原是捉不住的意思,是没有把柄可以叫人拿住的意思。「端正,」也有整齐的意思,是说到态度,也是说到服装。「乐意接待远人,」原文是有爱客人,对客人是慷慨的,是友爱的。―─ 牛述光 『无可指责』用来形容无懈可击的地位,不会受人责备的生活,一件天衣无缝的艺术品或巧夺天工的技能,和一种不能更改的合约。基督徒领袖必须不单不会陷于确有弱点,而受人指控的错误中;他还必须有美好的品格能不受批评。――《每日研经丛书》 一个妇人的丈夫: 在此指禁止再婚,因为再婚时,由于家庭或子女问题会妨碍执行监督职务。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2,12】家的基本乃在夫妇,而夫妇之间首在合一。教会的长老或执事,都必须『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其属灵意义就在维持合一的见证。教会既是神的家,首要的,也是在于合一;因此我们绝不能请一个在自己家中都不能见证合一的人,来有份于神家中的服事。──《读经指引》 【提前三3】「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 “打人”原文pleekteen,是单数式,即连一次打人也不可以。 “只要温和”与“不打人”相配合,消极方面不打人,积极方面则要温和。作长老的不但要温和,传道人亦当“温温和和的待众人”(提后2:24-25),因作长老的工作与作传道的工作在牧养教会方面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分别。 “不争竞”应指在教会的圣工上不争竞,为爱主而事主,不是为争竞而事主。“争竞”显示有爱慕虚荣、属血气的成分。作长老的若有贪慕虚荣的心,则必定争着表示自己比别人强,结果就会生出毁谤、嫉妒、和各样的坏事。今日教会仍有争权夺利的情形,但圣经在此明白地告诉我们,作长老的人应当不争竞。――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贪不义之财,」原文是不贪财、不友爱钱财。长老不友爱钱财,却友爱客旅;也只有不有爱钱财的人,才会友爱客旅。因为友爱客旅是需要花费钱财的。―─ 牛述光 「只要温和,」肯接受批评,也受得住冷言热语;不但不反击,反会叫反对的人感到温暖。―─ 牛述光 『不因酒滋事』。在古代世界中,饮酒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当时的食水供应不足,有时会危害人的身体,所以酒使成了饮料之中最平常的一种,新酒会使人和神喜乐(士九13)。当以色列被掳的归回,他们必再栽种葡萄园,喝其中所出的酒(摩九14)。浓酒给将亡的人喝;清酒给苦心的人喝(箴卅一6)。――《每日研经丛书》 【提前三4】「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注:或作“端端庄庄地使儿女顺服”)。」 “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可见作长老的不但自己品德高尚,也要使儿女端庄顺服。这“端庄顺服”应包括属世方面对长辈之态度、举止、品行,以及属灵方面,对福音真道和主内长辈的敬重,但此句中文圣经小字作“端端庄庄的使儿女顺服”,则“端端庄庄”是指作长老本身的态度,他们要怎样地使儿女顺服?要端端庄庄地使他们顺服。无论如何,本节中的“使”是重要的一个字,表示儿女是否顺服,责任在于作长老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提前三4~5】本文阐明家庭和教会的关系。家庭是教会的原形,所以只有领袖管理好自己家庭,才能正确引导圣徒。在此我们认识到:①家庭是教会的缩影;②本章的主题是实践性信仰教育;③家庭生活能衡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二4~5,12】这里题到教会服事中两班重要的人,就是作监督的和作执事的,他们的条件,其中有一点共同必需的,就是善于『管理自己的家。』这是当然的,人若不能管好自己微小的,物质的家,怎么可能把神那庞大的,属灵的家服事得好?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先在自己的家里,好好认识家的意义,操练管家的功课,活出实际的家庭见证,后才能,也才配来服事、照管神的家。如果有人家中经济东賖西欠,儿女不上正轨,亲戚不相和睦,夫妇不能同心,无论如何,也不可设为长老、执事;若已设立,也该自行辞去。──《读经指引》 我们若肯先在自己家中学习实际功课,就会渐渐认识,家的基本要素,乃在爱与生命。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家不是一个办事情的地方,家更非一个争权力的地方,家乃是一个彼此相爱,供应生命的地方。虽然家中也有教育,也有工作,更有权柄、等次,但这一切必须在爱和生命里,才会有正常的进行。同样的,在神的家中,首要的,乃在彼此相爱,供应生命,然后才谈得到教导、事奉、权柄等问题。若是过份讲求这些,甚至把爱和生命损伤了、丢弃了,只剩下一些字句的道理,死板的事奉,和威吓人的权柄,那就失去神『家』的性质,也就不是教会了!──《读经指引》 【提前三5】「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 「人不知道先立自己的家,怎能照顾(照管)神的教会呢?」(新译)―─ 牛述光 这话给我们看见,一个正当的基督徒,一面固然该好好服事神的家就是教会,但另一面也不可忽略自己的家,乃应靠着主的恩典,先把自己的家管理得好,无论在财物支配上,儿女教育上,伦常关系上,都显出基督的见证,然后才配到教会来,服事神的家。──《读经指引》 【提前三6】「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 本句中“刑罚”的原文krima,按杨氏经文汇编,英文圣经中此字在新约共享过廿五次,其中五次译作condemnation(定罪),七次译作damnation(毁灭),十三次译作judgement(审判)。而中文新旧库译本圣经本句译作“就陷在魔鬼的罪案里”较为适当。在中文圣经中krima一字,有时译作“论断”(太7:2),有时译作“吃喝……罪”(林前11:29),有时译作“取罪”(林前11:34),有时译作“审判”(来6:2),由此可见,在此译作“刑罚”,语气太重,其意实即:自高自大的结果便落在魔鬼所犯的那样罪案之中。魔鬼所以成为魔鬼,就是因他自高自大,所以一切自高自大的人也就犯了与魔鬼相同的罪案,而神怎样定魔鬼的自高自大为有罪,依照这罪案也同样的判定一切自大者为罪。不过神未给魔鬼预备救恩,所以魔鬼必然要担当他罪恶的刑罚;基督徒落在自高自大的罪中时也同样被判定为有罪,不过我们却有基督永远有功效的宝血,可以重新自卑认罪,求主的赦免。――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初入教的,」原文是新近栽上的。「自高自大,」原文是为烟雾所迷,生命受不住恭维;作了监督就会不认识自己。「落在魔鬼的罪案里」(原文),意思是就自高自大起来。―─ 牛述光 『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自高自大的骄傲,乃是出于魔鬼(参赛十四12~14),所以也必受到魔鬼所受的刑罚,就是永远灭亡。惟有靠着那自甘卑微的主耶稣的救恩,我们才也能谦卑,以致最终与主同享神的荣耀(参腓二5~11;罗八17)。──《读经指引》 『初入教的』希腊语neophutos原意为『新栽种的』。初信的人有如刚种下的树,它们需时间去发根生长。── 蔡伟贤《学习领导──属灵领袖典范》 初入教的人对真道认识不深,登上高位易为魔鬼所诱,滋生骄傲之心,落入魔鬼希望他走向的灭亡里;因此“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启导本圣经注释》 魔鬼所受的刑罚里: 有一种观点是指陷入魔鬼的诱惑,但应该是指神对魔鬼的定罪,即魔鬼所要受的审判。在此我们认识到,教会的职分应交托给谦卑而德高望众的人。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7】「监督也必须在教外有好名声,恐怕被人毁谤,落在魔鬼的网罗里。」 「有好名声,」原文是有好见证。「被毁谤,」原文是被人辱骂。―─ 牛述光 教外: 指不信主的世人。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8】「作执事的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不好喝酒,不贪不义之财;」 执事的原文diakonos,意即“服役者”,指对事方面之服役,而非对人方面的服役。按使徒行传六1-6可知,执事之设立是因教会工作上的需要(当时是为管理饭食而设)。而其设立的手续,则是由使徒提出选立资格,与会众共同选出七个人,再经使徒按立,然后正式任职。这些执事的设立,目的是为要在教会杂物方面分担传道人的工作,使传道人可以专心祈祷传道为事,同时这些执事有时也作传福音的工作,如司提反、腓利,都是大有能力为福音作见证,甚至为主殉道。――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端庄,」原文是可敬的。「一口两舌,」又赞美又咒骂,又是又非。―─ 牛述光 「作执事的…不一口两舌。」东来就说东的话,西来就说西的话,当面说一种话,背后又说一种话。话语的不准确,一口两舌,一会说这一个,一会儿说那一个,这显明他的性格是何等的软弱。这样的人在神面前无法站住,在神面前没有能力。── 倪柝声《主工人的性格》 『作执事的必须端庄』。多年前,我参观伦敦的皇宫。我留意皇宫服事的每一面,从卫兵换岗到守卫的工作,都作得水平很高又有威严。甚至守卫的举止也是威严、庄重,博得别人的尊敬。在地方教会中执事的服事更该如此!甚至清扫厕所也该作得庄重。这样服事的人该领悟,他们不是在属世的地方清扫。他们乃是在服事教会,神的家。──《生命读经》 “执事”原文的意思是“服侍人的”,广义可指在教会中任何一种侍奉的工作(参帖前三2),狭义则指教会中一种特别的职事。新约圣经所记执事,可追溯到耶路撒冷教会七位信徒领袖(徒六1~6),他们的职责是管理饮食,照顾寡妇,让使徒可以专心祈祷传道。后来,执事成为教会正式设立的职事(腓一1),协助监督管理教会,因为执事所担任的是圣职,所以资格与监督大致相同
。──《启导本圣经注释》 执事: 他们主要协助教会的监督和长老,救济圣徒中的贫穷人。执事初次产生的原因,也是为了圆满完成救济工作。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8~13】在初期教会,以“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来表现作执事的资格(徒6:3)。在此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在教会担任领导职位之人所具有的道德责任和信仰的纯洁是多么重要。──《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9】「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 “固守真道的奥秘”,这“奥秘”相信就是保罗在弗3:3-6所说的福音的奥秘:“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也就是外邦人可以因信称义的奥秘(参罗16:25;林前2:7;西1:26-27)。 常存清洁的良心,与固守真道的奥秘有密切关系。“常存清洁的良心”表示其对罪之态度认真,不肯马虎。 “固守”亦表示这等人在真道上已有相当根基,是不轻易被人推动的;不但能守住,且能“固守”。――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在神的家中服事的人(『执事』的直译),还必须『在清洁的良心中,固守真道的奥秘』(原文直译)。这奥秘就是底下所说,那『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16节)。这也就是丰满基督的原则,先是显在元首拿撒勒人耶稣身上,后又显在身体就是教会身上。哦,在教会中的一切服事,也必须固守于道成肉身的奥秘原则之下;每一件成了『肉身』具体的人事物里面,必须含有奥秘基督的成份,让奥秘的基督能在其中『显现』为大。──《读经指引》 “真道的奥秘”指福音信仰的全部教训。保罗用“奥秘”一词时,指的都与神藉主基督完成的救赎计划有关;做执事的须力持此信仰(比较林前四1~2并看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真道的奥秘: 指信耶稣基督而得救的道理。无伪的信心和清洁的良心是基督徒必备的两大基石(林前4:1,弗三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0】「这等人也要先受试验,若没有可责之处,然后叫他们作执事。」 “试验”之原文dokimazo,按Dr. W. E. Vine认为,这字含有试验而可取之意,即试验者相信所试验之物有可取之处。换言之,那些被选为准备作执事的人,理当是神的仆人们看为很有希望,能够胜任的爱主信徒,然后再让他们经过时间和经历上的考验。 “这等人也要……”,似乎暗示作长老的也是先受过试验的。但一般教会的长老,多半是先作了多年的执事,然后才被按立为长老,可见其作执事之时期,亦可看作是受试验的时期了。 “若没有可责之处”,与上文第2节“无可指摘”的意义略有不同,在此特指其准备作执事之试验期间无可责备,而第2节则似乎更广泛地指其在一般的行事为人方面无可指摘。――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试验』的希腊文原字dokimozo,原用以指检验备作祭牲的羔羊,这些牲口必须没有瑕疵;这个字也用以指议员的选任,在他们得以进入罗马帝国的议院任高职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审查。── 蔡伟贤《学习领导──属灵领袖典范》 【提前三11】「女执事(注:原文作“女人”)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 本节之“女执事”原文gunaikas,是“女人”的意思(见圣经小字)。按英希对照之圣经,其英文译作wife即妻子,希腊文gunailas是gune之多数式,按杨氏经文汇编,此字在新约中共享了二百廿二次,其中九十二次英文圣经译作wife,一百三十次译作woman,换言之,K.J.V.从未译作执事,其意实是指执事之妻说的。 作执事的,不但自己“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8节),他的妻子也“必须端庄,不说谗言……”。这两句话亦助证这里中文圣经的女执事则应译作“妻子”。因上文第8节已提及作执事的“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女执事当然也不例外,第8节的话断无理由只限于对男执事说,而女执事则须另外再说一次。反之,若这里所指的是执事的妻子,则使徒再说明执事之妻也“必须端庄,不说谗言”,就很合理了。 按罗十六1曾提及“女执事”,看来圣经中是有女执事这种职分,但按这段经文而言,这里所提的不是“女执事”的资格,乃是指作执事的,其妻子应有之品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女执事”原文作“女人”,可指前文提及的执事的妻室,也可指教会中女执事的职位。从12~13两节续讲执事的资格,本节所讲的应该是执事的妻子的条件,而不是讲女执事;但也有人力持“女执事”之说。《和合本》在“女执事”下加小注,可见当日译者的谨慎,不妄作推断。──《启导本圣经注释》 论述女执事的资格。谗言: 诽谤别人属撒旦的行为,它能扰乱或破坏共同体(启12:10)。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1女人就是指为女执事么?】 答:在这一节圣经上提到「女执事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但在女执事下「有小字原文作女人」,文理译本作「会中之妇」,天主教译本作「女人」,英文本译之为women,实际上其原文就是()女人这一个字,新译本作「他们的妻」(意指8节执事之妻wives)。因为本章是专论教育职员的事,而本节列举的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此四种资格,又与提前三8,9节所要求于男执事的资格显然相似,故在和合本圣经之正文以为女执事,也是甚为合宜的(参罗十六1)。——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前三12】看本章1节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三13】「因为善作执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并且在基督耶稣里的真道上大有胆量。」 「就得到美好的地步,」就是可以到一个美好的光景,能以在主的真道上大有胆量,成为主的见证,也为主作见证。―─ 牛述光 美好的地步: 意味着由圣徒而来的尊敬和信仰的发展(来1三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4~15】本书是写给提摩太,教导他怎样管理神的家——教会,这两节清楚说明了保罗写此信的目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前三14~16】保罗论述监督和执事的资格后,阐明着写本书的动机。其动机是:①给提摩太正确的牧会指南;②确立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中的权威;③再次强调保罗个人对提摩太的关心。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5】「倘若我啝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这里的意思是:教会即储藏真理的所在。由此使我们看见,放在书柜书籍里的真理,非代表教会;教会乃是书柜书籍里的真理,放在你我的里面。如果历代属灵产业的丰富都在你我里面,那么人一进到我们中间,就要从我们身上碰见真理。──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我们得救前,只有一个属地的家,就是我们自己的家。现在得救了,就得着一个属天的家,就是神的教会。我们的肉身如何需要家庭的保护、供应温暖,我们的灵性也同样需要教会的:(1)保护,使我们不致受魔鬼欺骗,回到罪恶世界里;(2)供应,使我们得着神话语的喂养带领,叫我们的灵命不断的长进;(3)温暖,使我们享受主内弟兄姊妹彼此间的敬爱,藉以更多享受神的大爱。──《读经指引》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柱石是高举真理的,根基是坚固真理的。―─ 牛述光 「无人不以为然,」原文是无人不公认的。―─ 牛述光 就基督说,教会是一个身体;就神说,教会是一个家。身体是人的表现,家是人的居所。家就是一个人在里面,能︰(1)找着住处;(2)得着安息;(3)发表心愿;并(4)成全心意的地方。教会是神的家,乃是说,教会如果在正当的情形中,就能叫神在弃绝祂的地上,能︰(1)照着住处;(2)得着安息;(3)发表祂的心愿;并(4)成全祂的旨意。教会今天在地上,一面在里面让神安家居住,一面又在外面向人说出,见证出一切关乎神的事,就是在地上人群间托住、维持、并保守一切关乎神的真理。 『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会的使命就是保持福音真理的见证,一如房屋的柱石和根基,不容移动。而房屋建造完成之后,其间隔或外貌虽可改动,但根基和主要的柱石是不能改动的。照样,教会有责任维护真理之纯全,其坚决的态度应如房屋之柱石和根基一样,稳立不动。――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神的家: 指教会是神的子女聚集之处(约壹三10-17)。永生神的教会: 指教会是蒙神拣选,蒙神护理之下形成的集体(太18:17)。真理: 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约14:16)。柱石和根基: 意味着教会是传播和扶持福音真理的团体(太16:19)。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6】「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注:或作“在灵性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 “敬虔的奥秘”,就是指神各种属灵旨意的安排。这一切的安排,都以基督的福音为中心。 “被圣灵称义”,指基督一生所行既都有圣灵的同工,因此就被圣灵证明祂是神所膏立的义者(参徒七52)。――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或译:在灵性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敬虔就是神在肉身显现,就是说,神从人身上出来了。敬虔在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就是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从我们的肉身上彰显出来。我们若真是蒙拯救,以致在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态度上不再是自己,而是基督活着的话,这就是敬虔的生活。── 倪柝声 大,是因为这奥秘是神与人联合;敬虔,是因为这奥秘能叫人像神,和神一样。 「在肉身被显现,在灵里被称义,在使者中被看见,在外邦中被传扬,在世人中被信服,在荣耀里被接」(新译)。六个在,六个被,是由降生说到升天,或许这是当时流行的诗歌。―─ 牛述光 道成肉身,自甘卑微的基督,祂的原则乃是『被』──『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这也该是扩大的道成肉身──教会,一切行动的原则。基督如何在凡事被动,以显出神在祂身上的绝对主权;教会也当凡事被动,以彰显元首在她身上的所有地位。但愿十字架在我们身上,更深治死所有肉体的『主动』,好让基督在此真是设立祂的宝座!──《读经指引》 本节以诗歌的形式写成,可能为早期教会唱的一首赞美诗。“敬虔的奥秘”指叫人产生真正敬虔之心的奥秘。这奥秘就是主基督,祂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就人类得赎的大功。这是人对神产生敬虔的原因。 “被圣灵称义”是说圣灵在主耶稣身上工作,行神迹、治病赶鬼,特别指叫祂死里复活(参罗一3,4;彼前三18及注),证明祂是神子。 “被天使看见”:基督的复活(太二十八2)和升天(徒一10)都有天使在场。天使也在耶稣身上看见救恩的完成(彼前 一12)。“被接在荣耀里”指基督的升天。 “敬虔的奥秘”也就是“真道的奥秘”(9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以诗歌形式,向耶稣基督表白信仰,是初期教会基督论的顶峰。这句包含了耶稣基督的一切事工<路9:28-36,耶稣生平中的五大事件>。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三16神在肉身显现时被天使看见是指谁?】 答:关于天使一词原文(),在新约圣经中有的地方译为天使angel(可一13;来一13),有的地方译为使者Messenger(路九52;雅一25),因此这里提到「被天使看见」的一句话,究竟是指天上的使者(参十六题),或是指主的使徒,此为解经家常作辩论之问题,各说其是,未有定论。概而言之,有人认为这天使就是真的指天上的使者(路二10,13),如自耶稣的降世生活工作,复活升天与再来这一段过程中,皆与天使有密切的关系(路二8-14;太四11;路廿二43;太廿八1-6,廿五31;徒一10-11;彼前一12)。另有人则认为这天使是指众使徒而言,如跟从主的使徒们,对主的一切传道生活行踪,都有认识,亲眼看见,他们被称为使者(路九52;可一2,4;路七27,28),其原文皆是用(),所以我们认为神在肉身显现,被天使或使徒们看见,皆可以说得通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前三16在“敬虔的奥秘”中,有一项为“被天使看见”一语,如何解释?】 “大哉,敬虔的奥秘”,这几句话可能是当时教会内流行的一首“颂”,是信徒们在聚会时所歌唱的。原文有五个“在”字和用六个被动词,中文用了五个“被”字,但只译出两个(或连小字共三个)“在”字。原文乃是这样说: “他在肉身显现,在灵里称义,被天使(或使者们)看见,被传扬在外邦中,在世界上被信服,在荣耀里被接上升”。 在这一道“颂”里,只有一句“被天使看见”是时常为解经家所辩论。因为“天使”一词,原文是ANGELOS(*yyeA沪),这字在圣经里通常译为“天使”,但有时亦译为“使者”,因原文并无“天”字,只是“使者”的意思。 这首颂词所说的是把主那稣的一生作简明的报导:首先是道成肉身降世为人,所以说“他在肉身显现”,然后说“他在灵里称义”,指被圣灵充满及一生均过圣洁的生活而言。亦有人引用罗马书一章4节的话说“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至于以后三句均易明白,即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但“被天使看见”一语(英文圣经所译相同)则有两种见解: 一、“天使”一词就是指天使们而言,即主那稣一生的工作,均为天使所看见与认识。比方主那稣降生时,天使向牧人报信(路二章8一14节)。主那稣受试探后,有天使来伺候他(太四章ll节)。主那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时,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路二十二章43节)。主那稣复活后,天使为他向门徒们报信。主那稣升天时,天使向门徒宣布他还要再来(徒一章10一11节)。这一切都表示天使们不断注意主那稣在世的一切工作与生活。所以彼得说:“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彼前一章12节)。 二、“天使”一词指众使徒而言。主那稣选召十二人为使徒,带领他们学习传道,主那稣的一切都被使徒们所认识,所以使徒们可以把他“传于外邦”,使世人信服。 “天使”一词,在圣经中虽然多数译为天使,但该字原意为“使者”,或“被差遣者”,下列各处经文用这个字,并不译为天使,因为是指人而言。 太十一章10节;可一章2节;路七章27节的使者,均指施洗约翰 而言。 路七章24节“所差来的人”,原文即此字,指约翰的门徒而言。 路九章52节所说的“使者”指那稣的使徒而言,但原文是用“天使”这个字ANGELOS。 雅二章25节所说喇合接待“使者”,指那两个探子而言,但原文亦用“天使”这个字。 这就证明ANGELOS不是完全硬性地专指天上的使者而言。所以保罗所说的一句话“被天使看见”,解释为“被使徒们看见”,是有可能的。――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