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提摩太前书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提摩太前书启示的基督──教会秩序所启示的基督(江守道)

提摩太前后书研究(巴斯德)

提摩太前书精华(漆立平)

提摩太前书──神的建造(张向辰)

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简介………………提前…………………林昆财…………九

保罗的青年同工……………………………提前…………………吴乃恭………一九

提摩太前书的基督论………………………提前…………………吴乃恭………二三

 

 

提摩太前书启示的基督──教会秩序所启示的基督(江守道)

 

「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所以先将这些事写给你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4-16)

祷吿:亲爱的天父,当我们继续聚在祢面前的时候, 我们仰望祢把祢的话解开,好叫我们借着祢的话,得以看见祢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看见祂, 就得改变成为祂的形像,好使祢的荣耀得着称赞我们实在要把这段时间交托在祢手里,信托祢的圣灵把祢的儿子启示在我们里面奉我们主耶稣的名阿们。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圣经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其中每卷都是启示主耶稣神的心意是要我们读祂的话语的时候,都能在我们的灵里窥见我们的主耶稣,得着关乎祂的启示在圣经里每一卷书中,神愿意我们都能看见所启示的基督在这卷提摩太前书,我们求主叫我们看见基督

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在圣经里自成一组, 都是使徒保罗最后所写的书信,是写给个别的人,不像其他的书信是写给各教会这两个人——提摩太和提多,受托在地上作神的工,保罗写了这三封个人的书信给他们,但这些信却跟他写给腓利门的私人信有别腓利门书是真正给个人的,因为是有关私人的 另一方面,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信,虽然是给个人 的,却是关乎教会的事保罗写信给这两位服事神的年轻弟兄,是要激励他们,教导他们,帮助他们把神的家整理妥善为了这个原因,这些书信被称为保罗的教牧书信

神使用保罗写了不少在新约圣经里的书信和书卷这些著作可依写作的大概时日而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很可能是在主后五十二至五十三年间写成的第二组包括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和罗马书可能是写在主后五十七至五十八年间第三组就是所谓保罗的监狱书信——以弗所书 歌罗西书腓利门书腓立比书——可能是写于主后六十二至六十三年间最后一组包括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可能是在主后六十七至六十八年间写的

曾经有一位弟兄对这四组书信有很美好的领会 他说:第一组书信就像是写在保罗事奉的早晨,所以书信中满了希望的曙光;第二组书信就像到了保罗工作的午间,正从事对抗各种谬误;在第三组书信中, 保罗在他的工作到了下午,落在深思的宁静中;末了一组是保罗工作的黄昏,他呼颞众人负起责任我认为这位弟兄对保罗所写的书信的看法很巧妙

在细读这卷提摩太前书以前,首先要把写信的日期重组一下保罗在罗马的监狱里有两年之久,但当时他可以住在自己租用的房子,还可以接待凡来探访的人,享有相当程度的自由路加在使徒行传记录当时的事时,就以保罗这段经历结束。当然我们知道使徒行传所记录的活动,事实上从来没有停顿过。)

使徒保罗在这第一次在罗马下牢后,很可能得了释放,因为他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诉说他在两难之间,一方面他渴想离世与基督同住(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但另一方面,他若仍存留在信徒中间, 就可以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因此他甚感为难结果他认为神愿意他仍要存留一段日子所以他在监牢里所写的腓立比书里,他说希望很快打发提摩太往他们那里,让他们知道他的情况换句话说,事实是保罗当时预期他就得释放在腓利门书里,他也有同样的预期,甚至叫腓利门为他预备住处,盼望在得释放以后,可以去探望他们所以相信保罗在受两年的囚禁以后就得释放,获释以后,他大概马上就打发提摩太去腓立比,吿诉弟兄们他已获得释放,而且打算去探望他们

保罗获释后开始回到小亚细亚可能途经革哩底岛使徒行传没有记录过他曾在革哩底留过,最多可能只是匆匆路过该地那儿明显是有些信徒, 保罗途经那里,看见当时的情景,但没有时间多作停留,因此他把提多留在那里,然后自己继续去小亚细亚。很可能他先到了以弗所,以后前往歌罗西跟腓利门短暂相会接着他又回到以弗所,发现那里的情况极需要帮助,但自己没有时间亲自处理,结果留下提摩太在以弗所,自己径自去马其顿哥林多,和其他地方他原来希望很快就回到以弗所,但为了某些原 因,他耽延了,不能如期前往因此他在马其顿写了提摩太前书,告诉提摩太,他若耽延日久,借着这封信,提摩太「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在这时期内很可能保罗也写信给提多吿诉他去尼哥波立会面因为他打算在那里过冬或许他果真在尼哥波立过冬。(我们必须采用这些不能十分确定的字眼,因为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资料中推敲出这些事件的经过。)在尼哥波立,他和提多会合,然后一同去西班牙我们记得在罗马书,他提说过切望有一天能到西班牙一行他从西班牙回来以后,再度回去小亚细亚在提摩太后 书,保罗提及过提摩太跟他流泪道别,这件事很可能就在这回他重返以弗所时发生的保罗离开提摩太以后,去了特罗亚,后来又从特罗亚往别的地方,就在这时候他再被逮捕,送回罗马去

我们不确实知道他是在那里给再逮捕,或许是在特罗亚,或是在哥林多,或是在其他地方,因为当时的情势已大大改变他大概是在主后六十三年获释,因为从历史中我们知道罗马城大火是发生在主后六十四年当时是尼罗皇下令烧毁罗马城,而当大火燃烧起来时,他在弹竖琴庆贺为甚么他要这样作? 我们并不知道可能他是想重建罗马城,或是为了其他原因当时大火惹起民众激愤,群情汹涌,要闹起义。为了平息民愤,尼罗皇要找代罪替身,基督徒就成了现成的众矢之的。因此他宣吿是基督徒放火烧城,于是所有公愤都落在基督徒头上,这就是在罗马基督徒大受逼迫的开始为了这缘故,保罗成了被监视的人。

后来保罗显然被捕了,但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他是以罗马的通缉犯身分被捕,因为凡是基督徒的,在当时都成了必须要绳之以法的罪犯保罗就给带去罗马受审但这回他所受的待遇不再像上次那么安舒, 他所受的待遇,是罗马法律下真正的囚犯,可能是囚禁在地牢里等裁判当然我们知道,最后保罗被斩首处决他不能给钉十字架受刑,因为他是罗马公民 他在殉道以前,写了最后一封信,就是提摩太后书

所有上述的历史背景可能是重组出来却相当准确的事迹记录从中我们知道这封提摩太前书是保罗在第一次被囚获释以后从马其顿所发出的指教提摩太一个信主的人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弗所教会

在没有继续说下去以前还有一点关乎背景的事要说明的就是以弗所教会的历史从使徒行传十九章,我们知道保罗在第三次的传道行程中到了以弗所,在那里神开始兴起祂的见证,建立了教会在以弗所城内发生了极大荣耀的事,许多人亲就主,归信的人绝对顺服神以弗所是座大城,充满很多行邪术的人和其他拜鬼神的事归信主的人把他们行邪术的书,堆在众人面前公开烧毁他们绝对专一跟从主,主也实在赐福这个教会保罗在以弗所住了三年,这期间全小亚细亚属罗马的省份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以弗所教会确实曾经有过光荣的开始

然后保罗离开以弗所那地区,要上耶路撒冷, 心甚迫切,要赶在五旬节前到那里在上耶路撒冷的行程中,他突意避开以弗所城,因为知道如果再到那里会见弟兄们,可能就不能离开他们,所以在事前安排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在米利都与他相会使徒行传二十章记录了他与长老们分享,提到他如何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或在众人面前,或在私下,劝戒他们,从来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总是与他们交通神的旨意他也提到他如何亲手作工维持生活,凡事给他们作榜样他把长老们信托给神的恩惠,并告诉他们,他以后不得再见他们了他警吿他们,在他离开以后,会有凶暴的豺狼进到他们中间,甚至在以弗所的信徒中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引诱人离开基督去跟从他们这是保罗跟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分别时最后说的一番话,然后他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就在那里被捕。

保罗在该撒利亚关了两年,然后给解去罗马,受当时的该撒尼罗皇的审问在罗马的监牢里,他写信给以弗所教会在这封以弗所书可窥见以弗所的弟兄们十分爱主,主借着保罗大大开启了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领受神的奥秘,明白又领悟这奥秘以弗所书涉及基督教真理的高峰,而保罗能跟他们分享这些高超的启示

然后保罗从首次在罗马坐牢获释以后,又回到以弗所,但那儿的情况已经改观,当时跟他写这封以弗所书相隔了大概有五年工夫,但他发现情形跟以前大不相同:长老们都离世了,必须按立新的长老;而且在他离开了的那段日子,他以前警吿过他们的事竟然发生了——凶暴的豺狼已经开始进到他们中间要吞噬他们,甚至在他们当中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引诱信徒离开基督去跟从他们这是改变了的情况——教会混乱无序,极需要在教会中重建秩序

但是保罗心感催迫,要去探望其他地方的教会, 不能多逗留在以弗所,因此把提摩太留下来,让神用他重整教会的秩序保罗去了马其顿,但心中仍旧挂念以弗所教会的光景;因此就写了这第一封信给提摩太,叫他知道如何在神的家中建立起秩序很可能提摩太办得相当成功,因为在启示录二章,我们知道以弗所教会秩序良好要记得到了写启示录的时候,一 代已经过去了,在启示录中谈及的是新的一代,当时教会不再有秩序的问题事实上,以弗所的信徒依旧劳苦作工,而且有辨别的能力;他们看来样样都有, 只是缺了一件教会外面的秩序恢复了,但失去了内在的质量信徒们都循规蹈矩,但内心却失去起初的爱;为此,复活的主责备他们,说:「我要责备你,我要反对你,因为虽然教会满有秩序,可是起初的爱已经丧失了你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参启 2-5)这是唯一可以怪责以弗所教会的事现在我们要回到保罗给提摩太第一封的信

教会秩序

在提摩太前书我们要在教会秩序中看见基督。 甚么是教会秩序秩序是甚么我们往往以为秩序是外在的东西以为在教会里有某些事必须要加以整理最常见的想法总以为教会秩序是组织的问题 如果能把事情组织洽当,那么神的家自会整顿有序我们是可以这样作,但即使是这样,这教会在神眼中看来仍然没有上轨道;因为圣经里所说的秩序,不仅是外观的问题,而是内在生命活出的结果比方我们的身子,身上各部分秩序井然,如果失去秩序,人就会生病但这个秩序并不是由外面加以组织出来的, 而是里面的生命活出来的结果教会也是如此,教会的秩序不是靠人组织出来的许多时候人要组织教会,就会挑选一些长老和执事,以为这样就有了新约教会的模式,因为已经有了组织上的秩序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到几个月工夫, 一切都会瓦解;就算组织得更严谨,一年之内也会烟消云散,因为这并不是基于真理

教会秩序其实是基督在整体教会的发表是在神子民中基督生命的成长显明或发表出来的属天完备的秩序教会秩序并不只是外在的事,因此在教会秩序中,我们必须看见基督如果看不见基督,那么所组成的秩序不是真正的,只是冒牌货,在神面前毫无价值但是当神的子民活出基督的生命而产生真实的秩序,那就没有比这个更美更有意义更能造就人的了提摩太前书就是论及这样的教会秩序

这卷书信一共有六章我们当然知道经文章节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圣经原本是没有章节之分,每卷书是一整篇文章不过为了方便,这卷给提摩太的保罗书信分为六章。有趣的是,这六章刚好分别论及教会秩序的六方面我们就按章逐一提论一下

神的家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教会是甚么教会是神的家我们的主耶稣说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不能胜过她。(参太十六18)这就是教会。「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主是建造者,祂正在建造这个教会这个家,在祂自己身上祂是那盘石,为此阴间的众门打开,全力攻撃教会但感谢神,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教会,因为是基督建造的基督所建造的家是神的家,是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神居住在这家里

教会并不是个物质的建筑物不是人所建造的 教会是基督自己建造的。「我要建造我的教会,如果不是祂在建造,那就无论我们多劳苦作工,都是徒劳无功不错,在教会的建造上,我们是被召与祂同工,但是当我们一同与祂作工的时候,事实上是祂在我们里面作工,也是借着我们作工教会若不是基督建造的,就不是神的家,神永远不能居住在其中,因为祂在那里没有安息

蒙召出来的人

教会是甚么教会是永生神的集会。「教会在希腊文原文是EKKLESIA意思是「蒙召出来的人 奉主耶稣的名一起聚会。「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 十八20)

那就是教会我们这些蒙主救赎的人,是蒙召出来的我们不单是从永远灭亡中蒙拯救,也是蒙召出来的神用逾越节的羔羊把以色列子民从死亡中救出来,同时他们必须从埃及出来——他们是从埃及人的世界分别出来,因为他们是蒙召出来的,他们不能留在埃及那里守逾越节他们不能!他们是蒙召从埃及出来教会是蒙召出来的一群人;我们是从世界各国、各民、各族各方蒙召出来的神把一群人呼召出来归给自己,他们聚集一起成了归于永生神的信徒集会神是活的,因此这个集会成了活的实体我们在永生神面前聚集成为一个活的实体,而这个教会是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柱石是甚么在圣经里柱石常代表见证因为柱石立起来是叫众人都看见柱石上刻有文字,又或柱石本身赋有某种意义柱石耸立起来就是代表和宣示某件事总而言之,柱石是为某件事实作见证那就是柱石

根基是甚么?根基是储存库,用以盛载一切; 一切都以此为根据,而一切也源于根基。「永生神的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真理是甚么?我们的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主耶稣就是真理当然真理有多方面,在整本圣经里都可以找到真理,但这许多方面的真理都总结在我们的主耶稣身上。主说:「我就是真理。」

教会是甚么?「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会本身和在教会里面是没有真理的,这一点的认识是十分重要。教会并不具备本身的真理或教义,绝对没有教会说话,就只是提论基督,而基督就是真理 因此,教会既然是真理的根基,那就表明基督已经把自己存放在教会里教会成了盛载基督一切的丰盛的储存库如果我们在教会里找不到基督,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祂呢?如果我们在教会里找不到真理,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真理呢?基督已经在祂的丰满里把自己完全交给教会,这样,教会就成了神的真理的根基和守护者教会也是真理的柱石,为真理作见证教会要高举基督,使人人都能看见祂教会并不要自己站出来让人看见,绝对不是的教会站出来的目的是叫人人都看见基督

纯全的教导

在本书信第一章提及教会秩序,我们以为首要是该设立长老,但这是到第三章才论及要建立教会秩序,首先要有纯全的教导;换句话说,教会所教导的必须是基督在教会里我们所得的教导,除了基督以外,没有别的很可惜在以弗所教会,虽然开始的时候满有荣耀,但在接下来的五年间,教会发生一 些事,有人在教会里散播异教,也有人传讲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些究竟是甚么?我们不大清楚,但大概是诺斯底派的见解和犹太教的习俗

在第一世纪的末期,诺斯底派所倡导的教义开始萌芽,到了第二世纪开端才真正发展长成,但在第一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信奉诺斯底主义的人自认洞悉一切,他们批评别人无知,自夸晓得万事的隐秘,通晓奥秘的事,洞悉宇宙的起源,也认识发展出来的一切玄妙概念和各种哲学推理我们也知道犹太教在逐渐发展以后,人就钻研家谱和虚渺的传言之类的东西 这些倡导和犹太教的风气开始散布在以弗所教会里, 代替了该要传讲的基督

纯全的教导就是基督的教导,不但是教导有关基督的事,而且所教导的是基督本身教导基督的结果使人活出爱保罗劝戒提摩太「嘱咐那几个人, 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一3-4)

以弗所教会的人谈论律法的事,教导信徒要守摩西的律法摩西的律法自有它的用途,保罗说律法是可以应用的,但只是为那些不法不义的人基督徒的生活表现是高于律法,却不是没有律法;我们是要活出超越律法要求的样式,因为我们是活在恩典之下,而在恩典下活出来的要比在律法之下的有更髙的水平

那些人也在谈论属于推理想象和哲理的事情令自己感觉很好自认聪明睿智和通达情理但保罗指出这样的教导,究竟会有甚么结果呢?看看果子就会知道那是甚么树,结果就是辩论怀疑争吵等事。       

甚至在今天的基督教圈子里如果我们除了传讲基督以外不传别的话岂不是不会再有辩论争吵和分裂了吗可是在今天的基督教里往往我们谈论基督以外的事所以在神的子民中就发生混乱分裂和纷争如果我们教导基督,结果就能「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这样的教导总归是爱,而这个爱并不是人性的爱,而是AGAPE——神性的爱如果是传讲基督,人接受了基督,结果他们就得着清洁的心,也得着无亏的良心良心被血洗净,就能对那作他们的救主和主的基督耶稣生出无伪的信心,最终结果是对神那纯洁的爱和信徒间彼此的相爱我们遵从这样的教导,就会知道那结果是甚么我们需要纯全的教导去整顿家里的秩序,也惟有教导基督我们学基督,生命自会改变,就能给模成基督的形像基督是爱

保罗引述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在第一章,他说:看我这个人,自负自义,狂暴待人,逼迫信徒,以为那就是事奉神但神在祂极大的怜悯中叫我遇见基督,我看见了那义者,听见祂向我说话。」就因为遇见主,他整个人完全改变了,成为传讲耶稣基督福音的使徒这就是纯全的教导如果要整顿神家中的秩序,就必须要有这纯全的教导,就是教导基督愿我们不教导别的,只传讲基督你或许以为那就会太单调枯燥了绝对不会的!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 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以丰盛。」(西二9-10上)基督的教导是永远取用不 尽的,祂是无穷无尽的,因为在祂里面有测不透的丰富只要我们认识祂,经历祂,我们自会改变,给模成祂的形像,就如保罗一样这是纯全的教训

聚会

教会是甚么?教会是永生神的教会。「教会这个字本身就表明我们要聚集,你不能把自己关在密室里作基督徒;依据神的话,是没有这样的基督徒的我们不能只作个别的信徒;不错,我们是个别得救的,没有人可以代替别人得救,每个人都是自己个别得拯救,每个人都必须在基督里有自己个人的相信;但在我们得救以后,我们就聚集起来成为基督的身体,就是永生神的教会圣经吩咐圣徒不可停止聚会,因为知道那日子临近了(来十25)。我们既然知道主来的日子近了,就该尽可能常常聚会

我们聚会是要开心,享用一段社交时刻吗?若是这样,你还是到社会里去找好了但你若去神子民的教会,你是聚会敬拜神神寻求的是真诚敬拜祂,在灵里和在真理里敬拜祂的人神实在厌烦那些只在肉身上有敬拜的动作,或是那些在魂里靠一些艺术气氛作敬拜的人

我们聚集在主的桌子前纪念主祂对我们显出何等的爱何等的恩慈何等的怜悯何等的恩惠! 祂给我们何等的救赎,和何等的拯救!我们前来纪念基督,称颂祂!我们是圣洁的祭司,必须一起来作祭司事奉祂古时的祭司们并不是个别分开事奉:一个在这儿事奉,另一个在那边事奉,或是各人依自己意愿来事奉不是的祭司虽多,却是作为一个祭司圑体去事奉,在圣殿里受大祭司的指令一起去事奉我们的主耶稣当然是大祭司,在教会里的圣灵在地上代表祂,而我们这些作圣洁的祭司的,聚集一起成为神的殿,一起来事奉祂,献上灵祭赞美敬拜祈求和歌颂我们献上灵祭,把基督献还给神来满足祂, 这就是教会所以教会必须有所谓公开的敬拜换句话说,教会必须要聚集如果没有聚会,就没有实际的教会;所以我们必须一起聚会一起敬拜一起歌颂主一起在主的桌子前纪念祂一起祷告当然我们必须有个人分别的祷吿,这是需要的,但是作为教会,我们必须聚会在一起祷吿,聚会在一起受教导, 聚集在一起交通,彼此服事等等

祷告

第二章论及一起聚会,是公众的敬拜在这章里特别提到两件事,第一件是祷吿这里提出有关祷吿的原则,主要不是针对个人的祷吿,但这不是说因此在私下个人的祷吿就不用留意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依旧是合用的,但这一章的重点是在团体的祷吿。教会有她的职事不错,我们每个人都各有职事,我们需要去发掘它,加以发挥,好叫教会得着造就但教会,作为一个团体的器皿,有她特定的职事;教会的职事是圑体的祷吿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提前二 1)教会是个团体祷吿的器皿,教会有责任,有要完成的职事,就是为万人祷吿,不是光为自己亲爱的人祷吿。我们要为万人祷吿,因为神的旨意是要万人得救,认识耶稣基督,这是我们的父神的心意所以教会聚集祷吿的时候,必须为万人祈求,也要「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祈求,这不仅是为了叫他们信主(这当然是主要的),而是因为神把他们放在掌权的地位上我们虽然是在地上的外人和客旅,但既然活在地上,那就是活在他们的权柄下,所以要为他们祈求,好叫他们能真正成就神所指定给他们的职份,真正作神的用人,执行神的公义,而不滥用权柄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祷告

为这些在位者祈求的另一个理由,是为了我们能过平静安宁的生活,能在神与人面前敬虔度日在恶人当权下,信徒要过宁静生活是不容易的;信徒会受迫害,要给下放劳改营,会受诘问熬炼和试诱,要过敬虔的生活实在不容易因此,我们必须为在位的人祈求,好让我们能过敬虔的生活荣耀神不要那么无知,妄想只要我们是活在某种不良的政权下,神能在我们里面得更大的荣耀我们不要如此无知假若神把你放在这样的处境,祂的恩典是够你用的;但若你以为自己可以应付,你要知道你永远不可能做得来的般来说,我们应当为在位的人祈求,好叫我们能安宁敬虔度日这是教会团体的祷告

关于教会的祷告,还有进一步的教导:「我愿男人……随处祷告。」(提前二 8)「随处」是指教会公开的聚会我们聚集一起的时候,就当举起圣洁的手祷吿,无忿怒无争论我们聚会祷吿的时候,就该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但要记得,若要祷吿有果效,我们祷告的人在神面前必须要对换句话说, 义人的祷吿是大有功效的不是我们凭自己作义人,而是神称我们为义。祂既然使我们称义,那么我们就是义人

圣经说:男人祷吿,要无忿怒,无争论男人尤其易受试探,向弟兄姊妹或其他的人容易勃然发怒; 或易生疑爱理论男人往往爱争论,而我们也喜欢跟神理论,或质疑祂所以当我们祷告的时候,必须无忿怒,无争论,跟弟兄姊妹和洽相处,跟一般的人也要这样;向我们的天父心存顺服,只愿祂的旨意成就我们属灵的光景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祷吿

又愿女人……(二9 )我很欣赏又愿」这两个字,因为这表示女人也要祷吿有一些地方只许男人在公开的聚会中祷吿,不许女人开声祷吿,只能沉默不作声我常说:如果女人不能作声,那她们也不该开口歌颂但圣经从来没有禁止女人祷吿,圣经还说:「又愿女人……,所以女人也可以在公众面前祷吿但该怎样呢?男人所受的试探是发怒和争论,而女人所受的试探是喜爱外表的装饰,但没有内在的美德所以圣经说:女人祷告的时候要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装饰。「装饰」原文是COSMOS 是指着世界有如一个体系,意即女人在装饰上要存一种不属这世界的精神——不像世人追随时尚,而是与世人有别,标志着敬畏神的特质这并不是说女人该衣着褴褛寒酸我在别处读到论及合宜衣饰的话,但不知道对不对,在此姑妄言之女人合宜的衣装,是不要开时尚风气之先,也不要落到不合时宜的地步, 总得要合乎中道我就让你去揣摩吧

讲道

这里的经文也提到讲道,是指在教会聚会中公开教导「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提前二 11-12)这里的「讲道」,是指她们不要作教师,也不要辖管男人在教会的聚会里有神定的次序:男人代表基督,而女人代表教会,两者都必须准确代表出来,因此在讲道这事上有神这样指定的次序

教会管理

第三章是论到教会的管理神的子民聚会在一 起,就当有管理,有行政在教会的管理方面,有两种职份——长老的职份和执事的职份神在祂的子民中兴起人来担任长老的职责,去管理监督,和牧养羊群又兴起执事或女执事,料理每天行政上例行的事宜,就如管理饭食,探望病患,和一些肉身上需要料理的各种事宜。

提到作长老和执事的资格,奇怪的是没有强调办事能力我们会以为作长老去管理,就必须要有办事能力,所以如果你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长,无疑地你可以当教会的长老。但是,不!这并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这里所提及的甚少与工作能力有关,倒是差不多都与德性有关但不仅是德性,因为如果光着重德性,那么不信的人也能具备一些资格对作带领的长老的要求是属灵的质量,对作执事的要求也是如此。所以在初期教会选立七个人管理饭食的事,他们必须是圣灵充满的(徒六3)。甚至在这方面的教会管理,也是要求基督自己,是要彰显基督,在各人身上 发表基督;这样,他们才能服事基督的身体

话语的职事

第四章是聚焦在神家中的职事,指神话语的职事教会里不但要有管理,也要有教导,就是话语的职事神赐给教会的有使徒有先知有牧师和教师又有传福音的,为要成全圣徒弗四11)神把这些人赐给教会,是为了那宇宙性的身体,但在地方教会里会有先知和教师

在使徒行传十三章,提到在安提阿教会,有五位先知和教师,他们是地方教会的先知和教师,负责当地教神话语的职事,他们并不是长老,而是在当地教会传讲神话语的保罗以提摩太为例,向他说:「你要按着正意传讲真道,就必须先注意自己的灵命。」 换句话说,不只是要教导人;作教导的人本身,也必须深得神的教导;不是只顾所说的话,而要留意说话 的人。因此保罗对提摩太说:「要操练敬虔,因为不仅是对今生有益处,对要来的世代也有益处。」(参 8)我们需要操练自己,接受圣灵的操练,需要成长,叫我们可以有神的形像,在爱心言语行为, 以及人际关系上——在凡事上能真正彰显基督;而当我们向人说话的时候,就是把基督传给他们所以保罗说:「你要自己谨慎,留心你给人的教导——就是你的职事。」纪律

第五章论到纪律教会里要有纪律——这是很重要的;没有纪律的话,就没有教会,我们不能称之为教会如果纪律荡然不存,一切就会陷于混乱无章, 各人任意而行所以教会必须要有纪律,但在执行纪律上必须谨慎,要存着爱心去作

洽当的表明

第六章谈到教会要有一个洽当的表明。教会既然是个见证,就必须在世人面前维持洽当的表明主耶稣在彼拉多面前作出洽当的表白,所以我们在世人面前也必须是这样。我们要表明的是:主耶稣是我们的一切;我们信靠祂,把我们的生命全交付给祂;祂是我们所信赖的那一位,是我们所事奉的那一位这是我们所要表明的保罗特别提醒那些在地上富有的人,不要信赖地上的财富,财富是靠不住的,必须信靠神我们要向世人宣吿:我们信靠神;我们信靠基督,祂是我们的一切这才是洽当的表明,是十分好的见证

提摩太前书是论及教会秩序的书信而教会秩序若要真实的话,必须是基督——祂的发表,祂的彰显,祂生命的流露;否则教会只会沦为一个组织,不是真实的,没有属灵的价值

祷吿:亲爱的天父,为了祢正在建造祢自己的家,我们称颂祢,感谢祢!我们深信祢要把她建造成荣耀的教会,毫无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 哦,我们的父阿!我们感谢赞美祢,因为祢正在地上建立祢的教会,祢向我们启示,教会的秩序并不是外表的东西,而必须从里面出来的哦,愿我们得以认识基督,并且因认识祂而在教会里面有这个秩序,叫祢的荣耀得着称赞,祢的子民得着造就现在我们把祢的话交回祢的手中;若是可行,求祢为祢的荣耀使用这些话奉我们主耶稣的名阿们

 

提摩太前后书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四十课 提摩太前后书

 

题示:在研读这一课之煎,请先将提摩太前后书读完两遍,读之时,试试将两卷书作一个比较。

 

   这几卷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再加上一卷短短的腓利门书——之所以得名又被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是写给几位在教会里负责牧养的。(即使是腓利门,虽然他是教会里的一位长老,但他也负起相当大的牧养责任,因为保罗在书信中这样说:「写信给……以及在你家中的教会」。)

 

   这几卷书在圣经里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它们被编在九卷教会书信之后(罗马书至帖撒罗尼迦后书),和九卷希伯来信徒书信之前(希伯来书至启示录)。两组九卷书的内容和重点都大不相同,而居中的四卷教牧书信把两者连接起来,自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使徒行传把四福音书的信息转接在教会书信里,同样的,这几卷教牧书信,不论在性质上,或在编排位置上,也是把前面教会书信中的教义转接到后面希伯来信徒书信去,变成另一个新的重点、新的表现。这些道理我们在这里先提一提,稍后,我们会再详细的讨论。

                  ——巴斯德(J S B )

 

  我在较早的一课里面曾经说过,倘若圣经里面有一部分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熟读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别为每一个基督徒写的,例如九卷教会书信(罗马书至帖撒罗尼迦后书)。如今在这里我们又再加上一句:倘若圣经里面有一部分是每一个传道人都应该熟读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别为传道人写的,例如四卷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再加上一本腓利门书。稍后我们会指出,加上这一卷是非常恰当的)。这几卷书之所以称为教牧书信,是因为它们都是以一个牧者的立场来看一个有组织的教会。当然里面也充满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有关的教训,但里面的信息,却是特别着重于与教会守望的人有关的。

 

  我们不须要再花时间去讨论这几卷书的作者是谁了。因为从最早的时代至今,大致上每一个解经家都同意是保罗写的;虽然近代有一些「高等批评家」对这一点产生疑问,正如他们对圣经中每一事件都产生疑问一样。但也曾有过更多同样高资格的学者反驳他们,认为花时间去研究这一点是毋须的。

 

这几卷教牧书信的特点分为三方面:(1)在主题方面;(2)在主旨方面;(3)在位置编排的意义方面。现在,首先让我们概括地看一看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的内容,把其中的大纲分析列出来。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本来是以弗所教会的牧师(提前一3)。根据这两卷写给他的书信和使徒行传来看,他当时是一位比较年轻的牧者,同时也是保罗十分喜爱的。倘若我们依照年历来查考他的生平,我们会有十分丰富而有趣的得着。

 

  这两卷书信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嘱咐」。在两书之上最少提及这个词十次以上。究竟保罗嘱咐他什么呢?前书(18和六20)和后书(1214,二2)都有清楚的答案——就是嘱咐他要「保守」所交付他的。在提摩太后书一章十二节保罗又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按原文「我所交付他的」应该译作[他所交付我的」。保罗写这两卷书之时知道自己不久将要离世,于是他藉这卷书信嘱咐提摩太,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勇敢的、忠心的,「保守」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一节那里,清楚的说明所交付他的就是:「神交托我荣耀的福音」。

 

  深入一点来看这两卷书信的第一卷,我们立刻发现它的大主题是地方教会与主任牧师,可以说是一本小小的教牧手册。

 

  第一章一开始的十七节经文是写信的理由,以一个颂赞词为结束:「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上,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跟着这颂赞词之后(1820),保罗用非常严肃的口吻来向「儿子提摩太」介绍他的「嘱咐」。

 

  到二章一节就是这个「嘱咐」的开始。之后,整卷书信就清楚的分为两部分,第二和第三章论及会众和他们的品行;第四和第五章论及牧师和他的品行。

 

  再看一看全书来证实这一个分析:第二章的头八节经文是有关男人和他们在会中的祷告;以后的几节是有关女人和她们在公众场合的仪态。第三章头七节经文指出作长老的资格;以后的几节论及作执事的资格。所以二、三章实际上是论及教会的秩序和职务。

 

  四、五、六章跟着是着重牧师和他的品行。第四章指出怎样向全体会众作「基督耶稣的好仆人」;例如在忠心的教导上(111),和在生活的榜样上(1216)。五至六章指出当怎样向会众中不同的阶层表现自己的品行;例如向年老的和年青的人(12),向寡妇(316),向长老(1725),向夫人(18),向富人(919),到了这里,又是以一个嘱咐作为结束:「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整个分析列出来就是这样:

 

  由一章三、四节看来,这卷书是保罗嘱咐提摩太去做一些以前曾吩咐他做的工作。可能保罗给他这封信作为执行职权的证据,免得有人不服从他。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十分感谢神赐给我们这卷书信,不然,我们今天也不知道怎样带领教会了。

 

提摩太前书

 

地方「教会」与「牧师」 

 

一个嘱咐(18,六1320)

 

—「保守所交付的。」

 

解释写信的理由(117)

「嘱咐」的简介(1820)

 

  会众与领导方法(二~三)

 

     有关会众的秩序()

 

       男人与公祷(18)

       女人与仪表(915)

 

     有关会众的职务()

 

       作长老的资格(814)

 

  牧师与他的品行(四~六)

 

     向全体会众()

 

       在忠心的教导上作「好仆人」(111)

       在生活的榜样上作「好仆人」(1216)

 

     向各种阶层(五~六)

 

       年老的与年青的(12)

 

       寡妇(316)

       长老(1725)

       仆人(18)

       富人(919)

 

结束的嘱咐(2021)

 

    一个嘱咐,一个挑战,一个预测

 

提摩太前后书的一个「嘱咐」

 

  容我们再强调,不论在形式上和感力上,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都实在是一个「嘱咐」。这嘱咐保罗从前曾一度在口头上告诉了提摩太,只不过现在藉书信再加强,再弄清楚,和再加申论(参提前一4)。请看书信的内容怎样由始至终都保持这个嘱咐的意思:

 

「曾劝你……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提前一3)

 

「但命令(即嘱咐)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5)

 

「我儿提摩太阿……将这命令(即嘱咐)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18)

 

「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11)

 

「这些事你要『嘱咐』他们,叫他们无可指摘。」(7)

 

「我在神和基督耶稣并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嘱咐』你。」(21)

 

「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13)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17)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提后四1)

 

究竟嘱咐些什么?

 

  我们已经说过,保罗嘱咐提摩太的,就是「保守」所「交付」他的。现在让我们把这两卷书信内的「交付」和「保守」都列出来:

 

  「我儿提摩太阿……将这命令『交托』你。」(提前一18)

 

  「嘱咐你,要遵守(英文是保守)这些话,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21)

 

  「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20)

 

  「我知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即保守)他所『交付』我的。」(提后一12)

  「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位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即保守)。」(14)

 

  「你……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2)

 

  我们应当记得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十一节那里,解明什么是所交托的说:「可称颂之神交托我荣耀的福音」。可见所交托的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即是在基督耶稣里的真理。保罗离世的时间快到了,他回顾过去的年日,就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可是,以后怎么样呢?他一定要把自己从神所得来的托付,继续托付给他最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提摩太把这个无价之宝的信仰托付接过来,他一定感到这是不可推却的责任;因此他要像保罗一样保守这信仰,维护这信仰,并传扬这信仰。

 

  现在,我们发现其中的程序是这样:

 

(1)「可称颂之神」先将「荣耀的福音」交托给保罗(提前一11)

(2)保罗现今又将它「交托」给提摩太,这就是保罗特别的「嘱咐」(18)

(3)保罗劝勉提摩太说:「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20)

(4)保罗知道他所信的是谁,并且深信主必能「保守所交付他的」(提后一12)

(5)以后提摩太还要继续把这宝贵真理的托付,托付那些「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2)

 

「信仰」

 

  因为这两卷书是保罗给提摩太的一个嘱咐,要叫他保守所交付他的真理。所以在这两卷书里面,有一些名词是不断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信仰」。因为英文钦定译本翻译原文之时,在许多节里都漏去了一个确定性的冠词(definite article即把The faith变为faith),所以在英文圣经里面,「信仰」(The faith)就翻译为「信心」(faith)(中文圣经译作「真道」)。其实在原文的意思是指基督教一切的真理和推行,即指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仅仅指个人的信心。以下是有关「信仰」这词出现的经文:

 

「有人丢弃良心,就在『信仰』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提前一一19)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信仰』的奥秘。」(9)

 

「在基督耶稣里的『信仰』上大有胆量。」(13)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信仰』。」(1)

 

「在『信仰』的话语上,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直译四6)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信仰』。」(8)

 

「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信仰』。」(10)

 

「你要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12)

 

「已经有人自称有这学问,就偏离了『信仰』。」(21)

 

「他们的心地坏了,在『信仰』上是可废弃的。」(提后三8)

 

「这圣经能使你在耶稣基督的『信仰』上,有得救的智慧。」(15)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信仰』我已经守住了。」(7)

 

教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许多像「教训」、「教师」、「教义」之类的名词在这两卷书信里面出现。「教训」和「教义」在希腊原文是同一个字,在这里大约一共出现十四次之多;并且一致暗示出,那些「交付」给提摩太的,要当为教义来保守。「教义」这个词也像「信仰」一样,是指整个基督教的系统来说。下列的这些经文是一些例证:

 

  「律法……是为不法……或是为别样与纯正『教义』为敌的事设立的。」(直译提前一910)

 

  「在信仰的话语,和你向来所服从的好『教义』上,得了教育。」(6)

 

  「你要以宣读、劝勉、『教义』为念,直等到我来。」(13)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义』。」(16)

 

  「免得神的名和『教义』被人亵渎。」(1)

 

  「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教义』。」(3)

 

  「但你经己服从了我的『教义』。」(提后三10)

 

招请「教师」

 

  保罗吩咐提摩太招请的领袖,一定要是「能教导别人」的,请看以下的经节:

 

  「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摘……善于『教导』。」(提前三2)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17)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导』……是有益的。」(16)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导』,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2)

 

  或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教义」,并急需去「教导」别人去认识它?我们再看一次这两卷书就得到答案了。

 

  「曾劝你……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提前一3)

 

  「有些人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7)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1)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提后四3)

 

  「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父,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34)

 

「敬虔」

 

  还有,「敬虔」这个字也是很明显经常出现(参看提前二210、三16,四78,六35611;和提后三5)。不单这样,每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总带着一个确定性的前冠词(the)的,这在英语的句法上显得非常奇特;但在希腊原文里,却具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意义。正如上文所说那两个词——「信仰」和「教义」——指着整个基督教的教义道理来说一样,「敬虔」这个词也在实践方面指着整个基督教的教义道理来说。我们若把三章九节的「信仰的奥秘」和三章十六节的「敬虔的奥秘」拿来作一个比较,这个看法就可以确定了。这三个词很可能就是昔日的基督徒很流行惯用的术语,可见重要性很大。它们分别在(1)崇拜方面,(2)真理方面,(3)生活方面,把整个基督教的系统总括起来。以下是「敬虔」的经节: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提前三16)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8)

  「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5)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

 

   但为什么又要强调「敬虔」呢?答案是在后书三章五节那里:「有了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

 

至终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注意上述所引证的「嘱咐」、「托付」、「信仰」、「教义」和「敬虔」等,都是为要指出这两卷书信里面有一件非常危急的事。当我们领会到这件危急的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立刻会知道,这两卷书信的话对我们现今这时代的人是何等严肃。

 

  我们再返回来思想一下前书的第一段,这里载有保罗嘱咐提摩太的最初目的,就是:「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3)请再想想四章一节的话:「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然后,再留意以下五处地方也提及那些离弃真道的「人」:

 

  「『有人』偏离这些……」。(6)

  「『有人』丢弃良心……如同船破坏了。」(19)

  「已经『有人』转去随从撒但。』(15)

  「『有人』贪恋钱财……离了真道。」(10)

  「已经『有人』自称有这些学问,就偏离了真道。」(21)

 

   到了后书,『有些了』变成『所有的人』了。一开卷,我们就看见: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15)

  「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16)

 

  看了这些经文之后,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保罗当时这么急要写这两封信给提摩太,因为危机来临了。这是一个危机的挑战。前书说有人离弃,后书说整个局势崩溃了。

 

  这些记载,是否表示这两卷书信隐藏着一些与我们有关的预言?在编排上来说,这两卷书信是放在九卷教会书信之后,这会不会暗示,在我们现今这教会时代的末了,基督教会同样有一些人离弃真道,甚至最后会有全部崩溃的悲惨现象呢?当然,我们知道,保罗写书的时候,他心目中所想象的是一个末世的景象;虽然,事实上来说,他并不知道在主再来之前,竟然还相隔有二十多个世纪的时间。但他既然以为末世是这么快来到,这岂不是神自己的意思,要引导保罗的笔,写出一些预言的话,目标是要提醒我们这些远在二十世纪之后的人吗?在前书一章十六节那里,他提及自己的事奉,说是要给「后来」的人作「榜样」。在四章一节那里,他告诉我们圣灵「明说」有关末后的日子是怎样的;后来,到了后书他又再重提这些「后来的日子」说是「危险的日子」(1)

 

  不错,保罗确实想到这些末后的事;但在这里我们还要指出一点,就是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这两卷提摩太前后书合起来,变成一幅描写我们这二十世纪基督教景况的图画。若果真是这样,我们今天这许多的「提摩太」应该要多么的小心去研读它们,并为此向神不住的祷告才对!当然,除了这几点之外,这两卷书信本身还有许多宝贵的真理须要我们研究:但里面的末世预言既然特别与我们有关,因此我们就不能不急于先研究这一方面的真理。

 

    主基督,快再来,

    不少兆头出现了;

    亲爱主,莫迟延,

    预言应验真奇妙。

    乱世代,邪恶彰,

    古圣异梦知多少?

    大灾难,战风声,

    可能结局在明朝;

    每时刻,准备好,

    实时回来未可料。

 

提摩太前书精华(漆立平)

 

第十五讲 提摩太前书

 

壹、提摩太前书简介

一、使徒的同工提摩太

(一)、是保罗第一次布道时得救的青年弟兄

巴拿巴保罗第一次去加拉太传福音时,他们在特庇遇见了一位青年人名叫提摩太。他父亲是希腊人,他的母亲是犹太人,名叫友妮基,外祖母名叫罗以(提后15)。在特庇犹太会堂中,他们都是神虔诚的子民。似乎他们一家人听见使徒所传耶稣的福音后,他们都接受了,作了基督的门徒(徒142021)。

 

(二)、是保罗第二次布道时得着的青年同工

使徒保罗第二次出外布道,当他与西拉一同到加拉太看望各地的教会时,当保罗再来到吕高尼特庇路司得时,又遇到了提摩太(徒161)。事隔两年之后,保罗提摩太在信心上已大有长进,并且他在教会生活和服事上,又有很美好的见证,以致特庇路司得以哥念那一带,各地方会教的圣徒都认识他,并且对他有很好的印象,对他的服事,多有称赞(徒162)。

那时,使徒保罗西拉在外布道,正觉得缺少青年帮手,就邀请了提摩太与他们同行,而提摩太也欣然答应。保罗西拉因为得知提摩太的父亲是希腊人,为了将来方便进出各地犹太人的会堂起见,还给提摩太行了割礼,从此,提摩太就开始与他们同行。(徒1623

 

(三)、提摩太受教的背景

其实,提摩太自小在犹太人会堂长大,他在会堂中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在母亲与外祖母的教导、鼓励和督促之下,他对旧约圣经,下了相当的功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故此保罗说他从小明白圣经(提后315)。照他的光景,他母亲本来可能有意把他培养成为犹太人的拉比。后来他们听信了基督的福音,他就很乐意在教会中服事圣徒。提摩太大概比保罗小二十岁左右。当保罗第一次在特庇遇见他时,保罗大约47岁左右,提摩太大约27岁。第二次相会时,保罗50多岁,提摩太30岁,正是可以出道工作了。

从此以后,使徒保罗提摩太当作属灵的儿子,在生命与事奉上,对提摩太多方的教导成全,提摩太也成为保罗最倚重的同工,并且保罗也经常差遣或打发提摩太,作他们的信差,把保罗所写的书信和口信,送达各地的教会与圣徒,并替他服事各地的教会。

 

(四)、提摩太与保罗同工的成就

使徒行传第十六章以后的记载,加上保罗书信中的记录,我们稍加整理,可知提摩太配合保罗,先后完成了下列的工作:

1、他陪同保罗西拉,把福音传到欧洲各地,建立了多处教会:

A马其顿腓立比的教会(徒161140

B帖撒罗尼迦的教会(徒1719

C庇哩亚的教会(徒171015

D亚该亚哥林多的教会(徒18117

2、又陪同保罗第三次布道,建立了以弗所的教会(徒19122

3、他曾多次奉保罗的差遣,到各教会去作工和送书信,计有

A帖撒罗尼迦前书、后书

B哥林多前书、后书

C以弗所书

D腓立比书

E歌罗西书

F腓利门书

4、他曾陪同保罗最后一次去耶路撒冷,路经米利都,特别请了以弗所新立的长老来相会,保罗在那里对那些长老说了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徒20438)。然后一路前往耶路撒冷提摩太并亲眼看见保罗被捕和拘禁的情形。(徒211736

5、他是保罗被拘禁在罗马时,所写监狱书信的同笔者和送信者。

6、他是保罗最亲密、最有交通的青年同工,与他有关系的书信有十一封之多(除了加拉太书提多书)。使徒行传从十六章之后的记载中,几乎有保罗的地方,也都有提摩太同在的影子,正如有医生路加的同在一样。尤其,当保罗耶路撒冷被捕入狱之后,路加提摩太,都是保罗身、心、灵的长期同伴与同工。路加作了他的私人医生,更兼顾对他身体的照顾;提摩太则作他属灵的儿子,常受保罗差遣,作保罗不能再亲自照顾的属灵建造工作。

7、使徒保罗在殉道之前,最后所写的一封书信,也是给提摩太的,这就是「提摩太后书」。从信中我们可以看见,保罗提摩太的关切之情。那时提摩太保罗被囚至内监深牢,极为难过;再加上他在教会中间的服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挡与难处,使提摩太颇为灰心难过,而常常流泪。有人把这些情形告诉保罗保罗遂在狱中写了最后一封书信给提摩太,这就是提摩太后书。那是保罗提摩太在服事教会,与事奉神上,作了最后的鼓励、叮咛和遗嘱。并且信尾也显示,保罗仍极切的盼望,最后还能见到提摩太的面。(提后49

8、在保罗殉道之后,提摩太照着保罗的嘱咐,仍然很积极的在诸教会中服事。因此,在罗马皇帝加紧迫害基督徒与教会时,提摩太也曾被捕入狱。所幸在希伯来书的作者写希伯来书时,提摩太已经得着释放了,而且他们预备继续同工,去各处看望与坚固众圣徒和教会。(来1323提摩太真是承继了保罗的遗志,服事教会努力不懈,死而后已。他与保罗真是一对属灵的父子。

 

二、写提摩太前书的背景

当使徒保罗第三次出外布道,在以弗所的三年期间,提摩太也都在以弗所与他同工,作保罗很重要的帮手。本来,保罗预备在以弗所教会选立了长老与执事之后,就去看望马其顿亚该亚各处的教会与圣徒,然后他才回耶路撒冷去还愿的。然而没想到,由于银匠底米丢引起的暴乱(徒192341),使保罗不得不赶紧离开以弗所马其顿去,他自己不能亲自在以弗所,监督指导选立长老与执事的事宜,只好交待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办理这些事。

可是使徒保罗到了马其顿之后,对这些事仍放心不下,觉得对提摩太交待的不够清楚,将来在选立长老与执事上,产生偏差,那对教会今后的服事与发展,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保罗马其顿的教会(可能是腓立比),写了一封书信给提摩太,清楚的告诉他,服事一个像以弗所这样有规模教会的原则、目标、与方向。一面告诉他服事教会的异象,一面也告诉他如何建立教会各方面的照顾与事奉,怎样选立长老和执事,怎样建立男女信徒正常圣别的生活,怎样服事老幼妇孺以及各种寡妇的原则,怎样教导作仆人的、作财主的,怎样警诫传异教的,这就是提摩太前书

保罗所写的书信中,有四封是写给个人的,而这些书信的受信人都是他的教牧同工,因此这四封书被称为保罗的「教牧书信」。包括: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和腓利门书。而提摩太前书是这四封教牧书信中,最完整详细的一卷书。这卷书大约写成于主后57年左右。

 

贰、提摩太前书的主旨

提摩太前书的主旨,乃是阐明「神对荣耀教会的规划」。一个事奉神,服事教会的人,必须有清楚的异象,明白神对教会的旨意和计划,知道服事教会的目标。知道如何引导圣徒,将圣别荣耀的生活建立起来;又使教会事奉的体系,能够健全的建立,怎样合适的对待各种圣徒,这样才能把教会带到合神心意的光景,才能把神的教会服事到荣耀中去。

我们从下列的经节,可以窥见全书的主旨: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 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135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516

「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

「倘若我躭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 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31516

「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78

「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导人。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提前41113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前41516

「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豫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819

 

参、提摩太前书各章要点

第一章 要把握神在信上的规划—基督耶稣荣耀的福音

1、在教会所传讲的信息,要能启发神在信上所立的规划,不要传讲不同的教训和荒渺无凭的话。并且都要发自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中生出来的。(15

2、不要偏离去传讲律法,那是对不法不义的人讲的;而要专注于传讲可称颂之神的荣耀福音。(611

3、保罗以自己为例证,见证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1217

4、要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可以打那美好的仗。要以许米乃亚歴山大为鉴戒,他们是丢弃良心,在真道上沉沦的人。(1820

 

第二章 建立祷告、传道、男女信徒正常的生活

1、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建立祷告的生活。(13

2、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所以要作传道的功夫,教导圣徒相信,学习真道。(47

3、教导男人(弟兄)过和平、圣洁、敬虔、祷告的生活。(8

4、教道女人(姊妹)过廉耻、自守、圣洁、不爱虚荣,乐意行善,沉静学道,在生产上得救的生活。(915

 

第三章 选立健全的长老和执事,服事荣耀的教会

1、要选立羡慕善工、有照顾人的德性、在教会内外都有好名声,生命老练的人,担任长老(监督)的职分。(17

2、同样地,也要选立相同德性的人,固守真道,凡事忠心的人,担任男、女执事,服事神的家。(813

3、将这事写给你,使你知道在神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 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1416)教会是神在肉身的显现。

 

第四章 要作基督耶稣的好执事

1保罗预言后来必有人离弃真道,传些邪灵和鬼魔的道理,如禁止嫁娶、禁戒食物等。你要知道怎样用真理辩驳。(15

2、要在真道的话语上,和善道的餧养上,教育圣徒,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 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610

3、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谨慎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事上恒心,这样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1116

 

第五章 合宜的对待各种圣徒、长老、和传道人

1、要以合宜的态度对待各种年龄的人,总要清清洁洁的(12

2、要谨慎的对待、照顾、引导教会中各种不同情况的寡妇(416

3、要善待并尊敬服事教会的长老和传道人(1718

4、要小心处理控告长老的呈子(案件)(1921

5、要慎行按手之礼,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明辨善恶(2225

 

第六章 合宜的教导、劝勉、警诫圣徒

1、要教导圣徒作好仆人,忠心的服事主人,尤其是弟兄(12

2、要劝戒警告传异教(不同教训)的人,尤其要劝戒人不可贪财,因贪财乃万恶之根,叫人陷入迷惑,沉在败坏和灭亡之中(310

3、属神的人,都要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良善、温柔、忍耐,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像主耶稣作美好的见证,荣耀神。(1116

4、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要多多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1719

5提摩太啊,你更要保守所托付你的!愿恩惠与你同在!(2021

 

提摩太前书──神的建造(张向辰)

 

  本卷书是使徒托付提摩太十件事,是使徒将浇奠在主前的遗言。

以托付内容分为十段:

〔托付一〕一章117

   不可传异教,不可听从荒渺无凭据的话与无穷的家谱。

   神的命令目的是爱,这爱是从对神清洁的心,对神对人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以弗所教会失去对神的爱(启二4),使徒嘱咐提摩太住在以弗所帮助他们,教法师讲解律法与无穷的家谱并不能使人得生命归向主爱神。使徒见证自己蒙了神的怜悯,得着拯救。

〔托付二〕一1820

    要打美好的仗,与撒但摔跤,需常存对神的信心和无私的良心,对付罪恶,不忘当初神借着保罗与众长老按手给他的恩赐。(四14;提后一6

〔托付三〕二章:恳切祷告 

   为万人的得救恳切代祷,体贴父神的心肠,不愿一人沉沦,愿意人人得救。(彼后三9)

   为君王代祷,求宝座上的神主宰君王,君王的心在神手中如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 为男人无忿怒无争论,有圣洁的行为,随处祷告。为女人不求外面美丽装饰,行出神的旨意,对人有善行。不许女人管男人,教训讲道,若女人敬畏神,有信心爱心圣洁自守,必顺产儿女。

〔托付四〕三章:长执的条件

   监督的职分:是由属灵生命长大的人担任,为羊群看守草场,带领信徒接受纯正的真理,行事为人是无可指责。有12件生命的表现:

   1. 一个妻子            

    2. 受圣灵管治约朿自己:不任意妄为

    3. 自己管理自己

    4. 为人正直,不包庇罪恶

    5. 乐意接待远处来的人

    6. 掌握圣经全部真理,按各种生命程度教导信徒生命长大。(西一28

    7. 不对酒上瘾

    8. 不打人,不争论发怒

    9. 温和对待一切纷争与反对自己的人

   10. 不与人争论,温柔劝戒敌挡者。(提后二24

   11. 不贪财,不暗示或公开的募捐

   12. 善于治理自己的家:儿女顺服父母,基督为全家之主。

 

  执事有六件生命表现:需要经过试验无可指责

    1. 端庄,敬畏神,对付罪恶

    2. 讲话诚实,不口是心非,不在人前背后讲不同的话

    3. 不喜欢喝酒

    4. 服事信徒不为自己图利

    5. 存清洁的良心,常对付罪恶

    6. 在真道上站立得稳,持守圣经全部真理

    7. 一个妻子

    8. 善于治理自己的家,儿女顺服父母,基督为全家之主

    女执事──端庄,不说闲话,话语上有节制,凡事忠心去办。

 

  神的家教会有两个功用:

一是真理的柱石见证基督,清楚有力地把基督呈现在人的面前,使外邦人归

向基督,使基督徒奉献自己。

   二是真理的根基,是储藏基督的器皿,基督渐渐扩展在教会中,直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敬虔的奥秘﹕就是神竟然离开宝座,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人间,为全人类死在十字架上,借着永远的圣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 (来九14) 天使天军在天上看(彼前一12),堕落的天使魔鬼被判死刑,世人信服这长阔高深的爱归向主,神赐给祂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得荣耀。 (腓二9)

〔托付五〕

   嘱咐提摩太谨慎自己,在敬虔上操练自己,与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主,今生活出基督得胜的生命,在言行、爱心、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样。(彼前五3)作无愧的工人,工人比工作重要,来生与基督同作王,也要慬慎自己的教训,掌握全部圣经真理的轮廓。

   准确分解真理的道,如同木匠使用墨斗一样,笔直不偏离一点,以经解经是最稳妥的讲经的方法,免得自圆其说,断章取义,容易走入异端。(提后二15,一13)

   正面教导真理,使人认识真理而弃绝邪恶魔鬼的道理,现今正是异端猖狂之时,人耳朵发痒喜欢听新奇的道理,不勤读圣经,良心麻木,给邪灵大开方便之门(提后四3),话语的执事该如何忠心服事主?

〔托付六〕对待教会中各种人

    1. 不可严责老年人,劝勉如同父母

     2. 对待少年人如同弟兄

     3. 对待寡妇,接济无亲戚的寡妇,神喜悦的寡妇是昼夜祈祷的亚拿。(路二37)  宴乐的寡妇出嫁是种保护。(诗六十八5)

  4. 对待长老,善于管理教会引人归向主的长老,该多受尊敬多受奉献主款;犯罪长老须有二、三个证人。劳苦传道教导信徒奉献自己,明白圣经,走上十字架正路的更当多受主款。

    不可存成见,认识人不是一成不变,人是忽长忽退,不可有偏心,站在神公义的立场上看人,不动感情,不受友情捆绑。

   有些人的罪先显明出来,有些人的罪后显明,都不能隐藏而受审判。

〔托付七〕

   奴仆忠心服事主人(弗六5;西三22),不因同作弟兄而占便宜。

〔托付八〕

   传异教的人为得利,贪财,标新立异,引诱人多捐钱。当逃避这些事。

〔托付九〕

    逃避贪财,异端之类的事,无可指责迎见主的再来。(摩四12)

〔托付十〕

    嘱咐有钱人,积财在天上,全部金钱由神主宰才有永远的价值。

 

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简介    林昆财

     经文: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前后书与提多书,通常都被视为「牧会书信」,然而实际上,他们却真正未被冠上这个名衔。在初期的新约圣经目录—姆拉托力安正典(Muratorian Canon约于主后一七O年被编立)中,他们被认为是一些私人之间的信札,同时指出作者写这些书信的动机与目的,乃是基于私人之间的感情,而与教会大局无关,于是乃将他们从其他那些写给教会或团体的书信里区分出来。

  虽然他们的重要性立刻受到重视,然而由于他们显著的作用,与强烈的影响力,因此很快地他们的地位就自然显明了。他们的功能与使命,被公认为非只止于私人信件而已,而是超乎于私人函件。亚奎部(一千二百五十年左右)曾对这些书信作过如下的评论:「提摩太前书有如一部教会法规,它将训练教职人员一切须知的常识与规章,完全传授给提摩太。」他又说:「论及提摩太后书的使命,它可说是一部教会制度的指南。」也就因为这些书信中所载之内容,与训练培养教会里的牧职人员,有着密不可分之关系,所以在十七世纪期间曾一度被视为是:「主教的书信。」

    十八世纪(一七二六—廿七年间)期间,哈尔(Halle)大学的教授,安顿(Paul Anton)于其讲义中,指称这些书信乃是教会中最高尚的牧会文献,也是一部最适合于准备从事教会事工的人研习的书,此外,它也是一部几近至善的写作范例。于是「牧会书信」这个名称就被冠于这些书信之上。

    论及这些书信的主旨,读者们亦可由经文本身得知。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节经文得到一个解答:「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显然地,这个信息永远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探讨研习的课题。除了这个主旨外,我们更可清晰地由这些书信里发现到一件史实,即这些书信的著作日期,远比其他诸书信来得迟些。

谈到这些书信的作者,有好多圣经学家认为——这些书信并非出自保罗之原著。持此观点的学者相信,在教会较后的时期中——亦即是主后第一世纪的末叶——也可以说是当教会及基督徒的生活与信仰,遭受威胁与逼迫的那段时期,有某些拥有原为保罗亲笔所写,片段信件的人,有鉴于信徒之信仰面临危机,为了激励安慰众信徒及坚定他们的信念起见,于是将这些零落、片段不全的信件,编辑成集,而传给当代的基督徒。基于这个可能性,难怪有学者认为保罗非为此书信的作者了。当然此说之真实性如何?目前仍无法考证,我们亦难断言。

 

早期教会中之圣歌

    不论前述诸节之真实性如何,有一点我们可以加以肯定的事:这些书信是在时间与教会制度进展的强化时被完成的。例如,在书信中,我们就可发现到其中含有可能为初代信徒们,所使用的诗歌。例一: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

    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

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6

 

例二:

    「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1-13

 

例三:此例似乎为早期基督们所使用圣经的片段:

    「你要纪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

他从死里复活、正合乎我所传的福音。」(提后二8)

    除了这些看似诗歌、信条之经文外,在这些书信中,亦有好些好地方记载了一些有关教义的。有一个地方提到「洗礼」的意义,指称洗礼乃意指着「重生」。如提多书三章5节所说:「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另外,在其他好几处经节里,也提到「按手」之事,并指称「按手」之意,乃是将神的恩赐传给新信者,使其能受圣灵的充满,而有足够的恩赐从事宣扬福音的工作。(提后一6;提前四14),由这些礼仪之施行,而可清晰地联想到,当时的教会不论是在崇拜方面、信仰方面、礼仪方面等已形成了独特的制度。然而教会的组织,虽已挤进系统化,但实际上情况的演变,却比这个来得急进些。期中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已具有了普遍化与大众化的形象。

    教会与基督徒已不再是一个躲躲藏藏,地下般秘密的集团或组织,而是变成为一个大众所接受, 又可公然地告示于世界的,且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机构与组织。不过教会在当时的社会里,仍然像是一个,置于如汪洋大海所包围的小岛屿一样,所不同的或可说这个岛屿并非无名之小岛,反而是一个渐渐众所周知,目可共赌的地方。在这里有爱的信息,希望的福音,及共同信仰的团契,于是,不少人,男女老幼相继挣脱了异教的权势,而毅然地踏上了这个岛上。教会并未被环绕的异教所吞没。

然而,一个严重的问题,却仍然存在继续发生着,那就是许多进入教会的人,又逐渐地脱离教会,而重回世俗的生活中。当然,此乃归因当时教会牧养之不健全,以致信徒人数之增加虽多,而离弃正道再堕落的比率之高,却也是令人慨叹的。同时,这种现象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更是强熟且严肃。基于此现象下,宣传福音的人及教会中之领导者,洞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共识,除了加强实际的牧会工作外,需求一部牧会书信,以助各教会之牧职人员,更是刻不容缓。尤其是在当时那种「侩多粥少」牧职人员缺乏的时期里,牧会书信的必要性,对那刚开拓的、年幼的布道地区,更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实用的,或许是这个理由,促使了当时的教会人事编订了这些书函。

 

  几个要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这些书信评论了教会应有的制度,他们提出了牧职人员应遵守的规则(提前三1-7)长老们应具备的条件(提多一5-9;提前五17-19),设立执事应注意的事项(提前三8-13),以及教会中独居者或寡妇们应持守的法则(提前五316)等。

    从中我们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无论是在犹太人的社会中或是希利尼人的团体里,他们都有一个主事的长老。

  1)犹太人社会中长老的地位:每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城镇或村庄,都有其个别的长老(有如我们的制度一样,每一个村里都有一位村(里)长)。他是日常生活中正义与公里的审判者,同时他也是治理会堂的唯一主事人。

  2)「长老」在希利尼人的社会中,其权柄与地位与犹太人中之长老略有不同。虽然在每个希利尼人的城镇村庄亦都有一位长老,不过他们的身分与职务则与犹太人迥异。他们是渔民生活的辅导者,是耕农之指导者,另外他们也是村庄城市之秩序与风俗的维持者,管理人与负责人。

    「长老」这个名词在这两个不同文化之社会,都有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教会成立后,也就自然地延用了这个名词了。

    站在这个基点上来看教会,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教会中的监督与长老该是名词相异,但事工却相同的人。从书信本身,我们发现,监督与长老两者之资格评定,都必须是一个全心全意敬拜神,品性圣洁,行为端庄,坚守真理的长者方可。事实上,依照希腊文解释,「长老」一词之原义乃是指「身为长老」那个人而书。若按字面上解释,其意乃指「年高德邵」的长者。论及「监督」一词,则意指他是一个监察人,也是监督指挥的人。两者之间,「长老」一词说明了人的本质,「监督」一词

在述说人的作为。不过,二者的工作专注于教会中的教训,宣扬与行政之事工。除了监督与长老外,初代教会中也有「执事」人员。执事一词在希腊文中之原意乃指「仆人」而言,他是教会中物质之管理者,同时,他也是教会中实际工作的执行者。

  

牧职人员必备之首要条件——良善的品性

    我们阅读「牧会书信」有关诸圣职人员的资格审定及要求,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多一5-9,提前三1-13)。首先我们学习到,教会里的圣职人员必须是一个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的人,他必须是一个良好的教师,能将纯正的教义教导劝化众人,同时更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而又能以谦虚、有礼的态度说服那些好争辨的人。他必须是一个无可指责而又能证示自己是无瑕疵的人。他不应该是一个放荡不羁,任性、妄为、暴躁又好滋事生非的人。他还必须有个和蔼、甜蜜的基督化家庭。换句话说,他必须有足够的才智与能力,妥善地管理自己的家庭,以作邻居朋友们之模范。

    除此之外,他不仅在教会中需无可指责,同时,在教会外(社会中)亦必须有良好的名誉,这并不是指其财势与地位而言。一个在社会中有才有势的人,若不知运用自己的恩赐,造福人荣耀神,在教会中不见得就可胜任圣职的工作。从上述诸要求的标准,最显明、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若要做一个有份圣工的人,必须是乐善好施,慈心待人,不暴躁、庄重、圣洁、自持的人。若教会的事工有这样的人主持管理,则神的教会必能更多存于地上。

    教会的存在,并不是倚赖于变化万千的新系统、制度与机构,仍是全凭神的旨意,圣灵的工作及通过神所选召的人之管理。因是这些人没有良好的品德与性格,即便他具有再好的才干,终究只是在表扬自己,他说什么也不够资格来做为教会的领导者。

这些书信,提及了有关「信仰」的问题。在人类世俗生活中,或多或少难免有些事或问题发生,会威胁、影响到圣洁、单纯的「信心」(提前一3-7;提后三1-9;四3-4)。这些书信里,曾对这类的事提出了挑战。其中有好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顺笔提出与大家共同思考。当我们谈论「信仰」,「信仰」一词大概含有两个意思。第一,它意指着个人与主耶稣基督之间,那个实存又具生命的直接联系关系。第二,他是意指信条——信念的体制而言。因此「信仰」一词可以说是「信心的精神」,也可以说「所确信的信念」。

 

纯正的信心

    在保罗所写诸书信之中,「信仰」之意,以指将个人之灵魂交托给耶稣基督而言在「牧会书信」中,「信仰」一词,似乎倾意于『信心之体」(提前四1-6;六10)。另外「信实」一词在牧会书信中,其意甚为接近:「择善固执,固守正义」之意。任何人,当他详研这些书信时,不难发现「纯正」一诃常常出现,例如:正道,纯正的言语,纯正的道理,纯正的教训,真道上纯全无暇,言语纯正……等。牧会书信中再三强调此事,无非在提醒众信徒及圣职人员,须在真道上抱保持纯正无疵,同时激励众人要坚守那已经接受,又得到证明的「信心」—对基督的信念。以免受动乱的社会与世俗情欲所惑。

  从旧约圣经我们学习到,在古代世界对神的崇拜,最神圣的义务之一,是供奉无伤损,无瑕疵之祭物,神不悦纳失去信心的人。这也就是「牧会书信」中,一再强调有关「信仰」之意。教会相信「信仰」乃是一件「托付」,我们必须以最初的「纯洁」之心来保守它。同时,也该使其光辉通映,广扬。于是乎,「信仰」这件事,每个人都有「接受、享有」它的「特权」,同时也有「保守」它的[责任」,更有「宣扬」它的「义务」。

 

教会的形象

    若说牧会书信只注重「信心的持守」而已,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并不只做「消极的说明,而是很积极地鼓励人,以勇敢的行动来推广「信仰」的运动」,期使之步入一个新的境界。正如书信中所书说:「你要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去打那美好的仗……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等事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更要以宣扬、劝勉、教导为念……不要轻怱所得的恩赐……反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事上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你要谨慎自己的教训,要身体力行,更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既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又说:「要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要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因为你为此被召,也该为此作美好的见证。」「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为』主受难,受囚为耻,反要为福音受苦难,因为神选召我们,非我们的行为,乃按他的旨意与恩典……因此,要在基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作基督的精兵……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将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忠职分。」

  牧会书信对于「教会」的本质,有丰富的教训,我们在此选取三样重要的教训,相互勉励。第一,教会必须是「祈祷之所」。第二,教会必须是一个时常研读圣经的地方。因为寻求神的同在即听从,追求神的话语乃是「信仰与教会生活」中最首要之务。

    初代的使徒们对教会的形象很实际的,因为他们认为教会存于世界之中,并非一种空中楼阁,教会必须有其独特的形象与功能,实在地存于世上,于是使徒们对「基督徒」在世界中的表态,做了二点教训:

    1)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公民,须常为那些掌政的人祈祷。此外,生活上更要合乎正义、公理、节制、端庄、自守、纯全无暇。总而言之,使徒们要我们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世界中的基督徒,因此有义务与使命为基督的真理作见证。

    2)使徒们坚信并教训我们,凡身为基督徒者,必须以诚实不阿的态度来从事正常的工作。尤其在福音机构做事,更不可以为有此一层特殊的关系,而敷衍怠责,不守岗位,反应加倍尽职,并以自己的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这是指当时社会中之主仆的关系而言),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就是同事之间有同为通道者,也应更相勉励、互助,好在世人面前见证主名。

    在牧会书信中仍有其他许多教训,但综合言之,大概有三件较显著的事,第一,确信良善的品格与德行,乃是教会中从事圣工者之最佳装备。第二,深信防御虚伪的教训、假师傅与荒谬的言语之最好的方法与武器,乃是基督所传给我们的真理,我们不仅要将它显示于世界,同时更须将它传递给后人。第三,确信基督教最好的宣扬方法,乃是一个基督徒实际地生活在一个非基督化的地区,并从实际生活中去见证主名。

    上述全文,乃是对提太前、后书及提多书之简介,若要更深入的认识与研究,有待读者另参阅其他释义书籍、其他有关的著作。以下有几个问题,试提于后,愿共同思考之;

   1)牧会书信中,虽提示了许多从事圣工者应有的品德,然而因有时代与环境的不同,站在神学的立场与实际的技巧上,你是否认为今日教会之圣职人员皆已具备?

   2)我们该以何样的态度来保有维持教会教义的「不变性」与「适应性」,或是「固定性」与「伸缩性」?

   3)在今日这种工业化与物质的社会中,你认为基督徒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基督徒与教会该如何见证主于今日之社会?

    4)你是否认为今日的教会,已存在于一个完全基督化的社会中,意指基督已为整个社会所认识与接受?或是你觉得今日的教会与初代的教会一样,仍然处于外邦宗教环绕的社会?

    若是您认为前者是事实,那么你是否觉得教会仍未失去其本质、功能及使命?若您同意后者的看法,那么您认为教会应如何存于那种社会中,而又能真正表达它的使命与功能?

5)您是否觉得今日的教会渐趋「形式化」、「机构化」、「人事化」与「世俗仳」而渐失去实际的本质与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复兴今日的教会,使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荣神益人?

 

保罗的青年同工   吴乃恭

    经文: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之于保罗,有如约书亚之于摩西。

    从保罗第二次出门布道,到他为道殉难时为止,约十六年之久(主后五十二至六十八年),大部分的时间,提摩太与保罗同住、同工。

    在保罗所写的的十三封书信中,二封写给提摩太,十一封写给其他个人或教会。在这十一封书信之中,有六封信是保罗与提摩太联名写出的(林后、腓、西、帖前、帖后、门)这是因为提摩太在保罗第二次布道行程中,就开始参加工作,他认识这些受信人。在保罗写信时,他都与保罗同住。

    提前、提后、提多、腓和门等四封书信,是写给个人的,在这四封书信之中,保罗对提摩太的情分,显得格外亲切,像老父怀念他离家的独生子一般。这里充分表现「舐犊情深」的一节:「……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纪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的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提后一3-4

  提摩太对保罗也十分敬重顺从。保罗差他去访问教会,他就遵命而去:保罗留他住在某处教会,他就留在那里,完成所托付的工作。他在主的事工上,与保罗十分同心,虽然一老一少,步步却很协调。保罗在晚年时,自知殉难期近,嘱咐他快到罗马来。他老人家需要提摩太随侍在侧,好与他同心,与他同祷,教会要务也需要交代他,他真是保罗的好同工。

   

一、自幼明白圣经

    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都是虔诚的犹太人,父亲却是希尼人。虽然如此,他的外祖母和母亲对他影响最深,一直保守着犹太人的宗教教育传统,所以他在旧约圣经上,有了良好的基础(提后三15)。

据说保罗的第一次出门布道,到了路司得,罗以、友尼基和提摩太就信了主,从此她们母女二人,留意教导提摩太。到了保罗第二次出门布道时,提摩太以可参加工作。

 

二、保罗引领造就

    保罗说:「因信主作我真儿子提摩太」(提前一2),保罗称他为「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林前四7)提摩太:一、保罗属灵方面的爱子。二、对主尽忠,也因爱主的缘故,对保罗尽忠。三、有美好的灵性与工作。

提摩太与保罗一起工作,从保罗身上领受许多宝贵的经验,受到训练、造就,所以就成了一位优秀且同心的同工。保罗写给他的二封书信中,对提摩太的提醒、劝勉、指示、吩咐、真是无微不至。

 

三、生平要点

    「年轻」提摩太参加保罗的布道工作时,确是年轻。他与保罗同工了十多年之后,仍比教会中的监督咸长老们年轻,所以保罗提醒他:「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他是教会中的后起之秀,在许多主内先进的中间工作,需要学会「少年老成」。

    他「体弱」、「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却一直追随保罗到处布道。年老而有阅历的保罗,对他关怀备至,指导有加,使他的健康不至崩溃,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

    他的胆小是与生俱来的,与家庭、环境有关。他在这位果断、勇敢的伟大使徒保罗手下工作,又置身于教会新进的行列中,也许他会感到自己年龄、学识、阅历方面的不足,因而胆怯,这也未可知(提后一7;林前十六10)

无论如何,他总是保罗可靠的好同工,是一位靠得住的忠实传道人;不然,他怎能得到保罗这么看重呢?

 

四、担任教会圣职

    提摩太除了跟着保罗布道之外,有时也担任教会的工作:因此,保罗在书信中指示他不少有关教会的行政与工作的问题。

保罗曾三次提到他被按立的事(提前一18;四:14;提后一6)要他重看这件事,因为保罗和长老们按手在他身上,是根据预言,将这种特别的恩赐颁给他的。多数圣经学者承认任提摩太「被按立」为牧师,至少他是被按立而担任牧养和管理的职份,这是无可置疑的了。

 

五、生平若干要点

    提摩太认识保罗之时,既看见保罗为主受苦遭难:先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后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哥林多、以弗所、耶路撒冷等处。学者们虽无从确知保罗在该撒利亚被囚时,提摩太是否也在那边。然而,保罗在罗马被囚时,提摩太的确与他同在,且曾联名写了几封狱中书信;到了第二次被囚时,保罗吩咐他远来见他,言词相当迫切,他必遵命而来。这两件事,乃是显而易见的。

    提摩太在保罗的患难中,常常分担苦难。他自己也会为主的缘故身陷囹圄(来十三23),幸而没有死于狱中,后来是被释放了。

此后,提摩太的事迹就不见于经传,无从获悉,确信他必紧紧地跟随基督,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提摩太前书的基督论    吴廷恭

    经文:提摩太前书

 

    「会牧书信」是保罗晚年的作品,提摩太前书是其中之一。

    当时福音广传、教会发展,属灵事工势如破竹,而异端、左道也开始酝酿于教会中。先有恃法派的干扰。后有神智派之蛊惑;前者来自犹太教,后者来自外邦的宗教和外邦的学说。

在提摩太前书,保罗对教会的行政与工作,多所指示。每逢他提起基督时,大多带着卫道者的语气,反映着当时教会的一般思潮,留与后世教会作「危险的讯号」。

 

一、基督临世的目的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一15)这是保罗引用出来的一句话,这话的出处未明,也许是教会里通行诗歌的一句,也许是福音口号中的一句。无论如何,保罗认为这话合乎旧约圣经,值得推崇、接受,所以说:「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降世」原意为「降世」或「到世界上来」,说明基督耶稣原非「从地上来的」,不仅是世外之人,更是「从天降下」的人子。(约三13;卅一18;卅六—卅七)

「基督耶稣」一词说明了基督的先在性和道成肉身的事实。「为要拯救罪人」是基督临世的第一目的,主在世也曾宣布过(可十45;路十九10)。他救赎罪人是自动的,不是被迫的;他虽然带着使命到世上来,他所带来的使命,仍是他自己所甘心完成的(约十17-18)。

 

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

    「……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5

    这是福音真理,提摩太早就知道,为什么保罗要在这里「旧事重提」?无疑的,他是针对着当时「以天使中间者」,或「敬拜天使」的左道而发的。

    只有一位神。在神与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这位中保必是圣灵;他完全的神性(基督),也有完全的人性(耶稣),他曾做过百分之百的「人子」。

主张基督耶稣为「神性暂附人性」的,都因保罗的这话而显为谬妄。

 

三、基督的救赎

    「……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6

    基督耶稣既救赎罪人,是求诸己而不假他人或外物的。「他舍自己做万人的赎价」一语,有三种含意:

    (一)除他之外,没有人付得出生命的赎价(诗四九6-9)。

    (二)他的生命最优越高贵,一人可赎全人类。

    (三)他所付的重价,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为了救赎罪人,他竟不惜一死!

    并非借着「受死之苦」去向神乞怜,去感动神的慈心而饶罪人之命。更非借着「受死之苦」,去激发罪人的天良,使他们悔悟而自行洗身革面。

乃是他自己的生命做了赎价,他自己的死与复活发出了救赎的大能。基督的救赎,是人间的为人舍命之事所不能比拟的。

 

四、基督的见证

    「……向本丢彼拉多做过那美好的见证」(提前六13

    这是新约书信中,唯一证实,主耶稣于彼拉多任内受死的一节经文。

    基督耶稣向彼拉多作过美好的见证(约十八32-38;十九11)。请问「美好」之处在那里?

    (一)在乎它的真实——他论到他的国度,他降生的目的,他荣耀的使命,都有未来历史为证。

    (二)在乎它的勇敢——他否认彼拉多有生死予夺之权,他确信而又强调,生命与权柄在神的手中。他的复活,证明他有权掌握生命。

  (三)在乎它的永恒——彼拉多的权势,早已归为乌有;他的尸体,早已归于尘土:他的历史,早已被人遗忘。若非圣经记载他的事迹,人们将永不知道他。可惜他在圣经上的记载,并非留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基督在彼拉多面前所作的见证,却是永垂不朽、世世代代被传诵的,且必在永世里,成为众胜徒颂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