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全書綜合拾穗 【提摩太前書總論】 本書是一個富有經驗的靈界工人,在他快要離世以前寫給一個幼年牧師的訓言。當然是於歷代教會同工最有價值最有感力的教訓,流覽全書,可知其要義即傳道人並真教會的寫影。其中靈意最要者有三: 一、純正信仰 不論教會或教會工人,其所以在真理中深造,在生命上進展,皆是根本於信仰。以信仰的價值最高,功能最大,效力最奇,作用最妙,故保羅在本書內對於教會之于工人,工人于教會,首先注重者即純正信仰。 (一)信仰獨一神 神是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1:16)。他是救恩之源,“是救主神”(1:1),“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2:3-4),教會為“永生神的家”(3:5)。 (二)信耶穌為獨一中保 “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三)信聖靈成位 “聖靈明說”(4:11),“被聖靈稱義”(3:16),聖靈既能發言,又能工作,當然是有位格的。曾“舍自己作萬人的贖價”(2:6),復活升到榮耀裡(3:16),後必二次再來(6:14),他降臨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4:15)。 (四)信完全的救恩 耶穌基督是“神在肉身顯現”(3:16)。 (五)信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就是純一的福音。“保守所託付你的”(6:20),即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猶3節),“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3:9),傳道人所傳的,教會所信的,即此極單純的信仰。且要積極進攻,“打那美好的仗”(6:12)。 二、虔誠祈禱 有了純正信仰才能虔誠禱告,會眾靈性所在地步,可由禱告征驗而知。因禱告為靈性升降的寒暑表,或謂教會欲進步須跪下往前走。所以保羅勸提摩太“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2:l--8),並特論敬拜秩序是保羅深望提摩太注重靈交問題。 (一)個人的禱告 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是願提摩太個人當以禱告為第一要緊。在天天的生活裡,把禱告放在第一個地位上。禱告是每天的第一件事,若是以禱告為第一,他生活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也必為第一。傳道人一生之得力處,全在於祈禱,或謂“傳道人的虧負,以怠於祈禱為最”。牧師詣密室祈禱時,即個人與全教會最蒙恩時。以內室有多福多恩之河流,由此湧出。不但徑達千家萬戶,且湧于社會人群中。吾人身為主僕,非以勤力工作,見悅於主,乃以多祈禱更見悅於主。亦非以努力工作多收效果,乃以竭誠祈禱,祈禱更多收效果。傳道人如未於祈禱多有靈驗,不慣於密室祈禱,不大得力於密室祈禱,決不能為有力之傳道家。 (二)會眾的祈禱 “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固然是指傳道人說,更是指教會說。路得馬丁嘗言:“祈禱為教會的堅城”,或謂“祈禱如燈塔”,又言“祈禱如自來水井”,或言“祈禱處如無線電報室”,不嘗見馬可樓上祈禱的能力,可以使教會經過五旬節嗎?前丁立美牧師曾在教會立聯禱團,真使教會獲益匪淺。質言之,牧師須個人作個禱告的人,並帶領教會作個禱告的教會為最要。但必須有通靈的祈禱,與神覿面的祈禱,以祭壇之火焚燒的祈禱,如金香爐內香煙上升之祈禱,且是與主有同心通情之祈禱。迦勒底人嘗有勉友祈禱之言日:“祈禱”。在床榻祈禱,在飲食祈禱,日出祈禱,日落祈禱,進城祈禱,出城祈禱,居家如是,往街如是,行途亦如是,吾人果如何作一禱告的人並建立一禱告的教會呢? 三、忠心工作 必須有純正的信仰,方能虔誠祈禱。果有虔誠祈禱與神在靈裡相感通,自必能忠心工作。提摩太即代表一個基督忠心僕人,努力為主工作。保羅說:“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1:12),“我兒提摩太啊,我……將這命令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1:18 19),“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恒心”(4:6-16),“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5:21) ,“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16:20),“你要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要守這命令,毫無玷污……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6:12-14)。牧師是“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正如大祭司常把會眾帶到神前,在胸牌上有十二支派的名字,表明將會眾放在心中,在肩上有十二支派的名字,表明將會眾擺於肩頭,而責無旁貸。又將冠前刻“成聖歸主”,是以會眾為榮,並把會眾成聖歸主,不是以會眾歸己為榮,乃是以會眾歸主為榮。且非成聖不能歸主。保羅諄諄囑咐提摩太的話,一言以蔽之,即當如何忠於神的家,“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 賈玉銘《提摩太前書要義》 【從教牧書信中論傳道人的生命與事奉】
首先;對於傳道人生命方面的問題,教牧書信提供我們一些重要的觀念,使我們瞭解到傳道人在生命上(Being)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 1.他有美好的品德修養與追求 保羅說:「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前六11)、「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二19)、「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多二7)。從這裡我們知道傳道人有了屬靈的生命,必然有屬靈的生活;生命是內藏的,生活是外顯的。這兩個印記有先後之別,但絕不能分開,傳道人的靈命不應亦不能缺乏外顯的生活表現,就像他講道時,他自己也要活出道來。
保羅進一步用大戶人家的器具作比喻,教導提摩太要操練自己,重視品德行為的修養。他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0)大戶人家是指神的教會,金器銀器和木器瓦器,都是比喻在教會中事奉的工人,這些器具,有作貴重之用,也有作卑賤之用。工人若要被主重用,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就是「自潔,脫離卑賤的事」,這「卑賤的事」是指前節的木器瓦器,而木器瓦器亦暗示好像許米乃和腓理徒這等人(提前1:19-20他們丟棄良心,保羅已經把他們交給撒但,提後2:18 保羅說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 提摩太必須摒棄錯謬的道理,手潔心清地服事神。除了一般性的教導之外,保羅特別針對提摩太個人的軟弱而加以勸勉,叫他「逃避少年人的私欲,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2)這私欲不僅是指情欲的事,也泛指少年人各種不正當及以自我為中心的野心和念頭。提摩太必須快跑離開這些事物的纏累,「逃避」(feuvgw)原意是急速離開,以策安全。逃避是比較消極的;積極的方法就是追求屬靈的美德。保羅認為成聖的操練不單是個人的事,也應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從別人獲得幫助。保羅勉年輕的牧者提摩太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l2),好的牧人一定走在羊的前面,因為他要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2)。 2.他對神的話語有充分的認識
甚麼是我們追求品德修養的根據呢?保羅說:「(全部)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這裡說明了聖經的來源及目的,聖經是屬靈操練的藍本。神默示聖經的目的,是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無疑這是至終的目的。
聖經乃是使人得救的書。信徒在重生之後,一生之久的屬靈生活,也必須以聖經的要道為生活的標準。在信仰方面,聖經可以帶來「教訓和責備」的效果;在行為方面,聖經可「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若按照這途徑來培養品德,「屬神的人」便能獲得充足的裝備,去完成各樣的善工。這裡「屬神的人」是指教會中有職分的工人,保羅曾用這名詞稱呼提摩太(提前六11)。因此,傳道人在預備資訊傳講神的話語時不要忘記他自己也要先被神的道所感動、改變。除非傳道人先被神的道得著,對神的道有認識,否則他無法成為一個宣講救恩之道的人。 3.他是一個禱告的人
傳道人必須是一個禱告的人,保羅本身就是一個禱告的使徒。保羅勸提摩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提前二1-4)。傳道人應該是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的(徒六4),傳道人的工作優先次序應當是,祈禱在傳道之先。初代教會的使徒們不僅以祈禱準備工作,而是把祈禱列為工作當中最優先的工作,所以傳道與祈禱是分不開的。如果傳道人缺少禱告,心中自然對人的需要,對神的心意遲鈍,一個禱告的傳道人必然是一個心中熱切傳道,且關心人需要的僕人,因為沒有禱告就沒有事奉的出路,今天的教會不是禱告的太多而是禱告的太少。在舊約時代,祭司在神面前代表會眾事奉,肩牌上的寶石,刻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以弗得胸牌上,也刻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出28:21 這些寶石都要按著以色列十二個兒子的名字,彷佛刻圖書,刻十二個支派的名字。)﹔這是表明祭司的心思意念,全是神的兒女,兩肩之力,全為擔當他們的軟弱(出28:12亞倫要在兩肩上擔他們的名字,在耶和華面前作為紀念。)。這正是我們在天上的大祭司主耶穌基督的形象,也是表明我們基督徒作祭司的職分,在神面前為人代禱。 4.他是一個對家庭有責任感的人
牧師應該是一位愛家庭的好丈夫、好父親,聖經說:「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三4-5)因為他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家,所以他就曉得怎樣照管神的教會。換言之,牧師應該有一個很理想的家庭,使妻子生活幸福,對妻子體貼入微,協助她打理家務等;牧師的兒女也相當幸福,因為他們有一位好父親,肯花時間在他們身上,與他們一起生活,當他們有甚麼人生問題時,他也能作兒女們的輔導,甚至組織家庭禮拜。牧師的家庭就像教會的縮影,若以同樣態度管理教會,教會也必然蒙恩。善於管教兒女,牧師如果要兒女順服,他必須以身作則,在行事為人上有很好的榜樣與見證。 其次第二方面,保羅對於教牧人員在事奉上也有一些提醒及勉勵,他認為一個傳道人應該在事奉上(Doing)成為忠心有見識的人。因此,他提到一些原則: 1.他對事奉盡心竭力
上述四個原則都是傳道人針對自己生命而下的工夫,而在事奉上主要是為別人的。保羅談事奉,特別強調話語的事奉工作。他說:「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又說「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前四11-13),「但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多二1),「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這些經文除了強調傳道者必須注重話語的事奉外,也論到真理傳授的過程。保羅的教訓是從主所領受的,在大馬色的途中,他獲得耶穌基督對他的啟示,使他明瞭原來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就是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福音的真義現今顯明了。這是提摩太從前所學的「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一13),也是保羅交托他的「善道」(提後一14)。 事奉神的工人的首要任務,是在傳授真理的過程中,竭力持守真理的純正和完整。因此保羅吩咐提摩太必須「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原文的意思是切割的正直。這就是說,在詮釋神話語的時候,應當深入淺出,不偏不倚,讓聽道者能直接瞭解真理的整全意義。這樣,話語的執事便可蒙神悅納,自己亦無愧於主。保羅在提摩太后書二章3-6節採用三個榜樣來描繪一個事奉的人,藉此勸勉提摩太。這些榜樣包括士兵、比武的人及農夫。作士兵的基本條件是專一,不被世務纏累,這才可達到當兵的目的。軍隊平時所接受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惟有高度的克己自律,才能預備在戰場上對敵。事奉神的工作就是一場屬靈的戰爭,工人必須專一從事。第二個榜樣是競技場上比武的人,他若想獲勝,必須按照規矩比武,才有得著冠冕的機會,否則便徒勞無功。同樣,只有根據聖經的原則來作神的工,才可得到主的賞賜。農夫的特徵是努力耕耘,經常等待農作物的成長,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揠苗助長。不辭勞苦是獲得糧食的先決條件。所以,傳道者事奉的成績,全看他是否專一和勤奮而定的。 2.他對時代要有透視力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提後三l)。這是保羅對提摩太的一個命令,就是身為時代的工人,必須對時代有清楚的洞悉,對人心有認識,才能帶領教會,餵養他們,攻破仇敵的計謀,領人歸主。
保羅為福音的緣故受到逼迫,提摩太應當效法他,願意與他同受苦難(提後二3)。「末世」不是指將來才臨到的日子,乃是基督兩次降臨之間的時期。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就是生活在末世之中。自從耶穌基督第一次降臨,教會便在末世裡見證福音,基督的降臨,結束了舊約時代,打開了新約時代,亦即末世的日子。保羅用「危險」描繪末世,是因為末世是一段滿有危險、邪惡、難以應付的時期。作為福音的使者,提摩太必須早作準備,不致為兇惡的時勢所勝。
保羅刻劃末世的光景:無論是個人、家庭或社會,道德生活都是敗壞不堪的(可參提後三2-4)。而在宗教生活上,不少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這可能是指教內的不良份子,假借宗教的名義胡作非為,保羅叫提摩太逃避他們。 3.他對事奉滿有活潑的盼望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看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7-8) 保羅認為他一生的事工好像打了一場勝仗,又好像跑完了一段路程,他已到達人生的終站。他渴望並深信可以獲得的,是神所賜的獎賞,就是「公義的冠冕」。一個傳道者對他的事奉一定要有盼望,沒有盼望的事奉,就像沒有目標的賽跑一樣。所以事奉神的人,是帶著信心出去工作的,並且盼望將來的結果,就是能得神的喜悅。 綜合保羅在教牧書信中給傳道者的一些生命與事奉的原則,我們都能很清楚的看出:一個傳道者他的生命狀態與事奉的能力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作為一個傳道人不是只有恩賜就夠了,他也需要追求靈命的長進,如此他才能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時代工人,為主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