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提摩太前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提摩太前書啟示的基督──教會秩序所啟示的基督(江守道)

提摩太前後書研究(巴斯德)

提摩太前書精華(漆立平)

提摩太前書──神的建造(張向辰)

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簡介………………提前…………………林昆財…………九

保羅的青年同工……………………………提前…………………吳乃恭………一九

提摩太前書的基督論………………………提前…………………吳乃恭………二三

 

 

提摩太前書啟示的基督──教會秩序所啟示的基督(江守道)

 

「我指望快到你那裡去,所以先將這些事寫給你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提前三14-16)

禱吿:親愛的天父,當我們繼續聚在禰面前的時候, 我們仰望禰把禰的話解開,好叫我們藉著禰的話,得以看見禰的愛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看見祂, 就得改變成為祂的形像,好使禰的榮耀得著稱讚我們實在要把這段時間交托在禰手裡,信託禰的聖靈把禰的兒子啟示在我們裡面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我們已經多次提到聖經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其中每卷都是啟示主耶穌神的心意是要我們讀祂的話語的時候,都能在我們的靈裡窺見我們的主耶穌,得著關乎祂的啟示在聖經裡每一卷書中,神願意我們都能看見所啟示的基督在這卷提摩太前書,我們求主叫我們看見基督

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在聖經裡自成一組, 都是使徒保羅最後所寫的書信,是寫給個別的人,不像其他的書信是寫給各教會這兩個人——提摩太和提多,受託在地上作神的工,保羅寫了這三封個人的書信給他們,但這些信卻跟他寫給腓利門的私人信有別腓利門書是真正給個人的,因為是有關私人的 事另一方面,給提摩太和提多的信,雖然是給個人 的,卻是關乎教會的事保羅寫信給這兩位服事神的年輕弟兄,是要激勵他們,教導他們,幫助他們把神的家整理妥善為了這個原因,這些書信被稱為保羅的教牧書信

神使用保羅寫了不少在新約聖經裡的書信和書卷這些著作可依寫作的大概時日而分為四組第一組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很可能是在主後五十二至五十三年間寫成的;第二組包括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和羅馬書,可能是寫在主後五十七至五十八年間;第三組就是所謂保羅的監獄書信——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腓立比書——可能是寫於主後六十二至六十三年間最後一組包括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可能是在主後六十七至六十八年間寫的

曾經有一位弟兄對這四組書信有很美好的領會他說:第一組書信就像是寫在保羅事奉的早晨,所以書信中滿了希望的曙光;第二組書信就像到了保羅工作的午間,正從事對抗各種謬誤;在第三組書信中, 保羅在他的工作到了下午,落在深思的寧靜中;末了一組是保羅工作的黃昏,他呼顳眾人負起責任我認為這位弟兄對保羅所寫的書信的看法很巧妙

在細讀這卷提摩太前書以前,首先要把寫信的日期重組一下保羅在羅馬的監獄裡有兩年之久,但當時他可以住在自己租用的房子,還可以接待凡來探訪的人,享有相當程度的自由路加在使徒行傳記錄當時的事時,就以保羅這段經歷結束。當然我們知道使徒行傳所記錄的活動,事實上從來沒有停頓過。)

使徒保羅在這第一次在羅馬下牢後,很可能得了釋放,因為他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訴說他在兩難之間,一方面他渴想離世與基督同住(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了,但另一方面,他若仍存留在信徒中間, 就可以給他們很大的幫助,因此他甚感為難結果他認為神願意他仍要存留一段日子所以他在監牢裡所寫的腓立比書裡,他說希望很快打發提摩太往他們那裡,讓他們知道他的情況換句話說,事實是保羅當時預期他就得釋放在腓利門書裡,他也有同樣的預期,甚至叫腓利門為他預備住處,盼望在得釋放以後,可以去探望他們所以相信保羅在受兩年的囚禁以後就得釋放,獲釋以後,他大概馬上就打發提摩太去腓立比,吿訴弟兄們他已獲得釋放,而且打算去探望他們

保羅獲釋後,開始回到小亞細亞,可能途經革哩底島使徒行傳沒有記錄過他曾在革哩底留過,最多可能只是匆匆路過該地那兒明顯是有些信徒, 保羅途經那裡,看見當時的情景,但沒有時間多作停留,因此他把提多留在那裡,然後自己繼續去小亞細亞。很可能他先到了以弗所,以後前往歌羅西跟腓利門短暫相會接著他又回到以弗所,發現那裡的情況極需要幫助,但自己沒有時間親自處理,結果留下提摩太在以弗所,自己逕自去馬其頓哥林多,和其他地方他原來希望很快就回到以弗所,但為了某些原 因,他耽延了,不能如期前往因此他在馬其頓寫了提摩太前書,告訴提摩太,他若耽延日久,藉著這封信,提摩太「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在這時期內,很可能保羅也寫信給提多,吿訴他去尼哥波立會面,因為他打算在那裡過冬或許他果真在尼哥波立過冬。(我們必須採用這些不能十分確定的字眼,因為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我們可以從其他不同的資料中推敲出這些事件的經過。)在尼哥波立,他和提多會合,然後一同去西班牙我們記得在羅馬書,他提說過切望有一天能到西班牙一行他從西班牙回來以後,再度回去小亞細亞在提摩太后 書,保羅提及過提摩太跟他流淚道別,這件事很可能就在這回他重返以弗所時發生的保羅離開提摩太以後,去了特羅亞,後來又從特羅亞往別的地方,就在這時候他再被逮捕,送回羅馬去

我們不確實知道他是在那裡給再逮捕,或許是在特羅亞,或是在哥林多,或是在其他地方,因為當時的情勢已大大改變他大概是在主後六十三年獲釋,因為從歷史中我們知道羅馬城大火是發生在主後六十四年當時是尼祿皇下令燒毀羅馬城,而當大火燃燒起來時,他在彈豎琴慶賀為甚麼他要這樣作? 我們並不知道可能他是想重建羅馬城,或是為了其他原因當時大火惹起民眾激憤,群情洶湧,要鬧起義。為了平息民憤,尼祿皇要找代罪替身,基督徒就成了現成的眾矢之的。因此他宣吿是基督徒放火燒城,於是所有公憤都落在基督徒頭上,這就是在羅馬基督徒大受逼迫的開始為了這緣故,保羅成了被監視的人。

後來保羅顯然被捕了,但情況跟以前不一樣他是以羅馬的通緝犯身分被捕,因為凡是基督徒的,在當時都成了必須要繩之以法的罪犯保羅就給帶去羅馬受審但這回他所受的待遇不再像上次那麼安舒, 他所受的待遇,是羅馬法律下真正的囚犯,可能是囚禁在地牢裡等裁判當然我們知道,最後保羅被斬首處決他不能給釘十字架受刑,因為他是羅馬公民他在殉道以前,寫了最後一封信,就是提摩太後書

所有上述的歷史背景,可能是重組出來卻相當準確的事蹟記錄,從中我們知道這封提摩太前書,是保羅在第一次被囚獲釋以後,從馬其頓所發出的,指教提摩太一個信主的人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弗所教會

在沒有繼續說下去以前,還有一點關乎背景的事要說明的,就是以弗所教會的歷史從使徒行傳十九章,我們知道保羅在第三次的傳道行程中到了以弗所,在那裡神開始興起祂的見證,建立了教會在以弗所城內發生了極大榮耀的事,許多人親就主,歸信的人絕對順服神以弗所是座大城,充滿很多行邪術的人和其他拜鬼神的事歸信主的人把他們行邪術的書,堆在眾人面前公開燒毀他們絕對專一跟從主,主也實在賜福這個教會保羅在以弗所住了三年,這期間全小亞細亞屬羅馬的省份都聽見了耶穌基督的福音以弗所教會確實曾經有過光榮的開始

然後保羅離開以弗所那地區,要上耶路撒冷, 心甚迫切,要趕在五旬節前到那裡在上耶路撒冷的行程中,他突意避開以弗所城,因為知道如果再到那裡會見弟兄們,可能就不能離開他們,所以在事前安排了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在米利都與他相會使徒行傳二十章記錄了他與長老們分享,提到他如何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或在眾人面前,或在私下,勸戒他們,從來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總是與他們交通神的旨意他也提到他如何親手作工維持生活,凡事給他們作榜樣他把長老們信託給神的恩惠,並告訴他們,他以後不得再見他們了他警吿他們,在他離開以後,會有兇暴的豺狼進到他們中間,甚至在以弗所的信徒中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引誘人離開基督去跟從他們這是保羅跟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分別時最後說的一番話,然後他繼續前往耶路撒冷,就在那裡被捕。

保羅在該撒利亞關了兩年,然後給解去羅馬,受當時的該撒尼祿皇的審問在羅馬的監牢裡,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在這封以弗所書可窺見以弗所的弟兄們十分愛主,主藉著保羅大大開啟了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領受神的奧秘,明白又領悟這奧秘以弗所書涉及基督教真理的高峰,而保羅能跟他們分享這些高超的啟示

然後保羅從首次在羅馬坐牢獲釋以後,又回到以弗所,但那兒的情況已經改觀,當時跟他寫這封以弗所書相隔了大概有五年工夫,但他發現情形跟以前大不相同:長老們都離世了,必須按立新的長老;而且在他離開了的那段日子,他以前警吿過他們的事竟然發生了——兇暴的豺狼已經開始進到他們中間要吞噬他們,甚至在他們當中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引誘信徒離開基督去跟從他們這是改變了的情況——教會混亂無序,極需要在教會中重建秩序

但是保羅心感催迫,要去探望其他地方的教會, 不能多逗留在以弗所,因此把提摩太留下來,讓神用他重整教會的秩序保羅去了馬其頓,但心中仍舊掛念以弗所教會的光景;因此就寫了這第一封信給提摩太,叫他知道如何在神的家中建立起秩序很可能提摩太辦得相當成功,因為在啟示錄二章,我們知道以弗所教會秩序良好要記得到了寫啟示錄的時候,一 代已經過去了,在啟示錄中談及的是新的一代,當時教會不再有秩序的問題事實上,以弗所的信徒依舊勞苦作工,而且有辨別的能力;他們看來樣樣都有, 只是缺了一件教會外面的秩序恢復了,但失去了內在的品質信徒們都循規蹈矩,但內心卻失去起初的愛;為此,復活的主責備他們,說:「我要責備你,我要反對你,因為雖然教會滿有秩序,可是起初的愛已經喪失了你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參啟 二2-5)這是唯一可以怪責以弗所教會的事現在我們要回到保羅給提摩太第一封的信

教會秩序

在提摩太前書,我們要在教會秩序中看見基督。 甚麼是教會秩序?秩序是甚麼?我們往往以為秩序是外在的東西,以為在教會裡有某些事必須要加以整理;最常見的想法,總以為教會秩序是組織的問題如果能把事情組織洽當,那麼神的家自會整頓有序我們是可以這樣作,但即使是這樣,這教會在神眼中看來仍然沒有上軌道;因為聖經裡所說的秩序,不僅是外觀的問題,而是內在生命活出的結果比方我們的身子,身上各部分秩序井然,如果失去秩序,人就會生病但這個秩序並不是由外面加以組織出來的, 而是裡面的生命活出來的結果教會也是如此,教會的秩序不是靠人組織出來的許多時候人要組織教會,就會挑選一些長老和執事,以為這樣就有了新約教會的模式,因為已經有了組織上的秩序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到幾個月工夫, 一切都會瓦解;就算組織得更嚴謹,一年之內也會煙消雲散,因為這並不是基於真理

教會秩序其實是基督在整體教會的發表,是在神子民中基督生命的成長顯明或發表出來的屬天完備的秩序教會秩序並不只是外在的事,因此在教會秩序中,我們必須看見基督如果看不見基督,那麼所組成的秩序不是真正的,只是冒牌貨,在神面前毫無價值但是當神的子民活出基督的生命而產生真實的秩序,那就沒有比這個更美更有意義更能造就人的了提摩太前書就是論及這樣的教會秩序

這卷書信一共有六章我們當然知道經文章節都是後人加上去的,聖經原本是沒有章節之分,每卷書是一整篇文章不過為了方便,這卷給提摩太的保羅書信分為六章。有趣的是,這六章剛好分別論及教會秩序的六方面我們就按章逐一提論一下

神的家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教會是甚麼?教會是神的家我們的主耶穌說: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作門)不能勝過她。(參太十六18)這就是教會。「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主是建造者,祂正在建造這個教會這個家,在祂自己身上祂是那磐石,為此陰間的眾門打開,全力攻撃教會但感謝神,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因為是基督建造的基督所建造的家是神的家,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神居住在這家裡

教會並不是個物質的建築物,不是人所建造的教會是基督自己建造的。「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如果不是祂在建造,那就無論我們多勞苦作工,都是徒勞無功不錯,在教會的建造上,我們是被召與祂同工,但是當我們一同與祂作工的時候,事實上是祂在我們裡面作工,也是藉著我們作工教會若不是基督建造的,就不是神的家,神永遠不能居住在其中,因為祂在那裡沒有安息

蒙召出來的人

教會是甚麼?教會是永生神的集會。「教會在希臘文原文是EKKLESIA,意思是「蒙召出來的人奉主耶穌的名一起聚會。「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 十八20)

那就是教會我們這些蒙主救贖的人,是蒙召出來的我們不單是從永遠滅亡中蒙拯救,也是蒙召出來的神用逾越節的羔羊把以色列子民從死亡中救出來,同時他們必須從埃及出來——他們是從埃及人的世界分別出來,因為他們是蒙召出來的,他們不能留在埃及那裡守逾越節他們不能!他們是蒙召從埃及出來教會是蒙召出來的一群人;我們是從世界各國、各民、各族各方蒙召出來的神把一群人呼召出來歸給自己,他們聚集一起成了歸於永生神的信徒集會神是活的,因此這個集會成了活的實體我們在永生神面前聚集成為一個活的實體,而這個教會是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柱石是甚麼?在聖經裡,柱石常代表見證,因為柱石立起來是叫眾人都看見柱石上刻有文字,又或柱石本身賦有某種意義柱石聳立起來就是代表和宣示某件事總而言之,柱石是為某件事實作見證那就是柱石

根基是甚麼?根基是儲存庫,用以盛載一切; 一切都以此為根據,而一切也源于根基。「永生神的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真理是甚麼?我們的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主耶穌就是真理當然真理有多方面,在整本聖經裡都可以找到真理,但這許多方面的真理都總結在我們的主耶穌身上。主說:「我就是真理。」

教會是甚麼?「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會本身和在教會裡面是沒有真理的,這一點的認識是十分重要。教會並不具備本身的真理或教義,絕對沒有教會說話,就只是提論基督,而基督就是真理因此,教會既然是真理的根基,那就表明基督已經把自己存放在教會裡教會成了盛載基督一切的豐盛的儲存庫如果我們在教會裡找不到基督,我們還能在哪裡找到祂呢?如果我們在教會裡找不到真理,我們還能在哪裡找到真理呢?基督已經在祂的豐滿裡把自己完全交給教會,這樣,教會就成了神的真理的根基和守護者教會也是真理的柱石,為真理作見證教會要高舉基督,使人人都能看見祂教會並不要自己站出來讓人看見,絕對不是的教會站出來的目的是叫人人都看見基督

純全的教導

在本書信第一章提及教會秩序,我們以為首要是該設立長老,但這是到第三章才論及要建立教會秩序,首先要有純全的教導;換句話說,教會所教導的必須是基督在教會裡我們所得的教導,除了基督以外,沒有別的很可惜在以弗所教會,雖然開始的時候滿有榮耀,但在接下來的五年間,教會發生一 些事,有人在教會裡散播異教,也有人傳講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些究竟是甚麼?我們不大清楚,但大概是諾斯底派的見解和猶太教的習俗

在第一世紀的末期,諾斯底派所宣導的教義開始萌芽,到了第二世紀開端才真正發展長成,但在第一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信奉諾斯底主義的人自認洞悉一切,他們批評別人無知,自誇曉得萬事的隱秘,通曉奧秘的事,洞悉宇宙的起源,也認識發展出來的一切玄妙概念和各種哲學推理我們也知道猶太教在逐漸發展以後,人就鑽研家譜和虛渺的傳言之類的東西這些宣導和猶太教的風氣開始散佈在以弗所教會裡, 代替了該要傳講的基督

純全的教導就是基督的教導,不但是教導有關基督的事,而且所教導的是基督本身教導基督的結果使人活出愛保羅勸戒提摩太「囑咐那幾個人, 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一3-4)

以弗所教會的人談論律法的事,教導信徒要守摩西的律法摩西的律法自有它的用途,保羅說律法是可以應用的,但只是為那些不法不義的人基督徒的生活表現是高於律法,卻不是沒有律法;我們是要活出超越律法要求的樣式,因為我們是活在恩典之下,而在恩典下活出來的要比在律法之下的有更髙的水準

那些人也在談論屬於推理想像和哲理的事情,令自己感覺很好,自認聰明睿智和通達情理但保羅指出這樣的教導,究竟會有甚麼結果呢?看看果子就會知道那是甚麼樹,結果就是辯論懷疑爭吵等事。       

甚至在今天的基督教圈子裡,如果我們除了傳講基督以外不傳別的話,豈不是不會再有辯論爭吵和分裂了嗎?可是在今天的基督教裡,往往我們談論基督以外的事,所以在神的子民中就發生混亂分裂和紛爭如果我們教導基督,結果就能「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這樣的教導總歸是愛,而這個愛並不是人性的愛,而是AGAPE——神性的愛如果是傳講基督,人接受了基督,結果他們就得著清潔的心,也得著無虧的良心良心被血洗淨,就能對那作他們的救主和主的基督耶穌生出無偽的信心,最終結果是對神那純潔的愛和信徒間彼此的相愛我們遵從這樣的教導,就會知道那結果是甚麼我們需要純全的教導去整頓家裡的秩序,也惟有教導基督我們學基督,生命自會改變,就能給模成基督的形像基督是愛

保羅引述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在第一章,他說:看我這個人,自負自義,狂暴待人,逼迫信徒,以為那就是事奉神但神在祂極大的憐憫中叫我遇見基督,我看見了那義者,聽見祂向我說話。」就因為遇見主,他整個人完全改變了,成為傳講耶穌基督福音的使徒這就是純全的教導如果要整頓神家中的秩序,就必須要有這純全的教導,就是教導基督願我們不教導別的,只傳講基督你或許以為那就會太單調枯燥了絕對不會的!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 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以豐盛。」(西二9-10上)基督的教導是永遠取用不 盡的,祂是無窮無盡的,因為在祂裡面有測不透的豐富只要我們認識祂,經歷祂,我們自會改變,給模成祂的形像,就如保羅一樣這是純全的教訓

聚會

教會是甚麼?教會是永生神的教會。「教會這個字本身就表明我們要聚集,你不能把自己關在密室裡作基督徒;依據神的話,是沒有這樣的基督徒的我們不能只作個別的信徒;不錯,我們是個別得救的,沒有人可以代替別人得救,每個人都是自己個別得拯救,每個人都必須在基督裡有自己個人的相信;但在我們得救以後,我們就聚集起來成為基督的身體,就是永生神的教會聖經吩咐聖徒不可停止聚會,因為知道那日子臨近了(來十25)。我們既然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就該盡可能常常聚會

我們聚會是要開心,享用一段社交時刻嗎?若是這樣,你還是到社會裡去找好了但你若去神子民的教會,你是聚會敬拜神神尋求的是真誠敬拜祂,在靈裡和在真理裡敬拜祂的人神實在厭煩那些只在肉身上有敬拜的動作,或是那些在魂裡靠一些藝術氣氛作敬拜的人

我們聚集在主的桌子前紀念主祂對我們顯出何等的愛何等的恩慈何等的憐憫何等的恩惠! 祂給我們何等的救贖,和何等的拯救!我們前來紀念基督,稱頌祂!我們是聖潔的祭司,必須一起來作祭司事奉祂古時的祭司們並不是個別分開事奉:一個在這兒事奉,另一個在那邊事奉,或是各人依自己意願來事奉不是的祭司雖多,卻是作為一個祭司圑體去事奉,在聖殿裡受大祭司的指令一起去事奉我們的主耶穌當然是大祭司,在教會裡的聖靈在地上代表祂,而我們這些作聖潔的祭司的,聚集一起成為神的殿,一起來事奉祂,獻上靈祭讚美敬拜祈求和歌頌我們獻上靈祭,把基督獻還給神來滿足祂, 這就是教會所以教會必須有所謂公開的敬拜換句話說,教會必須要聚集如果沒有聚會,就沒有實際的教會;所以我們必須一起聚會一起敬拜一起歌頌主一起在主的桌子前紀念祂一起禱告當然我們必須有個人分別的禱吿,這是需要的,但是作為教會,我們必須聚會在一起禱吿,聚會在一起受教導, 聚集在一起交通,彼此服事等等

禱告

第二章論及一起聚會,是公眾的敬拜在這章裡特別提到兩件事,第一件是禱吿這裡提出有關禱吿的原則,主要不是針對個人的禱吿,但這不是說因此在私下個人的禱吿就不用留意這些原則;這些原則依舊是合用的,但這一章的重點是在團體的禱吿。教會有她的職事不錯,我們每個人都各有職事,我們需要去發掘它,加以發揮,好叫教會得著造就但教會,作為一個團體的器皿,有她特定的職事;教會的職事是圑體的禱吿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二 1)教會是個團體禱吿的器皿,教會有責任,有要完成的職事,就是為萬人禱吿,不是光為自己親愛的人禱吿。我們要為萬人禱吿,因為神的旨意是要萬人得救,認識耶穌基督,這是我們的父神的心意所以教會聚集禱吿的時候,必須為萬人祈求,也要「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祈求,這不僅是為了叫他們信主(這當然是主要的),而是因為神把他們放在掌權的地位上我們雖然是在地上的外人和客旅,但既然活在地上,那就是活在他們的權柄下,所以要為他們祈求,好叫他們能真正成就神所指定給他們的職份,真正作神的用人,執行神的公義,而不濫用權柄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禱告

為這些在位者祈求的另一個理由,是為了我們能過平靜安寧的生活,能在神與人面前敬虔度日在惡人當權下,信徒要過寧靜生活是不容易的;信徒會受迫害,要給下放勞改營,會受詰問熬煉和試誘,要過敬虔的生活實在不容易因此,我們必須為在位的人祈求,好讓我們能過敬虔的生活榮耀神不要那麼無知,妄想只要我們是活在某種不良的政權下,神能在我們裡面得更大的榮耀我們不要如此無知假若神把你放在這樣的處境,祂的恩典是夠你用的;但若你以為自己可以應付,你要知道你永遠不可能做得來的—般來說,我們應當為在位的人祈求,好叫我們能安寧敬虔度日這是教會團體的禱告

關於教會的禱告,還有進一步的教導:「我願男人……隨處禱告。」(提前二 8)「隨處」是指教會公開的聚會我們聚集一起的時候,就當舉起聖潔的手禱吿,無忿怒無爭論我們聚會禱吿的時候,就該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但要記得,若要禱吿有果效,我們禱告的人在神面前必須要對換句話說, 義人的禱吿是大有功效的不是我們憑自己作義人,而是神稱我們為義。祂既然使我們稱義,那麼我們就是義人

聖經說:男人禱吿,要無忿怒,無爭論男人尤其易受試探,向弟兄姊妹或其他的人容易勃然發怒; 或易生疑愛理論男人往往愛爭論,而我們也喜歡跟神理論,或質疑祂所以當我們禱告的時候,必須無忿怒,無爭論,跟弟兄姊妹和洽相處,跟一般的人也要這樣;向我們的天父心存順服,只願祂的旨意成就我們屬靈的光景如果是這樣,就可以禱吿

又願女人……(二9 )我很欣賞又願」這兩個字,因為這表示女人也要禱吿有一些地方只許男人在公開的聚會中禱吿,不許女人開聲禱吿,只能沉默不作聲我常說:如果女人不能作聲,那她們也不該開口歌頌但聖經從來沒有禁止女人禱吿,聖經還說:「又願女人……,所以女人也可以在公眾面前禱吿但該怎樣呢?男人所受的試探是發怒和爭論,而女人所受的試探是喜愛外表的裝飾,但沒有內在的美德所以聖經說:女人禱告的時候要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裝飾。「裝飾」原文是COSMOS, 是指著世界有如一個體系,意即女人在裝飾上要存一種不屬這世界的精神——不像世人追隨時尚,而是與世人有別,標誌著敬畏神的特質這並不是說女人該衣著襤褸寒酸我在別處讀到論及合宜衣飾的話,但不知道對不對,在此姑妄言之女人合宜的衣裝,是不要開時尚風氣之先,也不要落到不合時宜的地步, 總得要合乎中道我就讓你去揣摩吧

講道

這裡的經文也提到講道,是指在教會聚會中公開教導「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我不許女人講道……」(提前二 11-12)這裡的「講道」,是指她們不要作教師,也不要轄管男人在教會的聚會裡有神定的次序:男人代表基督,而女人代表教會,兩者都必須準確代表出來,因此在講道這事上有神這樣指定的次序

教會管理

第三章是論到教會的管理神的子民聚會在一 起,就當有管理,有行政在教會的管理方面,有兩種職份——長老的職份和執事的職份神在祂的子民中興起人來擔任長老的職責,去管理監督,和牧養羊群又興起執事或女執事,料理每天行政上例行的事宜,就如管理飯食,探望病患,和一些肉身上需要料理的各種事宜。

提到作長老和執事的資格,奇怪的是沒有強調辦事能力我們會以為作長老去管理,就必須要有辦事能力,所以如果你是通用汽車公司的執行長,無疑地你可以當教會的長老。但是,不!這並不是工作能力的問題這裡所提及的甚少與工作能力有關,倒是差不多都與德性有關但不僅是德性,因為如果光著重德性,那麼不信的人也能具備一些資格對作帶領的長老的要求是屬靈的品質,對作執事的要求也是如此。所以在初期教會選立七個人管理飯食的事,他們必須是聖靈充滿的(徒六3)。甚至在這方面的教會管理,也是要求基督自己,是要彰顯基督,在各人身上 發表基督;這樣,他們才能服事基督的身體

話語的職事

第四章是聚焦在神家中的職事,指神話語的職事教會裡不但要有管理,也要有教導,就是話語的職事神賜給教會的有使徒有先知有牧師和教師又有傳福音的,為要成全聖徒弗四11)神把這些人賜給教會,是為了那宇宙性的身體,但在地方教會裡會有先知和教師

在使徒行傳十三章,提到在安提阿教會,有五位先知和教師,他們是地方教會的先知和教師,負責當地教神話語的職事,他們並不是長老,而是在當地教會傳講神話語的保羅以提摩太為例,向他說:「你要按著正意傳講真道,就必須先注意自己的靈命。」 換句話說,不只是要教導人;作教導的人本身,也必須深得神的教導;不是只顧所說的話,而要留意說話 的人。因此保羅對提摩太說:「要操練敬虔,因為不僅是對今生有益處,對要來的世代也有益處。」(參 四8)我們需要操練自己,接受聖靈的操練,需要成長,叫我們可以有神的形像,在愛心言語行為, 以及人際關係上——在凡事上能真正彰顯基督;而當我們向人說話的時候,就是把基督傳給他們所以保羅說:「你要自己謹慎,留心你給人的教導——就是你的職事。」紀律

第五章論到紀律教會裡要有紀律——這是很重要的;沒有紀律的話,就沒有教會,我們不能稱之為教會如果紀律蕩然不存,一切就會陷於混亂無章, 各人任意而行所以教會必須要有紀律,但在執行紀律上必須謹慎,要存著愛心去作

洽當的表明

第六章談到教會要有一個洽當的表明。教會既然是個見證,就必須在世人面前維持洽當的表明主耶穌在彼拉多面前作出洽當的表白,所以我們在世人面前也必須是這樣。我們要表明的是:主耶穌是我們的一切;我們信靠祂,把我們的生命全交付給祂;祂是我們所信賴的那一位,是我們所事奉的那一位這是我們所要表明的保羅特別提醒那些在地上富有的人,不要信賴地上的財富,財富是靠不住的,必須信靠神我們要向世人宣吿:我們信靠神;我們信靠基督,祂是我們的一切這才是洽當的表明,是十分好的見證

提摩太前書是論及教會秩序的書信而教會秩序若要真實的話,必須是基督——祂的發表,祂的彰顯,祂生命的流露;否則教會只會淪為一個組織,不是真實的,沒有屬靈的價值

禱吿:親愛的天父,為了禰正在建造禰自己的家,我們稱頌禰,感謝禰!我們深信禰要把她建造成榮耀的教會,毫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哦,我們的父阿!我們感謝讚美禰,因為禰正在地上建立禰的教會,禰向我們啟示,教會的秩序並不是外表的東西,而必須從裡面出來的哦,願我們得以認識基督,並且因認識祂而在教會裡面有這個秩序,叫禰的榮耀得著稱讚,禰的子民得著造就現在我們把禰的話交回禰的手中;若是可行,求禰為禰的榮耀使用這些話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提摩太前後書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四十課 提摩太前後書

 

題示:在研讀這一課之煎,請先將提摩太前後書讀完兩遍,讀之時,試試將兩卷書作一個比較。

 

   這幾卷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再加上一卷短短的腓利門書——之所以得名又被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都是寫給幾位在教會裡負責牧養的。(即使是腓利門,雖然他是教會裡的一位長老,但他也負起相當大的牧養責任,因為保羅在書信中這樣說:「寫信給……以及在你家中的教會」。)

 

   這幾卷書在聖經裡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它們被編在九卷教會書信之後(羅馬書至帖撒羅尼迦後書),和九卷希伯來信徒書信之前(希伯來書至啟示錄)。兩組九卷書的內容和重點都大不相同,而居中的四卷教牧書信把兩者連接起來,自然具有重大的意義,正如使徒行傳把四福音書的信息轉接在教會書信裡,同樣的,這幾卷教牧書信,不論在性質上,或在編排位置上,也是把前面教會書信中的教義轉接到後面希伯來信徒書信去,變成另一個新的重點、新的表現。這些道理我們在這裡先提一提,稍後,我們會再詳細的討論。

                  ——巴斯德(J S B )

 

  我在較早的一課裡面曾經說過,倘若聖經裡面有一部分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熟讀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別為每一個基督徒寫的,例如九卷教會書信(羅馬書至帖撒羅尼迦後書)。如今在這裡我們又再加上一句:倘若聖經裡面有一部分是每一個傳道人都應該熟讀的,那一部分就是特別為傳道人寫的,例如四卷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再加上一本腓利門書。稍後我們會指出,加上這一卷是非常恰當的)。這幾卷書之所以稱為教牧書信,是因為它們都是以一個牧者的立場來看一個有組織的教會。當然裡面也充滿對每一個基督徒都有關的教訓,但裡面的信息,卻是特別著重於與教會守望的人有關的。

 

  我們不須要再花時間去討論這幾卷書的作者是誰了。因為從最早的時代至今,大致上每一個解經家都同意是保羅寫的;雖然近代有一些「高等批評家」對這一點產生疑問,正如他們對聖經中每一事件都產生疑問一樣。但也曾有過更多同樣高資格的學者反駁他們,認為花時間去研究這一點是毋須的。

 

這幾卷教牧書信的特點分為三方面:(1)在主題方面;(2)在主旨方面;(3)在位置編排的意義方面。現在,首先讓我們概括地看一看這兩卷提摩太前後書的內容,把其中的大綱分析列出來。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本來是以弗所教會的牧師(提前一3)。根據這兩卷寫給他的書信和使徒行傳來看,他當時是一位比較年輕的牧者,同時也是保羅十分喜愛的。倘若我們依照年歷來查考他的生平,我們會有十分豐富而有趣的得著。

 

  這兩卷書信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囑咐」。在兩書之上最少提及這個詞十次以上。究竟保羅囑咐他什麼呢?前書(18和六20)和後書(1214,二2)都有清楚的答案——就是囑咐他要「保守」所交付他的。在提摩太後書一章十二節保羅又說:「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按原文「我所交付他的」應該譯作[他所交付我的」。保羅寫這兩卷書之時知道自己不久將要離世,於是他藉這卷書信囑咐提摩太,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勇敢的、忠心的,「保守」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一章十一節那裡,清楚的說明所交付他的就是:「神交托我榮耀的福音」。

 

  深入一點來看這兩卷書信的第一卷,我們立刻發現它的大主題是地方教會與主任牧師,可以說是一本小小的教牧手冊。

 

  第一章一開始的十七節經文是寫信的理由,以一個頌贊詞為結束:「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上,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跟著這頌贊詞之後(1820),保羅用非常嚴肅的口吻來向「兒子提摩太」介紹他的「囑咐」。

 

  到二章一節就是這個「囑咐」的開始。之後,整卷書信就清楚的分為兩部分,第二和第三章論及會眾和他們的品行;第四和第五章論及牧師和他的品行。

 

  再看一看全書來證實這一個分析:第二章的頭八節經文是有關男人和他們在會中的禱告;以後的幾節是有關女人和她們在公眾場合的儀態。第三章頭七節經文指出作長老的資格;以後的幾節論及作執事的資格。所以二、三章實際上是論及教會的秩序和職務。

 

  四、五、六章跟著是著重牧師和他的品行。第四章指出怎樣向全體會眾作「基督耶穌的好僕人」;例如在忠心的教導上(111),和在生活的榜樣上(1216)。五至六章指出當怎樣向會眾中不同的階層表現自己的品行;例如向年老的和年青的人(12),向寡婦(316),向長老(1725),向夫人(18),向富人(919),到了這裡,又是以一個囑咐作為結束:「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整個分析列出來就是這樣:

 

  由一章三、四節看來,這卷書是保羅囑咐提摩太去做一些以前曾吩咐他做的工作。可能保羅給他這封信作為執行職權的證據,免得有人不服從他。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也十分感謝神賜給我們這卷書信,不然,我們今天也不知道怎樣帶領教會了。

 

提摩太前書

 

地方「教會」與「牧師」 

 

一個囑咐(18,六1320)

 

—「保守所交付的。」

 

解釋寫信的理由(117)

「囑咐」的簡介(1820)

 

  會眾與領導方法(二~三)

 

     有關會眾的秩序()

 

       男人與公禱(18)

       女人與儀錶(915)

 

     有關會眾的職務()

 

       作長老的資格(814)

 

  牧師與他的品行(四~六)

 

     向全體會眾()

 

       在忠心的教導上作「好僕人」(111)

       在生活的榜樣上作「好僕人」(1216)

 

     向各種階層(五~六)

 

       年老的與年青的(12)

 

       寡婦(316)

       長老(1725)

       僕人(18)

       富人(919)

 

結束的囑咐(2021)

 

    一個囑咐,一個挑戰,一個預測

 

提摩太前後書的一個「囑咐」

 

  容我們再強調,不論在形式上和感力上,這兩卷提摩太前後書都實在是一個「囑咐」。這囑咐保羅從前曾一度在口頭上告訴了提摩太,只不過現在藉書信再加強,再弄清楚,和再加申論(參提前一4)。請看書信的內容怎樣由始至終都保持這個囑咐的意思:

 

「曾勸你……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提前一3)

 

「但命令(即囑咐)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5)

 

「我兒提摩太阿……將這命令(即囑咐)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18)

 

「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11)

 

「這些事你要『囑咐』他們,叫他們無可指摘。」(7)

 

「我在神和基督耶穌並蒙揀選的天使面前『囑咐』你。」(21)

 

「我在叫萬物生活的神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13)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17)

 

  「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提後四1)

 

究竟囑咐些什麼?

 

  我們已經說過,保羅囑咐提摩太的,就是「保守」所「交付」他的。現在讓我們把這兩卷書信內的「交付」和「保守」都列出來:

 

  「我兒提摩太阿……將這命令『交托』你。」(提前一18)

 

  「囑咐你,要遵守(英文是保守)這些話,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21)

 

  「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20)

 

  「我知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即保守)他所『交付』我的。」(提後一12)

  「從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位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即保守)。」(14)

 

  「你……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2)

 

  我們應當記得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一章十一節那裡,解明什麼是所交托的說:「可稱頌之神交托我榮耀的福音」。可見所交托的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即是在基督耶穌裡的真理。保羅離世的時間快到了,他回顧過去的年日,就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可是,以後怎麼樣呢?他一定要把自己從神所得來的託付,繼續託付給他最親愛的兒子提摩太。提摩太把這個無價之寶的信仰託付接過來,他一定感到這是不可推卻的責任;因此他要像保羅一樣保守這信仰,維護這信仰,並傳揚這信仰。

 

  現在,我們發現其中的程式是這樣:

 

(1)「可稱頌之神」先將「榮耀的福音」交托給保羅(提前一11)

(2)保羅現今又將它「交托」給提摩太,這就是保羅特別的「囑咐」(18)

(3)保羅勸勉提摩太說:「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20)

(4)保羅知道他所信的是誰,並且深信主必能「保守所交付他的」(提後一12)

(5)以後提摩太還要繼續把這寶貴真理的託付,託付那些「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2)

 

「信仰」

 

  因為這兩卷書是保羅給提摩太的一個囑咐,要叫他保守所交付他的真理。所以在這兩卷書裡面,有一些名詞是不斷出現的,其中一個是「信仰」。因為英文欽定譯本翻譯原文之時,在許多節裡都漏去了一個確定性的冠詞(definite article即把The faith變為faith),所以在英文聖經裡面,「信仰」(The faith)就翻譯為「信心」(faith)(中文聖經譯作「真道」)。其實在原文的意思是指基督教一切的真理和推行,即指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僅僅指個人的信心。以下是有關「信仰」這詞出現的經文:

 

「有人丟棄良心,就在『信仰』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提前一一19)

 

「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信仰』的奧秘。」(9)

 

「在基督耶穌裡的『信仰』上大有膽量。」(13)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信仰』。」(1)

 

「在『信仰』的話語上,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直譯四6)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信仰』。」(8)

 

「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信仰』。」(10)

 

「你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12)

 

「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信仰』。」(21)

 

「他們的心地壞了,在『信仰』上是可廢棄的。」(提後三8)

 

「這聖經能使你在耶穌基督的『信仰』上,有得救的智慧。」(15)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7)

 

教義

 

  此外,我們還發現有許多像「教訓」、「教師」、「教義」之類的名詞在這兩卷書信裡面出現。「教訓」和「教義」在希臘原文是同一個字,在這裡大約一共出現十四次之多;並且一致暗示出,那些「交付」給提摩太的,要當為教義來保守。「教義」這個詞也像「信仰」一樣,是指整個基督教的系統來說。下列的這些經文是一些例證:

 

  「律法……是為不法……或是為別樣與純正『教義』為敵的事設立的。」(直譯提前一910)

 

  「在信仰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好『教義』上,得了教育。」(6)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義』為念,直等到我來。」(13)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義』。」(16)

 

  「免得神的名和『教義』被人褻瀆。」(1)

 

  「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教義』。」(3)

 

  「但你經己服從了我的『教義』。」(提後三10)

 

招請「教師」

 

  保羅吩咐提摩太招請的領袖,一定要是「能教導別人」的,請看以下的經節:

 

  「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摘……善於『教導』。」(提前三2)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17)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導』……是有益的。」(16)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導』,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2)

 

  或問,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教義」,並急需去「教導」別人去認識它?我們再看一次這兩卷書就得到答案了。

 

  「曾勸你……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提前一3)

 

  「有些人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7)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1)

 

  「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3)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提後四3)

 

  「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父,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34)

 

「敬虔」

 

  還有,「敬虔」這個字也是很明顯經常出現(參看提前二210、三16,四78,六35611;和提後三5)。不單這樣,每當這個詞出現的時候,總帶著一個確定性的前冠詞(the)的,這在英語的句法上顯得非常奇特;但在希臘原文裡,卻具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意義。正如上文所說那兩個詞——「信仰」和「教義」——指著整個基督教的教義道理來說一樣,「敬虔」這個詞也在實踐方面指著整個基督教的教義道理來說。我們若把三章九節的「信仰的奧秘」和三章十六節的「敬虔的奧秘」拿來作一個比較,這個看法就可以確定了。這三個詞很可能就是昔日的基督徒很流行慣用的術語,可見重要性很大。它們分別在(1)崇拜方面,(2)真理方面,(3)生活方面,把整個基督教的系統總括起來。以下是「敬虔」的經節: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提前三16)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8)

  「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5)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

 

   但為什麼又要強調「敬虔」呢?答案是在後書三章五節那裡:「有了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至終的意義

 

  現在我們要注意上述所引證的「囑咐」、「託付」、「信仰」、「教義」和「敬虔」等,都是為要指出這兩卷書信裡面有一件非常危急的事。當我們領會到這件危急的事是什麼的時候,我們立刻會知道,這兩卷書信的話對我們現今這時代的人是何等嚴肅。

 

  我們再返回來思想一下前書的第一段,這裡載有保羅囑咐提摩太的最初目的,就是:「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3)請再想想四章一節的話:「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然後,再留意以下五處地方也提及那些離棄真道的「人」:

 

  「『有人』偏離這些……」。(6)

  「『有人』丟棄良心……如同船破壞了。」(19)

  「已經『有人』轉去隨從撒但。』(15)

  「『有人』貪戀錢財……離了真道。」(10)

  「已經『有人』自稱有這些學問,就偏離了真道。」(21)

 

   到了後書,『有些了』變成『所有的人』了。一開卷,我們就看見:

 

  「『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這是你知道的。」(15)

  「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16)

 

  看了這些經文之後,我們應該明白,為什麼保羅當時這麼急要寫這兩封信給提摩太,因為危機來臨了。這是一個危機的挑戰。前書說有人離棄,後書說整個局勢崩潰了。

 

  這些記載,是否表示這兩卷書信隱藏著一些與我們有關的預言?在編排上來說,這兩卷書信是放在九卷教會書信之後,這會不會暗示,在我們現今這教會時代的末了,基督教會同樣有一些人離棄真道,甚至最後會有全部崩潰的悲慘現象呢?當然,我們知道,保羅寫書的時候,他心目中所想像的是一個末世的景象;雖然,事實上來說,他並不知道在主再來之前,竟然還相隔有二十多個世紀的時間。但他既然以為末世是這麼快來到,這豈不是神自己的意思,要引導保羅的筆,寫出一些預言的話,目標是要提醒我們這些遠在二十世紀之後的人嗎?在前書一章十六節那裡,他提及自己的事奉,說是要給「後來」的人作「榜樣」。在四章一節那裡,他告訴我們聖靈「明說」有關末後的日子是怎樣的;後來,到了後書他又再重提這些「後來的日子」說是「危險的日子」(1)

 

  不錯,保羅確實想到這些末後的事;但在這裡我們還要指出一點,就是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察覺到,這兩卷提摩太前後書合起來,變成一幅描寫我們這二十世紀基督教景況的圖畫。若果真是這樣,我們今天這許多的「提摩太」應該要多麼的小心去研讀它們,並為此向神不住的禱告才對!當然,除了這幾點之外,這兩卷書信本身還有許多寶貴的真理須要我們研究:但裡面的末世預言既然特別與我們有關,因此我們就不能不急於先研究這一方面的真理。

 

    主基督,快再來,

    不少兆頭出現了;

    親愛主,莫遲延,

    預言應驗真奇妙。

    亂世代,邪惡彰,

    古聖異夢知多少?

    大災難,戰風聲,

    可能結局在明朝;

    每時刻,準備好,

    即時回來未可料。

 

提摩太前書精華(漆立平)

 

第十五講 提摩太前書

 

壹、提摩太前書簡介

一、使徒的同工提摩太

(一)、是保羅第一次佈道時得救的青年弟兄

巴拿巴保羅第一次去加拉太傳福音時,他們在特庇遇見了一位青年人名叫提摩太。他父親是希臘人,他的母親是猶太人,名叫友妮基,外祖母名叫羅以(提後15)。在特庇猶太會堂中,他們都是神虔誠的子民。似乎他們一家人聽見使徒所傳耶穌的福音後,他們都接受了,作了基督的門徒(徒142021)。

 

(二)、是保羅第二次佈道時得著的青年同工

使徒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當他與西拉一同到加拉太看望各地的教會時,當保羅再來到呂高尼特庇路司得時,又遇到了提摩太(徒161)。事隔兩年之後,保羅提摩太在信心上已大有長進,並且他在教會生活和服事上,又有很美好的見證,以致特庇路司得以哥念那一帶,各地方會教的聖徒都認識他,並且對他有很好的印象,對他的服事,多有稱讚(徒162)。

那時,使徒保羅西拉在外佈道,正覺得缺少青年幫手,就邀請了提摩太與他們同行,而提摩太也欣然答應。保羅西拉因為得知提摩太的父親是希臘人,為了將來方便進出各地猶太人的會堂起見,還給提摩太行了割禮,從此,提摩太就開始與他們同行。(徒1623

 

(三)、提摩太受教的背景

其實,提摩太自小在猶太人會堂長大,他在會堂中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在母親與外祖母的教導、鼓勵和督促之下,他對舊約聖經,下了相當的功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故此保羅說他從小明白聖經(提後315)。照他的光景,他母親本來可能有意把他培養成為猶太人的拉比。後來他們聽信了基督的福音,他就很樂意在教會中服事聖徒。提摩太大概比保羅小二十歲左右。當保羅第一次在特庇遇見他時,保羅大約47歲左右,提摩太大約27歲。第二次相會時,保羅50多歲,提摩太30歲,正是可以出道工作了。

從此以後,使徒保羅提摩太當作屬靈的兒子,在生命與事奉上,對提摩太多方的教導成全,提摩太也成為保羅最倚重的同工,並且保羅也經常差遣或打發提摩太,作他們的信差,把保羅所寫的書信和口信,送達各地的教會與聖徒,並替他服事各地的教會。

 

(四)、提摩太與保羅同工的成就

使徒行傳第十六章以後的記載,加上保羅書信中的記錄,我們稍加整理,可知提摩太配合保羅,先後完成了下列的工作:

1、他陪同保羅西拉,把福音傳到歐洲各地,建立了多處教會:

A馬其頓腓立比的教會(徒161140

B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徒1719

C庇哩亞的教會(徒171015

D亞該亞哥林多的教會(徒18117

2、又陪同保羅第三次佈道,建立了以弗所的教會(徒19122

3、他曾多次奉保羅的差遣,到各教會去作工和送書信,計有

A帖撒羅尼迦前書、後書

B哥林多前書、後書

C以弗所書

D腓立比書

E歌羅西書

F腓利門書

4、他曾陪同保羅最後一次去耶路撒冷,路經米利都,特別請了以弗所新立的長老來相會,保羅在那裏對那些長老說了一席語重心長的話(徒20438)。然後一路前往耶路撒冷提摩太並親眼看見保羅被捕和拘禁的情形。(徒211736

5、他是保羅被拘禁在羅馬時,所寫監獄書信的同筆者和送信者。

6、他是保羅最親密、最有交通的青年同工,與他有關係的書信有十一封之多(除了加拉太書提多書)。使徒行傳從十六章之後的記載中,幾乎有保羅的地方,也都有提摩太同在的影子,正如有醫生路加的同在一樣。尤其,當保羅耶路撒冷被捕入獄之後,路加提摩太,都是保羅身、心、靈的長期同伴與同工。路加作了他的私人醫生,更兼顧對他身體的照顧;提摩太則作他屬靈的兒子,常受保羅差遣,作保羅不能再親自照顧的屬靈建造工作。

7、使徒保羅在殉道之前,最後所寫的一封書信,也是給提摩太的,這就是「提摩太後書」。從信中我們可以看見,保羅提摩太的關切之情。那時提摩太保羅被囚至內監深牢,極為難過;再加上他在教會中間的服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擋與難處,使提摩太頗為灰心難過,而常常流淚。有人把這些情形告訴保羅保羅遂在獄中寫了最後一封書信給提摩太,這就是提摩太後書。那是保羅提摩太在服事教會,與事奉神上,作了最後的鼓勵、叮嚀和遺囑。並且信尾也顯示,保羅仍極切的盼望,最後還能見到提摩太的面。(提後49

8、在保羅殉道之後,提摩太照著保羅的囑咐,仍然很積極的在諸教會中服事。因此,在羅馬皇帝加緊迫害基督徒與教會時,提摩太也曾被捕入獄。所幸在希伯來書的作者寫希伯來書時,提摩太已經得著釋放了,而且他們預備繼續同工,去各處看望與堅固眾聖徒和教會。(來1323提摩太真是承繼了保羅的遺志,服事教會努力不懈,死而後已。他與保羅真是一對屬靈的父子。

 

二、寫提摩太前書的背景

當使徒保羅第三次出外佈道,在以弗所的三年期間,提摩太也都在以弗所與他同工,作保羅很重要的幫手。本來,保羅預備在以弗所教會選立了長老與執事之後,就去看望馬其頓亞該亞各處的教會與聖徒,然後他才回耶路撒冷去還願的。然而沒想到,由於銀匠底米丟引起的暴亂(徒192341),使保羅不得不趕緊離開以弗所馬其頓去,他自己不能親自在以弗所,監督指導選立長老與執事的事宜,只好交待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辦理這些事。

可是使徒保羅到了馬其頓之後,對這些事仍放心不下,覺得對提摩太交待的不夠清楚,將來在選立長老與執事上,產生偏差,那對教會今後的服事與發展,將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保羅馬其頓的教會(可能是腓立比),寫了一封書信給提摩太,清楚的告訴他,服事一個像以弗所這樣有規模教會的原則、目標、與方向。一面告訴他服事教會的異象,一面也告訴他如何建立教會各方面的照顧與事奉,怎樣選立長老和執事,怎樣建立男女信徒正常聖別的生活,怎樣服事老幼婦孺以及各種寡婦的原則,怎樣教導作僕人的、作財主的,怎樣警誡傳異教的,這就是提摩太前書

保羅所寫的書信中,有四封是寫給個人的,而這些書信的受信人都是他的教牧同工,因此這四封書被稱為保羅的「教牧書信」。包括:提摩太前書後書提多書、和腓利門書。而提摩太前書是這四封教牧書信中,最完整詳細的一卷書。這卷書大約寫成於主後57年左右。

 

貳、提摩太前書的主旨

提摩太前書的主旨,乃是闡明「神對榮耀教會的規劃」。一個事奉神,服事教會的人,必須有清楚的異象,明白神對教會的旨意和計劃,知道服事教會的目標。知道如何引導聖徒,將聖別榮耀的生活建立起來;又使教會事奉的體系,能夠健全的建立,怎樣合適的對待各種聖徒,這樣才能把教會帶到合神心意的光景,才能把神的教會服事到榮耀中去。

我們從下列的經節,可以窺見全書的主旨:

「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 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35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516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

「倘若我躭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提前31516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78

「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前41113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1516

「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豫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819

 

參、提摩太前書各章要點

第一章 要把握神在信上的規劃—基督耶穌榮耀的福音

1、在教會所傳講的信息,要能啟發神在信上所立的規劃,不要傳講不同的教訓和荒渺無憑的話。並且都要發自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中生出來的。(15

2、不要偏離去傳講律法,那是對不法不義的人講的;而要專注於傳講可稱頌之神的榮耀福音。(611

3、保羅以自己為例證,見證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1217

4、要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可以打那美好的仗。要以許米乃亞歴山大為鑑戒,他們是丟棄良心,在真道上沉淪的人。(1820

 

第二章 建立禱告、傳道、男女信徒正常的生活

1、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建立禱告的生活。(13

2、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所以要作傳道的功夫,教導聖徒相信,學習真道。(47

3、教導男人(弟兄)過和平、聖潔、敬虔、禱告的生活。(8

4、教道女人(姊妹)過廉恥、自守、聖潔、不愛虛榮,樂意行善,沉靜學道,在生產上得救的生活。(915

 

第三章 選立健全的長老和執事,服事榮耀的教會

1、要選立羡慕善工、有照顧人的德性、在教會內外都有好名聲,生命老練的人,擔任長老(監督)的職分。(17

2、同樣地,也要選立相同德性的人,固守真道,凡事忠心的人,擔任男、女執事,服事神的家。(813

3、將這事寫給你,使你知道在神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1416)教會是神在肉身的顯現。

 

第四章 要作基督耶穌的好執事

1保羅預言後來必有人離棄真道,傳些邪靈和鬼魔的道理,如禁止嫁娶、禁戒食物等。你要知道怎樣用真理辯駁。(15

2、要在真道的話語上,和善道的餧養上,教育聖徒,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 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610

3、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謹慎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事上恆心,這樣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1116

 

第五章 合宜的對待各種聖徒、長老、和傳道人

1、要以合宜的態度對待各種年齡的人,總要清清潔潔的(12

2、要謹慎的對待、照顧、引導教會中各種不同情況的寡婦(416

3、要善待並尊敬服事教會的長老和傳道人(1718

4、要小心處理控告長老的呈子(案件)(1921

5、要慎行按手之禮,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明辨善惡(2225

 

第六章 合宜的教導、勸勉、警誡聖徒

1、要教導聖徒作好僕人,忠心的服事主人,尤其是弟兄(12

2、要勸戒警告傳異教(不同教訓)的人,尤其要勸戒人不可貪財,因貪財乃萬惡之根,叫人陷入迷惑,沉在敗壞和滅亡之中(310

3、屬神的人,都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良善、溫柔、忍耐,為真道打美好的仗,像主耶穌作美好的見證,榮耀神。(1116

4、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要多多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1719

5提摩太啊,你更要保守所託付你的!願恩惠與你同在!(2021

 

提摩太前書──神的建造(張向辰)

 

  本卷書是使徒托付提摩太十件事,是使徒將澆奠在主前的遺言。

以托付內容分為十段:

〔托付一〕一章117

   不可傳異教,不可聽從荒渺無憑據的話與無窮的家譜。

   神的命令目的是愛,這愛是從對神清潔的心,對神對人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以弗所教會失去對神的愛(啟二4),使徒囑咐提摩太住在以弗所幫助他們,教法師講解律法與無窮的家譜並不能使人得生命歸向主愛神。使徒見證自己蒙了神的憐憫,得著拯救。

〔托付二〕一1820

    要打美好的仗,與撒但摔跤,需常存對神的信心和無私的良心,對付罪惡,不忘當初神藉著保羅與眾長老按手給他的恩賜。(四14;提後一6

〔托付三〕二章:懇切禱告 

   為萬人的得救懇切代禱,體貼父神的心腸,不願一人沉淪,願意人人得救。(彼後三9)

   為君王代禱,求寶座上的神主宰君王,君王的心在神手中如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二十一1) 為男人無忿怒無爭論,有聖潔的行為,隨處禱告。為女人不求外面美麗裝飾,行出神的旨意,對人有善行。不許女人管男人,教訓講道,若女人敬畏神,有信心愛心聖潔自守,必順產兒女。

〔托付四〕三章:長執的條件

   監督的職分:是由屬靈生命長大的人擔任,為羊群看守草場,帶領信徒接受純正的真理,行事為人是無可指責。有12件生命的表現:

   1. 一個妻子             

    2. 受聖靈管治約朿自己:不任意妄為

    3. 自己管理自己

    4. 為人正直,不包庇罪惡

    5. 樂意接待遠處來的人

    6. 掌握聖經全部真理,按各種生命程度教導信徒生命長大。(西一28

    7. 不對酒上癮

    8. 不打人,不爭論發怒

    9. 溫和對待一切紛爭與反對自己的人

   10. 不與人爭論,溫柔勸戒敵擋者。(提後二24

   11. 不貪財,不暗示或公開的募捐

   12. 善於治理自己的家:兒女順服父母,基督為全家之主。

 

  執事有六件生命表現:需要經過試驗無可指責

    1. 端莊,敬畏神,對付罪惡

    2. 講話誠實,不口是心非,不在人前背後講不同的話

    3. 不喜歡喝酒

    4. 服事信徒不為自己圖利

    5. 存清潔的良心,常對付罪惡

    6. 在真道上站立得穩,持守聖經全部真理

    7. 一個妻子

    8. 善於治理自己的家,兒女順服父母,基督為全家之主

    女執事──端莊,不說閒話,話語上有節制,凡事忠心去辦。

 

  神的家教會有兩個功用:

一是真理的柱石見證基督,清楚有力地把基督呈現在人的面前,使外邦人歸

向基督,使基督徒奉獻自己。

   二是真理的根基,是儲藏基督的器皿,基督漸漸擴展在教會中,直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敬虔的奧祕﹕就是神竟然離開寶座,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人間,為全人類死在十字架上,藉著永遠的聖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 (來九14) 天使天軍在天上看(彼前一12),墮落的天使魔鬼被判死刑,世人信服這長闊高深的愛歸向主,神賜給祂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得榮耀。 (腓二9)

〔托付五〕

   囑咐提摩太謹慎自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與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主,今生活出基督得勝的生命,在言行、愛心、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樣。(彼前五3)作無愧的工人,工人比工作重要,來生與基督同作王,也要慬慎自己的教訓,掌握全部聖經真理的輪廓。

   準確分解真理的道,如同木匠使用墨斗一樣,筆直不偏離一點,以經解經是最穩妥的講經的方法,免得自圓其說,斷章取義,容易走入異端。(提後二15,一13)

   正面教導真理,使人認識真理而棄絕邪惡魔鬼的道理,現今正是異端猖狂之時,人耳朵發痒喜歡聽新奇的道理,不勤讀聖經,良心麻木,給邪靈大開方便之門(提後四3),話語的執事該如何忠心服事主?

〔托付六〕對待教會中各種人

    1. 不可嚴責老年人,勸勉如同父母

     2. 對待少年人如同弟兄

     3. 對待寡婦,接濟無親戚的寡婦,神喜悅的寡婦是晝夜祈禱的亞拿。(路二37)  宴樂的寡婦出嫁是種保護。(詩六十八5)

  4. 對待長老,善於管理教會引人歸向主的長老,該多受尊敬多受奉獻主款;犯罪長老須有二、三個證人。勞苦傳道教導信徒奉獻自己,明白聖經,走上十字架正路的更當多受主款。

    不可存成見,認識人不是一成不變,人是忽長忽退,不可有偏心,站在神公義的立場上看人,不動感情,不受友情捆綁。

   有些人的罪先顯明出來,有些人的罪後顯明,都不能隱藏而受審判。

〔托付七〕

   奴僕忠心服事主人(弗六5;西三22),不因同作弟兄而佔便宜。

〔托付八〕

   傳異教的人為得利,貪財,標新立異,引誘人多捐錢。當逃避這些事。

〔托付九〕

    逃避貪財,異端之類的事,無可指責迎見主的再來。(摩四12)

〔托付十〕

    囑咐有錢人,積財在天上,全部金錢由神主宰才有永遠的價值。

 

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簡介    林昆財

     經文: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通常都被視為「牧會書信」,然而實際上,他們卻真正未被冠上這個名銜。在初期的新約聖經目錄—姆拉托力安正典(Muratorian Canon約於主後一七O年被編立)中,他們被認為是一些私人之間的信劄,同時指出作者寫這些書信的動機與目的,乃是基於私人之間的感情,而與教會大局無關,於是乃將他們從其他那些寫給教會或團體的書信裡區分出來。

  雖然他們的重要性立刻受到重視,然而由於他們顯著的作用,與強烈的影響力,因此很快地他們的地位就自然顯明了。他們的功能與使命,被公認為非只止於私人信件而已,而是超乎於私人函件。亞奎部(一千二百五十年左右)曾對這些書信作過如下的評論:「提摩太前書有如一部教會法規,它將訓練教職人員一切須知的常識與規章,完全傳授給提摩太。」他又說:「論及提摩太后書的使命,它可說是一部教會制度的指南。」也就因為這些書信中所載之內容,與訓練培養教會裡的牧職人員,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所以在十七世紀期間曾一度被視為是:「主教的書信。」

    十八世紀(一七二六—廿七年間)期間,哈爾(Halle)大學的教授,安頓(Paul Anton)於其講義中,指稱這些書信乃是教會中最高尚的牧會文獻,也是一部最適合於準備從事教會事工的人研習的書,此外,它也是一部幾近至善的寫作範例。於是「牧會書信」這個名稱就被冠于這些書信之上。

    論及這些書信的主旨,讀者們亦可由經文本身得知。或許我們可以從下面這節經文得到一個解答:「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顯然地,這個信息永遠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探討研習的課題。除了這個主旨外,我們更可清晰地由這些書信裡發現到一件史實,即這些書信的著作日期,遠比其他諸書信來得遲些。

談到這些書信的作者,有好多聖經學家認為——這些書信並非出自保羅之原著。持此觀點的學者相信,在教會較後的時期中——亦即是主後第一世紀的末葉——也可以說是當教會及基督徒的生活與信仰,遭受威脅與逼迫的那段時期,有某些擁有原為保羅親筆所寫,片段信件的人,有鑒於信徒之信仰面臨危機,為了激勵安慰眾信徒及堅定他們的信念起見,於是將這些零落、片段不全的信件,編輯成集,而傳給當代的基督徒。基於這個可能性,難怪有學者認為保羅非為此書信的作者了。當然此說之真實性如何?目前仍無法考證,我們亦難斷言。

 

早期教會中之聖歌

    不論前述諸節之真實性如何,有一點我們可以加以肯定的事:這些書信是在時間與教會制度進展的強化時被完成的。例如,在書信中,我們就可發現到其中含有可能為初代信徒們,所使用的詩歌。例一: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

    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提前三16

 

例二:

    「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1-13

 

例三:此例似乎為早期基督們所使用聖經的片段:

    「你要紀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

他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提後二8)

    除了這些看似詩歌、信條之經文外,在這些書信中,亦有好些好地方記載了一些有關教義的。有一個地方提到「洗禮」的意義,指稱洗禮乃意指著「重生」。如提多書三章5節所說:「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另外,在其他好幾處經節裡,也提到「按手」之事,並指稱「按手」之意,乃是將神的恩賜傳給新信者,使其能受聖靈的充滿,而有足夠的恩賜從事宣揚福音的工作。(提後一6;提前四14),由這些禮儀之施行,而可清晰地聯想到,當時的教會不論是在崇拜方面、信仰方面、禮儀方面等已形成了獨特的制度。然而教會的組織,雖已擠進系統化,但實際上情況的演變,卻比這個來得急進些。期中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已具有了普遍化與大眾化的形象。

    教會與基督徒已不再是一個躲躲藏藏,地下般秘密的集團或組織,而是變成為一個大眾所接受, 又可公然地告示於世界的,且在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機構與組織。不過教會在當時的社會裡,仍然像是一個,置於如汪洋大海所包圍的小島嶼一樣,所不同的或可說這個島嶼並非無名之小島,反而是一個漸漸眾所周知,目可共賭的地方。在這裡有愛的信息,希望的福音,及共同信仰的團契,於是,不少人,男女老幼相繼掙脫了異教的權勢,而毅然地踏上了這個島上。教會並未被環繞的異教所吞沒。

然而,一個嚴重的問題,卻仍然存在繼續發生著,那就是許多進入教會的人,又逐漸地脫離教會,而重回世俗的生活中。當然,此乃歸因當時教會牧養之不健全,以致信徒人數之增加雖多,而離棄正道再墮落的比率之高,卻也是令人慨歎的。同時,這種現象的感染力與影響力更是強熟且嚴肅。基於此現象下,宣傳福音的人及教會中之領導者,洞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共識,除了加強實際的牧會工作外,需求一部牧會書信,以助各教會之牧職人員,更是刻不容緩。尤其是在當時那種「儈多粥少」牧職人員缺乏的時期裡,牧會書信的必要性,對那剛開拓的、年幼的佈道地區,更是當務之急,也是最實用的,或許是這個理由,促使了當時的教會人事編訂了這些書函。

 

  幾個要點值得我們思考

    (一)這些書信評論了教會應有的制度,他們提出了牧職人員應遵守的規則(提前三1-7)長老們應具備的條件(提多一5-9;提前五17-19),設立執事應注意的事項(提前三8-13),以及教會中獨居者或寡婦們應持守的法則(提前五316)等。

    從中我們發現了一件事,就是,無論是在猶太人的社會中或是希利尼人的團體裡,他們都有一個主事的長老。

  1)猶太人社會中長老的地位:每一個猶太人聚居的城鎮或村莊,都有其個別的長老(有如我們的制度一樣,每一個村裡都有一位村(裡)長)。他是日常生活中正義與公里的審判者,同時他也是治理會堂的唯一主事人。

  2)「長老」在希利尼人的社會中,其權柄與地位與猶太人中之長老略有不同。雖然在每個希利尼人的城鎮村莊亦都有一位長老,不過他們的身分與職務則與猶太人迥異。他們是漁民生活的輔導者,是耕農之指導者,另外他們也是村莊城市之秩序與風俗的維持者,管理人與負責人。

    「長老」這個名詞在這兩個不同文化之社會,都有其悠久的歷史背景。教會成立後,也就自然地延用了這個名詞了。

    站在這個基點上來看教會,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教會中的監督與長老該是名詞相異,但事工卻相同的人。從書信本身,我們發現,監督與長老兩者之資格評定,都必須是一個全心全意敬拜神,品性聖潔,行為端莊,堅守真理的長者方可。事實上,依照希臘文解釋,「長老」一詞之原義乃是指「身為長老」那個人而書。若按字面上解釋,其意乃指「年高德邵」的長者。論及「監督」一詞,則意指他是一個監察人,也是監督指揮的人。兩者之間,「長老」一詞說明了人的本質,「監督」一詞

在述說人的作為。不過,二者的工作專注於教會中的教訓,宣揚與行政之事工。除了監督與長老外,初代教會中也有「執事」人員。執事一詞在希臘文中之原意乃指「僕人」而言,他是教會中物質之管理者,同時,他也是教會中實際工作的執行者。

  

牧職人員必備之首要條件——良善的品性

    我們閱讀「牧會書信」有關諸聖職人員的資格審定及要求,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多一5-9,提前三1-13)。首先我們學習到,教會裡的聖職人員必須是一個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的人,他必須是一個良好的教師,能將純正的教義教導勸化眾人,同時更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而又能以謙虛、有禮的態度說服那些好爭辨的人。他必須是一個無可指責而又能證示自己是無瑕疵的人。他不應該是一個放蕩不羈,任性、妄為、暴躁又好滋事生非的人。他還必須有個和藹、甜蜜的基督化家庭。換句話說,他必須有足夠的才智與能力,妥善地管理自己的家庭,以作鄰居朋友們之模範。

    除此之外,他不僅在教會中需無可指責,同時,在教會外(社會中)亦必須有良好的名譽,這並不是指其財勢與地位而言。一個在社會中有才有勢的人,若不知運用自己的恩賜,造福人榮耀神,在教會中不見得就可勝任聖職的工作。從上述諸要求的標準,最顯明、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若要做一個有份聖工的人,必須是樂善好施,慈心待人,不暴躁、莊重、聖潔、自持的人。若教會的事工有這樣的人主持管理,則神的教會必能更多存於地上。

    教會的存在,並不是倚賴於變化萬千的新系統、制度與機構,仍是全憑神的旨意,聖靈的工作及通過神所選召的人之管理。因是這些人沒有良好的品德與性格,即便他具有再好的才幹,終究只是在表揚自己,他說什麼也不夠資格來做為教會的領導者。

這些書信,提及了有關「信仰」的問題。在人類世俗生活中,或多或少難免有些事或問題發生,會威脅、影響到聖潔、單純的「信心」(提前一3-7;提後三1-9;四3-4)。這些書信裡,曾對這類的事提出了挑戰。其中有好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順筆提出與大家共同思考。當我們談論「信仰」,「信仰」一詞大概含有兩個意思。第一,它意指著個人與主耶穌基督之間,那個實存又具生命的直接聯繫關係。第二,他是意指信條——信念的體制而言。因此「信仰」一詞可以說是「信心的精神」,也可以說「所確信的信念」。

 

純正的信心

    在保羅所寫諸書信之中,「信仰」之意,以指將個人之靈魂交托給耶穌基督而言在「牧會書信」中,「信仰」一詞,似乎傾意于『信心之體」(提前四1-6;六10)。另外「信實」一詞在牧會書信中,其意甚為接近:「擇善固執,固守正義」之意。任何人,當他詳研這些書信時,不難發現「純正」一訶常常出現,例如:正道,純正的言語,純正的道理,純正的教訓,真道上純全無暇,言語純正……等。牧會書信中再三強調此事,無非在提醒眾信徒及聖職人員,須在真道上抱保持純正無疵,同時激勵眾人要堅守那已經接受,又得到證明的「信心」—對基督的信念。以免受動亂的社會與世俗情欲所惑。

  從舊約聖經我們學習到,在古代世界對神的崇拜,最神聖的義務之一,是供奉無傷損,無瑕疵之祭物,神不悅納失去信心的人。這也就是「牧會書信」中,一再強調有關「信仰」之意。教會相信「信仰」乃是一件「託付」,我們必須以最初的「純潔」之心來保守它。同時,也該使其光輝通映,廣揚。於是乎,「信仰」這件事,每個人都有「接受、享有」它的「特權」,同時也有「保守」它的[責任」,更有「宣揚」它的「義務」。

 

教會的形象

    若說牧會書信只注重「信心的持守」而已,是不公平的。因為它們並不只做「消極的說明,而是很積極地鼓勵人,以勇敢的行動來推廣「信仰」的運動」,期使之步入一個新的境界。正如書信中所書說:「你要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去打那美好的仗……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等事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更要以宣揚、勸勉、教導為念……不要輕怱所得的恩賜……反要殷勤去作,並要在此事上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你要謹慎自己的教訓,要身體力行,更要在這些事上恒心,因為這樣行,既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又說:「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因為你為此被召,也該為此作美好的見證。」「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為』主受難,受囚為恥,反要為福音受苦難,因為神選召我們,非我們的行為,乃按他的旨意與恩典……因此,要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作基督的精兵……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將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忠職分。」

  牧會書信對於「教會」的本質,有豐富的教訓,我們在此選取三樣重要的教訓,相互勉勵。第一,教會必須是「祈禱之所」。第二,教會必須是一個時常研讀聖經的地方。因為尋求神的同在即聽從,追求神的話語乃是「信仰與教會生活」中最首要之務。

    初代的使徒們對教會的形象很實際的,因為他們認為教會存於世界之中,並非一種空中樓閣,教會必須有其獨特的形象與功能,實在地存於世上,於是使徒們對「基督徒」在世界中的表態,做了二點教訓:

    1)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必須是一個良好的公民,須常為那些掌政的人祈禱。此外,生活上更要合乎正義、公理、節制、端莊、自守、純全無暇。總而言之,使徒們要我們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世界中的基督徒,因此有義務與使命為基督的真理作見證。

    2)使徒們堅信並教訓我們,凡身為基督徒者,必須以誠實不阿的態度來從事正常的工作。尤其在福音機構做事,更不可以為有此一層特殊的關係,而敷衍怠責,不守崗位,反應加倍盡職,並以自己的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這是指當時社會中之主僕的關係而言),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褻瀆,就是同事之間有同為通道者,也應更相勉勵、互助,好在世人面前見證主名。

    在牧會書信中仍有其他許多教訓,但綜合言之,大概有三件較顯著的事,第一,確信良善的品格與德行,乃是教會中從事聖工者之最佳裝備。第二,深信防禦虛偽的教訓、假師傅與荒謬的言語之最好的方法與武器,乃是基督所傳給我們的真理,我們不僅要將它顯示於世界,同時更須將它傳遞給後人。第三,確信基督教最好的宣揚方法,乃是一個基督徒實際地生活在一個非基督化的地區,並從實際生活中去見證主名。

    上述全文,乃是對提太前、後書及提多書之簡介,若要更深入的認識與研究,有待讀者另參閱其他釋義書籍、其他有關的著作。以下有幾個問題,試提於後,願共同思考之;

   1)牧會書信中,雖提示了許多從事聖工者應有的品德,然而因有時代與環境的不同,站在神學的立場與實際的技巧上,你是否認為今日教會之聖職人員皆已具備?

   2)我們該以何樣的態度來保有維持教會教義的「不變性」與「適應性」,或是「固定性」與「伸縮性」?

   3)在今日這種工業化與物質的社會中,你認為基督徒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基督徒與教會該如何見證主於今日之社會?

    4)你是否認為今日的教會,已存在于一個完全基督化的社會中,意指基督已為整個社會所認識與接受?或是你覺得今日的教會與初代的教會一樣,仍然處於外邦宗教環繞的社會?

    若是您認為前者是事實,那麼你是否覺得教會仍未失去其本質、功能及使命?若您同意後者的看法,那麼您認為教會應如何存於那種社會中,而又能真正表達它的使命與功能?

5)您是否覺得今日的教會漸趨「形式化」、「機構化」、「人事化」與「世俗仳」而漸失去實際的本質與功能?我們應該如何復興今日的教會,使它在現代社會中真正榮神益人?

 

保羅的青年同工   吳乃恭

    經文: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之于保羅,有如約書亞之於摩西。

    從保羅第二次出門佈道,到他為道殉難時為止,約十六年之久(主後五十二至六十八年),大部分的時間,提摩太與保羅同住、同工。

    在保羅所寫的的十三封書信中,二封寫給提摩太,十一封寫給其他個人或教會。在這十一封書信之中,有六封信是保羅與提摩太聯名寫出的(林後、腓、西、帖前、帖後、門)這是因為提摩太在保羅第二次佈道行程中,就開始參加工作,他認識這些受信人。在保羅寫信時,他都與保羅同住。

    提前、提後、提多、腓和門等四封書信,是寫給個人的,在這四封書信之中,保羅對提摩太的情分,顯得格外親切,像老父懷念他離家的獨生子一般。這裡充分表現「舐犢情深」的一節:「……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紀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後一3-4

  提摩太對保羅也十分敬重順從。保羅差他去訪問教會,他就遵命而去:保羅留他住在某處教會,他就留在那裡,完成所託付的工作。他在主的事工上,與保羅十分同心,雖然一老一少,步步卻很協調。保羅在晚年時,自知殉難期近,囑咐他快到羅馬來。他老人家需要提摩太隨侍在側,好與他同心,與他同禱,教會要務也需要交代他,他真是保羅的好同工。

   

一、自幼明白聖經

    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都是虔誠的猶太人,父親卻是希尼人。雖然如此,他的外祖母和母親對他影響最深,一直保守著猶太人的宗教教育傳統,所以他在舊約聖經上,有了良好的基礎(提後三15)。

據說保羅的第一次出門佈道,到了路司得,羅以、友尼基和提摩太就信了主,從此她們母女二人,留意教導提摩太。到了保羅第二次出門佈道時,提摩太以可參加工作。

 

二、保羅引領造就

    保羅說:「因信主作我真兒子提摩太」(提前一2),保羅稱他為「在主裡面,是我所親愛有忠心的兒子…….」(林前四7)提摩太:一、保羅屬靈方面的愛子。二、對主盡忠,也因愛主的緣故,對保羅盡忠。三、有美好的靈性與工作。

提摩太與保羅一起工作,從保羅身上領受許多寶貴的經驗,受到訓練、造就,所以就成了一位優秀且同心的同工。保羅寫給他的二封書信中,對提摩太的提醒、勸勉、指示、吩咐、真是無微不至。

 

三、生平要點

    「年輕」提摩太參加保羅的佈道工作時,確是年輕。他與保羅同工了十多年之後,仍比教會中的監督咸長老們年輕,所以保羅提醒他:「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他是教會中的後起之秀,在許多主內先進的中間工作,需要學會「少年老成」。

    他「體弱」、「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卻一直追隨保羅到處佈道。年老而有閱歷的保羅,對他關懷備至,指導有加,使他的健康不至崩潰,實在是一件可喜的事。

    他的膽小是與生俱來的,與家庭、環境有關。他在這位果斷、勇敢的偉大使徒保羅手下工作,又置身於教會新進的行列中,也許他會感到自己年齡、學識、閱歷方面的不足,因而膽怯,這也未可知(提後一7;林前十六10)

無論如何,他總是保羅可靠的好同工,是一位靠得住的忠實傳道人;不然,他怎能得到保羅這麼看重呢?

 

四、擔任教會聖職

    提摩太除了跟著保羅佈道之外,有時也擔任教會的工作:因此,保羅在書信中指示他不少有關教會的行政與工作的問題。

保羅曾三次提到他被按立的事(提前一18;四:14;提後一6)要他重看這件事,因為保羅和長老們按手在他身上,是根據預言,將這種特別的恩賜頒給他的。多數聖經學者承認任提摩太「被按立」為牧師,至少他是被按立而擔任牧養和管理的職份,這是無可置疑的了。

 

五、生平若干要點

    提摩太認識保羅之時,既看見保羅為主受苦遭難:先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後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哥林多、以弗所、耶路撒冷等處。學者們雖無從確知保羅在該撒利亞被囚時,提摩太是否也在那邊。然而,保羅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的確與他同在,且曾聯名寫了幾封獄中書信;到了第二次被囚時,保羅吩咐他遠來見他,言詞相當迫切,他必遵命而來。這兩件事,乃是顯而易見的。

    提摩太在保羅的患難中,常常分擔苦難。他自己也會為主的緣故身陷囹圄(來十三23),幸而沒有死於獄中,後來是被釋放了。

此後,提摩太的事蹟就不見於經傳,無從獲悉,確信他必緊緊地跟隨基督,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提摩太前書的基督論    吳廷恭

    經文:提摩太前書

 

    「會牧書信」是保羅晚年的作品,提摩太前書是其中之一。

    當時福音廣傳、教會發展,屬靈事工勢如破竹,而異端、左道也開始醞釀於教會中。先有恃法派的干擾。後有神智派之蠱惑;前者來自猶太教,後者來自外邦的宗教和外邦的學說。

在提摩太前書,保羅對教會的行政與工作,多所指示。每逢他提起基督時,大多帶著衛道者的語氣,反映著當時教會的一般思潮,留與後世教會作「危險的訊號」。

 

一、基督臨世的目的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一15)這是保羅引用出來的一句話,這話的出處未明,也許是教會裡通行詩歌的一句,也許是福音口號中的一句。無論如何,保羅認為這話合乎舊約聖經,值得推崇、接受,所以說:「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降世」原意為「降世」或「到世界上來」,說明基督耶穌原非「從地上來的」,不僅是世外之人,更是「從天降下」的人子。(約三13;卅一18;卅六—卅七)

「基督耶穌」一詞說明了基督的先在性和道成肉身的事實。「為要拯救罪人」是基督臨世的第一目的,主在世也曾宣佈過(可十45;路十九10)。他救贖罪人是自動的,不是被迫的;他雖然帶著使命到世上來,他所帶來的使命,仍是他自己所甘心完成的(約十17-18)。

 

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

    「……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5

    這是福音真理,提摩太早就知道,為什麼保羅要在這裡「舊事重提」?無疑的,他是針對著當時「以天使中間者」,或「敬拜天使」的左道而發的。

    只有一位神。在神與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這位中保必是聖靈;他完全的神性(基督),也有完全的人性(耶穌),他曾做過百分之百的「人子」。

主張基督耶穌為「神性暫附人性」的,都因保羅的這話而顯為謬妄。

 

三、基督的救贖

    「……他舍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前二6

    基督耶穌既救贖罪人,是求諸己而不假他人或外物的。「他舍自己做萬人的贖價」一語,有三種含意:

    (一)除他之外,沒有人付得出生命的贖價(詩四九6-9)。

    (二)他的生命最優越高貴,一人可贖全人類。

    (三)他所付的重價,就是他自己的生命,為了救贖罪人,他竟不惜一死!

    並非借著「受死之苦」去向神乞憐,去感動神的慈心而饒罪人之命。更非借著「受死之苦」,去激發罪人的天良,使他們悔悟而自行洗身革面。

乃是他自己的生命做了贖價,他自己的死與復活發出了救贖的大能。基督的救贖,是人間的為人捨命之事所不能比擬的。

 

四、基督的見證

    「……向本丟彼拉多做過那美好的見證」(提前六13

    這是新約書信中,唯一證實,主耶穌於彼拉多任內受死的一節經文。

    基督耶穌向彼拉多作過美好的見證(約十八32-38;十九11)。請問「美好」之處在那裡?

    (一)在乎它的真實——他論到他的國度,他降生的目的,他榮耀的使命,都有未來歷史為證。

    (二)在乎它的勇敢——他否認彼拉多有生死予奪之權,他確信而又強調,生命與權柄在神的手中。他的復活,證明他有權掌握生命。

  (三)在乎它的永恆——彼拉多的權勢,早已歸為烏有;他的屍體,早已歸於塵土:他的歷史,早已被人遺忘。若非聖經記載他的事蹟,人們將永不知道他。可惜他在聖經上的記載,並非留芳百世,而是遺臭萬年!

  基督在彼拉多面前所作的見證,卻是永垂不朽、世世代代被傳誦的,且必在永世裡,成為眾勝徒頌贊的主題。